第一篇:多措并举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基层党校发展新思路
多措并举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基层党校发展新思路
创新是党校开展教育并取得实效的灵魂。近年来,沂水党校适应形势,与时俱进,积极在创新上做文章,始终以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狠抓“三做两保障”,不断探索基层党校发展新思路,努力创建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基层党校。
一、坚持“三做”,全方位开拓党校事业
一是把党校事业做下去。基层党校要服务基层。面对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体,党校必须把根扎下去,主动服务、上门教学,方便基层、麻烦自己。(1)设站布点,搭建平台。在全县18个乡镇、经济开发区设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服务站,根据农村社区和经济开发区“一区七园”建设情况,在359个农村社区和七个工业园建立教学点。(2)加强协作,借力发力。尤其注重与组织部门的合作,借助和利用好党员教育中心阵地、设备及制度体系建设等资源优势。(3)创新手段,增强效果。既要送教上门,又要采用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4)网格管理,落实责任。借鉴沂水县干部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党校领导班子成员、处室中层干部和教师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建立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体系。逐步实现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
二是把党校事业做上去。(1)把办学境界提上去。注意加强与上级党校、高等院校、党校系统内的外地名校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吸收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境界。(2)把教学影响力提上去。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招才引智,把党校系统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名师、名家以及优秀基层干部、党员、企业家等聘为客座教授,定期请进来办讲座、在主体班次上授课,借才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影响力。(3)把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水平提上去。不仅注重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就把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到哪里,还要注重党委和政府的关注点在哪里,就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到哪里,努力培养战略眼光,增强预见性,切实发挥好资政作用。目前,我们着眼沂水干部“联系群众 转变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和实践创新,精心打造了“强基固本浚源的可贵创新——党的群众路线在沂水”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还把课题转化为教学专题进入市委党校和我校主体班次教学课堂,助推了全县及至全市干部联系群众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三是把党校事业做出去。继续保持与寿光市委党校、江阴市委党校、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关系,加大异地培训力度。同时,也要解放思想,树立经营理念,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优势教学资源,把外地的班次吸引到我们这里来。目前,我们以业教转型为契机,成立外联机构,主打沂水旅游、沂水县域经济发展、沂水城建、沂蒙红色文化、党的群众路线在沂水和红色拓展等六大特色专题,大力推介宣传,努力造大影响,拓宽办学路子。
二、坚持“两保障”,分层次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机制保障。在巩固完善“三制”的基础上,借鉴沂水县重点工作绩效跟踪考核机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党校内部的“确立目标——公开承诺——过程控制——考核奖惩”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同时,实行重点调研课题项目化管理,每年确定2—3个重点课题,采取竞标和组织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项目组长,由组长指定成员,成立项目组,制定节点计划,搞好过程控制,进行结果考核,落实专项奖惩,激发积极性,打好团体赛,保证年年都有亮点成果。
二是队伍保障。(1)搞好文化引领。建设党校文化,培育“坚持原则、服务大局,求实创新、高质高效,乐学善思、聪颖智慧,友善和谐、阳光成长”的机关精神。(2)强化实践锻炼。走出“象牙塔”,让教职工到基层去,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群众的再教育;到一线去,接受发展实践的再教育。从今年开始,每年拿出2—3个月的时间,让全体教职工到绩考一线,督导乡镇,服务项目,了解实际,锤炼作风,增长见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今年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以后要形成常态化。(3)实施业务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地选派老师到上级党校、高等院校接受高层次培训,力争三年轮训一遍。注重充实新生力量,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我们面向全县普通中学教师,公开考选了2名优秀教师,为党校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二篇:多措并举创新基层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汇报提纲
今年以来,辛兴镇统战工作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在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基层统战工作的意见》精神,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发挥优势,增强基层统战工作生机与活力,为推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动力。
一、建立统战工作网络,搭建工作平台。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建立基层统战工作网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统战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为扎实做好社区、学校、医院等的统战工作,在每个社区、部门都成立了统战工作小组,并确定一名统战联络员,以确保专人管事。同时促成非公经济企业人士成立商会,在非公有制企业代表中公推商会会长,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全镇已基本实现基层统战团体的全方位覆盖,使统战工作真正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为深入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统战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绩效。为积极推进基层统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五有”要求,提高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一是有办公场所,设立统战办公室,实行统战、民族宗教、商会合署办公。二是有办公设施,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桌椅等办公工具。三是有专人办公,每个办事机构除主要负责同志外,至少明确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具体事务。四是有完备制度,并把统战工作制度及主要职责上墙,规范统一。五是有齐全档案,深入摸清非公经济人士、党外代表
人士、民族宗教人士等统战成员的情况,并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了统战档案资料。
三、促进民族宗教和谐,避免潜在风险。尊重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者的习惯,积极开展座谈交流活动,主动与他们交朋友。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墙报、板报、标语、宣传橱窗等形式,多渠道、多方面的宣传共同奋斗、共创繁荣的主题,巩固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多次检查宗教活动场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有效防范和妥善处臵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
四、鼓励商会开展活动,营造共赢气氛。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商会活动,鼓励他们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组织他们进行企业管理、法律服务、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培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关心基层经济建设发展、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经济实力强、致富门路广的优势,动员他们扶贫济困,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发挥成员智能优势,提供智力支持。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热情,让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到120多条,间接促成了我镇5项吸引外资项目,为经济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了力量。
第三篇:多措并举服务在基层
多措并举服务在基层
为转变工作作风,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区总工会以“五联”工作为抓手,多措并举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主题活动,建树工会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开展服务在基层活动。以改制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为重点,以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为对象,开展“面对面”的走访、“心贴心”的交流、“实打实”的服务,做到干部服务在一线、资金投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开展,积极宣传党的民生政策、法律法规,主动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一是积极做好联居委会的工作,党组书记、副主席蔡远胜率班子成员多次到景明路居委会与周边的职工群众座谈、交流,督促检查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工作,帮助联点居委会解决帮扶奖金4万元,大米50包,为困难女职工送“双癌”保险200份,送“双病”普查50份。二是积极协调做好联企业工作。我会联系企业为健朗药业,由于土地属性问题,该公司迟迟没有正式落户君山,并多次反映情况,有待区委、区政府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衔接,协商解决此问题。三是联重点项目工作。我会联系的重点项目是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在区委副调研员刘洪涛的带领下,多次到企业建设现场察看,帮助解决相关的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发改立项、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等工作,解决原君山纸厂职工的改制遗留问题,进展顺利。
二、强基固本夯基础。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以集贸市场、农家乐餐饮休闲为重点单位,以下岗再就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劳务派遣工为重点对象,完成200家基层工会组建任务,发展会员2000人。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暨“春季要约行动”,出台了《君山区工会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关于开展2012年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的通知》、《关于印发〈岳阳市君山区工会系统法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量质并举,扎实推进的工作要求,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分解到14项工作中去部署、去落实。
三、加强学习提素质。继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区工会干部进行培训后,在基层工会和行业工会选派6名基层工会主席参加市委党校工会干部培训和省总工会干部岗位培训学习,全面提升基层工会干部的履职能力。积极把机关作风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重要内容,扎实开展“双亮双比双赛”(工会组织亮牌子比规范赛特色、工会干部亮身份比服务赛业绩)活动,做好“六个结合”文章。即与工会组织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提升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相结合,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与创建和谐企业(工业园区)、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相结合,实现劳资互利双赢,保障职工合法经济权益;与推进“两建六有六公开”、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保障职工合法政治权益;与“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相结合,使机关作风有明显转变,人民群众对机关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全力推进法治君山建设。以大地印务、国泰食品工会组建规范化、厂务公开制度化为示范,以金联星冶金材料为突破口,申报区、市“模范职工之家”、“工人先锋号”荣誉,督促、指导
全区非公规模企业加大厂务公开力度,为法治君山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此外,召开了劳模“为君山添光彩”座谈会,大力营造关爱劳模的深厚氛围,为推进“四区”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凝聚智力。
总之,近半年来,我会坚持“三贴近”的工作思路和“三激
两维一带”的工作理念,紧扣市委“四三六”工程建设,以忠诚为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维权为重,着力打造“四型”工会,全力推进法治君山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第四篇:开拓创新多措并举 共建美好文明和谐家园
开拓创新 多措并举 共建文明和谐新家园
——通城县创建文明村镇经验材料
通城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五县市交界处,版土面积114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常、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努力实现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经过多年不懈的创建工作,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麦市镇和隽水镇宝塔村先后3次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石南镇牌合村等3个村(社区)被授予全省文明村镇(社区)称号,四庄乡清水村等8个村(社区)被授予了全市文明村镇(社区)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形成强大创建合力
1、强化领导,做到组织上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促进本地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抓,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起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五位一体”创建活动体系,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机制。
2、明确目标,做到制度上落实。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都要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和部署,下发《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并将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求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做到“五个结合”,即把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同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各 1 项工作结合起来;与镇容村貌的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结合起来;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与帮助农民排忧解难结合起来。并不断改进创建方式,创新创建理念,做到经常抓与突击抓相结合,普遍抓与重点抓相结合,每年的节假日都开展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先创优的基本依据,奖优惩劣,并与年终考核挂钩,大大调动了镇村干部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3、营造氛围,做到宣传上落实。我们坚持舆论宣传为先导,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的宣传工作。通过电视、板报、标语、公益广告牌、永久性宣传牌等各种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文明村镇的目的、意义、工作重点及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书写永久性标语215条,树立公益广告牌、永久性宣传牌82个,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拍电视专题片6部。同时,我们还积极向各级媒体推荐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如隽水镇宝塔村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经验材料被《湖北精神文明建设》杂志予以大篇幅推介。《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小城镇成为大磁场》就很好的介绍了我县开展文明村镇建设所发挥的带动效应的情况。
4、加大投入,做到经费上落实。在创建经费上,我们建立了财政拨款、单位出资、社会捐资、吸引外资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创建工作投入筹资机制,特别是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激活民资,吸引社会资本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政府牵头,多方筹资,以创带建,协调发展”的文明村镇建设的新路,如运用街道冠名权、公益广告牌使用权转让等方式实行筹资的经验多 2 次被兄弟县市借用。各级政府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对文明村镇创建经费投入仍逐年增加。近年来,全县投入到文明村镇创建的经费达1亿余元,可以说在资金上确保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人为本,以德治镇,倡导科学文明新风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农民素质,创建文明村镇必须要有文明的公民。因此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只有努力提高人们群众的文明程度,增强他们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第一,突出素质抓教育。一是每年我们都采取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理论下基层、调研座谈会、组织理论考试等形式将党的形势政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等主要内容宣讲给全县镇村干群,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县干群。二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歌》打印成宣传品张贴到每个家庭,让“二十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深入人心。三是组织农业、畜牧、林业、卫生、文化、科技等单位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农村培训中心等学习阵地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在全县镇、村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第二,突出新风除陋习。结合“三下乡”、“三反对”(反对封建迷信、反对赌博、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五改一提倡”(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提倡文明礼貌),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同时,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五 3 好家庭”、“美德在农家”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让先进思想和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第三,突出品味抓文化。一是大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同时组织县花鼓戏剧院深入村组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县9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均已改造完毕,80%的村均有文化活动室,建有农家书屋200余个。二是大力开展文体活动,经常性举办各种运动会、篮球赛、棋类赛、民俗活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全民健身、全民运动、全民参与的热潮。
第四,突出典型抓引导。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我们注重培育、总结、推介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好公公、好媳妇”等五好评选活动发掘了大坪乡花墩村好媳妇左桂平(湖北省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评选出徐三平、郑和安等通城县首届十佳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了麦市镇、隽水镇宝塔村、石南镇牌合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镇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典型引导,辐射带动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全县干群的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三、精心规划,功能配套,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科学统筹城乡发展,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树立样板,带动全局”的思路,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来抓,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部分镇村都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村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集镇人行道均铺设了釉面砖,栽植行道树,安装了路灯,规划建设了公共厕所,大部分村镇均实施了集镇供水改造工程,聘请了环卫工人,购臵了卫生垃圾车,确保村镇干净整洁。全县95%的村均通上了水泥路,所有的村民小组 4 都实现了通水、通路、通讯的目标,农民住宅楼房化达到80%以上,20%以上农户用上了沼气,家电普及率达到95%,基本上实现了村、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基本上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同时也建管并举,实行严格管理。大部分村镇均从整治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泼等“五乱”入手,实施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五改”工程,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出台《门前三包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将治理和创建向小街背巷延伸,向村镇结合部延伸,向村容村貌的治理延伸,使创建工作做到细化、量化、经常化、法制化。
四、构筑载体,城乡联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单靠一个镇、一个村的力量是很难办到的。只有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人才和信息优势,坚持城乡共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方法,才能帮助农村改变村容村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从2002年起,县委、县政府就组织县直单位开展了以“十联、十帮”即:经济发展联促,帮助提供信息、科技、资金;思想道德联抓,帮助农民更新观念;乡风文明联倡,帮助破除陈规陋习;富余劳动力转移联推,帮助农民务工就业;扶贫帮困联助,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文明创建联动,帮助建设文明村;文体活动联办,帮助改善文体设施和培养文体骨干;村容环境联治,帮助提升生活质量;社会治安联管,帮助教育普法;党建工作联做,帮助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结对共建文明村”活动,到目前为止,共投入共建资金、款物计1000余万元,结对帮扶村均初步达到了环境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农民生活质量有了一定提高的初期共建工作目标。
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可喜局面,至6月底,全县GDP实现26.42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财政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55亿元,同比增长96.1%;新增规模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72家。
第五篇:多措并举提高基层党员组织生活
多措并举提高基层党员组织生活
一、基层党员组织生活现状
一是形式多样性不足。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仍然以会议的形式开展,主要由党组织书记以讲话灌输方式传达知识,没有深入了解党员的具体需求,而且是形式单一,单向输出为主,交流互动比较少,缺乏吸引力,影响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二是组织生活内容比较单一。
党课教育环节多是一人说,众人听,党员参与少,使得组织活动失去吸引力和效果,内容简单重复,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出勤考核落实不严,对党员缺乏约束力,进而影响了活动效果。三是组织生活缺乏新生力量。
基层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年龄都比较大,大多是离退休老党员,或者无职无岗的基层老党员,年轻成分比较少;同时,部分基层发展党员不够及时,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导致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组织生活气氛稍显沉闷、不够活跃。二、几点对策建议
1、灵活多样创新方式,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
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关键是要联系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组织生活,不断探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进一步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方式简单、程序化明显会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会影响广大党员,尤其是年轻
党员的参与热情,选择有效的形式、载体和途径,不仅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会更加富有成效,更好的发挥作用。例如,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组织生活,可以选择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有代表性的场所开展组织生活。采取参观学习与体会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党员切实感受到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的重要性。
2、集思广议丰富内容,凸显组织生活实效性
为实现通过“三会一课”使“党员经常受教育、党组织增强凝聚力”的目标要求,在广泛征求基层党员意见的基础上适当采取定活动主题、定形式、定要求的方式,着力增强组织生活实效性。一是开展主题党课,提高基层党组织感召力。按照与党员思想相关联、与重点工作相衔接、与党建目标相融合的原则,精心提炼主题,上好红色党课、素质拓展课。二是开展“5+N”主题党日活动,扩大组织生活社会效应。利用建党周年日、党员入党日等特殊日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日、党员政治生日、互访慰问日等主题活动。
3、新旧结合完善制度,保障组织生活高质量
实践证明,高质量的党的组织生活,要由严格有序、务实管用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供根本保障。一要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完善和执行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使这些基本制度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二要完善组织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自我考核与对下考核机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