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为首 课改创新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德育为首
课改创新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与各位共同交流、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前面听了几位校长的报告,既有钦佩和仰慕,更有反思和惭愧,真是受益匪浅。现就我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仁做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和为魂,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治学方略;树立人本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力求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各项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教研教改活动规范化、经常化、深入化,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团结协作,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德育为首,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遵守社会公德的劳动者。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育人的观念更新变化,初中教育观念出现了“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现象。以“升学率”代替全面质量,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增多,甚至有违法行为,且缺乏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德育教育不容忽视。对此,我校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德育工作
开学初,我校就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确立了德育教育的目标,即“立德树人,博学笃行”的思想。利用全干会,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上级的有关
文件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要求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德育工作,在思想上形成“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学理念,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学生采取疏导的办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不良行为,矫正不健康的心理,遵规守纪,净化学生心灵。
2.构建和谐校园,优化德育环境
在上学期,学校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学生家长会、“青年教师研讨会”、铁路知识及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学体系,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机制。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健全关工委和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加强关工委和家委会工作,以团组织为核心,开展“远离网吧签字”、“中学生班际间篮球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注重学生德育氛围,定做了30多幅版面的宣传画,利用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将“永丰烈士陵园”、“李仪祉纪念馆” 确立为我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社会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3.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实效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班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实施者,是学习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我认为,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是班风最差的班
级。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该班的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团结精神,集体主义荣誉感和荣辱感,从纪律和学习风气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所以我校要求各班制定明确的班级德育工作目标。开学以来,我们召开了两次班主任会议,学习了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内容,要求班主任制定班级德育目标。各班主任都能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结合班级现有学生水平确定目标,并且能体现出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德育目标。
此外,班级要求每个学生根据班级要求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同时,班级实行德育量化,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学生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帮助学生辨明是非,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各班级每月实事求是,认真做好总结工作,不断分析原因,用以指导今后工作。
为了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德育工作,开学后,我们还召开了教师德育工作专题会议,组织教师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理论,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要贴近身边发生的事,贴近生活,做到大小远近,知行的统一,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爱护自家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要爱班级,爱学校,从小做大,上升为爱国主义的情感等,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个体,对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班级和学校,应着眼于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步调一致,群策群力,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狠抓养成教育,提升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途径。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现在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思想,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名次和考名校,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结果导致孩子生活习惯差,日常行为不规范,知识面狭窄,生活单调。家长对孩子“娇、惯、宠”现象普遍存在,孩子身上“骄”、“娇”二气严重,有些甚至达到厌学、逃学、厌生、轻生的程度,加之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文化市场环境,特别是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在养成教育方面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他们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榜样和实例,再通过启发讨论、观摩学习,使他们明是非、辨善恶,从中得到借鉴和教育。每学期我们都要召开表彰会,评出文明中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颁发奖状和奖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使学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2、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长期教育、培养、训练的结果。我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训练计划和规章制度,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休息等各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制度促养成训练的经常化、规范化,并狠抓落实,抓反复,反复抓,加强督查,以督察促制度的落实,以督察促学生形成自觉的行动。
3、学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组织座谈会等途径,及时与家长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养成教育的强大合力,让学生时时处处都会受到影响、教育和严格的训练。
二.以德促教,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德育工作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途径。为了真正做到以德促教,我们主要从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情况,没有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领导队伍建设,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艺术,各领导以身作则,深入教师学生集体中,了解情况,掌握教学管理中的第一手材料,公平、公正的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纪律,学情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工作。做为校长,我更是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坚持在校时间每天听课,参与教研组活动,以实际行动给全体教师和学生做榜样。我们力求做到在工作安排上立足于全,工作重点立足于精,工作要求立足于严,工作方位立足于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一恒,起好带头作用。
2.教师严谨治学,以身立教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承担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水平与艺术,直接决定着我校的教学质量,因而,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学校要发展,质量要提高,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不但要在学校内部开展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活动,发挥学、帮、带作用,并且给教师提供走出校园学习的机会,在开学初,我们先后组织基层领导和教师赴兄弟校进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研教改新方法。回校后,每位参与学习的教师进行总结,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教师会发言、讨论,根据兄弟学校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探索适应我校学情的新思路,并不断完善,修改我校各项管理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要注重奖励,宽严管理
奖励是对教师最好、最实在的工作肯定,学校管理中我一直注重营造“重实绩奖优扶差,比贡献人人争先”的工作氛围,坚持以奖代罚的原则,肯定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实绩,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树立榜样,崇尚先进。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更注重精神奖励。工作中,我们坚持宽严相济。比如,原则性问题上要严,与教师相处要宽;教师的课堂检测题和作业题的筛选、批改要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要宽;课改的标准要严,形式要宽;成绩评价标准要宽,执行要严;平时考勤要宽,临考前要严,真正做到严而不乱,严而有度,宽严相济。
4、坚定不移地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好“如何干”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迅速出台了《西头中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方案》,在全校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首先、为了保证课改稳步、扎实推进,我们采取了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实行领导包学,要求分包领导深入课改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具体指导课改的各项工作,保证各学科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强集体备课。在保证各学科备课时间的基础上,对备课的基本任务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分别完成预习提纲、课堂检测题、周清题,并确定课堂作业和研讨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是坚持赛教。我们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赛教活动。赛教活动注重全员性、过程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四是保证学生自学时间。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目前我校教师投入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课改促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均发生了变化,从“摆渡者”转变为“领航人”,从“单打独斗”式转变为教师之间密切合作、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达到了预期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明显提升,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认真做好成绩分析
从本学期的第一次考试,我就认真及时地做好成绩分析,应该说,这一做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小学五、六年级、初一、二部分学科质量检测,英语、数学基础知识过关考试,成绩揭晓后,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召开了成绩分析会,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发言,主要分析学科现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整改措施。之后,分包年级的领导又先后组织召开了成绩落后的班主任会议和学科教师会议,更深入、细致地了解了成绩落后的原因,制定了有效的帮扶措施。同时,学校召开学情分析会,帮
助学生进行分析,表彰优秀学生和先进教师,全面激发教师教,学生学的兴趣。
通过坚持开展成绩分析,最直观的效果是:教师养成了反思自己,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自身的责任尽到没有,课堂管理是否存在问题,借鉴他人的好的做法,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而更主动、更用心地工作。
最后,用这样几句话和大家共勉:
面对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无论学习和工作。我们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发展机遇的挑战,我们只有勤勉工作、追求卓越。无论学习和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功成名就,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无悔人生。
谢谢大家!
第二篇:加强管理,深化课改,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管理,深化课改,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楚雄州教育科研工作会楚雄市交流材料
在州、市党委、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州教育局的科学指导下,按照建设滇中楚雄特色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楚雄市科学规划教育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名教育的实施意见》,实施“名教育”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同时,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加大普通高中改革的力度,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改工作,努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努力,全市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工作亮点频现,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全面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措施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是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我市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在强化管理方面长远谋划,明确方向,重在落实。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1、校长目标管理制:每一年教育局都与每一位校长签定《校长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责任书》从办学方向、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对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来指导、督促学校领导班子提升学校管理的水平。教育局每年组织对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评,兑现奖惩。由于目标明确、督查落实、指导有力、奖惩分明,校长目标管理制对促进我市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学校管理干部研训制:利用省、州、市提供的培训机会,我市每年组织校长、校级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分批次到北京、上海、山东等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培养了一 1 批高质量的学校管理者,保障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3、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合学校实际的,并在日常工作中运行良好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及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我市高度重视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在总结多年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学校常规管理的规章制度,完成了《楚雄市教学常规管理资料汇编》,明确了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和要求,规范了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同时,教育局强化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规范、科学和高效。规范化、程序化的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确保我市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明、重点突出、科学高效,确保了近年来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市坚持办学以学校为本,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为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着“五个突出”和“三个兼顾”的原则,即:突出中、高考实绩、突出学生巩固、突出质量提升、突出尖子培养、突出研训强校,兼顾非毕业班级、兼顾学校办学特色、兼顾城乡差别,建立了一系列注重过程管理,绩效优先的激励机制。如《楚雄市中小学幼儿园校长目标考核及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楚雄市高中教育质量综合奖励的意见》等。
各学校又围绕市教育局的方案,结合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针对年级组、备课组教师和处室管理人员的更为细化和全面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分解细化目标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教职工的职责,激励大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校和教育发展贡献才智。这些多元化、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推动了学校办学的主动性,有力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 2 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校本研训,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以教师培训中心为依托,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优化班子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学校校级领导、优秀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力度。培训内容全面实用,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一方面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请教育先进地区的校长、教学骨干到我市讲学培训,同时也把我市的校长、管理骨干、教学骨干送到发达地区交流学习。
为规范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我市制订了《楚雄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方案》,明确要求各校在假期中要保障时间集中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训。各学校研究制定相应的研训方案,结合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市教育局对培训的结果组织检测,检测结果反馈学校,并和年终履职考核、职称晋升挂钩。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我市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教师素质得到了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聚集课堂,大胆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核心在教师。一方面,各学校按楚雄市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认真落实“教学五环节”,加强集体备课,增进团结协作,强化交流学习,整合学科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市许多学校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模式单
一、效率不高,必须大胆改革。根据州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市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全面推行“参与式教学模式”,部分初中推行“杜郎口教学模式”,紫溪中学高中部积极推行山东兖州“循环大课堂模式”,东兴中学极积推行“诱思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龙江中学极积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等,大批学校正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市正掀起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一轮高潮。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课堂 3 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逐步由满堂讲、满堂灌,转变为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积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五、创新教研模式,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为解决我市各高中校际间、学科间各自为阵,教学资源不能共享,校本教研针对性、实效性差的问题,市教科所依靠强有力的专、兼职教研队伍,创新教研模式,成立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由教研员承头,依靠三所高中各年级教师分别成立各年级各学科的中心教研组。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中心教研组活动计划,每月一次集体活动。各校教师围绕预定的主题进行交流,共享资源,使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有了明显提升,教育科研提升教学质量的效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同时,市教育局加大对高中教育的全程监控指导力度,高中各阶段的学期末、学年末、4次高三的模拟考试都由教科所统一组考、统一阅卷、统一分析,并形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下发学校,使高中各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落在实处,有力地保障了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州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全体教职工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改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极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2011年我市高考再创佳绩,全市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300人,二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1000人,综合上线近2000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努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课改实施,力争高质量实现“办群众满意教育”的目标。
(楚雄市教育局
2011年7月17日)
第三篇: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青州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3月,学校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11人,在校学生3051人,教学班56个。建校10年来,学校一直认为只有从文化上加以引领、从思想上加以指导、从行动上加以规范,师生的精力才能集中到教学上;只有从细节上入手、从管理上着力、从制度上正规,才能收到教学的高效益!
新学期以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扩工程提上议事日程,陈金平市长两次到学校召开调度会,调度拆迁、建设工作。到明年暑假,将建成占地130亩的学校东校区。3000㎡的办公大楼,8000㎡的科技大楼,3000㎡的图书大楼,12000㎡的学生公寓,6000㎡的学生餐厅和一个高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将会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届时将达到100个教学班的规模。
面对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抓住教育教学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学校发展大计,狠抓细节落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了老师积极向上、学生努力拼搏的良好局面。现就新学期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作简要汇报。
一、建校十年来,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优生培养连创佳绩。先后有张锦华、姜小双、闵青、王艳梅、赵海波等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其中王艳梅同学08年文科成绩663分,09年赵海波同学理科698分。
在近期组织的期中考试中,我校刘国臻同学以682分的优异成绩列全市理科第一名,文理两科重点、普通均超额完成潍坊教科院下达的任务目标。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施适度竞争机制,提高教学成绩,构建一级多部制管理模式,将原来的一级一部的大级部管理,分别划分为高
一、高二各两个级部,高三为三个级部。一级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形成了有序竞争、团结向上的局面。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高一重在初高中衔接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高二重在知识点的落实和兴趣的培养,搞好选课走班;高三,重在知识体系的生成,规律方法的总结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尖子生培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①合理整合教师资源。开学之前认真研究各年级特点,充分利用好教师资源,有限配备好高三教师队伍,兼顾高
一、高二教师的配备,特别是对高
一、高二备课组长、班主任多次反复讨论、研究,保证每个级部有一批骨干教师群体支撑基础年级的教学研究。
②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针对新学期新形势的要求,进行了两次班主任培训交流会,建立健全了班主任职责、评价制度、班级管理流程等。第一次是开学之前,第二次是期中考试之前,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机,对班主任工作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培训交流会上班主任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及报告。
③搞好年级组、备课组建设。一级多部但备课组仍是一级一组的管理模式,学校适时召开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会,对教研组、备课组在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培养教师、组织教学、业务学习等各个方面做了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完善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考核方案,制定了日、周、月、学期、学年的教研常规、活动流程、工作目标等。
④大力开展青蓝工程。针对我校年青教师多、骨干教师群体薄弱的现状,开学后立即进行了新教师与老教师,新教高三教师与多年送高三教师的结对帮扶活动,由学校向老教师发了聘书,进行了“一对一”拜师仪式,制定了详细的帮教计划,要求老教师从导学案的编制到上课,全方位的给新教师作出示范,新教师的备课经老教师审核后方能走上课堂。确定了三年优秀、四年骨干,五年名师的“345”新教师培养发展目标。
⑤努力进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师节前,学校分别隆重召开师生总结表彰大会,评选了上学期学生中的“学习标兵”、“三好学生”,教职工中的“十八功勋教师”、“十大劳模”、“十大优秀班主任”、“十大优秀备课组长”、“十大教坛新秀”、“十大师德标兵”共七个“十大”,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教育整顿活动,加强教师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聘请专家来校给教师们进行专题讲座,实现高端引领、名师辐射带动。对评出的“七个十大”等校内名师搭建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的平台,让他们上好示范课,办好个性讲座,从而实现思维的互补,智慧的交融,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对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高度重视,学校通过考试等手段评选出了推荐老师,并给他们分别指派了指导老师,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工作。
三、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办学行为规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行选课走班制,学分制管理,开发多元化课程资源,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强力推进“345”课堂教学模式。开学之初,学校根据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精神,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编制了校本教材《“345”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然后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推出“345”模式的示范课、公开课,所有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精神。几天前,在潍坊教科院“345”课堂教学模式专项督导活动中,我校推出了12节课,收到了教科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前天,潍坊教科院推荐重庆市綦江县教育观摩团来我校进行专项听课调研。
3、广泛开展了“名师讲座”、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同课异构等业务交流活动,促进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开展了学习方法交流会,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组织了“高三学习方法交流会”,“高二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高一学习方法交流暨英语学法报告会”,掀起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高潮。
4、抓好抓紧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不放松,对老师的备课、导学案、作业、测试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坚持过程管理,促进教师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5、重点抓实、规范常态课的教学过程,实行督导组推门听课、评课打分、评比考核制度,要求将每一节课上成精品课、优质课,每节课都要按照“345”高效课堂的要求落实到位,每节课都要按照要求制定导学案,每张导学案必须包括预习学案、课时学案、当堂检测、课后巩固几部分。提高常态课的质量,看备课是否充分,看教学设计是否完善、科学,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目标是否注重了落实。
6、加强了平时检测的密度和质量要求,注重了考前的准备、考试考风考纪检查、考后成绩的分析。对这次期中考试,学校几次开会研究成绩情况,安排成绩分析,要求分层次开好学生座谈会、班级分析会、备课组分析会、作业组分析会、级部分析会,充分利用好这次考试成绩,分析出经验教训,组织优秀组、优秀班、优秀个人的示范课,同时组织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个人的会诊课。抓紧抓好下一步的教学管理,掀起教学、学习的新高潮,争取下一次考试及明年的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7、实行每天课前说课制度。早7:30到校后利用20分钟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导学案编写老师主讲,对当天所教课程进行说课,把握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提高每节课的效益。
四、加强德育工作,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环境。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我校今学期着力做好的一项创新性德育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小组就是学校依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方案的理念以及中学生的身心个性特点,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指导小组、学生两休秩序自主管理小组、学生文明守纪自主管理小组、学生寝室内务自主管理小组、学生两操秩序自主管理小组和学生学习秩序自主管理小组。每个小组都选有负责人,负责人对小组成员作了具体的分工与安排,力行督促通报制度,做到一天一督促,一天一纠正,一天一进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不断锤炼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编制了《青州实验中学学生365天自主管理操作指南》即校本教材《成才之路》。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运用 “操作指南”,每天5分钟,自学自悟填写;让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养成两种习惯,培养“三颗心”,形成四个自我。一个目标即人生价值目标;二种习惯即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三颗心即爱心、责任心、自信心;四个自我即自信、自立、自尊、自控。同时依据“操作指南”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分为四个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大会,总结一月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情况,布置下周的任务。
综合评价工作情况:为确保学生自主管理的有序高效推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和评价结果客观性的原则。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代表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初定评价等级、确定最终评价等级,记入档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行为再认识的过程,若学生经常“自省”,必将会走向自律;学生代表评价,能比较真实反映该学生的表现,学生代表评价的作用,实际上起到了“群众”监督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能增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的威信,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五、各年级具体工作
高一年级重点做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视初高中衔接,给学生提供软着陆的平台。
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适应,二是学习方法的适应教育。高中生的学习方法有别于初中生。首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更注重民主化,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其次,学科内容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远超过初中的。因此,我们高一级部针对这样的教育教学特点,安排各位老师都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高二年级重点做好细节管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向管理和课堂教学要质量,搞好选课走班。
高三年级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根据高三教学特点,主要抓好两个建设: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二是班风学风建设。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高三教学模式与提高教学成绩的研究;二是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优生优培,实现尖子学生成绩的冒尖。进一步打造一个和谐高效、团结奋进、拼搏有为的教师群体,为我校的“名校、名师、名生”三名战略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家长、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完善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使老师们既要工作扎扎实实,优质高效,又要明确目标,奋勇争先,争创一流。
学校各部门树立学校一盘棋思想,为高三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搞好第一轮复习,为第二、三轮复习成绩的拔高打好坚实基础。
1、把握方向
由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近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学校将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外校参加一、二轮的交流、示范课、研讨会,老师们要把准新课程下高考的脉搏,在备课、上课、选题测验工作中有针对性,不出偏差,少走弯路。
2、科学规划
制定计划、调整策略,关注信息;要力求做到三基的“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各级部、备课组安排好三个轮次的复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做好备考策略的研究与调整,适度扩大目标生范围,兼顾尖子生、普本生两个方面;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熟练运用。
3、规范常规
以落实教学常规为重点,加强教学进程管理与考核。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规范和量化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的管理。
(1)规范备课,坚持实行“学案制”教学,坚持“五备五统一”,即备双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习题,各班级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统一、测试统一。(2)规范上课,遵循“三步骤,四环节,五课型”的原则,抓好课前预习、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旨的原则和突出重点、难点、热点,突出思想方法、效果落实的宗旨,精讲精练、因材施教。
(3)规范作业,做到“五要”,即分量要适中,质量要高、要求要严,批改要快,讲评要及时。
(4)规范辅导,做到“四到位”,即时间到位、内容到位、解疑到位、效果到位。
(5)规范考试,要求严把“四关”,即命题上严把质量关,组织上严肃考纪关,分析上严把反馈矫正关,落实上严把“二次过关考试关”。
(6)规范导学案。坚持使用导学案教学,努力提高导学案的使用效益,选题组案要力求做到“低起点,密台阶,沉到底,宽到边,要求严,稳步走”。保证每节课都要有一个学案,学案的编制研究要成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防止学案课本化、资料化、习题化,增加学生负担。要研究学案的使用方法,提高使用效益,研究好学案使用的时机与时间,杜绝教师课堂上单纯依据学案而处理学案。
4、讲求教法
一轮复习要做到“重点拨,常总结,勤归纳”力求知识升华,能力提高,要加强解题策略指导,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切实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控力、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勤于归纳,勇于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要求学生建立好“两本”即好题本和错题本。
(1)要系统梳理知识,不要堆积知识。(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
(2)要旧中有新意,不要一味重复旧知识。(旧题老题可以用,但要讲出新意来)
(3)要有主线贯穿,不要一盘散沙。(以知识或方法为主线)
(4)要注重思维训练,不要热衷题海战术。(勤归纳,常总结,多提炼)
(5)要注意灵活运用,不要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知识在应用中记忆,能力在应用中提高)
(6)要确保知识覆盖面,不要留有盲点和死角。(求全、求细、求严、求实)
5、狠抓落实
落实就是希望,落实就是生命,落实就是效益,落实就能出成绩,落实就是复习工作中最有效的“妙招”、“绝招”。
①精选题目,控制“两度”。(遵循基础、典型、灵活、适度原则)
②先做后讲,不做不讲。(把握学情,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
③要精讲,少讲。(注意“讲”的内容,选择“讲”的时机,研究“讲”的方法)④有布臵必须有检查,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落实,抓落实,狠抓落实)
⑤强化总结与反思。(要经常归纳、总结、反思,并提高到一定高度)
⑥注意查缺补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⑦狠抓目标生。(对尖子生、边缘生进行个别指导)⑧给学生留下自主的时间。(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⑨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多提问,多交谈,多检查,多督促,多指导)
⑩开展“满分卷”活动,向规范要效益。(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题题被扣分)
6、提高能力
高三一轮复习应坚持“三基”复习,小综合练习与全程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复习模式。采用“常循环——勤穿插——多层次”滚雪球方式的复习训练和练习方法。应坚持“常考、常练、常讲评”的考、练、讲、评原则,要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中选题、组卷、测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能以练代考,考练不分。凡考必批,凡批必评。
7、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现优生优培。
各班主任根据学生成绩表现,召集班级任科教师研究确定尖子生人选,采用人盯人的方法,重点培养,级部、学校重点调度。开好优生动员会,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高考明确的目标,决心考上清华、北大。针对学生薄弱学科,由对应学科老师承包到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选择适当时间辅导,重点进行学法指导,试卷分析,面批作业,规范答卷。老师为他们单独提供复习资料,增大阅读量、训练量,拓展广度,加强深度。学校安排单独的自修室、宿舍,加强心理辅导、生活帮助,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学校、级部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开好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创造质量一流的区域名校。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完全按照省规范化办学规定,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新课程方案完善办学条件,配齐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努力创建新课程实施示范学校。
2、狠抓校风建设,牢固树立校风育人的理念。以争创和谐班级、和谐组室为抓手,培育良好的班风和组风,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调动师生内在积极性,全校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培育良好的教风、学风,为师生发展创设一种达成共识的敬业精神和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突出校风与人特色。
3、改进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潍坊教科院“双+”研究课题《教师综合评价》,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师评价方案,强化对教师工作态度的评价,加强过程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4、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符合“345”要求的课堂流程,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科学施教。教学过程坚持让学生主动参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注重教师的课堂设计和精讲点拨。采取以下措施抓好落实:一是作业考试化,实现日日清,提高作业质量、效益和学生的应试能力;二是坚持每日说课制度;三是抓好导学案、训练案的提高,抓命制人、抓思路设计、抓题目质量、抓用后评价评比。
5、加强高三教学的管理,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高考氛围,力争明年高考取得新的突破。
6、进一步研究高二学选课走班的方式方法,既符合上级要求,又能提高教学成绩。
“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的学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有信心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斗志,团结协作,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坚持不懈的态度,坚强有力的措施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青州实验中学 2009年12月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2009年12月
第四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陈
骏
摘 要:随着21世纪国内外经济、科技和社会发生巨变,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显示需求,探索一条通识教育与个性化腾出培养相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着重论述了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产生、发展和实施成效。
关键词: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
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确定教育教学改革新方向
高等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播种和收获。在工业社会,人们重视现在,根据当今社会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高等教育要重视未来,要根据当前的情况,科学预测社会前沿发展趋势,用创造逐步取代重复和再现。
诚如英国高等教育专家阿什比所言,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形势发生巨变,社会发展日趋开放、多样和多变,经济发展愈加依靠智力、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源,知识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在过去,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基本等同于其终身职业,而现在学生的职业发展充满着各种可能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大学必须为具有不同禀赋和志趣的学生谋求个性化发展的道路提供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
二、针对传统教育不足,创造人才培养新目标、新思路和新模式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将是大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大学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加快了改革步伐,但人才模式单
一、课程体系过度集中、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知识传授、学生自主选择空间有限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弊端依然存在。南京大学根据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前瞻性需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口,提出本科教育要造就“未来社会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和科教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培养新模式,力图使学生不仅具备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基础,而且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深入推进“三三制”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又先后提出了“创造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和建立“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宏伟目标,这样就把全校工作的重心聚焦到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这项工作上来。而所谓“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本科培养过程划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和“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就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给予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培养。“大类培养”阶段的目标是通过对新生实施通识教育促进他们科学基础、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今后进入任何领域学习打下广博的知识基础,学生在满足自选专业“准入”标准后即可进入下一个阶段。“专业培养”阶段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术追求和职业发展打下精深的知识储备,学生达到专业“准出”标准后即进入下一个阶段。“多元培养”阶段的目标是通过制度设计,保障学生在“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和“就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上做出自主选择,使因材施教“接地气”,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三三制”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赋予学生充分选择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我规划意识,使他们成为教学改革的“负责任参与者”,从而完成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三、用学科前沿知识充实教学内容,逐步建立新型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落实国家方针和实现学校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质量的核心所在。学校瞄准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架构和总体发展趋势,参照和借鉴美、英、德等国外80余所一流大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体系从“刚性”变为“弹性”,把学科前沿知识适时地融入教学内容。学校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激发创造力潜质为主线,围绕通识通修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开放选修课程四大课程模块,全方位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迄今为止重点建设了553门新型课程:182门新生研讨课程覆盖所有一年级学生,旨在帮助新生提升学术旨趣、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学会表达,完成适应性和学术性转换。新建成的107门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中国历史与民族文化、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价值观与思维方法、文学艺术与美感、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等7个领域,旨在使学生贯通古今、融会中西,兼备国际视野、中国灵魂和现代意识,培养他们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诚朴的科学精神,促进他们健全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115门高年级研讨课程重在鼓励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活跃学术思想的教师开课,每班15~20人,旨在帮助高年级学生进入学生前沿,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年级研讨课依托研究型教学和小班化教学,成为继新生研讨课和通识教育课学习后,持续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学校还构建了149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围绕创业讲堂、创业项目训练、创业竞赛和成果孵化形成“五位一体”课程体系,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这些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的转型。最新统计表明,每年跨专业选课学生达5000余人次,跨院系准入的志愿满足率超过80%。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373人符合第二专业相关准出条件,这意味着超过10%的学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跨专业学习,自主构建个性化、复合型的知识体系。
四、逐步更新评价机制,激发和鞭策教师投身教学改革
教师能否“投身教学”与学生能否“投身学习”成正相关,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贡献度,取决于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与低,而高质量课程又是形成大学“名校”品牌的重要因素。为持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同时激励更多教师投身教学一线,学校把评价机制作为撬动教学改革的杠杆和弘扬课程“质量文化”的重要抓手。措施之一就是持续重申和强化“四个一视同仁”的教师业绩考核标准,即坚持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一视同仁。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于达不到基本工作量、教学质量差或有教学事故记录的教师,当年不能聘任副教授或教授职务。
学校连续多年实行四项奖励政策:一是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可延聘至65岁;二是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省级教学名师可延聘至63岁;三是将教学质量奖、教书育人奖项纳入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四是通过“南京大学石林集团奖教金”、“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和“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评选活动,在庆祝教师节等重大场合,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个人品质、本科教学课堂测评均分位居院系前列的授课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通过种种努力,全校的新建课程平台形成了人才高地,集聚了一大批优秀师资,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勤克莱齐奥、中科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等,单是主讲新生研讨课的教授就占到全校教授总数的21%。物理学院多位院士,以及全部的“长江学者”、“杰青”等更是长年累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全校依托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形成了40余个以“名师、名课、名教材”为主要特征的高水平教学团队。而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对课程体系、教学效果、教师投入和教学水平等各项指标的评价都在逐年提高。
五、制定经费投入倾斜等新型制度,为教学改革提供条件保障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教学改革突破了通常“基础班”、“强化部”、“实验班”、“试点学院”等零敲碎打模式,“三三制”模式是从顶层设计开始,将改革范围全方位拓展到所有本科院系,覆盖至全体本科生,牵涉到学校许多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各教学单位。为了保障教学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一是对教学改革经费实行“上不封顶”政策,“985工程”设立教改项目807个;二是专门成立了由院士领衔的“南京大学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南京大学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三是完善导学机制,建立了人员结构合理的导学队伍,每发布《南京大学新生学习指南》,引导学生科学制定学业和职业规划;四是监控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自评与他评两种手段在学校、院系和教师三个层面建立教学评估体系,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科学评估、课程改进和教学奖惩机制。学校对评估成绩的前10%课程进行宣传和奖励,对后5%课程进行帮扶和整改,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责任心和院系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五是打破院系壁垒,实行“三个百分百”政策,保证所有课程、专业和发展路径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通过“准入”和“准出”制度保证专业转换过程中传统专业教育的优势和质量,通过“双学位证书”、“第二学位证书”、“辅修证书”等制度保障交叉复合类学生的发展方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三制”教学改革实施5年多来,全校有近2万名学生已经或正在受益。2014年,南京大学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5项。其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荣获“特等奖”,“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实践”荣获一等奖,二等奖涉及地理、计算机外语、软件、社会学等5个专业教学领域。当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但凡一些教育领域的改革探索,其成效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有些改革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看到其结出的果实。奖项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而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才令人倍感欣喜。当前,“三三制”模式已进入第二个阶段,其重点是大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截至目前,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也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由知名教授主持的新生探讨课、小班化教学、案例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颖别致的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
第二,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项能力得到增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持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体验”(简称SERU)课题组于2013年12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与4年前入学相比,经过“三三制”教改模式的培养,南京大学本科生在20项能力指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在“自我认知和理解”、“借助图书馆进行研究的能力”、“对个人社会责任重要的理解”、“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四个方面的增长率超过20%,在“社交技能”、“网络技能”、“领导能力”、“计算机技能”、“准备和进行报告的能力”五方面的增长率超过10%。
第三,学生的学术研究禀赋和兴趣爱好得到进一步拓展。2013年,南京大学首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全部90名毕业生都无一例外地选择继续深造,其中60%被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录取。生命科学学院拔尖班的3名学生同时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这在学院还是第一次。物理学院在短短4年内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2名本科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文学院本科生正式发表文学作品50篇(部),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1项,该院本科生创作的话剧《蒋公的面子》自2012年上海以来已在国内外巡演130余场,并成为我国首都进军美国演艺市场的大学生话剧。
第四.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不少学生未毕业先创业。2011年至今,由南京大学学生担任负责人的创业团队有60余支,其中10多个创业团队获得200万元的创业种子基金。2013年,学校建立了“南京大学学生创业项目库”,当年新增创业团队28支、创业学生100余名,项目涉及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等领域。
第五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意见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意见
(试 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品牌教育战略,着力提升我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实现教育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努力把教育办成人民群众普遍满意的事业,牢固树立“质量是教育的尊严、质量是教育的灵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的思想,加强教育局机关、学校校长和全体教师“三支队伍”建设,真正形成“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的局面。
推进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要有大智慧,要有长远打算,要主动解决问题。2012年,是乐至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开局之年,如何提高认识、创新举措,主动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
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开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讨论活动”为载体,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 段,牢固树立教育质量生命线的意识;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评价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强化薄弱环节,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快速、特色发展,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学质量。紧紧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条主线,认真分析我县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向校长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下大力气全面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
二、发展思路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常规管理,强化师训力度,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完善评价体系。本着“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县、学区、直属学校一体化建设,夯实小学、初中、高中教育。
2012年起,县教育局将按照“小学打基础,初中提质量,高中求突破”的全县教育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有利于提高乐至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以构建理想课堂为抓手,以教学质量为主题,全面提升高中优质 教育,指导初中质量发展,主导小学全面素质提升,突出重点,发展高中,拉动初中,带动小学,促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协调有序均衡发展。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及教学研究的具体环节入手,抓实过程管理,夯实教育科研,构建有效课堂,倡导教师内涵发展,落实有效质量监控和考试研究指导,“三研并进”(教研、科研、考研),多元推进,理直气壮地深化我县教育教学改革,竭尽全力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予余力加强扎实有效工作,坚决做到“导向有力、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推动全县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各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紧密联系校情、学情,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深入分析教学现状,总结教学得失,研究教学策略,制订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学校发展,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三、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创新能力强、素质高的校长、教师队伍,树立全新行业形象。
(三)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带动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四)高标准、高质量办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
(五)小学特色办学取得实效。小学语数外三科及格率达96%以上。深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形成县域教育特色和亮点。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形成一批“小班化”教学示范学校。
(六)初中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初中阶段巩固率确保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超过95%。大力推进减负提质增效工程,中考优秀率、及格率从2012年起达资阳市平均水平及以上。通过“城郊一体化”、“县乡一体化”、“城乡结对”等策略措施,3-5年内基本消除薄弱初中。
(七)高中品牌效应充分彰显。2012年起全县普通高中全部实现高考质量年增长指标,本二上线率、名校录取率不断上升,力求在2012年及以后,高考成绩在全市进入中、上等行列。
四、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二)科学性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探求先进方法,按照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习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开展教学研究。
(三)系统性原则。实施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全学段、全学科、全方位的系统性工程。
(四)激励性原则。充分调动全县中小学校长、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平竞争、公正评价、公开激励。
(五)实践性原则。充分考虑我县各中小学校教学水平的差异,从实际出发,逐层定措施,逐项抓落实,保证方案的实施并取得实效。
五、工作措施
(一)细化措施 讲究落实 强化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1、开展教学质量大家谈活动
从2012年春季开始,每年春季开校第二、三周利用半个月时间举办乐至教育大讨论活动,广开言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学校领导和教师意见,共商乐至教育大计,针对乐至教育广泛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等问题,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在教育内部产生积极的思想引领。同时,每期举办一次校长论坛,就学校管理交流经验,乐至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2、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运行机制 各校要形成独特、稳定、和谐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运行模式,使措施更加有力,操作更加便捷,成效更加明显,形成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加强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课程计划管理,增强领导和指导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规范性,确保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各学校每期期初要修订学校管理目标,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相关材料交教育局普教股、教研室。
3、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导与巡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每学期教育局教研室都要切实组织教学过程管理抽查,并将抽查结果纳 入学校、乡镇、学区年终目标考核。开学之初,各中心校要深入辖区内学校,对教学现状进行认真分析、调研,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巡查和专项督导,做到坚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了解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和有效指导提供保障。
4、充分发挥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导作用
每学期各学区教研联组(含所在地直属中学)至少组织1—2次常规教研活动或优质课竞赛等不同形式的创新性教学研究活动。
每学,教研室、中心校要到基层学校,通过听课、评课、随堂检测、教学反思等形式,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沟通,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组织好骨干教师参加公开课展示和骨干教师教学大赛等活动。
5、强化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推行校级领导兼课制度,校长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要亲自抓教学工作,并承担学科教学任务,校长的任课、听课、评课情况要纳入教学过程管理抽查内容;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开展推门听课活动,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教学质量将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校长的个人目标考核、绩效奖励之中。每期各学区要组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校长交流会;搭建学习心得与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促进科学决策、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能力的提高。
6、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教育教学 各校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和学习制度》、《教学目标奖惩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制定后,每一个教师都将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任何人不得临驾于制度之上。在运用过程中,逐步健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出适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把绩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与教学质量相挂钩,体现能者多得的原则。每期期初,各校将修订的各项制度交教育局普教股、教研室。
(二)注重实效 真抓实干 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各学校要把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教学的过程管理中,重点抓好教学“六认真”的督查指导。结合实际,全县各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教案、教学反思和学生作业的检查评比活动并在校内公示。每年下半年,县教育局将开展全县校长、教研员听课笔记及教师教案、听课笔记、教学反思和学生作业展评活动。同时,每学期要至少开展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以形成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2.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明确质量目标
小学毕业班各科学业成绩评价合格率,县城、农村分别在98%和95%以上,非毕业班各科学业成绩评价合格率,县城、农村分别在99%和98%以上;初中各学科学业成绩评价,优秀、良好、合格 率分别在13%、35%、40%以上、不合格率在12%以下;高中学业考试通过率要在93%以上。
3.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小学注重习惯养成,加强学习兴趣、品质及态度的培养;初中注重知识基础,加强应用能力、兴趣特长的培养;高中注重质量提升,加强创新、综合实践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4.重视发挥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各校要大胆开展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改革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5.立足学生实际
要立足学生实际,从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入手,狠抓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6.抓两头、出特色
建立特长生、优秀生培养及学困生提高计划,将特长生的特长发挥出来,使优秀生更加优秀,让学困生走出困境,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加强辅导
要建立健全学生课外辅导及学困生辅导计划,加强学生的课外辅导,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加强优秀学生培养指导,实行责任到人制度。
8.广泛开展各项活动 加强学生活动统筹,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各项活动,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形成为目标。
9.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对教案、作业、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要经常检查、登记、公示。
提倡教育局机关干部深入学校听课,基教股、职成股干部每期听课不少于5节;教研员50节以上;学校校长(含学区督导员、中心校校长、常务副校长)30节以上;业务副校长、学校中层干部40节以上;45岁以下教师30节以上;45岁以上教师不少于20节。年终目标考核对上述人员的听课记录进行专项检查。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
建立科学规范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的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教师要有完善的工作计划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总结,要建立教学反思制度,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查找问题,弥补不足。
(三)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机制,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优化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加大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确保集体备课质量。教师要全员参与“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案生成、个性彰显、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全过程,确保“教案”生成 的最优化。学科组要发挥集体智慧,在理解课标、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学案。教案、学案设计要呈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对每科每次集体备课的情况要有记载,有检查,有评价,形成学科研究档案。学校集体备课情况要有专门记载,教研室每期检查一次以上。
2.探索不同课型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兴趣,保护热情,指引内容,传授方法,解答疑难,培养习惯,落实基础,提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打造“民主、和谐、开放、活跃”的高效课堂,形成具有“轻负、高效、优质”共同特征的不同学科的授新课、评讲课、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3.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解决教师加班加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学习和推广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湖南衡水、山西新绛等地方的教学改革精神、教学管 理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研究“教与学”,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保证优秀生、激励临界生、优化特长生、带动后进生。努力探索适合本地、本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4.优化教学手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重要途径。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实验仪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教学之必须。教师应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充分发挥多媒体、电子白板的功能优势,做到人人熟练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人人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把握好使用的时空,用得恰到好处。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作法。
(四)架设载体 搭建平台 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1.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着重开展好以下几项活动:
(1)读书活动。全县中小学校要引导和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资阳市教育局每年一届读书活动的要求开展好读书活动。2012年开展资阳市第五届教育读书活动。此外,学校要从“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故事”三个方面 为教师提供学习书籍,并采取精神鼓励和经济奖励等措施,调动教师购买教学用书的积极性。全县中小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读书论坛”活动,推动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
(2)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全县中小学校要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写作、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引导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让他们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培养教师反思的能力。同时学校要组织优秀案例写作、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的评选活动,并于每期末推荐优秀作品上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和教研室。
(3)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每年4—5月份,全县中小学校要对本校教师进行一次基本功的全面考核,而后对基本功不过关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为三笔二画(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和普通话)、课件制作、备课、说课、演讲等。年底,县教育局将委派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各学校教师的练功活动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将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4)全县中小学校必须实施专任教师“四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单元教学结束后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教学反思,每周听一节同学科教师课,每学期承担一节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或示范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5)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一把手”工程,即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月对班子成员的业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紧扣“以 12 教学为中心”,抓一个薄弱班级,参与一项教改实验;同时,发挥班子成员整体力量,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组织“推门听课”活动。今年起,县教育局对学校的每一次检查,都将进行“推门听课”。通过“推门听课”,了解真实的课堂,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县教育局也将对学校领导的“推门听课”情况进行抽查、公示、通报。全县中小学校领导应自觉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校长每周听、评课不少于1至2节,每学期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每周听、评课不少于2节,每学期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10次。在听课的基础上对学校课堂教学状况做出基本的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各学校要制定出领导、教师的听课制度,并在评课和同伴互助上下功夫。
3.建立“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全县中小学校要在各年级组按学科选拔出骨干教师,分配给年轻教师当“师傅”、做“导师”。导师对所带徒弟负有全程指导的责任,师徒间要互相多听课、多探讨,以求共同提高。同时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尽早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今年起,每年将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30名“教坛新秀”,并予以表彰。
4.积极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2012年起,全县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全县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举办示范课、指导课、研究课、汇报课、课题实验课等不同类型的公开课。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寻求改进的方法,以达到相互提高 的目的。同时,全县中小学校可聘请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到校讲示范课。
5.开展教学设计竞赛活动。今年起,县教育局将在中小学中开展教学设计竞赛活动,各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活动,选拔教师参加全县的教学设计竞赛。(分学段、分学科、分城镇和农村二组进行,竞赛时不许带任何书籍和资料。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6.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各学校要着重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讲究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通过组织学法指导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形成科学的学习指导方法,真正做到为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7.开展“名师”和“骨干教师”送课活动。
每年,县教育局将聘请省内高考研究专家和省内知名教师到我县讲学,辅导、引领我县高三工作。
县教育局、教育工会要组织知名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开展送课活动,充分发挥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特别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支教工作的力度,各结对帮扶学校要定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通过每期送教下乡、送课下乡、面对面咨询、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
8.集中教学指导活动。县教育局将于每年四月、十月开展“名师在线”活动,组织部分名师和教研员深入到基层学校集中进行 教学指导,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与广大教师进行互动交流,面对面的指导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县教研室将牵头分片、分科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全县范围每学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不少于5次。
(五)深化改革 努力探索 在教育教学评价上下功夫 科学的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杠杆。长期以来,我们积极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检测评估和监控体系,以评价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抓好目标评价。建立“四级”目标管理体系,即:县教学质量目标、学区教学质量目标、乡镇教学质量目标、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各校要实行干部蹲班联组责任制、年级工作目标责任制、学科组岗位目标责任制、任课教师教学目标责任制“四制”管理,并严格岗位目标奖惩兑现,促使人人达标。
2.抓好过程评价。推行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相互评价的教师评价方式,开放课堂,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深入课堂评价,经常开展教学问题检查剖析活动。县教育局将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深入基层,对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并予以通报,并作为评选“教学优胜单位”的重要依据。同时,将评价结果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家长满意度高的教师,在评优评模、晋级晋职等方面予以倾斜。
3.抓好学生评价、稳定优质生源。为摆脱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束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激发学生活力,对考试工作进行改革。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师把握,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优生的评价分优、良、合格三等级。把考试结果按合格和不合格等级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合格行列,激发他们进步的内动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为充分调动初三教师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做好我县高中优质生源的稳定工作,使我县高中教育教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县教育局将制定奖励方案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中考学生。
4.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质量分析。为了全面了解我县教学质量状况,2012年起,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全县统一组织,考点设在乐至中学和吴仲良中学,按高考要求监考;每年六或七月份将对全县小学一至二个年级进行随机质量抽测,乡镇集中设考点,全交叉监考、巡考,并组织人员对检测质量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每年高考成绩将作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5.搞好高考、中考、小学质量分析,其数据、结果将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的主要数据、依据。每年九月初,对高考、中考、小学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查找不足,积极探索 16 复习备考的有效方法;开展好三级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励。
(六)建立健全教研网络
健全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学科中心组→学区教研联组→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研网络,明确分工,落实任务。依托市、县教育学会,健全各专业委员会,发挥教育教学骨干的作用。对学科教研工作和学科管理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与考核,定期评选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每两年表彰一批教研、科研先进集体和个人。
(七)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认真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活动,着重加强校本学科教学研究工作。2012年起,基本实现教案、学案、练案的一体化、校本化。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和备课组建设水平,每年4月和10月为全县“有效课型”、“理想课堂”展示月,5月和11月为“研究性学习”展示月。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要与之相结合。
(八)全面加强学科建设
聘请一批省内外专家担任我县学科教学顾问。特别是加强对高中毕业班的指导与引领。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制订学科基地管理办法,努力提高学科基地在全县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与效益提升中的贡献份额。建立和完善学科研究项目攻关制度,细化学科研究,组织专门人员实行集体攻关,提升学科教学水平。重点打造 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特色,继续保持学科教学优势,努力提升学科实力,实现各学科整体质量在全省达中等、全市达上等,特色学科处于先进行列的目标。
(九)继续抓好课题研究
规范课题网络管理,实现研究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三级教科研网络,实施全县教科研工作的整体联动,以草根式课题引领教学研究,鼓励广大教师围绕学科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学科教学的科技含量,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六、工作要求
1.各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亲力亲为,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扑下身子抓教学,抓质量,抓学生发展,抓学校发展,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夯实“教育质量提升活动”基础。县教育局将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并逗硬奖惩,对县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连续落后的学校校长,教育局将报请组织部作出相应处理;对其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后3名的校长进行戒免谈话,连续两年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后3名的校长作免职处理。
2.各校要重新研究制定或完善教师业务考核办法,强化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公平、客观地运用考评结果,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修改后的方案报县教育局人事股、教研室。3.各校要建立质量分析制度。加强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尤其是小学六年级抽测考试、高中招生考试和高考,分析到每个学生,分析到每个学科。通过质量分析客观的评估教与学的现状,肯定成绩和有效做法,找出问题,并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改进措施。
4.各校要进一步结合当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活动开展学习与教科研工作。要分校制定学习与培训计划,做到既有短期安排,又有长期规划,月月有主题,期期有重点,形成常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推动学校管理持续、深入发展。学习方案报县教育局普教股、教研室。
5.各校要扎实推进有效管理与有效教学,坚决克服部分教师中存在的职业倦怠和无效劳动,把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真正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有效科研、有效备课、有效执教、有效作业、有效辅导和有效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
6.各学校要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无论是对领导层面、班主任层面还是任课教师层面,必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要形成“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明确奖惩措施,对每个人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实绩进行量化考核,做到赏罚分明,以此促使所有从教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