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9-05-12 23:3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篇: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凌杏萍

所谓挫折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青少年学生产生挫折心理,一是由于学生个体思想需要和内部动机无法实现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像理想、情感、追求挫折等;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乃至自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像交往、学习、健康挫折等。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多变迁、高竞争、广信息、新变化,虽然给学生的心理成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但同时也使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挫折面前乐观自信的精神,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

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挫折,但是有挫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走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小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记得有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也就是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常常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感到痛苦。有首歌词里不也这么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挫折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健全学生完美人格,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增长才干以取得成就。同时,学生在顺利经历挫折后的行为和情绪的反应又能积极地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发 1 展。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前提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全的心理,即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应该肯定地说,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成正比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做到:自我意识清晰,能随境遇的变化改变自己;情绪稳定,善于与人友好相处;意志坚强,勇于在竞争中磨练、提高自己;乐于学习,有明确的进取目标;遵纪守法,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沉着冷静,对各种问题都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和安排。其中挫折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乐观自信精神和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自信的学生不是没有挫折,没有痛苦,而是他们能够正视困难,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作精神,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处一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强烈自信心。

一个学生如果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恒心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他的抗挫折的能力就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就强。像张海迪、桑兰,因为她们都有积极健全的心理,所以能够身残志更坚。从这个角度上讲,培养一个学生具有积极健全的心理比锻炼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2001年12月4日,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在出席香港理工大学李嘉诚楼命名礼致辞时公开了他的成功秘诀--“3Q”方案,以勉励港人逆境自强,即无论面对顺境逆境,都要善用智商(IQ)、情绪商数(EQ)和心灵商数(SQ)去解决问题,他说:“人生是一个很大、很复杂又经常变的课题,我们要用分析、运算、逻辑等理性智能商数(IQ)解决好多问题;用理解力同自我控制商数(EQ)去面对问题;用追求卓越、价值同激发自强心灵商数(SQ)去超越问题。”李嘉诚的成功秘诀对我们实施的挫折教育启发很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笑对挫折,充分依靠自己的智能商数(IQ),合理调控情绪商数(EQ),激发自信自强的心灵商数(SQ),这样才能跨跃障碍,战胜挫折,才能“经历风雨见彩虹”。

三、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教师要消除一种误解,挫折教育绝不是为了让学生吃点苦的教育,任何方式的体罚、心罚教育都不是挫折教育。国外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尝试比较早,日本川崎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学生进行赤身裸体锻炼,以劳其筋骨、炼其意志;印度也规定了学生?quot;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这些做法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认为,实施挫折教育不是对学生的惩罚教育,让学生吃点苦绝不是挫折教育的内涵,任何体罚、心罚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两码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热爱学生“中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学生所遭受的挫折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自然来临的,而不是教师预设故意施加的。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挫折的数量和强度。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学生增加知识才干,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超出一定数量、突破一定强度的挫折,教师就要积极介入,因势利导,以增强受挫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关键是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要循循善诱、积极鼓励。根据学生个性实施挫折教育,这和心理教育中”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性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看学生是外向型、内向型,还是抑郁型。对外向型学生可直言不讳,对内向型学生可旁敲侧击,对抑郁型学生则要讲求策略。举个例来说,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现在的青少年成长比较顺利,但心理脆弱,受到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青少年心理特点是冲动性强,阅历比较欠缺,心理承受力较差,遇到事情选择比较盲目,容易走极端。”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心理脆弱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有人说,心理脆弱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让他接触强烈的环境刺激,我们认为这是消极的做法,因为周围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周围环境的刺激也不是任何一个人就能够随心所欲地筛选淘汰和左右的,有些外界刺激你想躲也躲不开。教师对这类学生就是要注重培养他的情绪自我疏导、排遣的能力,培养他情绪的迁移改变、保持稳定的能力,努力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变不良刺激为中性甚至是积极方面的刺激,从而提高这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应该说教师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 3 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当然,其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个体作许许多多过细的工作,像现在学校内普遍开展的心理咨询就是非常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缓解学生因挫折而造成的心理紧张和彷徨,提高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否则,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就有可能事倍功半,就有可能会出现推波助澜或适得其反的情形。

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和实践活动中体现落实。1.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学科内容中都有非常多的素材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例如教师在教初中语文《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时,可就“逆境与成才”、“理想和现实”和“当挫折来临时”等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学习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自古英雄多磨难”的道理。再如,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说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不也是对“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的挫折教育吗?又如,像历史中的司马迁、苏武、文天祥等诸多人物,理化中诺贝尔、爱迪生、居里夫人等许多人物,教师用他们的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说服力一定会很强,感染力一定会很大,震撼力也一定会很猛。

2.寓挫折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譬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可有序组织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从而“曾益其所不能”,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健康情趣,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综合素质的目的,特别是这些活动还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勇敢、自制、坚决和果断的顽强意志,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胸襟,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笑傲挫折。

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挫折教育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都认为,人们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健全心理,特别是良好的 4 意志品质也是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与挫折困难作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场所,无疑应该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篇:挫折教育

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

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

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3只。这是什么原因呢?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呀„„

后来,动物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在其附近还生活着一群狼,为了不被狼吃掉,羚羊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群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结果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往往过于脆弱,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也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心理学大词典》对“挫折”是这样解释的: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作出自我调整。

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宝贝,作为父母,他们都不希望学生遇到挫折。但是,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让人快慰的成功,也会有各种令人烦恼和痛苦的挫折。父母不可能一辈子替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生活在温室里。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爱往往导致了我们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其实,不只是中小学生不能承受挫折,就是有“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个中国的孩子打翻了牛奶,父母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到一边,说:“宝贝,有没有烫到手?”有些父母甚至会说:“都怪这杯子,这么滑,让宝宝抓不住,妈妈把这杯子扔掉,宝宝不哭!”于是,中国的孩子不哭了。一个美国的孩子打翻了牛奶,父母不会跑过去抱孩子,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过来,先到厨房拿块海绵,我们一起把牛奶擦干净好吗?”然后,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去收拾打翻的牛奶,还会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端杯子,避免杯子滑落。

结果是,美国的孩子总是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困难;而中国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多会消极逃避,有些孩子甚至把责任推给父母,遇到重大的挫折时,六神无主,甚至出现轻生的行为。

从表面看来,中国的父母似乎帮助学生解决了困难。其实,当学生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这个困难仍然会出现。因为,父母的全方位保护和包办代替给学生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即能力的残疾、心理的残疾。这样的学生由于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中,尽情享受着父母的照顾,所以当困难来临时,只会躲在父母的怀抱中,不敢独自去面对。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接受挫折。与其一辈子让父母替我们遮风挡雨,不如让我们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开创自己的人生之路。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学生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从小就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吃点苦”。当然,挫折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吃点苦,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折能力。挫折教育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信心、情绪及意志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只有认识到挫折教育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生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坚强、勇敢、自信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第三篇:浅谈挫折教育

浅谈挫折教育

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的生命历程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挫折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均无法避免的面临着挫折,它影响着高中生的社会化进程身心的健康。挫折既会给高中生以打击,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高中生奋进、成熟,从中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培养高中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将有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高中生的成才。

一、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听爱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老师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是别的方式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找别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者怨天尤人 8.从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高中生所遇挫折表现于下几种

(一)学业

表现在入学初期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习上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考试压力考试成绩与期望之间的差距等,使高中生在学业征途中遇到的挫折。

(二)现实

面对革新开放的深入,生活方式的变更、价值观的冲突和经济压力高考,使得成长高中生一时无所适从。

(三)人际

高中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处理的策略等的差异,会出现与人交往困难、缺乏知心朋友的情况,甚至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从此精神忧郁,心情烦躁,无心学习,困扰身心健康。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一)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学生抗挫折能力下降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00后一代。现在物质条件优越了,不想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家长的要求是,只要安心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正是家长的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理生活一切事务,才使得这一代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另一,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学生时刻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压力。,这些学生在遇到避开的挫折时不知所措,只能被动的承受。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类似的新闻报道:某某学生因其母亲责备他没有按时回家,就选择离家出走流落街头。又有学生只因老师收缴了手机就选择自杀。明明只是一些小事却对这些学生是致命的打击以致做出极端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逆境,没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二)学校对学生按优等成绩的分班及过于强调成绩的压力

在工作中,遇到过数例学生在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厌学甚至想退学,家长和老师怎么劝都不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从小学到中学学习都很优秀,中考发挥失常未能进入自己期望的学校或班级,这样的事情对一些挫折承受力很差的学生打击很大。从此就会一蹶不振,离学习这条道路越来越远。而学校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智育方面,学生没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必要的心理辅导,面对挫折无所适从。我尤其记得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班时我班上分来了一批实验班下调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情绪非常明显,失望沮丧不甘心,抱怨班上的任课老师教学能力不行,抱怨班主任的管理不到位,甚至有学生公然违反课堂纪律表达不满。经过多次的思想工作和调整才得以稳定情绪。

(三)个体因素

一是人格因素,性格开朗、个性完善、意志坚强的人比消沉抑郁、内向自闭的人更能应对挫折;二是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的高中生面临挫折时客观正确地看待挫折并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化解挫折并将挫折转化为动力;而自我认知消极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走极端,陷入管状思维中;三是心理预期,个体对自我的心理预期越高,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弱;优秀的学生很难接受平凡的现实,;反之,对高中生活预期合理的学生面临挫折心理相容度会更高些。我班上在分班之初曾有两名万里班的学生下调到我班上,李某和涂某。进班级第一天我就关注到了这两人。李某把他的座位放在教室的正中间,很快就跟周边8个男生混熟了。而涂某则选择了讲台边的单人座位,不和任何人说话。很快我就发现他们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同,李某会积极参与课堂,甚至会在回答问题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而涂某几乎不会抬头看黑板,专心写自己的作业。第一次月考,李某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而涂某是第15名。我赶紧约谈了涂某并更换了他的座位。一个星期后涂某周围的几名学生跑来我这里抱怨,女生说涂某对她言语攻击,说她蠢,还不准她早读课大声读书,说是影响他思考。男生说涂某从不参与小组活动,还不配合交作业。我先约谈了他的父亲,了解了他的成长环境。涂某的家境比较优越,除了学习其他从不用操心,从小到大成绩也很好,可以说一帆风顺,而父母和他本人的期望值都很高。随后我又和他本人交流了三次,可以说我每次都败下阵来。无论我怎样跟他分析现状,怎样引导到正确认识自己,他都是一个态度,我有我的想法,你无法动摇我。第二次月考后他的成绩又退到20名之后,这时他的父亲找到我说要给他转学,说这孩子在这样下去怕会想不开。最后,他转学走了。另一位李某则一直在我班,基本是前5名,他本人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还担任了生物科代表。上述案例中两个学生之所以会有这么的差别主要源于自己对高中生涯的期望值不同。我记得涂某曾说过,我是一块金子,不应该被掩埋在沙漠中,我在等待发现我的人,可是为什么他们明明看到了却把我遗忘了?

四、高中生自身如何切实提高应挫能力

生活的经验告诉,要成就大业的人,先痛苦、磨难、挫折,才能;反之,那些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怨天尤人,整天被焦虑忧伤的阴影所笼罩而自拔,前怕狼后怕虎,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绝路的人注定只能一无所成,忍受挫折的打击,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既是高中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标志,高中生成才的必经之路。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生能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正确认识挫折,浅析挫折,就能克服挫折所制约的感情,提高浅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在学习,生活中方向明确,专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心胸开阔,朝气蓬勃,健康成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必须优化高中生的接受信息的内容、加工信息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做出的反应,消除其认知结构异常现象,推动认知结构各要素间关系协调发展,避开情绪大起大落两极性波动,并能协调高中生克服内部障碍,提高意志,使不为偶发的诱因所驱使。在这方面学校尤以班主任的作用重要,学校可以规范学生接受的信息,创造适合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班主任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方式思考和反应。

再次,要学会消除心理压力。高中生应学会修正认知观、放松身心、转移视线、倾吐苦恼等策略,消除心理压力。

五、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老师及班主任要明确批评的目的和注意批评的艺术

①、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②、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将“但是”改为“如果”。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③、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④、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

(4)在遇到大的挫折后,要让学生学会爱护和珍惜生命。当今时代孩子的生存意识十分薄弱,作为班主任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不仅是父母给的,也应属于国家和社会的,应该爱护它、珍惜它,不可自伤、自残、自尽。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仅对自己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欣慰和愉快的,对于社会也是有益的。相反自己的身心不健康,生命脆弱,成天病魔缠身,自己会感到痛苦难过,父母也为自己担心,对社会来说也会增加负担,不可认为自己的生死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而为所欲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权利和理由不爱护自己的生命,甚至糟蹋自己的生命。如有的孩子遇到了较大的挫折,心理产生了较大的障碍,就产生了轻生、自杀的念头和举动是极其不对的,而应让孩子明白难道用生命就可以换取掉挫折吗?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一定要爱惜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理由去作出这类偏激的轻生的行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挫折尽管让人难受,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受阻,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促使成长的必要条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谁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培养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对今天的学生尤为重要。我们应尽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努力培养学生的韧性,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挫折后的恢复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四篇: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

作者: 许 晶日期:2010-05-29 15:30:40

新近碰到一些事,令我很惊奇,让我这个当了多年的教师也觉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事件1.房山区某“名高中”校一高二学生来少年宫学习书法,数周后,其家长找到我说“老师,您在教学中能否多运用一些‘赏识教育’,鼓励一下我的孩子?否则,它前进的动力不足。”我深感茫然,我开始结疑于孩子的背景与家长的思维。

事件2.听某老师介绍说,良乡某艺术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提出一句批评学生的话。据说曾作为经典之言广为流传。

事件3..某老师曾给我提醒说:现在流行一种“赏识教育”,你懂不懂?如果不知道,要注意学习。作为一种教育观念或一种教学方法,我曾闻“赏识法”,如果作为一种教育理论体系,我到闻所未闻,看来我该再“充一充电”了。

带着对“赏识教育”探索和求学的态度,我走进图书室,翻看《北京教育》杂志,偶然看到心理学博士章睿齐的一篇名为《警惕优秀生心理失衡现象》的文章。文中介绍了山东济南市某重点中学初一女生为了某点小事而跳楼自杀。广东省东莞市一重点学校高一女生因成绩没排到第一名而患抑郁症。深圳„„.广州„„.他列举了很多全国优秀生的自杀与心理障碍的例子。他在分析其原因时说:之所以优秀生出这些问题,原因是他们的成绩一贯优秀,自尊心极强,一旦“学习上抢不上尖”,在心理上便无法承受,这些孩子的共同特征即是不善与人交往,一旦遇到挫折和压力,便出现心理障碍。“接着他又指出:“学生如果一帆风顺地走过来,一直都陶醉在成功的氛围和别人的赏识与赞扬之中,这,一方面促使他们更优秀,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背上沉重的负担,而一旦遇到他们克服不了的挫折,就会无法忍受,产生过激反应。”章博士最后更加明确地指出“而我们现在的学校、家长却关注不到这些问题,他们过高的期望值,更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看到此,我离开图书室,开始了“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哪个更适合我们的现行教育的思考——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的方法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一个人在他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也需要别人的赏识,这种赏识可以给人以激励和鼓舞,让人扬起生活的风帆,鼓足生活的勇气,它更可以给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豪迈。对于学校教育中的教育对象来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奇效,然而“月有阴晴圆缺”,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需要或得到别人的赏识。

挫折,人的一生中,我们每个人都能遇到,然而在成长期中的孩子们,我们是否应该进行一点“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小康生活蜜罐之中,如果我们在其成长期内一味地使用“赏识教育”,而在其走向社会后再进行挫折的磨砺会是怎样的效果?我每每想到事件1.中高二学生没有我的“赏识”.就会动力不足和事件2.中的口号,我感到不寒而栗,现在的社会竞争就如此之烈,将来的社会竞争会更加的惨烈。到了社会这个大熔炉里,谁会去让着你、哄着你、赏识你,我不敢想像将来这些孩子们怎样的生活。我感觉“赏识教育者”们是在慢慢地遏杀孩子们的心灵,是在对民族与国家的犯罪。无论从教育者的角度还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讲,“挫折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遗忘的教育角落。

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英雄人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同志仍需努力的”孙中山,“风流人物”毛泽东,“三起三落”的邓小平,“苦战能过关”的陈景润,等等、等等,他们无不是遇到过大挫折的人,他们吃过大苦,受过大累,终于成就了他们的旷世英名。古代的孟子老先生还是很高明地预见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提出的“所不能”,都需要你“增益”。我看非常适合我们的现实教育,非常朴实,非常实际。

侧过头来再看看日本的挫折教育。日本的小孩如果摔倒在地,家长不会去扶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前些年日本的一个儿童代表团与中国的少年儿童共同去内蒙古草原搞了一次夏令营。在行进中突然遭遇大雨,中国的小孩惊慌失措,而日本的小孩中有一个人还发着高烧,中国方面提出送医院,而日本方面坚持让他走完全程。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可见,我们孟老先生的话全让日本人学去了。看来这个小孩可能成为天降大任的“斯人”了。挫折教育在日本是很受重视的。同时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日本在二战后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了。

看过古今中外的教育事例,再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挫折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一,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它可以使人在反复的摔打之中变得坚强起来。其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挫折与困难使学生明白:既能享受别人的赏识,也能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和困难,使人在心理上成熟起来。其三.在复杂的情况下,通过挫折与困难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独立的自理能力。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与家长不要动辄“我给你弄”。要知道,谁弄谁不弄的效果是不同的。孩子的发展结果也是不同的。

“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作为两种教育观念,我们在具体的应用时应该注意两点:

一.运用“赏识教育”要注意教育的对象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要和教育背景。

对低年级的小孩来说,可以适当多用一些鼓励与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增加挫折教育的内容。要遵循渐进的原则。对于心理脆弱的同学,可多用“赏识教育’给予鼓励。对于正在处于困境中的同学也可以多运用”赏识“。总之,“赏识教育”的运用要适时,适度,适合。

二.强调“赏识教育”的作用而忽视“挫折教育’的作用的行为是违反辩证规

律的。我们应该两种观念与方法并用,常言道:“不经风霜和雨雪,那得梅花一段香”“不经历风雨,哪间彩虹。”别人的赏识可以扬起自己生活的风帆,但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不是很容易的,它必须要遭遇无数次的挫折后才能得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挫折要注意“度”的把握。而且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不要去挖苦、讽刺、讥笑、排挤学生,如果遇到这样的挫折,应该告诉学生用怎样的态度和心态去面对。对别人和自己都要有一个正确地认识。

挫折教育——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家长不要遗忘这个角落。

第五篇:挫折教育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是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增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增强大学生的抗挫能力,尤为重要。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产生挫折的成因分析

1.教育体制在学生挫折教育培养方面的欠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他们自上学起,就围着成绩高低打转,升学的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多种素质培养的机会。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心理脆弱,承受力低。考上大学后,现实中的大学校园环境及设施与大学生想象中的“天堂”有一定差距,使大学生心理产生失落感。面对新的环境,一旦遭遇挫折,要么消极逃避,要么遭受沉重打击。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性的条件,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小娇生惯养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和战胜挫折的经验,往往就经受不住哪怕是稍微一点阻抑个人要求、愿望的刺激,易产生心理挫折。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进入大学后,这些孩子往往表现出内向、孤癖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不易表露感情,抑郁寡欢。

3.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大学的专业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大多数学生高考的志愿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劝慰和参谋下填报的,只有少数学生是出于个人志向的主动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人大学校门之后,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大体一致的大学生会感到满足、欣喜和安慰,并因此增添学习的动力。但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不一致的同学,对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厌倦、敷衍应付等,产生厌烦和抵触的负性情绪,造成心理压力。

4.面对学习的压力。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迷失了自我,有的甚至意志衰退、丧失进取心,沉溺于电脑游戏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因几门功课不及格而面临留级或退学的危险。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在饮食、穿着方面比不上其他学生,但又不甘心不服气,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但由于过分紧张的学习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常常夜不能眠,食不甘味,由此

也会产生挫折心理。

5.人际关系障碍。当代大学生大都渴望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以不断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对新生而言,新环境、同学关系等都与中学显著不同。大家来自四面八方,经济、文化背景各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不太容易交往。对老生来说,有的由于个性特点或修养有缺陷,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导致在群体中不受欢迎,没有知心朋友。很多同学都因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心情烦躁、紧张,有的干脆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紧紧地封闭起来,从而产生压抑、孤独和焦虑情绪。

6.青春期的恋爱困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由此而出现了性的困扰。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大学生感情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且大学生恋爱与其学生身份冲突,老师的警告、家长的责怪及毕业后两地分开的现实困难,都使大学生的恋爱往往成为无果之花。有的受失恋、单相思的困扰,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愤怒等情绪,使一些大学生处于情感的沼泽中不能解脱,日思夜想,焦虑失眠。

7.生理缺陷及疾病原因。当代大学生更重视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面子工程”,有的甚至“以貌取人”,时刻注重自身形象。大学生身体有疾病或生理上有些缺陷本属正常现象,但一些同学却不能正确认识。有的大学生患有慢性生理疾病,久治不愈,忧心忡忡;有的脸上有疤,走路时总是不敢抬头;有的男生个子太矮小,有的女生体态太胖而产生极强的自卑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别人交往,沉默寡言,闷闷不乐。

8.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越高、目标期望脱离实际,满足自己要求的机会便越小,遭到挫折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长辈们的呵护娇惯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大多自我感觉良好,对一切都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够处理一切所遇到的事情,一旦遇到打击或不如意,就会因承受不了而出现抑郁、优愁、痛苦等情绪。如有的学生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得很高,一旦有了一点点疏漏,就会无休止地责怪自己,使自己总是生活在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

通过高校“人文教育”,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成人”和“育才”。“育才”教育需要有较高专业知识的老师传授,而“成人”教育则更多的是倚重高校的“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

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它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基础。

2、通过“责任意识教育”,贯彻挫折思想,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上大学,很多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住宿舍过真正的集体生活,第一次自己分配生活费,第一次独自面对林林总总的事件。三四年的大学时光,很多棘手问题集体暴露,如果在之前的成长过程中他没有学到如何处理负面信息的技能,那么就很容易采取消极处理。轻者逃离回避,重者滋事生非,甚至厌世轻生。作为高校,有必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贯彻挫折思想,端正大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其中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3、通过制造适当的“人为挫折”,磨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家庭和学校是施予教育行为的重要组成方,但是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过于爱护,或者说是不太舍得,使得在很多孩子的成长环境里顺境多于逆境。考虑到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可能性就更低了。那么这时就需要学校或家庭人为地设置些障碍制造些挫折,以此来锻炼学生们对于逆境的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更好的适应变化无常的生活,正确面对挫折。

下载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挫折教育

    让挫折教育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把挫折和难题还给孩子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所谓“挫折教育”,准确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受挫折后,能够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

    挫折教育: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挫折教育: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什么是挫折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就是人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在环境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需要或动机没有得到满足......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又叫“磨难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磨练学生的......

    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南华县沙桥中心学校王建聪 挫折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标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而使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

    如何去除学生心理阴影进行挫折教育

    如何去除学生心理阴影进行挫折教育 学《呵护稚嫩生命》教育随笔:廖爱婷 我从师范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三十年,不知不觉当班主任也近三十年,每每从初一到初三送走一届又一届......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五篇范文)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顺境中长大,一遇到挫折,如:成绩下降、竞争失利、误会隔阂、指责批评、疾病残疾、亲人逝世等,心理难以承受,抗挫能力差。而......

    市特教学校加强学生应对挫折教育

    日照市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学生应对挫折教育 日照市特殊教育学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4月26日举办主题为《直面挫折,奋勇向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

    挫折教育案例

    挫折教育案例 1、洪战辉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