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谈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澄迈县仁兴学校
王 葵
组织课堂教学是指教学中的管理活动,是指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作出种种努力。音乐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它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搞好组织教学尤为重要,它是教学活动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要组织好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近段时间,听了几节音乐课,有的课堂“热热闹闹”但效率低徒劳无功;有的课堂只看到老师在教,而没有看到学生在学;有的课堂老师只管教学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下面开小差,老师无从下手。问题出现在哪呢?我觉得主要出现在课堂的组织,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纽带,它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组织好,效率高,反之,效率就低,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见解谈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一、讲究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里特征,是人行为的有力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组织教学的积极手段。小学生不可能40分钟对某一事物始终保持高度注意,音乐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三年级《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中,我刚走进去,教室很吵,难以安静,于是我带着课前准备好的“黄鹂鸟”的头饰再敲敲讲台配上鸟叫的声音,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纷纷用好奇的目光望着我,我摘下头饰问:“刚才老师头上带的是什么呀?”“小鸟”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么老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的歌曲好吗?”“好!”一下子,学生马上坐好等着上课。可见,激发学习兴趣,讲究课堂导入也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也是搞好组织教学的措施。
二、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再加上音乐课本身就是很“活”的课程,所以,我认为,必须要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让学生遵守教学秩序。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常常看到有很多班级的学生都是不带课本来上课的,所以上课时总是开小差,为了不影响教学情绪,我并没有当场批评他们。而是等下课后,把他们留下来让他们借好书补上音乐课,从那以后再没有不带音乐课本上课的现象了。在常规要求方面还包括举手回答问题、学生不得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方面。所以,对学生而言,严格的常规要求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教师要注重情感的交融。
表情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师的表情是传递信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时时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取信息,以确定出自己的反应。为了通过表情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上课时,表情要自然。具体来看,一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表里如一的真实形象;二要充满自信,对学生充满爱和希望,使学生爱受到鼓舞和激励;三要亲切、温和,并讲究分寸,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的共鸣,情的交融。
四、教师要妥善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数十年的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成功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着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可课堂教学偶发事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始料不及的 ,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任课老师如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好偶发事件 ,既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又不影响当堂的教学工作。举例来说,老师正在讲课,突然有一位迟到的学生在门口大声喊“报告”,有的老师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后,先问迟到的原因,接着进行教育,然后再继续上课;有的老师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后先不问原因,接着上课,待下课后,再单独了解情况,进行教育。比较起来,显然后者的方法处理妥当。整体损失小,同样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而前者虽然教育了迟到的学生,但却过多的耽误了全班同学的时间,相对损失就大了。所以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也一定要讲艺术性,那么 ,如何才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呢 ?首先,教师要临变不慌,不要草率武断,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或出现作业未交、迟到等情况,切忌主观武断地下结论,草率地批评学生,而要摸清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否则,学生受了委屈,可能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影响教育教学。其次,教师要因势利导,不要粗暴训斥。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即当学生有了缺点或错误时,有的老师总是抑制不住自己气愤的心情,对学生大声呵斥,新帐旧账一起算,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以致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时甚至还会与人顶撞,让你下不了“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应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用暗示诱导,侧面教育、个别谈话等方式,心平气和的指出利与弊,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师生关系融洽了,工作也就好做了。最后,教师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
“对己宽容是一种明智,对他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对社会宽容是一种豁达和自信。”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发生大多带来消极结果,教师要理解、尊重、爱护学生。事情发生后不能动肝火、丧失理智或疯狂地辱骂、殴打学生。否则,既影响课堂教学,又给学生自尊造成伤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则海阔天空。”特别是一些高年级学生,自尊心特别强,逆反心理也日益加剧,如果当众批评,会让其觉得颜面扫光。这样,坏毛病不但没改,反而会变本加厉。教师只要妥善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不仅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沟通了师生的感情,又利于今后的教学。
总之,组织音乐教学是一项多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相关活动,也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活动。不仅如此,组织音乐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学音乐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因势利导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文章评论
第二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从基本功抓起。有了良好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我认为它应包括解读教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表达表演、随机应变等几个方面。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通过自身努力,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一)解读教材的基本功小学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价值观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的确,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要务,而且,教师必须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解读教材。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与课文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甚至是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之间存在着的普遍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为教学过程的顺畅展开奠定丰实的基础。
(三)组织教学的基本功。
上面说的处理教材还只是“纸上谈兵”,下一步就应该是具体实施,这就是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包括:课堂秩序的控制、学生活动的安排、各个环节的连接、情感因素的调动等等。一个好教师决不能靠威严、纪律等办法来让学生好好上课,而应该靠高超的组织能力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上好课。这里就没有一定是最好的固定的格式,完全要靠教师现场灵活掌握。只要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只要是能让学生上课真正有收获就是最好的。我们常说,上课要生动。什么是生动?就是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这可以说是老师最要紧的功底。
(四)表达表演的基本功。
教学过程应该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情感沟通的过程、心灵碰撞的过程。这种交流、沟通和碰撞,靠什么?就是靠教师的语言、教具、有时还需要适当的形体动作。语言要简洁、生动、富裕感染力,不仅要把该说的都说清楚,更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动作要和谐得体、引起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小学教师这方面的要求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因教师自身的特长优势而言、因学生的年龄性格不同而言。这是能不能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
(五)随机应变的基本功。
教师的工作与其它行业都不一样,他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小学教学又是一群似懂非懂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不易任人摆布。三四十个孩子在一起,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作为教师,在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面前必须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稍有不慎,就可能毁了整堂课,甚至会影响到以后。
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了以上的能力,那就一定能上好每一堂课,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
第三篇:怎样组织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怎样组织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教师的一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否逐步学会。教学中我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1、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参与意识。数学学习仅有个人努力是不够的,数学中许多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探索,通过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互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动力,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营造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产生学数学的快乐。
3、重视学习的过程,教会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组织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将操作、观察、思维、表达做到有机结合,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有意识地培养。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工作的有机部分。
第四篇: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竹县胜利街小学 伍美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性教学”成了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当然音乐学科也不例外。在面对小学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单
一、效益低等问题,我展开了思考,通过思考和研究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
一堂课要上的让学生热爱并且感兴趣,教师就要创造一种吸引力,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聪明和才智,从中获得认识的成功和喜悦。其实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就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在上苏少版第五单元欢乐谷《小朋友的家》这一课,课前用几张卡通的人物、卡通的动物(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来将教室布置成一座“迪士尼乐园”,让学生通过要学歌曲中的节奏作为钥匙打开大门。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把歌曲中的节奏也学会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用”爱“和”师德””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让学生热爱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老师和学生形成融洽的关系,学生就更加愿意和教师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的“爱心”“师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有热爱学生的心,要注意师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其次建立“爱”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环节中爱每一个孩子,爱他们每一个人的想法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在遇到不正确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应和蔼可亲的采用引导的策略鼓励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这样才能是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你,喜欢你的课。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也就有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和自主学习音乐的成就感 新课程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音乐学习方式,受到许多音乐教师的青睐。然而由于小组合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如果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下就是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收集资料。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并参与交流讨论做好准备,在小组学习之前让学生自学有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
教例:在学习歌曲相关民族音乐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本民族的资料,并通过课前预习,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历史、音乐文化,学唱一首本民族歌曲或者学一段本民族的舞蹈。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收集资料的方法:回家向家长请教,可到图书馆或音像资料店、网上寻找等,还可以小组合作寻找、共享资源。课上同学们都充分利用自己或小组获得的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表演等活动。[分析]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学生便能较自觉地投入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交流学习,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知识量增加,同时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也增强,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的有效学习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学习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
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去研究和发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摸索出更多的对音乐课堂教学有用的东西,争取为我们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第五篇: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去年,几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大四学生来我校实习,学校安排我们几个老师负责指导。有个“实习生”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有着“八十年代后”的烙印,青春时尚、聪明热情,性格惹人喜欢,但是他非常害怕或者是讨厌写教案,上课时也能明显看出是“想到哪说到哪”,课前没有多构思、多思考。一直到实习快结束,他也没交出一份像样的教案,后来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居然从网上下载了一篇,而且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弄得大家哭笑不得。这个接受了大学四年师范教育的大男孩引起了我对“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的深深思考。
备课历来是教师主要的工作之一,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是师范类学生必练的基本功,也是做教师的起码要求。“功在课前,效在课内”,这说明课前准备之重要。在写教案之前或之时的构思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备课的质量,最终也就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我想,是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状况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选好课题的切入点,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吃透教材: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维系学生兴趣的纽带,而它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理解和把握。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平台,概念的解释、练习的设计、插图的编配都是编者煞费苦心安排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手中的书,让它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伙伴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工具。
老师使用教材的方法应是 吃透教材,同时进行资源整合,拓展学习领域。比如:高中音乐新课程中,苏州地区有位教师教学内容为《音乐鉴赏》和《歌唱》两个模块,在仔细研究两本教材后,他发现有很多可以融合。于是他们教研组就大胆地进行了课程整合。《音乐鉴赏》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和《歌唱》中《八骏马》、《半个月亮爬上来》挂钩,《音乐鉴赏》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与《歌唱》第四单元《星星索》(印尼民歌)、《春之歌》(朝鲜民歌)联系等等,两个模块内容相辅相成,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往常,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空前高涨。所以要让音乐课真正益教益学,在课前教师都应该反复聆听教材中提供的音乐素材,并进行筛选,从中寻找出最具特点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重点。备课时要精益求精地熟悉教材、分析音乐、研究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吃透了,教学思路也就理顺了。
音乐课的课型有视唱练耳、乐理、唱歌、欣赏等多种,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也多,许多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物理等学科知识。在教材中碰到相关的知识点,就应该在备课时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相关学科教师等方式弄清一些问题,以便课内课后对学生感兴趣的这类问题能对答如流。
二、了解学生
受学校升学率、考试制度、音乐课时少和某些人对音乐的偏见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中小学生上音乐课并没有像上语文、数学等科目那样认真。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蛋”:教师过分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使师生配合默契,提高教学效果,备课时应当调查学生情况,了解他们学习音乐的各种心态、爱好等,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备课关键一步就是要备学生,“天下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同一个目标或教学方法对不同人,在不同班级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学专家的典型课例往往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内容,但是他们在处理相同教材时,往往会因班而异、因学生而异,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差异,选择各种通向目标的途径。
前面讲到的实习生从网上下载的教案中出现了大量的五线谱,而我校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郊区,不少同学在原来学校甚至没上过音乐课,连简谱他们都不怎么熟悉。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备课,试想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三、熟悉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新的音乐教材为教师配备了优质的教学课件,老师在教学时方便又快捷。而这些实习老师过分依赖课件,特别是在歌曲教学中,一遍遍地播放范唱,让学生跟着学习歌曲,钢琴几乎不使用。其实伴奏乐器不仅可以降低歌曲学习难度,解决其中的难点,好的钢琴伴奏还能使我们教材中的歌曲更加悦耳动听,教师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伴奏,学生原本就不是很喜欢的歌曲就会变得更加索然无味。
四、有效制作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声像结合、直观生动,能加快教学进度、加大教学密度的特点,所以对于鉴赏、识谱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教学等,教师应尽量在事前做好多媒体课件来节约时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运用音乐。课前,要花时间精力去搜集、整合、优化各类素材,为课堂音乐活动准备除教材附带以外的丰富的音响资料,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制作课件。备课时,科学地选择传统、现代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及相互间的互补作用,使教学融艺术性、科学性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服务工作。
比如在准备《玩具兵进行曲》欣赏课时,可事先制作课件,以动画的方式简单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将此曲作为背景音乐,并将涉及到的鼓、串铃、沙锤等乐器图片及声音按伴奏节奏呈现,这样可给予学生全面、多角度的感官体验,极大地实现教学优化。
五、认真构思,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并不等同于教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还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等方面,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随意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娴熟外,上课前的精心准备(预先设计完美)也是直接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尽可能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预设得是否巧妙、是否有创意,都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备课、构思时要重视的,并且必须以自己明白的方式在教案中记录:
1、上这堂课的目的:让学生得到什么?
2、学生与音乐的融合:怎样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3、导语的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学环节“问”的过渡:如何连接?
5、问题的设计。
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一分效果。只有备好课,教师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