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商丘市第二回民小学 姜琳 [摘 要]:课程改革随着春天的步伐扑面而来,我区于2002年初启动课改实验工作,2003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市、区有关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认真组织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探索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实验,并以课改为契机,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结合新课改教学实践,针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探讨。(1)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3)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4)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5)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6)强实数学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词:数学 实验教学 新课改 课程改革随着春天的步伐扑面而来,我区于2002年初启动课改实验工作,2003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市、区有关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认真组织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探索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实验,并以课改为契机,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结合新课改教学实践,针对数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探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小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接受、消化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些,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是不易做到的。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新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因此,我们每一个执教者都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一、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道北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借助实践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小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我们深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数学实验教学,把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我区的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我们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物理实验室
李积福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觉得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些改革创新。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和学中解放出来,给以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时常会有“惊喜”的发现。过去上课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是很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试着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团体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鼓励的话多了,让学生觉得老师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让学生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自主学习方面也更积极了。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从个人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感到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和压力。这就好像老师们普遍说的,让一节课讲满四十五分钟,可能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大,但如果每节课让老师们只讲十分钟,难度可能反而就大了。真实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如果真的每节课定死了只讲十分钟,那么对于这十分钟我们应该讲什么,应该怎么讲,那就是我们课前必须要反复研究、反复讨论的问题了。而且,在一开始试着实施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很明显感到教学时间的紧张,很多预订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每节课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完一个问题,再一起解决、总结了之后,这节课大部分的时间也没有了。结果教学进度总是赶不上。为此,我不断的请教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积极进行探讨。现在,我慢慢的感觉到,其实,我们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 1 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等诸多因素有机整合到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我认为还需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另外,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当然,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而且可能还会很多。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学素养,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林扒镇闫东小学
新课程改革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和省教育厅《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尽快适应教育的新形势,切实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确保新课程改革的的稳步实施。
二、内容与方法:
起始年级、起始学科率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同时带动所有年级所有学科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工作任务: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课程改革推进工作的领导,学校建立四级组织网络。
(1)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由张家玉、张遂道、赵云湘、田杰组成,张家玉任组长。
(2)课程改革管理实施小组:
由教导处和教研组具体负责。
(3)课程改革学习研讨小组:
由各学科、各年级教研组长任课程改革学习研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新课程学习研讨及落实工作。
(4)课程改革实验人员:
学校全体教师都为课程改革实验教师。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学习省市文件,深化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理解推进课改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克服课改“无关论”、“简单论”、“困难论”等不正确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投身课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积极向教师、向学生、向家长进行宣传,营造人人理解课改支持课改的良好氛围。
3、重视培训,更新观念
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采用互动方式,讲授与研讨、教学观摩、方案设计、说课等有机结合。暑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总体思路,逐步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平时通过学科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使广大教师熟悉所教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新课程在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新要求,帮助教师逐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通过“一人两课”、“每周一课”、“园丁之歌”、“个案设计”、“说课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加强新课程的研讨工作。
4、突出课堂,转变行为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探索实践,切实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体现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人格;二是进一步实现教学态度的转变,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积极对教材、教法进行探索、开发、实施;三是进一
步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变居高临下的教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四是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的转变,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关注教学情节的设计,逐步形成相互讨论、平等对话、深入研究为特征的教学新局面。
5、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为确保课改工作的有序推进,学校在课改实验中建立四个制度:一是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专项会议,邀请镇分管领导、教育助理一起参加,对经费投入、教师投入及阶段性实验情况进行研究;二是专家咨询制度。每学期至少邀请一次课改方面的专家、学者莅临指导,深入课堂听课,为课改出谋划策;三是月报分析制度每月最后一周召开课改分析会议,及时掌握实验中的真实情况,切实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校际互动制度与周边兄弟学校每学期争取交流一次,相互切磋研讨,经常到村小听课,组织实实在在的备课辅导活动。
6、改革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行动态评价,加强教师参与课改过程中的理念、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监控和管理,促进教师在课改中不断发展。对学生评价注重多元化,根据市局要求,在学生中开展“五会一友好少年”活动(会外语、会电脑、会创造、会交往、会健体、有特长)提高素质,发展特长,促进师生在课改中共同发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参加培训班,走近新课程
主要内容:参加各级各类组织举办的新课程培训班,先行接触、了解新课
程;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织的新课程培训,树立课改思想。
第二阶段:组织校本培训,解读新课程
主要内容:集中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通过学专辑、听讲座、看录象、讨论交流等形式解读新课程,构建新理念,从宏观上了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
第三阶段: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
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师相互听课,学校一人两课、每周一课、“园丁之歌”教育教学活动、个案征集、专家讲座、校际互动、送教下乡等活动体验新课程。
1、利用备课组、学科组等教研活动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课标,让教师全面理解新课程精神,具体把握各科课标内容。
2、扎扎实实开展好“一人两课”、“每周一课”等正常教研活动,加强研讨,通过教师互动式的评课方式,切实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使每一位教师都能适应新课程,积极实践新课程。
3、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出的校本教材参加全市新课程推进现场会展示。
4、组织教师观摩名师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从中学习、讨论、体验。
5、组织学校一年一届的“园丁之歌”教学汇报活动,邀请村级小学及兄弟学校参加,加强校际互动,交流研讨,相互启发,共同体高。
6、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制作培训,举办第二届青年教师课件制作竞赛,要求教师人人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
7、阶段性总结。开展优秀教学个案、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旨在激励教
师反思教育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教师更适应新课程要求。
8、要求教师利用寒假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备课组、学科组制定或调整新学期活动安排。
9、全面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教师把构建的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切身感悟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出来。要求同年级组、同学科组老师开展互相听课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0、进行校际互动。组织开展与兄弟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的交流活动。
11、组织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个学科组推荐一节课参加“园丁之歌”教学展示活动,共同观摩学习研讨。
12、召开一次课程实施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对话,辅导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13、征集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论文。要求每个教师依据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实践,人人撰写论文,按学科组组织交流,并对论文进行筛选、评比,编纂“论文集”,并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推荐。
14、对第二阶段课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第四阶段:反思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
主要内容:根据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进一步反思新课程,领悟新课程,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实验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要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成功的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实验教学,我提出下面几点看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认真搞好演示物理实验课,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的演示实验不仅是教师直观地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了解实验几个环节,培养学生自己手实验的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实验中每个环节的作用,为学生分组实验打下基础。实验的基本环节有六个方面,(1)看,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2)调,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3)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4)记,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读取的方法和准确的记录。读数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析,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6)、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总而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物理实验课“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从而使物理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手段。
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同时,在学生物理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适当安排学生课外小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有很重要作用
课外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课外小实验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课外小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特殊的认识倾向,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2)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课外物理实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4)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5)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物理实验,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2、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
3、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第五篇: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提高学生受教育水平——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听课侧记
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 庞业伟
自从2003年开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近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不少课改先进,也推出过不少课程改革模式。这些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课程改革的最核心理念——通过对课程设置、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的不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受教育水平的愿景。作为最后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广西,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前面有许多经验教训和真知灼见等待我们汲取,如何去伪存真,是摆在我们广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取得真经,学得好招、实招、硬招、绝招,我们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一行前往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听课考察调研。这次的任务很简单也很重要。听,就要听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从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课堂设计、学生课堂活动、师生互动过程等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记录。考察,就是要考察当地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基础硬件建设。调研,就是要调查研究当地学校的招生政策、高中考备考、学生成长记录袋管理、课外辅导等影响深远的教育管理决策。
下面,我就上面的提及的三个方面进行展开,翔实记录我们在唐中的所见所感。
一、学生培养上档次、上水平。
从唐中的历史来看,这所学校建设时间并不太长,只有二十余年,新的学校更易带来教学理念的冲撞和融合,从而磨合得更好。
作为一所一级示范高中,唐中的办学成绩,特别是培优方面无疑是极为出色的,因为办学二十多年来共培养出了六位自治区状元。这样的突出成绩,放在哪个地区的哪一所学校,都是引以为自豪的。
那么,到底唐中有什么奥秘能在前有银川一中、二中、后有各地市的重点高中的情况下培养出这些状元呢?通过我们调研,卓越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孜孜不倦地对细节的苛求是唐中成功的主要法定。
二、校园文化有内涵、有特色
唐中的建校历史并不长,校园面积也并不太大,作为一所三千余人的高中,区区几十亩的校园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但就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唐中自有唐中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活跃师生的身心,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对学校、对课堂的热爱,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当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跟以往的教学观念不同的。也是许多教师感觉难以传授的。其实,通过不同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创新实践的精神,是课程改革当中被证明了的一条朴素真理。
如何做到教学融入活动,通常所称的“寓教于乐”呢?关键是注重活动的细节,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其本身的目的、特定的过程和特殊的方法,这样的活动才是有组织、有效果的活动。
通过不断的发掘和开拓,学校变成了学习的场所,活动的场所和学生的第二个家。是的,第二个家。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跟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愿意为这个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息息相关。
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大到学校盖教学大楼,小到学校使用的小水杯。
这里真正体现了“境界决定事业,细节决定成败。”
三、教师发展求真、求实、求活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对学生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师发展也是不唯余力地推进的。离开了教师,校园建设就是空谈。所谓大学者,盖有大楼、大师和大爱也。唐中的领导班子很重视我们的来访,特地请出了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科研主任来接待。
谈话中,这些领导对教师的发展是秉持着:求真、求实、求活的态度和原则来进行的。这所学校每年的公用经费不过四百多万,却坚持每年拿出五十多万用于教师培训、外出考察、优质课评比、教学论文比赛、特长学生辅导等方面。用校长的话来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