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时间:2019-05-15 04:2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安岳县白塔寺乡中心小学:卿朝明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是响应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尊重事实、讲求证据的认真态度。

实施科学课教学以来,实验活动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在开展实验活动时,急于动手,抢着操作,其他学生旁观者有,闲谈者有,或做其它事;不按规定操作,实验结果出不来;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时,有的学生只顾自己说,不听别人的发言。分析下来有这些原因: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的设计不合理、不严密。有时要求学生一次完成许多操作步骤,三年级的学生会理解不清,记忆不住,弄不懂;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不合理也是一个原因。那怎样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验方式要有探究性,培养逻辑推理严密的态度。

1、引导要有问题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调查中对自然现象、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发现或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使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体验,基于这样的理念,例如有关探究“拱形的力量”的实验,我是这样进行的:在进行拱形能承受多少个垫圈实验时,学生观察到垫圈数量增多,拱桥有所变化,拱桥中央慢慢下塌,拱脚逐渐向两边外移,老师在此时趁机引导:那么大家看到这一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2、大胆假设与猜测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运用已有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测,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一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每位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探究“拱形的力量”的实验中:拱桥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承受重物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拱桥承受重物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时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的进行猜想和假设。

3、实验操作,引导结论 通过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并通过理性分析形成结论,这是实验的目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报告形式将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归纳、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手段

1、设置问题的艺术性

学生探究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设置问题艺术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检测电路”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问题:先在课桌上放置一组正常的简单电路,学生上台操作,使小灯泡亮起来,然后老师暗箱操作使小灯泡不亮,适时提问:你们来当一回“啄木鸟”医生,诊断病因在哪里?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实验教学既是探究实验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老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问题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准,学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运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实验的方法、手段等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出新问题。教师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相关条件,创造相关的实验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确定解决问题的实验程序,最终得出准确合理的结论,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例如,探索《导体与绝缘体》教师创设老鼠咬断导线的动漫情景,提出问题:小灯泡不亮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替代呢?动漫中小伙伴搬来许多材料来帮忙,提出问题:这么多材料我们用哪种呢?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怎样才能证实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学生自主开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找到与自己相符合的实验计划,并跃跃欲试想动手操作来验证。这样的设计比单纯的从理论介绍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接受,关键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论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3、加强合作交流,进行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所以现在就在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开展了合作学习的尝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是以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小学阶段一般提倡组成4至6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使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关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去发现,去纠正和改变,从实效性上考虑和审视课堂教学。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

第二篇:新课程理论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

新课程理论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

作者:彭伯华 作者单位:隆回县周旺镇中心学校

【摘要】: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科学实验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

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正文】:

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材料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例如,笔者在教学“油菜花开了”时选择了黄瓜花,原因是学生了解和熟悉这花而且容易收集。

二、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

笔者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时选择木头、纸、塑料等几种玩具型的材料,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代表性的材料不仅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如笔者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时选择玉米种子作为研究对象。

三、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需要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笔者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当学生获得了许多实验信息和直接经验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和分析数据,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猜测作综合比较,努力寻求实验结论的最佳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实验结论进行评论,从而懂得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具备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资源和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有条件的学校像中心学校现在已经具备多媒体教室,可以把以前只凭借教师借助几幅挂图做口头介绍的乏味过程变成声画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五、发挥农村实验课的优势,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的科学实验

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科学实验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

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加需要教师的合作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9年9月14日星期一

第三篇:新课程理论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2

新课程理论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

作者:彭伯华 作者单位:隆回县周旺镇中心学校

【摘要】: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科学实验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

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下: 【正文】:

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材料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例如,笔者在教学“油菜花开了”时选择了黄瓜花,原因是学生了解和熟悉这花而且容易收集。

二、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

笔者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时选择木头、纸、塑料等几种玩具型的材料,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代表性的材料不仅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如笔者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时选择玉米种子作为研究对象。

三、采用分组实验教学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笔者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重交流,为学生创造共同探究提高的机会。

探究交流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孩子用自己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述自己认识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仅观察了现象,记录下数据,还获得许多成功和失败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他们急于想表达,这是孩子的天性。当学生获得了许多实验信息和直接经验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和分析数据,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猜测作综合比较,努力寻求实验结论的最佳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实验结论进行评论,从而懂得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例如,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学生实验完毕后,组与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展开了开放性的探讨,通过充分

的讨论和交流,达成了一些共同的认识,得出了同学们较为满意的结论,虽然这些结论并不完 美,可是这个交流探讨的过程却洋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师生相互分享着他人的思维成果,体验了交流的快乐,而且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出新的火花。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有时比老师和教材对他们的启发更为具体和深刻,也更容易为他们接受。

五、设疑实验,带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重要。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探究、总结从而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是探究的首要本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但时间很有限,控制很严,学生质疑的教学流程往往一带而过。这样做一是生怕学生提出问题漫无边际;二是担心浪费时间,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其实不然,学生肯问就是在思考,寻求发现,教师要耐心倾听,适当点拨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敢问、想问、会问。教师要善于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关键,学会不断自我矫正提问,决不能操之过急,自以为是,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一位教师在《研究纸的秘密》一课探究质疑时,问学生想研究纸的哪些特点,两三个学生刚一说,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把研究纸的渗水性、光滑和软硬程度三方面板书出来,学生想说的也就不没有什么可说了,只好低声议论着纸的透明和透气等内容。就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老师一带而过的轻描淡写式提问给抹杀了。相反,一位教师在讲三年级下册《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在导入时出示纸蛇,让一位学生上台玩给大家看,并问学生“你有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学生说出了许多办法,其中有位学生说放在火上纸蛇也会转,教师问:“真的吗?”试一试,果然转了。于是,学生的问题也出来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六、采用对比实验方法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对比实验方法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摆的研究”中.研究引起摆的运动快慢的原因,就可以用对比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摆的结构、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推测引起摆的运动快慢改变的因素。如摆长和摆球的质量等.然后做两个单摆,运用控制变量法,使其中一个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保持不变,另一个单摆 识。

八、发挥农村实验课的优势,开展课堂以外的多种形式的科学实验

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科学实验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 时,笔者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加需要教师的合作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9年9月14日星期一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能够对科学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科学结论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现实教学中,许多小学老师由于学校条件有限、经费不足,加之自己存在惰性等因素,从而导致实验课严重缩水,学生也表现为敷衍了事,一节课下来是食而不知其味。因此要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改进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式科学实验教学。

一、多设置认知冲突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在讲人类基因遗传这一节引入中,我讲一小故事进行这样教学设计:我们学校一位男教师是色盲患者,其爱人视力正常,有一次,他爱人让他到菜地里去摘一些西红柿,这位教师到菜地里后,把西红柿红色的与绿色的全部摘掉,拿回到家中,受到妻的批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多。教师可进一步设计,这位男教师对于红绿色盲分不清,但是儿子、女儿的眼睛视力均正常。中国有句熟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色盲形状的遗传并没有在子女身上出现,那么、学生想到的事和原有认知发生矛盾,学生在分析这一矛盾时,提出人类某些性状的遗传是否与父代无关?

我们来看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第一、学生也听说见过学校吴老师在摘西红柿时,对于红绿色分不清;第二,吴老师的儿子和姑娘的视力都正常,色盲性状的遗传没有在他们身上发生,这些事实好像不符合遗传规律。只有事实和原有认知发生矛盾后才会产生问题。探究问题的提出应有两个环节:发现现象和对现象质疑。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新现象;二是不断地把新现象和自己的认知联系起来,增强质疑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认识基础上,通过他们不断与新信息进行交流和思维撞击,在彼此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生长出新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新的认知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原有认识在探究过程中经过冲突和挑战,在生物知识的构建中起关键作用。设置认知冲突情景,让学生在前后矛盾中产生强烈冲突由“无疑”到“生疑”。

二、用建构主义思想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传统的科学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相关的知识和训练实验技能,至于科学学科中的科学方法,没能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实验多为教师演示,学生只关注实验结果,即便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课上,教师也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过程或方法步骤去操作,造成了学生只会“照方抓药”,在实验中往往过分注重“按部就班”、过分依赖书本、机械而被动地操作。这种教法,会使学生成为机械的操作者、知识的“容器”,既不明白实验原理、目的,也不知道怎样去观察。学生对实验得出的结论无从分析、归纳、推断,更不知如何去设计实验,即便实验结果与书本有异,也要牵强附会地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内容缺乏思维性、探索性、创造性,学生对实验理论背景或实验设计方案不加思索。这种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接受而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设计好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用建构主义思想优化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用建构主义的思想优化师生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宜,教学有法、教要得法、教无定法、法无定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的应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的,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

三、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不是“无心”、“无情”的学习机器,而是富有个性的学习主体。教学中,要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营造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氛围,鼓励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从听觉获得的信息能记住约为15%,只从视觉获得的信息能记住约为25%,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实验能记住85%以上。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实验讲得过细、过透,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这样,方可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真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可将现行课本中的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例如:演示实验“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可改为学生自做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从研究步骤的确定、实验过程的记录、结果的分析到结论的得出,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实际操作时,有的用红墨水、有的用蓝墨水、还有的用彩色水笔的各种颜色的墨水,但都能在木质部中观察到应该出现的结果,这样,教师不用多费口舌,学生便可得出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向上运输的结论。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的手脑得到锻炼,而且还使学生在参与中更好地领会和体验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互相合作的精神。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古人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学生因疑而学,则会促进其去探索。例如在学习“骨的成分”这一内容时,可先行实验后讲解课本内容。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根长骨不易折断也不易敲碎,一根肋骨可以弯曲。这时设疑:骨由哪些成分构成?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探究此问题,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最后总结: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骨的成分决定了骨的物理特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并作认真记录,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使学生形成: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领会实验设计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式学习方法。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知识。例如“探究种子的成分”实验,教师先不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在预计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主动获取知识,既知道了种子的成分,又很好地解决了“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一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验证和修改,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均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学会了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实验结论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根为什么向地生长?生拌的黄瓜放盐后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汁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所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探索知识的能力。

五、让学生所得结论与科学结论进行比较反思

在学习嫁接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了黄瓜苗在南瓜根上嫁接实验,要使这个实验成功,必须使这两种苗的形成层充分接触,在操作过程中,对两种苗茎进行斜切,不要切断,然后用小夹把两切口夹在一起,几天以后,你观察,如果两种苗都长势良好,那就去掉黄瓜苗的根和南瓜苗的叶;再过几天后观察,黄瓜苗叶是否活了,活了说明实验成功。那么,如何来进行判断黄瓜苗是否成活?一搬而言,可用手触摸一下黄瓜苗叶就知道了,如果黄瓜苗叶一触就掉下来,说明嫁接失败;反之,黄瓜苗已成活了。让学生较完整构建嫁接这方面科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利用星期天时间,上网查找有关植物嫁接方面的资料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通过让学生所得结论与科学结论进行比较和反思,将学生个体或小团体的认识发展为一般的认识,从而达到在探究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和建构知识的统一。

科学知识教学都是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都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在以前的教学中都忽略了作为过程的科学探究方面。常常将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知识理解不透,使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分离开来。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要求教师创造一种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提出而又能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研究所需仪器、数据或资料、场地,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尝试自己解决或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并把学生的发展与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让学生主动寻求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构对科学世界认识。

第五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浅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浅谈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科学课比以往的自然课有所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独特的条件,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摆脱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单纯地采用语文、数学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讲解来学习科学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对所见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的思维活动,使初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任教实践,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要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是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的关键。

一、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尊重事实、讲求证据的认真态度 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1、实验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自己感性趣的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通过这两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部汇集起来,设立“材料超市”,随着学习的深入,“超市”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也有更大的帮助。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想办法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材料超市”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

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

2、实验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合理组合实验小组并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例如在研究“导体与绝缘体”实验中,各小组到我和学生们共同设立和准备“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个小组内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二、精心策划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在每上一个单元之前,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通过这两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部汇集起来,设立“材料超市”,随着学习的深入,“超市”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也有更大的帮助。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二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想办法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材料超市”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积极引导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相比较高年级比中年级学生能力相对底,知识并不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更要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

2、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的产生》这一课时,可先演示尺子振动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及尺子振动方式,然后才让学生动手实验。此后,逐步做皮筋、鼓、吉它发声实验。指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当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则可通过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如问:“研究声音的产生有什么用?利用物体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某些发声原理而制造的各种乐器,他们也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把嗓子喊哑等。课后,不局限于教科书介绍的自制乐器的方法,动员学生多找一些材料自制乐器。如:拿同样大小的玻璃瓶(汽水瓶、啤酒瓶),分别加入高度不同的水即可。用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寻找好听的音符。

四、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培养打破沙锅问到底,讲求质疑的创新精神

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关键是教师在认识上向前迈进一步,教师对科学、对教育、对学生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跨出这一步。我上《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当学生检测一个电路的时候,检测器的小灯泡不亮,学生马上下了个判断:灯泡坏了!我笑眯眯的看着学生问:你就这么肯定灯泡坏了?检测的学生愣了一下,旁边就有学生提醒他:有可能灯座也坏了。于是那个学生又检测灯座,发现灯座也坏了!就说:灯泡坏了、灯座也坏了!我还不表态,说:你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检测的学生就想了,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呢?会不会自己的检测器出毛病了呢?一检测,发现自己检测器果然坏了,原因是检测器中的电池没电了。这位学生马上换上新电池再检测,检测器好了,再检测电路里的灯泡不亮、灯座也不亮,其他的都没有问题,这下学生说:可以确定电路中的灯泡、灯座都坏了。我笑着点点头,表示肯定。

这个过程很细致。其实这是我特意设计的,要让学生思考周密:故障要一个一个地排除,排除到不能排除为止。而这个过程的背后恰恰是我们需要的逻辑思维。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这个结论保护了孩子的科学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这一种宝贵的素质,也发展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也许这些孩子几年以后其他事情都忘了,但他们会记住这样的经历,这会真正铭刻在他们的心里。质疑精神的培养,渗透在教育的任何时候。其实,只要教师留心,课堂的细小地方,都可以引发学生天生的求知欲和质疑精神。

在科学课上做实验,学生们动手又动脑,个个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正确引导,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物理实验室李积福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觉得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

    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 【内容摘要】新时代的科学教师,在......

    新课程理论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修改)[五篇材料]

    新课程理论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 彭伯华 (湖南省隆回县周旺镇中心学校)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都没有摆脱“纸上谈兵”,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化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深刻......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商丘市第二回民小学 姜琳 [摘 要]:课程改革随着春天的步伐扑面而来,我区于2002年初启动课改实验工作,2003......

    看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

    看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综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