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2014年春)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一学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实践和尝试。
一、科学分组,明确各人职责。
我根据本班待进生比优等生较多的情况,并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我把合作学习小组每组分为4人,一个小组里分别包含一名优等生(代号A),一名中等生(代号B),两名待进生(代号分别为C和D)。在每组里选出A任正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辅导工作;B为副组长,负责记录、督促和批改的工作;C和D为组员,是被辅导对象。为了沟通和交流的方便,并安排同组四人座位前后两桌(A和C为一桌,B和D为一桌),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前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能使每位组员都参与进来。成立了小组后,并按序号分别给每组订组名,如:“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由于学习小组都是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组与组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在学习活动中开展竞赛。
二、抓住契机,开展合作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舞台。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1、课前检测开展合作互改。
每节语文课上,我都会在授新课前进行对前一课时内容的五分钟的小测。如果在每次小测后将小测簿收起来,回去批了一节课,再把小测反馈给同学们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这样无法当场检查到学生回去复习的情况,所以在课前小测后我都会立即进行四人小组互换批改(A先改B的,再由A改C,B改D),这样两分钟后就检查出学生哪些知识还未掌握,老师及时强调易错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当堂改正,这样学生印象深刻,乐意接受。
2、课内学习开展合作交流。
(1)在精读课文教学中开展。对一些结构并列关系的课文教学我会采用“先扶后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重点指导全班学生一起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文段后,再帮学生小结出学习方法:“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中来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通过这一形式的学习,学生很快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内心感悟更趋多元化。
(2)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不同于精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在方法上,老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针对这些要求,所以在教学略读新课时,我都会喜欢采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学式教学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录像《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引入新课,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的爱戴与怀念周总理呢?究竟总理有什么高贵品质值得人们去尊敬他呢?看完录像,带着问题让学生走进课文,开展自学,要求:a、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思考:在你的心目中,总理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通过自学,老师很快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子“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接着用近半节课进行分组交流,再汇报。如: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用“﹏﹏”线画出表现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并让学生围绕这些句子 2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组内讨论、组内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评议后,我再用10分钟时间在全班里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拨,引导,这样让学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慢慢地深刻地体会到周总理一生的伟大,感受到正是这高贵的品质才受到万民的爱戴和怀念。这样的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节课下来,让我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3)在“达标检查小测”中开展。“达标检查小测”是指当堂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完《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为了深化主题,加深学生对周总理的了解,当堂训练的课堂作业是阅读《生命的最后时刻》并完成相关题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完后先在组内由小组长组织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及时订正,并在小组内自评与互评。通过在课堂内进行“达标检查小测”,不但检查出学生当堂的学习情况,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使老师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做的还不够,做到查缺补漏,为下一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3、课后辅导开展合作互助。
由于我任教的班待进生人数多,如单靠老师课后辅导是应附不过来,这种情况最好发挥小组合作互助作用。我每天安排正副组长A和B负责督促、检查同组C和D同学的作业,如发现有错及时辅导其订正,对字体马虎的责令其重做。同时在每天里特意安排一些基础知识让A和B分别来指导C和D完成过关,通过这一合作互助,既改变了待进生的学习态度,又巩固其基础知识,从而提高成绩。
三、激励竞争,增强合作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励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每周评比出“最佳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小组员”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励,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更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一学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走了许多的弯路,还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通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收获也颇多:如学生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了,参与面更广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了;学生的胆量增大了。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其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总之,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提高成绩的学习方法,我会继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和实践,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实践小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小组合作学习
新洲小学 胡凤华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滥用合作,对合作学习的形式及时机缺乏正确的把握;二是有形态而无实质,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不切要领,学习处于原发状态,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应当善用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开启学生的心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合作目标要明确
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合作学习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有目标的交流讨论才是有效的,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步骤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我手里拿着两根铅笔,然后问学生:“这两根铅笔落地后可能会形成怎样的图形呢?”问题提出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盲目地讨论,而是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我先让学生猜想两根铅笔落地后可能会形成怎样的图形,引发每位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让每位学生用两根铅笔(自备)动手摆一摆,然后小组交流,在桌子上摆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最后才组织小组讨论,尝试把两根铅笔落地的图形画在纸上,并将表示两根铅笔的线段延长,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合作内容要充实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并不是简单的,随意的,合作的内容应是趣味性,价值性,多样性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傅带着三个徒弟西天取经,一路上天气很热,八戒找水找不到却抱回个西瓜,悟空说:“好啊,为了表示公平,我们每人分西瓜的。”贪嘴的老猪说:“那可不行啊,西瓜是我找回来的,应该多分一些,俺老猪要,至少也要。”悟空听了嘿嘿直笑,答应了它的要求。小朋友,这节课老师请大家当裁判,看看八戒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听了故事,学生们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兴趣,并明确目标,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
3、合作时机要成熟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讲究时机,我认为:(1)、当学习新知需要操作,一个人无法完成时,可让学生合作。例如,我在教《圆锥体积》时,用倒水的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一个人难以操作,这时我让四位同学一起合作。(2)、由于人类心灵的丰富性和思维的发散性,课堂上随时会出现就一个问题不能达成共识的情况,当学生的意见分歧时,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如教《近似数》,教师让学生写近似数为6的准确数,有的学生写出6.1≈6,6.2≈6,还有的写5.5≈6,5.8≈6,其中一位学生写成6.5≈6,这时一位学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说:“6.5怎么会约等于6呢?应当约等于7才对。”两位同学争辩起来,这时教师可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4、合作分工要具体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同时在合作中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老师也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开展
1、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1)转变观念,迎接“合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的投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不断丰富,激发“合作”:不但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同做一件好事,每周变换一次日记,每周搞一次小组娱乐活动,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2.精心设计讨论题,合作探讨学习
(1)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这一方法反复运用,可使提高教学效果与培养学习兴趣相互促进。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创造学习的科学氖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意识。如在学习了《角和直角》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提出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学生带着疑问,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剪出不同形状的角。最后小组整理出结果,再向全班汇报。剪了一个角后,有的还剩3个角,有的还剩4个角,有的还剩5个角......由于剪法的不同,所以得出不一样的结果。这样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探索、自由发挥,促进了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能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的投入独立思考与探索,真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潜能喷发。
(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①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
②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
③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合作学习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是能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优越性就在于学生集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该说,在多数场合,同学间的良好合作胜过个人的努力,它能使同学间相互友爱、互相帮助。针对数学问题,同学之间既要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又要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比较、分析、移花接木,善于创新。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为全体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成为“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的人际关系,摒弃、排除强制手段,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融洽的环境中学习,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2、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当遇到重、难点时,不用老师说讨论,学生很自觉地分小组讨论;在课后,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会和组内的成员讨论。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培养,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合作学习,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国际教育潮流在提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以后,又提出“学会关心”,要关心自己,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关心世界。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品由学生自己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师生间的单维交流,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优势,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平日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建档汇总分组,设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正如鲁迅所言,读书学习如同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延伸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图书、网络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信息,建立小组学习资料袋。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收集资料切入点和渠道的不同,收集到的资料将是全面细致的。这样,小组学习资料袋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一个缤纷的展台。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在相互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兴趣。
二、引导独立思考,打下小组学习基础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这思考题应是经过教师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要求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学习的动机往往来自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小先生制”原则,会者为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教互学,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在这样的积极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学生还可以互相检测,互相评价,在伙伴的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下,得到共同发展。例如,识字教学中,学生可以互相请教生字的读音和字义,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开展识字接龙游戏等;在朗读时,可以互读互听,互相学习朗读技巧;习作后,可以交流习作感受,相互评价,相互修改;单元学习后,小组内互查生字读写情况和课文背诵情况;在小组学习中,还可以互相督查用眼卫生、读写姿势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实践等形式来开展的。
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重点训练的学生技能有以下几点: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生动、准确、有较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要培养学生会表达,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老师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可以在黑板上提示学生汇报的流程,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比如:我在上语文综合练习时,有一题是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类。我首先叫同学们把找来的词语综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给予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就会从中探讨出许多新的知识,有些同学在讨论中,还发现有些词既可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又可以用来形容丑恶的事物。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然后我稍加点拔,再给学生制定一个汇报提示,学生只要根据老师的提示就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诸多发现了,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渐渐养成,一段时间之后不需要老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老师要参与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老师的参与,才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交谈与老师交谈。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
六、指点要巧妙,确保小组学习到位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常见的讨论形式有三种:(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得出正确的答案,由小组长归纳。如“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主要内容”等可以采用此法;(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如一些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采取此法;(3)择优式。每个组员都可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同学们评选出最佳的回答。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一些较为灵活的、答案不一的问题上。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广泛流行于全世界,就在于它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非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配合学习目标选择或自编学习的素材,而且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旧有的知识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最后要确定学生所获得的新知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建构而成的。
实践证明,科学而有效的合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在情感的愉悦交流中,语言得到了高效训练,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个性得到 了完美发展,实现了每个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 组 合 作 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较多的老师会选择这种教学形式,但是现今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的一个弊端“无效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中,有意识地进行补救和纠正。结果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它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品由学生自己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师生间的单维交流,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优势,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平日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建档汇总分组,设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二、引导独立思考,打下小组学习基础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这思考题应是经过教师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要求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实践等形式来开展的。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重点训练的学生技能有以下几点: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生动、准确、有较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要培养学生会表达,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老师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可以在黑板上提示学生汇报的流程,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比如:我在上语文综合练习时,有一题是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类。我首先叫同学们把找来的词语综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给予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就会从中探讨出许多新的知识,有些同学在讨论中,还发现有些词既可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又可以用来形容丑恶的事物。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然后我稍加点拔,再给学生制定一个汇报提示,学生只要根据老师的提示就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诸多发现了,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渐渐养成,一段时间之后不需要老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老师要参与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老师的参与,才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交谈与老师交谈。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
六、指点要巧妙,确保小组学习到位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常见的讨论形式有三种:(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得出正确的答案,由小组长归纳。如“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主要内容”等可以采用此法;(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如一些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采取此法;(3)择优式。每个组员都可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同学们评选出最佳的回答。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一些较为灵活的、答案不一的问题上。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广泛流行于全世界,就在于它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非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配合学习目标选择或自编学习的素材,而且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旧有的知识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最后要确定学生所获得的新知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建构而成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充分良好的组内互动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良好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