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积极地使用“问题式”教学法,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学生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论述,在分析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问题式教学法运用的对策,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物理教学;问题情境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必须重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不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就教师传统教学而言,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单调,而以问题来诱发学生,能够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问题式教学法是广大师生最为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就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如下论述。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教材的分析不够透彻。教材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理解书本上所说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背课”,而不是认真的“备课”,那么,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书本中概念以及规律所描述的一切,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要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科学、正确地分析物理中的基本问题。其次,实验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将实验融入教学中,但目前我国很多中学实验设备以及场地等都不够完善。最后,课后习题无法得到升华。课后习题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标是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很多教师却以“题海战”的方式不断地要求学生,在大量的训练中,学生会死板地完成作业,而不是学会变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从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论,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去。比如,教师在讲授《浮力》一章时,可以从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学生的认知,提出以下问题:“那些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影响?”“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包括哪些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会了解到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是受浮力影响的,这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新时期,人们使用得最为广泛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就是多媒体。相关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0%以上是来自视觉,其他的分别来自于听觉、嗅觉、触觉,也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刺激学生获取信息的量,无疑比教师单一的授课管用得多。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它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比如教师在讲授《声音的传播》一节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声音的文件,让学生明确我们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我们能够通过声音获得大量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声音会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3.诱发学生进行提问,深化问题式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师提问,那么学生就难以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指出,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积极地诱发学生,让学生学会去提问,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应渗透学生问题意识。学生提问是对知识求知欲的表现,是值得教师鼓励与表扬的,比如,教师在通过“看谁动脑了”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展开思考,然后再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提出问题的有效性以及数量等评判是谁动了脑子。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问。有的学生会因为羞涩等原因而不敢提问,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就会由小变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敢于提问是学生进步的前提。
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它还是一种艺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地研究,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及教材需要为学生设置有效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施灵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学苑教育,2013(22):4.
第二篇:《讨论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自觉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式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讨论式教学法,在各类教学图书上难以见到系统的介绍了,但在教学中却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其应用也是灵活多样的。下面,我就物理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归纳如下:
一、问题式讨论法
课前教师针对某节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称为问题式讨论法。因为问题对思维的启发、促进、深化起着重要作用。问题式讨论法,既可以用于新课的导入,也可用于讲课过程中,还可用于一堂课的结尾。导课式讨论法,是上课一开始就用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加以引导而导入新课;结尾式讨论法,是在课的结尾提问学生或组织他们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归纳;最典型的应用还是用在讲课过程中。
如讲高一物理《弹力》一节内容,讲完绳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后,我让学生讨论杆所受到的弹力一定沿杆的方向吗?学生自发的讨论随之展开,开始时学生的看法不同,后来意见趋于统一。最后教师通过典型例题来说明并加以总结。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通过讨论和争论,能使学习水平趋于一致,学生解释问题更易被学生接受,胜过教师的苦口婆心。
二、实验式讨论法
根据实验的内容提出问题或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而展开讨论的方法,称为实验式讨论法。物理课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挖掘实验中的问题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比如对于大多数的演示实验,不应该全由教师连做加讲带归纳地完成,而应根据实验主题,由教师做实验,让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指点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牢不可破。应该强调的是,不要只让学生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而应通过讨论引发他们的抽象思维,这才是较深刻的。又如演示平抛物体的运动,先指导学生观察两球运动的特点,而后让学生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这样得到的知识学生记忆深刻、运用自如。
三、习题式讨论法
在习题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诱导出问题而引发讨论的方法,称为习题式讨论法。这种讨论法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暴露知识缺陷、暴露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整个能力结构的核心,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也就提高了。
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可把题目分类分段,在每讲完一段题目后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教师巡回解疑,发现共性问题再引导讨论。有些综合题、隐含条件较多、解题思路不
一、解题方法也较多。这时,可先由教师分析题意,给出一种基本思路、解法,然后发动学生协作讨论。如题:一列客车以速度v1前进,司机发现前面在同一轨道上有列货车正以速度v2沿同方向匀速前进,且v2 这道题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典型的相遇问题,我讲完基本思路解法后要求学生进行讨论,看能否找到其他解法。经学生的积极思维、讨论,发现了列方程利用判别式法、图像法、平均速度法等多种方法。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起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可见这种方法在习题课中所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效果非常显著的。 四、随机式讨论法 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让学生去讨论的方法,称为随机式讨论法。这是一种是有新意且实用性强的讨论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用讲授法授课时,学生会作出各种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教师应及时发现。如当他们表情迷惑时,表明他们对所讲内容有疑难;当他们无精打采时,显示学生的身心困倦、缺乏兴趣。当他们东张西望时,说明学生还有什么心事未了,这时教师不应靠提高嗓门或硬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来维持授课,而是应停下来。针对这些现象,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以暴露并解决他们的问题或教师授课的问题,随后进行教学,这样使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这种讨论看似耽误了时间,实际上是促进了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讨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分组讨论和集中讨论;有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等等。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对革新教育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意义的。灵活地运用讨论法,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讨论式教学法,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初探 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 高德金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正如《标准》所述,“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尹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如教学“物质的密度”一节可通过举例和实物展示,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水和酒精怎样鉴别?铜块和铝块怎样鉴别?盐水和水怎样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又怎样鉴别? 通过问题情境的渲染,学生会急切地想知道鉴别的方法,从而引入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密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认识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 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1)(2)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三、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物质密度”教学中,围绕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出示下列两个问题:(1)怎样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成的?该球用铅和铁做成,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在什么范围?(2)有一卷很长的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约几千米),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一把直尺,一把剪刀,请你设计出确定这卷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问题一出,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生问题。这样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将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试论“导学式”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林晓涛 作者单位:揭阳真理中学 试论“导学式”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者通过运用问题情境策略、活动操作策略和交流互动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学前导趣、学中导思和学后导果,更好地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引导 互动 学习 提高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引导、交流互动、示范点拨、发展提高等教学活动程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在特定的空间、时间、人员和教学设施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要质量、要效率的活动,它既要能够完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把他们的知、情、意、行统一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这就需要教者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教材的要求去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拟订出教师和学生之间、教材和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方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达到认识上、情感上、思维上和身心上的积极参与,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运动的乐趣、获得了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和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那么,教师要怎样导得巧妙有序,让学生学得灵活主动呢?这是摆在我们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学前导趣,激发动机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学前导趣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学习内驱力,还可以让学生滋长出对学习活动的美好情感。所以,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设计好学前导趣的内容和形式,就必然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自然地跨进知识和技能的大门。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对某项运动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例如:我在进行篮球——“三步上篮”的教学时,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授动作要领,直接指导学生一味地进行模拟练习,而是利用电教设备,在实施教学之前先组织学生观看美国NBA篮球比赛的录像,让学生情绪活跃地进行观看和评论。当录像播放到美国NBA篮球比赛的一些精彩上篮的镜头,特别是一些身材矮小的队员做出精湛的技术动作,在身材高大的队员面前轻松上篮时,学生们都会情绪激昂、兴奋不已。这时,我立即抓住机会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篮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固然占有优势,但精湛的技术和战术却更为重要。你们看,NBA最矮小的队员身高只有一米六多点,而高大的队员身高却超过两米,虽然矮小的队员站着才与高大的队员齐腰,可是,他们却敢在如此高大的队员面前漂亮上篮,这不仅仅需要自信和勇气,更需要的是精湛的技术和战术去破解对方的防守。大家只要认真学习,你们也会有这么成功的一天。”学生们听后都跃跃欲试,特别是有那些身材比较矮小的同学,受到了很大的鼓励,表示要认真学习,战胜身材高大的同学。 这样的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中导思,诱发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更是特别强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去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引导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就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复杂的心理体验,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发展了自身的情感和知识技能。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而创设的。它可以是以设问的方式,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中引入,还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题材。 如学习立定跳远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什么动物跳得远?”学生通过思索后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答案:青蛙、袋鼠、蝗虫、猫科动物„„。学生作出这些回答后我又设置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起跳前,这些动物会做什么样的准备动作?你们能模仿吗?”学生们稍作回顾后又继续回答:深蹲、前倾、磴„„。这时,我不仅充分地肯定了他们在平时能有注重观察和勤于积累的好习惯,还借助这一问题情境引入了学习的内容——立定跳远。由于具备了合理的思维导势,所以我先有组织地让学生模仿上述动物起跳前的准备动作起跳,并与没有做出任何起跳前准备动作而起跳的效果作比较,要求他们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当他们得出结论之后,我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分析出所得结论的成因,并为他们点拨、示范起跳前正确的动作要领,要求他们要配合双手的前后摆动,协调身体,在最后磴跳的同时两手臂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带动身体向前上方方向跳出,跳出抛物线的路径。示范讲解完这些动作要领之后又组织学生揣摩练习,在他们对这些动作有了一定的印象之后,我再根据他们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情况给予分析和点拨。通过上述的教学程序,学生们很快就能领会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给予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既能把他们置于一种“愤悱”状态,又能将其引入一种要求参与体验的渴求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地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2、导思学创、自我实现 创新能使人快乐,求美能使人愉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调动所有知识结构中能解决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建构,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使之能自觉地去经历生疑、思考、联想、想象的认识过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使创新成为可能,也变为现实。 例如,上体育课时,我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套简易徒手操之后,又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自行创编一节或多节徒手操,并在组内推荐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学生们在接受这一个任务之后都兴致勃勃地展开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和赞赏;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创造过程及成果带来的最新、最美、最快乐的感受。 三、学后导果,不断提高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运用知识不仅仅是进一步学习的条件,而且还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经验和技能。当然,运用知识不能仅限于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还要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等。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应该十分注重学后“导”果这个重要环节。 如学习定点投篮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投篮并记住十个投篮中投中的个数。接着又让部分投篮动作协调、投中个数多的学生介绍自己投篮的动作要领和经验体会。然后,再帮助学生归纳出投篮的动作要领,组织他们进行第二轮的投篮练习并与第一轮作比较。在学生初步掌握定点投篮的动作要领之后,我又组织他们进行投篮的分组比赛,并在赛前宣布对优胜者要有适当的奖励。学生比赛结束后,我给予优胜者奖励后又对学生说:“比赛不过是给你们增加心理压力,现在大家再以组为单位进行非比赛形式的投篮。”学生接着进行第四轮投篮,投篮结束后,我让学生自行比较四次投篮的结果,引导他们对四轮投篮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轮投篮由于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命中率很低;第二轮投篮由于了解了正确的动作要领,改正了错误动作,成绩有所提高;第三轮投篮由于动作初步掌握,尚未熟练,心理压力和求胜心理影响了动作的发挥,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在解除精神压力,心情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第四轮投篮的成绩最好。 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科学分析和总结归纳去获取正确结论,积累了成功经验,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 “导学式”教学法说到底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循环的链式学习方法:学习、掌握——分析、研究——总结、概括——经验积累,然后运用积累的经验又开始新的学习。从“我教你学会”向“我教你会学”转变,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要求》 2.肖紫来的《试谈当前困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3.张文国的《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思路》 4.刘益明的《运动技巧形成过程》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在实践基础上,以《硫酸》、《氯及其化合物》等为例,介绍了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解决了化学复习课枯燥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复习效果不好等问题。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 化学复习课 “化学复习课难上”,“老师炒旧饭,学生无新鲜感”,“复习效率低”。以上是摆在很多化学老师面前急需解决但是又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突破了“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单调重复知识点的“一言堂”, 取而代之的是由教师提供复习的途径,辅之以学习方法的必要指导,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研讨,交流,辩论,启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思维和学习。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解决了化学复习课难上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巧妙设计问题,轻松完成章节复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章节复习主要是教师重复重难点知识,然后布置练习,讲解练习。复习过程中,学生被动的重复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辛苦的做各种练习,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也非常低。本人在章节复习课中,尝试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的复习。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从全新的角度掌握了旧知识,思维能力、总结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硫酸》的复习课中,高考考点的要求是:(1)、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若仅仅只是罗列知识点,布置典型例题,讲评练习,复习效果不明显。本人尝试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展开复习。问题一:桌面上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硫酸,一瓶是98.3%的浓硫酸,另一瓶是10%的稀硫酸,应该如何鉴别? 这种将知识问题化,情境化的方式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二:同学们能否找到更多的鉴别方法呢?通过开放性的追问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三:同学们找出的方法中哪些是利用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呢?哪些是利用了浓硫酸化学性质上的特性呢?通过问题的解决“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最基础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重视基础、回归教材的强烈欲望。问题四:鉴别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是什么呢?在挖掘知识广阔性的前提下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为学生进一步的思考确定了方向。在学生充分地领悟知识的同时,也引领学生让知识内化为能力。问题五:选择最佳实验方 案的原则是什么?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问题六:硫酸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用途?这些用途分别利用了硫酸的哪些性质?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这种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问题七:如何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检验过程可能会受到哪些离子的干扰?如何排除这些干扰?通过问题的解决,了解溶液中离子检验的方式方法及准则。 此外,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堂上,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让学生获得了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的满足感。通过浓、稀硫酸的鉴别问题,同学们既全面复习硫酸的性质,也学会了鉴别方案设计、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活动形式的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充分地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复习效果显著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现在的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综合测试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增大,今年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这就意味着课本上的知识,任何一处都将会是“热点”,无主次之分。为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降低复习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和大纲,显得尤其重要。但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多且散乱、繁杂,给高考化学复习带来很大的困难。若按常规复习方法逐一重复知识点加题海战术,学生必定觉得乏味,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自主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显得非常的重要。 本人在复习过程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尝试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氯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中,采用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问题一,生活生产中主要有哪些重要的含氯元素的物质?感悟学习元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来学习。问题二,你能否写出这几类物质相关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呢?复习已学过知识,为建构知识网络作铺垫。问题三,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含氯物质之间有联系吗?有怎样的联系?能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吗?完全放手,让学生随便画,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建构知识网络的必要性,亲身体验建构的过程。展示部分同学画的关系图,引导学生以“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为主线,向外延展成面(或网络),从而与更多的物质联系起来;再引导学生以“化合价高低排列”为主线,可以很容易看出哪些物质的化合价可以升高,哪些物质的化合价可以降低,从而将更多的物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反思,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将零散、孤立的知识彼此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简洁、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问题四,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含氯物质间的确存在着联系,生活生产中含氯物质的应用本质其实就是这些含氯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问题五,建构一个较为科学简洁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下节课做准备,同时巩固本节课所学方法,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自我建构知识网络,才能将基础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式教学法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的探讨、回答,最终理想状态是让学生也学会问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感叹最多的是,不是不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而是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与学生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思维是否活跃、教师是否鼓励学生提问、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等密不可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若能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允许学生适度“胡思乱想”、“胡说八道”,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必定能够逐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模式,使得复习课堂不再沉闷,不仅充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这种把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交互式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实现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它顺应了今天的学校教育,同时为处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 2003、2 元素化学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 2008、5、29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好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 2008、6、6 组织问题式教学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2001 3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初探
第四篇:“导学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篇: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