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时间:2019-05-13 02:2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第一篇: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迅速地在中小学校普及,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深刻影响教学的模式、内容和方法,对学校和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为适应这些变化,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对适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帮助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的辨析”;“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展示”;“微观世界的放大,庞然大物的缩小”;“能做实验的补充,难做实验的模拟”。并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知识教学课、实验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这些不同类型课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教学领域,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已经迅速地进入中小学校,进入教室课堂。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这信息时代的跨跃式发展,对于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个机遇。物理教学在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同时,也有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便捷的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根据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 我谈一谈信息技术在物理知识教学意义和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谈谈个人在运用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信息技术工具的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调和的三维目标。以构建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在应用为物理教学服务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从而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利用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知识的多种展示形式,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单一的语言描述的不确定性,文字说明的抽象,物理实验过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营造学习气氛,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延伸,这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同时交流和共同的学习过程上加强协作的氛围,更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惟一载体。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并不是不要教师。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处理信息,使他们在大量信息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在设计课件时要注意给教学活动留下相应的空间,使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生互动,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讨论区”实现这一设想,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实验探究、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贯地组成的。而信息技术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融为一体。例如:《电流的方向》这一节,就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把导体中的正负电荷用来表示,当通电以后,正电荷移动就开始移动,此时电流的方向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样就使教学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看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4、突破时空的限制,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的眼前,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也可以缩小,例如光学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片,雨过天晴的彩虹、树叶中透过的阳光是“直”的、晚上广场上空的光束显示了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以及手影游戏等。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运用。信息技术的大信息量的感性材料,逼真的模拟现实情景,提供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学生不仅可以搜集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转向学生以生活为中心,进而发展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作用。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许多物理实验,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以使学生们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2、利用成功录像,让学生观察到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授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FLASH制作相应的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课件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可以模拟微观世界、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捷,创建直观性和动态性情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一来需要很多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二来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我在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实验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某些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三、谈谈个人在运用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物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我感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在其他学科的课程中同样也会遇到:

1、硬件设施落后,在农村尤为突出。大多数中学现已配臵了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但信息的来源缺乏,还有一部分学校未能通宽带网。还存在有设备不能用现象,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2、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滞后。这一点,在老教师中突出。他们不太愿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当心不能成功,没了面子又影响学生的成绩。或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理解为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络上去,由“人灌”变成“机灌”,或将课程整合仅仅理解为课件制作和课堂上的演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现不足,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引进不可以替代教师。其实信息技术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一切的教与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

3、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多媒体信息技术。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特别是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价值。运用多媒体必须适时、适度、适当,做到需要则用,不用则止,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不文饰,不花哨,不本末倒臵”,不因为用多媒体课件而舍弃了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学会教学设计,熟练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方法,具备整合教学资源和灵活驾驭教学课件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一种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活泼地学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改变以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而忽视形象思维的一些弊病,让新技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不能简单的将它看作是一种手段,而应该更多的将它与学科进行整合,补充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我想这才是这场学科整合运动的初衷。我们不是信息技术的奴隶,而是要做多媒体技术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课件制作的三大失误》……2000年《教育文摘报》第8期4版

2《多媒体教学的体会》……2002年《计算机教育报》第2期6版

3陈厚德 有效教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陈忠民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探讨 5王生云 新课程化学教与学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2011-01-25

作者:姜永新/青草中心学校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应该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方面的改善。信息技术对新的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结合,实现物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进课程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桐城地区在四年前运用的初中物理教材是“人教版”,近几年更换为“沪粤版”;现在又更换为“人教版”。无论那个版本的教材,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和配合过程中不断地发生教学变革,创设出崭新、活泼、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我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底子较薄的前提下,物理单科教学成绩连年稳居全市前茅。对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信息技术融入物理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信息技术工具的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调和的三维目标。以构建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在应用为物理教学服务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与乐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从而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我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以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成就。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知识的多种展示形式,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所带来的不足,克服教学中语言描述的不确定性,文字说明的抽象,物理实验过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突破时空的限制,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这个顺序,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的眼前,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也可以缩小,例如:《光的传播》这一节,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片,雨过天晴的彩虹、树叶中透过的阳光是“直”的、晚上广场上空的光束显示了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以及手影游戏等。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运用。信息技术的大信息量的感性材料,逼真的模拟现实情景,提供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学生不仅可以搜集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转向学生以生活为中心,进而发展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实验探究、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贯地组成的。而信息技术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融为一体。例如:《电流的方向》这一节,就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把导体中的正负电荷用来表示,当通电以后,正电荷移动就开始移动,此时电流的方向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分子热运动》这一节,也可以用电脑动画形象的表现,把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抽掉玻璃片后,两种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若是温度升高,这两种气体的分子就会运动的越快。这样就使教学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看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4、它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极大地开阔了学习的视野。拓宽了学习的渠道。缩短了时空的限制,增加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延伸,这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同时交流和共同的学习过程上加强协作的氛围,更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惟一载体。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并不是不要教师。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处理信息,使他们在大量信息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在设计课件时要注意给教学活动留下相应的空间,使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生互动,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讨论区”实现这一设想,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由教师、学生和课件组成的三维空间丰富了课堂情趣,调动了课堂气氛,触动了思维想象,锤炼了创造能力,也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都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

5、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节奏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一来需要很多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二来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我在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实验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如,在讲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时,空洞的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制作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还会有学生觉得枯燥么?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某些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6、与德育教育进行无缝融合

德育教育应该自始自终穿插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教育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的说教模式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没有太大的帮助的,我们应该更多的使用知识性、趣味性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一方面就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浏览,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内能的利用的多媒体技术演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这些喜闻乐见的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可以说是对学校现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且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信息技术如何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目前我们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多次的修改,紧随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鲜活的时代气息,造成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物理乐趣,也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信息技术恰好可以搭建平台,可以在不同的网站找到大量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弥补教学内容的不足。

2、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整合

整合的核心和关键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内容呈现出多媒化,学习过程互动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习网际化。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学习方法单

一、被动、缺乏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达到超容量、高速、分类指导、反馈及时。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实现教师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个性化发展。

3、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整合

目前有的农村中学的班组授课制教学还是五阶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它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仍未能摆脱其“阴影”。这种方式对现在的应试教育颇有成效,但对学生的终身成长,能力的培养,存在极大的弊端,学生大多数高分低能,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技术展示其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让教师“蹲下来看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的环境,以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资源共享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及创新合作意识,使计算机、网络教学为教学所用。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我感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在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

1、硬件设施落后。

在农村尤为突出,大多数农村中学现已配置了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但信息的来源缺乏,还有一部分学校未能通宽带网。还存在有设备不能用现象,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2、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滞后。

这一点,在农村学校突出,在老教师中突出。他们不太愿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当心不能成功,没了面子又影响学生的成绩。或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理解为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络上去,由“人灌”变成“机灌”,或将课程整合仅仅理解为课件制作和课堂上的演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现不足,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观念的滞后不仅影响到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而且必将对新课程改革形成障碍。

3、教师的课程整合的技术不高。就农村的目前状况而言,教师的信息素养制约着整合的进程,不解决好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就不会落实好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也就不能真正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个认知工具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手段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工具整合到对各学科的学习中去。因此,农村学校引进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对加速课程整合的进程很有益处,这将关系到即将全面推进的新课程改革。

4、制约整合的瓶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匮乏。

教育资源虽然丰富,打开网页浏览器,物理教学网站不下百个。我们经常使用的有“为您服务教育网”、“K12资源库”、各地教育科研网和一些教师个人网站提供的资源,尽管看似很丰富,但许多内容实际上都是通过链接来被“接种”到各个网页上的,面目一样。另外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讲,真正从学习规律的角度去设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依然很匮乏,许多教学资源不能被教师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一线教师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开发。所以,一方面是教学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却是教学资源的浪费。大量的冗余信息、过时信息成为人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障碍。

5、缺乏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是传统教学的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保持和发扬。但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将需要学习新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又如物理学科中航天技术、纳米技术等,教师不仅要对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有所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学习。因此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智能化的方便快捷的理想教育平台和网络制作平台的出现,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更好地促进课程整合。

6、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一方面加强信息伦理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同时向学生推荐要访问的网站,限定范围,让学生互相监督;别一方面应用各种软件进行防护。但是仅靠这样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来关心与爱护校园这一方净土。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观,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更加关注学习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同时也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真正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四、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后的几点思考

我们不难看出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光是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值得大力在各学科推广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的误区: 误区之一:高难度的课件需要高水准的技术

我认为,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要求全体教师都能融入这样的改革中来。既然是对全体教师而言,那么对技术需求就要有层次。目前,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应用软件已被广泛应用,同时它们也在技术要求上形成了一定的层次。多媒体制作的使用不应该是作秀,最主要的功效是实用,是改进教学效果,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结合。所以不能一味的追求Flash等技术要求较高的课件,应该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因地制宜,这样才是切合实际的。

误区之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可以替代教师

其实多媒体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一切的教与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

误区之三: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多媒体信息技术。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特别是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价值。

在21世纪的大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不能简单的将它看作是一种手段,而应该更多的将它与学科进行整合,补充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我想这才是这场学科整合运动的初衷。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起这样一种工具,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要做多媒体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奴隶。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素材资源库和课件制作相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直观,还可以模拟出许多实验室无法完成或看不清楚过程的实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现代化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IT)已经在中小学教育战线上普及开来。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教学整合运用,是普及信息技术的关键,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构建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呢?对于这些问题,我结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谈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素材资源库和课件制作相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探讨。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很多以观摩课、优质课和公开课等形式开展,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自己在制作课件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而且自制课件的水平可能又不高,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市场上虽然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并不多。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素材资源库和课件制作相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

1、素材资源库的建立和课件制作相结合的整和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建立素材资源库。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素材资源库,并将资源进行分类。教师能自如的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制作的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为课堂教学所用,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也解决了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上和使用上相互脱节的弊端。

2、资源共享的整和思路。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并且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因此,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

现在一些资源性网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试卷、教案、课件和素材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这些资源是全国千千万万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些资源被上传到网站和其他教师共享。拿物理学科来说,形成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源库,物理学科联盟,教师联盟,真正的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就从物理课件的共享来说,不同的教师通过下载这些课件和素材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课件来,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既解决了教师自己独立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困难,也解决了自制课件的水平可能不高的问题,从而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的软件困难。

3、共同探讨的整和思路。如今很多教师都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论坛、博客和空间等等。把自己制作的课件、编写的试卷、撰写的教案和论文等放在其中,其他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互联网来访问这些网站、论坛、博客和空间,进行物理的探讨和交流。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发起问题讨论,交流教学心得,物理教学改革讨论,寻求帮助等等。互联网的出现使教学的共同探讨的参与人数达到了最大化。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利用好这一点,积极的参与到这个大讨论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中作用越来越突显重要,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运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一、运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把更多时间用来引导学 生分析理解重点知识、关键词等内容,同时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我们的教学过程,推动新课程改革。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的兴趣广泛而强烈。大部分普通 学校的物理教学设施、仪器相对匮乏,还不可能完全对学生开放。因此,指导学生通过网络 技术进行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消化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物理情景学生难以见到。如果单凭现有的教材和老师的口授,学生仍然觉得枯燥抽象,学习兴趣不高。但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生动直观的物理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用视频展示身边的物理情境、利用视频展示身边的物理情境。

2、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复杂物理过程。

3、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教学。

4、运用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实验数据,运用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实验数据,物理实验中,经常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进行繁琐的数学运算,花了大量的时间,不便于在课堂上进行。而 EXCEL 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图表功能,能进行复杂公式运算,能把数据快速准确地用图表的方式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来,为分析物理实验提供便捷的途径。如新教材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用图像法求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中探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都能用 EXCEL 软件快速处理实验数据,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直观,还可以模拟出许多实验室无法完成或看不清楚过程的实验。

1.可以直观展现抽象的物理知识。物理课程中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如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电流的形成、平抛运动等。常规的教学中运用挂图、幻灯片、模型等静态教具,缺乏准确的感性效果。而信息技术不仅可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色彩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可以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从而把文字材料获得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例如讲分子动理论知识中的扩散现象,通过学生观察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的扩散,再观察信息技术模拟的分子运动,彼此进入对方来直观展现抽象的知识,充分的让学生能理解和认识扩散现象;同样的讲本节知识中“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等都可以用同样手段模拟,把微观的变为宏观,让学生更具体的认识。再如:在平抛运动教学中,由于实验中的小球在空中运动太快,学生对此看得不太清楚,教师通过先做实验,学生观察,再看电脑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轨迹图像,借此演示平抛小球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就显得轻松容易了。

2.可以呈现多种媒体的教学信息。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中的超链接功能,灵活便利地呈现各种形式的教学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例如: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可以将板书内容、物理例题及相应解题过程、必要的物理板图等制作成电子教案,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条件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等,存储成不同的画面或单元,再用超链接的方法链接到需要的部分。当教师讲到相关部分时,用鼠标点出,就可以方便地调出需要的内容了。信息技术的引入,特别是习题教学和实验专题的复习课教学,将更体现出“省时、高效”和课堂的“大容量”。

3.可以展示学生难以见到的生活中的物理情景。物理课中的很多内容很难通过语言讲解而表达清楚,也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情景、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场景学生很难见到,更不可能都身临其境,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为学生展示这些物理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宇宙的演化、闪电、光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等多媒体资料显示,让学生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4.可以为学生提供仿真实验室和营造理想化状态下的实验环境。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但针对有的物理实验会在空间、时间和器材等方面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物理实验室就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用仿真物理实验来探究物理实验,与我们在物理实验室使用真实器材做实验完全一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实验,进行数据读取、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果等。例如《仿真物理实验室——电学》是一个全开放性的电学实验仿真平台,与常规的物理教学软件大不相同。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针对自己的要求亲自动手创建出自己所能想象的所有电子实验,比如自由的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测路端电压、惠斯通电桥精确测量电阻等,让学生有了更自主的动手和体验空间。

还有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名词术语“光滑”(无摩擦)、“空气阻力不计”、“理想气体”、“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这些在实际生活中都无法找到完全相符的案例,通过信息技术把这种状态模拟出来,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探究这种理想化的现象。

5.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料、学生需要的相关学习资料或优秀网站链接放在个人主页上,引导学生融进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传递信息快、灵活等特点,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超时空开放,加上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内容更新快,让学生上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总之,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的广泛运用,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全体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从理论上、实践中去认真探索和研究。物理课程是实验性的教学学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中,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操作技能等为最终目的,不能因为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放松常规的实验教学活动。只有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的整合起来,才能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掌握好信息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整合,更好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效益,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本文就从我所任教的地理学科出发,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势,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我就用动画显示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地理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如:在讲地球公转一课时,我利用动画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同时又时快时慢地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时,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近日点时琼海为冬季,而远日点时琼海是夏季呢?琼海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很自然的把重难点掌握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地理教学中少不了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图。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图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展示黄土高原范围时,我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地理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成因时,我就给学生出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形成图”,且图中的风向我制作成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一个规律:“离风的发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的颗粒也越小”。由此可推断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由风搬运而来的(即“风成说”)。从而学生也提高了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形态特征、人文特点等方面知识的学科。现代教学媒体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教师也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我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节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贯穿了整堂课,使得师生互动。又如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介绍黄土高原三大典型地貌和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时,我让学生上讲台边指图边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提供了更多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这才能真正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整合,随时都可能有创意灵感产生,把那些繁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直观易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快乐、牢固的效果。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澧县九澧实验学校

孙向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一、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计算机的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体系,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提供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的演示,进行更多的观察、探索和模拟,可以产生直觉,进而做出猜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潜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必需考虑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软件平台上把计算机的数学技术、按钮技术、窗口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如何利用生动的画面,适时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类比,去探求,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关键。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学科教学的经验使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了特殊的功能。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时的数学教学已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的“讲”更多的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这时计算机成了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对教师来说逐渐变得得心应手,在数学教学中真正显示出特有的优势,教育技术也才在促进和深化数学教改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从这个意义看,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建构主义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这样一来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就有显著的不同。它要突出学生的活动,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使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有效课堂教学质量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看、听等等方式接受、获取信息的过程。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获得,看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是初中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多媒体技术:变枯燥为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出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猜想,体验到数学发现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地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其功效也数倍于传统的语言描述与原始的板演,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欲望,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时的解题思维是课前教师所不能预见的。因此,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更应注意发现学生思维出现的火花,切忌因学生思维与课件的预设不一致而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如何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数学教学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系统化。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学生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制作,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数学软件的设计和教学中注意更加重视数学定义产生、发展过程,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数学概念更是如此,有的学生仅是形式上掌握了概念的描述而根本不会运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概念直接从生活中来,产生于具体的事物,教学概念时也应从具体开始。运用多媒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再现生活中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比起看图直观形象多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又使形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飞跃。

3、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费时、累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解决上述各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突破重难点。运用电脑辅助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画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图像”,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以利于思维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好的效果。至于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我想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好的教师加最好的教育技术,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所在。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教育的本质,理解数学经验的本质,在教学中突出过程,突破难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同时还应当注意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整体效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精神,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下载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

    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新课程理念已逐步渗透在考试中,彰显新课程理念的命题趋势已十分显现。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我们的教学......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教育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投影、录音、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

    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5篇材料)

    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进人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校......

    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献县乐寿镇中学胡建才 摘要 :多媒体教学要讲直观、形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更应如此,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

    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体会

    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体会 黄陂区六指街六指中学 王雄 [ 摘要] 新课改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应用理论依据,同时信息技术促进了新课程改革,本文结合自身的教育......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