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结 题 报 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于2011年5月申报并实施,两年的课题实践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课题的缘起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至关重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可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重教不重学,又没有理想的教学媒体,不能充分展现数学概念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和运用起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概念教学中运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创设可交互的实验情境,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测、实践、论证,能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具意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整合创新与深层运用,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视点,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待探索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它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我国教学模式理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个性特征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新的“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着国内外的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的探索。纵观各种不同的实验探索,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整合”为重点的探索,影响日益扩大,取得的成绩也较为显著。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即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与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结合,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所以,本课题研究拟借鉴建构主义原理及建构性的教学特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实验班为突破口,创造性的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及课型结构,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拓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整个双溪小学乃至全县的课改实验进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与数学概念教学优质资源,形成资
源优化配置与共建共享的机制,加强区域资源的整合应用。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对比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从理论研究入手,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先在教学实践中用行动研究法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用对比实验研究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选择实验对象,把纵向实验和横向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既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又分析实验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前后变化,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然后采用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推广该模式,以该教学模式指导教学,以实践验证课题研究成果。每次的研究将进行三个循环的行动研究,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使之螺旋式上升。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领导重视,筹措资金,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2.健全组织机构,精心设计课题方案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邀请了县电教站谌站长指导课题开展工作,成立了以副校长尹静为组长,以熊伟新、廖薇、钱振江、王媛一批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围绕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的研究展开讨论,制定严谨的实施计划、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尹静同志负责课题的总体部署安排,并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评价鼓励机制,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理论学习制度。
课题组订阅了多种电教刊物,并在教科室设立了阅览书架,便于教师及时阅读。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应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每个月还组织一次课题组集体学习。充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课题组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这种“请进”名师的学习方式不仅督促了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还带动了全校教师的集体学习。
(2)课题组成员例会制度。
为加强对课题开展过程的管理力度,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一般是一月一次),通报情况,讨论分析研究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布置工作,提出指导建议。
(3)教学观摩制度。
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
至少上一节课题研究课,期初坚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
(4)检查考核制度。
课题组每学期都对每位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参加课题活动、学习笔记、论文案例获奖情况等方面,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类评优评先的依据。
(5)评先评优制度。
每到学期结束,课题小组根据课题组成员考核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实施一定的奖励。
4.强化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世界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教育的发展更是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以及相关培训才能实现。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主要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
(1)理论层面的培训。课题组会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网络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自主探究”等方面的理论书籍,从一些著作中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点。
(2)技术层面的培训。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信息办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个人网页制作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分年级进行课题研究,重点开展课例研究,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低年级组研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三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如王媛老师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利用动画设计,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瞧瞧吧。(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会呢。瞧,大象爷爷来了,大象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非常出色,大家辛苦了。今天要奖励大家,你们说说发什么奖励呀?”
猴子说:“桃子、桃子,我要桃子。”兔子说:“萝卜、萝卜,我要萝卜。”“旺旺,我要骨头,我要骨头嘛!”小狗叫了起来。大象:“哎这可怎么办呀?”)
师:小朋友们,出出主意?(发钱)
师:对了,小动物们有了钱,就可以去买自己称心的商品了。哪些地方要用钱呀?(课件展示购物、买票图)
师:钱的用途还真的挺大的,那小朋友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人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2)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师每堂课应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达到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使数学概念更具体、更直观,从而加深理解。
在王媛老师《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在判断中大门的运动出现了争议,有人说使平移,有人说是旋转,此时,教师巧用电子白板的即时标注功能,将大门的运动轨迹
标注出,再结合板书的判断依据来判断图形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大门是以门轴为中心做的圆周运动,符合旋转概念的特点。在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既展示学习过程,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
(3)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在练习和反馈中,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作用更加突出,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示为学生大量的练习内容,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联系,解决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愉快的接受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即时批注、拖拽等功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如王媛老师一年级《探索规律》一课,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内容: “闯关游戏,应用规律”。
“闯关游戏”共设有3关,分别是涂颜色,排排队和猜猜看。
第一关是“涂颜色”,在这一关让学生应用规律,进行涂色练习。基于前面练习的积累,学生在这一关对于灯笼的填色,完成的又快又好,但是对于珠链的涂色出现了问题。有些同学把珠链当中的白珠子当成了需要填色的珠子,进行了涂色。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马上利用白板的即时批画功能,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顺利的闯过第一关。
第二关是“排排队”。在这一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
题,先找出缺少的图形,再帮助掉队的图形归队。在这一关里,教师和学生共同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标画,即时进行反馈。
第三关是“猜猜看”。本关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号码牌上的数字来观察这组数字的排列规律,在学生发现规律后,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借助白板的批注功能,在白板上进行标画规律,向大家呈现思维过程,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点击删除小花,出现正确答案,来验证学生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使用,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
中高年级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模式:
中高年级组则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交互工具的策略研究。
过去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向黑板排排坐,教师高站教坛讲滔滔,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单向输出,偶然发问,指名学生回答,也只是单向交流。这种教师统治课堂的教学的形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交互练习等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
量的大幅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对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
通过探索,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五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廖薇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新课伊始,通过超市价格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思考的状态。
(2)利用交互功能,突破重难点
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学生们经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借助交互是电子白板可以做到人机的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是教师较轻松突破重难点。
钱振江老师《圆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直径的特征时,让学生到白板上修改,利
用交互式白板的展示功能,即时书写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进一步理解圆内半径都相等时,利用白板的调用其它软件功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半径的特点。
(3)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钱振江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再通过网络把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大屏幕上发布,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双向互动。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在这里不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成为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突显了教学的实效。
(4)连接课内课外,培养综合素质。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及超链接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方法和相关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模拟实践应用。
模拟实践教学,它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模拟真正的角色进行实践探究,从而在应用中学习知识。如在“小数的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去淘宝网等购买物品,搜集生活中的有关小数,明确了小数的意义。这亲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
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且在充分的研讨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5)合理多方评价,认识自我价值。
能客观的评价自我和他人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的引导时,我们要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要几种评价多维交叉、有机结合。通过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教给学生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能从正反两方面客观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主要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是对数学学习效果评价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即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它具有自我诊断功能、自我反馈功能、自我激励功能,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自己,根据已定目标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
回顾我们二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新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成功和希望,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前进的动力,产生了一系列的实践成效。
3.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研究工作
(1)“走出去,请进来”。我们课题组把学习教育理论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采用自学、听讲座等方式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邀请市县的教研室、教科室领导来校听课指导。
(2)组织论坛活动,争辩中明方向。课题论坛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每一次的论坛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在交流中,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我们课题组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3)实行三个一制度。即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上好一堂研究课;每月参加一次课题组活动;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4)理论结合实际,立足课堂抓研究。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在我们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在每次研讨活动中,我们都是先听研究课,然后学习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从2011年至今课题组成员共开设公开课、研讨课累计达20多节。如在2012年9月课题研究活动中,尹静、廖薇、王媛老师分别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美丽的对称轴》《认识人民币》,然后由课题组成员对这三堂课进行点评,课题成员一致认为这两三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音画并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人机互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教学融
合课题探究的同时,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如何改变进行了反思。
(5)坚持课题研究的例会制度,即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工作计划,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得失进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和完善。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①整理资料,展示实验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准备。收集、整理、完善各种实验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课题研究,准备结题。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文件、材料,提高理论水平,把几年来形成的认识、观点、作法,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炼。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
回顾近二年来的课题实践,可以说成效明显,令人振奋,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教研发展,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化了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1.加快了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课题的建设中,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传统的图书馆、资料中心这些学习资源环境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更加开放的资源环境。在校领导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近二年来,我校的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得到了发展,升级1个微机房,增设了两个多媒体教室,每个班公室重新配置新电脑。拥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先进设施。完善了双溪小学学校网站的信息发布及其宣传渠道,校园网中设了课题研究专题网页。建立了校课件中心、信息资源软件库、信息资源文章库等;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把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教师上来,我校90%的教师都通过了教育技术初级培训,具备了自制课件的能力。总之,只有把强大的软硬件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竞争能力,才能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2.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课题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课题主持人尹静先后有7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先后6次参加市、县优质课竞赛和送教下乡活动,每次参赛均获市、县一等奖,执教整合的示范课获得同行一致好评。廖薇老师在宜春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二等奖,在宜春市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在靖安县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钱振江老师在靖安县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教师们撰写课题论文、案例,制作课件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共有二十多项研究成果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3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1)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增多了,所以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上
掌握了绘图、文档的编辑、网上搜索等技能,部分学生已掌握演示文稿、动画、网页的简单制作,学生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箱,并能经常用电子信箱收发邮件。(2)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信息。(3)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自实施本课题以来,实验班的学生先后有多名学生制作的电子小报和电脑绘画在学校举办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4.创新教学方法,分年级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5.形成了一套课题研究、实践的校本教材。
求思(论文集):专家论文、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撰写的论文。
求索(案例、课件集):分年级整理各个学期小学数学概念及知识点,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撰写的有关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案例,制作的课件。
求进(优质课、说课录像):教师参加比赛获奖的部分影像资料。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在近二年的研究中,老师们还有许多困惑:
1.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如何实现对数学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难于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尤其是网络教学的理论指导、模式、方法、互动与反馈等方面,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
2.存在不均衡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本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加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存在不均衡性。老师们在教学时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重组,形成和谐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方面还要不断探索。
3.制作课件需要建立数据资料库。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如何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所有所需资料,确实不容易。有时为了几张图片,要查遍图书馆,跑遍各种书店,确实费时又费力。若能建立专门的资料数据库,专门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建立检索系统用于查询,这样将大大方便制作者。
4.形象与抽象需要把握好“度”。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似乎更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由于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基本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如果始终借助计算机,那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数学课堂上要适当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5.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相反,多媒体课倒是十分受教师的欢迎。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并不适合所有的课型,而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很难以网络为平台来架构,它必须有相关的教学平台作为基础,而有些教学平台的设计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导致了研究开展的难度。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扬课题研究的草根化精神,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把
课题研究的成果扩大化。
总之,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扬草根化的研究精神。以本课题的研究为基点,推进我全校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今后的研究设想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默默耕耘,乐此不疲,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汲取前面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努力探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更为有效的途径,我们期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得到各级教育专家更多的指导,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结 题 报 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于2011年5月申报并实施,两年的课题实践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课题的缘起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至关重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可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重教不重学,又没有理想的教学媒体,精品
不能充分展现数学概念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和运用起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概念教学中运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创设可交互的实验情境,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测、实践、论证,能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具意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整合创新与深层运用,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视点,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待探索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它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我国教学模式理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个性特征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新的“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着国内外的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的探索。纵观各种不同的实验探索,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整合”为重点的探索,影响日益扩大,取得的成绩也较为显著。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即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精品 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与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结合,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所以,本课题研究拟借鉴建构主义原理及建构性的教学特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实验班为突破口,创造性的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及课型结构,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拓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整个双溪小学乃至全县的课改实验进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与数学概念教学优质资源,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与共建共享的机制,加强区域资源的整合应用。
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对比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从理论研究入手,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先在教学实践中用行动研究法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用对比实验研究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选择实验对象,把纵向实验和横向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既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又分析实验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前后变化,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然后采用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推广该模式,以该教学模式指导教学,以实践验证课题研究成果。每次的研究将进行三个循环的行动研究,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使之螺旋式上升。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领导重视,筹措资金,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2.健全组织机构,精心设计课题方案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邀请了县电教站谌站长指导课题开展工作,成立了以副校长尹静为组长,以熊伟新、廖薇、钱振江、王媛一批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围绕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的研究展开讨论,制定严谨的实施计划、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尹静同志负责课题的总体部署安排,并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评价鼓励机制,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理论学习制度。
课题组订阅了多种电教刊物,并在教科室设立了阅览书架,便于教师及时阅读。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应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每个月还组织一次课题组集体学习。充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课题组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这种“请进”名师的学习方式不仅督促了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还带动了全校教师的集体学习。
(2)课题组成员例会制度。
为加强对课题开展过程的管理力度,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一般是一月一次),通报情况,讨论分析研究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布置工作,提出指导建议。
(3)教学观摩制度。
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题研究课,期初坚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
(4)检查考核制度。
课题组每学期都对每位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参加课题活动、学习笔记、论文案例获奖情况等方面,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类评优评先的依据。
(5)评先评优制度。
每到学期结束,课题小组根据课题组成员考核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实施一定的奖励。
4.强化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世界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教育的发展更是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以及相关培训才能实现。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主要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
(1)理论层面的培训。课题组会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网络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自主探究”等方面的理论书籍,从一些著作中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点。
(2)技术层面的培训。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信息办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个人网页制作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分年级进行课题研究,重点开展课例研究,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低年级组研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三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如王媛老师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利用动画设计,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瞧瞧吧。(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会呢。瞧,大象爷爷来了,大象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非常出色,大家辛苦了。今天要奖励大家,你们说说发什么奖励呀?”猴子说:“桃子、桃子,我要桃子。”兔子说:“萝卜、萝卜,我要萝卜。”“旺旺,我要骨头,我要骨头嘛!”小狗叫了起来。大象:“哎这可怎么办呀?”)
师:小朋友们,出出主意?(发钱)
师:对了,小动物们有了钱,就可以去买自己称心的商品了。哪些地方要用钱呀?(课件展示购物、买票图)
师:钱的用途还真的挺大的,那小朋友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人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2)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师每堂课应努力追求的目精品
标。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达到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使数学概念更具体、更直观,从而加深理解。
在王媛老师《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在判断中大门的运动出现了争议,有人说使平移,有人说是旋转,此时,教师巧用电子白板的即时标注功能,将大门的运动轨迹标注出,再结合板书的判断依据来判断图形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大门是以门轴为中心做的圆周运动,符合旋转概念的特点。在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既展示学习过程,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
(3)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在练习和反馈中,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作用更加突出,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示为学生大量的练习内容,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联系,解决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愉快的接受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即时批注、拖拽等功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如王媛老师一年级《探索规律》一课,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内容: “闯关游戏,应用规律”。
“闯关游戏”共设有3关,分别是涂颜色,排排队和猜猜看。第一关是“涂颜色”,在这一关让学生应用规律,进行涂色练习。基于前面练习的积累,学生在这一关对于灯笼的填色,完成的又快又好,但是对于珠链的涂色出现了问题。有些同学把珠链当中的白珠子当成了需要填色的珠子,进行了涂色。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马上利用白板的即时批画功能,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顺利的闯过第一关。
第二关是“排排队”。在这一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先找出缺少的图形,再帮助掉队的图形归队。在这一关里,教师和学生共同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标画,即时进行反馈。
第三关是“猜猜看”。本关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号码牌上的数字来观察这组数字的排列规律,在学生发现规律后,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借助白板的批注功能,在白板上进行标画规律,向大家呈现思维过程,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点击删除小花,出现正确答案,来验证学生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使用,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
中高年级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模式: 中高年级组则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交精品
互工具的策略研究。
过去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向黑板排排坐,教师高站教坛讲滔滔,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单向输出,偶然发问,指名学生回答,也只是单向交流。这种教师统治课堂的教学的形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交互练习等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对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
通过探索,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五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廖薇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新课伊始,通过超市价格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思考的状态。
(2)利用交互功能,突破重难点
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学生们经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精品
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借助交互是电子白板可以做到人机的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是教师较轻松突破重难点。
钱振江老师《圆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直径的特征时,让学生到白板上修改,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展示功能,即时书写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进一步理解圆内半径都相等时,利用白板的调用其它软件功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半径的特点。
(3)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钱振江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再通过网络把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大屏幕上发布,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双向互动。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在这里不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成为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突显了教学的实效。
(4)连接课内课外,培养综合素质。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及超链接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方法和相关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精品 的综合素质,如模拟实践应用。
模拟实践教学,它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模拟真正的角色进行实践探究,从而在应用中学习知识。如在“小数的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去淘宝网等购买物品,搜集生活中的有关小数,明确了小数的意义。这亲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且在充分的研讨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5)合理多方评价,认识自我价值。
能客观的评价自我和他人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的引导时,我们要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要几种评价多维交叉、有机结合。通过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教给学生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能从正反两方面客观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主要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是对数学学习效果评价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即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它具有自我诊断功能、自我反馈功能、自我激励功能,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自己,根据已定目标考精品
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
回顾我们二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新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成功和希望,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前进的动力,产生了一系列的实践成效。
3.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研究工作
(1)“走出去,请进来”。我们课题组把学习教育理论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采用自学、听讲座等方式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邀请市县的教研室、教科室领导来校听课指导。
(2)组织论坛活动,争辩中明方向。课题论坛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每一次的论坛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在交流中,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我们课题组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3)实行三个一制度。即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上好一堂研究课;每月参加一次课题组活动;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4)理论结合实际,立足课堂抓研究。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在我们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在每次研讨活动中,我们都是先听研究课,然后学习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从2011年至今课题组成员共开设公开课、研讨课累计达20多节。如在2012年9月课题研究活动中,尹静、廖薇、王媛老师分别执教了《角的初精品
步认识》《美丽的对称轴》《认识人民币》,然后由课题组成员对这三堂课进行点评,课题成员一致认为这两三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音画并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人机互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教学融合课题探究的同时,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如何改变进行了反思。
(5)坚持课题研究的例会制度,即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工作计划,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得失进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和完善。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①整理资料,展示实验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准备。收集、整理、完善各种实验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课题研究,准备结题。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文件、材料,提高理论水平,把几年来形成的认识、观点、作法,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炼。
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
回顾近二年来的课题实践,可以说成效明显,令人振奋,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教研发展,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化了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1.加快了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课题的建设中,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传精品
统的图书馆、资料中心这些学习资源环境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更加开放的资源环境。在校领导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近二年来,我校的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得到了发展,升级1个微机房,增设了两个多媒体教室,每个班公室重新配置新电脑。拥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先进设施。完善了双溪小学学校网站的信息发布及其宣传渠道,校园网中设了课题研究专题网页。建立了校课件中心、信息资源软件库、信息资源文章库等;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把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教师上来,我校90%的教师都通过了教育技术初级培训,具备了自制课件的能力。总之,只有把强大的软硬件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竞争能力,才能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2.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课题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课题主持人尹静先后有7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先后6次参加市、县优质课竞赛和送教下乡活动,每次参赛均获市、县一等奖,执教整合的示范课获得同行一致好评。廖薇老师在宜春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二等奖,在宜春市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在靖安县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钱振江老师在靖安县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教师们撰写课题论文、案例,制作课件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共有二十多项研究成果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3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1)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增多了,所以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绘图、文档的编辑、网上搜索等技能,部分学生已掌握演示文稿、动画、网页的简单制作,学生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箱,并能经常用电子信箱收发邮件。(2)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信息。(3)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自实施本课题以来,实验班的学生先后有多名学生制作的电子小报和电脑绘画在学校举办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4.创新教学方法,分年级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5.形成了一套课题研究、实践的校本教材。
求思(论文集):专家论文、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撰写的论文。求索(案例、课件集):分年级整理各个学期小学数学概念及知识点,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撰写的有关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案例,制作的课件。
求进(优质课、说课录像):教师参加比赛获奖的部分影像资料。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在近二年的研究中,老师们还有许多困惑:
1.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如何实现对精品
数学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难于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尤其是网络教学的理论指导、模式、方法、互动与反馈等方面,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
2.存在不均衡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本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加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存在不均衡性。老师们在教学时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重组,形成和谐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方面还要不断探索。
3.制作课件需要建立数据资料库。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如何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所有所需资料,确实不容易。有时为了几张图片,要查遍图书馆,跑遍各种书店,确实费时又费力。若能建立专门的资料数据库,专门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建立检索系统用于查询,这样将大大方便制作者。
4.形象与抽象需要把握好“度”。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似乎更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由于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基本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如果始终借助计算机,那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数学课堂上要适当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5.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相反,多媒体课倒是十分受教师的欢迎。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并不适合所有的课型,而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很难以网络为平台来架构,它必须有相关的教学平台作精品
为基础,而有些教学平台的设计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导致了研究开展的难度。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扬课题研究的草根化精神,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把课题研究的成果扩大化。
总之,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扬草根化的研究精神。以本课题的研究为基点,推进我全校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今后的研究设想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默默耕耘,乐此不疲,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汲取前面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努力探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更为有效的途径,我们期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得到各级教育专家更多的指导,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推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结 题 报 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于2011年5月申报并实施,两年的课题实践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课题的缘起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至关重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可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重教不重学,又没有理想的教学媒体,不能充分展现数学概念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和运用起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概念教学中运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创设可交互的实验情境,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测、实践、论证,能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具意义。信息技术与小学
数学概念教学的整合创新与深层运用,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视点,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待探索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它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我国教学模式理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个性特征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新的“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着国内外的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的探索。纵观各种不同的实验探索,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整合”为重点的探索,影响日益扩大,取得的成绩也较为显著。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即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与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结合,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所以,本课题研究拟借鉴建构主义原理及建构性的教学特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实验班为突破口,创造性的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及课型结构,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拓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整个双溪小学乃至全县的课改实验进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与数学概念教学优质资源,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与共建共享的机制,加强区域资源的整合应用。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对比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从理论研究入手,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先在教学实践中用行动研究法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用对比实验研究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选择实验对象,把纵向实验和横向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既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又分析实验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前后变化,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然后采用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推广该模式,以该教学模式指导教学,以实践验证课题研究成果。每次的研究将进行三个循环的行动研究,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使之螺旋式上升。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领导重视,筹措资金,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2.健全组织机构,精心设计课题方案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邀请了县电教站谌站长指导课题开展工作,成立了以副校长尹静为组长,以熊伟新、廖薇、钱振江、王媛一批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围绕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的研究展开讨论,制定严谨的实施计划、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尹静同志负责课题的总体部署安排,并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评价鼓励机制,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理论学习制度。
课题组订阅了多种电教刊物,并在教科室设立了阅览书架,便于教师及时阅读。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应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每个月还组织一次课题组集体学习。充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课题组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这种“请进”名师的学习方式不仅督促了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还带动了全校教师的集体学习。
(2)课题组成员例会制度。
为加强对课题开展过程的管理力度,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一般是一月一次),通报情况,讨论分析研究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布置工作,提出指导建议。
(3)教学观摩制度。
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题研究课,期初坚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
(4)检查考核制度。
课题组每学期都对每位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参加课题活动、学习笔记、论文案例获奖情况等方面,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类评优评先的依据。
(5)评先评优制度。
每到学期结束,课题小组根据课题组成员考核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实施一定的奖励。
4.强化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世界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教育的发展更是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以及相关培训才能实现。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主要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
(1)理论层面的培训。课题组会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网络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自主探究”等方面的理论书籍,从一些著作中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点。
(2)技术层面的培训。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信息办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个人网页制作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分年级进行课题研究,重点开展课例研究,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低年级组研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三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如王媛老师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利用动画设计,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瞧瞧吧。(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会呢。瞧,大象爷爷来了,大象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非常出色,大家辛苦了。今天要奖励大家,你们说说发什么奖励呀?”猴子说:“桃子、桃子,我要桃子。”兔子说:“萝卜、萝卜,我要萝卜。”“旺旺,我要骨头,我要骨头嘛!”小狗叫了起来。大象:“哎这可怎么办呀?”)
师:小朋友们,出出主意?(发钱)
师:对了,小动物们有了钱,就可以去买自己称心的商品了。哪些地方要用钱呀?(课件展示购物、买票图)
师:钱的用途还真的挺大的,那小朋友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人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2)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师每堂课应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达到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使数学概念更具体、更直观,从而加深理解。
在王媛老师《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在判断中大门的运动出现了争议,有人说使平移,有人说是旋转,此时,教师巧用电子白板的即时标注功能,将大门的运动轨迹标注出,再结合板书的判断依据来判断图形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大门是以门轴为中心做的圆周运动,符合旋转概念的特点。在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既展示学习过程,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
(3)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在练习和反馈中,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作用更加突出,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示为学生大量的练习内容,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联系,解决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愉快的接受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即时批注、拖拽等功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如王媛老师一年级《探索规律》一课,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内容: “闯关游戏,应用规律”。
“闯关游戏”共设有3关,分别是涂颜色,排排队和猜猜看。
第一关是“涂颜色”,在这一关让学生应用规律,进行涂色练习。基于前面练习的积累,学生在这一关对于灯笼的填色,完成的又快又好,但是对于珠链的涂色出现了问题。有些同学把珠链当中的白珠子当成了需要填色的珠子,进行了涂色。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马上利用白板的即时批画功能,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顺利的闯过第一关。
第二关是“排排队”。在这一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先找出缺少的图形,再帮助掉队的图形归队。在这一关里,教师和学生共同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标画,即时进行反馈。
第三关是“猜猜看”。本关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号码牌上的数字来观察这组数字的排列规律,在学生发现规律后,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借助白板的批注功能,在白板上进行标画规律,向大家呈现思维过程,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点击删除小花,出现正确答案,来验证学生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使用,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
中高年级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模式:
中高年级组则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交互工具的策略研究。
过去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向黑板排排坐,教师高站教坛讲滔滔,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单向输出,偶然发问,指名学生回答,也只是单向交流。这种教师统治课堂的教学的形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交互练习等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对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
通过探索,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五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廖薇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新课伊始,通过超市价格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思考的状态。
(2)利用交互功能,突破重难点
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学生们经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借助交互是电子白板可以做到人机的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是教师较轻松突破重难点。
钱振江老师《圆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直径的特征时,让学生到白板上修改,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展示功能,即时书写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进一步理解圆内半径都相等时,利用白板的调用其它软件功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半径的特点。
(3)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钱振江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再通过网络把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大屏幕上发布,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双向互动。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在这里不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成为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突显了教学的实效。
(4)连接课内课外,培养综合素质。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及超链接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方法和相关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模拟实践应用。
模拟实践教学,它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模拟真正的角色进行实践探究,从而在应用中学习知识。如在“小数的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去淘宝网等购买物品,搜集生活中的有关小数,明确了小数的意义。这亲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且在充分的研讨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5)合理多方评价,认识自我价值。
能客观的评价自我和他人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的引导时,我们要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要几种评价多维交叉、有机结合。通过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教给学生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能从正反两方面客观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主要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是对数学学习效果评价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即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它具有自我诊断功能、自我反馈功能、自我激励功能,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自己,根据已定目标
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
回顾我们二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新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成功和希望,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前进的动力,产生了一系列的实践成效。
3.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研究工作
(1)“走出去,请进来”。我们课题组把学习教育理论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采用自学、听讲座等方式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邀请市县的教研室、教科室领导来校听课指导。
(2)组织论坛活动,争辩中明方向。课题论坛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每一次的论坛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在交流中,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我们课题组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3)实行三个一制度。即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上好一堂研究课;每月参加一次课题组活动;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4)理论结合实际,立足课堂抓研究。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在我们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在每次研讨活动中,我们都是先听研究课,然后学习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从2011年至今课题组成员共开设公开课、研讨课累计达20多节。如在2012年9月课题研究活动中,尹静、廖薇、王媛老师分别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美丽的对称轴》《认识人民币》,然后由课题组成员对这三堂课进行点评,课题成员一致认为这两三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音画并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人机互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教学融合课题探究的同时,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如何改变进行了反思。
(5)坚持课题研究的例会制度,即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工作计划,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得失进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和完善。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①整理资料,展示实验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准备。收集、整理、完善各种实验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课题研究,准备结题。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文件、材料,提高理论水平,把几年来形成的认识、观点、作法,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炼。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
回顾近二年来的课题实践,可以说成效明显,令人振奋,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教研发展,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化了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1.加快了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课题的建设中,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传统的图书馆、资料中心这些学习资源环境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更加开放的资源环境。在校领导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近二年来,我校的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得到了发展,升级1个微机房,增设了两个多媒体教室,每个班公室重新配置新电脑。拥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先进设施。完善了双溪小学学校网站的信息发布及其宣传渠道,校园网中设了课题研究专题网页。建立了校课件中心、信息资源软件库、信息资源文章库等;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把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教师上来,我校90%的教师都通过了教育技术初级培训,具备了自制课件的能力。总之,只有把强大的软硬件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竞争能力,才能加快
我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2.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课题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课题主持人尹静先后有7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先后6次参加市、县优质课竞赛和送教下乡活动,每次参赛均获市、县一等奖,执教整合的示范课获得同行一致好评。廖薇老师在宜春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二等奖,在宜春市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在靖安县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钱振江老师在靖安县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教师们撰写课题论文、案例,制作课件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共有二十多项研究成果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3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1)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增多了,所以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绘图、文档的编辑、网上搜索等技能,部分学生已掌握演示文稿、动画、网页的简单制作,学生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箱,并能经常用电子信箱收发邮件。(2)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信息。(3)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自实施本课题以来,实验班的学生先后有多名学生制作的电子小报和电脑绘画在学校举办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4.创新教学方法,分年级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5.形成了一套课题研究、实践的校本教材。
求思(论文集):专家论文、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撰写的论文。
求索(案例、课件集):分年级整理各个学期小学数学概念及知识点,课题实践
过程中教师撰写的有关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案例,制作的课件。
求进(优质课、说课录像):教师参加比赛获奖的部分影像资料。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在近二年的研究中,老师们还有许多困惑:
1.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如何实现对数学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难于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尤其是网络教学的理论指导、模式、方法、互动与反馈等方面,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
2.存在不均衡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本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加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存在不均衡性。老师们在教学时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重组,形成和谐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方面还要不断探索。
3.制作课件需要建立数据资料库。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如何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所有所需资料,确实不容易。有时为了几张图片,要查遍图书馆,跑遍各种书店,确实费时又费力。若能建立专门的资料数据库,专门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建立检索系统用于查询,这样将大大方便制作者。
4.形象与抽象需要把握好“度”。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似乎更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由于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基本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如果始终借助计算机,那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数学课堂上要适当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5.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相反,多媒体课倒是十分受教师的欢迎。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并不适合所有的课型,而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很难以网络为平台来架构,它必须有相关的教学平台作为基础,而有些教学平台的设计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导致了
研究开展的难度。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扬课题研究的草根化精神,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把课题研究的成果扩大化。
总之,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扬草根化的研究精神。以本课题的研究为基点,推进我全校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今后的研究设想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默默耕耘,乐此不疲,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汲取前面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努力探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更为有效的途径,我们期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得到各级教育专家更多的指导,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结 题 报 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于2011年5月申报并实施,两年的课题实践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课题的缘起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至关重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可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重教不重学,又没有理想的教学媒体,精品
不能充分展现数学概念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和运用起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概念教学中运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创设可交互的实验情境,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测、实践、论证,能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具意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整合创新与深层运用,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视点,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待探索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它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我国教学模式理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个性特征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新的“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着国内外的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的探索。纵观各种不同的实验探索,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整合”为重点的探索,影响日益扩大,取得的成绩也较为显著。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即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精品 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与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结合,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所以,本课题研究拟借鉴建构主义原理及建构性的教学特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实验班为突破口,创造性的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及课型结构,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拓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整个双溪小学乃至全县的课改实验进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与数学概念教学优质资源,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与共建共享的机制,加强区域资源的整合应用。
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对比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从理论研究入手,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先在教学实践中用行动研究法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用对比实验研究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选择实验对象,把纵向实验和横向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既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又分析实验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前后变化,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然后采用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推广该模式,以该教学模式指导教学,以实践验证课题研究成果。每次的研究将进行三个循环的行动研究,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使之螺旋式上升。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领导重视,筹措资金,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2.健全组织机构,精心设计课题方案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邀请了县电教站谌站长指导课题开展工作,成立了以副校长尹静为组长,以熊伟新、廖薇、钱振江、王媛一批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围绕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的研究展开讨论,制定严谨的实施计划、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尹静同志负责课题的总体部署安排,并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评价鼓励机制,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理论学习制度。
课题组订阅了多种电教刊物,并在教科室设立了阅览书架,便于教师及时阅读。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应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每个月还组织一次课题组集体学习。充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课题组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这种“请进”名师的学习方式不仅督促了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还带动了全校教师的集体学习。
(2)课题组成员例会制度。
为加强对课题开展过程的管理力度,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一般是一月一次),通报情况,讨论分析研究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布置工作,提出指导建议。
(3)教学观摩制度。
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题研究课,期初坚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
(4)检查考核制度。
课题组每学期都对每位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参加课题活动、学习笔记、论文案例获奖情况等方面,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类评优评先的依据。
(5)评先评优制度。
每到学期结束,课题小组根据课题组成员考核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实施一定的奖励。
4.强化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世界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教育的发展更是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以及相关培训才能实现。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主要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
(1)理论层面的培训。课题组会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网络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自主探究”等方面的理论书籍,从一些著作中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点。
(2)技术层面的培训。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信息办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个人网页制作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分年级进行课题研究,重点开展课例研究,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低年级组研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三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如王媛老师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利用动画设计,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瞧瞧吧。(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会呢。瞧,大象爷爷来了,大象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非常出色,大家辛苦了。今天要奖励大家,你们说说发什么奖励呀?”猴子说:“桃子、桃子,我要桃子。”兔子说:“萝卜、萝卜,我要萝卜。”“旺旺,我要骨头,我要骨头嘛!”小狗叫了起来。大象:“哎这可怎么办呀?”)
师:小朋友们,出出主意?(发钱)
师:对了,小动物们有了钱,就可以去买自己称心的商品了。哪些地方要用钱呀?(课件展示购物、买票图)
师:钱的用途还真的挺大的,那小朋友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人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2)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师每堂课应努力追求的目精品
标。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达到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使数学概念更具体、更直观,从而加深理解。
在王媛老师《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在判断中大门的运动出现了争议,有人说使平移,有人说是旋转,此时,教师巧用电子白板的即时标注功能,将大门的运动轨迹标注出,再结合板书的判断依据来判断图形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大门是以门轴为中心做的圆周运动,符合旋转概念的特点。在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既展示学习过程,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
(3)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在练习和反馈中,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作用更加突出,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示为学生大量的练习内容,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联系,解决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愉快的接受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即时批注、拖拽等功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如王媛老师一年级《探索规律》一课,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内容: “闯关游戏,应用规律”。
“闯关游戏”共设有3关,分别是涂颜色,排排队和猜猜看。第一关是“涂颜色”,在这一关让学生应用规律,进行涂色练习。基于前面练习的积累,学生在这一关对于灯笼的填色,完成的又快又好,但是对于珠链的涂色出现了问题。有些同学把珠链当中的白珠子当成了需要填色的珠子,进行了涂色。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马上利用白板的即时批画功能,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顺利的闯过第一关。
第二关是“排排队”。在这一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先找出缺少的图形,再帮助掉队的图形归队。在这一关里,教师和学生共同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标画,即时进行反馈。
第三关是“猜猜看”。本关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号码牌上的数字来观察这组数字的排列规律,在学生发现规律后,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借助白板的批注功能,在白板上进行标画规律,向大家呈现思维过程,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点击删除小花,出现正确答案,来验证学生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使用,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
中高年级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模式: 中高年级组则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交精品
互工具的策略研究。
过去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向黑板排排坐,教师高站教坛讲滔滔,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单向输出,偶然发问,指名学生回答,也只是单向交流。这种教师统治课堂的教学的形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交互练习等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对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
通过探索,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五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廖薇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新课伊始,通过超市价格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思考的状态。
(2)利用交互功能,突破重难点
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学生们经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精品
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借助交互是电子白板可以做到人机的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是教师较轻松突破重难点。
钱振江老师《圆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直径的特征时,让学生到白板上修改,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展示功能,即时书写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进一步理解圆内半径都相等时,利用白板的调用其它软件功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半径的特点。
(3)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钱振江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再通过网络把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大屏幕上发布,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双向互动。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在这里不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成为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突显了教学的实效。
(4)连接课内课外,培养综合素质。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及超链接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方法和相关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精品 的综合素质,如模拟实践应用。
模拟实践教学,它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模拟真正的角色进行实践探究,从而在应用中学习知识。如在“小数的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去淘宝网等购买物品,搜集生活中的有关小数,明确了小数的意义。这亲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且在充分的研讨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5)合理多方评价,认识自我价值。
能客观的评价自我和他人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的引导时,我们要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要几种评价多维交叉、有机结合。通过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教给学生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能从正反两方面客观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主要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是对数学学习效果评价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即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它具有自我诊断功能、自我反馈功能、自我激励功能,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自己,根据已定目标考精品
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
回顾我们二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新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成功和希望,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前进的动力,产生了一系列的实践成效。
3.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研究工作
(1)“走出去,请进来”。我们课题组把学习教育理论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采用自学、听讲座等方式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邀请市县的教研室、教科室领导来校听课指导。
(2)组织论坛活动,争辩中明方向。课题论坛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每一次的论坛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在交流中,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我们课题组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3)实行三个一制度。即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上好一堂研究课;每月参加一次课题组活动;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4)理论结合实际,立足课堂抓研究。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在我们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在每次研讨活动中,我们都是先听研究课,然后学习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从2011年至今课题组成员共开设公开课、研讨课累计达20多节。如在2012年9月课题研究活动中,尹静、廖薇、王媛老师分别执教了《角的初精品
步认识》《美丽的对称轴》《认识人民币》,然后由课题组成员对这三堂课进行点评,课题成员一致认为这两三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音画并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人机互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教学融合课题探究的同时,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如何改变进行了反思。
(5)坚持课题研究的例会制度,即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工作计划,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得失进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和完善。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①整理资料,展示实验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准备。收集、整理、完善各种实验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课题研究,准备结题。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文件、材料,提高理论水平,把几年来形成的认识、观点、作法,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炼。
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
回顾近二年来的课题实践,可以说成效明显,令人振奋,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教研发展,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化了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1.加快了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课题的建设中,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传精品
统的图书馆、资料中心这些学习资源环境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更加开放的资源环境。在校领导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近二年来,我校的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得到了发展,升级1个微机房,增设了两个多媒体教室,每个班公室重新配置新电脑。拥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先进设施。完善了双溪小学学校网站的信息发布及其宣传渠道,校园网中设了课题研究专题网页。建立了校课件中心、信息资源软件库、信息资源文章库等;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把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教师上来,我校90%的教师都通过了教育技术初级培训,具备了自制课件的能力。总之,只有把强大的软硬件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竞争能力,才能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2.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课题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课题主持人尹静先后有7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先后6次参加市、县优质课竞赛和送教下乡活动,每次参赛均获市、县一等奖,执教整合的示范课获得同行一致好评。廖薇老师在宜春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二等奖,在宜春市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在靖安县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钱振江老师在靖安县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教师们撰写课题论文、案例,制作课件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共有二十多项研究成果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3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1)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增多了,所以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绘图、文档的编辑、网上搜索等技能,部分学生已掌握演示文稿、动画、网页的简单制作,学生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箱,并能经常用电子信箱收发邮件。(2)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信息。(3)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自实施本课题以来,实验班的学生先后有多名学生制作的电子小报和电脑绘画在学校举办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4.创新教学方法,分年级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5.形成了一套课题研究、实践的校本教材。
求思(论文集):专家论文、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撰写的论文。求索(案例、课件集):分年级整理各个学期小学数学概念及知识点,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撰写的有关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案例,制作的课件。
求进(优质课、说课录像):教师参加比赛获奖的部分影像资料。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在近二年的研究中,老师们还有许多困惑:
1.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如何实现对精品
数学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难于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尤其是网络教学的理论指导、模式、方法、互动与反馈等方面,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
2.存在不均衡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本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加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存在不均衡性。老师们在教学时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重组,形成和谐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方面还要不断探索。
3.制作课件需要建立数据资料库。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如何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所有所需资料,确实不容易。有时为了几张图片,要查遍图书馆,跑遍各种书店,确实费时又费力。若能建立专门的资料数据库,专门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建立检索系统用于查询,这样将大大方便制作者。
4.形象与抽象需要把握好“度”。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似乎更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由于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基本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如果始终借助计算机,那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数学课堂上要适当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5.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相反,多媒体课倒是十分受教师的欢迎。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并不适合所有的课型,而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很难以网络为平台来架构,它必须有相关的教学平台作精品
为基础,而有些教学平台的设计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导致了研究开展的难度。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扬课题研究的草根化精神,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把课题研究的成果扩大化。
总之,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扬草根化的研究精神。以本课题的研究为基点,推进我全校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今后的研究设想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默默耕耘,乐此不疲,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汲取前面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努力探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更为有效的途径,我们期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得到各级教育专家更多的指导,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白沙镇中心小学教师 杨玉行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导向性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产生激励,实现教学导向功能。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技术提供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 1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时,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使学生通过多种交互活动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学生生活中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
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新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讲授《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与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
求,看来是刻不容缓。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的课堂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由于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环境,结合教材采取灵活适合的多媒体教学。
第二,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宜则用,不宜则不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
第三,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建议形成 “层层收集,课课供给”制度。
第四,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明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减负增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采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显
得尤为重要,因为好的课件不仅可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多媒体的交互性还使学生可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数学课件的制作必须遵循下述原则:(1)首先必须关心课件的教学价值,遵循教学性原则,即围绕课件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有优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表现形式。(2)遵循控制性原则,即课件要有良好的操作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容错性强,操作简便灵活,便于控制。(3)遵循简约性原则,投影的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布局突出重点,减少无益信息的干扰,在色彩、音响、内容的切入退出运动设计上应简约。(4)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原理要正确,细节要淡化,但允许夸张,力求准确。(5)遵循艺术性原则,即在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使画面美观、逼真、流畅,实现好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第五,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和相关理论。
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宜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人格下力气。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也就是由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好环境,即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网上答题;通过BBS、收发E-mail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把网
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