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创设情景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探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创设情景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探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创设情景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探讨
【摘要】创设情景教学是一种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书本的知识点,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关键字】生活性情景、问题性情景、表演性情景、竞赛性情景、创设情景注意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获得健康良好的发展。创设情景教学是一种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书本的知识点,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知识融于学生的情感之中。下面我就探讨一下自己在具体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活性情景,做好课前调查
新课标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如何还原给学生呢,那么就要走进生活。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前,布置好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生活中去寻找相关的资料,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做好课前调查。
例如在讲文明礼貌知识点时,要求学生查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人在旅游中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又例如,在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先去网上搜索了解世界的文化习俗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等等。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对学习知识点做好了提前的预习,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搜寻的资料,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和被认可的满足感,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理论联系实际,让生活走进课堂。
二、创设问题性情景,做好讨论分析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在进入课堂教学时,教师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在教学中要“设疑”,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而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一个个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礼貌显魅力》时,首先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明白礼貌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跟着提问学生在身边有没有不文明的现象,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很多学生都说有,面露跃跃而试之意,纷纷踊跃相答,举出身边的例子,气氛开始活跃,课堂开始动起来。接着我继续抛问,这些例子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趁机引导学生归类总结语言、态度、举止等方面。然后我继续提问,这些不文明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是不是个人私事,与人无关?通过这一个又一个提问,象一颗颗炸弹在学生的活动区域带来了连环声响,整个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课本的知识点也浮现而出。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也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并使课堂教学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达到目的。
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直接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教材,深入思考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相关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例如,学习了文明礼貌的知识后,明白礼貌的重要性和具体的表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中学生呢?如何为创建文明的校园献策献计?又如何创建文明的城市?通过这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宽思维、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要学生懂得运用问题的探究,去学习课本的知识,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更多地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表演性情景,做好理解共鸣 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发挥着引导作用,设计表演体会情景,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在现实环境中去观察问题,去研究问题。通过学生讨论的环节,鼓励学生要勇于发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中提升了情感价值。
例如,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有这样一个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包括中国、美国、泰国、日本、南部非洲居民等,设计分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现实生活的理解和体会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从而也掌握了书本的知识点。
例如紧扣教材,设计小品故事,由学生自导自演,创设课堂情景,在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点中,让学生分别扮演在校园中发生的一段问路情景,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了有礼与无礼的区别和感受。
四、创设竞赛性情景,做好激励进步
竞争是为了激发潜能,提高效率,共同进步。在思品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倡探索精神,创设竞赛性情景,让学生在竞赛中抢答问题,勇于自主探究问题,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如在学习《礼貌显魅力》这一课时,让学生了解礼貌用语,设计了一个礼貌用语大擂台,有见面语、感谢语、致歉语、告别语的表达,由学生抢答,看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好又快。学生跃跃欲试,摩掌擦拳,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五、创设情景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俗话说:“栽什么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不同的情景设计达到的效果也不同,为了实现学生知行的和谐统一,提高教学效果,创设情景教学法中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1、精心设计教案,注意科学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情景,注意所展示资料的科学性,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2、情景紧扣教学目标
情景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应流于形式。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避免无的放矢,为了活动而活动,避免教师过分着重活动结果而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合理引导,尊重学生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的知识点上,使其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到一些细枝末节上,针对上课的内容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与学生平等交流,多点倾听留意学生的反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敢于探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课堂越来越有生命力。【参考文献】
1、陈彬 张峰林《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创新思维—对2005新课程方案的解读》 2007年
2、李建华 《论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指向》 2000年
3、魏授章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艺术》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二篇:浅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重庆市万州区枇杷坪小学 李勇
——观湘版 “月有阴晴圆缺”录像培训光盘课有感
有幸在暑假期间,看到了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月有阴晴圆缺”录像培训光盘课,并紧接着参加了一个题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妙于巧法”网络教研活动;便以“月有阴晴圆缺”录像培训光盘课为例,来呈现对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点思考,算是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得法”的心得和体会吧。
一、抓住认知规律,审视教学目标
“教学有法是指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有规律可遵循;有法则可遵守;有模式可遵照;是有可以掌握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2]。我们在师范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等等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是我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那么,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哪个规律呢?让我们的教学“教学得法”呢?
被尊为当代建构主义的鼻祖之一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明确指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通过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单元主题的学习经历后,借助教师的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或者叫做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的确“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而应稍稍高于儿童原有的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教师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实际的做法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对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以及围绕目标确立我们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哦。
“月有阴晴圆缺”是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月球”单元的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在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反射太阳的光的基础上;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月相的变化;并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由于月球及其运动都是远离学生身边的自然物,要认识这类事物必须依靠想象和推理。孩子们虽然读到了六年级,但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空间想象能力更弱。为此,“月有阴晴圆缺” 录像培训光盘课便很好地抓住教学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统一,紧紧围绕月相的变化规律的感知、领会、运用这一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得出了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学法―――不同的视点会导致观察到的现象不同;注意了用类比的方法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让学生不但地寻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的发展准备了上坡度的台阶,还降低了本课的难度系数,为以体验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有了载体;思维的发展有了依托,利于指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有效地促进了新知识与学生头脑里的原有知识接轨,促进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能的能力形成。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
二、把握教学环境,促进情景体验
“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中的规律、法则、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2];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根据教学内涵、学校条件、教师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来合理的使用、选择适用于学生的方法;这里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方法中学生的学法我们应该多加思考,应该更多一些,毕竟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无定法是我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教学活动更好地体现“教无定法”呢?本人以为:把握教学环境,促进情景体验是一个好的“方法”。它的作用就在于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建构。情景体验它不但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求知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有效手段;也是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必由之路哦。
戴维·乔纳森(David H.Jonassen)博士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因此,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和前提,它担负着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激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还能让孩子们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对顺利生成问题,引入探究,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等等,还能为展示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提供生动、具体事实;它不但能调动孩子们的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的学习方法和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合作、有意义学习,从而真正地做到动手、动脑学科学。
“月有阴晴圆缺” 录像培训光盘课首先创设了孩子们常见的生活情景,通过让不同视点的学生把看到的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球(下称黑白球)画在印有圆圈纸上,画出的影像不但让孩子们发现了不同的视点会导致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这一规律,也为月相的变化教学提供了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但很好地激发起了学生尝试的动机和参与的热情,也为生成探究性问题铺平了道路,为假设的形成架设了桥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上。录像培训光盘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这一月相变化规律的学习,把黑板方向当作太阳照射方向,把黑白球当作月球,以白色部分当做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来进行月球的月相的模拟实验,形成了较好地直观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使科学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中,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更调动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在操作活动中还注意了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通过大家的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习惯及能力,实现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课教学难点在模拟月相变化实验。培训光盘课以一个完整的月相变化为主线。注意了把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这一过程作为教学重点来促进学生进行归纳,得到由于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是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着地球,有时背着地球;有时对着地球的亮区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月相这一月相成因;并让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己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去探究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它不但方便了学生更加清楚的感知月相的变化规律,为学生的思维的触类旁通、学生思维的内化、有序,有效的发展提供了阶梯。我们常常讲: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儿童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需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去参与、去感受、去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情景的载体作用不可小视啊。
三、围绕方法渗透,强化思维训练
贵在得法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灵魂。“贵在得法指的是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2]。学习方法是贯穿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活动。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指能使人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能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地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得法与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其重要的指标就在于学生是否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圆滑的思维过程。
“维果茨基将儿童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如下三类:①学生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②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③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1]。而别人的帮助可以是教师的帮助,是我们该教的内容哦;也可以是同伴的帮助,是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的,教师的作用就是扶哦;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那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哦,如:“月有阴晴圆缺” 录像培训光盘课便是以一个完整的月相变化过程为依托,以不同的视点会导致观察到的现象不同渗透了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圆滑的思维过程。便很好地体现了教、扶、放的过程。
先说说教;教,可以说是老师们的强项。但必须分清那些是该教的,多思考如何去教哦。“月有阴晴圆缺”这一课,难度很大,因为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很弱,尤其要想象月亮的亮面和地球上观察角度的变化,学生的认知是有困难的,为此,课一开始,便让孩子们通过画黑白球,观察黑白球得到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第三篇:浅谈在课堂如何创设合适教学情景
浅谈在课堂如何创设合适教学情景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信息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更能体现新课程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科学探究是一个重要的理念。笔者认为,在落实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教学是重要的前提。开展探究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增加学生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利于探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使探究教学科学化。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原则
笔者认为,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应遵守以下原则。
1.1 目标明确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探究的空间都很大,角度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比如,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笔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学时间和教学大纲等限制,在教学中先把盐类水解细分为四个小目标:(1)盐类水解的含义;(2)盐类水解的本质;(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4)盐类水解的应用;四个小目标层层推进,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如下:
创设情境 情境:NaCl、NH4Cl、CH3COONa溶液是否都呈中性?
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Cl、NH4Cl、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产生疑惑释疑:a.溶液酸碱性的原因;b.此水溶液中存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c.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
导出概念归纳: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并与中和反应作比较。
发现规律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盐都能水解?
总结:能发生水解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影响因素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碱性强弱。
分析:比较阴离子对应的酸酸性强弱。
内因:越弱越水解。
外因分析:联系影响化学平衡和水的电离的因素。
应用问题问题:溶液配制、浓缩与蒸干、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改良土壤等。
1.2 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原则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探究教学中,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探究是一个多侧面活动,需要观察、提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需要设计研究方案,需要根据证据来检验解释问题,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将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上述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
如在合成材料这节内容学习上,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所以针对这个特点,笔者在新课前,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各负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这三块内容,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去自主探究;小组内讨论决定内容如塑料的定义、分类、主要成分、性质、用途和危害等,再自行分配任务,去查阅资料,然后整理、汇总。正式上课时,请各组选代表上台阐述对塑料等材料的理解,并要求能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本组成员可补充)。结束前,笔者对每个组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从课前学生的积极准备,上课时的发言表述,课后的讨论都可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1.3 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探究的难度、方式和内容必须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出发:心智发展水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特别是心理发展水平;二是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特别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已经达到的水平,即探究活动中的障碍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情景设计
教学情景是指教学内容在其中得以存在、运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情景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景中再应用的可能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更有效。情景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舌功能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感。探究情景的创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事实情景
事实情景包括化学史实、日常生活、社会热点、工农业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等有关的事实和材料。化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化学家勤奋探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光辉品质。若在教材中进行一些化学家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和献身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渐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同样,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联系社会的内容等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化学是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完善道德品行,提高自己的修养,明确社会责任感。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内容,“走进化学世界”章头图,是一张小猫栖息在2200℃火焰上的照片,学生们看到这张照片,就产生强烈的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从而,可以借此引出材料化学,让学生了解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又如有机化学中学习蛋白质时学生对此有熟悉感,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时时联系身边的“蛋白质”,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引课时,采用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讲解蛋白质的变性时,联系“非典”和“禽流感”时杀菌消毒的方法,从生活入手,晒太阳,高温蒸煮、擦酒精等,最后联系生物知识,回忆学习氨基酸的知识。整堂课紧紧围绕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2 实验情景
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情景,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可利用化学现象,特别是与学生日常经验和原有认识相矛盾的、新颖奇特的实验现象,不仅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笔者用一块棉手帕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里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将手帕展开,用镊子夹注两角,用火柴点燃,手帕立即燃烧起来。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然后,问学生:手帕明明燃烧了,为什么完好无损呢?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这时,学生兴趣大增,思维高度集中,立刻研讨其中的奥妙。教师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掌握了一系列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3 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难点及学生难于分析理解的知识,教师可直接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不完全匹配的疑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学生已有知识设置的问题情景所架设的桥梁,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探索情景中。
案例1原电池原理
情景设计 在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先后分别插入铜丝和放入锌粒,观察现象;然后将铜丝抵在稀硫酸的锌粒上,观察铜丝表面的现象。
提出问题铜丝表面为什么有气体产生?这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假说验证引导学生分析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提出铜丝和锌粒之间有电流产生的假说,并按教材中的原电池装置检验电流。
案例2过氧化钠的性质
问题情境回忆Na2O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的性质。
提出问题Na2O2也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吗?
猜想假设比较Na2O2和Na2O的组成和结构,提出Na2O2也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但反应产物可能有所差异的假设。
实验验证将少量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产生,把试管中的反应混合物用水稀释,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结论Na2O2能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联想应用 Na2O2也能与CO2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在Na2O2与H2O、CO2等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参考文献
[1]钱晨岚,蔡亚萍.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中学化学,2006.12.[2]魏长奎.研讨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功能.中学化学,2006.11.[3]赵坚志.“共价键”探究性教学的策略与实践.中学化学,2006.11.[4]陆军.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类型和生成策略.中学化学教与学,2006.8.
第四篇:体育课堂中如何创设情景教学1
体育课堂中如何创设情景教学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师指导思想的更新。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让小学体育课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新课程带来的震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关键词:体育课堂 创设情景 教学
体育新课程中的最大一个亮点就是充分给予教师和学生一起主动的开发教材的权利。学生具有强烈的个人倾向特征和自我表现意识。为了在集体中有所表现,都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游戏、比赛来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教学中情景的创设首先应着眼于学生的身心素质、运动基础以及个性倾向的发展,全面的拟出教学任务,然后再根据实际优选教学方案。长期以来,我根据学生特点及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风格,创设适当的情景来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以生活的实际展现情景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处理教材。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景。整节课联系以农民伯伯一天的劳作为主:清晨农民伯伯上山去摘蔬菜{准备活动:学农民伯伯绕着弯曲的山路,高高兴兴地唱着山歌曲 去上山}——摘藤上的甜瓜{教材一(发展弹跳能力),利用单脚跳起摸甜瓜}——运输甜瓜(利用学生摘得的甜瓜分组进行比赛,看谁先到家为题材,进行障碍跑比赛)——庆丰收(放松操)。这个情景的设置主要是用一条劳动为主线贯穿起来,这样就把教学目的和训练目标巧妙地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去了,学生的兴趣高涨,在不知不觉的玩耍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另有一次公开课中我以投掷为主教材。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情景教学。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看过的影片中去想象,然后去体会抗战时期的战士是怎样去整编作战的。准备活动:(分组利用军事化的队列队形如向左、右转,齐步走等进行热身训练)——障碍跑(前线需要手榴弹,进行运输手榴弹比赛)——投掷手榴弹(游戏:设置标志打敌人,进行掷准和掷远练习)——放松活动(庆祝胜利——小舞蹈)等方式。这样,在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又使整个课堂衔接紧密、连贯,不空洞。
二、以故事情境快乐的参与展现情景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对故事尤其感兴趣,因此把体育教学目标和技能有机的结合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中,会让学生的学习乐此不彼。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青蛙王子解救公主的故事。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有声有色的讲故事的开头:许多的青蛙陪同青蛙王子和公主正在幸福的舞蹈(设计为两个同学,随着音乐自由的舞蹈、律动。)——突然,公主不见了,众青蛙叫着,四处寻找(此时设计的教学任务一:单跳双落的训练。)却未找到,然后又来到了地下迷宫通道,他们需要钻过隧道才能找到公主(此时设计教学任务二:下蹲前行通过,下肢力量练习。)最后解救公主逃出魔宫(设计教学任务三:两人牵手快速跑。)结局是王子与公主的快乐舞蹈(设计放松活动)。
三、以器材变化展现情景教学
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具,但由于各种原因,总和有区缺乏的情况,这时教师就需要利用优先的资源,创新的教学。鼓励学生思考,把单一的器材综合的使用。比如,篮球既可以完成投掷训练,也可以用来作为跑的交接之物,还可以用来训练抛物,甚至作为韵律操的器械等都是可以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思考,大胆改革创新,才能让体育课堂教学生动活跃起来。
当器材匮乏,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把器材合理 的设计在教学任务中。比如我们学校的场地器材很受限制,奔跑所用的辅助器材也很稀少,但在操场中间有几颗参天大树。我便利用这一实际条件设计了环道跑,弹跳摸树枝等有趣的活动,学生一点也没有因为条件的艰苦而影响学习情绪,反而觉得很新鲜,很贴切,因为这是多么熟悉的生活场景啊!他们真是太感兴趣了。
四、以音乐渲染展现情景教学
体育舞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小学体育第二册教材中的一课。这节课我设计以舞蹈为主线,让学生们集体创作和整体表现为表现形式,以音乐、舞蹈为手段,启发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首先请学生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模仿小兔子蹦跳的样子,排好队随小组长一起做准备活动。(创设音乐情景)接着学习唱歌部分,这是学生们情绪高涨,随着音乐旋律拍节奏唱歌。然后是学生舞蹈动作,分小组进行创造性编舞,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编舞者,此时课堂情绪达到高潮。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舞编排。从头到尾配上音乐,集体舞整体表演一遍,表演又达到一个高潮。整堂课的过程始终处在音乐、表演所渲染的情景之中。学生在情景中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享受着美、欣赏着美,培养了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中既学到了知识、技术技能、技巧、锻炼身体等,又使学生身心受到美的教育,树立美好的生活情操。此时,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显现出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情感气氛的形成,使学生再没有那种被教师压抑的感受,他们积极主动的和老师、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欢乐!
五、以肢体语言展现情景教学
有声的语言是人类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但肢体语言在交往过程中让语言表达更为形象化,生动化,他在我们的交往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利于学生的肢体优势设计体育教学既遵循了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又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想象力等有机综合的训练。比如,我设计过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和动作,也设计过让学生模仿动物做肢体动作,还设计过让学生用肢体写字,创编哑剧等等肢体训练的项目,先是模仿,后是创编,孩子们甭提是多么的高兴哟!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氛围是指课堂上的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的共鸣程度。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他们在活动中展开想象,同时这种想象又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等,提高身体素质。这种氛围尽管在不断地变化中,但是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地教育意义。教师的情感,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学效果。理想的选择:让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二者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凝聚力,以求较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总之,利用创设情景来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架起师生信息交流的桥梁。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与教学目标相应、身体活动与IQ、EQ活动相结合的一种符合大多数学生心理的人为化场景。这种教学场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活动角色,激发参与练习的兴趣。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地作用。”如果将“情感”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的运作中,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体的潜质得到激活,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望得到激励,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在一个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愉快、高效的学习景象便可实现。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2]、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案设计[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7 [3]、中小学体育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4]、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小学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情景教学在小学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敦化市实验小学 任淑红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具体为主的生动形象的场景,来引起学生们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学习教材,并使学生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心理意识逐渐完善的关键时期,情景教学法应用其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品德教学水平。
一.情境导入贴近生活
课堂教学环节的导入是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前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良好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情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和学习目标。
我在教学《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用曾经发生过的各种灾难的图片导入课题,使学生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灾难有了一个正面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地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的状态。
二.情景的引入促进探究
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经验。
在教学《秋天的收获》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收集一些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树叶、粮食、蔬菜、果实,再加以整理。上课时,我安排了“树叶、粮食博览会”、“果蔬大比拼”、“秋游去”这三个活动主题。整堂课,我努力营造情景氛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体验学习。特别是在“果蔬大比拼”中,我就引导学生:用自己收集到的树叶、种子,可以做些什么呢?很多孩子就进行了创作拼贴画。在“秋游去”中,我让学生整理这次秋游活动中所有的物品:除了我们的作品和剩下的树叶、种子,还有些什么?学生总结出了“按照够自己吃喝的所需的用量带东西就,这样就不会有浪费的行为了”。整节课下来,较好地完成了《秋天的收获》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理念,培养了他们的动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学会了”生活。
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的接受新知识就会非常自然。只有来自生活中的素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三.情景的展开激发思维
情景教学的有效运用将活动融入到课程中,以求课堂教学的事半功倍。在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三个相关的活动主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上下课两个铃声对比,两个铃之间的十分钟叫“课间十分钟”。你们在刚才的十分钟里做了什么?还可以做什么?让学生们模拟表演出来,将真实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角色、有参与、有主动、有配合、有规则,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来参与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地去展现自己,争取更好的表现。
四.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创设情景
多媒体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生动,动态显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感,利于调动学生求知识的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一课中的“火灾逃生小常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火灾逃生小常识”的动画短片,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了不同环境,不同情况的逃生自救常识,在观看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自救知识,培养了自护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有效运用于小学品德课教学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触动了学生们的思想和内心情感,激发其学生追求美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思想理念,促进了他们执着向前、创新进取的学习观念,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添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