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之雨学习感悟-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
高三地理 陆静
春之雨学习感受----
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
一、观察主题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明白四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弄明白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设计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的依据。因此,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某种意义上,教学就是一个围绕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的过程。
(一)学习目标的预设需要考虑的问题:定位与方法
学习目标的预设定位,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学习目标的来源。学习目标来源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课堂学习目标,因此,如何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就是一个问题。二是学习目标的类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东西。因此,三维目标不是一个平面的,而是三位一体的。三是学习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期的学习目标只是预期的最低的学习结果,不是教学的全部。“过程大于结果”,就意味着如何处理学习目标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学习目标的预设方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课程标准转化为课堂学习目标。一般来说,这种转化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寻找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将上述关键词予以扩展或剖析。扩展可采用概念认知图展开、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概念展开、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式,如说出、分析、比较等。第三步,建立具体化的关联。将上述从关键词中分解出来的概念根据某种逻辑建立具体化的关联,以便于清晰地对应具体的学生。二是如何叙写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呈现因类型而
高三地理 陆静
异,相对来说,按“ABCD法”来叙写学习目标能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评价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二)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考虑的问题:评价与活动
学习目标达成的评价设计,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确保评价方案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这就要首先制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才能保证评价与目标的认知要求是一致的,方法是匹配的,为“教学即评价”提供可行性。二是评价方案设计先于学习活动设计,依据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方案,依据评价方案制定学习活动。
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设计,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学习目标达成的活动设计的依据,根据逆向教学设计的原理,活动设计的依据应来自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和学生特征,设计学习活动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三项因素。二是学习目标达成的活动设计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习内容、学习素材、组织方式、主体行为与学习时问分配,这些因素也必须整体性地加以考虑。
可见,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关于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否合理?学习目标达成的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几年来,我校化学教研组通过课堂观察的途径与方法,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致力于操作化、情景化的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研究,取得了一些预期成果。本课例全程展示了一次以“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教案: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一)学习目标设计
依据课标和学情,将+4价硫及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的知识概念图分析如下,据此设计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高三地理 陆静
2、分析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特点。
3、分析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影响因素。
(二)评价目标标准设计
1、知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航空。
2、影响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三)教学流程设计
1、环节一:引出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得知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2、环节二: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得知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因素。
只要对教材进行全面剖析,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后,再去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我们的每一节课一定是饱含智慧和精彩的。才有可能实现简单、踏实,注重对学生生活的实际意义。
第二篇:“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这一维度由牛春霞、路银珍、倪敏、刘朋志四位老师共同观察的。我们观课小组按照读前、读中、读后、作业设置的教学流程,从“预设支架、学生学习认知反映、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是否具有生成支架”四个观察点对闫老师的课进行了观察。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观察,检验学生思维、认知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检测支架的搭建是否有助于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观察,闫老师本节课预设支架10个,课堂实施17个,生成支架7个,课堂上学生的认知反映情况良好、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均为A。
闫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学情做了具体的调查、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课堂观察记录分析,这节课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比较一致。本课读前学习目标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语篇学习兴趣并了解语篇背景。闫老师预设了情景支架、音像支架、情感支架和图示支架,并在这些支架的辅助下与学生交流,自然生成了交流式支架,并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学习氛围。在读前,闫老师让学生在柔和的音乐中欣赏风景秀美的乡村图片,学生对乡村的热爱之情自然流露。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郭亮的乡村生活,学生对郭亮的乡村生活的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从而对进一步学习语篇充满了期待。从学生这些认知反应分析,读前搭建的语言支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篇的兴趣,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语篇背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非常好。
为了培养学生获取语篇主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读中环节,闫老师预设的支架有:图片支架、语句支架、语篇支架和问题支架。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之前,闫老师用语篇中重点信息的相关图片及语篇的关联词,为学生搭建的图片支架比较高效。学生在这个图片支架的帮助下,从整体上了解了语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有效促进了学生“获取语篇主要信息”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另外,闫老师对于orchard这一生词的处理也特别好。闫老师不仅呈现了这一单词所在的语句,还提供了图片,培养了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图片猜测生词的能力。
在读后环节,闫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为语言输出巩固操练,并预设了图片支架、语句支架、活动支架。通过复述文本,本课的知识得到巩固。闫老师介绍她的一名学生来到课堂,使Let’s say 以及后面的Group work 活动的进行中自然生成情境支架,也就使语言运用有了依托,并提升了运用能力。闫老师通过图片和新语篇的支架作支持,让学生在语篇中划出图片中的信息,按语篇顺序把图片贴在方框中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各组的准确率为90%分析得出,本节课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本环节的学习目标。
本课共有生成支架7个,这些课堂上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语言支架推动了课堂的进行。如在自由朗读课文时,小组内生生之间的互助;在描述图片、语篇输出时,生生之间的自主纠错,都能够帮助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也体现了学生对目标达成的自觉愿望。但是在最后评价总结时,我们小组发现各组获得的奖励差别较大,我们建议闫老师在搭建支架时更多一些层次,尽量照顾到每一个组、每个孩子。鉴于以上观课分析得出,无论是教学设计中预设的语言支架还是课堂上生成的语言支架是合理有效的,是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
第三篇:外出学习之感悟
外出学习交流材料
王听
衡中之所以全国文明不是因为别的,而在其教育,确切的说在其居高不下的高考升学率。参加工作近十年,初到高考圣地——衡水,去参观学习和膜拜,内心之激动无以言表。丙申年戊戌月甲戌日,黄历有云:宜出行,况且此日乃菩萨出家之日,据《妙法莲华经》说,观音有着“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的慈悲心肠,她不仅以大慈大悲著称于世,立于诸菩萨之林,更于智能去度化众生。
我们一行十人,远离家乡,踏上衡水的北上之路,求取真经,实现我校教学之改革,振兴我校教学之辉煌。跨黄河、越太行、入燕赵之地,一路绵绵秋雨,谓之艰辛;舟车劳顿,四处学习、反复研磨,结合实际,谓之曲折,但仍阻挡不了我们要前进、要改革、要发展、要振兴之决心。心如果定了,不害怕了,前路再黑暗,有再多的高山沟壑,我们也能战胜它。
前后四天之学习,学习生活紧张又很有节奏,犹如衡水之学生的校园生活。昔日,听说之衡水,社会褒贬不一,有较大之争议。今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真切切的用心走上一遭,方感衡中之所以为衡中,感悟有三:
感悟一:衡中的教师与学生每日都激情满满。
我们都知道松弛有度之道理:过紧则断,过松则怠。但是衡中人铿锵有力、富有激情,日日如此,年年如此,他们的学习生活之紧凑,让人咂舌,更让人佩服。
采用实用的激励机制,不仅让年轻教师激情起来,更让老教师、高级教师也高昂起来。同时,班班之间也存在某中的内在联系。在这种激励机制之下,时间观念强化到骨髓,挑战与对抗成为了衡中人激情满满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实现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进而达到共赢。
对环境之“绿化”也是衡中必做之要点。其一,对校园文化之“绿化”,就是我们常说的构建校园文化,包括寝室、教室、楼梯及走廊文化之建设。一进校园就让人感觉无论在何处都有学习之渴望,感觉耽搁片刻就要落伍之紧迫感。其二,对校园风气之“绿化”,让学生从心灵上、精神上远离社会尘嚣,免受社会歪风邪气之毒害,这必然需求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职业情操,公平公正为职,让学校成为精神特区。
感悟二:衡中人是真心真意的在研究教与学。
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琢磨如何提高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做到了真正的学习永远在路上。衡中的教师们不仅体现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能,更体现了现代意义的教师使命,而衡中的学子们,他们心中充满理想,充满激昂奋进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少年强则中国强”这种真正现代意义的年轻人,是我们学生学习之典范。
衡中的高效课堂法宝有三:其一,细致的教研工作,这是高效课堂之前提。对于备课与研课,每周都要进行几次,集体备课时对每一课的每一句、每一段落以及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研读与分析,探究出题之角度,由备课组长做好记录与补充,做到不备课不允许上课之要求。于最终授课之内容既具有统一性又不失为其个性。他们对备课与研课之细致,业务水平之高,让我感慨:自己工作十年不及人家工作两三年。现代的社会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而是发挥团体协作之时代,一个人也许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一定会走得更远,也许这就是集体备课的精髓吧。其二,无论文理科,统一的授课模式。无论哪种统一的模式,都体现新课程改革之精神: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课堂主导者,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真正实现一切问题源于学生又归于学生。最后,练习是强化之道。教师的工作除了备课研课上课之外,而且还要找题、出题,才能实现每日必练、每周必考、练必限时、考必批改,每日都要通报成绩。大量的练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记忆而且还是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以至于高考无论从哪个角度出题和考察哪个知识点,在大量的练习面前都是小菜一碟而游刃有余。
感悟三:衡水的管理精细化、人性化以及执行严格化。俗话说:没有道统的学统是读死书,没有学统的道统是喊口号。同样,衡水所有的不论是管理上的、还是教学上的思想理念都有一套完整的细致的而且体现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每推行一项制度,都有专人检查与落实,并纳入考核之中。制度之所以严格不仅在于制度本身之严格更在于制度执行之力度,所以古人说:凡事就怕认真。衡水的严格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就是一种养成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存在学习之中,更在于做人做事等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因此衡水的学生们是劳逸结合、全面发展的,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很紧凑感、很有充实感。真正的衡水学子们在毕业多年以后仍对衡水、对母校有浓浓的感激之情。
许多人看衡水都具有片面性,批判之声不绝于耳。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有时候眼睛会欺骗自己,改变思想,跟着心走,方能取回真经。
李金池校长说:什么是“快乐”,只有先“快”而后才能“乐”。慢慢咀嚼、慢慢品味,才发现这一句话就点出了衡水的秘密。
针对上述之感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净化心灵、提高觉悟、认真践行。
对于班级管理,除了继续推行小组建设,规范小组量化管理,弥补其漏洞和不足之外,还要进一步健全班级内部的竞争机制和激情学习,由此我要推行组组对抗、生生对抗等一些竞争机制以及进一步采取措施规范提高学生的激情学习。
因此根据我校情况对学校的建议是:
1、一个班级的推行是很艰难的,甚至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我希望学校能够先让一小撮班级先实行。
2、为此在搭配任课教师方面要考虑到班级的所有任课老师是否都能按照统一的班级模式进行执教,方能保证课堂管理与教学的有效性。
3、条件许可的话班级名额应该小规模,实行末尾淘汰制,同时对学生进行奖励。
对于教研工作,对于我个人来讲必须要建立在学校所搭建的舞台上才能进行,其建议是:
1、我们在赛课的平台之上,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新、老教师的师徒帮带机制和交叉分层次评优质课及开展其他活动的的竞争与激励机制。
2、评课时,应该融入新课程理念,当条件成熟,我们需要按统一模式进行评课。
3、在同年级排课一致的基础上,我们要增加集体备课研课次数以及严格落实集体备课研课机制,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把握,方能让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4、评课有记录,帮助老师成长与转变思想
5、教研组要配置电脑,可以一组一台,条件成熟时可以一组三台或者每人一台。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1、学生要加大量练习,相关措施跟到位。
2、条件成熟时,提高就餐效率和开启特殊就餐窗口
3、构建校园文化和教室文化,让学生处处处在一个警惕的环境之中
4、如果学校采取相关措施,希望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服务措施不滞后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强化时间观念和学生的养成教育 总之,以上是个人的妄言,大家姑且听之,不足之处或者不恰当之处请勿怪之。
第四篇:“学习强国”之感悟
“学习强国”之感悟
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研发的学习强国APP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广大党员队伍中流行开来,大家热烈讨论、相互交流各种学习体会、“高分宝典”等等,当下在全市更是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我与其他党员一样,积极投身到使用学习当中,有两点学习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共勉。
激发兴趣是前提。我们大多数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留给自己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时间并不多,有的业余时间还有点自己的爱好,比如我自己业余时间会写点诗词,画点山水什么的;所以善于利用时间和激发自己学习兴趣很重要。首先“学习强国”平台非常智慧地把各种知识点与能利用相对零碎的业余时间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我们想学习时有时间、有时间时能学习。其次自己可以筛选一些有兴趣的知识来学习。比如看时讯、听新闻、读文章;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名曲古诗欣赏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坚持学思结合是关键。“学习强国”平台的知识内容快捷、海量、鲜活,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好学习的重点,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文及有关论述、视频解读,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等。对于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还应注意收藏,以备经常学习。同时,还可以结合自己本职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观看一些关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科学等方面的文章和视频。不但放松身心,更能受到教育。另一方面,要注重学以致用,可以从学习的平台每日的发表观点做起,边学习边思考,多写写心得体会等,自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运用到思想作风建设中,努力用所思所学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升自我,让自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
最后,我以一首词来追悟往昔的学习过程:
鹧鸪天 学习强国之感悟
搭建平台君统筹,富家强国我追求。崎岖世路须携手,学海无涯任泛舟。扬正气,去闲愁,争先更上一层楼。莫将业习当公务,补益平生作静修。
第五篇:学习古诗词之感悟
学习之 美
----------读古诗词之感悟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诗歌除了要对孩子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有进行审美教育。而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介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孩子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那么如何引导孩子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从而塑造孩子的心灵之美呢?
----发现美
善于鼓励孩子从古寺中发现美,而不能只局限于孩子识字,释词,解句。小学语文课文入选的五十多首古诗中有极丰富的美的因素,要引导审美主体,----让孩子提高眼里有所发现。采用读的方法,使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产生美感,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宁静优雅的静态美;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壮观之美;张旭的 ‚纵使晴明无雨色,如云深处亦沾衣‛的清幽秀美。无处不入画,无处没有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催人奋进的人生哲理;陆游的‚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精神。美的形象,美的情怀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这些,只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去体味,才能使之受到美的感染,看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欣赏美
从最简单的句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始引导孩子通过画卷的方式来理解诗句。白居易《忆江南》中搜集江南美丽的风光画;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孩子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处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的秀丽风光,其中‚‘尽’‘孤独’ ‘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独的心情。
----感悟美
诗读百遍其意自明,其情自见,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引导孩子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
东街小学二六班侯睿锟 家长:侯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