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

时间:2019-05-12 23:1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

威信县庙沟中学

方承聪

一、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

1、总体思路:根据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学习内容的相衔接,八年级(下)的主要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从法律上了解和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如何去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最后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上。

在编写上,继续遵循生活逻辑的整体性原则,不把人生、心理、道德、法律、个人、社会、国家等分开安排,而是把他们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行文上以提升学生的行为为主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和相关知识于正确的行为之中,既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又能提高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

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十三课。其中第四单元四课。每个单元前有卷前语,一方面引导学生入课,一方面提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内容。第一单元:我是中国公民——

包括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课程:我们都是公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单元从个人的公民身份入手,进一步明确公民身份的内涵,进而要求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的公民。

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这是本书的起始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体认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以下的课程知识和有关教育都在这一基点上展开,所以本课虽然难度不大,但非常重要。这一课有三个明显递进的层次: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身份的内涵——如何学习做个合格的公民。

第二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理论界有一个观点,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权利意识。承接第一单元的逻辑线索,第二单元介绍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本课也分为三个有逻辑关联的层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第三课: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单元的目的是将宪法的知识与公民权利的保障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公民权利的意识和宪法意识,使学生能了解宪法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这仍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分为三个相关联的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与他们的年龄和身份密切相关的、具体的公民权利的介绍和解说。是公民意识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第三单元把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利整合在《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单元中。这都是我国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权利的内容。本单元的三课书是平行的关系。即:维护人身权利——维护人格尊严——保护个人隐私。

第一课:维护人身权利。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未成年人怎样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第二课:维护个人尊严。逻辑思路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权利是什么(有那些)——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具体法律有那些——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第三课:保护个人隐私。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这一单元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财产权利和消费权利整合在一个单元中,归之为“文化经济权利”。三课书也是平行的关系。

第一课:维护受教育权。逻辑思路是: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九年义务教育及其特点——我们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课:维护财产权。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什么是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第三课:维护消费权。逻辑思路是:法律规定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即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四单元: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也为了呼应和提升公民教育中关于公民的义务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就使本书既强调了公民的权利,又强调了公民的义务。只有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和科学的公民教育。这一部分基于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又超出了前者,融会了道德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内容。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其总的逻辑思路是: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合作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遵循社会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来支持——正义要求每个公民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他的社会身份相关——负责任的意义——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要求我们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一课:社会合作与公平。逻辑思路是: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政府是为人们的社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社会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在社会事务中处理事情合情合理——未成年人也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从自己做起。

第二课:社会规则与正义。逻辑思路是:公平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包括道德规范)支持,正义的制度规则保障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道德规范也是一套规则系统,对社会、他人、个人都有好处的行为,是公平与正义的行为——从小学习做有正义感的人。

第三课: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逻辑思路是:每个人在社会合作中都有多重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负责任是需要承担代价的——但一个人只有负起责任,才能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第四课: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逻辑思路:负责任对社会的意义——负责任对个人的意义——面临责任冲突时可以作出责任选择——未成年人要培养负责的精神,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内容特点

1、教材在整体框架上的特点与前面几本教材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问题进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规范自己的公民行为,提高自己的公民境界。

2、教材继续秉持心理、道德、法律教育一体化的思想,虽然本册书较多涉及法律文本、法律知识,但在编写手法上我们仍注意不将教材写成单纯的法律读本,而是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有关的做人道理(道德)和法律要求结合起来论述。将知识和行为要求结合起来表述。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大部分课的第三部分。

3与原人教社的教材相比,本书不是讲一条法律,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而是选取与初中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的法律内容,做简要的介绍,使他们能大致地知道和明白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从而能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即不是仅偏重于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而是着重于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4、尝试将知识性和思考性结合。同时在评价部分留出了弹性空间。

三、教学建议

主要是根据教材板块的设计补充一些建议。

1、关于第一板块:探究园。探究园设计的意图是根据课文要传达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情境,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考深一步的问题。但一方面由于篇幅所限,探究园的问题不可能覆盖课文涉及的所有内容;一方面社会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新鲜的材料(尤其是当地的、周围环境中学生可能接触到的材料)。所以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处理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如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水平以及时间是否够等),适当地做一些补充。

另外,“探究园”顾名思义是“探究”,应针对问题情境,结合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发动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学习习惯。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不要急于给学生亮出“正确答案”,切忌用“你的回答是错的”“你这个看法有问题”这样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依据,下面让我们看看法律上对------有什么样的规定,或:下面我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即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用这类引导性的句式,过渡到“导航”的学习。

2、关于“导航”部分

导航部分与原教材相比,文字量大大减少,突出了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重点心中有数。新教材改革的思想,一方面是减轻学生原来过重的学习负担,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能学得活、用得活。因此,一方面抓住重点,一方面围绕重点展开,就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活学活用,真正地理解、记忆和掌握有关知识。

如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第一层次,“公民身份的确认”,在“探究园”的问题情境铺垫后,学生应该已经有了兴趣点。虽然这一部分提到公民的定义,但重点是使学生确认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所以,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个社会成员,除‘‘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条件就是根据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同时自己也不具有外国国籍。这一点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附录的法律法规。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列出几种可能的情况让学生判断。相信经过教学,学生可以确认自己的公民身份,并能澄清原来的一些模糊的看法。

第二层次“公民身份的内涵”。公民身份的内涵要在理论上可以阐发很多。由于是八年级学生,我们只作了最简单的表述,但也是公民身份内涵的最基本的东西。课文表述了三个层面:

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受国家的管辖和保护。这种管辖和保护是通过国家宪法和法律确定的;

2、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3、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在这三个层面中可以把重点放在在第2点。第1点和第3点实际上也是从第2点中细化出来的。

这一部分可能有些学生会觉得抽象。同样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我国公民在国外遇到困难或危险,我国大使馆或领事馆会提供帮助等。有如法律地位平等,既可以用举例式,也可以用问题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层次“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提到了三点。不需要每一点都展开得很充分来讲解。最主要的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来处理。认知程度高的学生,可以讲得深一些,细一些,让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认知程度低的学生,强调课文中提到的三个方面,要求他们识记和简单理解即可,重要的是让学生留下叫深刻的印象。至于进一步的展开,如遵守法律,下面的课文还会进一步的内容。

同时,建议在授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选用的事例都应兼顾自己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生动、有吸引力。讲《思想品德》课,一定要注重实效性,不一定都板起严肃的面孔来讲。

四、关于第三板块《实践与评价》。这一板块设计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促进学生践行的自觉性和能力。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的年龄、习惯和时间限制、条件限制等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形式:

1、研讨、交流。第五单元第一课、第六单元第一、二课、第七单元的一、二、三课、第八单元的一、二、四课都出现了这种形式。其中的组合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自由交流等。这是本教材该板块采用的最主要的形式。

建议教师课前花些时间和精力对这些形式作些针对性的安排。如交流、讨论的组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做调整。而交流的结果应该有表达的渠道,如单人作业、双人作业、小组报告等。具体的形式也可以文体多样化。心得体会、散文、诗歌、故事新编、模拟提案、小论文等都可以一试。

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以参与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但应准备好更多的相关资料,以备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或进一步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能提供一些补充的材料。教师自己平时也应从各个渠道留意和积累一些新的材料。

2、展示。包括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创意方案、第七单元第三课的主题宣传、第八单元第二课的小剧场、第八单元第三课的黑板报。展示的几个活动建议教师最好也能参与,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同时也便于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

3、角色扮演。第六单元第二课的“我要打官司”和第七单元第二课的“假如我是------”。这两个活动涉及具体的法律知识,属于法律的实际应用的情况。第一个活动,教师应该事先了解起诉书的写法,先拟好一个规范的范本以备对照学生的文本。但具体的活动过程应由学生自行完成。如联系法律专业人士给予指导或自己找有关参考资料,以及起诉书的写作过程,均应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个活动,应指导学生先搜集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文本,再咨询律师了解大致的法律程序。

4、主题调查。第六单元第三课的“隐私权小调查” 和第七单元的“义务教育现状调查”。这种活动意图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调查这种重要的社会研究形式。第一个活动,板块已给出一个简单的调查项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一些增、删、改;第二个活动操作难度可能大了些。有条件进行的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再设计,所以需要教师参与得深一些。如果觉得没有条件做这个调查,教师也可以在设计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社会调查项目。

5、小辩论。第六单元第三课“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吗?”。这个活动估计学生会感兴趣,如果组织得好,学生参与面和参与度都会较理想。教师需事先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辩论赛的规则。同时,注意不要诱导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和提高。当然,也不应是简单的赢的一方得分高,还应注意双方的论据和论证过程。(一般,辩论应请几个评委,可以请擅长此道的高年级学生和老师)。

在《实践与评价》中有不少材料是扣紧社会现实问题的,目的是使教材和教学能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连接。教师自己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可以补充新的典型材料。

评价应采用多指标体系。知识性、成长性、发展性都应有注重。同时,应注重学生行为的改善。建议:一般不应打不及格。

四、关于《阅读与感悟》。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阅读感受。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应位置以给出了一些思考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些给学生用,也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认识另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使用。

三、对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建议:

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多年的循环使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教学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活”,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必须体现实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着力体现“五变”。

(一)、变“远离现实”为“回归生活”

使用教材时,要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案例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来关注社会生活,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从而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也就是说,既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

(二)、变“形式单一”为“精彩纷呈”

现在的学生不仅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独立意识、逆反心理较强。如果课堂教学呈现出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教学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上下功夫。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失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好方法。

(三)、变“空洞说教”为“实用有效”

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体现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和守法行为教育。为此,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懂法的中学生。

(四)、变“静态呈现”为“动态生成”

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提供“场所”,努力使学习材料提供上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的“动态生成”。

(五)、变“唯书唯上”为“信奉而不唯是”

所谓“信奉而不唯是”原则就是说教材毕竟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过一些资深的教育专家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应该轻易地否定,要“信奉”;而“不唯是”则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毕竟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新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使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篇: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56850

教学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

1、总体思路:根据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学习内容的相衔接,八年级(下)的主要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从法律上了解和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如何去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最后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上。

在编写上,继续遵循生活逻辑的整体性原则,不把人生、心理、道德、法律、个人、社会、国家等分开安排,而是把他们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行文上以提升学生的行为为主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和相关知识于正确的行为之中,既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又能提高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

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十三课书。其中第四单元四课书。每个单元前有卷前语,一方面引导学生入课,一方面提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我是中国公民——

包括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课程:我们都是公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单元从个人的公民身份入手,进一步明确公民身份的内涵,进而要求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的公民。

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这是本书的起始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体认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以下的课程知识和 有关教育都在这一基点上展开,所以本课虽然难度不大,但非常重要。这一课有三个明显递进的层次: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身份的内涵——如何学习做个合格的公民。

第二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理论界有一个观点,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权利意识。承接第一单元的逻辑线索,第二单元介绍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本课也分为三个有逻辑关联的层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第三课: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单元的目的是将宪法的知识与公民权利的保障结合起来,教学

教学

深化学生公民权利的意识和宪法意识,使学生能了解宪法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这仍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分为三个相关联的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与他们的年龄和身份密切相关的、具体的公民权利的介绍和解说。是公民意识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第三单元把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利整合在《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单元中。这都是我国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权利的内容。本单元的三课书是平行的关系。即:维护人身权利——维护人格尊严——保护个人隐私。

第一课:维护人身权利。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未成年人怎样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第二课:维护个人尊严。逻辑思路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权利是什么(有那些)——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具体法律有那些——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第三课:保护个人隐私。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这一单元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财产权利和消费权利整合在一个单元中,归之为“文化经济权利”。

三课书也是平行的关系。

第一课:维护受教育权。逻辑思路是: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九年义务教育及其特点——我们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

教学

第二课:维护财产权。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什么是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第三课:维护消费权。逻辑思路是:法律规定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即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四单元: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也为了呼应和提升公民教育中关于公民的义务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就使本书既强调了公民的权利,又强调了公民的义务。只有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和科学的公民教育。这一部分基于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又超出了前者,融会了道德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内容。

本单元由四课书组成。其总的逻辑思路是: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合作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遵循社会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来支持——正义要求每个公民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他的社会身份相关——负责任的意义——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要求我们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一课:社会合作与公平。逻辑思路是: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政府是为人们的社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社会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在社会事务中处理事情合情合理——未成年人也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从自己做起。

第二课:社会规则与正义。逻辑思路是:公平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包括道德规范)支持,正义的制度规则保障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道德规范也是一套规则系统,对社会、他人、个人都有好处的行为,是公平与正义的行为——从小学习做有正义感的人。

第三课: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逻辑思路是:每个人在社会合作中都有多重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负责任是需要承担代价的——但一个人只有负起责任,才能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教学

教学

第四课: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逻辑思路:负责任对社会的意义——负责任对个人的意义——面临责任冲突时可以作出责任选择——未成年人要培养负责的精神,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内容特点

1、教材在整体框架上的特点与前面几本教材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问题进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规范自己的公民行为,提高自己的公民境界。

2、教材继续秉持心理、道德、法律教育一体化的思想,虽然本册书较多涉及法律文本、法律知识,但在编写手法上我们仍注意不将教材写成单纯的法律读本,而是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有关的做人道理(道德)和法律要求结合起来论述。将知识和行为要求结合起来表述。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大部分课的第三部分。

3与原人教社的教材相比,本书不是讲一条法律,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而是选取与初中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的法律内容,做简要的介绍,使他们能大致地知道和明白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从而能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即不是仅偏重于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而是着重于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4、尝试将知识性和思考性结合。同时在评价部分留出了弹性空间。

三、教学建议

主要是根据教材板块的设计补充一些建议。

1、关于第一板块:探究园。探究园设计的意图是根据课文要传达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情境,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考深一步的问题。但一方面由于篇幅所限,探究园的问题不可能覆盖课文涉及的所有内容;一方面社会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新鲜的材料(尤其是当地的、周围环境中学生可能接触到的材料)。所以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处理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如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水平以及时间是否够等),适当地做一些补充。

教学

教学

另外,“探究园”顾名思义是“探究”,应针对问题情境,结合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发动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学习习惯。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不要急于给学生亮出“正确答案”,切忌用“你的回答是错的”“你这个看法有问题”这样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依据,下面让我们看看法律上对------有什么样的规定,或:下面我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即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用这类引导性的句式,过渡到“导航”的学习。

2、关于“导航”部分

导航部分与原教材相比,文字量大大减少,突出了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重点心中有数。新教材改革的思想,一方面是减轻学生原来过重的学习负担,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能学得活、用得活。因此,一方面抓住重点,一方面围绕重点展开,就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活学活用,真正地理解、记忆和掌握有关知识。

如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第一层次,“公民身份的确认”,在“探究园”的问题情境铺垫后,学生应该已经有了兴趣点。虽然这一部分提到公民的定义,但重点是使学生确认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所以,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个社会成员,除‘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条件就是根据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同时自己也不具有外国国籍。这一点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附录的法律法规。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列出几种可能的情况让学生判断。相信经过教学,学生可以确认自己的公民身份,并能澄清原来的一些模糊的看法。

第二层次“公民身份的内涵”。公民身份的内涵要在理论上可以阐发很多。由于是八年级学生,我们只作了最简单的表述,但也是公民身份内涵的最基本的东西。课文表述了三个层面:

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受国家的管辖和保护。这种管辖和保护是通过国家宪法和法律确定的;

2、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3、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在这三个层面中可以把重点放在在第2点。第1点和第3点实际上也是从第2点中细化出来的。

这一部分可能有些学生会觉得抽象。同样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我国公民在国外遇到困难或危险,我国大使馆或领事馆会提供帮助等。有如法律地位平等,既可以用举例式,也可以用问题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层次“树立公民意识 做个合格公民”提到了三点。不需要每一点都展开得很充分来讲解。最主要的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来处理。认知程度高的学生,可以讲得深一些,细一些,让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认知程度低的学生,强调课文中提到的三个方面,要求他们识记和简单理解即可,重要的是让学生留下叫深刻的印象。至于进一步的展教学

教学

开,如遵守法律,下面的课文还会进一步的内容。

同时,建议在授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选用的事例都应兼顾自己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生动、有吸引力。讲《思想品德》课,一定要注重实效性,不一定都板起严肃的面孔来讲。

四、关于第三板块《实践与评价》。这一板块设计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促进学生践行的自觉性和能力。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的年龄、习惯和时间限制、条件限制等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形式:

1、研讨、交流。第五单元第一课、第六单元第一、二课、第七单元的一、二、三课、第八单元的一、二、四课都出现了这种形式。其中的组合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自由交流等。这是本教材该板块采用的最主要的形式。

建议教师课前花些时间和精力对这些形式作些针对性的安排。如交流、讨论的组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做调整。而交流的结果应该有表达的渠道,如单人作业、双人作业、小组报告等。具体的形式也可以文体多样化。心得体会、散文、诗歌、故事新编、模拟提案、小论文等都可以一试。

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以参与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但应准备好更多的相关资料,以备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或进一步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能提供一些补充的材料。教师自己平时也应从各个渠道留意和积累一些新的材料。

2、展示。包括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创意方案、第七单元第三课的主题宣传、第八单元第二课的小剧场、第八单元第三课的黑板报。展示的几个活动建议教师最好也能参与,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同时也便于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

3、角色扮演。第六单元第二课的“我要打官司”和第七单元第二课的“假如我是------”。这两个活动涉及具体的法律知识,属于法律的实际应用的情况。第一个活动,教师应该事先了解起诉书的写法,先拟好一个规范的范本以备对照学生的文本。但具体的活动过程应由学生自行完成。如联系法律专业人士给予指导或自己找有关参考资料,以及起诉书的写作过程,均应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个活动,应指导学生先搜集和 掌握相关的法律文本,再咨询律师了解大致的法律程序。

4、主题调查。第六单元第三课的“隐私权小调查” 和第七单元的“义务教育现状调查”。这种活动意图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调查这种重要的社会研究形式。第一个活动,板块已给出一个简单的调查项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一些增、删、改;第二个活动教学

教学

操作难度可能大了些。有条件进行的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再设计,所以需要教师参与得深一些。如果觉得没有条件做这个调查,教师也可以在设计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社会调查项目。

5、小辩论。第六单元第三课“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吗?”。这个活动估计学生会感兴趣,如果组织得好,学生参与面和参与度都会较理想。教师需事先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辩论赛的规则。同时,注意不要诱导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和提高。当然,也不应是简单的赢的一方得分高,还应注意双方的论据和论证过程。(一般,辩论应请几个评委,可以请擅长此道的高年级学生和老师)。

在《实践与评价》中有不少材料是扣紧社会现实问题的,目的是使教材和教学能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连接。教师自己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可以补充新的典型材料。

评价应采用多指标体系。知识性、成长性、发展性都应有注重。同时,应注重学生行为的改善。建议:一般不应打不及格。

四、关于《阅读与感悟》。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阅读感受。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应位置以给出了一些思考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些给学生用,也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认识另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使用。

教学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习作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总体目标下,《课标》在前两个学段习作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小学5-6年级(第三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

1、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习作教材内容

1、请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

2、请你把《拔河》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加以修改,然后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或学习竞赛(写字、朗读、习作、辩论)。

4、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5、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写出一两个事例,要写真事,讲真话,题目自定。

6、写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7、写一篇和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有关的想象作文。题目自定。

三、习作教材解读

仔细研读本册教材安排的七次习作内容,它具体体现了如下特点:

1、体裁多样化。

随着学段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面越来越宽,阅读量也越来越大,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为学生学习不同体裁的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教材编者因势利导安排多种体裁的习作,可谓恰到好处。本册教材安排的习作内容,不但有记实性的作文,如:“写自己身边的小能人”、“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还有想象作文,如:“写一篇和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有关的想象作文”。另外,还有“请你把《拔河》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加以修改,然后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把自己(小发明、小创造、小改进)的想法写下来”、“按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等等,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体裁的多样化,既增添了学生的习作训练的丰富性、新鲜感,又能使学生品尝到多种习作成功的幸福感,激励学生尝试新的习作形式的欲望。

2、内容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让生活走进语文、走进习作,让语文、习作走进生活。语文的源头、习作的源头在生活中。让学生用身心经历、感受、体验生活,使学生感到习作是生活所需,生活为习作提供了可能。教材内容努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例如:“写自己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还有什么比这些小能人让学生熟悉呢!他(她)就在自己的身边,他(她)和自己朝夕相处,自己对他(她)了如指掌,写他(她)那是太容易了。再如习作:“请你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这种根植于学生生活基础上的习作训练,就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习作和生活就融为了一体,习作就成为了生活的一种自然的自我表露,写真事,讲真话,表真情就不在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成为习作内在的必然。

3、表达自主化。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课标》提出的重要的写作理念。为落实这一理念,本册习作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首先,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尽量做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例如《习作5》:“请你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一个“等学科”,一个“等方面”几乎包括了学生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小能人,自由选择的空间何等广阔。再如习作7:“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限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一定能打动人。”一个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任意驰骋的空间。这样有利的条件,这样广阔的空间,任学生选,任学生挑,任学生利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学生还会愁没啥写吗?其次,对于“怎么写”的问题,教材没作什么限制,学生可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存在任何条条框框,真正达到“我手写我看,我手写我想,我手写我说,我手写我做”。第三,题目多由自己定,本册习作教材严格遵循《课标》“提倡学生自己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的原则,习作题目多由学生自己定:例如《习作1》,写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己定”;《习作4》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习作5,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题目自己定”;《习作7》写一篇想象作文,“自己给习作定个题目”。有些习作干脆不提题目的事,让学生自己做主,例如《习作3》、《习作6》,怎样命题,命什么题均由学生自己当家做主,这种习作方式也为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供了方便,降低了坡度,为学生写作文增加了有利条件。

4、培养观察能力

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写好纪实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本册习作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例如,《习作1》指出:“有些文章是经过对某一事物的多次观察才写成的,《二八月,看巧云》的作者经过多次观察,发现二八月的云巧在形状和色彩这两个方面。就形状而言,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的形状又是多种多样,且变化多端,而这些变化绝不是一天中所能观察到的。”这就是要告诉学生要经常观察,长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才能有较大的收获。还告诉学生“观察时注意自然现象的变化,善于比较”。也就是说,观察要注意方法,还要学会边观察边思考,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发现新的东西,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另外,观察还要有重点。观察要在仔细认真的基础上,抓住重要部位进行重点观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突出重点。例如习作4的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作者就没有对整个参观过程中看到的景物一一介绍,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学生:观察也要突出重点。

5、激发想象能力

《课标》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写想象作文是习作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即便是记实性作文,也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幻想和想象,是作文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只雄鹰的话,那么记实和想象就是这只雄鹰的两个有力的翅膀。少年儿童正处在幻想的年龄,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幻想和想象,如果给他们适当的话题加以引导和激发,那么他们心中的奇思妙想就会变成一个个新奇的故事。例如习作7:“月缺月圆”是怎么回事呢?课文《望月》中的小外甥说,月亮是天的眼睛,它每个月都要睁大了看人间一次,困了,就要闭上。这是多么富有创造力的有意思的想象呀!

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限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

短短的富有感召力的两段话,再加上充满奇特想象的例文,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一会儿上天和星星捉迷藏,到月宫看玉兔玩耍,观嫦娥跳舞;一会儿成神仙,驾祥云穿梭于太空„„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无所不往,无所不能。

四、习作教学建议

1、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

认真钻研习作教材,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这看起来似乎是老掉牙的观点,但它确是搞好习作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我们知道,苏教版国标本3-6年级各册课本的基本框架是“两根柱子,一条龙”。习作便是跟阅读并峙的另一根柱子,它独立成章,自成体系。认真钻研习作教材,弄懂本册习作的目标要求,弄清它在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中所处的位置,惟其如此,才能胸怀写作教学的大局,才能做到习作教学的有的放矢,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2、充分利用好习作教材资源。

尽管我们经常听到“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这样的说法,但毫无疑问,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凭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参加过语文教材编写的同志都知道,古今中外的文章浩如烟海,精彩绝伦的文章也不乏其篇,但能作为教材的文章可不是那么好选的。其原因是:作为教材的文章既要规范,又要精彩,更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比较合适的文章,但深入研读以后,仍会发现许多地方不妥,于是编者需要字斟句酌,反复加工,花费多少心血,最后才能与教师、学生见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资源是学生需要的最纯洁、最高质、最安全的精神营养品,是教学的首选。充分利用好教材这种优质资源,是极为必要的。翻开苏教版国标本的习作教材,无处不体现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巧妙设计。每次习作的话题都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智慧,都是为激发学生习作积极性而精心编写的。例如《习作4》,读了这篇例文,大家一定会感到龟山汉墓的确是“中华一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这篇例文正是抓住了一个“绝”字来写的。

写参观记固然要按顺序,但也不是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例文就没有一处一处地写,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样写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每次习作的例文都印在仿制的作文格上,看上去就是一篇字迹工整、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作文,用的是孩子的口气,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说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抒发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情。如《习作7》的例文,就是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星月,产生了更奇特的想象。另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为开启学生的思维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编者提出的习作要求,都是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去写作而提出的,教者一定要领会好,把握准,用得巧。如《习作6》,“用你的笔介绍一下这个人吧。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当然,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尽管教材是精品,就像人生活一样,不但要吃精品,还要吃一些粗粮、蔬菜等。习作教学也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3、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

苏教版习作教材的编写特别关注儿童的情感世界,目的是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让学生喜欢表达,乐于表达。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作。例如《习作1》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具有动感的“蓝天云彩图”,让学生一遍看一边想象,这些云彩分别象什么?把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结合起来。千姿百态的云朵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五彩缤纷的世界更让学生眼花缭乱,此时教师顺势激发学生,刚才,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一幅幅美妙画面,朵朵白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朵朵彩云,形象万千,色彩斑斓,如果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真是有说不完的内容。”然后请学生自己试着说,同位补充着说,指名说,评说等等。一旦表达的氛围、情境创设出来,学生的知识储备被打开,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学生的表达将如泉诵。

4、精心指导,巧妙点拨。

虽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理念,但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受年龄、视野、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有许多未知和未完善的地方。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习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选材、构思上受到阻碍。学生往往只关心到老师、同学、家长等,老师可适时让学生看看图示,想一想社会上还有那些人值得自己喜欢或崇拜,或者从各种媒体上介绍的典型人物中去选择。同时,要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去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从写作方法上予以指导和点拨。学生的习作练习不必传授过多的写作知识,但如何开头、结局、布局谋篇等适当地予以指导和点拨,还要有好处的。三是在语言表达上。儿童的生活语言是鲜活的、有趣的,但往往又是不那么规范,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

5、习作训练要前伸后延。所谓前伸,就是习作训练要提前布置,让学生知道习作的要求,为习作训练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做好习作准备。所谓后延,指习作练习成篇后,隔上一段时间再让学生读读习作,又会发现许多不足,或删减、或增添、或修改,使习作更加完美。

6、重视习作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告诉学生的习作优点,还要指出其不足和缺点,并且要告诉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必要时要面批面改。同时要经常进行习作修改的训练,比如选择一篇毛病较多的例文,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使学生不但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而且知道怎样修改。另外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互修互改,以提高修改的水平。总之,让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对提高习作水平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会终身受益。

第四篇: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16题,每小题3分,计48分。)1.在刘翔的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背后,有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教练、医生和科研专家队伍,分析他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录像,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便科学地调整他的状态,确定比赛策略和战术,帮助刘翔树立起战胜对手的信念。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为中国田径创造了一个新时代。刘翔的成功告诉我们()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离不开集体

②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③集体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④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

2.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绳子的每一寸拉近都凝聚着每个人的力量;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所有乐手精心地演奏,才会成华彩的乐章;步调整齐如一的仪仗队,靠的是所有队员无数次的训练和配合。所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

①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②集体的力量来自团结

③无数个体力量相加就是集体的力量④依靠集体团结的力量才能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下列能体现“以集体利益为重”的是

A.个人是块砖,集体需要随便搬B.我的困难靠集体,集体的困难靠上级

C.拉团伙,除异己,保证集体利益为自己D.集体的荣誉就是我的荣誉

4.某中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时,在会场上发现没有中国国旗,他立即找到会议组织者,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在会场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会议组织者向她致歉后迅速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①维护了国家利益②捍卫了民族的尊严③是热爱祖国的表现④是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④

5.改革开放以后,百姓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如:钱包鼓起来、私车多起来、通讯快起来、学历高起来、寿命长起来„„这些变化说明()①社会生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②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了美好的幸福生活④我们要紧随时代的主旋律,与时俱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感动中国2006人物” 独臂英雄丁晓兵的颁奖词是“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丁晓兵的事迹启迪我们,面对挫折和逆境,最为重要的是

A.有坚强的意志,知难而进B.及时退却,退避三舍

C.认清它们对人生影响的两重性D.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7.古人说:“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语告诉我们()

A、要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B、要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亲身实践

C、要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D、要刻苦学习,多学书本知识

8.在我们的社会中,许许多多普通的人,以他们平凡而崇高的思想和行动,对我们的成长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迷信活动、吸毒、赌博、酗酒等丑恶现

象,对社会环境和人的发展所产生着消极影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生活是复杂的,青少年要远离社会

B.社会环境对个人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C.社会生活中光明的、积极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主流

D.社会生活中消极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主流

9.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告诉我们()

A、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会感到幸福欢欣B、帮助别人首先要真诚

C、帮助别人要注意方式和方法D、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

谦让

lO.“感动中国2006人物”——林秀贞,从30岁起先后收留赡养6位孤募老人,资助

14名贫困孩子上学,安排8名残疾人在自家的小作坊上班,她自己直到现在还住在土

墙包砖的房里。在林秀贞身上体现的高尚品质是

()

A.乐于助人B.礼貌待人c.谨慎待人D.诚信待人

11.在下列图片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A)

12. 获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人物”的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200

2年志愿到贵州偏远的农村义务支教,那里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但是他坚持了下来,并为农村的学生们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音乐课。徐本

禹的事迹之所以感动社会,感到他人,是因为他具有()

A.勇于创新的精神B.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无私奉献的精神D.艰苦奋斗的精神

1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①尊重他人 ②损公肥私 ③背信弃义 ④遵纪守法 ⑤关心集体 ⑥损人利己 ⑦勤奋工

作 ⑧弄虚作假

A、①④⑤⑦B、①④⑤⑧C、②④⑤⑦D、②④⑤⑧

14.养成亲社会行为就要做到()

①学会谦让、宽容②学会分享③学会助人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④

15.“感动中国2006人物”----“微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起初, 它是青岛市

一位数次捐款而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现在, 它代表着

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捐款、援助社会公益事业的群体,打造出城市的“爱心”品牌。“微尘”之所以令我们感

动,是因为他们

①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②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

识和诚信品质③表现出强烈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德

④具有较强的个人荣誉感

A.①②B. ②④C.①③D. ①④

16.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要帮助他人,并使自

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下列不属于正确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A.青年自愿者参加西部扶贫接力计划B.主动到他人的办公室,帮助他人整理私

人文件

C.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D.利用星期天向社区居民宣传防

火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6分)想到小时侯,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想一想,“小鸡队”在什么情况下取得胜

利?在什么情况下失败?从中体会到什么?

18.(8分)我是小河的一滴水。一天,我从小河里独自跳出来。搁浅的木船见了我,高

兴地喊起来:“有水啦,有水啦,我能航行了!”干旱的禾苗见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有

水啦,有水啦,我们得救啦!”„„

(1)搁浅的木船如果要航行,干旱的禾苗如果要得到浇灌,小水滴应该怎么做?请你

叙写故事结尾。

(2)这则寓言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19.(8分)今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新的历史时期

我党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

之一。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目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你列举两项。

(2)你认为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8分)王平准备参加社会实践小组,周日到马路上当文明监督员,协助交警维持秩

序。对此家人又不同看法:

奶奶说:“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何必要到马路上风吹日晒的,又不少你一个。”

妈妈说:“在马路上干得再好也没有人知道你,劳而无功,不值得。”

如果你是王平,你会用哪些道理说服奶奶、妈妈支持你的行动?

21.(8分)2008年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之感到自豪,决心弘扬

中华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许多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许多运动员

积极备战,争取在奥运会上拿奖牌,为国争光。请问:你打算怎样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贡献?

22.(14分)获得感动中国2006人物荣誉的是:20多年来,他和他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的独臂英雄丁晓兵;取得150项革新,给国家

带来8000万元效益的蓝领专家孔祥瑞;10年亲手安全排除1.5万多枚各类炸弹的排爆

专家王百姓;“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的气象学家叶笃正;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

生命的人”的好军医华益慰;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季羡林;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的林秀贞;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

上“感恩之旅”的阳光少年黄舸;上千笔捐款查无姓名的青岛爱心群体微尘;多年来他

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人物》颁奖盛典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致敬。今年的群体奖颁给了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集体。

(1)告白真情:这些人物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理由是:

(2)复制感动:感动不如行动,请你做一件让身边人感动的事:

(3)展示风采:你班准备召开学习十大人物英雄事迹的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设定主

题、制定步骤。

(4)我在成长:从霍英东、林秀贞、青岛“微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爱心,请你谈

一谈你打算如何向他们学习?

第五篇: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知识要点

1、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2、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3、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4、人类也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5、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境中有各种生态系统,并通过食物链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6、土地是万物之母。水、土壤、空气是生命之源。

7、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

8、为了子子孙孙都能够生存和发展,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得留有余地,不能竭泽而渔。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义之一。

二、问题归纳

1、自然环境包括那些因素?人类与大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因素: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关系:①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②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③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表现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资源在枯竭表现 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 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4、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①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在每天几十 种的速度消失。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 消失。

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 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5、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后果: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就是沙尘暴。

6、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后果:淡水资源危机可能使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7、能源匮乏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过度消耗。

后果: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

8、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后果:影响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9、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

后果: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10、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后果: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11、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人类唯一的选择是什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p:19

13、青少年应怎样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P21—23

14、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p:26

第二单元

一、知识归纳:

1、身边的公共利益包括: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

公共服务中的公共卫生事业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卫生技术保证。公共教育对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2、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包括: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

3、建设公共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为了直接造福于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政府是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

4、在冲突面前,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同时依法保护个人的正当权益。

5、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通过税收的方式大力发展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为人民谋福利。

6、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表现:①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②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

7、公共利益在公共生活具有优先性,但这不等于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8、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支撑国家建设的资金保障,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税收取之了民,用之于民。

9、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①道德的约束②法律的调节③制度的保障。

10、学校、企业、军队、政府等都是特定的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是社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们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反映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12、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有多种方式: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等。

13、依法行政是政府执政为民,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

14、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政府在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15、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6、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已经覆盖了从环保、教育、科研、社会工作、慈善到公共交通、公益展览等广阔的领域。

17、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每种社会角色都与一定的责任相对应,如果每种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分内责任都得到履行,社会就能和谐有序的运转,对每一个人来说,这就是为维护公共利益尽了一份责任。

18、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

二、问题归纳:

1、公共场所的含义:人们交往互动的公共生活空间,它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或者集团,大家都可以出入,停留和使用。如:博物馆、商场、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展览会、贸易集市、超市等。

2、公共设施的含义: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设置或管理以供公众使用的设施。包括:公共汽车、公路、电线、光缆以及农田水利等。

3、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有什么意义? ①各种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②建设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造福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4、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①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 各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②规定的世界性贸易市场为经济全球化的实 现提供了各种制度性的保障,③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③各种自然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④更广义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太空。合理开 发和利用太空,能够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满足人类进—步发展的需要。

5、石油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的影响:①石油危机会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②会深刻影响各国的关系,③危害国际安全,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6、如何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

①我们共享地球上的土地、森林、水域和矿产,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这一切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③义务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获得了日益平等的发展机会;④稳固的国防和公共安全系统使我们的生活安宁和谐..公共利益,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我们个人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7、公共利益的特点:共享性、不可分性、层次性、特殊性、多样性。

8、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利益包括哪些?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农村医疗保险。

9、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

①我们共享地球上的土地、森林、域和矿产,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这一切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③义务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获得了日益平等的发展机会;④稳固的国防和公共安全系统使我们的生活安宁和谐„„⑤公共利益,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我们个人的成乏,都是必不可少的。

10、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1)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①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③公共利益具体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2)公共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它们有时候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1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表现:①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的。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③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2、怎样理解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

任何利益都基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而公共利益的产生,则与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个体需求相似性的增多关系密切。随着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个体的需求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合。虽然从根本上说,这些重合的需求来自于单个人的利益,但因为在社会关系中,其满足和实现涉及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或所有人,因而就拥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公共利益由此产生。

13、怎样理解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利益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些需求单靠个人努力很准得到满足,只有借助社会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公共利益实现得越多,内容越丰富,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就越充分。

14、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不仅表现为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也表现为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15、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 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群体利益,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②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16、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应该符合哪些标准?

合法合理性、公共受益性、公平补偿性、公开参与性。

17、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政府的职责:①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②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等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方式,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③在突发事件面前,组织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也是一个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的神圣职责。

18、举例说明我国政府怎样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共利益。(p46)

19、《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主要任务:确定世界范围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让全人类承担起保护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古迹和自然景观的责任。

20、非政府组织的含义:指那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它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21、社会公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互相尊重、诚实守信;②规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爱护公物等;③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讲究卫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

22、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每一个人应做些什么?

①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 ②维护公共利益不仅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努力。③我们不仅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遵守各种公共规则,更应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④带动更多的人自愿、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投身于公共事业。⑤维护公共利益有时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⑥在公共生活中,需要我们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3、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处与代价: 好处:①可以赢得自尊和自信 ②容易被他人接受和认可 ③可以获得奖励,赢得荣誉 ④能得到知识和处理问题的经验。

代价:①有时要忍受一时的不便 ②要付出时间、精力还有金钱,③有时要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④做不好会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

24、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①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②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③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 ④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25、在公共生活中,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①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 ②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③我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④我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26、如何理解“态度改变,我们 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

①不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维护我们的公共利益。②有句话说得好:态度改变,我们 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③就象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喝水、吃饭和休息一样,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④只有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行动起来,我们的公共利益才能真正的得到保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公共利益,同时,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第三单元

一、知识要点

1、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2、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50多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并完成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大业,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

7、“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8、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9、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有关台湾的全部历史和法律事实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1、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1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13、到21世纪的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基本实现的目标: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把我们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问题归纳:

1、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的原因:(P56上、P60下两段)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藏铁路通车;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等。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4、尊重各民族文化包括: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5、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6、新中国建立了,我们实现了“56个民族是一家”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习惯;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④全体公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平等共处。

7、“一国两制”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8、“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P70

9、“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P73最后两段)

10、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时,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到达台湾。②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列岛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并派兵驻守。③元明两代在澎湖设有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885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11、为什么要反对“台独”?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③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④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12、我国中国应如何应对台独?

答: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加强两岸的交流以合作,扩大互信,增进了解;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取得国际社会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支持;⑤加强国防力量,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给台独分子以巨大的威慑力;⑥不断揭露台独的险恶用心与危害。

13、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增强为国做贡献的本领:②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做斗争,③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14、目前,两岸大力发展 “三通”有何意义?

在目前,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提供新的更为强劲的动力。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为两岸经济注入新活力,盘活两岸市场,融合两岸资源,创造新的商机,经贸交流必将再度突飞猛进。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期中自测

上传: 刘国胜

更新时间:2012-5-15 10:57:4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我们生活的地区上,每年每月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在加快。造成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是()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 ②环境污染 ③物种的数量少 ④物种失去再生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当今世界,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是:()a、人民群众 b、联合国 c、社会 d、政府

3、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税收 b、经济贸易 c、兴办企业 d、非公有制经济

4、各种生物资源()①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②是不可再生资源 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④是可再生资源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近年来,各地的蛇、猫头鹰被大量捕杀,造成鼠害横行,粮食大量减产。仅以我国消耗野生动物最多的城市之一南方某大城市为例,每年都有约1000吨野生蛇类、50余吨野生蛙类、5万余只鸟类,成为该市酒楼餐馆里的野味“卖点”或市民的盘中美餐。这种行为()①破坏生态平衡 ②破坏了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 ③说明人类置身于食物链之外 ④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十一五”期间,海峡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这些都有利于()①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②加深两岸民众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 ③推动两岸的稳定与发展 ④消除两岸的所有分歧与隔阂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某市公布了“定额用水”方案,每人每天定额为了210升,对超额的部分收取“累进水费”(比正常的水费高).这种做法有利于()a、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b、提 高水资源人均占有量 c、解决水污染问题 d、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8、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些需要的食物、水、衣服、住房、车船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a、自然资源 b、可再生资源 c、不可再生资源 d、生物资源

9、美国:学生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使用5年;韩国:一次性台布、洗刷用品早已绝迹;日本 ;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树木制成筷子。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节约资源 ②必须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 ④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③④

10、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单位。下列 举措没有体现这一要求的是()a、某热电厂再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新技术,实现了低排放b、某社区制定节能规划,给每个家庭下达节能指标c、某磷矿污染环境 当地政府为保护税源,不让其停产d、某中学成立环保宣传队,发动学生上街做“环保宣传员 ”

11、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频出现沙尘暴天气带给我们的警示是()a、自然界的变化是不受人的活动影响的b、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我们必须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不改善环境,就能发展经济 d、我国应先治理环境后发展经济

12、我国有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 个()a、55 54 b、55 56 c、56 55 d、53

5213、广西、新疆、宁夏、西藏,分别是下列哪个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a、壮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 b、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藏族c、壮族、维吾尔族、回族、藏族 d、藏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

14、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保证台湾等地区的高度自治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5、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a、藏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壮族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每小题2分,共10分)

16、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17、关系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包括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

18、公共利益包含个人利益,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19、布达拉宫是藏汉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20、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

三、简答题(共22分)

21、(10分)材料:星期天,小丽准备去外婆家玩,可是班主任老师却安排她到校办黑板报,小丽犹豫不决,不知怎样选择。(1)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冲突时,应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6分)(2)小丽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是怎样的?(4分)

22、(12分)中国台湾网11月26日上海消息:由上海台湾研究所、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海峡两岸高校及研究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和各界嘉宾应邀与会。本次研讨会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顾与展望”为主题,下设两个子议题,分别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及意义”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怀着坦诚与开放的态度,围绕目前复杂的两岸局势下,两岸如何克服干扰和障碍、增进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互动。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希望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吗?为什么?(8分)(2)我国对台湾问题一贯坚持的方针是什么?这个方针的核心是什么?(4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

23、材料一:歌词: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制定了哪些方针和政策?(6分)(2)我国各民族间的团结有爱、合作互助有什么意义?(4分)(3)我们每个公民应尊重各民族的哪些民族文化?(6分)

五、实践考查题。(共22分)

24、材料:近日,中国之声对黑龙江鸡西市梨树区上万人因穆棱河水质恶化而遭遇饮水难的问题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后,引起国家环保部高度重视并责令相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

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位于上游穆棱市有污染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沿河居民因水质问题而买水饮用的还不止鸡西一地。

穆棱河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穆棱、鸡西、鸡东、密山、虎林等县(市),全长834公里,流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在鸡西梨树区街里社区,居民家里虽然都有自来水却没人敢喝,经济条件好的买水喝,条件不好的只能背水喝。居民们说,全镇共有近3万人不敢喝自来水,而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将近10年。据鸡西市梨树区委书记张行斌介绍,穆棱河流域两岸县(市)共有居民约500万人,其中,以穆棱河为水源的居民近200万人。穆棱河污染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请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最恰当的语言填充下列空格。

(一)患者症状(8分)(1)皮肤病:病人绝大部分皮肤受到侵害,临床表现为 等,最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植物被保护,这些皮肤正在发生病变。(2)败血症:病人体内血液受到了污染,表现为 等。(3)器官衰竭症:由于各种能源超负荷使用,等能源被过量开采,资源被过度开发,使患者的各器官功能出现衰变。(4)中年综合征:大量生物物种的消失和人类的快速繁衍,导致患者性格孤僻,易发脾气,如闹洪灾、等。(二)治疗方案(根据上述症状,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8分)(1)等---修补患者的皮肤。(2)等---治疗败血症。(3)等---遏制器官衰竭症。(4)等---治疗中年综合征。

(三)医师嘱咐(6分)今后决不能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路子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根治地球妈妈的病,就必须坚持、、发展观,实现 战略,坚持 及 的基本国策。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期中自测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 2.d 3.a 4.a 5.c 6.d 7.d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 15.d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 17.√ 18.× 19.√ 20.√

三、简答题(22分)

21、(1)答: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利益。同时依法保护个人的正当权益。(6分)(2)先选择到校办黑板报,以后再到外婆家去玩。(4分)

22、(1)不希望。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职责。否则,会直接威胁两岸的和平稳定,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8分)(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实现祖国统一。(4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

23、(1)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分)(2)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4分)(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6分)

五、实践考查题(共22分)

24、(一)(1)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2)水污染严重、淡水减少(3)石油、煤炭、天然气(4)沙尘暴、闹旱灾、泥石流、极端气候(表达正确,言之有理皆可给分)(8分)

(二)(1)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不乱砍乱伐(2)治理江河污染、节约用水(3)合理利用能源,多使用环保能源,多开发新能源(4)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表达正确,言之有理皆可给分)(8分)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6分)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鲁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16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1.在刘翔的日常训练......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目前大自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2、认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3、激发保护大自然的热情。教学重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不......

    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人教)

    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绯红(fýi hï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红色的一种,艳丽的深红。 标致(biüo zhi):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的标致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材梳理的培训,下面我对使用二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困惑,和同行们一起交流一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使用建议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使用建议 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及建议 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及使用建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一、教师用书的构想 1、教师用书是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助手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在于教师对所掌握资料的创造性运用,在于他们......

    2014年人教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必考试题[精选]

    2014年人教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必考试题 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 3什么是隐私权?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4如何正确行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