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特色文化在创新中丰实与发展
学校特色文化在创新中丰实与发展
摘 要:每所学校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在百年发展积淀中,学校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乒乓球文化特色。而唯有不断创新,丰实与发展特色文化内涵,学校才能获得生生不息的发展;而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也才能实现“每一个”独特的成长。
关键词:学校特色;乒乓球文化;童年生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68-02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生命气质,有自己的“家传”历史和精神遗产,它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轨迹,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历程。高家基小学始建于1906年,百余年发展历程中,不仅培养了大批乒坛健将,更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乒乓球文化特色。近年来,学校依托“乒乓球实践与拓展”课题研究,不断丰实乒乓球文化特色内涵,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展自身潜能,实现“每一个”的独特成长。
一、乒乓个性课程:关注个性潜能
作为体育特色学校,培育乒坛健将固然是美丽的光环;但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才是教育的本真。乒乓球运动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是健全人格与个性的养成。学校转变发展思路,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技能训练课(普及性和专业性训练),实现充满个性、自主全面的发展。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程,普及乒乓球运动,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乒乓球教学中,学校将中低年级的目标定位在“在游戏中玩乒乓”,突出“玩”字,高年级则逐渐加强技术训练;让孩子们从中感受乒乓球的魅力,逐渐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一方面,让每一个高小学生经过六年学习,都能打一手好球,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光辉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走出校门,无论是技能还是气质,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标识。而具有乒乓运动潜能和兴趣的学生则被选拔进学校乒乓球队,参加特训,代表学校参加各项比赛,为乒坛培养未来人才。
二、乒乓创意教学: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域,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让孩子在充满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才能为学会生活和做人打下基础。[1]为此,学校依托孩子们的乒乓生活,开展乒乓创意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也逐渐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
书画创作是美术学科常用的活动方式,美术学科教师以乒乓为主题,引导孩子创作书画作品。作品或是刻画同伴日常勤奋练习的情景,或是对成功的渴望。孩子们用稚嫩而充满热情的笔触,勾画出对乒乓球运动的喜爱及对运动与竞技精神的理解和为国争光的美好愿望。数学科组则组织乒乓球主题数学实践活动,一年级是颠球、数球比赛,二年级在乒乓球比赛中找规律,三四年级则开展乒乓球台的测量与计算,五年级是“我为世乒赛设计赛程”,六年级则开展乒乓球比赛的赛果统计分析。让孩子从小小的乒乓球中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育科组创作了乒乓球操舞,以舞蹈形式展现乒乓球的基本动作,如正手、反手、削球等;让孩子们在快乐起舞中,掌握乒乓球的基本动作。
各学科都注重从学生的乒乓球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找到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三、乒乓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今天,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孩子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学校的重要目标。艺术是一种美,科学也是一种美。从探究学习的视角审视乒乓球及其相关事物,能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培养良好的探究思维,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校围绕小小“银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探究活动。例如,乒乓球创新玩法主题探究,向全校学生征集“金点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课余时间,学生自发研磨乒乓球的基本动作,探索新玩法,创意连连。最终,学校经过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十个玩法。乒乓主题科学研究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怎样让乒乓球在空中悬浮?乒乓球的大小与球距的关系?乒乓球的大小与球落下时反弹高度的关系?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课题报告有创意有深度,还入选了石岐区科研展评。其中,甘一鸣同学的小发明――简易捡乒乓球器,获得了中山市科普活动周科学小发明三等奖。
“会玩的孩子才会更好地学”,孩子们在自主探究中玩得高兴,学得开心,不断获得自主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乒乓主题评价:体验成长幸福
成长的学生需要适当的激励和赞美。对于小学生而言,多元发展的评价手段更是不可或缺。[2]为此,学校以乒乓主题展示为评价手段,每年定期开展多种展示活动,让孩子不断发现自我潜能,获得成长自信,更能获取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能力。
手工制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作品的制作过程也是孩子发挥创意和想象力的过程。学校定期征集乒乓球手工作品,从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奖励,不断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环保节约意识。
乒乓球小品创作则缘于学校对乒乓生活的艺术加工。一次校庆时,教师编排的小品《目标正前方》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课间,老师们经常看到孩子们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而课堂上,老师也有意借助剧中的人或事开展教育。由此,学校便开展了乒乓球小品的创作与表演活动。2009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第一届乒乓小品征集与展演,并成为学校的展演精品活动延续下来,不断激励孩子们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
乒乓球服装设计展示更是孩子们展示自身创造能力的魅力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先在班级内进行服装制作与展示,借此进行改进;之后参加全校展示。孩子们热情高涨,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研究乒乓球运动的特点,设计了特色各异的服装。语文科组还组织孩子们记录下服装制作与表演的心得体会,从中精选优秀文章展示并保存,这些美好的记忆都珍藏在孩子们心中。
以展示为评价手段,在朴实无华中,透过一个个乒乓生活的精彩细节,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在自身独特的成长中,不断创造美好的童年生活。
一所拥有自身独特生命气质的学校,唯有不断创新,回应时代与学生成长的需要,才能延续其生命力,书写新的历史篇章。乒乓球文化特色内涵的不断丰实,实现了学校新的发展,更为每一个高小学子的独特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鄂艳霞.在孩子心灵播下“孝美”的种子[J].中小学德育,2013(12).(作者单位:中山市石岐区高家基小学
广东中山 528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第二篇:在创新中发展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旅游总结
——学习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兼论旅游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小平的创新思想更自始至终是贯穿于小平理论的一根红线。小平在1978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91年南巡讲话又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无论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还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无一不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创新的观点和论断已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和发扬光大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条创新的路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创新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还没有成为普遍趋势,但创新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作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创新是实现小平指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习和弘扬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正确把握邓小平的创新思想,促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方法创新为手段,机制创新为保障,人才创新为核心,全方位的开拓创新。
一、必须树立和坚持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创新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而解放思想的精髓又在于勇于创新。不唯书,不唯上,在求是、求实中创新,这是邓小平创新思想最基本的特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没有思想的活力,就没有改革和建设的动力;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其他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不管做什么,思想保守僵化肯定没有生气和前途,生气勃勃也必然思想开放活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夫子说:“日新之为盛德”,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天天都创新,那是最高的道德了。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结果。从中国历史来看,“创新”使中华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历史巨人,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也无一不是创新带来的成果;从世界历史来看,“创新”产生了古埃及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创新”促使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力学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众多发明创造和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正是对“创新”不断追求的结果。
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但关键因素是观念问题。旅游业要有大的发展,首先必须创新观念,树立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和源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首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创新。旅游业的观念创新,就是要打破旅游业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地解放思想,发挥创新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无数生动的实例表明,旅游业作为产业,如果只讲发展而不求创新,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与扩大;只有大力并实现创新,坚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的思想,摆脱思维定式、突破深层意识、实施观念创新,才能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目前,旅游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旅游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旅
游方式已经从过去的观光旅游过渡到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并存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主要旅游形式。旅游者的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这些都对旅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旅游业“旅游产品单一”的一大弱点还没有彻底扭转,一些旅游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卖到90年代,又卖到了21世纪,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硬伤。发展旅游业,就应该以变制变,及时更新观念,实现市场策略创新。通过树立国际大旅游市场的营销观念,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精心研究市场的新需求,加大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的力度,做好旅游市场细分,合理整合旅游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和品牌,适时发现和创造具有新特点的旅游新产品,以多样化应对多元化,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精品,从而为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促进发展。观念创新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必须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以“三个有利于 ”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努力做到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保守思维为开拓思维,变滞后思维为超前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展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提出新的创见,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废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要用创新的思路,不断解决前进中发展中的新问题。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为我们破解旅游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锐利武器,成为建设旅游业美好未来的永久“通行证”。
二、必须探索和运用标新立异、求变出奇的创新方法
小平同志创新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行为方式上创新。小平一再强调,各级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事务主义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全新的方法适应全新的事业。他说:改进工作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工作方法总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改得好一点,快一点。” 完全可以说,没有方法的创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从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就无法实现。
方式方法创新是创新的手段。创新不是空谈,创新旅游工作方法,必须要研究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把握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工作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推进旅游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在方法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旅行社发展为例,西方国家旅行社采用的是批发、代理与零售旅行社“垂直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有利于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与规模化的分工与合作体系。而我国旅行社在分类体系上采用“水平分类”,即按照从事国内旅游业务和从事国际旅游业务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体系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一直保留到现在,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它导致我国旅行社形成“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旅行社业发展不畅。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旅行社业面临国外大型旅行社集团的进攻和压迫。因此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上就有多种选择。发展联合体就是规模整合对抗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方式方法的创新和选择。旅游联合体是指旅游企业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利润为目的,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而组成的共同体。其实质是实现由现行“作坊式”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展旅游联合体就是通过整合中小旅行社向专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的旅游联合体转变,使中小旅行社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与网络化、规模化经营。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创新。方法创新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借鉴与独创相结合。不会借鉴就不会有创新,只会借鉴也不可能有创新。只有把借鉴和独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起点的创新。比如旅游营销有多种多
样形式,新闻媒体宣传、各种广告、参加旅游交易会、到客源地举行旅游推介会、制作和散发各种旅游宣传资料、赠送宣传性纪念品等是常见的、传统的形式。对传统宣传促销形式的大规模运用、组合式运用或是采用新的宣传促销载体,就是旅游营销形式的创新,它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因此,旅游营销在形式上的创新和竞争,除了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经济实力的竞争,也可以表现于智力的投入。海南在旅游营销上,同样是借鉴利用“旅游大蓬车”的方式宣传促销,但海南的创新在于精心选择时间和巧妙安排线路,专在有关省市举行旅游节庆或地区性旅游交易会时赶到。这种“赶场”和“捧场”式的“旅游大蓬车”,其新意在于利用人家搭的“舞台”唱海南旅游的“戏”,在于将海南旅游营销变为给有关省市的活动“捧场”。这样,既增强了营销的效果,又降低了成本。这是一种典型的方法创新。
三、必须培育和建立适应市场、壮大市场的创新机制
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能否发挥其优越性,关键在于其制度的好坏。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主张对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现体制的根本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干部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过具体要求,他根据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变化,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的思路,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大胆地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一项制度创新的伟大工程。2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制度变革与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中心,要发展壮大市场,必须 要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这是增强发展内在动力的根本途径。发展壮大旅游业也必须遵循市场原则: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帮助和引导企业实现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企业朝着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产业的内在动力,培育出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旅游大企业。二是转变机关职能,建立新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旅游行政机关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是“保安”和“保姆”式的服务型角色,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把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公共环境的改善上,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行调控、服务、监管,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搭台造势”。
四川乐山在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的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建立景区管理体制和充分利用外资、民间资本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投资新体制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在景区管理上,峨眉山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取代了多年的条块分割,创新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引进ISO9002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两个体系标准,使峨眉山景区成为全国风景旅游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同时通过两个体系认证的单位。2002年,峨眉山管委会旅游收入2.6亿元,是10年前的38倍。在投资体制上,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旅游资源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放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经营准入限制;所有非法律禁止的涉旅行业向民间资金开放;资源国家所有,政府依法管理,企业开发经营;编制旅游项目库,供投资者“下单”,营造各路热钱流入的“洼地”。2001年至2003年6月,乐山旅游总投入为16.63亿元,其中6亿多元来自本地民营企业、东部民营企业和台资企业。6亿多元相当于前10年乐山市直接旅游投入总和!乐山旅游发展得益于逐鹿资本市场,吸引和转化资金为资本要素以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制,这就是体制创新的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四、必须培养和使用敢闯敢干、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
要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大胆培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小平指出:“我们要破格选拔人才,不要按老规矩办事,要想到这是百
年大计。” “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小平同志深刻洞察到:创新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人才创新就是资本。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才体制和用人机制的竞争。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是要创造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和人才制度。
众所周知,农业经济的特点体现了劳力和土地的概念,工业经济是资源和资金的营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过去以物质、资金为资本,今天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得到恰当的运营就是资本。知识经济兴起于迅速发展、并成为未来经济主流的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作用的日益深化。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知识经济,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处在人力资本最高层次的人才资本,是能够在更高数量级上创造利润的最宝贵的资本。人才资本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资本。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世家靠产业资本成为百万富翁,用了近百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资源资本成为千万富翁,用了50年;而电脑奇才比尔•盖茨靠人才资本成为百亿富翁,只用了十几年时间,这就是人才资本的魔力!当记者问李嘉诚:为何几十年的成功积累还不如比尔.盖茨的几年暴富?李嘉诚在感慨“后生可畏”的同时,承认比尔.盖茨掌握了这个年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创新精神。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强旅需要强才,在当今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由要素和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的时代,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在旅游发展中起座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平同志早在79年就指出:“ 旅游局要用人得当,要有一些有闯劲、有干劲、有办法的人,只凭资格不行。”按照世界上公认的创新人才标准,有五类人才是旅游业需要花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是把全部产品引入市场的旅游人才,二是能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旅游人才,三是第一个采用新的经营方式的旅游人才,四是开创一个从来没有的市场的旅游人才,五是创造出有别于其他人的企业组织形态的旅游人才。这五类人才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具有“创新”素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你只需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要更换铁轨了。”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胆选拔和使用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营造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氛围,旅游业就必然会攀登上新的高峰。
开拓创新,时不我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发展旅游业,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只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锐意进取,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业就一定能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第三篇:在创新中发展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旅游总结
——学习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兼论旅游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小平的创新思想更自始至终是贯穿于小平理论的一根红线。小平在1978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91年南巡讲话又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无论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还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无一不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创新的观点和论断已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和发扬光大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条创新的路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创新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还没有成为普遍趋势,但创新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作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创新是实现小平指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习和弘扬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正确把握邓小平的创新思想,促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方法创新为手段,机制创新为保障,人才创新为核心,全方位的开拓创新。
一、必须树立和坚持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创新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而解放思想的精髓又在于勇于创新。不唯书,不唯上,在求是、求实中创新,这是邓小平创新思想最基本的特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没有思想的活力,就没有改革和建设的动力;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其他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不管做什么,思想保守僵化肯定没有生气和前途,生气勃勃也必然思想开放活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夫子说:“日新之为盛德”,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天天都创新,那是最高的道德了。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结果。从中国历史来看,“创新”使中华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历史巨人,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也无一不是创新带来的成果;从世界历史来看,“创新”产生了古埃及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创新”促使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力学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众多发明创造和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正是对“创新”不断追求的结果。
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但关键因素是观念问题。旅游业要有大的发展,首先必须创新观念,树立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和源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首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创新。旅游业的观念创新,就是要打破旅游业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地解放思想,发挥创新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无数生动的实例表明,旅游业作为产业,如果只讲发展而不求创新,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与扩大;只有大力并实现创新,坚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的思想,摆脱思维定式、突破深层意识、实施观念创新,才能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目前,旅游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旅游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旅游方式已经从过去的观光旅游过渡到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并存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主要旅游形式。旅游者的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这些都对旅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旅游业“旅游产品单一”的一大弱点还没有彻底扭转,一些旅游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卖到90年代,又卖到了21世纪,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硬伤。发展旅游业,就应该以变制变,及时更新观念,实现市场策略创新。通过树立国际大旅游市场的营销观念,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精心研究市场的新需求,加大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的力度,做好旅游市场细分,合理整合旅游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和品牌,适时发现和创造具有新特点的旅游新产品,以多样化应对多元化,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精品,从而为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促进发展。观念创新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必须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以“三个有利于 ”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努力做到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保守思维为开拓思维,变滞后思维为超前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展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提出新的创见,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废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要用创新的思路,不断解决前进中发展中的新问题。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为我们破解旅游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锐利武器,成为建设旅游业美好未来的永久“通行证”。
二、必须探索和运用标新立异、求变出奇的创新方法 小平同志创新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行为方式上创新。小平一再强调,各级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事务主义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全新的方法适应全新的事业。他说:改进工作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工作方法总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改得好一点,快一点。” 完全可以说,没有方法的创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从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就无法实现。
方式方法创新是创新的手段。创新不是空谈,创新旅游工作方法,必须要研究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把握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工作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推进旅游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在方法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旅行社发展为例,西方国家旅行社采用的是批发、代理与零售旅行社“垂直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有利于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与规模化的分工与合作体系。而我国旅行社在分类体系上采用“水平分类”,即按照从事国内旅游业务和从事国际旅游业务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体系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一直保留到现在,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它导致我国旅行社形成“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旅行社业发展不畅。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旅行社业面临国外大型旅行社集团的进攻和压迫。因此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上就有多种选择。发展联合体就是规模整合对抗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方式方法的创新和选择。旅游联合体是指旅游企业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利润为目的,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而组成的共同体。其实质是实现由现行“作坊式”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展旅游联合体就是通过整合中小旅行社向专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的旅游联合体转变,使中小旅行社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与网络化、规模化经营。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创新。方法创新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借鉴与独创相结合。不会借鉴就不会有创新,只会借鉴也不可能有创新。只有把借鉴和独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起点的创新。比如旅游营销有多种多样形式,新闻媒体宣传、各种广告、参加旅游交易会、到客源地举行旅游推介会、制作和散发各种旅游宣传资料、赠送宣传性纪念品等是常见的、传统的形式。对传统宣传促销形式的大规模运用、组合式运用或是采用新的宣传促销载体,就是旅游营销形式的创新,它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因此,旅游营销在形式上的创新和竞争,除了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经济实力的竞争,也可以表现于智力的投入。海南在旅游营销上,同样是借鉴利用“旅游大蓬车”的方式宣传促销,但海南的创新在于精心选择时间和巧妙安排线路,专在有关省市举行旅游节庆或地区性旅游交易会时赶到。这种“赶场”和“捧场”式的“旅游大蓬车”,其新意在于利用人家搭的“舞台”唱海南旅游的“戏”,在于将海南旅游营销变为给有关省市的活动“捧场”。这样,既增强了营销的效果,又降低了成本。这是一种典型的方法创新。
三、必须培育和建立适应市场、壮大市场的创新机制
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能否发挥其优越性,关键在于其制度的好坏。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主张对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现体制的根本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干部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过具体要求,他根据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变化,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的思路,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大胆地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一项制度创新的伟大工程。2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制度变革与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中心,要发展壮大市场,必须 要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这是增强发展内在动力的根本途径。发展壮大旅游业也必须遵循市场原则: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帮助和引导企业实现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企业朝着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产业的内在动力,培育出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旅游大企业。二是转变机关职能,建立新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旅游行政机关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是“保安”和“保姆”式的服务型角色,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把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公共环境的改善上,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行调控、服务、监管,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搭台造势”。
四川乐山在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的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建立景区管理体制和充分利用外资、民间资本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投资新体制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在景区管理上,峨眉山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取代了多年的条块分割,创新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引进ISO9002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两个体系标准,使峨眉山景区成为全国风景旅游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同时通过两个体系认证的单位。2002年,峨眉山管委会旅游收入2.6亿元,是10年前的38倍。在投资体制上,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旅游资源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放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经营准入限制;所有非法律禁止的涉旅行业向民间资金开放;资源国家所有,政府依法管理,企业开发经营;编制旅游项目库,供投资者“下单”,营造各路热钱流入的“洼地”。2001年至2003年6月,乐山旅游总投入为16.63亿元,其中6亿多元来自本地民营企业、东部民营企业和台资企业。6亿多元相当于前10年乐山市直接旅游投入总和!乐山旅游发展得益于逐鹿资本市场,吸引和转化资金为资本要素以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制,这就是体制创新的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四、必须培养和使用敢闯敢干、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
要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大胆培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小平指出:“我们要破格选拔人才,不要按老规矩办事,要想到这是百年大计。” “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小平同志深刻洞察到:创新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人才创新就是资本。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才体制和用人机制的竞争。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是要创造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和人才制度。
众所周知,农业经济的特点体现了劳力和土地的概念,工业经济是资源和资金的营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过去以物质、资金为资本,今天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得到恰当的运营就是资本。知识经济兴起于迅速发展、并成为未来经济主流的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作用的日益深化。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知识经济,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处在人力资本最高层次的人才资本,是能够在更高数量级上创造利润的最宝贵的资本。人才资本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资本。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世家靠产业资本成为百万富翁,用了近百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资源资本成为千万富翁,用了50年;而电脑奇才比尔•盖茨靠人才资本成为百亿富翁,只用了十几年时间,这就是人才资本的魔力!当记者问李嘉诚:为何几十年的成功积累还不如比尔.盖茨的几年暴富?李嘉诚在感慨“后生可畏”的同时,承认比尔.盖茨掌握了这个年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创新精神。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强旅需要强才,在当今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由要素和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的时代,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在旅游发展中起座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平同志早在79年就指出:“ 旅游局要用人得当,要有一些有闯劲、有干劲、有办法的人,只凭资格不行。”按照世界上公认的创新人才标准,有五类人才是旅游业需要花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是把全部产品引入市场的旅游人才,二是能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旅游人才,三是第一个采用新的经营方式的旅游人才,四是开创一个从来没有的市场的旅游人才,五是创造出有别于其他人的企业组织形态的旅游人才。这五类人才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具有“创新”素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你只需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要更换铁轨了。”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胆选拔和使用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营造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氛围,旅游业就必然会攀登上新的高峰。
开拓创新,时不我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发展旅游业,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只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锐意进取,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业就一定能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第四篇:以学校特色文化助推学校发展
以学校特色文化助推学校发展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
张楠
[作者]:
张楠,现任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校长,1963年生人,毕业于辽宁省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会员,中国西部教育顾问。2005年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明星校长高峰论坛”被评为明星校长。2006年参加“全国首届文化建设高层论坛”被评为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
研究方向:《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研究》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今天的学校没有响亮的品牌,就失去竞争,没有生命。平庸的学校必然在教育竞争中萎缩。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可以引领师生朝气蓬勃地前进,它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人,用高尚优秀精神引导人,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人,用优美高雅的环境陶冶人,是当今时代管理学校,走内涵发展,创办优质教育的新方式,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在创办优质教育中,民办学校尤其要强调“教育服务”,只有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民办学校才能在教育市场上抢占先机,取得明显优势。[关键词]:
文化发展战略,科学高效管理,优秀的教师团队。
[正文] 科学发展优质教育,打造富有魅力的学校品牌,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令人折服的教学质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应该是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
发展优质教育,就学校自身必须有三个主要基石:一是树立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二是建构科学高效管理体制和机制;三是打造优秀的教师团体。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内涵发展,以探索“自我教育”雨田教育实践模式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创办优质民办基础教育中,用先进的特色文化作引领,从而提升学校的品牌。
一、确立办学方向和理念
(一)、科学诊断,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雨田实验中学是沈阳市一所完全民办中学,1995年创建,现有教学班70个,在校学生3428人。教职工273人。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优势是:(1)不断优化的外部环境。(2)团结奋进的领导管理集体。(3)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4)充裕的生源。
2、劣势分析
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其具体表现在:(1)、距高标准高水平的双高普九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2)、队伍中存在盲目乐观情绪,缺乏优患意识,追求短期行为。(3)、升学人口递减和优质学校的增多,使扩招生源面临危机。针对以上分析,学校采取策略,用文化作为战略武器,打破常规,从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
(二)学校发展的科学规划(SDP)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今天的学校没有响亮的品牌就失去竞争,没有生命,平庸的学校必然在教育竞争中萎缩,作为民办学校如果失去了创品牌的战略意识,便 会失去办学效益。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可以引领师生朝气蓬勃地前进,它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人,用高尚优秀精神引导人,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人,用优美高雅的环境陶冶人,是当今时代管理学校走内涵发展创办优质教育的新方式,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雨田学 校全力打造“自我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办学效能的提升和学校品牌的创立。
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自我教育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具体阐释如下:
(1)就人的本质而言,人有善的本质和丑的本质两方面,善的本质包括: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丑的本质包括失意、孤僻、愤狠和自卑,丑的本质造成了一个渺小的自我,善的本质创造了一个伟大的自我,我们就是一个渺小自我和伟大自我的混合物。渺小的自我消极心常存在,它们就像红灯,叫你把善良的本质收藏起来。而伟大的自我是绿灯叫你勇往直前。
(2)就人的素质而言,人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外在的和内在的素质,一个人的体能、体态、体形是外在的素质,一个人的智能、人格、审美是内在的素质,两者是相辅相承的。雨田的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外在具有良好体形、体态、体能,内在具有一种扎实的智能,完整的人格,高度的审美观念的全面发展的人。
(3)学生在校时的全面发展应更好地促进未来的发展,在注重现实的发展中不能以牺牲未来的发展为代价。雨田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雨田实验中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真谛,而“自我教育” 是学会将自我教育内化为伴随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
2、办学目标:“办具有自我教育特色的名校”
具体阐述如下:
(1)细化的办学目标:凝聚最优秀的教师,把雨田学校办成“教师发展的学校”;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把雨田学校办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办成最出色的学校,把雨田学校办成最具自我教育特色的学校。
(2)实现办学目标的路径:落实到“一个坚持,二个学会,三个代表,四个培养,五个追求。”
坚持生本发展之路,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代表先进的教育理念,代表全体学生的根本利益,代表正确的办学方向。
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管理自己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追求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亦小成,大亦大成,无弃人也; 追求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做人自尊,行为自律。追求学业扎实,生活朴实,工作踏实,身体结实。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追求“生命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共同创造生命的精彩。
二、建构科学高效管理
(一)建立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育人,办有特色”的指导思想,突出新时期学校的服务功能。在教职工中树立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树立“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观念。贯彻自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运行机制
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高速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致力于课程改革、课程管理,研究和建立在新形势下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结合,坚持德育为首,从大德育观出发,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注重德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并将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构建学校教育活动新模式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原有课堂教学的弊端为基础,提出从生命活动需要和动态生成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按照学生主动参预,潜力开发。多方面发展需求满足和自主学习要求为目标,要求教师带着问题进课堂,学生带着凝难来求学,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自主、主动学习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注重挖 掘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三、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在创办优质教育中,民办学校尤其要强调教育服务,只有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民办学校才能在教育市场上抢占先机,取得明显优势,而教育的第一服务就是教师。
(一)、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者服务的重点
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靠学校有目的系统教育活动完成,需要教师执行和操作,没有教师的发展不可能保障学生的发展。
学生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和质量的高低,因此,促进学生发展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点,而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者服务的重点。落实到具体管理实践中,雨田学校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成为自己职业的创造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自我教育者,使教师自身的发展在其长度上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其广度上有较宽的视野,与时代同步;在其深度上有科学与人文的底蕴,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教师职业生命得到不断补充,精神生活得到不断丰富,心理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个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二)、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
学校的功能和价值被定位在能为学生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教育资源。而教师则是优质资源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有了教师的 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雨田实施校本培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使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重,重视青年教师建设和名师建设,启动“青蓝工程”和“功勋教师工程”,评选年功勋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是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名师是名校的品牌是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名师,留住名师,用好名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三)、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学全面改革
教师根据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更多的通过活动方式展现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通过把握学生个性特点,研制了分层次教学指导模式,作业也分成三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程度选作,在教学中由原来的“关注知识,给出知识”、“提问题,给予思路”、“告诉结果,给予结论”的教学方式已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凝,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的确定,使学校各项教学改革顺畅,教学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科学管理学校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建构“自我教育”实践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形成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教育竞争力,科学发展优质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对学校的要求。[参考文献]
周韫玉著《论自我教育》
第五篇:在班级文化中写下特色
在班级文化中写下特色
中国德育:李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山市自2007年起在全市全面推行德育“一镇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三个一”工作方略,将特色班集体建设作为学校高位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和全面实现学校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请问,中山市选择将特色班集体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其背后有何深意?
李长春:中山是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中心城区比较小,主要是镇区经济,打造的经济理念是“一镇一品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东西都是相通的,中山市的这个格局建设对学校的建设也产生了一定启发。中山市提出教育的“三个一”:建设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学生,成就好每一个教师。
建设好每一所学校就需要建设好每一个班级,因为班级是学校最小的细胞,同时班级又是由一个个学生个体组成的。从现代教育的人本特征来看,教育的出发点是解放个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是各有特色的人。为了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在建设班级的时候,我们就考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想到了特色班集体的建设。
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尊重班级间的客观差异,允许每个班级培育和发展不同的班级文化。在德育管理的导向上,不宜片面追求德育活动的统一和同化,而应赋予班级活动的高度自主权,积极营造张扬班级个性的活动空间。我们允许每个班级“因班施育”,采取适合生情、班情的不同管理方法,使之呈现“百班争鸣”的文化建设新格局,努力实现“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态阳光、习惯良好”的育人目标。
中国德育:全市范围内推进特色班集体建设是一项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请您谈谈中山在整体推进这项工程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将难题一一化解的?
李长春:中山市特色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是让班集体在“打造亮点、营造特色、创造品牌”的实践中更生动地体现出班级的品质、品位,凸显出师生的文明素养、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整个中山市有将近一万个班级,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是不容易做到的,难免会有同质化的倾向。在整体推进特色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怎么在共性的基础上提炼出内核的东西来形成特色,即如何通过构建“一班一亮点”这一有效载体,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繁荣以及家校联动,使特色班集体成为师生和谐共生的精神家园。
为了更好地构建“一班一亮点”,我们在班级“硬文化”和“软文化”两个方面下功夫。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即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名、班训、班歌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我们提出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特点,突出班级特征。比如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建好图书角和绿色窗台,并倡导整体设计班级形象,精心设计“班级名片”。
和“硬文化”相比,我们更加注重班级“软文化”的建设。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班级套上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其“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具体做法包括形成健康、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班级精神;健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人性化制度;开展行为与活动的教育。
中国德育:高效运转的机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全市推进特色班集体建设工作,离不开良好的氛围以及规范的制度和管理。请问,中山市在解决运作机制的问题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可以一同分享?
李长春:为保障特色班集体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非常注重优化外部环境,营造良性氛围。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了“行政主导、学校主体、班级主动”这样一个运作机制,加大班主任建班育人的运行力度。
我局建立了“三维互动”的运作模式,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主任整体联动,全面推进特色班集体建设。其基本思路是: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之后制订规划,然后确定目标、组织协调。学校加强指导,提供学习交流和反思分享平台,强化培训、优化过程、细化评价。班主任因班制宜,以班为本,相机引导,找准切入点,寻找生长点,营造最亮点,努力打造班级文化,争创特色班集体。
我局专门成立了“中山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吸纳了一大批本市优秀的德育干部和拔尖班主任。在德育科的领导下,他们具体负责统筹和指导全市中小学班主任核心能力建设。各镇区都成立了区域性特色班集体建设的领导机构,各直属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特色班集体的工作。
同时,我们把特色班集体创建工作纳入德育常规工作日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健全包括计划与总结制度、过程指导督查制度、评价反馈制度、阶段性成果展示制度等工作制度。每年评出100个市级特色班集体,我局专门发文给予表彰并颁发奖牌、奖状和奖金,还要求各获奖班集体隆重举行挂牌仪式,把牌匾挂在教室门口至少一年,然后永久保存在校史室,成为学校永远的荣耀和骄傲。各镇区以特色班集体评选为抓手,举行形式多样的创建评比活动,如申报陈述、实地考察、班会观摩、师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既是一次评选会,更是一次交流会。
为保证特色班集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设立了专项经费,很多镇区也加大对特色班集体创建工作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如沙溪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每年设立专项经费1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特色班集体创建的硬件装备建设、文化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奖励津贴等,切实促进了全镇中小学特色班集体建设的稳步发展。
中国德育:特色班集体建设固然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各位中小学校长的科学实施,但归根结底,其核心力量还在于班主任。请您介绍一下,中山市在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专业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