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
一、分析学前专业的舞蹈课程
舞蹈是幼儿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舞蹈在幼师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幼师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有一定的基本功、了解基本的各民族舞蹈以及掌握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是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想搞好该专业舞蹈教育,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和加强,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更好的实施我们的教育计划。
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
我们要培养适应现代幼教教学的人才,必须了解当今该专业的发展动态。幼儿舞蹈编导,除了有与成人舞蹈编导相同的职责之外,还必须根据学前专业的特点及其自身发展的工作规律,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特征,关注幼儿生理、心理特征。幼师的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舞蹈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以及一定的舞蹈编导能力,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能力。
三、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任务
1.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使他们能够了解各民族、芭蕾舞、儿童舞蹈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内容。
2.进行形体和舞蹈素质的基本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舞蹈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加强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3.掌握一定的创编能力
了解一定幼儿舞蹈编导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培养对幼儿进行舞蹈排练的组织指导能力;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生动再现幼儿舞蹈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4.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
幼儿教育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
四、分析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学院派教学,学院派的教学是建立在身体、能力各素质都达到一定标准后的成熟性高密度教学。课堂可以从基础的排练厅到广场到专业舞台或者剧院。而中职舞蹈教学仅停留在为日后适应幼儿园教学为前提的教学中,尽可能的把学生塑造成多能跳能教能遍的多元型人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个人还是比较推行分层递进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解法和示范法。
通过教师正确生动的讲解示范,突出重、难点,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运动概念,留下表象。2.重复训练法。
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初步形成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技能达到熟练阶段,这种练习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直接接受感觉信息的练习,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造能力。3.分解法。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简化教学提高学习的信心及较快的掌握完整技术,先分解练习,最后再进行连贯的练习,更好的掌握完整的动作技术。4.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根据学生现有的技术水平,要想正确掌握技术,就必须预防和纠正可能存在的某些错误和缺点,根据产生错误的原因,选择有效的手段。
五、主要教学内容
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实际出发,主要开设课程有:舞蹈艺术概论,舞蹈欣赏,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儿童舞等。
舞蹈艺术概论,主要介绍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特点与种类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初步的认识舞蹈。
舞蹈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动态、韵律和表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认识和受到教育的过程。从而欣赏舞蹈欣赏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芭蕾基训,是大部分舞蹈学习的基础,是形体训练中比较系统化的基础训练科目。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身体运动的一般规律,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形态,获得正确的舞姿,为以后学习舞蹈打下良好基础。
民族民间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眼界,使学生了解、掌握并继承和弘扬祖国民族舞蹈艺术,还可以丰富学生舞蹈知识,积累舞蹈素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儿童舞蹈,它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另外,为了让学生全面的发展,课堂当中还会穿插一些教学法,舞蹈编排,舞蹈表演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也会经常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比赛、演出活动。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了解基本功训练的意义与必要性;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肢体柔韧度,使学生对自身肢体有初步的控制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切身的训练中去体验、了解身体姿态与舞台方位。
二、教学内容
1、热身
2、形体练习
3、基本功练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示范法 练习法 分解组合法 个别指导法 观摩法
四、教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 音响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站姿与坐姿的方法,基本的身体姿态是基本功训练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身体挺拔智力的体态。
2、教学难点:
(1)在形体训练中,多数学生有驼背扣胸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加纠正与提示;
(2)在软开度(基本功)练习时,韧带拉伸的动作会使学生感到疼痛,在这一练习环节需要多给学生鼓励、提示与辅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第一节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正式上课前需要做完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建立初步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基本没有舞蹈基础,第一节课需要让了解每一名学生了解本学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方法。
2、热身:
以组合形式进行活动,活动组合分为上下两段,本节课学习上半段,主要活动头、肩、手臂等部位。
3、形体练习:
(1)基本坐姿:强调后背脊椎骨的直立以及腿部的控制。
(2)基本站姿:强调双腿的收紧以及上身的直立,避免出现塌腰、憋气等错误动作的出现,利用双腿夹书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舞台方位练习
4、基本功训练之软开度练习
软开度是一个学习舞蹈所必需具备的身体基本条件。软开度训练也是舞蹈必需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舞蹈演员身体各关节的运动幅度的练习。是拉长韧带、增强肌肉弹性和力量的练习。是使身体各部位各关节从自然状态、从僵硬状态从业余状态下解放出来,使其柔韧度达到舞蹈专业所需要高水平的训练。学前专业学生由于没有舞蹈基础,所以初次接触训练动作的幅度均小一些,本节课需要掌握内容为:
(1)地面压腿---正腿方向(2)地面开胯---一位胯(3)地面踢腿---正腿方向
七、课后作业
1、练习站姿与坐姿
2、软开度练习
八、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基础的形体动作,这些基础动作是舞蹈造型的基石,通过不断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基础,为养成挺拔的身形做准备。
九、课后反思:
第三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2012年下学期一年级舞蹈课程教学计划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从未接触过舞蹈,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而且初中学习文化课使她们逐渐养成了驼背的姿态。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还需得到提高以适应后期各种舞蹈的学习。因此,本学期将从基础部分开始,不仅让学生初步具备舞蹈需要的各种身体素质,还需了解舞蹈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主要教学内容
1、舞蹈基础知识部分
2、芭蕾舞基本训练
四、教学重点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舞蹈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学科的特点及作用;理解并掌握学习过程中常用舞蹈术语和舞蹈记录方法;激发学习舞蹈兴趣,明确学习舞蹈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通过芭蕾舞基本训练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具备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提高学生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为以后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现各种风格的舞蹈打下基础。
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美育,提高自身舞蹈素养,初步掌握幼儿舞蹈职业教育的技能,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创设条件。
六、阶段性教学计划
1、第一阶段教学内容:(1)舞蹈的概述
(2)舞蹈的起源和发展(3)舞蹈的构成要素(4)舞蹈常用术语
(5)人体结构各部位的名称
(6)芭蕾舞基本手型、手位、脚位介绍,以及组合练习(7)扶把的方法和要求
(8)扶把的基本动作
2、第二阶段教学内容
(1)介绍擦地的动作要领,以及擦地组合练习
(2)介绍蹲的动作要领,以及蹲的组合练习
(3)介绍小踢腿的动作要领,以及小踢腿组合练习(4)介绍大踢腿的动作要领,以及大踢腿组合练习(5)舞姿训练组合
(6)地面软开度训练(含双人练习):地面勾绷脚、地面压腿、踢腿、地面压垮及横竖叉、俯卧下后腰、跪下腰等
3、第三阶段教学内容
(1)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头颈、肩部、手腕、胸腰、旁腰、跨、前腰、腿、膝、脚(2)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3)把上软开训练(含双人练习):压肩、压胸腰、压腿、踢腿(4)毯功技巧:前滚翻、后滚翻
4、期末考评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现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的规定。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为基础的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实践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中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律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教学活动。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部分。结合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特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了解、掌握、会、”三个层次要求。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
2 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舞蹈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师在组织本课程教学时,要经常关心这些变化,注意适时地吸收有关的教育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③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通过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2.幼儿舞蹈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3.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简单的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3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手臂动作。古典芭蕾舞的基本手形、脚形、脚位、手位。古典舞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腿、腰的训练、大踢腿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柔韧性。
2.中间动作: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跳、翻、转)的训练。
3.身段组合训练。(1)提、沉、冲、靠组合(2)手位、步伐组合(3)云间转腰组合(4)风火轮组合(5)旁提、漫步组合
三、幼儿舞蹈基础
1.了解幼儿舞的特点 2.幼儿舞蹈的分类
3.掌握幼儿舞蹈中的律动、集体舞、歌表演、即兴舞、音乐游戏。4.学习幼儿基本舞步:走步、小碎步、娃娃步、进退步、错步、十字步、踵趾步、点步、踏垫步、交替步、小跑步、后踢步、跑跳步、滑步、长跑步、蹦跳步、前踢步、踏踢步、踏踢步、跳颠步。
5.组合训练3—4个。Ⅲ、教学建议
基本功训练中,可组织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
4 与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训练。
第二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以及在幼儿舞蹈中的运用。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视野,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力和鉴赏能力。
(2)通过外国民间舞与现代舞的介绍、学习,增进对外国民间舞蹈的了解和感受,初步掌握部分外国舞蹈的基本动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舞蹈的表现力,增进舞蹈中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更广泛地积累舞蹈动作素材,提高自身舞蹈素养。
Ⅱ.教学内容——中华民族民间舞 1.壮族民间舞
(1)了解壮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常用的壮族手位,脚位。(3)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4)讲解示范动作,并掌握方法。(5)组合练习3—2个。2.藏族民间舞
5(1)了解藏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学习弦子基本舞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
(3)学会组合3—4个。
(4)讲解、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3.蒙古族民间舞
(1)了解蒙族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常用手位1—7位、基本舞步、平不、马步、跑马步、摇篮步、刨步。
(3)硬腕、硬肩、柔臂。
(4)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动作与音乐配合协调。(5)组合练习2—3个。4.汉族民间舞
(1)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动律练习,单一动作训练。单臂花、交替花,盖分花、蝴蝶花、展翅花,扬臂花。
(4)基本舞步:秧歌后踢步、秧歌前踢步、垫步、墩步、十字步。(4)组合训练2—3个。5.维吾尔族民间舞
(1)简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2)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6(3)常用手位1—7位。
(4)基本舞步:横垫步、进退步、三步一抬。(5)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情绪配合。(6)组合练习2—3个。6.傣族民间舞
(1)了解傣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基本手型、冠形、嘴形、叶形、曲掌、基本手位、低展翅、高展翅、基本舞步、平步、踮步。
(4)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音乐与动作的协调。7.胶州秧歌民间舞
(1)了解胶州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基本舞步、丁字拧步、丁字三步小嫚扭、丁字碾步、基本手位。(4)讲解示范动作,注意情绪配合。(5)组合练习2—3个。8.云南花灯民间舞
①了解云南花灯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②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③体态动律:崴、小崴、正崴、反崴。④扇、握扇、扣扇、团扇、别扇。
⑤讲解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7 ⑥组合训练2—3个。9.外国民间舞、现代舞训练
1.初步学习掌握波兰、乌克兰、匈牙利等国家的民间舞蹈基本动作。2.组合训练3-5个。3.现代舞基础训练
4.组合训练(1)活动组合(2)手位组合(3)脚位组合(4)综合训练组合
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民族民间舞、外国民间舞、现代舞的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录相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正确的掌握各民族舞蹈动作的风格。
第三教学单元 教学目标: 通过前二年的舞蹈的学习,学生们基本具备了身体基本的松弛、协调能力,教材、教学均已经进入教育学生不仅只是学会几种舞蹈,更重要的要学习如何运用身体去适应音乐的节奏与节拍,在各种不同舞种中的表现力,在中年级的深化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舞与音乐、节奏的关系,无论是缓慢还是快速,都要把动作贯穿于每一个音符、节拍中.初步要求气、韵要贯穿与身体的各个部位,形神一体.了解儿童舞蹈教学的概念、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明确儿童舞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结合实践练习,掌握幼儿园韵律活动教
8 学的方法(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Ⅰ.教学内容:
一、幼儿舞蹈的基本常识: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幼儿舞蹈的创编和幼儿舞蹈的教学实例。
1.掌握幼儿舞蹈的创作,编排原则和方法。
2.理解幼儿舞的特点,学习基本步法,手位。3.组合训练3—4个。4.学习歌表演,创编歌表演。
5.学习情绪性舞蹈创编的方法,创编情绪性舞蹈。
二、幼儿舞蹈教学法
1.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基本办法:(1)示范法(2)练习法、(3)观察模仿法、(4)分解组合法、(5)游戏法、(6)语言提示、讲解、口令法、(7)个别教学法。
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创编舞与幼儿舞蹈教学法。创编舞教学一定要
9 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班级特点和不同表演形式进行,舞蹈教学应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舞蹈教学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模拟课。有条件的参与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毕业后的教学能力。
第三部份
课时总设计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与选修课程设置及实践课。
课程教学总课时:
1.第一单元:基本功及古典身韵训练,每周5节课。一学期20周共100节。全年40周,共200节。
民间舞训练,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全年40周,共80节。
幼儿舞蹈基础,上学期每周3节课,一学期20周共60节课。下学期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课。全年40周,共100节课。
2.第二单元:基本功及古典身韵训练,每周3节。一学期20周共60节。全年40周共120节。
民间舞训练,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
外国民间舞、现代舞训练,每周3节,一学期20周共30节。全年40周共120节。
3.第三单元:基本功及古典身韵训练,每周3节。一学期20周共60节。
幼儿舞蹈教学法:每周4节。一学期20周共80节。选修课程设置
10 1.幼儿舞蹈考级教材培训,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课。全年40周共80节。
2.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课。全年40周共80节。
实践课
舞蹈表演实习,二年级上学期1周,下学期2周,三年级上学期2节,下学期8节。
舞蹈毕业创作,三年级下学期3周。
二、教学媒体的使用说明
1.教学媒体的界定:本课程有两种媒体、即文字教科书、录像教材。2.两种媒体中必须以文字教科书为主,力求内容科学,重点突出,知识准确,叙述繁简得当,录像教材能突出重点,难点和实践环节以及不易文字、口头说明的知识点和问题,图示配合文字教材。二者相补相辅,缺一不可。
第四部份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一、幼儿师范教科书《舞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一、二、三级)
北京舞蹈学院编、孙光言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11
三、《幼儿表演舞编导技法及实例》
李娟、陈惠琦、阎桂元编著
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
四、《幼儿园舞蹈律动》(大、中、小班)
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育室编写
五、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
第五篇:《舞蹈》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舞蹈
课程代码:PT1BS03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21年4月
编写负责人:__________
审定负责人:__________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8
课程学时:136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三、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已成为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幼儿教育专业中,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学前教育舞蹈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学前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美的形象、动人的音响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与专业院校的舞蹈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舞蹈基本功技能,又要学习幼儿舞蹈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抒发个人情感
舞蹈无论对于人的气质培养,还是人的审美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
到激发,由于舞蹈艺术是以美的载体来传播人类深层的情感信息和表达人类对真、善、美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二)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舞蹈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强化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深一些,主要能为我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四、课程设计思路
1)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活学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基本功训练,幼儿舞蹈训练的直观教学,强化临摹与创作结合的能力。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1.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
系,做到教学做学合一。
基于项目导向,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模拟实际环境。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
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
2.总体设计思路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多示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舞蹈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选择
基础模块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统筹兼顾
就业岗位和发展的统筹兼顾、课程整合和前后课程衔接的统筹兼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舞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舞蹈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
示范法
舞蹈教学的示范法在树立舞蹈动作概念和学生学习舞蹈动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以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教师讲解与示范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语言要形象生动,示范动作一定要优美、准确,尤其对不断变化方向、路线的舞蹈,教师一定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2)
练习法
练习法是根据舞蹈要求,有目的地反复练习。练习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对个别的某一难点动作的方法练习,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使舞蹈更加完美;第二种是对舞蹈从头到尾的排练,对学生在整个舞蹈排练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使学生迅速掌握正确的舞。
蹈动作和提高表演能力,使舞蹈的表演更加完整;第三种是不断变换舞蹈练习的组合,使学生在不断变换的练习中,逐步了解舞蹈的难度。
(3)
分解组合法
舞蹈教学中的分解组合法,是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把舞蹈的基本动作、重点难点动作进行分解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先教上肢动作,再教下肢动作,然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也可把舞蹈分解成段落或不同角色的动作,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串联。运用分解组合法时应注意目的性和科学性。
(4)
观察模仿法
舞蹈教学中的观察模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师或同学示范表演,模效动作。如:先一些难于的组合动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边观察边模仿。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是准确、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应有简明的语言提示。运用观察模仿法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
(5)
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
用语言提示,讲解舞蹈的内容、情节、动作要点、思想情感等,运用口令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节奏和规律,是舞蹈教学中的辅助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快学生对舞蹈内容、情感的理解和对动作的掌握,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语言口令的简明。学习具体动作时,口令的运用不宜过多,应加强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6)
个别教学法
舞蹈的个别教学法是指教师对舞蹈学习能力较差或较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缩小集体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计划和针对性,保证个别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舞蹈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市场营销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舞蹈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
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舞蹈动作。
4)在学习中善于记动作。
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
2.调控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3.资源策略
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舞蹈的主题信息。
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舞蹈问题。
4)能利用实践演出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七、考核方案设计
《舞蹈》是一门考试课,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和职业能力。
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职业行为等)、课堂作业(各能力训练分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舞蹈表演作业)、平时测试、课外作业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课程综合设计或报告、期末完成舞蹈的情况等。
八、课程目标
1.总体能力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舞蹈知识。
2)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二是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创编方法,训练学生教幼儿舞蹈的组织教学能力,为将来在幼儿园工作做准备。
5)要培养合格的幼儿艺术教师,我们通过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单
一技能技巧的训练和舞蹈组合学习的课堂模式,在专业舞蹈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组织能力,强化职业意识,紧密联系职业需求,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2.具体能力目标
①
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②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够按人体基本活动规律和舞蹈的表现规律做动作组合及跳集体舞蹈;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
③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④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阅读和再现幼儿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⑤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
九、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
项目教学表
项目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学时
讲授
实训
项目一:
训练学生基本功
(40)
任务一
地面压前旁腿
舞蹈的含义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一节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训练学生的舞姿
任务二
软度训练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二节
基本功技能与训练
脚本手位
基本脚位
任务三
掌握中间组合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掌握组合要领与要求
任务四
古典舞常用手型和脚型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掌握动作韵律
项目二:民间舞训练
(30)
任务五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一节
藏族舞蹈
掌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任务六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二节
汉族舞蹈
掌握汉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任务七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三节
苗族舞蹈
掌握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项三:
幼儿舞蹈训练
(36)
任务八
了解幼儿舞蹈的教育意义
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思
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
任务九
掌握幼儿舞蹈组合第二节
幼儿舞蹈组合训练
《我是一个大苹果》
《西瓜》
《我的小小手》
《数星星》
掌握幼儿舞蹈的组合14
项目四:
幼儿舞蹈创编(30)
任务十
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
第一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学习幼儿舞蹈创编
任务十一
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
第三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
第四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
掌握基本要求点
任务十二
完成幼儿舞蹈的创编
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
幼
学习幼儿舞蹈创编
课时合计:136
十、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一:舞蹈的基本训练
第一节
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第二节
扶把基本技能与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教学目标:
(a)培养正确身体姿态和健美体型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以及与舞蹈相关的身体素质的训练。
(b)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幼儿舞蹈的基本步法及其组合。
(c)初步了解人类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中探寻人类舞蹈艺术是如何产生的。
(d)在发现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e)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悟美、初步领会舞蹈艺术的精髓所在。
项目二:民族民间舞蹈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第二节
藏族民间舞
第三节
苗族舞蹈
教学目标:
(a)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雅美好的情感情操。
(b)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认识事物的严肃地科学态度。
(c)
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项目三:幼儿舞蹈
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幼儿舞蹈组合教授
第三节
幼儿舞蹈组合实践
教学目标:
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舞蹈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其原则有: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性、力量性、巩固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这些原则对于舞蹈教学具有普通指导意义。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和贯彻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项目四:幼儿舞蹈创编
第一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
第四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
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
教学目标:
(a)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编儿童舞蹈。
(b)了解、掌握儿童舞蹈风格、韵律,感受其独特魅力。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对舞蹈产生兴趣,同时爱上舞蹈。
(c)培养幼师生的综合能力,充分显示出教师为辅、幼师生为主的教学特点。
(d)表现儿童舞蹈的特点,引导幼师生运用一些编舞技法创编儿童舞蹈,感受儿童舞蹈的风格特征,进而学习儿童舞蹈并对生活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十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课程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
舞蹈(基础版)吴彬
主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