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集约型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高中数学集约型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摘 要:集约型课堂讲求高效率、低成本和简洁化,具有拓展??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学案、化繁为简为集约型课堂奠定基础,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实现全景展示,整合微课资源、实现为学生进行专题答疑。
关键词:高中数学;集约型课堂;教学设计;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23-01
高中数学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一直以来受到诸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部分学生数学科目学得不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主观不努力,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没有兴趣,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付出努力而难见效果,陷入自我怀疑而不思进取的怪圈。这两个问题,教师都可以通过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解决。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注重知识点讲解,二是注重习题训练。教师多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盲目追求课堂教学进度,缺乏引入多种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的意识,导致课堂枯燥乏味且节奏过快,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因此,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引入集约型课堂理念,将集约型课堂理念与具体课堂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集约型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将各类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引入到课堂之中,用最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集约型课堂的优点显而易见,即通过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优化多种教学资源,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但真正做到集约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如果不能深入了解该理念,则很难完全发挥其作用,同时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重点考虑。
一、结合教学学案,化繁为简为集约型课堂奠定基础
有人说最成功的学习是把书从厚读薄再由薄读厚,这是对学习方法重要性的总结。它的意思是要懂得筛选知识点,将重点知识从书中的长篇大论中找出来,或制成知识框架,或化成思维导图,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把书读薄,这个阶段的作用是记忆知识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制作学案,利用学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例如,高中数学的代数部分可以整体简化为由集合到映射,再由映射到函数等教学层次。集合中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集合的概念及表示,二是集合的性质,三是集合的运算。教师以学案的形式展现知识框架,可以达到让学生迅速理解并掌握所有有关知识点避免遗忘的教学效果。2)把书读厚,这个阶段要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案,将对应知识点的例题加以整理,使学生借助最少的习题掌握更多的题型。例如,在“集合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应集合的确定性出有关集合中有未知数的选择题型,对应集合的互异性出有关集合中有重复数的题型等。
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实现全景展示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进入数学课堂。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功能,使得教师有众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可以选择,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实现信息化教学。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多方面地展示教学内容,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避免因为地域差异和教师水平差异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比如白板相较于投影有了更大的便利性,白板是具有交互性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白板随时对PPT进行批注和实例举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不断变换的PPT无目的地听讲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证明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立体图形,并用具体化的图像为学生填补空间想象的空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整合微课资源,实现为学生进行专题答疑
微课是当今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微课具有播放方便、学生能够进行多次重复学习且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大大节省高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成本。但由于资金成本较高等原因,部分贫困地区难以制作专属微课。因此,教师应充分搜集资料并进行整合,让学生可以获得相关专题的答疑视频。教师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微课资源分享和整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进行集约式教学。教师还可以在原有微课基础上进行视频资源的剪切和插入,编制成有自身特色的微课。例如,在教学“函数单调性的判定”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微课中的导函数教学、单调性定义教学和函数图像的手绘教学进行剪辑重组,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并进行专题训练。这样,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实现知识点的高度整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约型课堂是一种讲求高效率、低成本和简洁化的教学形式,具有较大的拓展弹性。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设计,让数学课堂更富有灵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充满兴趣,增强攻克数学难题的动力。要结合教学学案,化繁为简为集约型课堂奠定基础;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实现全景展示;整合微课资源,实现为学生进行专题答疑。
参考文献:
[1]季霞.优化微课设计构建集约型数学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7).[2]沈丽.基于集约型视野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6(07).
第二篇: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
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
李瑞军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河南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
2.重提问而轻反馈。
3.盲目提问,让学生回答无从入手。
二、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
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心理分析
1.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的心理对课堂提问的影响学生由于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的影响,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反馈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
四、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
1.对于回顾知识型的问题,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顾。,一方面,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间,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进行补充。另外,也应把回顾的知识跟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加以体现。
2.对于数学新知识、数学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在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的规律,精巧创设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第三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创建高效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是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为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03-02
上好一节学生自主课不是教师简单的放手,让学生完全自学,思维天马行空,反而老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在学生学习行为、思维上做好把控。为了上好一节学生自主的高效数学课,需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预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新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发现和思考疑点,了解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为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A习作业要具有差异性、反馈性。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1]。创设自主合作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学生以高昂的激情参与课堂,而自主合作的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激情,数学学习设置到有趣的、有引导性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合作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每节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避免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在关键点和重要步骤教师要起到点拨和答题的作用。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巧妙评价引导发散思维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形式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导向作用,评价的形式对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也能起到催化作用。延迟评价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提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教学内容,促课堂教学增效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与课程标准能不能相吻合,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有效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合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概念、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
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忠.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对策及分析[J].中国西部,2017(8).
第四篇: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焦作市级课题《构建高中数学高
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结题材料
课题编号:100086
关于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的
研究报告
承研单位:焦作市孟州第一高级中学
申报人姓名:王振江
课题组成员:丁群香 王建民 刘国强
何柯柯 张新虎
目录:
焦作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批准书 焦作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表
2013年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一:课题会议和研究计划 附件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附件三: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附件四:学案案列及设计意图 附件五:导学案反思后变教案 附件六: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论文 附件七:优质课、观摩课
附件八:学生和老师获得各项荣誉和称号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45分内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主动的感兴趣的去学习。结合孟州一中课程实际,我们首先精心编制导学案,学生每天夜自习把问题反馈过来,老师再把学案变成教案。其次,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合作。最后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研究高效课堂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模式。内容较多,原计划一年结题,实际用了三年时间。学案、问题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形式,高效课堂提问的艺术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课题研究背景
1.新课程实施以来,“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 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 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 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 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有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
2.课堂提问是课堂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教学方式,是教师经常运 用的教学手段。现在的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化,没有思考性。提问的设计随意性强,问题无层次。前后问题之间缺乏连续性,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胡乱跳跃。提问时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差生。对学生的回答常常是鼓励不足,而批评有余。
3.新课改要求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导学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之后,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等问题,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本课题研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教学,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促进课堂的快捷高效。根据数学教育的具体特点,我们从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认真开展好《高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更好地深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
1.通过使用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为中学数学实验教师提供使用北师大版课程等实验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教师。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从教师角度研究
1.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案应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2.研究高效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和学案编制及有效教学模式的原则。
3.研究高效课堂教师提问的艺术。
4.研究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技巧、研究编制学案的步骤和模式、教师的反思意识。
(二)从学生角度研究
1.研究学生提问的情感氛围、学生使用学案的意愿。2.研究学生提问的思维氛围和使用学案的思维过程。3.研究激发学生提问的策略和方法及用学案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创新及主要方法
本课题与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和目的都相同,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特色在于本课题研究将立
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对低效无效的教学进行诊断研究,力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给每位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不仅在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更在于形成独立的思考,主动学习、尝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本课题组成员来自各年级,既有重点实验班的老师、也有普通班老师。预期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施,完成研究课题研究的任务及目标。课题研究方式以对比研究的方法为主,通过自己教学班级,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实效的对比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操作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发展成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力争达到研究有实际效果,成果有实际用途,实施简便易行。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研究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现状及教改实施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操作实施,在世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
4.对比研究法。由本校的课题研究人员分别在各自的班级进行比较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操作之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研究步骤(见附件1)
(一)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9月)1.按课题要求多方征求意见组建课题组
2.分解课题,课题组各教师选定子课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3.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4.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二)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课题组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2、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各子课题成果提交实验研究小结。4.展示发表阶段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展示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研究材料结集。
六、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王振江负责课题设计及主要指导工作。成员:刘国强、贾永攀协助组长工作,指导布署各项研究工作并负责子课题《如何设置学案》。何柯柯、张新虎负责现状分析,参与子课题《提问的艺术性》具体工作开展。丁群香、王建民等全部课题成员参与研究《有效课堂的原则和模式》,刘国强、李海清兼任课堂实录、电子文本(上报)和课题研究文档工作及实施研究。王振江总结文本(信息)整合工作并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三年,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见附件2)上课、听课、评课(见附件3)等深入课堂 实践的研究活动,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等方法,广泛总结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加强了经验总结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理论的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结合,使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一方面:如何设置学案(见附件4)
(一)在“学案”的设置过程中要遵循着以下的一些原则: 1.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问题化原则
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2)问题不易太多,太碎。(3)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4)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5)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
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教学相长原则。“学案”的设置主要是组织成学生的自学,利用“学案”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已经考虑了引导、步骤、深浅等教的问题,还要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学案”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充分设计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哪些是需要教师指导,哪些内容是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讲、哪些内容是在教师讲的基础上学生练。还有如何调整学习节揍、活跃课堂气氛;学有兴趣、学有效益等。
4.可操作性原则。“学案”以讲义的形式发放给每个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给予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想、做。有程序、有梯度。“学案”有利于发现问题,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有利于学生反思、复习及元认知。我们有通过学生反馈及时修改“学案”或在下一阶段的“学案”中进行调整。“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管理相匹配,把握好阶段性与教学节奏,教、学、讲、练、考相结合,检查与评价相结合。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自觉性是有差异的。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之中,可以是让学生上交的作业(“学案”)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测验进行检查。评价有两种: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及时评价与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可以使学生自己知道学习成效及相对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状况并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
续学习提高具体的依据。
(二)导学案编写的一般模式
一般的导学案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八个环节组成。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3.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4.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使之逐步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学习方法指导可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来确定。不论哪种方法都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特点。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导学案中的学习内容应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6.学习小结
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7.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8.学习反思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是否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这三种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2)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3)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
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4)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5)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6)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三)导学的一般过程 1.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中的知识点,训练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学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
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见附件5)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
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以学为主,教师精导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引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 的要求。
第二方面:高效课堂如何提问(一).课堂提问艺术的原则性
1、提问应具有思考性(附件5)
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2、提问应具有科学性(附件5)
若问题过于呆板、机械,“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在本节研讨课堂教学中,已经没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提问时能旁敲侧击,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生动含蓄,并结合一定的问题情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促进积极地思考。有此可以看到新课程中可喜的变化。
3、提问应具有层次性(附件5)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
4、提问应具有探索性(附件5)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这些独特的思维过程,就会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
5、提问应具有整体性(附件5)
问题提出后,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应留有相应的思考时间,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暗示。在本节课中,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小组中有发言人的角色,为了兼顾广度,教师在提问时还采用直接点名的办法,体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
教师要避免低效率的提问,关键是要多了解自己的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提问方法:
1.激趣式提问(附件5):即提一些有一定趣味或悬念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在导入新课或引入新概念、新公式时比较常用。
2.变式提问(附件5):即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某个知识点来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引伸、推广问题或从正、反等不同角度设问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思考问题的本质。
3.铺垫式提问(附件5):学习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分若干“台阶”来提问,形成思维跨度合理的“问 题链”,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
4.设疑式提问(附件5):设疑式提问就是在学生似懂非懂及思维的盲点 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辩析、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提高。培养学 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5.反馈式提问:在学习新课后或复习时,针对相关内容提出问 题,这类问题要概念性强、典型、讲究变式,有利于学生存在的问题 暴露出来,以便有针对性进行矫正训练,从而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 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价值,从而极 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方面: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成为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特别是文科学生,老师不讲学生不会,讲的快跟不上,重复次数少掌握不牢靠,怎样上好一堂有效课就成为大事,就要研究课堂模式。
1、高效课堂必须运用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 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核心,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 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导”,由“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使 导”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2、高效课堂必须实施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 释问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 学方式。设计时要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是催化剂,问题 是学习的载体,问题是创新的源泉,问题决定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 和目标,是决定学生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中 的问题。
①问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与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紧 扣时代脉搏。
②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形成知识链,实现问题设计 的层次化。
③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考点、热点都要设计在问题当 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且当堂解决问题。
④教学目标要设计在问题当中,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教学目标。⑤问题设计要体现全体意识。难易要适当,繁简要适中,要照顾 全班学生,要让学生从学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⑥问题设计要体现自主学习意识。要激发学习兴趣,善于发现问 题,学生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要让学生 敢于把“句号”变成“问号”。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3、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充分展示。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核心,没有学生充分的展示,就没有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可能实现高效。
(1)、展示的课型:①预习发展课。②提升展示课。③巩固展 示课。
(2)、展示的过程:①出示课题、目标、要求、时间的预设。②分发学案,独立学习。③小组讨论,生成学习效果。④小组展示,教师点拨。⑤组间质疑,穿插巩固。⑥全班展示,落实目标。
(3)、展示课的要求: ①在充分自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进行展示。②展示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要紧扣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③自学、对学、群学中存在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在全班面前展示。④展示的动作要快,上一组进行
完,下一组迅速到位,进入角色,不拖泥带水,不耽误时间,提高课堂效率。⑤各组上台展示的同学要争先恐后,或板书,或口述,或边讲边 板书,或表演,形式多样,创意不断,而且都必须围绕文本知识加以 落实,适当拓展。
4、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及时反馈。
高效课堂是信息快速输出、传递、吸纳的课堂。学生信息的来源 广、容量大、新鲜度高,必须及时传递出去,反馈出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展开讨论、争论和辩论进行广泛的交流,形成一 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把知识性信息与 学生的生命体验、生活体验真正融汇起来,把纸质文本与学生的生命 文本和生活文本融会贯通。只有课堂对学生发展的关怀,才是学生思 维碰撞的课堂、信息丰富的课堂、知识汇聚的课堂、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鲜活的、富有朝气的课堂。
5、高效课堂必须在“导”字上作文章。
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高效课堂中是精心的组织 者、机智的调控者、优秀的指导者、还要做热情的激励着、适时的点 拨者、权威的评价者。教师是课堂的精心组织者。没有教师的组织,就不可能构建有序 课堂,无序的课堂交流就成了漫谈,就偏离了目标,而偏离了目标就 不能实现高效。组织教学要严密,课堂程序要流畅,“动”、“静” 要一体,目标要一致,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教师是课堂的机智调控者。高效课堂必须是开放的课堂、活动的 课堂,虽然课堂显得很乱、很活,但必须做到乱而有序、活而有度。要做到形散神聚、聚在目标、聚在主线。教师要巧妙地挖掘课堂走向,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防止放任自流。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指导、引导、诱导。学生预习的指导、分组的指导、讨论的指导,展示、反聘的指 导都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有的放矢,讲究实效,这样才能 指导得体,指导到位。在指导的过程中,还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为成功者喝彩,为优秀者加油,为进步者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 乐,从而保持强大的、持久的内驱力。教师是课堂积极的参与者。课堂上教师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倾听 者,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要沉得下心,稳得住神,用耳朵 去听,用心去辩。学生学习出现偏颇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讨论 受到阻碍时,教师要开渠引流;学生展示异彩纷呈时,教师要画龙点 睛;学生争论不休、答案不清时,教师和学生一道去领会、去感悟、去发现,教师要拨开迷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 升。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 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 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 待。
八.问题和课题组今后的打算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数学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课题虽然结题,但课题研究却永远不会结束。高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的追求,课题组将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课,继续在实践中深入探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高效。课题组还将继续开设各种形式的展示课、研究课,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和研讨会,继续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省市专家和领导更大的关怀和支持,希望吸引更多的数学老师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中来,将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将课题成果推广开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效果,为我们的数学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造福更多的学生。
课题研究至今,得到了各级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得到了各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我校教师配合和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在此,课题组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九.课题老师取得的成绩
1.课题组老师把学案变教案形成了很好的习惯。(见附件5)2.课题组老师都有自己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论文。(见附件6)3.课题组老师都讲授过优质课、观摩课、网络公开课。(见附件7)4.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获得各项荣誉和称号。(见附件8)
第五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探究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探究
商丘经济开发区一中
田美娥
摘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探索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课改势在必行。作者认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有效备课是前提;二加强预习指导是重要环节;三课堂上要激动灵活的创设情趣,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是关键;四因人而宜,人人达标,力争堂堂清。这样,才能把主体多元的高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策略与研究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高效性是当前语文课改的关键。提高学生素质,加强课改,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他人经验,从中归纳梳理认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进行有效备课
文本有温度,冷暖人自知。语文教学要正确体现文本解读,要进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备好课是最基本的前提。讲什么?怎么讲?事先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备课要吃透教材。提炼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知识点,明白“教什么”,其次,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补内容;也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对教材体系,呈现顺序进行重组,达到优化;教师要关注新情况,将最新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整体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温故知新、技能、技法、思维都能得到提高。
学习要高效,备教法、备学法很重要。因此,教案中需要将渗透学法指导作为一个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性趣,强化动机、体现三维、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及如何联系实际。以上这些,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备教法就是要灵活多样,根据学龄的心理特征,教法必须因人而宜,富有变化,努力寻找适宜的新颖之法,努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总之,我们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这是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都应该注意的。
二、构建高效课堂,预习是十分必要的。
预习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前,教师在对课文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的脉络,确立重、难点,进而设计出围绕重、难点(知识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预设问题。在学生预习中,除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通顺流利外,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看谁提出的问题多且富有针对性。问题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坚持“不学不讲,不做不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机动灵活的创设情趣,因材施教。古代的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充满激情,才能以情激情,才能和学生以心换心。那么如何启迪、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愿望呢?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的作用,适时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心灵的享受,精神发育的乐园。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在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老师,是学生。教师只有经常性的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处于一种搜索知识,寻找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再塑重生命》一课时,引导学生结合的研讨与练习,自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如果实在弄不懂得,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正如新课标所要求,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交往。抓住教学中的这一“指挥棒”,教师不仅教的欲哭,学生也能学的轻松。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让学生每天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只有让学生先发现问题,把问题暴露出来,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实施高效课堂。因此,我们要改听讲为读书,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学。提出质疑,为精讲作铺垫。教师应针对学生不懂得问题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点出学习规律,点出学习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非常认真地执行既定的教案。虽然在备课时能认真地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精心设计教案,但是,所有这些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鲜活而富有变化的,在高明的教师也不能将一切都“设计”到。课堂教学不能以老师的思路和设计为本,不应该让学生成为帮助教师完成预定的“配角”。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构建,要实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从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转化为关注学生的有所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课堂上教师始终心怀学生,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课堂生成,而这些生成的东西,往往可能是文章的难点或重点。如果我们还死抱着自己的教案不放,势必导致高耗低效。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时,要随时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可以通过激励竞争机制,顾分组讨论探究、典故、幽默事例等多种形式的临场发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注明学者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一个‘活’字”。那么,怎么才能让可让“活”起来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便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把思考的余地和表达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快乐。因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努力达成目标。那种不管学生的感受,一味俺自己既定的设计教案实施教学,就不是真正的“教”为“学”服务,更谈不上高效课堂。
教无定法,但不能设法,贵在得法。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更应该注重方法的引导。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为目的。中学生由于人生体验和思维深度的限制,有时未必能理解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意向。这就要求我们加以引导和点拨。如学习《社戏》一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题目?社戏好看吗?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再如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提出问题: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体现作者什么的意图?
2、“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原来是怎样的看法?
3、作者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让学生思考、学习、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此时,如果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应适当点拨,不需要过渡分析讲解,就能达到预期目标。这样,不仅把语文老师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放出来,而且也解决了学生以往雾里看花的现象。
三维目标其中之一是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如果不经过学生的质疑、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结论很难获得。知识也难于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自然生成的丰富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出来。所以不仅是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四、达标测试,因人而宜,力争每课比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当堂消化,力争堂堂清。教师要及时把握学情,力争人人达标。要设计好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A类(优秀)生解决问题的创新点,B类(优良)生解决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度,C类(潜能)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行了。要给学困生补习、吃偏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只要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好学生,实现人人达标。
在当堂的检测中,先口说后笔练,分组合作交流,可发现每堂课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在检测中或多或少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学情反馈,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对学生进行准确机智的评价。只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其给学生提出十个问题,不如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纵然学生提出的问题含金量不高,我们也应该鼓励,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另外,要强调的是:学生没有预习,没有读课文时不要讲;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已了解的不要讲。要精讲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要画龙点睛地讲些带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和有品位价值的“文眼”。这样,才能把主体多元高效课堂的高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