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23:1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

第一篇: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夏洛的网》三中文译本风格比较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

从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对话分析塞斯性格 集体主义对初中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影响 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祥林嫂和苔丝比较中西悲剧女性形象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反奴隶制精神

追寻自我之旅:浅析多丽丝莱辛的《十九号房间》 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浅析菲利普•罗斯《凡人》中的存在主义 政府工作报告中冗余信息的翻译规范

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 人际隐喻在商业广告中的作用分析

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 中英颜色词的翻译和比较

浅析《红色英勇勋章》的成长主题 语境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与分析 中西商务宴会差异的文化渊源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输入的研究

多模态教师话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PPT为例 压抑人性——论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爱情 《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的悲剧 香港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神话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大卫科波菲尔》

浅析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自然主题透视 英语交际中蓄意歧义的应用研究 初中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个案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语数字习语翻译 基于心理模型的会话含义认知研究 《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分析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探索 浅析《三个女人的一生》的语言艺术 《到灯塔去》的叙事时间艺术 BBS论坛中的语码转换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双重形象分析 用圣经原型浅析《等待戈多》中的信仰缺失 《红楼梦》中诗词英译的文化体现 文化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英汉教育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

论英语学习中阅读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征和表达 大学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研究

从美国医保改革浅析美国政治博弈 论爱伦坡《怪异故事集》中的哥特美学 英语歧义结构的化解与翻译

应用文化翻译观理论比较《滕王阁序》的两个译本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国多元文化主义

《汤姆叔叔的小屋》和《飘》中黑奴境遇的对比研究 浅析《莫尔弗兰德斯》中的语言特色

《塞莱斯蒂娜》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 《老人与海》主要人物分析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心理历程 吸血鬼文学和《暮光》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根源 男女言语风格的差异

痛苦的灵魂—《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内心世界 初中英语课外辅导的问题与对策 论凯特肖邦《事关偏见》中的偏见观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瑞普凡温克尔》的女性主义解读

不同种族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角色研究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映现的中西方文化 论《红字》中的象征主义与心理复杂性 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二十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摇滚中的自由观念 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迁移对中国传统节日影响 《时代周刊》“十八大”报道中的中国政治形象 斯佳丽与姚木兰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

真正的生活是不是美国的电视剧:以《实习医生格蕾》为例

多丽丝莱辛和《浮世畸零人》-解析莱辛在《浮世畸零人》中的社会反思 论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NBA球员绰号的隐喻分析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研究翟林奈《孙子兵法》英译本 从电影《推手》看中美跨国家庭中的文化冲突 浅析《纯真年代》中服饰的象征意义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策略 论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伊索寓言》对中国现代短篇寓言的影响 中美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分析 《老人与海》中老人的特征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乔治•萧伯纳《巴巴拉少校》

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及其翻译——以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稿为例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哈利波特》看中西方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差异 91 从儿童视角分析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从功能目的论看《》中“新话”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93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 94 汉译英中使用直译在网络时代的优势 95 同声传译中的顺句驱动

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玫瑰”分析 97 女性英语的特征

浅析怀特《风暴眼》的主题及创作特色 99 浅析《宠儿》中扭曲的母爱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之研究

第二篇: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

镇原县新集初级中学 李宁 744507 摘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然而,我国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长期以来一直偏向于语言诸方面(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忽略了对该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又具体反映到我们所学习和运用的语言上,所以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非常必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与修养、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等。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有效英语教学 1.引言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只是注重对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的讲解传授,而较少结合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语言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逐渐缺乏在英语教学中贯穿文化背景知识的自觉意识。这种片面强调英语词汇、语法等单纯的语言技能的训练,将绝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误认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便可在交际中得心应手了,结果忽略了作为这些载体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传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我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颇低。实际上,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增长见识;而且,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引导学生在阅读、翻译时从以往的字、词、句的狭隘层面中跳出来,从宏观的角度整体去把握,分析语篇,理解语句,从而达到理解篇章、正确翻译的目的。在阅读和翻译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从以语言知识为目标逐渐过渡到以语篇信息为目标上来,进而对语篇、语句进行整体的把握,提高阅读能力与翻译水平。目前,虽然我国各级各类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基本上都涵盖了中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政治、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而且,文章风格体裁形式多样,在思想内容方面也普遍具有一定深度。这就在客观上为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提供了条件。况且,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对学生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时,教师有责任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以加强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完善的掌握所学的语言,按照语用原则进行交际,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的语言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语言、文化、以及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值得外语教学者的深思。2.语言与文化 2.1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语音符号体系。它是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篇章等构成的有层次的符号系统,是思维交流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现代汉语词典》1998)。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2.2文化

文化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关文化的定义“约有四百五十多种”(Trifonorich1980)。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特点的一些基本常识。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用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反映出特定的文化知识。英国人泰勒(Tarilo)在《原始文化》(1871)给文化下了一个颇具权威性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可见,文化的概念范围极为广阔,内涵十分丰富。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简言之,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全部成果。文化具有时空性,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处在历史(时间)的纵坐标和地域(空间)的横坐标的“时空坐标系”(Kreusler,1963)中,从时间角度来看,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综合反映。从空间角度来看,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间也在不断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2.3 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 2.3.1 中外语言学家对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观点

我国著名的外语教育家王佐良教授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不是说大概的了解,而是要了解使用这一语言的人民的过去与现在,这就包括了历史动态、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技成就、政治和社会组织等等”。语言学家邓炎昌和刘润清先生在《语言与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一书中也对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作出了相近的论述:“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对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也有许多论述,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在《语言》(Language)一书中论述了语言与文化两者间的关系,他写道:“语言是有背景的,此外,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R· Lado)在他的《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1964)一书中就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Lado继续在他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中明确指出:“一种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该文化其他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段,影响到交际双方的文化传统”。语言学家Huderson指出:“语言和它赖以存在的文化之间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仅仅学习某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怎样使用这种语言,即必须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社会语言学家古德诺夫也指出:“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能力是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信息系统的编码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系统知识”。美国社会学家恩伯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一书中阐述的很清楚:“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要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整个文化。” 2.3.2 教学实践中文化和语言的相互影响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名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又依附在语言之上。语言不是无意义的符号体系,而是由特定文化转移和文化意义的文化载体,所以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储存了一个民族全部劳动和生活的经验,记录着民族历史,反映出民族的习惯传统,透视出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标志着民族的文化交往。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而一定时期所产生所流行的语言也折射出那一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现象。

语言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语句结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该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具备一些语言技能外,使他们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英语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手段去探讨目标语言(英语)上所记载和表达的一定社会文化内涵。”

可见,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其实,从形式上看,英语教学直接从事的活动是异语交往和交换;从内容上看,其实际上是在不同文化体系和文化形态之间往返穿梭,目的在于达到文化内容和文化信息的传递与理解。而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影响学习者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及交际能力。这已经是许多语言学家和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

探讨外语教学中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问题,明确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是必须的。自19世纪现代语言学建立之后,语言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Bloomfeild的结构主义与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为代表的语文学传统(Philogical Tradition)和20世纪初Boas与Sapir建立的人类学传统(Anthropological Tradition)。前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后者则注重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主张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去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的出现和兴起。根据文化语言学的理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定义从传统的“大写字母C文化”扩展到“小写字母c文化”。前者指“人类文明成果和对文明所做的一切贡献之总和”;后者指“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和传统等等”。据此,美国语言教育家C·Kramsch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归纳为三条:“1.语言表达文化现实。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用词造句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共同的经验。2.语言体现文化现实。一个文化社团的成员不仅仅用语言来表达共同经验,同时他们也通过语言来创造经验。3.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说话人通过使用他们的语言来区分非属他们同一社团的人。”由此可见,语言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它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结晶,它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它制约着语言形式,他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坚持在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进行第二文化的习得。否则,真正掌握好英语就只是一句空话。3.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

学生不能理解和接受目的语文化会严重影响交际的有效性。外语教学专家认为语言交际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加严重。沃尔夫森(N.Wolfson)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前苏联语言学家E.M维列夏金和威克斯托马洛夫在他们合著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学外语教学》(1983)一书中指出:语言交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参加交际者要有共同语言;(2)他们要有共同的社会历史经验。(3)他们要有共同的言语情境。这三个要素中的第二点便是指语言的载储功能(cumulative functions),即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记录和存储该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的能力。

人们在母语习得过程中,由于朝夕沐浴在相关文化之中,其行为和思维一直受气熏陶,因而语言交际和理解中不存在文化障碍。但在学习和使用外国语言时,常常会不知不觉地中国文化去比附外国文化,产生负迁移作用,从而造成理解困难,甚至误解。

这种干扰反映在许多方面,尤其在文化词汇上最为典型。文化词汇能否被理解也取决于它的文化内涵和它所能产生联想意义是否为读者所知。比如,“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汉语文化中多含褒义;但“dragon”在英语中代表邪恶的事物,含贬义。因此,在童话故事里那个向奥莱拉公主(Princess Aurora)施魔法的邪恶的巫婆变成一条恶龙。在汉语中我们把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叫做“四小龙”,而翻译成对应的英语却是“Four Tigers”。再如,蝙蝠(bat)在欧洲的民间传说中,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邪恶的黑暗的势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吸血蝠(vampire bat),提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在英语习语中蝙蝠总是用做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crazy as a bat等。如果说某人batty,意思是说他(她)有些反常。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的寓意与西方完全不同,由于“蝠”与“福”谐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民间有许多图案采用蝙蝠以表示吉利。还有在英语中,猫头鹰(owl)是一种表示智慧的鸟,如as wise as an owl,说某人owlish是形容他聪明严肃。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身旁就有猫头鹰相伴。汉语中,由于猫头鹰鸣声凄凉、夜间行动,因此人们把它与死亡并提。花卉也有种种象征意义:百合花在中文中象征纯洁、美好,而在美国被看做死亡之花,只用于复活节(Easter);白菊花在欧洲被看做死亡之花,而在中国则被当作“花之隐逸者”而倍受诗人礼赞。类似的句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语言还渗透着一个名族的价值观念、政治观念和宗教信仰。在中国,由于佛教有上千年的历史,许多人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反映在语言上就有“借花献佛”、“我佛保佑”之说。而在英美等国,人们普遍信奉基督教、敬畏上帝,认为只有上帝才是全能、威力无比的。因此,有相关的话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上帝助之),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英美等国,人们竟会把“My God”时时挂在嘴边。

4.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 4.1 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众所周知,以汉语和英语分别为典型代表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习群体要较好地掌握英语为目的语,就必须深入了解中西方的巨大文化差异。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有意识地学习将有助于我们英语语言的习得。4.1.1 中英传统文化在政治特点上不同

中国传统社会自秦汉以来,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社会,其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是血缘亲族组织。这种组织直到明清才开始解体,但对汉语语汇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在西方,这种原始的血缘组织关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就解体了。因此英美人(特别是美国)家庭的核心是夫妇,所以英语有new clear family(核心家庭)这个词。但在汉语中必须分清长幼兄弟叔伯。因为宗法社会中财产继承人必须是父系男性成员,故又须区分父系和母系(祖父和外祖父)。这样,汉语的血缘亲属关系就有(1)辈分;(2)直/旁系;(3)男女;(4)长幼;(5)父/母系共五个参数。而英语中所谓的参数共有三个,即(1)辈分;(2)系族;(3)男女。所以英语中兄弟不分(Brother),叔伯不分(Uncle),爷爷与外公不分(Grandfather),委实让中国人诧异。更有甚者,英语中cousin一词,连男女都不分,可以是堂兄,堂姐,堂弟,堂妹,表兄,表姐,表弟,表妹,“以一当八”。倘若这些亲戚关系词(Kinship terms)在分割遗产时产生麻烦,那英美人是绞尽脑汁也理不清!4.1.2 中国与英、美的宗教不同

中国宗教除佛、道、儒三大主流宗教以外,还有“九流”的影响。而英美主要是信仰基督教,信仰耶稣上帝,平时可以看到My God!For God`s sake!God bless you!等常用语。类似的宗教问题在英汉翻译中有时便可以碰到文化障碍引起的沟通问题。例如:《红楼梦》第七回中,薛宝钗诉说“冷香丸”的配方,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巧死人了„„”。这“阿弥陀佛”,佛家指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无量寿佛。僧尼信徒口诵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但在此处却用作惊叹词。霍克斯教授译之为“God bless my soul!”这就把“上帝”拿来代替“无量寿佛”了。宗教不同,也反映在言语中,中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译为英文则是“Once the wife of a parson,always the wife of a parson.”(parson意为牧师)。又如英语Like priest ,like people(有什么样的牧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徒)。译成中文则最好译成中国人所熟悉的词汇,“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中国宗教是一个奇异独特的伴生物,那渊源于远古的神秘数字崇拜。虽然这种做法十分幼稚,但还是保留到了今天。例如“三纲五常、七情六欲、三拜九叩、三十六计、七十二变”等等。这些数字往往是一、二、三、五或其倍数。再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时,不能直译。相反,在英译汉时加上一点数词,读来还是颇有中国味的。如《儒林外史》中的“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就只能译成“ countless taverns and music-halls”。有人把“你是三头六臂,我也敢碰”译成 “I dare to offend you even if you are a demigod!” 此处将“三头六臂”译为demigod(半人半神),是因为一般西方读者至多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而根本不知道三头六臂是佛教塑像中神通广大的象征,更不知道“哪吒”是谁。

无独有偶,在英语文化中许多人忌讳13这个数字,他们认为13这个数字很不吉利,它会给人带来不幸和灾难。许多住宅和办公楼里没有标有13的楼层。旅馆、电影院、剧院等对13这个数字更为忌讳。既然西方人有对13这个数字的忌讳,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就应加以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伤害他们的情感。4.1.3 中国和英美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存在着差异

我们常说“老将出马,一个抵俩”、“姜是老的辣”,中国传统文化受家长制的影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长老文化,“老”意味着权威和智慧,比如“老教授”、“老中医”、“老首长”及“某老”。但是在英语文化中,old(老)意味着senile(衰老)。西方社会中,老年人失去了竞争能力,被人唾弃,那种凄凉景象是人一说到“老”就感到心寒,故在美国有“老年人坟墓”之称。所以如果我们称呼年长的外宾为“old lady” 时,本以为是中国的礼貌,殊不知人家听了很不受用。在书面语的翻译中,我们尽可能的用“aged,elderly,veteran,advanced in age” 等词来代替。如老人(senior citizen)、老兵(a war veteran)、老酋长(an aged chief)等。像《红楼梦》中“老祖母——贾母”,在霍克斯和杨宪益的两个译本中都没有译成“old Ancestress”之类,而是分别翻译成了“lady Dow ager”和“Her/your ladyship”。在这两个译本中,中国文化中的祖宗崇拜因子就消失了。

再如,上个世纪80年代亚洲地区有四个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举世瞩目,人称“四小龙”,用“龙”来比喻这四个国家,中国人普遍认可,因为龙在中国人的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贯休有诗曰:“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之句,(夏征农,1979:379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人把“四小龙”译成“four little dragons”。但是这种译法在英美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在英美文化中“龙”是恶的象征。这在古英语长诗Beowulf 中就有反映。据此,我们应该把“四小龙”译成“four little tigers”。因为小老虎在东西方人眼中均为活波可爱,是巨大生命力的象征(朱永寿,1997:74)。4.1.4 英语中大量词汇和习语(idioms)也透露出英语民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特点。由于当今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通用语言,其文化背景的影响范围,已经超出英语中特有的意念的表达方式了。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同样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及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在College English(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修改本)第二册第四单元中有这样一个句子,“This was the last straw.”这个句子就涉及到 the last straw(最后一根稻草)这一谚语。该谚语出自于“ It was the last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s back”(最后添上去的一根稻草也会把已经满载的骆驼的腰背压断)。这个谚语表示,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可承受的范围,即使很小的量也会把事物搞砸。英美人把“最后一根稻草”用来比喻“一个人已经承受了许多沉重的压迫,终于被最后一点小小的打击压垮了”。英语中的这个谚语和汉语中我们常说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所比喻的内容,可以说完全是意思相反的,是两码事。

Pandora´s box---祸根。在希腊神话中,Pandora 是从天上降落到人间的第一个女子,由上天派入凡间的复仇使者。Pandora下凡之际,天神命诸神各送一个礼物给Pandora,放在一个箱子中。Pandora 新婚之夜,打开了箱子,于是灾荒、瘟疫、贫困、罪恶、死亡都散布到世界上。现在常把“似为幸运,实为祸害的东西”称之为“ Pandoraˊs box”。我想在当今社会把那些行贿之人送给某些贪官的贵重礼品和金钱称之为 Pandoraˊs box 就是一个最合适的比喻(陈锡麟,1983:53)。

To bear oneˊs cross(背十字架),此语从基督教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故事而来,现在常用来表示“为人蒙受苦难”。颇有些像中文的“为人背黑锅”、“替人受过”。

To 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把煤运往纽卡斯尔)。纽卡斯尔是英国著名的产煤地区,把煤运回产煤的地方去,无疑象征着汉语中的“老公公背儿媳过河,出力不讨好。”

An early bird(早起的鸟儿)出自英国谚语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捉虫多),该谚语相当于汉语中的“捷足先登”。

An old bird(老鸟)出自于英语谚语“Old birds are not caught with chaff”,(用粗糠捉不到老练的的鸟。英语中用老鸟来比喻“精明老练、不易受骗之人”。它同我们汉语中的“老马识途”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如,英语中有些词汇也颇有来源。像人们熟知的Sandwich,这个词来自于一位嗜赌如命的英国海洋大臣,这位被戏称为Mr.Sandwich的赌徒在他44岁那年,昼夜不离赌桌,他命令佣人用面包夹肉来给他充饥。后来这种由他独创的食品便风靡西方许多国家。

现代医学术语中的“剖腹术”一词Caesaream operation,则来自古罗马的将军、政治家和作家 Julius Caesar。据说在他出生时他母亲难产,医生便创造性地运用剖腹术把他接到人间。

有时,地理气候也会对语言的理解产生影响。例如:西风把大西洋湿润的暖空气带到英国,此时,正如我们中国人感到春风拂面那样舒服,和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呼啸的西风完全不一样。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英国诗人为什么会写出The West Wind(《西风颂》)这样的名诗了。4.2 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2.1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了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与中国文化同样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文化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满足学生学习语言的要求,进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A Valentine Story》的教学中,用歌曲“Love Story”引入课堂,并向学生介绍Valentine`s Day的由来,让学生真正了解情人节和为情人节而牺牲的基督教徒圣瓦伦丁,便把他遇难的2月14日定位了情人节,在这一天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特尔尼的主教里会举行大型的宴会来纪念这位英雄。这样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更能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4.2.2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

要想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各国人们的主观认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心理习惯,在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很难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找到各个意义之间的联系都相同的对等词。一个常见的词“Dear”在英语中可在许多场合被用来表示对某人的尊敬、羡慕、爱慕或者只是一种称呼的习惯,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情感,而中国人在感情表达方面特别含蓄,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别人。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词汇,短语的讲解和学习必须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其语言的情境中进行。

4.2.3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与修养

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接触一些西方文化知识,了解到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风土人情。帮助学生借鉴和吸收异域文化的精华,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和提升价值观念,并且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博爱与宽容也尤为重要。西方先进的国家普遍宣扬爱人,爱所有人,甚至爱我们的敌人。美国每年从其他国家移入大量移民,有白人、黑人、黄种人等,各个民族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博爱与宽容思想。我们学习西方主流文化,就是要学习这种博爱与宽容的精神,少一些仇恨与刻薄。另外,值得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社会的对妇女的尊重与爱护,这是一种男人的美德,值得广泛的宣扬和学习。这些先进的人文观点,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当学习。

4.2.4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英语国家和中国自然也有着很多的差异。所以,如果英语学习者想要在日生活中自如地和外国人交谈,他们应该要尽可能详尽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尤其是那些和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的地方。例如,西方国家尊重个人隐私,避谈年龄、收入、住房和婚姻状况,打招呼时也不会问及他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比方,如果一个人正在读书,他们绝不会问类似“你在看书吗?”的问题。并且,他们也不会询问对方是否吃过了,除非他们想和对方一起用餐。而被对方赞美时,也会大方地表示感谢。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层次人才。5.结语

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里,大学英语作为培养学生对外交流交际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换句话来说,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美国社会学家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换言之,就是使用者应能在英语环境中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恰到好处的同他人交往,遵循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冒犯他人的隐私和忌讳等。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虽有相似之处,但总的说来,差异很大。美国文化学家萨姆瓦认为,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情景的影响程度是由文化之间差异程度决定的,他在《跨文化传通》一书中将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按大小顺序排成了一个竖表,而位居该表顶端的、代表着文化差异程度最大的正是亚洲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中国文化是亚洲文化的主要代表,英美文化又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有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具体形式上。而语言和文化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具有基本的英语使用能力。他们进入大学后,毋庸置疑地会对英语国家的生活习俗、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具有浓厚的兴趣,此时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能使他们不仅具备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知识,还能敏锐的识别不同语言形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去了解并研究这种差异,学到地道的英语,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有利于扫除跨文化交际上存在的障碍。

参考文献

[1]Allen, W.& Valette,R.M.1997.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second edition.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325.[2]Claire Kramsch.1999.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Kramsch,C.1998.Language and Cultu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3-155 [4]Kreusler.1963.The Teaching

of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Soviet

Union

.leiden, Netherlands:E.J.Brill.28-67 [5]Rivers,W.M.1964.The Psychologist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2-35 [6]包惠南.200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7]曹雪芹.红楼梦[M],霍克斯译1973.伦敦:企鹅出版社.[8]陈昌麟1984.英语词语知识二十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79-88.[9]陈申.200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0]邓炎昌、刘润清.1994.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4 [11]胡文仲.1994.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30-145.[12]胡文仲.1995.英美文化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3-212.[13]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3-23.[14]刘丽英.2001.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2):72 [15]平洪、张国扬.2001.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6]萨姆瓦等著,陈南等译.1983.跨文化传通[M].三联书店,35.[17]肖礼全.200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5):35-41.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的推进,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场所,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究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战场。要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45分钟,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实现真正的质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语境、语义真实,符合学生的实际兴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尽可能创设出真实的情境,为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提供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英语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偏小,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

一、“满堂灌”的大班授课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指挥棒使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按照一种课本、一个进度、一个目标、一个要求开展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2.1 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2 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根本,甚至本末倒置;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不能走在老师前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没有习惯性地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2.3 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突出表现在教师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外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质,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英语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念放在教学的首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自主地学习。

3.2 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和动力有着巨大的影响。民主、宽松、鼓舞人心、适度竞争、积极向上、合作团结、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环境利于学生课堂学习,从而促使有效教学的达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还应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宽容健康有活力生机勃勃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心理上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主动、教学更加有效。

3.3 运用多种教法,优化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视不同的课本素材、学习任务等,灵活运用讨论法、辩论法、表演法、探究性调查法和引申法等教法。老师可就学习中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表意见,补充更新,整理汇总,互相考问,这种讨论法有其较大的操作性,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相互争辩,调动各方智慧和积极性,使思路处于激活状态。如在Book 2A Unit 6Life in the future中的“热身”时,可以让学生围绕新旧生活对比的话题畅所欲言,教师在播放一曲“未来生活多甜蜜的样子”的音乐后,围绕未来生活的样子等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拓展了他们思维的空间。

老师要有新理念和施行新理念的操作能力。课堂创设多种情景,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的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在情景中操练学生,提高语言实践的质量。同时思想教育等要点到妙处,水到渠成。教学过程要不断创设实用情景→精点语言知识→全面训练技能→互动交际→养成思维能力→开始新的有效交际,努力在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上做文章,真正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的收获最大化、最优化。

老师要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和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尤其是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4 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结果。这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而且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4.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内驱动力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如果学习活动充满意义,如果学习有用处并提供了获得目标的方法,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素材,努力营造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3.4.2 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凡是学生能通过上下文理解的就无须“扫清障碍”;凡是能通过活动掌握的内容就不要靠讲解去掌握;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表达的,教师就不要急于提供帮助。也不要以诱导或者暗示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教师设计好的模式中。在一定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的保障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才有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才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

3.4.3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适时渗透自主学习策略。如学生认为英语单词和语法枯燥乏味,遗忘率高。教师就不仅要结合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利用早晚自修和生活中的琐碎时间及时复习、多次复习、间时复习,还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工具书、词根、词缀、类比、归纳、联想等科学地学习词汇,利用情景、演绎、归纳、练习等有意义地学习语法。

3.5 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

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新的评价理念,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要求教师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适时地加以肯定。

首先,要积极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口头表扬为主的方式,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我曾碰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英语课从来不发言也不参与讨论,原因是怕被其他同学嘲笑,别人认为他说的英语连老师都听不懂。对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及时对他的一点点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重建信心。其次,要求评价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由于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上小组活动真正参与的人多了,怕答错、怕被笑话的人少了,课堂的效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的经验,但同时也为教学控制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多环节、多变化和开放的,英语教师往往会面对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难以结合的问题,感到无所适从。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必须切合实际,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肖广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8).[3] 吴艳琳.加强师生多维互动,构建英语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1期.

第四篇:新课标下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用

新课标下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用

江西省东乡第一中学 黄书香

摘 要: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迫切面对的问题;而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特性进行英语教学,打破以前只能逐一单项地利用视听等教学手段、传统模式,而代之以主动式、互动式的情感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想学、乐学、善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

应用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已广泛进入高中课堂,为英语教学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可以整合文字、图形、照片、动画、影片、音效及语音,将各类影音信息转为数字化,形成统一格式,使用者利用电脑来储存或呈现所有资料,并掌握其播放呈现方式和内容安排,通过英语教学探索实践,发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单一方式、进行单向传播的传统教法,它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其自主操控、认识、模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对于贯彻英语新课程有着积极的意义,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其中新理念: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跨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英语课程标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当臵身于此教学环境时,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和自信,可以达到最佳情感准备状态和最佳情感激发水平,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

材料和学习通道(视觉、听觉),完全没有传统课堂上的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英语教学起的重要作用,学生把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以满腔热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交际,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

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对于学习过程至关重要,《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就提到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心理学家康布斯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只限于教授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要求,使它能在知识、情感和动机三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学生的情意要求是指他们在情绪、情操、态度、道德及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要求。情感可以不断修正学习者大脑中尝试记忆的内容,强烈的意图和需要可能使学习者自主或不自主地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并在大脑中反复回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当时的情感状态。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教材的呈现是多通道、多元化的,集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于一体,这样,抽象或枯燥的语言内容具有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英语学习中,如果能把人的各种感官都触发起来,那么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三册设计Unit 3 THE LAND DOWN UNDER 一课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投影两幅网上下载的澳大利亚风景图:悉尼歌剧院、大堡礁等美丽的景色配上美妙的音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什么人们喜欢旅游?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图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认识到现在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在工作之余休闲、旅游,使生活别有情趣。正是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支持下的语言学习情景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有选择性的吸收来自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各种学习材料。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

行英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培养具有健康情感的人格,促使学生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实现学习主体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即“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哑巴英语学习者,学习者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甚至学习方法都是由教师控制。学生们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缺乏真实的语言输入。学生没有选择学习进度的自由,教师是课堂操纵者,也是学习进度的控制者,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对英语产生畏惧、焦虑、厌烦甚至绝望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效应,从而导致学生们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然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创设和模拟真实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虚拟课堂讨论、网络交谈、角色扮演游戏、实际学习和反馈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方式。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中,教师可将上课材料及相关补充教学资源,系统的分门别类后,制成适用于班上的教学资源库放在网站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浏览、检索或下载课程相关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上控制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把握学习的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学生可根据原有的英语水平选择与之相应的语言输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有能力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拓展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达到自主学习之功效。

总之,在这种教学中,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是积极的决策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器。学生将教学媒体作为认知工具,进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心理学者马斯洛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和主人。他主张学习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是辅导,设臵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行决定,学生本身自然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过程始终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方式进行的。首先教师从教学活动的权威者转变为教学合作伙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所谓的“百科全书”,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学习者往往具有较高程度的焦虑感。研究表明,焦虑与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之间都存在互相关系(Oxford 2007)。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习得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即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加拿大合作学习倡导者文责认为: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布臵任务,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任务。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学习氛围的自然性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相尊重、合作的伙伴关系。例如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表达思想的方式; 写既是英语年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第四课都有写作,高考写作也从无到有,所占比分从增加到16%,甚至到23%。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臵。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在高

一、高二期间,写作教学时间无保证,写作教学不落实,或者只是零打碎敲,缺乏系统、高效的写作训练,即使到了高三,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急于求成,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在考试期间往往花3-5分钟,草草完成一篇作文,习作质量较低,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差距大,要给每个学生认真批改作文实在是费时又低效的办法,如能在帮助学生修改作文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输入计算机,然后放在局域网上,让同学们可以浏览其他学生的作文。然后各挑选一篇较好或较差的作文投影在投影仪上,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想法,了解优秀作文的优点之处及较差作文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学会点评、学会修改作文。然后让全班学生互相修改作文,通过BBS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适当给予指导

学生们互相交流、修改作文,节省老师的大量精力,同时学生们及时获得了作文修改的信息反馈。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学习可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解决语言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精 4

神。也就是说,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是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过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生在语言能力增长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做人,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不仅表现在引入一种新的教学媒体,更根本的是引发了教学交往方式、教学价值观的深层变革。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和情感主体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和情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感互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学习,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合作伙伴关系。采用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彼此启发,从而使英语教师树立新的知识观,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作者:黄书香

地址:江西省东乡一中 邮编 331800

电话:*** 电邮:gracereading@sina.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2] 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

[3]王篤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

第五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中学

卞采群

关键词:转变观点

树立 教师观 学生观 评价观 学习观

内容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效率

作为一名从教数年的高中英语教师来讲,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不少学生及家长抱怨说高中英语难学。中考150分怎么说也考了140分左右,高一刚入门怎么定语从句就无从下手呢?考到单词的用法咱就束手无策了呢?初中我们也写作,怎么高中书面表达总分25分,咱只能得14-15分呢?教师也抱怨高中学生怎么就不得入门,不会学习呢?这个知识点我讲过多少遍了,咱还不会呢? 还加上一句以前我也这么教的,怎么„„。有些老师平时不注意学习研究,对现代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一无所知,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满足于现状,把学生禁锢于他们设计的框框中,授课往往流于从语言到语言,乏味单调,使学生处于一种“学外语就是读,记、背”的思想状态,跟不上教学要求,妨碍了教学顺利进行。真是一番苦心,但收效不佳。在新课标下怎样走出这一困惑,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规律,使教师乐于教,学生轻松地学呢?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原因,查找问题

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英语难学,实际上是由初中升到高中后,他们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尚未习惯。在初中阶段,教材浅易,对话丰富有趣,大多阅读课文篇幅较短,那么课堂上就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不需要课前花时间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格外熟悉,一些简单的词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h;be busy(in)doing sth;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The park is south of the mall等等能倒背如流。即使他们不能说出语法上为什么,他们能依葫芦画瓢地运用,在考试中能得分。但是到了高中,情况却不同了。教学内容颇多,阅读材料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对于阅读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长的课文讲两课时才能结束。加之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写作要求提高,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不做合理安排就不能及时有效组织预习和复习,几单元过后心中便没底了。再者教材的不衔接,初中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是牛津版。这样就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只是客观原因。从初中到高中在学生的心理上也是一个质的变化,许多学生一反初中在课堂上主动积极、踊跃发言、主动参与的好习惯,而变得腼腆、沉默寡言的被动接受。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养成不善交流的自闭的坏习惯。试问这样的状况能学好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这就需要我们教者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改变。

二、转变观点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对此,《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得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会商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

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由于年龄的优势,我和学生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有些学生也愿意跟我谈谈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生活上有困难也会向我求得帮助,当然我也乐意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极可能完不成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我们知道:哪怕由最新理念指导编写的教材,如果由理念陈旧的教师来上,就不能或很少会体现这种新的理念。的确,教材的更新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首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恰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言,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有科学性的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或是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正如新教材的编者龚亚夫先生所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

其次,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甚至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经历调查资料的积累,并进行加工,从而为更高效地使用教材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目前,新版的人教版英语教材已突破了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渗透着其他学科,如思想品德、社会、自然、体育、音乐、医学、历史、地理、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天文气象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再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在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为更好地利用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由上可见,教师只有从原来的教材观中迈出来,要清楚教材仅仅是提供了平台,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是要靠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创造的。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人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态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现在的班级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人数多且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而每一个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不同,在学习成绩的体现上也不同。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达到同一基本目标,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要设计好各种活动,要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我们要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对有智力问题、有严重缺点、有过错失误、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

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能使他们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积极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的效果。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4.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正确的评价观需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只责怪学生。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是学生的“学长”,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在于确定任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如何学,有效的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感受成功,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热情、存在问题、学习效果,教师都要做出有效的评价,予以认可、鼓励、给予希望,激励奋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让学生放开对考试结果过分担忧的包袱,重视过程,享受过程。积极有效的评价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发挥评价对于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抬头走路”,这句话包含着深刻内涵,要求教师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英语课堂上

提问学生问题,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不发难,避免学生恐惧、焦虑、紧张,尽量少点名,避免后进生觉得“我不行”,怕出错误而不敢参与等消极心理。应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多使用像“Excellent!”(好极了!)、“Very good!”(很好!)、“Good”(好)、“well-done”(不错)、“Take it easy.”(别紧张)、“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One will succeed by correcting mistakes.”、“It doesn’t matter, just try it again”(没关系,再来试一下)“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语,让成绩好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让成绩差的同学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这些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同时,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的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学习效果,教师应以激励其更加努力为出发点,从表情和语言传递信息,尽量不打“×”号,指出存在问题,面带微笑,微笑是一种谅解,是一种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力量。

英语考试后

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不看中总分,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教师根据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改进教法。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我,对考试成绩也应作科学分析,多评价学生的优点,优点再少也应该表扬,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课后多与其进行交流。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既体验了努力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又敢于承认存在问题,并设法解决。总之,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热情,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学生正向发展,有利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师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供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正面鼓励和激励,挖掘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互评: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并欣赏他人,学会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对自己和对待他人.自评: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成为一个自主和自立的研究者。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对待学习成败的态度,及时改进教法。

5、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面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更开放的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自主学习机即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再为能满足或裹足于过去“蜡烛”角色,例如:“教师是蜡烛”的隐喻给教师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圣人”,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而实际上,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一味地燃烧只会越烧越短最后也只能以熄灭告终。更何况教师也是自然人,也要重视自己生活和发展。与其比喻成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再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隐喻表明教师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似乎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没有思想任人摆布的钢块,可以任工程师按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但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自己既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表明教师缺乏必要的自主权,然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工作不能完全被规范,必须给予一定想象和创造空间。

“教师是园丁”反映的一种农业模式,则似乎隐含着学生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基本上是不变的。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其生长,他们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无论怎样努力浇水施肥,也无法将一株玫瑰培养成一棵紫荆。与其比喻成园丁,不如比喻为太阳,是一个充盈的、热情的、开朗的、充满了光和热的载体,它的情怀和快乐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体、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迪,相互作用,相互协作达到更高的认知目标,各组学生要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他们必须朝着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要成功地达到这个目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进行有效的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的活动。首先,我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将班内学生按其学习成绩从最高至最低排名次,而后将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别担任主持人(Leader),记录员(Secretary),报告员(Spokesman),检查员(Inspector)的角色。其次,我经常改变他们的排列方式,使之有利于小组合作于交流。第三,确定对各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我多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并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第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协作技巧,如怎样相互表达赞扬、同意、建议和如何进行提问和应答等。

合作学习形式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多种变化。我在进行课文教学时:①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依据课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性的表演;②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通过分组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尽管《新课标》已实施了一年多,鉴于2 1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我们只能从如何认识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努力从思想上首先向21世纪教材的内涵靠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下载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推荐五篇]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时代的发展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进入高中之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时间变长,许多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之后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出现了众多的不适应。在英语学习上,高中的词汇量增......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共五则范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浙江省奉化中学吴碧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三阶段”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三阶段”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三阶段” 一、理论背景 教学设计的活动,古已有之。教学设计,通俗地说,就是对教学目......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语法教学一般不简单罗列或讲解语法结构和规则,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对比﹑总结等方法发现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意识,并给学生提供运动语法的机会......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

    新课标英语教学的应用范文大全

    - 1 -- 12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经历了摸索与建构阶段,正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而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燎原之势,给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当头一棒,带来了令人扼腕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