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3:1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第一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专 题 报 告

松柏小学 吴 凌

一、专题名称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途径与方法

二、专题的提出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教材的变化。

由于从今年开始,我区小学起始年级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课标》)的精神编写的。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难点,而识字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材等。具体表现为:

1、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提出了“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要求。落实在识字教学第一学段上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教学要求。

《课标》要求识字与写字分两条线走,即认写分流,要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认”和“写”各自有独立的要求。无论是“会认字”还是“会写字”的数量都有增加,尤其是“会认字”大幅度增加,给师生的“教”和“学”极大的挑战。以一年级上册为例,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学会100个生字。而课标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期要求学生能认400个生字,会写100个生字。课标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要求会认345个生字,会写160个生字。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版本的课标实验教材,识字教学的要求都比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高得多。

3、教学内容。

以一年级上册为例,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是单纯的学拼音,而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则是拼音、儿歌、生字、说话融为一体,既增大了老师教学的难度,又增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带有较大的灌输式教学倾向,而新教材带有浓厚的启发式特点,它要求学生一开始学母语就要学会观察、揣摩、使用的方法,通过老师的启发,达到认识、实践、拓展的目的。《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倡导在活动和游戏中进行。

5、评价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作业设计和学期考核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新教材在作业设计和学期考核上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检测也侧重于实践性、运用性,重在能力的培养。

6、教材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具有平稳过度、循序而渐进的特点,而新教材具有跳跃性,拓展性、发散性的特点。要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教学的要求,实现各个学段识字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在识字教学方法与途径上有所研究,有所突破。

(二)松柏小学教师和学生的现状。

我校有10名小学语文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从事过课题或者专题研究,更未进行过识字教学专题研究。他们都没有从事过《课标》教材的教学,也没有接受《课标》教材教法方面的系统培训。学生差异比较大。

三、目标

通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专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验证《课标》所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出问题或建议。

2、帮助第一批从事课标实验教材的语文教师提高专题研究的能力和识字教学的效率,为今后进入课改的教师提供经验。

3、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自主自能识字和尽早进入阅读奠定基础,从而全面实现识字教学目标。

四、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调查问卷法。

五、成效及原因分析

1、找到了新课程背景下识字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和实践,实验人员总结出了识字量大增以后,识字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我们发现,从识字的地点上来分,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主要有课内识字和课外识字两条;从识字的环境上来分,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主要有语言环境中识字和生活中识字两条。

(1)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

《课标》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要实现以上目标,关键还是要通过课内识字这条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习得一些有效的识字方法。但是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加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记忆规律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课外识字对完成识字教学目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采取课内和课外识字并行的办法进行教学。在课内识字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识字过程,对学生在课外识字的做法大加赞赏;我们优化识字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轻松识字;我们重视生字的巩固和复习;我们充分发挥识字教学中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关注学生的课外识字,每周评出“课外识字大王”,并让“课外识字大王”当小老师教同学识字;我们要求学生把课外识的字搜集起来放进成长记录袋中;我们还把课外识字的情况纳入学生成绩,算奖励分。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保证了识字教学目标的完成。

(2)语言环境中识字和生活中识字。

《课标》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突破识字教学重点呢?我们认为找到有效的识字途径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识字的环境来看,有效的途径主要有语言环境中识字和生活中识字两条。识字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进入阅读,因此,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识字途径。它能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实现识字帮助阅读、阅读巩固识字的良性循环。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识字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识字教学走向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学生在逛商店、坐车、看电视、吃东西等活动中都可以识字,而且效果很好。

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通过我们的摸索找到了适合我区实际的识字途径,从而较好地完成了《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2、总结出了新课程背景下识字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过程与方法”,可见方法的重要性。识字量大增以后,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刚进入课改时,教师拿到全新的教科书傻了眼。因为一年级上册有16个单元,要求认识345个生字,其中160个会写,目标与非课改教材相比翻了几番。而且,在学习拼音之前就有识字任务,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也有识字任务,学习课文时,一课最多要认识16个生字,这些都与非课改教材有天壤之别。摆在教师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识字,如何优化识字教学是教研的重要课题。我们采取随堂听评课的形式,在全区进行了识字教学的研讨和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慢慢找到了一些有效方法,有看图识字、看实物识字、拼读识字、听读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等。掌握了方法,识字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在新课改中,教师素质决定成败。提高教师素质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呢?那就是在改革中、研究中、实践中来提高。我们认为做专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课改初期,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师就识字教学的某一问题进行随堂听评课、案例分析、交流研讨。

4、学生的识字能力大大提高。

新课改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专题研究也是如此,它的落脚点必须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优化了识字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增,在生活中识字、主动识字蔚然成风。教师为了利于学生识字,在学生刚进学校就进行了识字情况检测,了解学生入学前的识字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识字。如把每个学生的情况制成名片,供学生识字;把教室中的每一样物品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实物识字;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把家中的物品贴上字卡,让学生在家中识字;鼓励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动手中识字等。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做到关注学生识字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采取丰富多彩而且贴近学生年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入学一年后,识字能力快速提高,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自能识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的检测中,实验年级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能认识1800个生字,半数以上的学生识字量超过2500个,少部分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了3000个。到四年级上册,体育路小学刘玟艳老师班的生字教学完全由学生承担,教学效果非常好。

六、反思与困惑

1、识字教学如何与拼音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有机整合。

2、如何优化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识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3、如何进一步突破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模式。

第二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专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专题研究报告

一、专题名称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

二、专题的提出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教材的变化。

由于从今年开始,我区小学起始年级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课标》)的精神编写的。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难点,而识字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材等。具体表现为:

1、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提出了“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要求。落实在识字教学第一学段上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教学要求。

《课标》要求识字与写字分两条线走,即认写分流,要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认”和“写”各自有独立的要求。无论是“会认字”还是“会写字”的数量都有增加,尤其是“会认字”大幅度增加,给师生的“教”和“学”极大的挑战。以一年级上册为例,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学会100个生字。而课标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期要求学生能认400个生字,会写100个生字。课标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要求会认345个生字,会写160个生字。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版本的课标实验教材,识字教学的要求都比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高得多。

3、教学内容。

以一年级上册为例,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是单纯的学拼音,而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则是拼音、儿歌、生字、说话融为一体,既增大了老师教学的难度,又增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带有较大的灌输式教学倾向,而新教材带有浓厚的启发式特点,它要求学生一开始学母语就要学会观察、揣摩、使用的方法,通过老师的启发,达到认识、实践、拓展的目的。《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倡导在活动和游戏中进行。

5、评价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作业设计和学期考核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新教材在作业设计和学期考核上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检测也侧重于实践性、运用性,重在能力的培养。

6、教材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具有平稳过度、循序而渐进的特点,而新教材具有跳跃性,拓展性、发散性的特点。

要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教学的要求,实现各个学段识字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在识字教学方法与途径上有所研究,有所突破。

(二)芦淞区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现状。

我区有294名小学语文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从事过课题或者专题研究,更未进行过识字教学专题研究。他们都没有从事过《课标》教材的教学,也没有接受《课标》教材教法方面的系统培训。

我区有23所学校,有城区学校、厂矿学校和农村学校,学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广,差异也比较大。

三、研究目标

通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专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验证《课标》所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出问题或建议。

2、帮助第一批从事课标实验教材的语文教师提高专题研究的能力和识字教学的效率,为今后进入课改的教师提供经验。

3、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自主自能识字和尽早进入阅读奠定基础,从而全面实现识字教学目标。

四、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调查问卷法。

五、研究成效及原因分析

1、找到了新课程背景下识字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和实践,实验人员总结出了识字量大增以后,识字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我们发现,从识字的地点上来分,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主要有课内识字和课外识字两条;从识字的环境上来分,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主要有语言环境中识字和生活中识字两条。

(1)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

《课标》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要实现以上目标,关键还是要通过课内识字这条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习得一些有效的识字方法。但是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加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记忆规律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课外识字对完成识字教学目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采取课内和课外识字并行的办法进行教学。在课内识字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识字过程,对学生在课外识字的做法大加赞赏;我们优化识字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轻松识字;我们重视生字的巩固和复习;我们充分发挥识字教学中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关注学生的课外识字,每周评出“课外识字大王”,并让“课外识字大王”当小老师教同学识字;我们要求学生把课外识的字搜集起来放进成长记录袋中;我们还把课外识字的情况纳入学生成绩,算奖励分。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保证了识字教学目标的完成。

(2)语言环境中识字和生活中识字。

《课标》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突破识字教学重点呢?我们认为找到有效的识字途径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识字的环境来看,有效的途径主要有语言环境中识字和生活中识字两条。识字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进入阅读,因此,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识字途径。它能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实现识字帮助阅读、阅读巩固识字的良性循环。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识字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识字教学走向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学生在逛商店、坐车、看电视、吃东西等活动中都可以识字,而且效果很好。

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通过我们的摸索找到了适合我区实际的识字途径,从而较好地完成了《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2、总结出了新课程背景下识字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过程与方法”,可见方法的重要性。识字量大增以后,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刚进入课改时,教师拿到全新的教科书傻了眼。因为一年级上册有16个单元,要求认识345个生字,其中160个会写,目标与非课改教材相比翻了几番。而且,在学习拼音之前就有识字任务,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也有识字任务,学习课文时,一课最多要认识16个生字,这些都与非课改教材有天壤之别。摆在教师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识字,如何优化识字教学是教研的重要课题。我们采取随堂听评课的形式,在全区进行了识字教学的研讨和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慢慢找到了一些有效方法,有看图识字、看实物识字、拼读识字、听读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等。掌握了方法,识字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在新课改中,教师素质决定成败。提高教师素质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呢?那就是在改革中、研究中、实践中来提高。我们认为做专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课改初期,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师就识字教学的某一问题进行随堂听评课、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然后,我们发现并推出识字教学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展示和交流,成为全区教师共享的资源。一年后,我们要求片组或学校就识字教学专题进行研究,南方公司第三小学、何家坳小学、早禾坪小学、樟树坪小学、贺家土小学等进行了开放识字研究,栗树山小学、龙泉小学、南方公司第一小学、庆云山小学等进行了随文识字教学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师李启定、袁峰、彭彩霞、刘玟艳的识字教学课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和示范课奖励,张月、刘玟艳的识字教学课获得省一、二等奖,文慧宏、付新春、刘宁洁、彭芳、言格、袁峰、彭彩霞、张月、刘玟艳等承担过市级识字教学示范课或获得市一等奖。专题研究组成员编写学术专著4本,其中包括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标准新教案》一本,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教学资源库.语文教学案例》一本,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课标实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两本。研究组还编写了大量的学辅资料,正在株洲地区和全国课改实验区使用,受到了广泛好评。实验教师余灿宇、陈文、易健健、胡琼、刘仙桃等人的论文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或公开发表。三年多来,有黄利红、丁丽、彭彩霞等10多位实验教师走上学校校长、主任等管理岗位,有刘仙桃、刘玟艳、董瑾等3位教师成为区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4、学生的识字能力大大提高。

新课改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专题研究也是如此,它的落脚点必须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年多来,由于优化了识字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增,在生活中识字、主动识字蔚然成风。教师为了利于学生识字,在学生刚进学校就进行了识字情况检测,了解学生入学前的识字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识字。如把每个学生的情况制成名片,供学生识字;把教室中的每一样物品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实物识字;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把家中的物品贴上字卡,让学生在家中识字;鼓励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动手中识字等。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做到关注学生识字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采取丰富多彩而且贴近学生年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入学一年后,识字能力快速提高,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自能识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的检测中,实验年级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能认识1800个生字,半数以上的学生识字量超过2500个,少部分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了3000个。特别是农村小学——早禾坪小学的学生识字能力丝毫不亚于城区学生。到四年级上册,体育路小学刘玟艳老师班的生字教学完全由学生承担,教学效果非常好。我区识字教学的先进经验多次在株洲市推广,株洲电视台和株洲日报社对此作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六、反思与困惑

1、识字教学如何与拼音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有机整合。

2、如何优化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识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3、如何进一步突破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模式。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有效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有机地渗透素质教育。换句话,语文教学必须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着重应该解决的问题

语文学科教学位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应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结合语文学科思想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二是结合语文学科的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四是对照课文中的英模形象,树立自己奋斗、追求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首先,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学科,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工具性特征,表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依赖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试想,不会拼音,又不会释字义,怎么能读懂文章呢? 但是,说语文学科是一部活教材,一点也不过分。语文学科多数篇目,都是写人叙事。凡这类文章,作者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去着力于刻画塑造人物形象。由于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栩栩如生,读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其感染、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易人们所接受。《司马光》中的司马光的机灵、果断的性格,人们只要读了‚……‛一段文字,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人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语文教学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中的《铁棒磨成针》、《种子的力》等课文,既向学生传授了科普知识,又揭示了一个真理:《铁棒磨成针》告诉人们,要做成功一件事,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在于持之以恒,不断拼搏、进取。‚世上无难事,只有肯攀登。‛一个人的力气是有限的,但持之以恒,能将铁棒磨成绣花针。一粒种芽向上的力是微弱的,但它不断向上生长,终于掀开阻挡它前进的绊脚石而长出地面。语文教学中,如果结合这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学与学,做一做,学生在无声的讲学中便长了才干---从‚认知‛到‚用知‛的转化过程。

第三,培养学生‚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的过程。小学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邱少云形象,就是一个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战士的形象。如果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宁肯牺牲自己,也要忍住极度的烈火燃烧的疼痛,遵守战场纪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的意志、毅力,学生就会联想到支配他行动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起决定作用。倘若他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即苟且偷生的人生观占了上风,他就会置战场纪律于不顾,想办法扑灭身上的烈火,贻误战机,牺牲革命的利益来保全自己。但邱少云一心想的是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即使自己死了,也是直得的。因而,谱写了一曲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凯歌。通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紧扣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而且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去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语文学科教学全面渗透素质教育通常采用的训练思路有‚德教‛开路,‚智教‛铺路,‚能教‛创路三种。

‚德教‛开路。即精选课文,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因人制宜,贯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始终突出一个‚德‛字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因素。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譬如,我在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文时,重点挖掘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晶的德育因素,教学中重点启发学生,应像革命前辈一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联系重庆‚11.27‛惨案中牺牲的英烈们的英雄壮举,弘扬红岩精神,‚爱国、团结、奋进、拼搏。‛并用红岩精神,指导自己的学习,潇洒自己的人生。

‚智教‛铺路。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至始至终把教学生正音、释词、造句、写作的过程,变成一个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擅长社会交际的能力培训过程。始终强调一个‚智‛字教育。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认识‚瞻仰‛一词时,训练思路分以下四步:

(1)是感知。释词,懂得词意,让学生懂得‚瞻仰‛,就是观看的意思。(2)是深化。区别‚瞻仰‛不同于一般的‚观看、瞧、看、望‛的不同点,在于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和观看的方位、顺序。‚瞻仰‛的对象,一般是令人敬佩的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象征物。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塔。方位顺序是由下往上。(3)是巩固。即指导学生用‚瞻仰‛一词造句,查意。(4)是拓宽。即指导学生选择、创造环境去运用。

经过‚四步‛训练,学生在日记中便出现了这样的语段:‚今年‘清明节’那天上午十点,我们全班同学伫立在柏林陵园的纪念碑前,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离去……‛

能教‚创路‛.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法让不同素质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锻炼毅力,懂得生活,正视困难,苦中寻乐,苦中奋进,拼搏人生,始终把握一个‚能‛字教育。一方面‚打气‛,鼓勇气;另一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品味,战胜困难的乐趣,添信心。

‚打气‛,即,凡是学生在遇到不懂、不会的东西,便启发他们‚知难而进‛.如,命题作文题目一出,有学生便喊:‚我写不起‛.教师便纠正‚我能写‛.然后,教师鼓励他要无顾忌地写,写不好不要紧,不敢写才是可怕的。学生写好之后,教师再注意引导他自我修改、定稿。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崇德小学 崔伟成

课改春风又绿校园大地,无数专家和一线老师们不懈探索实践,使我们语文教学不断地纠偏反正,推陈出新,取得了累累硕果。欣喜之余我们不禁高呼: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解读。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使其有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初读尝味,走近文本

把文章读通读顺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通顺的基础上进一步入情、入理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因为读书的方法与策略是多样化的,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记号等等。正如王崧舟所说“语文是一种感性的存在,语文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这就有别于数学,它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因此,在初读时,要从整体上入手,把握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使学生初入文章情境之中,尝尝字词的意蕴之“味”,尝尝段落的安排之“味”尝尝作者的构思之“味”。

二、再读入味,走进文本

尝味之时已进文本。当学生有了个性化体验后,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入味。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阅读文本的起点,理解总是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开始。由于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认知结构的差异很大,所以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界融合,读得入味。要允许学生对文本作出多种解读,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解读,读出真滋味。

三、细读品味,深入文本

“故书不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品味语言是语文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更要品味、体悟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路,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还要在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推敲、咀嚼、鉴赏中获得美感、培养与语感。同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规范学生语言表达,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可见“品”的动态过程,是细腻的入微的,对学生来讲是刻骨铭心的,学生感悟到难以用语言叙述的愉悦感,这就是文本解读有效性的最好见证。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对学生说了这么一段话:“感人的文字光找出来是不够的,你得用自己全部的感动去品位它们、咀嚼它们,不要放过其中的任何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与其说是在教导学生,还不如说在告诫老师怎样解读文本。

四、读后回味,走出文本

“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来”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回”是指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内容的。这个“来”的过程就是“语言——思想”,而“回”的过程就是“思想——语言”。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中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就需回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和技巧,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内容的,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叙述和说明的方法,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学以致用。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千古闻名,特别是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更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我在几次教学中,也逃脱不了传统的理解,紧抓“绿”字大做文章,把它当作一首写景诗来处理,试图让学生明白——春天江南的美丽。可当我了解了《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后,让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浅薄和无知。写这首诗时,王安石已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冷。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他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显而易见,在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字里行间,贮满了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就难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把诗眼定位于“绿”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真是“大师一出手,方知有没有”,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就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有了对《泊船瓜洲》如下的解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说诗人离家近,应该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诗人离家久,更该还。“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说诗人思家切,但当下却不能还。诗眼抓准了,这首诗的基调也准了,意境也有了,于是就像庖丁解牛——迎刃而解了。

参禅有三重境界:初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我想,文本的解读也是如此。不论是尝味、入味、品味、回味,文本的解读最终都是要皈依于语言本身的,它是我们语文教师生存方式的风向标,是“安身立命”之道。作为教师,必须学会解读文本,才能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第五篇: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则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小学生作文指导课如何上,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写。虽然每个班中都有一小部分语言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对写作确实有悟性,似乎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牵线搭桥”。但我们看到更多的状况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显得无比痛苦。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面对习作,更是无所适从,无从下笔。在作文指导课上,虽然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没有什么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有。通过近两年来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分析与对策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主题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当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题目多是命题作文,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没有多少灵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习作任务。新课程改

革以来,我们作文的命题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曾到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下来”。面对不同的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觉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灵感。这些开放式的作文命题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尊重个人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捕捉瞬间的灵感。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对活动起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把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活动中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灵活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

二、注重生活积累,提高作文能力

1、广泛阅读,积累语言。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新课标》也提出要“重视文本”。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文内容来积累语言。入选小学教材的很多课文

文质兼美,是非常好的积累源,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好词佳句,教师定期检查。同时,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就会为其写作作好铺垫,在作文中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注意观察,积累生活。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除了学会有序地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不能单用眼睛看,要耳、口、手、脑并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记下观察发现,坚持写观察日记,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内容及形式。人要重点记录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事要重点记录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景要重点记录下景物的特征、颜色、动静;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

3、增强体验,积累技巧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

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训练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三、增强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地写作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除了平时积累少外,还因为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让孩子再不敢动笔写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写作文呢?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那我们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茬”,而应该学会善用鼓励,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一个字词的运用到一个片断的描写,从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到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从工整的书写到错别字的减少,多们都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接

纳,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动,篮球是他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言谈间,作文里经常提到他的篮球,可是在有关打篮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叙述:甲同学抢到篮球传给乙同学,乙同学又传给丙同学,丙同学又传给丁同学,丁同学又传给……,最后某同学投篮了,球进了!作文也写完了。这样的作文按照书面的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选择了和他一同观看一场篮球比赛,请他给我这个“门外人”讲解比赛,当我带着一群孩子围在篮球场外,看着他眉飞色舞,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解时,相信他已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赛后我告诉他:“你说得太棒了,如果你能把刚才所说的都写下来,那肯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积极向上的评价点燃了他的写作热情,在以后的文章中总能看到他不少精彩的语句和生动的描写。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条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够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四、重视作文评阅

学生写作与专业人士写作有所不同。专业人士写一篇文章,从开始构思起一直到完稿,差不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精力一方面致力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同时还时时用“第三只眼”对自己的写作行为进行监测和诊断,并将诊断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大脑,根据反馈信息对写作行为再进行调整,也就是边写作边修改。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虽然伴随着一定的反思与修正活动,但这种意识和能力都不够,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因为初学写作的人,对什么是好文章,应该怎样写,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较难做出合理的判断。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担负对写好作文来说的必要监测、反馈功能,而这个功能是需要教师来承担的。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的过程被划分成了两部分,从审题、构思,到写作完成后交作文,这只是写这篇作文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评阅后,学生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成定稿(有时还需要再次评阅,再次修改),这篇作文才算全部完成。而教师的评阅,正好是联系两个写作环节的纽带,因此,作文评阅的意义十分重要,一点也不能省略。

端正了作文评阅的观念,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评阅的作用。教师最常用的作文评阅方式是在学生作文本上写评语和在班级作集体讲评两种,前者适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作具体评价,后者适合对全班作文的整体情况作总结。如果时间允许,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评阅方式,总的来说还是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多就少改,鼓励为主。

总之,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增强孩子的习作积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使广大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做人。

下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个重要的任务。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所以说对教语文识字任务的老师来......

    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方法浅谈

    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方法浅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它首先要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促进......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 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根据我们地区学校实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好汉语拼音这个工具。首先让学生把......

    小学识字教学的一些方法(合集)

    小学识字教学的一些方法 长期的教学,使我在识字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特别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 会意字 所谓的会意字是指利用已有的字组合成新字, 构成新字的两个(或几......

    论小学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论小学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道德。不诚信,无以立。面对今天物质社会,诚信教育尤为重要。而对小......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 1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法 甘肃省民乐县丰乐乡双营小学 赵思雪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上传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 汉字教育自古有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识字。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是却很枯燥。因此对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