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研:新教师的幸福之路
教育科研:新教师的幸福之路
朱
桦
(四川省丹棱中学校
620200)
随着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被认为是教师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教师参与研究可以使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1]”。在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作为新教师,怎样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呢?
一、“小题大做”——课题自然而然长出来
对新教师来说,所谓的教育科研显然不是要出什么专著和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自己尽快地熟悉教材、了解本学科的体系,尽快地了解学生并掌握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入一种和谐的状态。简言之,新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为了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让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所为。
1.以课堂为现场,从教育细节中寻找问题
教育细节存在于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只有对平时的教育非常留心,以研究者的目光才能发现。细节成败一切,教育更是如此。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教师的仪表、普通话、站姿等细节,足以影响人的一生。教育细节中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可变性。只有随时随地抓住细节不放,让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从细节中表现出高素质、高品位。细节并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它将伴随着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涯。每一位教师现在都应当把细节研究作为长期目标,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2.以教学为中心,从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中提炼问题
新教师准备上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新教师备课往往会出现以下这些问题:一是备教材不备学生,新教师由于对教材不是很熟悉,所以花在教材研究
-1-上的时间较多,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却考虑不周;二是备章节不备体系,新教师备课往往只关注局部,而不注意整个学科体系;三是备课内不备课外,以为一堂课结束,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新教师备课局限性很大,备课的对象往往是教材,结果是一篇教案,目的是方便教师讲课。
新课程强调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学科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学科性质和思想,用它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然后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落实学科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潜移默化地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体现;相同的知识技能采取不同的“过程与方法”时,学生形成的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也是不同的。作为新教师,应当学会根据所教课程及单元的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对学生目前的知识背景及认知水平的分析,根据一定的教学原理设计教学方法,配置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和设计评价方案。
3.以学生为中心,从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中发现问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同时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导,从心理上和学业上为学生的“减负”服务。对学生来讲应是低成本的,即学生能花最少的时间却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些学习策略包括:复习(重复练习以便加强记忆)、推敲(以自己的话语消化所学习的材料,并且设法与先前所学取得联结)、组织(将所学习的材料大纲化,显示其结构,以便记忆)、理解监控(能随时书家踪用以增进理解的各种策略,并且能了解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同时,又能实时加以调整)、情意的监控(维持专注学习的意愿,在接受学习成果评估时能减少焦虑,并且减少对失败的恐惧)等等。
二、行动反思——以“研究”的姿态强化“教学设计”活动
日常教学的“问题”并非都能构成研究的“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并“有心设计”了问题解决的思路之后,教师日常教学的“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也意味着教师的“问题意识”上升成为“课题意识”。
1.树立“研究”意识,“想方设法”地搞好教学
课题研究的实质是:当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
-2-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只不过这种“设计”更强调对“问题”保持某种追踪(持续地关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开放自己的眼界,汲取“他人的经验”,并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自己的“行动”。如果对“他人的经验”缺乏了解,只是凭自己个人琢磨去“解决问题”,其结果就可能是使很多教学问题“不了了之”。
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搞好教学,这意味着教师既反思自己的经验,又琢磨“他人的经验”。当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做比较时,自己在“想方设法”地教学时便有了着落,有了灵感。作为新教师,这种比较主要是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经验”、“他人的智慧”进行比较。如,听所教学科的课,新教师应先自己备好同一堂课,再去听优秀教师的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上课老师的课有什么不同;如果有差距,要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同时也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听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老师的课,要预先看一下课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教学思路;听课时要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同上课老师交换意见;同时可做一些简单的调查,如询问学生对这一课的反映等;下来后还应整理听课笔记,写出听课后的感想等。
2.变单纯的讲课为教学对话,实施生成性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的过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暴露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过程和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立个性与创新精神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2]。”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创设了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有利于民主、平等气氛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好的课往往就是一段精彩的对话,有对话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引人入胜的,有对话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使人流连忘返的。教学的科学性在于预设性,即按照教学规律而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艺术性在于生成性,即师生、生生之间由思维的交流碰撞而产生的不可预料的结果。教学的艺术性是以科学性为基础,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产物。它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是教学富有生命力的体现。
3.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
-3-师的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三、成果表达——将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
在问题解决之后,无疑需要将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整个过程进行“叙述”。无论是“笔述(写作)”或“口述(说课)”,都要叙述出来,以便于公开讨论和交流。新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成果体现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隐性成果,即思想性或价值成果,方法论或思维性成果。它通过理论学习及实践总结,形成了某种价值判断,得出自己对某种教育现象或问题的观念与看法,逐渐理解或掌握有关教育现象必然性的知识或原理,同时也形成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可操作的思路及方法。二是显性成果,它可以是一个教学设计,上的一堂课,带的一个班级,写的一篇论文等。
作为新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显性成果,更多的是以教学日志、教学叙事、反思札记或教学案例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教学事件,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转变: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自己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自己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自己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又遭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这样叙述出来的研究报告即成为类似于“记叙文”的、或“散文式”的、或“手记式”的、口语化的心得体会。也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叙述的方式,新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05年8月5日
参考文献:
[1]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94页。[2]克林伯格(Klingberg,L.)《社会主义学校(学派)的教学指导性和主动性》。
-4-姓 名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论文题目 第 一 作 者 简 历 朱 桦 职 务 教科室主任 职 称 中学高级教师 电话 区号 0833 出生年月 1963年6月 四川省丹棱中学校 电 办 7205408 话 宅 7268696 邮编 620200 四川省丹棱县丹棱中学校 教育科研:新教师的幸福之路 1982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信息技术高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从教22年,著有《小学计算机教室》(系列教材共四册)于2000年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教材》于2001年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实验教程》(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教材)于200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持研究四川省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课题“应用‘几何画板’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已结题,并获四川省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课题一等奖。
第二篇:浅谈新教师成长之路
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周围的新环境有一种新鲜感,对新的挑战有一种兴奋感,但是也许也有一部分新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喜爱,对教育的责任并不明确,对新课改的要求知之甚少。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如何与同事、幼儿和睦相处?如何成为领导肯定、幼儿喜欢的好教师?是我们新教师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涉及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幼儿的关系问题。那么,对新教师而言,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如何实现自己专业化的发展呢? 首先是角色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是前提,从学校到工作单位,其变化之大显而易见。新教师初上讲台,表明自己从学生的角色已经变成了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行为具有模仿性,而教师的行为具有教育性。要适应这种变化,关键是要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新的生活,要有迎接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新教师大多会以热情和自信踏上工作岗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当你按照同样的程序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劳动,理想与显示之间自然会产生矛盾,特别是当工作不顺心、不如意,或者数到社会上诸多诱惑时,最初的那股热情便有可能消失。为此,新教师从一开始就要确立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同时要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以增强前进的动力。与此同时在学生时代时候,我们只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就行了,但现在我们还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学会适应从表面上看是适应工作环境的问题,而本质上是教师角色转变问题,而师德问题是学会适应的核心问题。
其次、多种学习相结合。对教师而言,学习的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做到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相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每个教师在学生时代是以知识学习、书本学习、接受学习为主导的,做了教师也把这种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保留了下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是有个性的创新性活动,它需要大量的实践知识、技能知识,它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需要来探究学习。因此,转变教师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是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
第三、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活动。
对新教师来说,有园领导或同事来观摩的第一次教学活动尤显重要,因为这是第一次把自己的才智、情感乃至个人形象战士在领导与同行面前。但由于谨严缺乏,再加上心理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新教师组织的第一次活动往往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很糟糕,由此想想自己精心准备的活动但效果却不佳,不少新教师不仅心里难受,有时甚至还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所以我觉得新教师应该正确态度,不要把上课当成任务,而要把它当成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自己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每一堂公开课,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第四、要学会听课。新教师的最薄弱的方面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虽然,新教师学过教育学与心理学,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但是由于教学的基本技能实践性强,并非看书就能学到的,而是要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转变为教育技能。因此,提高新教师教学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老教师学习,学习老教师上课的技巧,还要多听听老教师的课。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有很大区别,学生听课主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教师听课主要学习教的方法,比如,教材的处理技巧、课堂的导入、结束、提问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教具的准备、讨论的组织、课件的制作等等。都是要在听课时当堂记录并要在课后深入反思的,另外,我觉得还要多与老教师互相交流,了解对方的备课思路,学习对方的备课技能。“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学习是个人成长的必备要素。
第五、以真诚的态度与家长、同事合作。新教师不仅面对几十位陌生的孩子,还要面对几十位陌生的家长。大多数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放在熟悉的、有经验的老师班里,而对孩子在班上的新教师会有更多的疑虑,不放心把孩子交到刚刚才工作的新教师手上。为此,新教师要想顺利地开展好班级工作,必须尽快赢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可,要学会做家长工作。作为一名新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抱着谦虚的态度想家长学习,提取家长的意见;尤其在与家长交流时,不仅举止要庄重、大方,而且要始终表现出热情、感兴趣、自信和尊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关心。
第六、要学会关注比赛的过程。幼儿园为了强化新教师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往往采用比赛的方式。比如:新教师制作教具比赛、说课比赛、教案比赛、论文比赛等。另外,市教委也会组织教坛新秀评比活动,除此之外,有关媒体还有一些论文大奖赛。不管是那一级别的比赛,也不管是比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对待比赛,也都是新教师面临的问题。比赛是新教师表现的机会、横向比较、学习的机会,新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参与比赛,把比赛当作自己成长的动力。对待结果不要太关注,但是必须重视过程,要好充分的准备,尽自己的努力参与比赛,比赛过后也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
第七、要在实践中成长
学习、反思、实践是教师成长的三个动因。而教学实践是新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教师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来确定,不像学生时代那样是有固定的科目学习计划,教师的反思应该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脱离实践的反思是没能生命力的,也是没有任何实践价值的。任何教师都离不开教学实践,这实践不仅仅是教师谋生的手段,也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只有热爱这一职业,才会自觉地去学习这一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主动地去反思自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实践—学习—反思,再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就这样能不断地把教师从一个台阶走向新的一个台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新教师应使自己尽快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只要有满腔热情的爱心,虚心好学的诚心,战胜困难的恒心,敢于胜利的信心,新教师一定会尽快地成长起来
第三篇:浅谈新教师成长之路
浅谈新教师成长之路
6月是离别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各个阶段的毕业生都会结束自己人生一个很长阶段的学习生涯,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新的环境会面临新的问题,回首过去,我也毕业一年了。在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成长了很多,感谢广雅给我的机会和平台,让我由最初懵懵懂懂不知天高地厚的天真的孩子,成长为现在会思考,而且更坚强、更成熟的自己。这一年来,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实践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一)如何很快适应新环境。
初识广雅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美丽的校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即便是在寒冬腊月,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一番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情谊,给我一种亲切感,让我有了归属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里,并且努力做到最好以融入这个学校。
工作之后最重要的朋友便是身边的同事了。初来乍到的新人,未免胆怯如鼠,处处小心翼翼,唯恐自己不小心犯了什么错误。我很幸运,在工作的第一年还能遇见很多刚毕业的同事,我们像是认识了好久一样。或者就像歌里唱的一样,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呀,比什么都快乐。把同事关系处好了,做事情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大家在一条路上,可以朝着一个方向,一起奋斗。
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或许我们不能跟所有的人都做最亲密的“战友”,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这点我们只需随遇而安,不必强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都有优点,也都存在不足,作为教师,应当悦纳同事意见,并在合作互助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提高,这些都是师德的要求。我很庆幸自己遇到的都是师德高尚的人,科组的、办公室的老师,来自各个方面的人都很迁就我这新人,不管是轻轻的一句问候,还是浅浅的一抹笑意,亦或是教学上点点滴滴的指导,都让我倍感亲切,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更为人性化的是,学校的“青蓝工程”给我们新入职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工作之后本没有这个幸运有师傅教我们怎么上课的,但是在广雅却有,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太幸运了。我的师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待我如同家人一般,给了我很多教学和生活上的指导。面对如此的恩情,我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方能对得起恩师的知遇之恩,不留遗憾。
(二)如何进入教学最佳状态。
适应学校之后最重要的,也是迫切需要我去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刚开始参加工作,我面临的就是跨级的问题,教的是历史,跨的是初一和高一。虽然他们的学习内容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知识的深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却差的很多。初中的内容很简单,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偏小,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所以如何提高上课的趣味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及把握重点内容是我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高中生在三年的初中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又不是那么深入和全面。更加上很多同学到了高中以后变得很慵懒,很多学习的热情没了。所以面对高中生我要解决的问题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帮助他们为三年以后的高考打好基础。
正是因为面对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年级,所以在最初的时间一直是我心里面很大的问题,害怕自己兼顾不了那么多的重担,有时候对自己上的课不满意就会很郁闷。但是更多时候我会多找自己的优点,很重要的一点事我本身的性格比较活泼开朗,跟同学们的年龄差距不是太大,所以比较容易相处。加之我也经常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生活中发现幽默的,有趣的事情总是愿意跟他们一起分享,看到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我会“狠狠”地表扬他们,这样很快跟同学们熟识起来,打成一片。气氛融洽了,上课自然也顺畅多了。
吊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之后,剩下的就是扎扎实实教学了。我觉得课件对于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制作精美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他们更愿意关注、学习。比如课件制作环节是否流畅,内容是否丰富等等。在这中我着重关注字的大小,太大了内容有限,太小了后面的同学有看不清楚。这样的用心良苦,同学们体会的到。所以我的课件都是精心制作的,虽然熬夜做课件很辛苦,但是,结果值得。
除此之外,就是知识体系的问题,除了师父的耐心指导之外,我自己也会从网上,书本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一定把该讲得知识弄明白,绝不打无准备的杖。就这样,我的教学慢慢的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三)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高一下学期,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让我带了高一五班的班主任。还没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很大的信心,一方面觉得自己各个方面尚未准备好,另一方面了解这个班的同学不是属于很听话的那种,害怕自己真的当上班主任之后误人子弟。但是,学校领导还是把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给了我。从此便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班主任工作历程。
“你快乐,你高兴,花儿努力地开。你郁闷、你悲伤,花儿也努力地开”开始的时候虽然没有头绪,没有经验,我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充满热情的班主任,因为快乐会传染,我要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带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开始的自己也是一点经验和头绪都没有,硬着头皮往上冲,所以跟同学们的关系有很远的距离。因为为他们犯得很多错误着急,而自己有无法说服自己淡定如水,所以哭了很多次。但是现在想想觉得还是笑的更多。不仅是我,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学生,跟我关系很近,他们也跟我说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有一个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其实觉得我们老师挺不容易的,一个刚毕业的外地小妞,在我们广东打拼挺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遇到了他们这群魔头。这半年她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我们虽然有的时候不懂事,但是老师的付出和教诲都记在心里。我们一起把她气哭,又一起把她感动,我们一起做了好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一年,我们哭过、笑过、闹过、感动过,成长过,所以青春无悔。
有位师长曾经跟我说过,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而且时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很有良心的老师。所谓付出总有回报,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回报就是见到同学们的成长。在经历过了以后,回过头来再看,印在脑海里和心里的是无限的感动和不舍。最大的成功是我教会了他们团结,使我的班级真正的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虽然在最初跑步的时候他们喊得口号声音并不是最响亮的,“五班风采、排山倒海,活力青春、唯五独尊”!但是五班精神他们都记在了心里。
就像歌词里写的,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人生犹如在人生的大道上行驶的列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也会不时的面临分别。无论是喜是悲,期望留给我们的回忆是永远的财富。等到哪一天我们无力奔跑的时候,回过头来再看,希望那时候会念叨的是: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
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很庆幸能在广雅这个大家庭中度过,静谧的校园美景,和谐的同事关系,活力的生本课堂,让我觉得如此的温暖和催人奋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在脚下,成长,来不得半点虚假。我能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四篇:走教师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
走教师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研究所 胡兴宏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非常多,主要有三条:
第一,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一位师范院校毕业生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可能还站不稳三尺讲坛,不会当班主任,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变得比较有经验了,但是仅仅依靠自然积累,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不快,达到的水平也不高。
第二。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由于能够比较集中而快速地获得理论的指导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可以明显加快,达到较高水平。但据研究,这条途径不容易解决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而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智慧的发展是离不开自身的实践体验的,因此以听讲课、看书籍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进修,其实际效果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这条途径强调教师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实效,不断发现自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解决问题。在实践探索中,既有个人经验的积累,又有针对性的学习借鉴,更注重深入的思考和有计划的行动。因此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我们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实际上是在推动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学习进修与教育研究三者融合起来。增加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研究”含量。
对于中小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其实,在新的背景下,三者也很难单独实现其效能。这是因为,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升,不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进修来更新自己的专业内涵,而且使得教育工作需要并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学习、进修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现实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对策的“学术”过程和用实践检验理念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和学习。因此,三者的融合将会带来多赢,而它们的相互分离只会导致各自的低水平。
学校教育科研的追求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普教系统曾经有过一次关于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期”、获得新发展的讨论,讨论中涉及了对广大教师参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看法的分歧和争论。
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手段,坚持不懈,完全可以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
有人则认为,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他们没有很多机会获得科研前沿的大量信息,也不太具备从事理论探索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科研只能是低层次的重复,所谓群众性教育科研只是在搞群众运动、运动群众。
两种意见各执一端,都有一定道理,当时的争论没有具体结果。现在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表面来看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事实上相反观点的背后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以人们头脑中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来审视教师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范式,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如同专业研究人员,按照规范的科学程序、选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揭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为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我们的问题是:把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研究的目标,它的认识基础是否合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去认识和发现规律?怎样的规律是我们广大教师能发现和揭示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在为理论建设作贡献时,他们的任务和途径是否应该有区别?
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教育研究可以有三个追求:“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成果”。以前,人们一直把“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看作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所在,这在各级(特别是高级别的)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当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实际上,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课题能够在官方的教育科研规划中批准立项的是少之又少的。我们感到,学校的群众性教育科研的价值追求需要重新定位,要把“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作为更为现实和重要的追求。“发现规律、获得科研成果”主要是在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的结果。
根据这样的定位,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活动是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学习和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更关注实践探索的过程、积极的人际互动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教师进行研究的特点
学校教育科研把改进工作、提高自我作为主要的价值追求,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走教育教学工作、学习进修和教育教学研究三者融合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之外的活动。因此,中小学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的教育研究与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就具有了显著不同的特点。
就研究的目的而言,是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教师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好自己的学生,是为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为了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教师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学校、班级、学生和教师自身。
就研究的方法而言,是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我们当然并不否认少数中小学老师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能力,但从总体上看,教师的研究是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不能述而不作,不能为理论而理论,研究、学习和行动不能分离。
就研究的形式而言,以项目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为了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的研究需要任务驱动和以项目的形式展开。研究项目可以是正式立项的课题,也可以是针对实际问题而临时确定的小项目,不必过分追求研究方案和过程的规范性,但要重视研究过程中材料的积累。
就研究的过程而言,要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依靠个人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同伴之间、不同背景人员之间的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对于教师展开项目研究、深化实践探索能够发挥有效作用。
就研究的条件而言,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能够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会有利于打开视野,获得启迪;实践工作者中的专家型教师、身边的有专长教师、各种文献资料都是提高教师实践研究水平的重要资源。
教师进行研究的关键是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教师的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粗粗一看没有问题的地方能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的时候能聚焦问题,对于推进教师的实践探索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师研究结果的表达
教师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表达,是为了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使实践探索的经验明晰化、系统化,它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
教师实践研究的成果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现实性的特点,需要努力提炼加工,但不必过于期望揭示前人未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教师进行研究主要不是为了追求理论的突破,而是为了求得自己实践的改善和专业的提升,因此研究成果的表达应该有与此相匹配的旨趣。当然,教师研究的成果至少需要有个人行为的改进来佐证。那些连研究者自己都不相信、用不了的东西,也不会令别人信服。因此,教师表达自己的实践探索成果,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要求:
第一,说真话,即文中的观点应是自己内心认同的,材料应该是真实的。有的老师写文章,喜欢抄录一些自己并不认同、甚至不很理解的应景性内容,那就失去了总结的价值。
第二,说自己的话,即用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加以表达。教师撰写科研文章,不必刻意模仿专业理论工作者的论文、研究报告的写法,说自己的话,既容易写,也更能打动人。
第三,说实在的话,即不必讲套话、空话。不需要每篇文章都从国际、国内、古代、现代谈起,重复一些人所共知的大道理,反而会把自己的精彩淹没了。
第四,说有依据的话,即要有比较充分的事实基础。教师进行研究,重要的是注意积累数据、案例材料,总结时就能有丰富而扎实的材料支撑。
第五,说经过加工提炼的话,即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理性思考有一定深度,阐述得条理清晰、逻辑性比较强。
做有思想的行动者
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是在追求自身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境界,这是一种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境界。
最近我们对来自中小学一线的几十位教师进行了案例研究。这些教师中有的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有的是成长中的教坛新秀,他们虽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都能够结合自身的工作不断研究探索、不断改进实践、不断获得专业成长,因而我们称之为“研究型教师”。
对于研究型教师成长过程的追溯研究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速度、程度会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但都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他们都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执著热爱的人。这种热爱最先是想把工作做好的朴素的愿望,然后慢慢地演变成一种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后发展成为一种融人个人生命价值系统的专业情感。
其次,他们对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他们能打破内心认识世界的自我屏障,不满足于现状,能够独立思考,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到全局,将“看不见”的问题变成“看得见”的、可以去研究去琢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第三,他们能为自己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过程之中而快乐。这种热情和关注使得他们不断追求教育工作的完美。因为追求完美是没有终点的,所以追求也是不断的。因为有不断的追求,所以他们前面始终有很现实的目标,这种目标又让他们把对教育工作的期许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统一起来,把借鉴别人和自己的探索结合起来。
第四,他们不排斥理论的学习,努力地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对教育的基本认识。同时,他们更注重不断地通过思想与行动的交互作用来有意识地积累、建构自身的实践理论,因而他们是一群有想法、有思想的人。
第五,他们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也不是为理论而研究,他的旨趣和目的在于改进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努力践行着“知行合一”,经常自觉地回眸自身实践,“不犯重复错误”。
总之,他们是一群以很大的热情和严谨的实践不断追求教育工作完美的“有思想的行动者”。
我们的研究发现,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行动学习的过程,他们起步于追问实践、向经验学习,并具体表现为在过程中的不断地“行为跟进’’和进一步进行多元的、主动的探索性实践。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累积效应,而且这种进步会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教师做研究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在积累中不断增加学习反思的因素,使得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在正反馈的作用下产生叠加的效应。这个过程表现为前段成长相对缓慢,后段成长加速,而且常常呈现越来越快的趋势。
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就是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展开研究,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实践。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人民教育杂志)
第五篇:当我踏上科研之路
当我踏上科研之路
万物复苏的春天娓娓而至,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将一粒粒洋溢着青春的种子撒向这片沃土„„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时常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仅仅是教书育人吗?不!它应该还包括教育生命的追求。追求是一种感悟、探索、乐趣、境界,只有意识到这些,才能确立人生的坐标,找准自己的位置,提升教育的理念,铸造一个个辉煌的亮点,体验成长的快乐。
当我踏上科研之路的那天起,我渐渐明白了“教研”的真正含义。想要成为一名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善于观察与发现,善于反思与总结,以“教”促“研”;以“研”带“教”,从而成为不单单教授学生知识与技巧,更是一种眼光与境界;不是一个总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的经验型教师,更是一个常常反思“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想?”的科研型教师;不满足于做只顾自己吐丝不知丝归何处的春蚕,更想成为点亮学生心灵的那盏明灯,在不断的创新中感悟与发展。
记得第一次参加校科研活动时,开始我如坐针毡,心里想的就是桌上尚未改好的作业与考卷,而且还认为科研这种“高级”活动应该由专家门去研究,无需占用我们一线教师宝贵的时间。就在这个时候,我见到了她,我校科研室的指导专家,一位平易近人的老教师――朱雯校长。朱雯校长给我们讲解了科研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等多方面的问题,使我茅塞顿开。原来现在的我就是一头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的“黄牛”,“路”正不正确不知道;“路”还有多远不了解;除了眼前的“路”是否还有其他的“路”更是没有时间多加考虑,这样的结果不言而喻。经过多次的科研活动,使我感受到,今后的教师不仅仅是优秀的,更应该是有特色的。所以我开始对以前的英语教学进行一些回顾,找出得失,并为自己制定了初步的计划。
一、每天坚持阅读一些教育的报刊杂志和教育专著,坚持写心得体会。
二、对每天的教学进行反思,每星期写一篇教学后记。
三、加强教学研究,把研究一些教学课题与教学结合起来,积极承担公开教学以及参加各级的教学论文比赛。
四、每学年争取发表两篇学术论文。
五、为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建设出谋划策,为我校英语特色教学的形成积极努力。有了这种对教育的追求,工作上就有动力,我改变了当初参加科研活动的消极情绪,积极投入其中,并感受其带给我的骄傲与乐趣。
以前的我较少关注教育理论,只凭经验教学。我心想再不多学习,可能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现在的学生跟以前的学生不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平时要多看书,多学习。为了弥补过去的不足,我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报刊杂志,如饥似渴的学习,边学边作记录,写总结,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工作上充满了对学校和学生的热爱,一头扎进英语教学中,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作课件,研究教法,努力改变以前那种安于现状和教学过于单一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初尝到了科研的硕果。我的论文《 这是爱的事业 》荣获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大奖赛一等奖。该文已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大型教育文献《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论文《 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征文一等奖,上海市普陀区英语论文竞赛三等奖,并刊登于上海市普陀教育。我还代表英语教研组精心准备了一份教学案例,参加了普陀区英语教学案例评比,荣获三等奖。
教学中取得的各项荣誉告诉了我: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在通往成长的道路上,我已迈出坚实的一步。朱校长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行的”!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教育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今后的教学里,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以自己的教学智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