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册语文二单元教学设计
十一册语文二单元教学设计 良乡中心小学 史宝霞
2007年3月
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2课时
6、《城市的标志》
2课时
7、《黄河之水天上来》
1课时
8、《地球万岁》
1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2
4课时 单元教学要求:
1、渗透科学和环境保护教育,产生与天然动物和谐相处的兴趣和愿望;了解树在现代城市中的独特作用,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了解它们的喜与忧;懂得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期盼着地球美好的未来。
2、继续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5、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及措施:
1、边学新课文边和以前的旧课文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表达顺序和方法。
2、加强练笔,写作与阅读紧密结合。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读8个字。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朗读课文,有感情背诵指定语句,体会其中情趣,丰富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特性和活动情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与天然动物和谐相处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课前准备:有关图文资料。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特性和活动情况。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谈话:看课题你想到什么?“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借助你手中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自由读课文。
2、初读课文后,说说课文围绕天然动物园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受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
为什么说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
给学生时间按读书、标划、选择重点出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进入各小组进行指导。
三、多种方式汇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漫游乐趣
1、这里既没有高大的围墙,也没有兽馆、禽舍。有趣的是,同动物园相反,这里关在“笼子”里的不是动物,而是游人!动物自由自在地在草原上漫步、猎食,游人则关在坚固的旅游车里,活像在“笼子”里一样。从中体会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一来既可保证游人免遭伤害,又不会惊扰动物。
2、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
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而且一匹匹都那样膘肥体壮,布满美丽条纹的身躯,在阳光下显得油光闪亮。
这段中“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慌张,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对斑马的形象、生动描写,可见作者对斑马的喜爱之情。
为什么说斑马泰然自若?(联系上文我们不难知道“这里既没有高大的围墙,也没有兽馆、禽舍。有趣的是,同一般动物园相反,这里关在“笼子”里的不是动物,而是游人。”所以动物生活在这里才会泰然自若,毫不惊慌。)
3、进入动物区不久,我们一下子就遇见了二三十只。它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亭玉立,简直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更有趣的是,成群的非洲基马猴正在这些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展开想象,说说为什么这情景像风景画。(作者看到了那么多有趣的动物,它们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泰然自若的生活着,仿佛置身于一幅迷人的风光画之中。)
4、领悟表达方法
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乐趣的
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要点如下:
(1)描写中表达:对野生动物的具体生动描述
(2)融情于景:把自己的感受融于对野生动物的描述之中;(3)直接抒发:写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课时
学会10个生字,认读8个字。有感情背诵指定语句,体会其中情趣,丰富语言积累。完成课后作业。
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
二、自学课后生字,理解词语。重点指导:熹粼胁葵滔绎
理解词语:晨光熹微波光粼粼泰然自若亭亭玉立 有恃无恐小心翼翼滔滔不绝络绎不绝 走投无路
并再从文中摘录好词,与上边的词一起积累下来。
三、独立解答课后第三题,背诵这两句话。
四、仿写一句排比句
五、总结游记的写作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为自己的游记做准备。板书设计: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乐趣无穷)动物名称表现或特点 斑马亭亭玉立 基马猴调皮好动 大象力大无穷 狮子自由自在 复备: 城市的标志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读7个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3、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背诵指定段落,体会其中情趣,丰富语言积累。
4、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理解课文内容,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填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多胞胎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课前准备:有关张抗抗的资料。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会11个生字,认读7个字。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脉络
一、谈话引入,引发阅读兴趣: 北京的符号你想到什么?
作家张抗抗认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包含着理性思考,是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的文章。
二、自学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辨辩杉衫熙攘婀娜 理解词语:辨别婀娜滋润日益
似曾相识茫然失措川流不息若有若无 蔚为壮观忠心耿耿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围绕城市的标志,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城市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城市怎样越来越像多胞胎了。第三部分(第7—14自然段)树成为城市的标志,“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第四部分(第15—17自然段)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呼吁人们“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第二课时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背诵指定段落,体会其中情趣,丰富语言积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新课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标志。城市标志凝聚着城市的灵魂。城市标志的力量在于让人们了解和知道这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生命之中。作家张抗抗认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是什么?
二、抓住重点,自主学习
(1)为什么作者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2)作者写了哪些城市的树,为什么作者认为树是城市的标志?(填写表格)
三、汇报交流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
那些高耸的大厦,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们,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骑着山地车的人,衣服款式和面料,都和你每日相处的同事们大同小异。街角上扔着一只“可口可乐”的饮料空罐,还有一只“万宝路”的烟盒„„ 作者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写出了千城一面的糟糕景象。(2)汇报填写表格情况练习朗读
树代表着城市的个性,维护着城市的个性,城市仅存的个性 城市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树的特点
杭州
香樟树
王者风度
南京或上海
法国梧桐
高大、浪漫
福州或广州
榕树
像一片完整森林 海口
椰树
婀娜苗条
长春
油松
挺拔苍劲
喀什
圆冠榆
绿色的圆球
北京
国槐
秀气而坚韧
四、重点句的理解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①读中感悟作者连用三个“只剩下了树”表明这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大声呼喊,树是城市仅存的个性,用心去爱城市的树。使学生体会这样写语势强烈,气势贯通;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动笔练习写排比句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就像克隆的兄弟,到处是„„,到处是„„,到处是„„
树带给我们„„,带给我们„„,带给我们„„,是我们的城市不可替代的标志。运用排比的方法,结合学习感受写一段话。
五、揣摩写作方法
讨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城市多胞胎这一现象。(1)唤起思考(2)突出主题
六、板书(学生所填表格)7*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
2、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了解它们的喜与忧。
3、通过品读课文,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感受母亲河的伟大。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黄河的治理情况,产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资料。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播放乐曲《黄河谣》,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乐曲一起了解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初读感知,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过生字生词关
整体把握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找出感受最深的段落,进行画批。整理资料,结合资料再学课文。在小组中交流。
三、汇报交流
从以下几方面:
1、黄河的发源地及地理位置,课文是按黄河的发源地,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处的顺序来展示黄河的气势和美景的。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句和拟人句 黄河的污染很严重(结合资料谈)
黄河从哪到哪,你在地图上能指出来吗?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2、重点交流精彩段落(刘家峡)
四、升华情感
现在,黄河怎样?从搜集的资料中,你有什么想法? 做一名保护黄河小卫士,请写一份倡议书。8*地球万岁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字,读准诗歌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9、10小节。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期盼着地球美好的未来。教学重点:理解诗人对地球美好的未来的期盼,体会诗歌的情感。课前准备:有关环保的资料。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献给地球的诗,板书课题
二、自学感知反馈交流
朗读全诗。想一想在自学过程中用什么好方法,怎样学习本文?如:自此过关,分解学习,不懂提问,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这首诗共几小节,讲了地球那几方面的内容? 抓住诗歌中的重点句进行品读:地球把它„„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多少惭愧的事情,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指导朗读:该重读的要重读,注意平稳、亲切、忧伤、气愤等语气的变换。
四、欣赏品味升华激情
结合查找的资料(战争带来的危害,乱砍乱伐,过度放牧,草原沙化,藏羚羊濒临灭绝,蛇上餐桌等,理解最后的晚餐)
出示短文《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默读,并谈读后感想。实践活动2
一、比一比组词语
除去书中的外,再补充几个
蹄()施()券()欺()啼()拖()
卷()期()撒撤跳眺挑裂列烈俊骏峻
二、读成语并从文中摘录
学生自己从本单元中积累成语如:泰然自若等,并查出意思。再进行归类整理(1)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含动物名称的成语:、、(4)写三个表现心情的词语:、、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复习病句主要原因:
结构不完整,缺少主、谓、宾。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罗嗦。
不合事实。忽视词语的感情色彩。补充修改病句
秦兵马佣形象地表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他站在台上,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小明给巴金爷爷写信,他想请他推荐几本值得读的书。
四、短文填空(答案见教参略)
五、阅读短文
注意让学生把段意写得简洁准确。
六、口语交际
课前要让学生进入社区,进行充分的调查、观察,准备发言提纲在发言。习作:游记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游记的常识,把握其特点,学习写作游记。层次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语句通畅。教学过程
1、回忆我们学过哪些游记类的文章?(《参观人民大会堂》《记金华的双龙洞》等)通过学习你对游记有哪些了解?你觉得要写好游记应提醒大家什么?(因为在第九册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游记并且写过游记,这里让学生复习游记的写法就可以了。)2、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 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观察景物,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对于我们看到的印象特别深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
适当交代有关风景的知识(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神往。)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感受。
3、说说你游览的景点,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导学生重点部分写具体)
4、想想开头和结尾,自拟题目。
第二篇:十一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十一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吴传婕
课前准备
学生看活动图片(配乐)师:聆听着这优美的乐曲,看着这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天艺术展示的活动现场,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既是欣赏者又是创造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
一、课文回顾
1、出示第八单元四篇课文题目。师:这是第八单元的4篇课文,你对哪篇课文感受最深?为什么?
2、师:从内容上看,这四篇课文又有什么共同点?(都讲的是有关艺术的故事,《伯牙绝弦》讲的是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懂得欣赏,是他的知音;《月光曲》讲的是这首名曲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之约》介绍的是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我的舞台》讲的是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学艺的故事。)
3、师: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了解,你还知道哪些艺术形式?(音乐、舞蹈、剪纸、手工编织、绘画、戏曲、书法、泥塑、雕刻、刺绣、插花、艺术体操……)
4、师:其实,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参加各种文艺汇演,在美术课上做手工,参加鼓号队的训练,都是生活中的艺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身边的艺术。
二、了解习作要求
1、出示第八单元习作要求,师:读了要求,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本次习作有三项内容可以写:“①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②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③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板书:学艺
艺术欣赏
艺术品)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这次习作的内容。
“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习作的方法。
2、师:有不少同学都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一种艺术,今天我们主要指导的是第一项写作内容。请再读一读第一项习作要求,你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呢?
学习某种艺术
故事
感受
(板书:故事
感受)
3、同学们都学习过哪种艺术呢?
三、范文引路
(一)写故事
1、师:关于学习某种艺术的故事,课文就是我们的好范例。先请同学们回忆第28课《我的舞台》,作者写自己学唱戏,写了哪几件事情?出示 ①在母亲肚子里唱戏。(结缘)②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③跟随母亲演出,学戏文。④拜师学艺。
⑤在大师面前认真演戏。
2、出示28课例文,师:我们先看“拜师学艺”这个故事,我们在写故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绷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着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选自《我的舞台》 ①把故事写完整
②注意人物活动描写 ③心里想法
3、师:学艺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其中一定发生了许多让人记忆犹新的故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学习用几个小故事来讲述自己学艺的经历。师:我们在写这几件事时要注意什么呢? ①有详有略 ②按时间顺序 ③亲身经历
(板书:亲身经历
有详有略)
(二)写感受
1、师:我们在学艺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感受,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出示例文: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选自《伯牙绝弦》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选自《月光曲》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选自《蒙娜丽莎之约》 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着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选自《我的舞台》
师:你发现作者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师:这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和回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以我们在写自己学习艺术的感受时,也要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艺术带给自己的享受写出来。
(板书:真实体验
联想
想象)
(三)指导写艺术品
师:如果有的同学真的没有学过某种艺术,也可以写写其他内容,如果你写的是艺术品,可以写哪些方面呢?(板书:造型
来历
感受)
四、课内习作
1、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学艺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三件事情,然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最后请你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出示填空提示: 学艺
学_______ 印象深刻的故事: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2、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提示:学生说完几个故事后,追问:这几件事情中哪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待会在课堂上请你把这件事详细地写一写。
4、出示要求:请你从刚才写的两三件事中选一个印象最深的故事写一个片段,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5、学生读片段,指导点评。
五、课外习作
将其他事例补充完整,再加上一个独特的题目,文章就更精彩了。
六、板书设计
故事(亲身经历
有详有略)
学习艺术﹛
感受(真实体验
联想 想象)
(艺术欣赏)
造型
艺术品﹛
感受
第三篇:十一册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卷
十一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 看拼音写词语
Shū shì
qīng tīng kuíwí
yōu lǜ
zhuāng zhîng
jiāo huáng()()()()()()Tài rán
shãn shâng bào yuàn dǎo mãi
bào qiàn
kuí wǔ
()
()()()()
()Liū zǒu
jiã lì
hū xiào
miǎn qiǎng()()()()二
把词语补充完整
心()肉()
自()自()
自()自()()出()外
流()忘()
()骨()心 溜之()
怒目()
兴高()
身无()
如愿()
排山()
千方()
()转反侧 良师()
再接再()
应接不()
神机妙()
三
照样子写词语 1 湿淋淋兴致勃勃 怒目圆睁(神态)4 兴高采烈(心情)四 选词填空
宁静
平静
安静
幽静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的睡着。2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老人正独享的(4 他慈祥的眼神,()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果然
偶然
泰然
竟然 我泪流不止。()我抬头拭泪时,我瞥见他正定定的看着我。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我唯一的听众()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8 小精灵()在里面,她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五
判断对错 《穷人》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西蒙。
()
2“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首悠悠的小令。”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 魁梧的魁是半包围结构,共13画,按音序查字法应查K.。“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这句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别饿坏了那匹马》表现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6 《用心灵去倾听》的译者是顾周皓。
()六
改正句子中的错误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在读书,坐直身子,手被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五分钟。我爬很废劲,爬得越高,口渴的就越历害。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就是砸,永远不要再大怒的时后处理任何事情。4 你真是一个深名大义、宽荣大度的人啊。5 魁梧黧黑的鱼夫拖着湿淋淋的渔网走了近来。6
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却不能大手大脚。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又回到故乡小镇。)8 丈夫不爱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桑娜胆战心惊地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呼啸,感到胆战心惊。七
日积月累
轻诺必().2 民无信()。诚者();诚之者()
有所期诺,();有所期约()。(),不能动人。八 用“静”字组词填入括号里
请你()下来,再想点办法。
我的心渐渐()。
枪声打破了这乡村夜晚的().老田()地指挥抢险战斗。5 自习课上,教室里十分()。6 哀悼仪式开始了,烈士墓前一片()。7 这里太嘈杂了,我们找个()的地方谈谈。8 从()的小巷深处传来吆喝声。9 这是一个远离城市的()的小山村。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老人正独享的()。九
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她心里安定不下来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把文中画线的部分换成适当的词语,写在下面
这段话选自俄国作家()写的《
》。2 文中出现省略号,请选择一处,写出省略号的意思或作用。这段话中,充分表现了她具有()高尚品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是通过对渔夫()描写,反应他()心里;“搔搔后脑勺”是通过()描写来说明渔夫在();“嗯,你看怎么办?”这是通过()描写来表现渔夫一开始还拿不定主意,而向桑娜()。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渔夫说的“是个问题”到底是哪个问题? 哪个字说明渔夫对将来的生活有清醒地认识? 你觉得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穷人》的中心思想是()
A 赞美了主人公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B 文章描写了穷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动人事迹。
C 赞美了像桑拿那样的穷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质。
第四篇:人教版十一册五单元模块设计
人教版十一册五单元模块设计
品读感悟进行爱的教育
身临其境和文本对话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的第五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两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
一、教材文本解读
本册教材依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编排上注重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
这三篇课文有的写思念家乡、思念母亲,有的通过写童年趣事,揭示什么是爱,有的则通过童年趣事反映儿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前一单元的课文相比较,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大胆地走进文本,用自己的体念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认识自己的世界,了解自己的思想。
《古诗两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侧重一个“爱”字。《古诗两首》作者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对家乡、对母亲的爱。文章字数不多,但要让学生不仅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升华学生的热爱家乡、敬爱自己的母亲的思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是写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记叙: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对这首诗不同的评价,及长大后重新认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课文就父母的评价分两大部分:少不更事时的不理解,长大成人后的庆幸。教材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明白作者的感受,从而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如何辨析生活中的一些不理解,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童年的发现》介绍了作者童年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儿童时期的好奇、天真、富于幻想的特点在文中写的淋漓尽致,学生感受作者趣事的时候,应该知道“不被人理解”是正常现象,接受认识生活的教育。
鉴于上述分析,教学本单元的课文应这样: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进行情商教育。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办法,当学生走进了那个世界,他们自然会“看见”、“听见”许多,这是知识、情感的积淀。其二,引导学生表达,学会和文本对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不是没有,但我们的学生不能做这样的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让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他人,正确的认识自己。结合课文中的所学,让学生谈自己,是本单元的教学的另一个目标。
二、学情分析
1、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源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它的成败,对个人历程、社会公德建设,国家安定团结,民族优良品质的继续发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事正确态度的关键期,因此,结合语文课本中的有关亲情课文,尝试探索小学亲情教育之路是必要
2、六年级的学生开始使用阅读作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活动一般都具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但他们受到自己知识、词汇量、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阅读过程中就会有言不达意的现象
语文阅读教学,六年级阶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
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课文中感悟最深的段落。2、学会7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掌握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诗意和古诗的节奏,韵律。
4、通过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自己品读感受父母不同的爱和儿童富于幻想的有
趣。
5、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亲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实
践和创新的精神。3、六、模块教学整体构思:
一、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人间亲情
1、课堂品读,在模拟情境中体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课堂上吟诵起这首赞颂慈母之恩的千古绝唱,我们师生无不动容。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想象慈母如何不顾严寒眼花,眯眼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将衣角缝得严严实实,如何用关切的口吻叮嘱孩子注意安全,留心冷暖,用功读书,如何噙着泪花满怀深情地给孩子试穿拉衣角„„想象
语文课本上除《游子吟》外,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作《爱的教育》。我将这一组课文合并为“亲情单元”。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了解亲情,或感情朗读细节描写,激发讨论,辩清母亲慈爱表扬“精彩极了”是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却有可能让孩子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父亲严厉批评“糟糕透了”是让孩子找到不足,却极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产生自卑之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只有正确听取父母的意见才能健康地发展。或角色扮演,让学生穿越时空体会“我”听见“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两种不同评价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初步认识到亲情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亲情需要家庭所有成员相亲相爱,共同酿造。
2、学生自读,发挥主体性。
课堂毕竟有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教师搜集多篇有关亲情的文章,如《血色母爱》、《父爱如山》、《背影》、《母爱没有具体的内容》、《摇篮曲》、《红莲》、《陈情表》„„古今中外、多种文学体裁,择其精华选读给学生听。
课外学生自己查找阅读有关亲情的文章。使他们认识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真诚、最纯洁、最原始的爱,是人类乃至绝大多数动物都具备的本能。亲情是人心灵的港湾,是支撑许多人走向成功的支点和不竭的动力,是生灵受伤后舔血诉痛的温暖的巢穴。而这个巢既需要春晖般的父母之爱,又需要寸草似的幼辈孝顺之心。他们对教育教学内容(亲情)产生了积极的关注的倾向。
二、观察父(母)爱细节,在生活情境中品尝真情妙饮。
通过大量的阅读赏析,学生们了解了亲情,懂得了: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道德,就在儿女亲情里,就在柴米油盐中。于是,我开始布置第二个作业:
每天观察并记录能体现父(母)爱的一个细节,持续两周。第二天,我是噙着泪花读完学生的作业的。
模块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释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揭题后问学生:
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交流初读感受。交流初读感受时,教师不必指导,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
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
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
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
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四、学习童年部分。
(二)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1、学生默读、画注。
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然后在班上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阅读,使学生明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父母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都可以给孩子帮助。
一、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生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句话,这两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板书:母亲);“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板书:父亲)。
如果在生活中也有这两种评价,你们认为是“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设计目的:复习上节课所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以旧问启新思,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表达的欲望就出来了。)
二、新授
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认真地读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读,我认为写也是必要的。答问的是少部分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学习,并学会做书间笔记,可以让所以的学生都参与语文的阅读活动。)
一)、学生自由读文,做书间笔记。教师相机指导,收集信息。
(教师的课堂是灵活的。学生由不知逐步有知,由旧知领悟新知的过程,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交流读书的收获,理解““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种极端的断言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大家读书很仔细,老师现在想看看你们读书后的收获。
1、学生交流、讨论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及我的反应。
指导朗读: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就兴奋地嚷到:“巴迪,这是你写地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
从“一念完、眼睛发亮、兴奋、再次拥抱、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可以看出母亲特别高兴,她是在鼓励巴迪。
交流我的表现。“腼腆,得意洋洋”看出我得到这样的评价后非常开心。指导朗读:谁能把母亲的这些语言和动作读一读。师对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从你刚才读书时的神态、动作、语调中,我知道你了你的感受。确实有感情地朗读能表达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读的时候想像那时的情境,能让听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的讲解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要使学生和文本对话,必须在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然后才会有超越文本的创造性理解。而读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最好方法。学生可以用读来表达那些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情感。)3、师引导学生体会对父亲的描写及我的反应。
学生说后分角色朗读。
4、同学们,你们认为巴迪的诗写的怎么样?如果要你做裁判,你怎么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分析的对,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学生看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意见。
5、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
6、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
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三、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
学生试着背诵。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收获是什么?是啊,不论慈祥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板书“爱“)
2、大家课后将自己生活中的这种爱也纪录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第五篇:语文十一册期末试卷
甘垛镇中心小学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快乐热身(10分)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
1、《小草和大树》一课中,“小草”只是指夏洛蒂·勃朗特。()
2、要求死后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
3、“我答应替他办事。”中的“答应” 读作“dāyìng”。()
4、《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莎士比亚。
()
5、“他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从不拖泥带水。”中的“直截”写得正确。()
二、按原文填空。(5)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
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绣上了()。那些小丘的线条
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不用()的中国画那
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回顾(13分)
(请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填空。)
一、爱国情怀。
1、热爱祖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每格0.5)
我们爱那的三山五岳,我们爱那的黄河长
江,我们爱那的江南美景,我们爱那的北国风
光……
我们爱这、的伟大祖国。(本题全部填四字
短语。)
2、爱国是什么?
是像廉颇那样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计个人恩怨。
是像杜甫那样为国家统一而。(填四字短语。)(0.5)
是像陆游那样为山河破碎而。(填四字短语。)(0.5)
是像钱学森那样。(填人物事
迹。)(1)
是像詹天佑那样。(填人物事
迹。)(1)
3、说到这里,你想起了多少爱国志士激动人心的话语?
(1)说:
“。”(1.5)
(2)说:
“。”(1.5)
二、人间真情。
走进本册教材,我们会为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和美好情感深深打动。
我们难忘老师在地震来临的时刻,用自己的双
臂。(1)
我们难忘船长在的时刻,用自己的生
命。(1)
我们难忘轮椅上的霍金在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求索,写
出了风靡全球的科学巨著――《》。(1)
我们难忘勃朗特三姐妹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向世
界证
明:。(1)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练兵(20分)
一、本册要求掌握的152个生字,你掌握了多少?老师挑出一些来考考你。
(5)
jǐbìqiàlílián
()梁遮()融()()明()洁
shùcānyìzhuànchân
()口早()()力()写()机
二、你会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吗?请你联系整个短语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3)震撼人心:寥寥无几:孜孜不倦:艰苦卓绝:激情洋溢:负荆请罪:
三、练习4中的成语,你会用吗?请补充完整,再填到下面的句子中。(5)
喜闻()()()妙()肖()正()
圆
动人()()()()登场()()肺
腑
1、小品是老百姓()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小品演员赵本山
在《卖拐》中把骗子表演得()。
2、高老师朗诵起课文来(),抑扬顿挫;讲的故事也是情节
曲折,()。
四、第七单元中学到的诗句和《古今贤文》中格言你理解了吗?请选择恰
当的句子填空。(4)
1、李婷同学的作文写得特别好,高老师在评奖作文的时候这样表扬她:
“。李婷同学的作文写得好是与她
平常多看书,善积累分不开的!”
2、李广同学在学习上养成了需要老师不断督促的坏习惯,高老师这样
劝告他:“。学习得靠自己努
力呀!”
五、你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了吗?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老师搜罗的两个病
句。(3)
1、请各位接送孩子的家长的摩托车、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地点。(明德楼门口
标语)
2、树叶上露珠闪闪发亮,真美丽呀,就像一个小女孩在伤心地哭泣。(五
年级学生写的句子)
3、《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五年级课外作
业)
第四部分:口语交际(3)
这个学期你一定读了很多本书,你最喜欢的一本是:
(0.5)
请你用二到三句话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0.5)
第五部分:良好习惯早养成(3)
1、你养成了勤查资料的习惯了吗?勤查资料的好处
是:。
你了解到的三种查资料的方式是:、、。
(2)
2、格言:“学了就用处处行,”告诉我们要养成的好习惯。(1)
第六部分:快乐阅读(16)
请你读读下面这篇五年级学生写的文章,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班上来了一位美女老师
作者:悠然
下课了,悠然等几个同学围坐在桌子边上聊天。突然,一个毛茸茸的圆东西从旁边伸出来。
“呀,什么东西!”淑妍吓得跳起来。原来是我们班的超级捣蛋鬼----
“猴子”林富田(他的脑袋瓜总是乱得像鸟巢)。
“你干嘛呢?吓我们一跳!”淑妍气冲冲地吼道。
“猴子”见势不妙,连忙低头认错:“大小姐,对……对……不起,我错了!”说完,他顿了顿,立刻得意洋洋地说:“告诉你们一个大好消息,是……”
悠然心想,这“猴子”也挺机灵的,见风使舵,真是一只“变色龙”。
“这是个特大消息,是……”“猴子”说个不停。
终于,诗意忍不住了,打断了他的话:“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卖
关子。”“猴子”一下就提高了声音:“真的想知道?那我告诉你们,我们要换新数学老师了,而且是----女老师。”
“真的吗?”大家异口同声地问。
没想到这个消息传得那么快,全班同学一下子都知道了,传播的速度
真叫“风驰电掣”!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那个老师到底长什么样?”
“那个老师教学严格吗?”
“她布置的作业会多吗?”
“那个老师会凶吗?”……
一个个疑问像树苗一样在同学们心里生长。
“叮—”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悠然坐在座位
上,想到新老师要来了,心中又紧张又欣喜。同学们也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啊,她来了!----我们的新老师拿着一本书,迈着轻盈的脚
步,微笑地向同学们走来了。
“是她吗?”
“真年轻!”
“应该不凶吧,她看上去很慈祥,很亲切啊!”……
同学们几乎都在窃窃私语,发表对新老师的看法。
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好像都想给新老师留下一个好
印象。老师身材高挑,长得十分美丽。那双眼睛充满笑意,仿佛会说话。
讲起课来也是娓娓动听,连平时一上数学课就梦游的林富田也听得津津有
味。
下课了,林富田问悠静:“喂,那老师真美,对我们真好,我是不是
在做梦呀?你打我一下,看会不会疼?”“那,我真打了。”“嗯!” 悠
静大叫一声:“降龙十八掌!”
“啊!”班上传出一声惨叫,林富田的脸肿得跟面包似的,他歪着嘴
巴,含糊不清地说:“原来……我,我没做梦呀,太好了!”
一、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
二、请你任选文中的两个人物,说出你对他们的评价。(2)
三、请你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再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2)
变色龙:见风使舵:
风驰电掣:娓娓动听:
四、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1)
1、“猴子”见势不妙,连忙低头认错:“大小姐,对„„对„„不起,我错了!”
(省略号表示:)
2、原来是我们班的超级捣蛋鬼――“猴子”林富田。
(破折号表示:)
五、请你摘抄一处描写我们在等待美女老师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
说你的体会。(2)
我摘抄的句子是:
(1)
我从中体会到:
(1)
六、在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请你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他(她)。(2)
七、小练笔:你班上也有像林富田那样可爱的“捣蛋鬼”吗?请你抓住人
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或神态描写一下他。(3)
八、最后请你评价一下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的成功或失败之处,指导一下五
年级小同学。(2)
第七部分:轻松习作(35)
上面的语基部分,有几道题比较难,不知道你认真检查了没有?作文
部分老师就不再难为你了。下面两道题目二选一。
1、瞧,这快乐的一家子!
(提示:“一家子”不是非得写家里人的。)
2、我(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写好快乐的原因,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