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现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路燕
(安阳工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提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较为突出的是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较低。首先,因为大学英语要教授的内容多课时少,必然会造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发的提出这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应该持有一种探索性情景的态度,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发现新事物。本文通过演示使用发现学习法讲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来介绍发现学习法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探索;兴趣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and points the largest one is that students most show low initiative in English learning.Firstly because College English as a non-major subject can not draw students’ enough attention;secondly because the required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in a large quantity, but the schedule is tight.To solve this problem, teacher should apply the learning method of exploration.Bruner the proposer of the method believes that learners should hold an explorative attitude and use their own abilities to solve problems and discover new things.This passag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by display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text A in unit 4 of Integrated Course I.Key word: teaching;exploration;interest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育目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学生认为教学任务繁重。笔者对自己教授的学生一学期课程做过调查,他们要修专业课、公修课,总计达13门课。于是,有些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精力投入不足,或者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本就不愿意提问。其次,师生交流 1 机会少。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做到讲完课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问。而现在的成人大学生,师生住宿分散,学生有了问题也很难找到老师,无法随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最后:师生交流形式单一。目前师生间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课堂上因时间有限交流很不充分,师生间的交流只能通过课后学生上交的作业了。但是仅靠作业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再加上抄袭现象日趋严重,使得真正的交流更加难上加难了。因此,若教师再采用填鸭式教授法会使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方法授课,不仅使学生对大学英语产生兴趣,而且会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二、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一种应用,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发现学习法提出者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应该有一种探索性情境的态度,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新问题,发现新事物。他认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
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四大优点为:提高知识的保持;增加认知潜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转引自皮连生,1990:264)。发现学习中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情境,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强调探索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另外,发现学习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的奖赏。布鲁纳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发现,他“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转引自张大均,1999:60)。这样,学生的思维以及探究能力就会得到开放性的锻炼发展,而不是禁锢于现成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兴趣就会加强,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会逐渐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学习方法也形成了,学习能力也加强了,自然对自己离校后的终身学习有很大益处。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以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学生不是静坐在椅子上的听者,而是投入系统的阐述中,有时还可在其间 2 担任主要角色”(转引自皮连生,1990:264)。
三、发现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模式大多是填鸭式,所以步入大学后,如果教师继续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会感到大学的英语学习与高中并无差别,因此,有些基础好的学生便会忽视作为公修课的英语。但若教师采用发现学习法去教授,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就《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中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的讲授来展示发现法的应用。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美国梦(American Dream),教师应在第四单元最后一节课上给学生布置搜集关于美国梦的资料,包括相关的图片、歌曲及影视作品;并要求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总结出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梦的定义。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找到的资料,最后让小组代表总结出各组的结论。学生在搜索和美国梦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的找图片、歌曲及相关文章,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有依据做总结,而不是等待老师的答案,并且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也无法抄袭。同时,学生在寻找过程中也锻炼了如何使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找有用资料,此技能在高中阶段较少得到锻炼。学生在寻求过程中必须去组织自己已找到的材料及先前学过的知识。
第二节课在讲授第一篇课文(Text A)时,根据发现学习法,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篇文章,回答课后的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划出关键的单词,并推测其词义,答完问题后看推测结果与单词表中的词义是否相符,如果相差不远,此举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增强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的能力,进而增强阅读能力。若用传统的方法,第一节课直接讲授单词,然后再阅读文章,这样会使学生很被动,并且大学英语课本上的词汇量较高中的陡然增多,学生本身就有记单词的抵触情绪,若再用填鸭式的讲解单词的方法,学生很有可能记住的单词甚少,因为单词量大且学生对它们印象不深刻。在学生推测并对照词义后,教师再就重点词汇加以讲解。
第三节课,教师讲解课文大意,此节为本单元的重点。学生通过此节课应掌握课文的大意并能找出与主人公相关的主要事件。根据发现学习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后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它 3 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可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且加快阅读速度。其次,教师让学生回答课后问题并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及重点。在讲解疑难句型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判断而非直接告诉它们答案。例如:“Mr.Craw, snow pretty soon”;“When winter come, you give me job clearing snow at the factory”;“I’d like a buy a house”;“Mr.Craw, I buy a farm.” 对以上课文中托尼的话语进行分析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干,并要结合上下文看句子的时态。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每个句子都有错误,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提问“为什么托尼话语中都是错误呢?”并给学生举例:“如果我们中的一个人到美国去,语言中是否会出现相同的错误呢?”之后让学生总结出错误的原因。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托尼是意大利人,并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发现学习法会使他们对英语阅读非常感兴趣,再也不会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望洋兴叹了。
第四节课,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中心思想及划分出文章的部分并总结出各部分的大意。这部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基础好的学生会正确的划分出文章的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跟着老师勉强能把文章读懂,因此,在教授此部分试题时,有的老师直接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对照修改自己的答案,有的老师找学生上黑板写出答案并更正。以上两种方法都会使学生只记住正确答案,并不知道下一次从何下手去总结段意。发现学习法会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总结大意。用发现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人公托尼总结出他到达美国后为实现他的梦想而做的事情,学生把事情列举的同时会发现托尼做这些事情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这样学生会吧文章的脉络理清,并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部分,划分部分的任务就随之完成。对于总结各部分的大意,学生要学会抓住最为主要的要素去总结,即英语中记叙文的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How”,在本篇文章中,主人公为托尼,他所在地为美国,所做的事情为实现他的梦想,通过的方式为具有坚定的信念,如此一来,第一部分的大意为“With determination and Mr.Crawford’s help,Tony achieved his dream of owning a farm.”第二部分只有四个自然段,但是意思颇丰,再次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托尼实现美国梦所拥有的品质,之后扩展到其他的成功人士。让学生比较托尼与其他成功人士品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找出最突出的共同点,并让他们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学生通过反复地联系,慢慢地就会找到总结大意的方法。
四、结语
大学英语作为公修课,课本内容多,课时少,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途径单一,交流时间短,倘若教师再用填鸭式教学,学生会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发现学习法的使用会使这一状况得到改观。使用此种学习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具体到大学英语的学习,教师若能使用教授学习法,学生会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学到新的知识,并牢记在心间。并且学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参 考 书 目
[1] Cooper, Pamela J.Speech Communication for the Classroom Teacher(3rd)[M].Corsuch Searis Brick Publishers.1998.[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 张大均.教育心里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 丁伟.大学英语教学将作重大改革[J/OL].人民网.2005.5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是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教学规律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面带点、以整体带局部、以学生活动代替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实施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相互交流的教学环境,课下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由被动听课接受知识变为积极参与实践去获得知识,从而发展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合理分组
1.大班“小班化”管理: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每天负责监督本组成员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听写情况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且记录每个组员的得分。按照规定:上课听讲不认真者一次扣一分;家庭作业不完成或应付作业者一次扣一分;听写满分或者听写进步满十分者一次加两分; 优秀作文并且在班上朗读者加二分;每堂课上小组任务完成优胜者一次加两分。每周累计各小组得分,周一张贴公布积分。通过累计积分,每个学期评选出一个明星小组、一个进步小组、一个积极分子小组,班级给予奖励的同时,学校也给予奖励。这样就激发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每个成员都想成为明星小组、进步小组、积极分子小组中的一员。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我欣喜地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可喜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
2.选好小组长:每个小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拨尖、具有专长、思维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作为固定的组长,教师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小组长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训练培养。
3.人员搭配:根据班级人数多、尖子少、后进生较少、中等生偏多的情况,我们班为4人一小组,优中差的比例为1∶2∶1。在小组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搭配合理并存在一定差异,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的应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循环交流式、圆桌式、合作争议式、头脑风暴式(网络式)、两组合作讨论式等。在教学中,我常以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组织,即6个学生编成一组,围坐在一起,这样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室严肃死板的布置形式,使学生感到轻松、随和与愉快。同时我把每组的学生进行分工,选出各组的召集员、书记员、统计员,让他们自己去分工协作,这就突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强调老师的“教”。在课文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1.预习。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由于课本教材信息量大,课文中涉及内容广,所以要想把课文讲解得生动、有趣,必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掌握大量有关的信息。于是在每次上新课前,我总是让学生上网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文整体教学。让学生来做自己的小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文的整体教学中,我先引导他们进行快速阅读,把握主旨;然后根据有关课文的一些问题,写在纸条上,让各组进行抽签。召集员在领受任务之后,大家围坐一起讨论,查阅有关课文段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甚至争论不休。而这时,教师的作用是做好咨询员和促进者,巡回各小组之间,察看学生在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善了学生对学习、对同学的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面向全体”也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功不可没。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放手,让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去自由地表演、自觉地交际。如教学《He was playing cards》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各组抽签轮流表演,最后评出最佳表演组和最佳表演个人。这种形象的表演,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不经意中学会了交际的技巧,锻炼了交际的技能;而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学”,而不是老师在“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有效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初中学生在课下说、练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在一个50来人的班级要想在有限的几十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练的机会又是不现实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激发了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原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的学困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消除了自卑心理,培养了自信心。这就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最终目的。
3.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认真准备、分工明确,从而大大增强了个人的责任感;同时组内合作成功的体验,又强化了集体荣誉感。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英语语言学习本身,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推进。随着社会科学信息技术革命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力度逐渐加深,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呈?F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信息化教育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前言
在素质教育基本教学理念的带动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在教学方式的应用还是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方面,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怎样才能将教育信息化更好的应用到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就成为了相关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
一、教学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互联网络技术影响力度不断加深的冲击下,大学英语的教学宗旨也逐渐发生了一定形式的变化。为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负责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开始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力求最大限度的提升班级内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就是在这一社会实际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教学手段。
但由于我国大部分授课教师在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方面研究的时间较短、积累的工作经验尚浅,导致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现象。授课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形成的教育理念较为模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缺乏针对性的教学互动等,都是当今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应用策略
1.创建科学教学模式,优化信息化教学过程。相关授课教师如果想要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就必须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优化信息化教育的教学过程。经过教育界相关工作人员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在传统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应用适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最为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之一。大学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相比,大学英语学科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认知和思考时间。
比如,当相关授课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过去完成时态的用法时,就可以要求班级内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记录听课笔记。相关授课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将英语过去完成时态中涉及到的动词变化形式以课堂听写小测验的方式,让学生逐个记录并熟记下来。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展现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详细讲述给学生,往往能够比单一的应用一种教学模式取得更加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2.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认清信息化的教学功能。相关授课教师还要及时转变自身在教育工作开展方面较为落后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教学功能。比如,当授课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一篇以人物传记为主题内容的阅读文章时,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设定一定数量的兴趣学习合作小组。授课教师将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控制在每组五到八人,以传记文章的中心内容为主题为学习小组设立相应的合作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合作小组的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将一改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英语教学课堂的互动频率以及学习气氛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需要相应授课教师尤为注意的是,信息化教学技术只是能够帮助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的辅助性教学工具,不能使信息化教学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的教育地位。
3.引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强信息化教学效果。适当的引进现代化教育手段也是能够将信息化教学更好的应用在大学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比如,当相应授课教师为学生讲述大学英语写作方面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英语写作中涉及到的常用句式、词汇等学习内容以图片、文字甚至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更加形象立体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必要时,授课教师还可以创建情景教学的方式增强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以商务英语对话为主要内容的写作任务时,就可以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前引导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编排商务英语对话为主题的情景短剧。通过情景短剧的演绎,能够有效提升其在相关知识内容方面的写作能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结论
教育信息化是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下产生的新型教育发展趋势。将教育信息化更好的运用于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能够帮助相关授课教师最大限度的提升相应的教学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只有相关授课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实际问题,才能采取更加科学的应对措施,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蒋学清,张玉荣.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反映性实践者的角色嬗变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01):31-36.[2]薛冬梅.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公共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4,(32):178.[3]阮芳.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视听教学探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7-8+31.
第四篇:目标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目标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成都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
杨 琴
***
成都市金牛区金立路9号西城首峻
【摘要】目标学习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思考,不仅要研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关键词】目标学习教学 化学
苏东坡曾经说过:“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里的“一意求之”,就是指读书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围绕着自己所瞄准的问题去挑选书去读书。读书如此,学习更应如此,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课堂的时间也是宝贵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示,那么课堂上老师的教可能只是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也只是敷衍了事,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制定学习目标呢?
学习目标为学生确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渗透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起着“导航灯”的作用。学生知道自学要达到何种目标,协作学习要达到何种目标,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断调节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不偏离学习目标,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学习目标的制定,在一些老师眼中看来都是一个比较简单随意的事情,只需要罗列出几条和本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即可,但这样的目标设定往往是“虚”、“大”、“空”,没有实质的促进作用,仅仅扮演了课件中的一个组成而已。比如:在学习气体装置的选择时,起初所列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判断方法;
2、能根据题目选出合适的装置。这两个目标虽然是围绕着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来设置的,但在最后的课堂小结,学生叙述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时就显得有些杂乱,因为这一个目标里要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很空洞的。于是我就把学习目标拆分为:
1、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判断两种不同的发生装置;
2、能根据气体的密度判断使用何种排空法;
3、能说出选择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具备的性质;
4、能说出排空法和排水法的利与弊,并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装置。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后,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怀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吸取知识,随着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学生体会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也轻松达到,而且通过最后的目标达成检测还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个板块的知识框架。
可见,学习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所授内容在新课标中的地位、要求,将重点、难点、突破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不仅要目标明了,还要有可操作性。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后,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
1、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直观的呈现出来。
学习目标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活化思维,提高运用知识的内聚力。因此每堂课制定好学习目标后,我都会将它呈现在课件上,在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先齐声朗读两遍,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习溶液第一课题时,实验较多,其中有一个酒精和水互溶的实验,实验做了,学生也看了,填写实验表格的结论一栏时,很多学生都懵了,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它想说明什么呢?这时将课件中的学习目标重新投放出来,提醒学生从学习目标上面试着找答案,因为我们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必然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设计的,不会无意义的出现一个实验,很快学生结合着学习目标中的一项:通过实验知道溶质形态的多样性,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找到了想要的结论。因此,将学习目标先呈现出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第一步。
2、充分利用预习导读
学习目标是一条贯穿整堂课的主线,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先花3至5分钟,让学生结合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想让学生通过预习先提炼一遍教材中的有用信息,但几次课下来,却发现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用记号笔整段整段的勾画,把整篇都画的乱七八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后来,为了让学习目标的“导航”作用更精准,我增加了一个预习导读来协助。所谓的预习导读,就是将学习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问题,而且学生也能比较轻易的在书上找到答案,只需要勾画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比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有一个目标是需要学生掌握盐酸的物理性质,我在设计预习导读的时候就将它分解成了一系列小问题:盐酸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物质?打开瓶塞有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样的气味?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在书中找到答案,自然也能整理出盐酸的物理性质了。因此,预习导读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捷径。
3、教师解读目标,剖析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了所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教材的例题,初步了解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尝试完成“预习检测”中的相关题目,将一些简单、较易达成的目标就在自学中解决,接下来就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解析目标。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存疑惑之处、易错之处、容易混淆之处。通过教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思路理清,使知识条理化;通过剖析重、难点,让学生理解记忆概念;通过讲解解题的一般思路,教会学生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因此,解读学习目标,剖析重、难点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核心环节。
4、通过多种途径,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监控,特别是通过达标训练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方法的恰当性,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以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质量,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的不足,开展补偿、总结、提高等活动。课堂上,我至少会预留5至8分钟的时间用来检测当堂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通常是让学生先完成课件上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的一些练习题,练习题也分为基础部分和提升部分。基础部分是对学生较低要求的考核,主要是一些定义,概念的理解;提升部分是对学生较高要求的考核,主要是不同题型的变式练习。然后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目标要求相匹配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加以强化。通过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便进行查漏补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起无数次成功的信念和力量,始终以良好的心境和高涨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高效率地达成目标。除了练习的方式外,我还经常采用课前抽问,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并且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检测目标的达成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
5、温故而知新,不断强化学习目标
把握好一节课的最后3分钟,结合着黑板上的笔记做一个简短的课堂小结,把当堂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知识串联,形成一个当堂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然后在课件上重新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自己判断一下本堂课的目标达成度,然后再找一位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这样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其他学生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通过对当天作业的批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哪些已经都掌握了,哪些理解有误区,哪些知识在后面还要强调„„作业中都会有最直观的体现,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再去订正,加强,消除存在的薄弱知识。
除此以外,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每周周考,试题内容都是近一周所学的知识,但试卷不能使用练习册上的配套套卷,必须是教师根据课堂及作业的反馈,有针对性的去编织的试题,考后及时批改,并分析学生的成绩,找出学生可能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评讲试卷时重点强调,再通过习题和周考再次呈现,反馈,以此反复,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就在这样的反复中被解决。因此,不断的强化学习目标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力保障。
6、不断反思,提升自我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其激励功能可贯穿于学习全过程。认定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达标,调动学生参与;验标训练,强化学生参与;扣标整合,深化学生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后还应不断的去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今天的教学目标我达成了吗?教学内容、深度、难度是否合适?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进行更恰当的改进?学生的课堂反馈是不是说明目标切实可行?通过这样的思考,再付诸于文字,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学习目标更好的呈现。
三、结语
课堂,知识的海洋,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每一个孩子都在摸索着自己的路径,付出着汗水和努力,而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就是混沌天际中的一盏指路灯,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让这盏指路灯更明亮,为每一个孩子保驾护航。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彼岸就在不远方!
【参考文献】
[1]赵家琛, 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8-39 [2]韦红疗.目标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EB/OL]
第五篇:微电影创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微电影创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采用新手段、新方式进行教学已经势在必行。将微电影这一崭新的知识载体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微电影 大学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综合能力 教学运用
一、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培养阅读与写作技能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造成教学内容知识化、抽象化,语言学习与语言实际应用脱节。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重知识,轻实践;强调个人能力,忽视沟通交流;课堂教学方法单
一、落后,教学手段落后,课堂信息量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相匹配;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输入和输出不成比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反而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英语教学脱离了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大学生年轻而且具有活力,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愿望。张民选指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后,高等教育必然会在规模巨大的基础上朝着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包括高等学校层次特色的多样化、高等院校人才要求的多样化、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高校课程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趋势将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相吻合,也将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张民选,2014)多样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逻辑使然。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二、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崔兆倩,2012)。
微电影具有时间短,情节简单,内容主题单一,创作成本低等特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和3G电信技术、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更加便捷、高效,一经推出就呈井喷式发展,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生力军和喜闻乐见的知识载体。中国首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暨高峰论坛于2012年10月成功举办,有100多所大学、50多家电视台和40多家影视公司参加,涉及全国所有的省份,并且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和亚洲国家的大学生作品。微电影在大学校园中方兴未艾。
三、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教学设计
将微电影这一新的知识载体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的输入为基础,针对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进行语言的综合输出。
1.语言输入。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经典的英文电影或微电影,阅读剧本,朗诵电影对白,了解电影剧本和台词的写作规范。这一过程是学生训练听力和阅读,进行语言输入的过程,同时为下一步撰写剧本打好基础。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以4-5人为一小组进行团队协作。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分组,但需考虑学生的性别、专业、英语水平、兴趣爱好、计算机操作等因素,尽量保证各小组的综合水平一致。
2.创作剧本。先由每个学生独立撰写剧本的故事梗概,小组讨论后共同确定一个最佳故事梗概;再由每个学生在最佳故事梗概的基础上独立撰写英文剧本,小组讨论后共同确定一个最佳剧本;再由每个学生轮流修改一遍剧本,最终确定微电影拍摄的脚本。独立创作和团队协作相结合,这个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延长和缩短。剧本创作是集思广益和训练学生写作的语言输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每个环节中。教师应当给予英文写作规范的指导,并对最终的剧本进行语法审核。
3.表演排练。学生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剧本的朗读、背诵、分角色扮演。在学生对剧本的角色、语言等所有内容充分熟悉之前不再进行角色分配,而是让学生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扮演,并且了解微电影制作的所有环节。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华的角色。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而且展示了自我解放天性。
4.拍摄及后期制作。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有效地交流沟通,及时地解决问题和矛盾。这个过程是输出效果的工具性保障,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基本的拍摄技巧,后期制作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应用。后期制作时要为微电影增加中英文字幕,需要学生把英文对白翻译成汉语。
四、微电影运用于教学的意义
1.实现英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互利共赢。将微电影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微电影赏析+微电影制作”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随之重新定位,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提高语言技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学生先从视、听两个方面学习影视作品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切身体会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情景和语言;再阅读英文剧本,从写的角度深入掌握单词、句法、语篇的知识和技能,确保语言输入的持续、高效、全面、立体化;英语微电影作品的最后呈现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对白(说)、英文字幕(写)、汉语字幕(译)等技能,与前期准备阶段的资料查找(读)、观看原版电影(听)有效补充,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互利共赢,形成互为促进的动力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王守仁指出:“个性化教学应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学生不同的需要为导向,提出有差异化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达到设定的目标。”(王守仁,2015)比起传统教学内容,微电影的题材和风格更具多样性,有的学生喜欢采用轻松幽默、诙谐恶搞的话题,有的学生在创作时呈现对人文现象的深刻思考;微电影的创作环境自由,表达机会更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输入的内容,在语言输出时有更大的灵活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也鼓励了口语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没有统一的杠杠,没有固定的评分标准,极大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电影的“微”特征在于投入低、周期短、传播快、互动性强、娱乐性强,这些特点打破了曲高和寡的传统艺术格局,造就了“全民皆秀”的“草根秀”时代。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将自己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发布到互联网进行分享,获得点击量和粉丝,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人的创造力主要靠求异思维,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全班学生的思维纳入一个模式。微电影项目完成的过程是独立思考、存同求异的过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卓有新意,这要求学生必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把自己的独特视角、创新思维呈现在最后的作品当中。
4.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一种理想和愿景。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启动是微电影教学的前提,教师给予学习目标和方法的导入;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自学是基础,组内讨论是关键,组际交流是检测。学生要独立完成从剧本撰写到后期制作的全部任务,通过完成以微电影制作为核心的项目任务,不仅可以提高英语的技能,还可以通过英语学习,学会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学会后期制作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应用。学习小组的成立更打破了专业间的藩篱,使得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兼具文科的感性思维和理科的严谨精神,提高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价值观和参与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共同为微电影的完成负责。这要求他们必须合理地分工协作、有效地交流沟通、及时地解决问题和矛盾。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五、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本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以微电影为载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既是教学阶段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微电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载体,然而,目前对这一新兴事物的研究大多是传播学角度,还没有和大学英语教学充分结合,这一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借鉴项目教学法的模式,进行大学英语微电影课程教研实践,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2下半月):41-42.[2]潘婷婷.微视频教学资源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微电影”公选课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01):105-109.[3]王守仁.当代中国语境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08):1-4.[4]张民选.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迈向高等教育强国[N].文汇报,2014-09-20.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13青年教师教改项目“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微电影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3Y4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