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研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说课稿
冯村村中 刘晓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二、知识和能力目标:
1、认识 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 文言文。七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三、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标准
七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删掉了会写3000个左右的字,增加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一要求)。
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二、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品味语言。第三、写作
1.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3.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第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2.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三)单元内容标准 知识与能力:
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以“爱”为主题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体验和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熏陶自己的情操。
过程和方法:
在学习本单元,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
文语言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单元衔接第一单元涉及的非正义战争中残杀无辜的暴行,是我们在震惊之余,发出这样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1.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整合优化,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全方位开放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教科书内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文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说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名著导读和附录。
阅读包括单元提示、五篇课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分为精读与略读课文。课外古诗词选取10首优秀古诗,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名著导读的书目是《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使课内外有机联系起来。
附录是欣赏临摹王羲之书法,增加书写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材的编写特点:
1、按照专题组织单元:
教材突出语文与人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细化为六个单元专题:第一单元铭记战争珍爱和平、第二单元平凡的人伟大的爱、第三单元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第四单元探索自然崇尚科学、第五单元感怀理想聆听圣言、第六单元钟情山水歌咏自然。单元专题的安排,将人文修养寓于语文能力培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关心文化生活,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时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又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注重实用性,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本册书课后的知识链接是有关现代文阅读的几篇短文,分别对应记叙文单元和说明文单元,让学生对问题常识有了更规范深入的理解;几篇有关口语交际的文章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课后练习设计注重阅读链接,旁征博引,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文带入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将阅读走向深入,引领着学生走向更美的风景。
3、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
在习题设置上,教材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同时也指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深化对课文的认识。而六次的综合性学习,更是把单元内容与现实生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深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改变了语文学习单调枯燥的文本至上观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4、注重学科的整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密切。本册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而且还把触须伸进了其他学科之中,如政治、社会生活、建筑、自然科学等等。在学科整合过程中,使学生更易于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既扩充了语文学科的外延,又提高了语文听说读写以及事件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四)教材比较
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语文教材通过比较,这两种教材的编写存在多方面的不同点:
1、人教版以单元为模块编写,选文严谨而不乏活泼。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苏教版则以“栏目”的形式组织单元,选文新颖。每个单元有一个栏目名称,且在每单元后增加了诵读欣赏的知识,专题和名著推荐与阅读散布其中。
2、人教版以课文内容为话题,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 统帅,与阅读单元相联系。苏教版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活动穿插进行,每个单元都有写作训练。
3、人教版10首课外古诗词,附后集中背诵;苏教版七下有课外古诗词8首,放在诵读欣赏中逐一背诵。
(五)说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学段的相关性发展性:
1、对本册教材内容我按照如下标准进行梳理: 从专题内容上分为六个专题单元;
从板块结构上分为精读课文、自读课文、综合性学习;
从文体结构上分为新闻通讯、记叙文、小说、散文、说明文; 从课文区域上分为古代作品10篇、中国现当代作品16篇、外国作品4篇。
2、各册书内容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
首先,内容的联系性。八年级上册课文部分包括六大专题:铭记战争珍爱和平、平凡的人伟大的爱、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探索自然崇尚科学、感怀理想聆听圣言、钟情山水歌咏自然。它与各册专题相互联系,主题的设置上体现了延续与发展的特点,表现了主题的相关性。所以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兼顾各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其次,内容的发展性。从文学体裁上梳理,各册教材中的记叙文、散文贯穿始终,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上册在记叙文基础上出现了说明文,九年级出现议论文,体现了内容的发展、知识的衔接。
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横向上
第二单元是以凡人真情为主题的单元,这个单元涵有现代文阅读5篇,与主题相关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上世界充满爱》。五篇课文,虽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但每课之间却各有侧重点,必然,在教学过程中,《阿长与山海经》重点在于人物刻画、品析重点语句的含义,寄托了“我”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背影》则重于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四次背影描写中所含的感情,表达出无言的父子深情;《台阶》理解“台阶”详略得当的安排材料,感受父亲艰苦创业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老王》理解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的感情;《信客》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单元的内容是多方面,通过学习与比较,加深了我们对人生百味、凡人真情的体验与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纵向上
《春》、《夏感》,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习美的散文语言,学会如何描写景物。七上三 《安塞腰鼓》欣赏散文美的语言,《竹影》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七下四
《背影》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学习叙事散文的写法,品味、赏析文章质朴,饱含深情的语
言。八上二 《云南的歌会》、《春酒》,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基本的方法。八下三
了解史传散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九上六 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理解、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情感,表达哲理的。九下三
了解《墨子》《庄子》《孟子》散文的不同特色。读懂并了解所选课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及表达方法。九下五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知识要求:初步训练------加深训练-------综合训练 能力要求:认识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情感要求:乐于接受------乐于探索-------乐于挑战
它们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在能力训练上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经过半年的努力,七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语文整体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为本学期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有以下建议:
1.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品,体验作品。
3.分文体教学,从文体上分为散文、诗歌、文言文、小说和其他。不同的问题重点不同,教授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的方法。散文重在体会思路感情,诗歌重在朗读手法,文言文重在积累归纳,小说要学会找到要素。
4.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础 重视字词汇的积累
阅读 授之以渔重视朗读默读培养兴趣海量阅读 写作 积累总结活学活用 口语交际演讲朗诵 讨论交流
综合性性学习贴近生活 形式多样自主合作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 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好以下资源:
第一、积极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
立足课内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资料袋中的内容丰富学生知识。主题课外阅读丛书,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在课外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合理利用课外资源
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知识源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资源。
第三、创设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滋味芳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神秘美丽的花园,让人留恋忘返。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
让我们准确把握课标与教材,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去谱写理想的篇章。
以上是我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研说内容,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爱莲说》说课教案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首先,看一下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
(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
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接着进行的是朗读训练。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
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 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进行总结后学习:
4、设疑讨论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 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
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
总结让学生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用作陪衬。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答:“菊之爱„„宜乎众矣。”在这三句之前,作者有一个表示感叹的词“噫!”表示作者要发表感慨了。他的感慨是什么?引导生答:感慨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进行小结后(齐读噫„„)
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
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是本课的板书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人教八年级上册《背影》
讲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四班的付丹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文章《背影》。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拍照吧,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一般喜欢拍正面还是背面呢?嗯,老师听到了,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拍正面,极少有人拍背面。其实啊,许多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像大家这样常作正面描写,可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给父爱“定格”时,却别具匠心地“摄下”了父亲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几十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令许多人泪湿衣衫,那作者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背影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个背影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板书:“背影朱自清”PPT①
二、作者简介
说到朱自清,在学习《春》的时候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PPT②)很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老师PPT上的内容(PPT③),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板书:作者及写作背景
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过课前预习的作业,那老师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老师准备的生字词呢?(PPT④)好,这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吧,(板书:生字词)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到位,(PPT④)同学们可以对照幻灯片,看看自己的注音是否正确,另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新词的解释(PPT⑤),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文下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三、划分层次
老师已经把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好了(PPT⑥),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标注一下,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文章。大家都标完了吧。
四、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PPT⑦),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应的主题是什么?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讨论。
板书:整体感知
老师看到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完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对,以背影为线索,(PPT⑦)板书:背影,主要写谁?(PPT⑦)我的父亲,板书:父亲,那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呢?(PPT⑦)对,父爱,板书:父爱
文章以背影为线索,那背影一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快速默读文章并找出描写背影的语句。
(下去转)嗯,老师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完成了,文中一共几次写背影啊,四次啊,大家回答的很正确,看来大家读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次写背影在什么地方?
这位同学说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PPT⑧)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板书:怀念父亲,点出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
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哪里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PPT⑧)那我们概括一下,即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板书: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哪里呢,对,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PPT⑧)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板书: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最后一次呢,最后一次是在哪里?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PPT⑧)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板书: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五、重点分析
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语句我们都已经找出来了,可是作者花最多笔墨写的,是买橘子时父亲的背影,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背影到底写了什么。(PPT⑨)
下面请这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背影的。板书:望父买橘
这位同学朗读的很有感情,节奏也把我的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是不是写父亲的穿着:黑、深青;布。看到父亲的穿着,老师想知道作者当时穿的是什么衣服啊?(紫毛大衣)把好的留给儿子,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同时,父亲自己的穿戴也说明,怎么样?──家境不好,心情忧伤,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为我买橘子,是不是更加突出父爱的崇高啊。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这是不是写父亲走路的姿势啊,对;“蹒跚”是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父亲不是瘸子啊,他走路的姿势为何是蹒跚呢?因为父亲肥胖体衰,所以步履艰难,烘托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不是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啊,首先“探”字写出了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是写手的动作,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时吃力的样子;“缩”是写脚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一撑即上;“向左微倾”是写身体的动作,一是右手支撑有力,二是因为要把右脚跨上月台有困难,要借助身子的倾斜。
那这一整段通过父亲的穿着、走路的姿势以及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这一系列的形象刻画都能看出父亲买橘子的过程非常艰难,既然买橘子的过程这么艰难,(PPT⑩)父亲为何还要坚持去买这橘子呢?这位同学说: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还有同学说是因为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嗯,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不管怎么说父亲买橘子是不是都是为了儿子,因为他疼爱自己的儿子。
六、拓展延伸
(PPT11)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读了本文,你会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爱了吧,其实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播放一个短片。播放短片
七、小结
短片看完了,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深的感触。(PPT12)其实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PPT13)
①找出文中父亲所说的话,这些简单的话语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
②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记述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何军霞
我今天说教材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材地位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从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角度看,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累积性和外显性特征,从学习对象和内容的角度看,语文学科具有广域性、开放性和易学性特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紧紧围绕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来说,(一)、力求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阅读、观察、体验、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知识理解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三、说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个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标准要求的五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仍然是八年级语文教学的主方向,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规范书写,提高书写速度,书写力求美观。
2、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默读要有一定速度。并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
4、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
5、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敢写,愿写,达到乐写的境界,写作时要做到文从字顺,写自己想说的话,真心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多运用学过的词语句子,做到学以致用,结构安排详略得当,内容要有创意,立意要新,语言流畅生动。
6、要会缩写、扩写、续写、改写,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7、要求用语文明得体,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对方说话的观点和意图。
8、综合性学习方面:注重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去获取知识,进行自我展示。
9、要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树立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
10、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四、说学情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通过本学期两个月多月的教学发现,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平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辅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目的是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两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有个别学生具有一点写作水平,而且有一定的朗读能力。但是后进生的比例也不少,约占班级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这些学生中有的连小学中巩固训练的汉语拼音都没有掌握,不能正确给汉字注音,有的同学书写极差。在写作中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而是记“流水帐”,没有主次,详略不当,缺少个人的一些想法、见解,文章不生动,语句不通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耐心的教育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尽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三、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语文的基础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零碎,考试以课外阅读能力为主,因而许多同学反映学好书本知识,成绩反而不会提高。大部分同学不会学语文,机械记忆知识,学习上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对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套路。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文素养高,今后教学中要好学生带动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
五、教材单元主题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单元,其单元主题分别是“仰望苍穹”“生之机趣”、“临水聘怀”、“读书妙悟”、“原野放歌”、“雨中情思”共六个板块,教材内容的选用着重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形式新颖,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第一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描绘了日出的规律、云海的壮阔、落日的辉煌、星辰的繁密,让我们领略了无穷的景致,充满了生活和时代气息。
重点:(1.)了解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何的思想感情。(3)学习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难点:(1)品析文中的精彩段落,领悟作者在文中渗透的审美情趣。(2)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追求光明与幸福。学法指导:(1)通过反复阅读来深入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章蕴含的哲理。(2).运用先阅读,在思考的模式,来品味文章的人文思想,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3)搜集整理与“日”有关的成语、故事、诗句和精彩的篇章,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第二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涉及人类最本质的问题----生命。
作品中包含着乐观、向上、自尊、自强、不畏艰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有关的哲理思考。重点:(1).了解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背景。(2)学习通过入情入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各种事物的写作手法。(3).学习并体会作品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难点:(1).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一个个生动活泼、富有寓意的审美形象。(2).感悟作品中乐观、向上、自尊、自强、不畏艰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相关的哲理思考。
学法指导:(1)了解作者及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在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学习,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养成仔细品味语言的习惯,要将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积累下来,搜集阅读与动物有关的文学作品,继续感受生之机趣。(3)深入生活,注意观察各种有趣的生命活动,写出自己的思索与感悟。
3、第三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写潭水、瀑布、海潮、春游,写“水之歌,水之思”,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觉、人生感悟,以及对自然的观感、对社会的思考。
重点:(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意,积累一些文言字词及优美的语句。(2).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各篇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散文的兴趣。(3)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1).品味优美的的语言及意境,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2).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欣赏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1).先预习扫除文字障碍,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进行赏析,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些名句。(2).在本单元的整体学习中,赏析精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3).借鉴所学散文名篇的写作手法,描写家乡的或学生见过的最美的小河、湖泊或瀑布。
4、第四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读书妙悟”。我们可以聆听先哲的教诲,学习大师的读书之道。不管是雄辩的推理,还是风趣形象的阐述,都将启迪我们求知。重点:(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2)比较体会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妙悟,领悟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3)揣摩文中的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4)比较体会个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并学习借鉴。
难点:(1).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领悟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2)感受名人在读书方面深邃的思想和文化。
学法指导:(1)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和学生学习生活、认知体验非常贴近,故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解读课文,(2)本单元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体味,以此指导学生的读书、学习。(3).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并撰写一篇发言稿。
5、第五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辽阔的原野,这些文章风格或苍劲雄厚,或清秀绮丽,从各个视角展示了原野的美。学会欣赏它们,我们的心灵世界也将更为丰富宽广。
重点:(1)了解本单元作者及北朝民歌的文学常识,识记并掌握每课的生字词。(2)朗读课文,通过比较,把握三篇写草原诗文所写草原特点的异同、两篇写西部的散文各自抒发的“思考”的内涵以及他们在写法上的异同点。难点:(1)欣赏品味文中优美、别致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培养热爱草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2)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体现自然美的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法指导:(1)这一单元的主读和比较探究的课文,除了《静默草原》和《草原散章 》外,都是古代诗歌,教学中既要注意(古代)诗歌和(当代)散文在写景抒情上的不同特点,更要注意对同样景物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观察,感受和体验,在他们笔下有着各具特色的精彩描写。其中最富有个性的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语句,应在品味之后要求积累记忆,并在写作中学习借鉴。(2)朗诵唐代边塞诗歌的名篇,并搜集有关唐边塞诗歌的资料。(3)利用学习之余走向田野,仔细观察,细心感受。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尝试写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
6、第六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雨诗雨文有情景交融的,有借景抒情的,最值得咀嚼的,是“雨”外之情,“雨”外之思。
重点:(1)了解每课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识记并掌握各科生字词。(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注意比较,体会对雨的不同描写中所抒发的不同情感。(3)体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作适当的摘录、积累。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作者笔下雨的魅力。
(2)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感知能力。
学法指导:(1)本单元写“雨”的诗文,千姿百态。可以唤起我们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想象,又由于课文内容深浅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在解读时不应追求完全一致的“标准化”的解读,应择取精美的语句语段,反复诵读、吟咏、摘抄,使之能够较长久保留在记忆中。另外在解析课文时,最为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来体味诗文的意境,万不可把一篇完整的诗文肢解的七零八落。在学习时也要有意识地去搜集一些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诗文,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人生的体验。(2)搜集、欣赏、积累古今中外对雨的精彩描写。
六、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品味文章中精彩的语段,学习并运用多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及积累一些文言现象。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六、说教学方法及策略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2、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的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避免两极分化。
3、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对于后进生,基本要求是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4、引导学生经常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5、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及时回顾。
6、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7、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8、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传统、低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
9、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0、利用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培养思维,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1、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要紧扣重难点,批改要细,要有针对性,适当时进行面批。
12、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
2、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第一单元】战争主题
【单元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中,《新闻两则》是反映解放战争的;《芦花荡》是反映抗日战争的;《蜡烛》是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亲爱的爸爸妈妈》反映了法西斯暴行。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战争为主题设计。
《新闻两则》,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可以看到人民解放军的步步逼近和敌人的节节败退;《芦花荡》则描绘了孤胆英雄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动人场景;《蜡烛》一文体现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凝成的友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野蛮行为;《亲爱的爸爸妈妈》控诉了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
从这些课文中可以看到正义战争必将取得胜利、非正义者必然遭到失败的历史规律,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正确的选择。【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掌握记叙六要素。
3、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4、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5、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技能。
6、认识到非正文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坚信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单元教学建议】
一、课前查找资料,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并略作讲解。
二、在教学方法上。
1、可以运用假设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要指导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在《芦花荡》和《蜡烛》中,要由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出发,由表及里地探索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深入发掘作品的意蕴。
3、结合记叙要素的知识,指导学生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
把握记叙要素,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叙事性作品时,要留心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仅有助于全面把握作品内容,还可提高阅读效率。【单元课时安排】
《新闻两则》 3课时 《芦花荡》 2课时
《蜡烛》 1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课时 《亲爱的爸爸妈妈》 1课时 口语交际、写作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