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科学(教科版) 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第一单元 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看、听、摸、闻、尝)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
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
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5、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5、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16、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17、空气占据(空间)。
18、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空气有(重量)。
20、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大全之一(填空题)
1、一片完整的树叶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2、植物的茎分为两大类,象松树的茎是______,象狗尾草的茎是______。
3、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它们都是有______的物体。
4、蚂蚁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头上有______对触角,______有3对脚。
5、蜗牛是用______爬行的,蚯蚓是用______ 爬行的,金鱼是用______游泳的。
6、通过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蚂蚁喜欢生活在______,鱼喜欢生活在______;蜗牛喜欢生活在______。
7、______材料可以具有单一材料不具备的性能。
8、不同的材料,他们在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9、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______好。
10、我国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 ______发明的。
11、材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造材料,另一类是 ______。
12、水是一种没有_______,没有 ______,没有______,______的物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_________;像石头、铅笔这样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 ;像空气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______。
13、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液体。
14、拿水与空气比较,相对较轻的是______,流动性较好的是______。
15、物体的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 等三种。
16、我会用工具,可以用______来帮助我们比较大树的粗细,可以用______来帮助我们测量液体有多少毫升。
17、比较物体的______时,我们可以用划痕的方法。
18、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_____看、用_____摸、用_____听、用______闻,还可以借助______来测量。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大全之三(选择题一)
1、桑树、石榴树的茎是()。A木质茎 B草质茎 C不知道
2、下面()不属于水生植物。A水葫芦
B浮萍
C狗尾草
3、我知道下面()植物会捕捉小昆虫。A玫瑰
B猪笼草
C水花生
4、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就是用植物的()进行繁殖。A根
B叶
C茎
5、植物()的叶子巨大,一个二三十千克重的孩子坐在上面,也不会沉下去。A芭蕉 B王莲 C水葫芦
6、两片树叶它们的()不同,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种树的叶。A形状 B大小 C颜色
7、拓印树皮图案正确的步骤是()。
A先白纸紧压在树干上,然后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再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B先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再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然后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C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然后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
8、桑树、石榴树的茎是()。A、木质茎 B、草质茎 C、不知道
9、一般来说,植物叶的最大部分是()。A、叶片 B、叶柄 C、叶脉
10、()的叶片有特殊的香味。A、柳树 B、樟树 C、梧桐树
11、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是()。
A、生长都需要空气 B、都需要土壤 C、都不会开花
12、下列现象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A、树上有鸟窝 B、树干可以做家具 C、树会生长
13、蜗牛适合生活在()的地方。
A、阴凉、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14、和蜗牛属于同一种类动物的是()。A蝗虫
B螺蛳 C蚂蚁
15、蜗牛爬过的地方()。
A会留下粘液 B会留下脚印 C什么也不会留下
16、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A头上的触角
B声音
C眼睛
17、蚯蚓是用()运动的。A脚
B刚毛
C翅膀
18、植物、动物依赖以下()共同因素而生长。
A空气、土壤、水分 B空气、阳光、水分 C水分、阳光、食物
19、像蚂蚁一样,昆虫是用()呼吸的。A鼻子
B气管 C鳃
20、蚂蚁会分泌一种()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A黏液
B唾液 C信息素
21、象龟是动物中的“老寿星”,它的寿命可达()岁。A200
B300 C500
22、像蚂蚁一样,昆虫的胸部都长有()足。A2只
B3对
C8只
23、蚂蚁的()有一对触角。A、头部 B、胸部 C、尾部
24、鲫鱼是依靠()在水中进行运动的。A、鳞片 B、鳍 C、鳃
25、蚂蚁会分泌一种()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A、黏液
B、唾液 C、信息素
26、金鱼是靠()来呼吸。A、鳞片 B、鳍 C、鳃
27、在自然界中观察小动物时,我们应该()。
A、安静的观察 B、抓在手上观察 C、把他们弄死后进行观察
28、我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A、一种 B、两种 C、三种
29、埋在地下最不容易腐烂的是()。A、塑料 B、纸 C、木头
30、下列物体中,硬度最大的是:()。A、木料 B、塑料 C、金属
31、下列材料中适宜做窗框的是()。
A、塑料 B、陶瓷 C、玻璃
32、炎热的夏天我们常选择()的衣服。
A、黑色、厚实 B、浅色、透气性好 C、黑色、吸水性差
33、下列材料中,不含纤维的材料是()。A、纸 B、布料 C、塑料
34、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凉得快。A、玻璃杯 B、金属杯 C、塑料杯
35、不容易分解的是()。
——
A、泡沫塑料 B、木棒 C、废纸片
36、能回收利用的是()。
A、易拉罐 B、口香糖 C、苹果核
37、用塑料做水杯主要是利用了塑料的()特征。A、弹性 B、绝缘性 C、不渗水
38、我们用铁做锤子,是因为铁的()好。A、柔韧性 B、硬度 C、导电性
39、下列物体中,容易导热的是()。
A、木头 B、玻璃 C、铝
40、下面的材料中()是经过加工合成的人造材料。
A、石块 B、泥沙 C、陶瓷
41、用塑料做电线的外皮主要是利用了塑料的()特征。
A、弹性
B、绝缘性
C、不渗水
42、下列物体中柔韧性比较好的是()。
A、木条 B、金属条
C、塑料条
43、人们常用()做雨衣。
A、塑料 B、棉布 C、合成纤维
44、用金属做电线的导线,是因为金属的()。
A、绝缘性好
B、弹性好 C、导电性好
45、同样轻重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
A、体积大的容易沉,体积小的容易浮;
B、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C、跟体积大小无关;
46、接线板的各部分用不同材料制成,外壳用(),接触片用()。
A、导体,绝缘体 B、绝缘体,导体 C、绝缘体,绝缘体
47、先把外形相同的木棒、铝棒、塑料棒竖放在同一个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热水,用手摸三种小棒的另一端。我认为,最先感受到热的是()。
A、木棒 B、铝棒 C、塑料棒
48、下列物体中,不容易导热的是()。
A、木条 B、铜片 C、铝条
49、用铜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特征。
A、弹性
B、绝缘性
C、导电性
50、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有关。
A、材料 B、大小
C、轻重
51、埋在地下容易腐烂的是()
A、塑料 B、纸 C、陶瓷
52、在窗户上装玻璃,是因为玻璃的()好。
A、硬度 B、透光性 C、透气性好
53、鲫鱼是依靠()在水中进行运动的。
A、鳞片 B、鳍 C、鳃
54、人们一般利用()来擦汗。
A、卡纸 B、餐巾纸 C、牛皮纸
55、把用下列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是沉在水底的。
A、木头 B、铁 C、塑料
56、下列材料中,()不属于金属材料。
A、钢 B、铜 C、铅笔芯
57、观察一种不熟悉的液体时,我们首先能做的是()。
A、用鼻子闻
B、用嘴巴尝
C、用眼睛看
58、可以用来表示水的多少的单位是()。
A、厘米
B、小时
C、毫升
59、实验室里的()是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A、量筒
B、放大镜
C、天平
60、一易拉罐“王老吉”大约是()毫升。
A、235毫升
B、310毫升
C、510毫升 61、500ml水相当与我们平时说的()。
A、半斤
B、1斤 C、2斤 D、5斤
62、测量水的多少,实验室里用()。
——
A、直尺
B、三角尺
C、量筒
63、下列哪样东西没有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点()。
A、篮球 B、席梦思床垫 C、空气床垫
64、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65、水黾能在池塘水面上滑行而不沉入水底,是因为被水的()支撑着。
66、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在流动时,()。
A、流得一样快 B、水流得快 C、洗洁精流得快
67、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A、推不动 B、推到底 C、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68、潜水员叔叔身背氧气瓶下水是为了()。
A、下沉 B、呼吸 C、上浮
69、下列的()组物体是可以流动的。
A、玻璃、番茄浆、汽油、空气、B、番茄浆、纯净水、空气、海水、C、水晶、水蒸汽、、白云、冰雹
70、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我们周围任何地方都空气 B、水中也有空气,所以鱼能生存
C、山越高,山顶上空气就越稀薄 D、冬天钻到被窝里睡觉空气新鲜
71、我们用过的废纸,应该尽可能(),以利于环境保护。
A、焚烧 B、在垃圾场填埋 C、回收
72、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73、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凉得快。
A、玻璃杯 B、金属杯 C、塑料杯
74、水黾能在池塘水面上滑行而不沉入水底,是因为被水的()支撑着。
A、表面张力
B、浮力
C、重力
75、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76、和石头相比,水的主要特征是()。
A、摸得到 B、比较重 C、会流动
77、把一滴水放到半瓶油中,过一会儿这滴水会()。
A、沉在瓶底 B、浮在油上 C、以上都有可能
78、影响液体流动快慢的因素是()。
A、颜色 B、气味 C、黏稠度
79、生活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A、吹泡泡 B、打篮球 C、喝盒装饮料
80、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的方法比较物体。
A、摸 B、闻 C、尝
81、可以用来表示水的多少的单位是()。
A、厘米 B、小时
C、毫升 82、()是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A量筒
B天平C尺子
83、很小的东西,用肉眼很难看清楚时,我们可以借用(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大全之四(连线题)
1、棉衣
天
汽车轮胎
人
然
玻璃
造
材
塑料
材
料
竹椅
料
制
陶瓷
制
品
丝绸
品
大理石板
——)来观察。
材料的软硬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材料的吸水性
放入水中观察
材料是否有磁性
把材料弯折
材料是是否导电
用铁钉在材料上划
材料的沉浮
在上面滴水
材料的柔韧性
用磁铁吸
材料的结构、光泽
用铁皮磨掉材料的表面,用放大镜观察
蜗牛的运动
用尾巴游动
蚂蚁的运动
用腹足爬行
蚯蚓的运动
用脚爬行
金鱼的运动
用身体伸缩爬行
蜗牛
生活中土壤中
蚂蚁
生活中地面上
蚯蚓
生活中水中
金鱼
生活中草丛中
门锁
可乐瓶
塑料
书桌
金属
汽水瓶
木材
书本
纸张
菜刀
书本
空气
牛奶
液体
石头
木块
气体
树叶
橡皮
固体
铅笔
白酒
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12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
1、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
2、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
3、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
4、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
5、新鲜的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它都相同。
()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
7、树叶都是绿色的。
()
8、一片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
9、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等几个生长阶段。
①发芽、开花、结果 ②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③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植物的叶由()和()组成。
①叶片 ②叶柄 ③叶脉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都有()。
①叶纹 ②叶线 ③叶脉
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①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 ②陆地植物和海洋植物 ③水生植物和土地植物
5、观察就是()。
①随便看看 ②带着目的看 ③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6、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①看一看 ②摸一摸 ③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
7、只要两种树叶的()相同,我们就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①形状大小 ②大小 ③形状
——
8、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生长缓慢,往往能活()年。
①几百 ②几千 ③几万
9、()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①茶花 ②王莲 ③大王花
四、观察与发现。(18分)
1、你观察过大树与小草吗?请你把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圈图中。
2、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巴草、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五、在观察水生植物的活动中,我们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槽中,观察了它们在水中的样子,请你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16分)
六、你观察过一棵大树吗?请你选择喜欢的方式描述一棵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14分)
七、阅读与思考。(10分)
新装修完房间散发出的各种有害气体令人烦恼,可有的花木因为具有吸收这些气体、净化空气的本事而大受欢迎,这类花木也被一些装修者戏称为“装修花”。
绿萝不但长得好看,还专吸各种有害气体,刚装修完的房里放1-2盆,过几天空气就会变好。
吊兰、扶郎花、金绿萝、芦荟、虎尾兰等主要吸收甲醛;吊兰可吸收一氧化碳
常春藤、铁树、菊花能吸收胶合板、壁纸中的甲醛和苯毒素;
月季可吸收二气化硫(呼吸道疾病者慎用);
龙血树、雏菊、万年青等可清除乙烯。
百合、荷兰铁、仙人掌、荷兰花箭等吸收二氧化碳,而龟背竹刚具有夜间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万年青、雏菊可吸收三氯乙烯;一叶兰、文竹等可吸收多种有害气体。
这些花木为什么能吸收有害气体呢?植物学家解释说:“植物通常是靠叶子的细微舒张来吸收物质的。实验证明,不光是叶子,植物的根以及土壤里的细菌在清除有害气体方面功不可没。”
人们一般把绿色植物买回去就是为了美化环境,而如今买回去放在新装修完的房间里,也有的是放在办公室里净化空气,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思考:你从这篇短文中获得了关于植物的哪些知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12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
1、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2、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
3、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有6只脚。
()
4、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生活。
()
5、蜗牛可以在玻璃上爬行。
()
6、蚂蚁和蜗牛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
7、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
8、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使劲敲打它的外壳使它活动起来。
()
9、蚂蚁喜欢甜食,我们可以用白糖和面包屑把它们引出来。
()
10、蚯蚓的身体没有头、尾的区别。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①老虎 ②长颈鹿 ③非洲象
2、()是世界 上最高的动物。
①老虎 ②长颈鹿 ③非洲象
3、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它的腹部就是它的足。蜗牛的足叫()。
①腹足 ②软足 ③脚
4、蜗牛的触角有()对。
①3 ②1 ③2
5、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这种物质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①粘液 ②信息素 ③水分
6、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
①鱼类 ②虾类 ③螺蛳
7、蜗牛用()呼吸。
①鼻子 ②鳃 ③气孔
8、下列食物中,蜗牛最喜欢吃的食物是()。
——
①蛋糕 ②菜叶 ③桔子
9、观察完蚂蚁后,我们应该()。
①把蚂蚁放回家 ②把蚂蚁扔掉 ③把它养起来
10、植物和动物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①生物 ②植物 ③动物
四、看图做题。(18分)
1、写出蜗牛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蜗牛的图片)
2、写出蚯蚓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蚯蚓的图片)
五、观察与记录。(20分)
1、在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你观察到了哪些小动物?请记录在调查表上。
发现的地点 观察到的动物
2在观察金鱼的活动中,我们观察认真观察了金鱼的身体,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六、观察与发现。(10分)
世界上大约有一百多万种动物。在学习本单元时,我们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动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你知道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
七、阅读与思考。(10分)
聪明的蚂蚁
地球上的蚂蚁有8000多种,数量更是不计其数。不被人们注意的小蚂蚁在不断地繁衍,通过辛勤的“工作”创造出自己的“世界”,从一些小家族发展成庞大的蚂蚁王国。在建立王国的过程中,蚂蚁表现出了令人叫绝的“聪明才智”。
蚂蚁经常单独地在地面上侦察食物,如果遇到一条死虫或者一小块肉骨头,不能独自搬回去,就很快地返回蚁巢,马上互通消息纠集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或者各取一口,或者协力拖拉。
那么,蚂蚁是如何与同伴传递“情报”的呢?你蹲在地上仔细观察一下,常常会看到一只蚂蚁发现了一块食物,它在奔回蚁巢时行动变得很匆忙,与另一只蚂蚁碰到一起时,还要用这两根触角互相触碰一下,刺激同伴去找食。假若第一个发现者已经很饥饿了,它的触角摆动就会比平时更加猛烈,在巢内的活动范围也更大,使更多的同伴受到刺激出来找食。可见,蚂蚁的活动往往是通过触角来联系的。
人们发现,在触角互相触碰的时候,发现食物的蚂蚁,并不用把食物的方向,地点“告诉”给同伴。所有被它动员出来的同伴,并不知道走向食物的路线,不过,嗅觉比较发达的蚂蚁,却能相当准确地走向食物,因为在这种蚂蚁中,第一个发现者在返回蚁巢时,已经在沿途留下一些气味,包括食物的气味或者从它肛
门排出的特殊物质的气味。这时候,同伴们只要追随这种气味,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食物。如果不是同一个“家族”成员,则不能够破译这些“情报”,从而确保食物为同一“家族”成员享用。
通过阅读这篇短文,你知道了关于蚂蚁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蚂蚁的哪些问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材料”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12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
1、木头和金属相比较,木头更硬一些。
()
2、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
()
3、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不需要重复利用。
()
4、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
5、金属材料吸水能力强。
()
6、木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
()
7、陶瓷、棉花都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
8、我们自己造的纸出现厚薄不同的现象,是因为纤维的分布不均、压制不够造成的。
()
9、材料硬度越大,就越能被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
10、我们用的纸来之不易,要珍惜、节约用纸。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古代造纸术是由()发明的。
①蔡伦 ②爱迪生 ③牛顿
2、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曾经用()来作为记事的材料。
①兽皮 ②竹木片 ③光碟
3、比较材料的硬度,可以用()的方法。
①看 ②摸 ③刻划
4、金属具有()的特性。
①导热 ②吸水 ③透明
5、下列材料中,柔韧性最好的是()。
①木条 ②塑料条 ③金属条
——
6、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下列材料中,()吸水能力最强。
①陶瓷 ②塑料 ③纸
7、()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许多可以重复利用。
①塑料 ②纸 ③木头
8、()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①金属 ②陶瓷 ③塑料
9、把普通纸的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这就是一种()材料。
①组装 ②联合 ③复合
10、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这是对()的描述。
①纸 ②塑料 ③木头
四、观察与记录。(20分)
1、我们的书包里都有什么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书包里的物品
物品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2、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木头被大量使用,你能说出哪些塑料制品和木制品?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每种至少写5个)
我知道的塑料制品 我知道的木制品
五、观察与研究。(12分)
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你知道金属有哪些特性吗?填写在下面的气泡图中。
六、阅读与思考。(12分)
纸张的生产从来就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生产1吨纸就要耗费20棵大树、100立方米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但这“一纸之费”并非就这样费为无形,它将带来触目惊心的后果:2700吨纸,意味着54000棵大树将化为乌有;还有,这27万吨水在造纸后变成了污水,如果将这些污水注入一座水质可供饮用的大型水库,顿时变为有害的废水。专家称污水需要造价高昂的处理厂处理之后才能还原为可供再利用的净化水。但据说即使在发达地区的城市里建造一座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也要掂量再三,因为每座这样的污水处理厂的投资都在亿元以上。当然也可以任由这些污水流入江河,但后果是总有一天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思考:为了节约用纸,你应该怎样做?
七、实践活动。(14分)
你经历过“我们来造一张纸”的活动吗?说说你是怎样造出一张纸的。观察我们造出的纸,它和我们所用
— 15 — 的纸相同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水”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12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
1、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
2、在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一般采用尝的方法。
()
3、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
4、比较水的多少,只有用量筒量这一种方法。
()
5、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
()
7、水能流动,空气也能流动。
()
8、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没有重量。
()
9、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才会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
10、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6分)
1、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①液体 ②固体 ③气体
2、()是一种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
①烧杯 ②量筒 ③滴管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的影响。
①轻重 ②颜色 ③黏度
4、用量筒测量液体读数据时,视线要与()水平。
①液面 ②刻度 ③量筒 5、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①诺贝尔 ②拉瓦锡 ③居里夫人
6、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①千克 ②公斤 ③毫升
—— 7、17世纪时,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空气()。
①能流动 ②有重量 ③能压缩
8、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①风扇 ②轮胎 ③瓶子
①生物 ②植物 ③动物
四、研究与发现(14分)
对于空气,你都知道些什么?把你了解的有关空气的知识表示在气泡图上。
五、实验与研究。(20分)
1、通过观察与实验,你知道了液体和固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请填写在下图中。
2、水和空气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填写在下面的圈图中。
六、思考与实践。(12分)
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七、阅读与思考。(11分)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极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世界淡水资源的65%集中在10个国家里,而占人口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国家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国家。中国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国家之一。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以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第二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水》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2、测量水温的方法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
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压瘪的乒乓
球放
入热水中,乒
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12.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能被压缩和扩张.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就形成风.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4、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第三单元《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3、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4、使用气温计应放在阳光照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读数时: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一天内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
到
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5、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有雨、雪、冰雹等.收集测量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雨量
器是直筒透明的.计量雨水的单位是毫米.刻度条“
0”刻度必须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读数
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也要示数稳定后再读取.6、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测量风向的工具是风向标.用风旗确定风速简化划分为三个等级:0
级无风、1
级微风(风旗微动),2
级大风(风旗飘动).7、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形状不同,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大
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8、根
据
天上云量的多少分为晴天(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多云(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看见太阳)、阴天(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
第三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学后记:
第五课
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教学后记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教学后记:
第六课
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教学后记:
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6、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设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一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教学后记:
第二课 谁更硬一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过程】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教学后记:
第三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教学过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第四课 它们吸水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教学后记:
第五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教学后记:
第六课 砖和陶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
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4.汇报交流。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②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样?)
3.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较。
4.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特性。
五、课堂小结
1.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2.我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关注我们身边的材料,课后做个小调查。
教学后记:
第六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实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教学后记:
第七课 空气有重量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过程与方法: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教学过程】
一、空气有重量吗
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需提醒学生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
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单元小结
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4、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
教学后记:
第四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总结2013.01
客楼中心小学三年级(2)班科学教学总结
2012至2013学第一学期
科任教师:舒世勇
在本学期,本人担任我校三年级二班科学的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本人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今本学期已经结束,特作如下小结。
一、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1、本学期共完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初步掌握学习方法。(2)学习了《植物》单元,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3)学习了《动物》单元,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4)学习了《材料》单元,对身边的常用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5)学习了《水和空气》单元,对水和空气的异同有了一定的了解。
2、本学期共完成教师演示实验次,学生分组实验次
二、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以下科学知识:
(1)知道了一株完整植物的组成,认识了一些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以及植物的一些浅显的共同特征,了解了植物的生存条件,会拓印树皮。
(2)观察了蜗牛、蚯蚓、蚂蚁、鱼等小动物,认识了它们的外形,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初步归纳了它们的一些共同点。认识到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
(3)通过对常见材料的了解,学生认识了金属、塑料、木头、纸以及砖瓦、陶瓷的一些显而易见的特性。
(4)通过对水和空气的学习,学生能区分固体、液体、气体,知道了它们在基本形态、占据空间、流动性、是否容易被压缩等方面有了浅显的认识。
(5)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并能尝试应用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了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教学思考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零一三年一月九日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1、什么叫机械?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2、像螺丝刀等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什么叫杠杆?有几个点?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有支点、力点和阻力点。
4、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支点到用力点的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也不费力,支点到用力点的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5、写出省力,费力,不省也不费力的杠杆各一个。省:钳子,不省不费:天平,费:镊子。
6、什么是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7、什么是定滑轮: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
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8、什么是动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可以省力。
9、什么叫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写出自行车上的两个简单机械和作用。1车阐,杠杆,刹车2脚登子,轮轴带动车轮。
12、房屋里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
13、纸的宽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纸的厚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14、画出两种抗弯曲能力最强的两种形状。
15、什么叫做拱形?像 形弯曲的纸的形状叫做拱形
16、古代城门为什么做成拱形?1因为拱形抗弯曲能力
强。2因为美观。
17、为什么拱形能承重?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紧密。
18、怎样才能使拱开承受更大的重量?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19、圆顶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什么点是什么?圆机耕形可以看成拱形的集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
20、球形和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球形的优点是什么?球形在稳中有各个方向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21、举出生物体中的拱形?1头骨2鸡蛋
22、什么叫框架结构?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23、长江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每根主钢缆是两万
多根钢丝,要承受6.4万吨的拉力.24、1820年,丹麦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让指南针偏转。
25、什么叫做电磁铁?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6、电磁铁的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电磁铁的电压和电量越大,磁力越大。
27、小电机主要由外壳、转子、后盖组成,电机里的转换器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2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9、能量有电能、光能、声能、热能等不同形式。30、什么叫机械能?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做机械能。
31、什么叫化学能?能量还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32、能量转化的例子,放炮:化学能转为声能为热能和动能。
33、电能的来源有:电池(化学能)光电池(光能)火电站(热能)风电站(机械能)水电站(机械能)
34、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它们
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是贮存的太阳能,实际就是太阳能转化过来的。
35、写出两个校园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和生长地点。36科学家根据有没有花的植物分为: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37、已经发现的植物有40万种,开花的占一半以上。菌类是特殊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其他生物体的养料。
38、科学家把身体里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9、像蚂蚁、蝗虫、蜜峰那样,身体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
40、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
41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42、苍耳莲子蒲公英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1苍耳生活在陆地,长有刺可以钩住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种子,2莲子生活水里种子圆而且轻,可以随水漂流。传播种子。3蒲公英生活在陆地,长有毛状的种子,可以了随风漂走。传播种子。
43、动物己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80%
44、为什么不同地方的青蛙的颜色不同?因为青蛙的后代的体色不同,在田野里,绿色的青蛙可以伪装留下来了,其他的颜色的都有被猎食者吃掉了。在沙地,同样的道理,黄色的就留下来了,所以不同地方的青蛙的颜色是不同的。
45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取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46、为什么人类离不开植物?1给人食物。2给人欣赏
3可以做成生活和学习用品。4提供药材,5净化空气,6给动物做食物。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
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举例: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不省力也不费力跷跷板、订
书机、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滑轮类型作用:滑轮动滑轮省力;定滑轮改用用力的方向;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
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
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
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形式输出的能量形式:电灯电能光、(热);电视机光、声、(热);电冰箱热、(光、声);电吹风风、热、(声);空调热、(光、声);洗衣机机械能、(光、声);取暖器热、(光); 电风扇机械能、(声)。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形式:普通电池化学能电能;光电池太阳能;蓄电池化学能;水力、风力发电站机械能;火力发电站化学能。
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
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4、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5、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6、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
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8、电动机由外壳(磁铁)、转子(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9、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10、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1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2、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形式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电能光、(热);电视机光、声、(热);电冰箱热、(光、声);电吹风风、热、(声);空调热、(光、声);洗衣机机械能、(光、声);取暖器热、(光);电风扇机械能、(声).13、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14、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15、发明了发电机后,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
能:
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化学能电能;光电池太阳能;蓄电池化学能;水力发电站水能;风力发电站风能;火力发电站化学能.16、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17、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9、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20、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核能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身体中有脊柱的动
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
多万种,约占80%。6、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
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9、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第一单元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
轮。
8、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10、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1、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2、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举例:杠杆省力杠杆羊角锤、剪刀、开瓶器、切刀、核桃夹;不省力也不费力跷跷板、订书机、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夹子、钓鱼杆;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3、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滑轮类型作用:滑轮定滑轮改用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14、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刹车杠杆脚蹬子轮轴;车铃的按钮杠杆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第二单元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要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3、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7、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8、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9、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
架结构。
10、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1、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
1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第三单元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
上。
4、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5、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6、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