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还是经典:也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问题

时间:2019-05-12 23:3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垃圾”还是经典:也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垃圾”还是经典:也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问题》。

第一篇:“垃圾”还是经典:也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问题

“垃圾”还是经典:也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问题

华金余

2007年,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言论深深刺激了中国文坛的神经,一时之间,文学界人士纷纷谈论“垃圾说”。肖鹰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了《顾彬不值得认真对待吗?》,认为平心静气地分析顾彬的批评意见,应该承认确实切中了当代文学的要害。然而,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多次对媒体宣称“顾彬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批评是哗众取宠,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与顾彬的“垃圾说”相反,我们看到国内较为知名的作家几乎每一部作品问世,便被很多资深的评论家赞誉为开天辟地的绝世经典。比如被顾彬认为是让中国人丢脸的、具有法西斯色彩的《狼图腾》,却被很多中国评论家广为赞誉。中国当代文学到底是垃圾?还是拥有众多的经典?在这似乎矛盾的现象中,本文试图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性问题加以讨论。

什么是经典?无论是中文语境中的“经典”,还是西语canon,其意义都有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文语境中的“经典”由“经”与“典”两个词组成。“经”的本意是织物的纵线,后来通过“治理”、“经纶”之义而具有了两层含义:世界观、人生观等根本道理以及经世治国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典”本来指的是记载帝王言行的史书,后来引申为“常道”、“法则”、“规范”,最后用以指传输常道、法则和规范的书籍。“经”与“典”殊途同归,都指以儒家著述为核心的重要著作。现代汉语将“经”与“典”合起来,用来专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前者秉承古汉语传统,后者吸纳了西方的用法。荷兰学者佛克马和蚁布思曾经总结西方学术界关于“经典”的三种定义:一指“精选出来的一些著名作品,很有价值,用于教育,而且起到了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系的作用”;二指“那些在讨论其他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中经常被提到的作家作品”;三指“一个文化拥有的我们可以从中进行选择的全部精神宝藏”。

通常意义上或者在传统社会中,经典具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知识传输器。经典是人类文明或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延续人类文化传统血脉的载体,因而,有助于接受者洞察真理、提升境界。二是行动指南针。经典是常道、法则和规范,因而,可以给社会或个体提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文学经典及其作用往往被非权力化或解权力化,即认为经典具有超越历史、地域以及民族等特殊因素的普遍性、永恒性与纯艺术性,是人类普遍而超越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体现。

文化研究质疑经典与经典的所谓普通性、永恒性、纯审美性,它们秉承知识社会学的立场,认为经典以及经典的标准实际上总是具有特定的历史性、阶级性、特殊性和地方性的。不存在纯粹的经典,只存在谁的经典,经典是被建构的。文化研究认为,经典与权力之间存在着共谋关系。法国思想家福柯一针见血地指出权力和知识(包括经典)之间的共谋关系:“权力制造知识。权力和知识是直接相互连带的,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政治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显然是不同的。当一个新的社会建立起来还没有稳定的时候,主流意识形态必然要加强思想舆论的控制。反应在文学经典上面就是必然要对文学经典来一次重新“洗牌”,破除一些旧经典,建构一些新经典。列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需要巩固,社会需要安定,因此,思想舆论管理得比较严,这是必然的。这些情况也肯定要反映到新编“文学史”的撰写上面。丁易编写出版于1955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据说是建国后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目录上我们即可看见,这部“文学史”主要是确立了鲁迅“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旗手共产主义者鲁迅”的地位。在目录中,安排“章”的有鲁迅(占二章)、郭沫若、茅盾三人,在上述三人基础上,安排“节”的增加了瞿秋白,安排“目”的则有叶绍钧、郁达夫、蒋光慈、胡也频、老舍、巴金、闻一多、洪深、曹禺、丁玲、张天翼、叶紫、萧红、艾青、田间、1 柯仲平、东平、艾芜,夏衍、马凡陀、沙丁、陈白尘、赵树理、周立波、刘白羽、柳青、草明和李季,而胡适、周作人、冰心、庐隐、徐志摩、李金发、戴望舒、沈从文、张爱玲、穆时英、施蛰存、梁实秋、丰子恺、钱钟书等作家和作品却完全没有列入。现代文学经典的排列状况,比较准确地折射出建国后数年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经典的挑选。“鲁、郭、茅、巴、老、曹”的大师级别排列则是1961年调整时期的产物,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的相对“放宽”。到了“文革”时期,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以极“左”为主流,对所谓的“封、资、修”实行全面打击,除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作品、毛泽东诗词外,其他所有作家作品几乎都被排除在文学经典之外。由此可见,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经典的秩序。建构经典的“权力”与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权力并不等同,它包括官方统治者的上层权力,精英知识分子的中层权力以及民间普通大众的下层权力。到了商业社会,社会经济关系对于文学经典的建构更是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文学经典的建构所遭遇的问题,远比非商业社会所遭遇的问题要多得多、复杂得多。

文化研究从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文学经典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基,但文学经典作为经典的首要内涵也消解于其中。在文化研究对经典的解构如火如荼的时候,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比如,哈罗德•布鲁姆就认为,一些文学专业领域里的“文化研究”者脱离了文学研究而变成了社会批判家,但又不能达到社会学、政治学或历史学这些专业学科研究的学术高度,也不能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反而消解了文学批评本身。他反对文化研究对文学经典过分政治化的解读,捍卫文学经典具有普遍性与超越性。他们认为经典是永恒、纯粹的。

我们认同经典并不是纯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受到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断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但是,也不赞成文化研究对文学经典的过分政治化的解读,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因素就是意识形态与文化权力的变动。文学经典的确立,除了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化权利变动因素之外,应该还是有一定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的标准。文学经典具有传输人类基本价值标准、文明精华的功能,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念、道德观点、美学观念。否则,我们很难解释有些作家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意识形态与文化权力都有了很大变动的情况下,仍然被承认为文学经典。比如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他的剧作,中国的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至少要具备如下几个要素:内部因素,包括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学作品的可阐释空间;外部因素:包括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以及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价值取向;中介因素:包括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发现人。文化研究者重视外部因素对于文学经典建构的作用,相对忽略对内部因素的考察,显然是不恰当的。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能够满足读者的期待。很多文学经典之所以似乎具有永恒性,是因为它们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比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把南唐李煜的词列为文学经典,这与意识形态与文化权利并无密切关系,而是李煜从自己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作者怀着一种忏悔的心情企望解脱,又念念不忘世间的欢乐与幸福„„这种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狭小的个人范围,使许多读者从中联想和感受到带有广泛性而动人心弦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共鸣。当年曾经有人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解释李煜词的经典性,没有说服力,而从人性心理方面着眼,则比较令人信服。其他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爱情、亲情的诗词作品,一直被作为经典,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不管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感情与自然都是人类永久吟唱的主题。此外,文学作品本身描写世界是否宽阔,作品蕴含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对文学经典的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长期被列入经典的作品,如果它的思想意义比较狭小,可能就经不起意识形态风暴的摧残,而思想意义比较开阔,可供挖掘的东西比较深厚的作品,即使一时被意识形态文化摧折,最终也能在文学经典的队列里站稳脚跟。《红楼梦》就是这样的经典性作品之 2 一。

有学者曾经对文学经典进行过“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的区分。文学经典是指那些具有艺术的原创性、独特性,时间的开放性、超越性,阐释上永久性的作品。它应该更多地具有一些普遍性与超越性。文学史经典则不同,由于文学史是记录文学发展的历史流程,所以,只要在历史上产生影响的文学现象势必都要纳入到文学史家的视野当中。因此,诸多文学现象乃至创作文本就常常在文学史家的描述与流传的过程中成为了“文学史经典”。文学史经典相对更容易受到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权利变动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虽然我们承认文学经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文学经典还是具有相对不变的普遍性与超越性的标准的。文学经典相对不变具有普遍性与超越性的标准是什么?对人性、生存的终极探索和追问,对良知和社会责任的忠诚注视和履行,对人类审美理想的执著坚守和呵护以及对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永不止歇的追求,这几点应该是判断文学经典的具有普遍性与超越性的重要标准。前面三点主要是从文学经典的内容上着眼,第四点是从文学经典的形式着眼。通观古今中外大浪淘沙般存留下来的文学经典,应该都是符合这些基本标准的。

当代文学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自然不用说了,文学几乎完全被非文学的因素所左右,文学成了政治的小妾与奴才,自然谈不上经典。有的也只是“红色经典”,最多只能称之为那一段文学发展特殊时期的“文学史经典”。到了新时期,文学总算在很大程度上接续上了“五四文学”所开创的伟大传统,文学回到了自身,“纯文学”的概念也重新成为观念当中的流行词汇。仔细分析这一段“纯文学”的发展历程,从表现对象上看,大体经历了心灵叙事——个人叙事——欲望叙事——私人叙事——隐私叙事——上半身叙事——下半身叙事——生殖器叙事这样一个发展路线图。当代小说充满了女性化色情化的倾向,满足着中产阶级处于暴发期的狎亵趣味。“纯文学”王国有着特定边界,形成了特有的排斥机制,凡与时代有关,与历史社会内容有关,与公共话题有关的旨意均被排斥在外,因为它们不“纯”。就表现形式上看,从80年代中期开始,当代小说进入了一个主义轰炸、形式至上的时代,写什么不重要了,怎么写才是第一位的。主要就是移植模仿西方小说的“写法”,认为让文学回到自身的惟一通道就是形式变革,解决技术落后问题,赶超世界一流。博尔赫斯、福克纳、卡夫卡等一批西方现代主义作家成了中国作家的精神偶像,一句“多少年后,×××想起父亲在他十几岁时说过×××”,曾经迷倒了一代作家,出现无数个“过去现在将来时”的叙述文本。90年代趣味又变了,开始玩“轻”的,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杜拉斯等人又成了中国作家心目中的另一拨偶像。从9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的艺术概括力,思想内涵与艺术水准,叙事能力,都在逐渐摆脱“引进”与“回归”的依赖性,逐渐形成本民族独立丰厚的叙事美学特色。但是,正如雷达说言:不少作家对于我们的时代、社会及其精神存在方式,尚缺乏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和体察,因而,也就缺乏很强的艺术概括力和重构力,这已经影响到了大作品的产生。更有甚者,如有人批评的,有些作品已经或者正在失去与时代对话的能力,失去道德担当的勇气,失去了应有的精神含量。长篇小说作为“大河”般的重型文体,从重铸民族灵魂的高度来看,从表现人性的深度和人类性含量的丰富程度来看,从世界文学所展现的人文内涵来看,都还显得不够成熟和深湛。

陈思和说:整个20世纪文学似乎都是少年时代的文学。“少年文学”给中国文学带来活力,但是,它也有不可避免的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一种批判社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必然是粗暴、幼稚、简单化的,所以,20世纪中国文学充满二元对立、形式主义、暴力词语,几乎整个处在模仿期,跟在西方文学的后面亦步亦趋,自身的独立品性还没能建立。进入21世纪,中国文学似乎进入了壮年期,也出现了一批相对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是,距离真正的文学经典的标准似乎仍然有着一段距离。按照李建军的说法,“消极写作”成了我们这个时代 3 颇为流行的具有主宰性的写作模式:缺乏现实感,真实性和批判现实的勇气;缺乏积极的精神建构力量;缺乏美好的道德感和丰富的诗意感;把写作变成消极的习惯,是一种艺术上粗制滥造的伪写作。不仅如此,我们这个时代的消极写作还是缺乏他者意识和纪律感的写作,是反文化的私有形态的写作。一种消极的快感体验,陶醉于残忍的想象,满足于无聊的调侃。我们这个时代确实充满浮躁,颓废,堕落,混乱的景观,但文学写作并不是“生活”奴役下的被动的行为,而应该是一种向生活显示精神力量与自由意志的自觉行为。仅仅从外在的层面写出“生活”所是的样子,并不能使一部作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更不能使之充满巨大的精神力量。文学的力量,来自于作者的远远超出“生活”之上的人格气度、情感态度和道德立场。只有当作家摆脱外在生活的裹挟,勇敢地向生活显示自己的独立精神和道德立场的时候,我们才会有真正伟大的文学,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的诞生。

回顾顾彬的“垃圾”说,肖鹰认为顾彬所说确实切中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要害,确实应该认真对待。这些观点包括:当代作家普遍缺少对文学坚定执着的信念,以功利与游戏之心对待文学,他们的文学生命短如蜉蝣;当代作家普遍缺少外语能力,在这个全球化的背景下,只能靠翻译获得国际文学资源,没有真正的国际视野;当代作家普遍不重视写作语言的提炼与升华,没有达到一个作家应有的专业水平,因此,是“业余写作”;当代中国作家普遍缺少关注现实的勇气,回避问题,重复历史题材,不能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代言人。显然,把中国当代文学一棍子打死,说成全是垃圾,是过激之词,事实上,后来在另外一些场合,顾彬还是有所解释和缓和的,比如他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多次谈到对当代中国诗歌的高度赞扬,也谈到对王蒙,王安忆等小说家前期作品的赞赏。但是,以文学经典的高标准来衡量,我们认为当代文学确实还存在一些欠缺。

人们都期望真正经典性的作家作品出现,期望中国当代文学早日能够真正成为世界文学中具有自己独立品性、富有自身特色、代表着世界先进文学发展水平的一部分。所以,文学评论界一些评论家们焦急地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经典化的冲动。吴义勤在他的文章《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中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成就无疑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并且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过程难以完成的病因:一是对“经典”的神圣化与神秘化的误区,二是“经典”自动呈现的误区。我们并不否认,确实存在着把经典十全十美化,推及到高不可攀的问题,从而厚古薄今,厚洋薄中。但是,经典也决不仅仅是那些比较优秀,能被较多人喜欢的作品而已。经典并不神圣和神秘,只要具备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个基本条件,就能称得上真正的文学经典。另外,认为经典是自动呈现的,经典的价值是先天具备的、无须命名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认为经典只是过去时代的经典,当代人似乎没有命名当代经典的权力,甚至当代人不能写史。然而,纵观当代文学界,却也有相反的更为普遍的现象存在着。几乎每一部知名作家作品的出版,都会有一大批文学界人士进行大肆的宣扬赞誉,似乎又是一部绝世经典诞生了。更有“酷评”现象的存在,其结果是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更加制造了经典的假象。当代人写的当代文学史已经不是一部两部了,每一部文学史都对许多作家作品进行了经典性的确认。所以,现在并不缺少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经典化的冲动和举动。评论家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制造经典”而不是无所作为。然而,当代人写入当代文学史中并且进行了经典性确认的作家作品就真的成了文学经典吗?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在进行着,当代人无论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还是读者,参与当代文学的进程,参与当代文学经典的筛选、淘洗和确立过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经典之为经典,还是应该有它质的规定性的。正向前面我们所论证的,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经典具有一些普遍性超越性的标准。这些标准与当代人对文学的需求与热爱的深层原因是吻合的。当代人参与文学经典的筛选确立过程也应该是在这些标准之下进行的。当代文学的评判标准确实一直缺乏稳定性,总是受到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然而,在现在这个相对而言文学有了更多自主性的时代,只要我们以世界的中国古代以及现代有定评 4 的经典作家作品为借鉴,以文学经典比较稳定的标准进行衡量,作家作品是否经典还是有判别可能的。

文学曾经无数次被宣告死亡,2003年美国批判家希利斯•米勒访问北京,在他的新著中,对文学的命运作了表述:“文学的终结就在眼前,文学的时代几近结尾。该是不同媒介的不同纪元了。文学尽量在无尽地趋近它的终点,但它将绵延不绝并且无处不在。它将于历史和技术的巨变中幸存下来。”显然,在希利斯•米勒看来,文学经典很快变成一个空洞的能指。参照中国的文学现状,我们似乎也很有同感。新世纪以来,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数以千计,也出现了一批比较优秀的长篇作品,然而,文学在今天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却不令人欢欣鼓舞。不可回避的是,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叙事文学的辉煌时代已经行将结束了。中国漫长的古典文学的历史,也是各种文体交替走向辉煌,同时也是走向衰落的历史,走向衰落的文体最终只能在文学史的逼仄空间展示它曾经的辉煌。以长篇小说为代表的叙事文学也是一样。

那么,造成叙事文学的辉煌走向终结的根源到底何在呢?首先,民主化意识构成了对经典权威地位的重大冲击。经典具有规范、典范、法则等意思。它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意味着权威、中心和等级。可是,在当下社会中,与日剧增的民主化、多元化意识将矛头对准权威、中心和等级制,咄咄逼人地挑战着以权威自居的经典。其次,商品化意识和消费主义心态也化解了人们对经典的虔诚和仰视。如今的社会中,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对象的“使用价值”,消费主义观念导向的是享乐和游戏心态,它们共同消解着权威和神圣。原本的经典《聊斋志异》与《西游记》,威严的面容一旦被《白话聊斋志异》与《大话西游》等无厘头的面具所遮蔽,经典的神圣性、权威性就所剩无几。再次,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思潮以其去中心化的策略对经典的质疑,等于挖掉了经典的根基。因为,经典的建构与推广显然是无法离开中心机制和中心信仰这个基础的。另外,人类似乎正在走进视觉文化和读图时代。当电影,电视,时尚杂志,画册,影集,多媒体网络等媒介使得视觉文化越来越流行的时候,以语言文字为在载体的传统经典必然要受到很大的冲击。

有人宣称一个没有文学经典的时候即将到来。人类肯定还会写出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这个伟大的文学作品只能存在于文学史,像18世纪法国文学、19世纪俄罗斯文学、20世纪美国文学或中国现代文学那样深入人心已经不可能了。文学肯定依然存在,就像古代诗词在“五四”时期几乎被连根拔起,现在仍然存在一样,它可能更多的是以一种灵魂附体的方式存在于新的其他各种媒体形式上。陈晓明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不死的纯文学”的说法,提到文学的阅读群体在绝对数量上还是相当巨大的,而且文学的因素已经渐渐融入了包括影视,广告,生活等各个方面。然而,当文学主要是以幽灵的形态出现,我们还能认为文学经典时代还存在吗?一个人,只有他的灵魂和肉体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能承认他是活着的,一旦光有灵魂而肉体消失时,作为人,显然他已经死了。文学也是一样。

只有还有人在认真地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社会,思考着人类的生存与命运,只有还有人以语言文字作为思考这一切的方式,那么,也许在文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之后,伟大的文学经典性作家作品才会显现出来。文学的黄金时代也许真的过去了或者马上就要过去,让位给其他新兴的媒体,但是,理论上说只要还有人在思考着个人,社会,人类的存在与命运,文学就不会消亡。只要文学不消亡,就会有作家坚持不懈地进行写作,只要其作品对人性、生存进行终极探索和追问,对良知、社会责任勇于忠诚注视和履行,对人类审美理想有着执着坚守和呵护,对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坚持永不止歇的追求,并在各方面达到相当的水准,其作品就是文学经典。所谓的没有文学经典时代的到来,主要是指时代不再以文学经典为影响社会的中心源泉,文学已经失去了往日辉煌时代的权威性地位,但并不是指再也没有经典性的作家作品出现了。

第二篇:也谈农民问题

也谈农民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自从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农民问题就成了帝王头痛的事情。请问,哪一个朝代,没关注过农民?哪一个朝代,最后不都是激起农民造反的吗?好多能人,将帝王比作“船”,把农民比作“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汉代以来,朝廷就开始重视农业了,解决了农民问题,那个朝代就能长期久安。朝之所以能鼎盛,根本原因就是重视农业、重视农民、重视农村,即现在政府所说的“三农问题”。一个朝廷,如果忽略了农民,这个朝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朝代就要灭亡了。好些朝代,都是农民领袖造反,最后推翻它的政权的。试问,唐朝、宋朝、元朝,哪一朝不都是由农民兴风作浪而垮台的?看来关注农民问题,就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

今天,党和政府一再关注农民,把“三农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最大的好处,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最近几年,又在农村全额减免农业税,农民自己种粮自己吃。接着,又对种粮的农民实行政策性贴补,按田亩进行补助。这是开天辟地的一项优农政策。政府只想让农民安心在家种田,可农民的心眼很高,他们看到城市发展了,就往城里挤,好多农民现在撂荒出外打工,与城里人争饭吃,与自己读大学的儿女争饭吃,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农民问题:农民工进城。国家对这些农民工依然重视,他们做工工钱捞不到的时候,政府出面为农民工讨钱。这些在媒体上不是披露出来了吗?

农民进城打工,无可置否,他们认为在城里找钱比农村种田来得容易,一个外出打工者,能养活四五口人,而在家里种田,一个最多只能养活三口人。对农民这种做法我们不能压制。但过多的农民外出打工了,家里种田的人就相对地减少了。试想,再过十几年,还有多少人在家种地呢? 看来,农民问题,永远是一个大问题。

第三篇:也谈中国梦

也谈中国梦

一、什么是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现场,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首次响亮地提出“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

定能实现”。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如果说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20世纪中叶的“中国梦”,那么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是21世纪中叶的“中国梦”。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二、什么是中国教育梦?

2013年3月8日,在政协教育界联组讨论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动情地勾画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如何实现中国梦?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四、对梦想的美好祝愿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这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一个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一代一代人手中梦想成真!

可以预见,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梦想,谁都有机会!衷心祝愿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实现梦想!

第四篇: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一、填空题

1、诗歌默写(10首)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如雾起时》

我从海上来,带回航海的二十二颗星 你问我航海的事儿,我仰天笑了„„ 如雾起时,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用最细最细的嘘息,吹开睫毛引灯塔的光 赤道是一痕润红的线,你笑时不见 子午线是一串暗蓝的珍珠

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隔而滴落 我从海上来,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编贝,嗔人的晚云

和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内,在时间之外,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食指《相信未来》前三节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通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 北岛《回答》前四节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舒婷《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海子《月光》

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 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 月光照着月光月光普照 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作品、出版时间、人物(20空-20分)A、诗歌方面

郭小川(1919-1976)《致大海》《望星空》(1959、4、10,为人民大会堂落成而作)《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甘蔗林青纱帐》《向困难进军》 贺敬之(1924-)一是抒情短诗:《桂林山水诗》《回延安》;

二是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十年歌颂》《雷锋之歌》

海子(1964-1989)《亚洲铜》《秋》《答复》《春天,十个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月光》 韩东《有关大雁塔》《你的手》 北岛(1949-)《无题》《回答》《古寺》

舒婷(1952-)《这也是一切》《馈赠》《四月的黄昏》《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顾城(1956-1993)《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

时很近。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腾因幻想,而延伸的触须,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脊背。

《生命幻想曲》(15岁)《墓床》《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B、小说方面(主要作家、主要作品、主要人物---红色经典、80年代、90年代)a、建国后的相关作品

问题小说:(社会转折)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951年出版)内容概要:知识分子丈夫和农民妻子进城后的矛盾和和解的过程。

战地爱情:路翎《洼地上的战役》(1951年出版)内容概要: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无法实现的爱情。

干预现实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7、5、8)(原名:组织部来了个年轻)内容概要:小学教师林震调到组织部不适应组织部环境,作品塑造了林震鲁莽、热情而幼稚的性格;副部长刘世吾的能力才干高,但冷漠的性格缺陷;工长建党组组长韩常新官僚主义“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 ”的形象。

爱情题材:宗璞《红豆》(1957年出版)内容概要:作品通过大学生江枚和齐虹的爱情悲剧,讲诉的事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b、革命历史题材(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杜鹏程《保卫延安》1954年6月出版,内容概要:以1947、3-9月延安包围战为背景,我军一个英雄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连长周大勇的英雄事迹为中心,塑造了当地文学中最早的政工部形象团政委李诚的事迹。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1962年出版,内容概要: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战争为主要内容,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吴强《红日》1957年出版,内容概要: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全歼整编74师的史实为依据。以儒将沈振新的挫折到胜利的战斗历程(涟水、莱芜、孟良崮)为主线。同时塑造了敌军张灵甫的骄横狂横刚烈沉着干练。

梁斌《红旗谱》1957年版,内容概要:三代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在20世纪前半期的历史中,朱、严两家三代农民一不同的方式与地主冯老兰两代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一代农民朱老巩为了捍卫锁井镇的48亩公田与地主冯老兰发生冲突,失败后吐血身亡。第二代农民朱老巩的儿子朱老忠被迫远走他乡,若干年后回乡复仇。二代和江涛、运涛、大贵、二贵等第三代结识了共产党,在共产党的教育下,两代人一起成长为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

杨沫《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内容概要: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形象。经历三段爱情,也可以说是革命,第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余永泽;第二个理论马克思主义者:卢嘉川;第三个中国化的共产党人:江华。c、通俗题材小说

曲波《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是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内容概要:1946年,内战在东北一触即发,同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儒将)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豪侠)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佳人、战士白茹的形象,及男匪许大马棒和女匪蝴蝶迷的形象。d、农村题材小说

柳青《创业史》1960年出版,内容概要:陕西渭南地区下堡乡“蛤蟆滩”的农民梁三老汉和养子梁生宝两代人创业观念上的冲突和变迁,以及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转变的艰难历程。e、80年代的少说

伤痕文学:刘心武《班主任》1977年出版,班主任张石俊,不良少年宋宝绮,团支书谢惠敏

卢新华《伤痕》1978、8、11信奉革命真理的女孩晓华和与有历史问题的母亲

反思文学:张贤亮《绿化树》1984年出版,张永麟与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2000年出版

王蒙《蝴蝶》高级干部张思远,初恋秋文,第一任妻子海文,第二任妻子美兰《春之声》《杂色》《海的梦》《相见时难》《布礼》

改革文学:蒋子龙(1941-)《机电局长的一天》(1976、1人民文学)《乔长长上任记》(1979年人民文学)厂长乔光朴

路遥(1949-)《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对苦难的人生态度《人生》(发表于1982年)高中生高加林、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 高晓松《陈奂生上城》《李大顺造屋》

知青文学: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张抗抗《无法抚慰的岁月》 张承志《北方的河》《十月》

寻根问学:韩少功《爸爸爸》主人公丙崽

阿城《棋王》 莫言《红高粱》高密先人余占鳌、戴凤莲 《透明的红萝卜》 汪曾棋《受戒》《大淖记事》《异秉》《职业》

先锋小说:孙甘露《信使之函》马原《虚构》残雪《山上的小屋》

余华《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

新写实小说:刘恒《狗日的粮食》杨天宽和妻子瘿袋

《伏羲伏羲》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刘震云《一地鸡毛》

f、90年代的小说

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 王朔《动物凶猛》 王小波《黄金时代》《青铜时代》 韩少功《马桥词典》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陈染《私人生活》 阎连科《年月日》《日光流年》 毕飞宇《青衣》《玉米》

C、话剧

老舍《茶馆》 田汉《关汉卿》 高行健《车站》《绝对信号》

样板戏:(首批)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D、散文:

刘白羽(1916-2005)《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集》 杨朔《香山红叶》《雪浪花》《茶花赋》《荔枝蜜》

秦牧《土地》《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花城》《艺海拾贝》 余秋雨《文化苦旅》

二、名词解释or解答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5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并发表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的目的: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讲话内容:一核心问题:“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二服务对象:工农兵和小资产阶级;三文学的性质: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艺术服从于政治;四如何服务:文学创作的源流: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普及与提高,主要是普及;歌颂与暴露;知识分子要思想改造,因为工人农民更干净,思想改造必须与工农兵结合。讲话的影响:一是该讲话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共产党指定文艺政策的权威性方针。建国后它所代表的实用主义的工农兵文艺路线逐渐取代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传统。二是强调生活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具有民族形式,为群喜闻乐见的产品。三是讲话具有时代、地域的局限性。工农兵文艺缺乏开放性和丰富性。时间讲话精神的作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艺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取郭沫若为主席。第一次文代会是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会议。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文化程度,地域)中心作家指解放区和四五十年代之交开始写作的作家群。

一是作家出身的地域和重心转变:地域由东南到西北、中原;重心由重视知识分子和才情的城市到重视作家经验和工农兵农村经验、生活的农村。

二是文学观念的转变:文学位置有文学独立到革命事业;作品基调由悖谬复杂到简单乐观。三是文化素养内忧外患,一本书主义:内忧指中心作家自身学历不高,素养低,文学写作上的准备不足,思想和艺术借鉴的范围狭窄。外患指写作上传统性的那些“难题”。

四是收入来源:稿费加工资。

五是作家地位较高,是政治职务,文学机构行政化。六七十年代: 杨朔的散文特点:

一是情景结合,诗意盎然。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二是讴歌时代,赞美人民。

三是“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园林风格的行文模式。如:雪浪花-渔民老泰山-老泰山是时代大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局限:一是景志结合,升华主题,牵强附会。二是斧凿痕迹太重,缺少平淡自然的风韵。三是主题结构雷同而单一。

四是粉饰现实而缺乏对生活的审视和批判。

第五篇: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揭开了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第一页。我国文艺队伍的新的团结和统一,我国文艺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进一步明确,是这次大会的主要收获。

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周恩来作了《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周扬、茅盾、邵荃麟分别作了报告。文艺论争:(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以后文艺界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2)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俞平伯——蓝翎、李希凡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3)1955年对胡风“主观战斗精神”文艺思想的批判《三十万言书》(4)《我的夫妇之间》(短篇)“知识分子眼光看工农干部”。当代文学中第一篇被批判的小说。

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情感的多样性: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王应洪、金圣姬)、宗璞的《红豆》(江玫、齐虹)、邓友梅《在悬崖上》(我、加里亚)、茹志娟的《百合花》(我、通讯员、新媳妇)

回避现实的企图:一些边缘性的写作: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孙犁《铁木前传》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 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岳野《同甘共苦》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 邵燕祥《贾桂香》 流沙河《草木篇》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何直(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周勃《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 钟惦棐《电影的锣鼓》 陈涌《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957年下半年—1958年2月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文艺界是反右的重灾区

新民歌运动:1958年春成都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要求“要搜集民歌” 八个样板戏现代京剧:《红灯记》 《沙家浜》 《海港》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阴谋文学:八个样板戏

夹缝文学:黎汝清《万山红遍》李心田《闪闪的红星》等。地下文学:张扬《第二次握手》、食指《相信未来》、郭小川《秋歌》、舒婷《赠》 “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谢铁骊、丛深 《千万不要忘记》

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小说: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反映20、30年代革命斗争的:孙犁《风云初记》 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苦菜花》 高云览《小城春秋》 杨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梁斌《红旗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短篇小说:孙犁《山地回忆》 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等

当代文学

写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杨朔《三千里江山》 陆柱国《上甘岭》短篇小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写古代历史的: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部)写土改后农民观念变化:赵树理《登记》 谷峪《新事新办》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秦兆阳《农村散记》 康濯《春种秋收》长篇: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柳青主要作品:长篇:《种谷记》 《铜墙铁壁》 《创业史》中篇:《恨透铁》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

梁斌《红旗谱》 :被誉为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创业史》 :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杨沫:《青春之歌》(建国后第一部描写党领导学生运动作品)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老鬼:《血色黄昏》 李准:《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王蒙:《夜的眼》《春之声》《蝴蝶》《风筝飘带》东方意识流。

50-60年代新诗: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田间的《祖国颂》 艾青的《国旗》 臧克家的《有的人》 冯至的《我的感谢》 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的《放声歌唱》 公刘《西盟的早晨》 郭小川(马铁钉):抒情诗《望星空》 贺敬之:时代的颂歌 闻捷:《动荡的年代》 《叛乱的草原》和《觉醒的人们》被称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被称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当代的戏曲改革:戏曲改革是贯穿整个当代戏曲史的一根红线。

1953-1957:独幕剧创作数量可观:孙芋《妇女代表》 崔德志《刘莲英》 1958——1962年: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田汉《关汉卿》 《文成公主》 老舍《神拳》 曹禺《胆剑篇》 朱祖贻《甲午海战》 1957年:《茶馆》“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关汉卿》 :“戏中戏”的结构,话剧加唱 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杂文:邓拓《燕山夜话》 吴南星《三家村札记》 唐弢《长短录》

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魏巍:《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文革”时期的地下诗坛最先的探索者——食指诗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愤怒》《还是干脆忘掉她吧》《疯狗》等。黄祥:《野兽》 “白洋淀诗群”(地下诗群):芒克、多多、根子、方舍、林莽、宋海泉,北岛、严力、江河、郑义、陈凯歌。

手抄本小说: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第四次文代会:1979.10.30-11.16 北京,标志着文艺界全面解冻,对新时期文学的恢复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性、人情、人道的讨论(规模最大,最深刻):《苦恋》(白桦),《人啊人》(戴

当代文学

厚英)。

1985-1986:方法年,观念年。“知青作家”(知青文学):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郑义等。梁晓声《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伤痕文学”:卢新华《伤痕》王蒙《最宝贵的》、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郑义《枫》、宗璞《我是谁》、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反思文学”: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布礼》、鲁彦周《天云山传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古华《芙蓉镇》。

“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寻根”小说:贾平凹《商州初录》、张承志《北方的河》、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沙灶遗风》韩少功《文学的“根”》。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 中“最后一个”的形象:最后一个渔佬——福奎《最后一个渔佬》,最后一个画师——耀鑫《沙灶遗风》等。阿城《棋王》:王一生。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猎人。

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硬汉形象《老棒子酒馆》 陈三脚。现代主义小说:1985年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徐星《无主题变奏》莫言《红高粱》 残雪《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等也是现代派小说的代表。“先锋小说”: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洪峰《极地之侧》、格非《迷舟》、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孙甘露《访问梦境》、余华《现实一种》等。“新写实小说”: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叶兆言《艳歌》、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伏羲伏羲》《黑的雪》。刘心武:《钟鼓楼》获茅盾文学奖。“集束手榴弹”: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之一可以说,这集束手榴弹就是王蒙最早集中使用意识流技法的代表之作。

《美食家》陆文夫:朱自治 高晓声:“中西合璧”。蒋子龙改革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人事厂长》、《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锅碗瓢盆交响曲》、《燕赵悲歌》等。“改革者家族”:乔光朴、车蓬宽、高盛

五、武耕新等。

张洁: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张洁:《方舟》(中篇)《祖母绿》(中篇)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知识分子问题。汪曾祺:《受戒》《八月骄阳》。“三部曲”:《故里杂记》(李

三、榆树、鱼)、《晚饭花》(珠子灯、晚饭花、三姊妹出嫁)、《钓人的孩子》(钓人的孩子、拾金子、航空奖券)、《小说三篇》(求雨、迷路、卖蚯蚓的人)、《故里三陈》(陈小手、陈

四、陈泥鳅)、《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茶干)等。

邓友梅:第一阶段以《在悬崖上》为代表;第二阶段以《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为代表;第三阶段以《那五》、《烟壶》为代表。

当代文学

冯骥才:《三寸金莲》、《神箯》。张贤亮: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初吻》《绿化树》。贾平凹:《腊月正月》(韩玄子)《天狗》《废都》(庄之蝶)《白夜》《浮躁》《商州初录》。王安忆:“雯雯系列” 《小鲍庄》 《长恨歌》(王琦瑶)。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长篇小说《心灵史》(一个流行时代的异端)。母性:《黑骏马》《金草地》父性:《大坂》《北方的河》。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种田),《马桥词典》。徐怀中:《西线轶事》(刘毛妹)莫言:《红高粱》(余占鳌、戴凤莲)先锋小说:马原;《拉萨河女神》 《冈底斯的诱惑》(滥觞之作)、《西海无帆船》 《风》。洪峰;《极地之侧》 《瀚海》(三个家系三代人的悲剧命运)。余华;《星星》《十八岁出门远行》《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格非;《迷舟》(“叙述空缺”)《追忆鸟攸先生》《褐色鸟群》。苏童;我的帝王生涯》。北村;“者说系列”《施洗的河》(“神性写作”)《周渔的喊叫》。归来(复出)诗人:“右派”的诗人,“七月派”诗人,“九叶诗人”。艾青 诗集《归来的歌》。

朦胧诗:地下诗歌—《今天》杂志—79年公开发表。《新时期文学六年》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雷抒雁:《小草在歌唱》。顾城:《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生命幻想曲》 《远和近》。杨炼:杨炼的史诗意识。韩东(新古典主义)、于坚、伊沙、刘漫流。沙叶新:《陈毅市长》(“冰糖葫芦式”)。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代表作品:《大厂》(谈歌)、《大雪无乡》(关仁山)、《信访办主任》(何申)等。王朔:《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永失我爱》《橡皮人》《顽主》。陈染:《嘴唇里的阳光》《私人生活》。林白:《回廊之椅》《一个人的战争》。

下载“垃圾”还是经典:也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垃圾”还是经典:也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10 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专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从1979到1980年间开始的‚意识流‛小说尝试创作中,《我是谁》的作者是(B)。 A.王蒙 B.宗璞 C.张洁 D.茹志娟 2.1984......

    中国当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1、长篇小说《红旗谱》主要运用手法塑造人物。A、象征B、对比C、隐喻D、白描2、陆文夫的中篇小说《》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绪 论 第一章当代文学总论 第一节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贴近政治 一.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 从“文艺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

    单选: 、单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B )。 A.刘雨生 B.梁生宝 C.王金......

    中国当代文学

    (2013.05.18)古代诗歌散文专题重点疑难解析(文本) 隋慧娟: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教学活动!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时间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教材《第三章古诗》至《第七章唐宋慢词》的主要内......

    也谈农税司法问题

    也谈农税司法问题 随着法制的逐步健全,农税行政诉讼案件时有发生,而尚不完善的农税执法体系,让征管部门不知所措。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偷、漏、拖、欠农业四税现象普遍,个......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第一课 绪论 一、概念: •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指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 •分期: •1、十七年时期(194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