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化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化的实践研究
隆尧县职教中心
王孟霞
生物教学是一种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由于受实验条件制约,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在众多农村初中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同时,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还远不比物理,化学等学科,这客观上又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往往又会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科班毕业的生物教师(很多情况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即使学校给配备了象样的生物实验室,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过程中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在农村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我们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包括到田头,到池塘边等地方,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实验教学总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的,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如何将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尽量把实验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把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生物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为什么”在实验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同现象才会细致考虑,在参与实验过程中思维才会有方向,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其次,认真构思好实验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实验的所有环节都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要考虑实验目标的落实,也要根据学生对实验好奇的心理,优化实验方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诚然,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引导策略
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
2、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3、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合理的生物课学习小组的组建必须要与学生的生物课学习实际相结合。1.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角色分工及小组长的选择,要以学校、班级分配的学习小组为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生物课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2.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基本技能与评价激励的培训是保证学习小组有序、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生物教师要在班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体现生物学科特色(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项目培训。3.建立以学习成绩测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个人表现、小组表现)为依据的多元评价机制。这样建立起的生物课学习小组,既兼顾班级统一管理的方便性,又能更加契合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更合理、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和有序进行。4精心设计“科学”的学案 要保证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在设计导学案时可采取“三步走”:
第一步:在经过对学情、教学资源条件、教材、课标要求、学法深入研究及对知识脉络、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的提炼之后,在导学案基本框架结构上,将“学习目标、重难点”部分明确、完整呈现出来。第二步:搜集、分析相关的优秀教案资源,在自己基本框架确定的基础上完善。第三步:整合、改进优秀资源,完成基本框架中核心内容“学习过程”部分的具体细节设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设计要明确时间分配,内容 “方法化、问题化、层次化”。
5、制定相应的规则
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6、.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7、找准讨论的“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7、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8、制定具体的讨论细则
讨论前,教师要宣布此次讨论的具体要求和细则,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①纪律要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需要一定纪律来维持的,只有纪律才能使课堂得安全、有序,引人入胜;②时间要求:教师要据具体的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既要给足时间,又不能白白浪费时间;③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每次活动一开始,小组内部必须明确组员分工,责任到人,做到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④结果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以及结果的具体呈现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发展的。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在实验条件制约,内在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在众多农村初中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同时,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还远不比物理,化学等学科,这客观上又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往往又会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科班毕业的生物教师(很多情况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即使学校给配备了象样的生物实验室,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在农村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我们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包括到田头,到池塘边等地方,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2.实验教学总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的,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如何将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尽量把实验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把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生物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为什么”在实验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同现象才会细致考虑,在参与实验过程中思维才会有方向,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其次,认真构思好实验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实验的所有环节都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要考虑实验目标的落实,也要根据学生对实验好奇的心理,优化实验方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诚然,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二篇:“问题化”教学的实践和好处
摘 要:我在教学的实践中,经常采用“问题化”教学模式进行历史教学的尝试。在“问题化”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备课;老师要积极负责地组织好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教师要布置、收改作业。我通过两年来的“问题化”教学实践,我认为用“问题化”进行教学有下面几个好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逐步养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 注意的问题; 好处
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要求,我在教学的实践中,经常采用“问题化”教学模式进行历史教学的尝试。具体的作法是:根据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相关课文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题目制作成课件,在上新课时要求学生依据题目,把课文看一遍,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书上划出来。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概念等问题,可以交头接耳,相互启发,也可以问老师。看完了,划完了,就要求学生按照题目顺序把自己的答案读一遍,或要求学生按照题序把自己答案写到黑板上。之后,由老师共同肯定正确答案,纠正错误。有的内容,就由老师具体讲述,最后,指定题目让学生做练习。
在“问题化”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题目要求,周密的计划安排。所编写的题目既要有反映基础知识的,又要有反映重点、难点内容的;既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还要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回答不完全或回答不出来的题目,老师要心中有数,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我编写了以下几个题目:
1.战国开始于______年,______年结束。
2.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初期诸侯国主要有______等七个,史称“战国七雄”。
3.随着________的破坏,封建的私有制出现了。贵族,立功的将士、大商人逐渐成为 _______。
4.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______在魏国,吴起在________,_______在秦国实行变法。
5.商鞅哪一年受谁任用开始变法?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实质又是什么?
6.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7.从商鞅变法和本人最终的结局,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我估计学生只通过看书对第5题的最后一问、第6题、第7题,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在学生看书前就告诉学生这几个问题等一会儿老师会讲,或师生共同探讨。
二、老师要积极负责地组织好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每堂课教学是全部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及通过老师的“教”使学生学到知识。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自己的“教”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
运用“问题化”进行教学,老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过程体现的:
1.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要用不同方式营造积极认真学习的气氛,教师可以简明扼要地复述学过的内容或复习提问。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印象,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好铺垫。如在组织学习《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这课之前,我提出下面几个问题要学生回答:
①战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
②战国初期主要有哪几个诸侯国?它们之间为何进行战争?
③遭受长期争霸之苦的人民有什么要求?
学生回答后我即导入新课《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这样做不仅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导入了新课,而且为理解秦王赢政之所以能灭六国,统一中国及评价秦王赢政这个典型的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2.学生根据题目看书时,老师要到学生中去,掌握学生看书的时间,按排好教学进度,了解学生看书时遇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传道”、“解惑”,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个别性问题就地及时引导解决,对于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则要集中讲解。
3.课堂上教师要把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老师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如讲秦王赢政顺应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而灭六国,统一中国这一史实时,就告诉学生:这是“时势造英雄”这一唯物史观。
4.课堂上老师还提取一些史料,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对有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我就用多媒体播放《松花江上》歌曲,悲戚的乐曲,振撼的歌词,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迫切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等。
三、教师要布置、收改作业。作业是“问题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说指导学生依据题目看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印象的话,那么布置作业则是学生对“第一印象”的巩固和提高。作业布置要反映课文基础知识和重点、既要要求学生写作业,还要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对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还要及时纠正、解决。
笔者通过两年来的“问题化”教学实践,我认为用“问题化”进行教学有下面几个好处:
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按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把那些历史事件讲得系统而具体,把历史人物讲得形象而生动,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而用“问题化”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按照题目、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找答案。教师往来于教室前后对少数不认真看书的学生可以随时督促。按照“满堂灌”的方法教学就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即使采用“启发式”也总免不了有些学生是在凑热闹,或做“拉拉队员”,而这种“问题化”可以起到口头启发所起不到的作用。即使成绩稍差的学生通过看书或别的同学的答问(把答案写到黑板上)教师少而精的重点讲解,一般问题是可以回答出来的。这样做不仅使稍差的学生学到知识,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可以逐步养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化思维转化。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帮助他们搞好这一“转化”。历史是按照规律发展的,学习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习历史人物总得有他生活的国家或朝代及姓名、称谓、主要活动等。学习一个国家或朝代大多都是有建立或终止时间,建都地点,有的还要涉及到疆域及其重要人物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潜意识中就会形成这种学习方法和规律。就会模仿老师编写题目把课文的内容问题化。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学习历史的规律,即从感性认识转到理性认识,也就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
三、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写一遍。用“问题化”教学,要求学生看的教材是全面的,整体的;划的内容是基础知识,部分的;听的内容是自己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或课文上没有的;写的作业则是基础知识的综合。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整体知识比部分知识效果好,综合知识比整体知识效果好。这是因为“在综合知识中,整体知识和部分知识的优点兼而有之,这样做既不妨碍理解,又使每次需要记忆的知识数量减少,它全面利用知识对理解与数量依存性的规律,因而,成效比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都好”。因此,用“问题化”进行教学,知识在学生脑子里形成的表象更深、更牢,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徐敏红
(花都区新华云山中学
广东广州
510800)李德红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
本校的生物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出发,构建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C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的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在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时按成绩在A类、B类、C类班中各选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13、16、17班)和对照班(14、15、18班),并对每个班的实验对象都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处理,保证学生的起点基本一致。1.2 教学过程
对照班的教学以原有的教学策略即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而对于实验班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j、组合作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自主学习四种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图4所示。1.3 调查问卷统计
’
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2份,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97%。调查数据通过EXCEL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分析。成绩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2 结果分析
2.1 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方法
在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三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但经过一年的实验后,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都明显改善,与对照班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学习方法上,则没有显著差异(表1)。
2.2 学业成绩分析
在实施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共有四次大型的考试:两次期中,两次期末(其中初二上学期期末是区统考,初二下学期期末是结业考试,为广州市统考)。在比较分析四次大型考试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哪一部分的知识上有所差异,把初二上、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考查的知识点分为识记题目和应用性题目两大部分,并把每个学生的分值分两大部分统计。
综合来看,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像随堂测验那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经过半学期的教学,三个层次的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没有显著差异,一学期结束后,才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2)。对要求较低的记忆性知识而言,新旧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没有什么不同,原因在于对于比较简单的、基础的知识要求,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能达到要求(表3)。但学生若要更一步提高,掌握知识更透彻,传统的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通过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后,原本不同层次的班级出现了变化,在实验班中,起点较低的B等班的成绩也能接近甚至超过A等班的对照班;起点最低的C等班超过了B等班的对照班(表2)。可见改变教学策略可使实验班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层次的知识,能大面积地提高学业成绩,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
2.3 开放性考查结果分析
2.3.1 开放性考查作品质量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开放性考查作品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按制作类和报告类的作品类型分别统计,可以看出对于制作类作品,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品成绩没有差异,但真正体现水平的报告类作品就出现了显著差异(表4)。可见实验班的学生不仅选择作品类型的难度系数高,而且在质量上也要高于对照班。
2.3.2 开放性考查作品的获奖情况分析
对照班的作品只有3份在区级获奖,在市级没有获奖,而实验班不但在区级的获奖份数多于实验班,而且在市级也有2份获奖。2.4 学生综合能力的分析
广东省初中生物联赛自2004年举办以来,每年举行一次;举办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提高我省初中的生物学教学水平,进一步向青少年普及生物学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生命科学素质。此比赛由全省统一命题,题目所占的分值大约为:初中动物学30%,植物学30%,生理卫生等35%,高中生物课内容5%以下,参考书为各版本的初中教材;题型为单选题(四选一)和复选题(四选多,即选l—4个合适的答案)。我校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派学生参加,2005年至2008年期间,每年分别有一名学生获三等奖。2009年参加比赛,出现历史性的突破,有两名学生获二等奖,而这两名学生均是实验班的学生。可见实验班经过一年的教学后,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实现了学校历史性的突破。3 讨论
本研究以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进行为期一年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一整套严谨均实验数据。本研究以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表明:①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有很大影响。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态度有所改善,学习方法也有所改进。②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恰当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将所构建的教学策略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实验班的学生对各种类型的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提高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业成绩。③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作用,甚至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研究
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研究
----以法理学教学为例
李伟迪
[摘要] 法学教育中处于基础理论与法律操作二大板块脱节的困境,培养出的学生,虽不是理论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文章提出,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是必由之路,通过对案例材料的选择、追问、讨论、辩论、模拟开庭等方式,建立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的长效机制,打通了理论与实务,学校教学与实习,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节,也有助于我国本科教育的重新定位。
[关键词] 法学 基础理论 实践 教学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伟迪(1964-),男,湖南双峰人,教授,律师,硕导,《法理学》精品课程负责人、《法学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法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教改项目《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研究》(2005029),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200615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90,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一、法学教育中处于基础理论与法律操作二大板块脱节的困境
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怎么教学?应该是法学专业教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因为基础理论在专业教育中的基础性、系统性和知识性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传统的教学内容分为二大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操作是先讲完基础理论课,然后见习、实习。
目前,我国部门法学分论的教学,基本上采用了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诊所教学方式。但是,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法理学、法律史学以及部门法学中的总论部份,基本上是概念解释和理论演绎。例如,讲解“法的价值冲突”时,一般讲有多元价值主体,或社会价值多元化,会导致价值冲突,法律根据价值平衡原则,去化解冲突,实现价值平衡。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对相关内容解不透、记不住、用不上,不利于法理学、法律史学与部门法学理论的结合,不利于部门法学的总论与分论的结合,不利于法律精神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不利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不能融会贯通,学习基础理论时,没有实践机会,学习是枯燥的必然在理论思考中僵化成教条主义;在实践环节中,没有理论的及时指导,行为是盲目的,在办案实践中滑向经验主义。培养出的学生,虽不是理论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在遇到新问题时,更是一筹莫展,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异常脆弱。这种状况与基础理论在专业教育中的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和指导性地位不相称。最初,我以为这个问题,可能只存在于我们这里。但是,在考察了湖大、师大、北大、中国政法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等法学院后,发现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在与这些学校的学者交流中,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觉得无能为力。造成以上问题的症结是教师人为地把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割裂开来,把理论教学过程理解为完全的逻辑演绎和推理过程,忽视了知识的实践性特征,把实践环节排除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之外。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笔者2005年申请立项了《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研究》校级项目,2006年申请立项了《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教育厅项目,本文希望从理论上解决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引进实践环节的必要性、可行性问题,提出操作方案,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效益。
二、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基础理论课中实践环节的实践和研究,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案例教学法”。案例(case)也称为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开始于医学领域,后来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法学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langclell 1826—1906)首创的。他编著的《合同法案例》是世界上第一本案例教学法的教科书。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已遍及美国,也早已被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接受。但是,他们认为,比较适合于已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而不适合基础理论课教学。
国内对法学案例教学法有一些探讨,如人民大学法学院朱力宇教授等尝试《法理学》案例教学,但都没有形成体系,理论研究也停留在心得体会阶段。除案例教学法外,对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中实践化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
2、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的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任何知识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都是服务于实践的。因此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虽然是抽象的理论内容,但都是法律实践的产物,并服务于法律实践。在教学中,不从理论出发,而是从某个具体法律概念被创立的历史过程或今天社会类似的现实过程出发,来探讨法学原理。
(2)教育学依据:高校学生教育中仍然有模仿的属性,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学生潜移默化,也会模仿。从实践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从概念包含的历史性创造性实践出发,而不是从法学家赋予概念的抽象内涵出发,更能展示知识的创造过程和创造方法。
(3)专业特色依据:法学是实践性学科,离开实践就没有生命力。传统法学教育重原理,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腹经纶,但不会办案。上岗后,还得补上一个从理论到实务的过程。这个问题在高校教育中就应解决。
三、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的操作方案
1、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转换成教学
我们确定了30余个案例,基本涵盖了法理学整个教学内容。案例既有当代典型的司法案例,也有如东京审判这样的政治性案例;既有文档形式,也有影视形式;既有法律文书,也有文学经典。
案例设计要巧而小,如在讲解权力一节时,转换成《韩昭侯兼罪典衣与典冠》案例:“昔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悦。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韩非子·二柄》)
给出案例后,要列出问题。如本案给出如下问题:韩昭侯兼罪典衣与典冠对不对?什么是权力?权力与职责的关系是什么?权利与权力有什么区别?古今权力有什么区别?我国现行权力体制的优劣是什么?如此,学生浏览案件时有的放矢。
2、实践教学方式
第一步,给出阅读材料,或者要求学生搜集材料的目标和方法。教师给出全部教学资料,如讲解“法”的概念一章,由教师提供我国某部法律从提案到公布到实施适用的全过程。然后,教师给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寻找教学资料,如讲解“财产共有”一章时,要求学生去调查一个财产共有案件的来龙去脉,并且形成简短报告。
第二步,组织教学过程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以不同方式组织教学过程。主要的有追问式、讨论式、辩论式、模拟开庭等。追问式主要应用于理论难度较大的内容,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追问为辅。讨论式主要应用于学生对相关问题有了较好的认识,但没有系统深入把握的内容,全体师生可以就自己的观点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教师责任在于把讨论引向深入,并引导学生全面关
注相关盲点。辩论式主要用于学术界、实务界有重大争论、学生中间已经形成明显对立意见的内容。模拟开庭主要用于引起法学理论重大突破的内容和案例,如东京审判。下面以追问式教学为例:
追问式教学基本操作步骤。第一步,要求学生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以指定的预习内容为核心,结合相关资料,在对自己和教材的追问中去“发现”一个问题,并且是一个自己不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的问题。第二步,上课之前,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个以上的问题,教师在上课之前10分钟内迅速浏览学生提交的问题,迅速提练出学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迅速微调原定的教学方案。第三步,以核心问题为起点和中心,结合学生的边缘问题、个别问题、潜在问题,既系统(广度)又有重点(深度)的讲解和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就讲解的内容作层层递进的追问。时间40分钟。第四步,要求学生就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追问式的评论和辩论,时间4分钟。下课前一分钟,教师要点击评论和辩论的焦点,并布置下次课的预习范围。
追问式教学操作要领。第一,恰当地确定学生的预习范围,向学生提示相关资料的范围和获取途径。第二,学生进教室第一件事,向教师指定的学生递交问题(纸条),使教师有时间处理相关信息。可能有个别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预习,也不提问题,这就要依赖某些行政措施,如把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范围。第三,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清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把相同的问题(纸条)放到另一起(不能丢,留作考核统计用,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把与预定教学内容关系不密切的问题剔出来。在此基础上,要在最大的范围内和最深的层次上,把握学生共同关注的信息,并在脑海中迅速微调教学方案。第四,在正式的讲解、交流、评论和辩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追问,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但是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一定要注意驾驭整个教学进程,包括内容、节奏和时间。第五,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扎实备课,对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问题、学生关注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当然也不可能万无一失,此时,教师要坦然面对学生,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承诺。第六,要确保教学班中,学习能力最差的几个学生也能积极参加整个教学过程。第七,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要有动态的、量化的评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化主要创新
1、传统课堂教学中,提问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学生被动应付。本成果把提问主动权交给学生,一般是由学生向教师发问,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以格物究理的精神,追问教材、追问教师、追问自己、追问世界,直到追问一切,一切事物都纳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中,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思考的材料,一切意想不到的问题都有可能被提出,一切权威都可能接受最实证的反驳,挑战的乐趣、智慧的力量、发现的喜悦、小心的求证,究天人之际,疑古今之变,在教师的导引下,课堂成为学生为之神往的乐园,学生的主体性潜能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挥。
2、传统高校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管住”课堂45分钟,课后则鞭长莫及。本成果将以课堂为核心和基础,将教师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延伸到了课余时间,拓展了教师主导性作用的新时空。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课堂内很强,但在课外,教师似乎鞭长莫及。本方法弥补了这一缺陷,因为学生必须并且乐意预习、浏览相关资料,甚至精心准备与教师讨论某个问题,教师虽不在学生的身边,但其影响力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推动学生学习过程,本成果使学生成为推动教学学习的力量。丰富发展了教学相长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能成为教师前进的巨大动力,因为教师“因势利导”,学生会“穷追不舍”,教师很可能“山穷水尽”,为了避免这种窘况,教师必须花更大的精力去备课。并且在学生的追问中,不断升华、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4、传统教学中,教师可能发出无效信息;知识差异可能造成师生信息交流的流失。本
成果使教学信息有的放矢,创立了师生之间信息链接的新平台。师生之间的知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既有知识面的差异,也有认识度的差异,更有认同程度的差异。差异的潜在将造成师生信息交流的阻却和流失,教学效果将大大降低。以学生追问为教学起点,学生的相关信息,通过提交问题而由教师了解,让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信息交流的目标和方式,建立更动态的信息链接平台。
5、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的追问往往是从现实问题开始的,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学生的追问往往是从现实问题开始的,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意味着发现了由许多盲点组成的现实黑洞,每追问一步,意味着减少了一个盲点,增加了一个亮点。在这个发现盲点和增加亮点的循环中,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6、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兴趣和勇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可塑造的。追问的推进使学生会得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成就感将是激发兴趣的无穷动力。在追问中,无形之中酿成了师生的人格平等和学术权利的平等精神,酿成挑战“权威”、超越“权威”、开拓创新的勇气。
7、有助于我国本科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本科教育高等本科教育的目标,与20年前大不一样,20年前的本科招生数量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招生数量,硕士教育与本科教育二位一体,因此,以前的本科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中,总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笔者认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已经转移到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本科教育就是专门技能技术人员培养,就是培养普通岗位的工作技能,学法律的能办案子,学思政的能做思想工作,学体育的能当教练,仅仅是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因此,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重点突出常用的实用的在工作中管用的东西,要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深理论可以放到研究生教育中去。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十种能力: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辩论能力、证据分析能力、法律谈判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和法学研究基础能力。为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相关能力的提升,调整教学方式和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梅贻琦.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 李定仁.大学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4] L.霍尔伯龙.21世纪大学的使命与作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作者简介
李伟迪,男,1964年生,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律师,兼任怀化学院法学院院长、法律研究所所长、校学位委员、学术委员、怀化市纪委特邀研究员、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特聘咨询员、怀化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湖南省刑法学会常务理事、法理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法理学和职务犯罪,在《光明日报理论周刊》、《法制日报理论前沿》、《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发表法学论文近五十篇,在方正出版社出版《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理论与实务》(2003年)、《法治与人性》(2006年)等专著四部。联系方式:邮编418008,***,0745282717,weidili@gmail.com。
第五篇: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传统的生物学教育方法为了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大段的段落,而学生根本就不能集合实践来理解概念,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厌烦,还会反感生物课程。为了改变教育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一边掌握概念知识,一边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生物教学
一、科学方法的概念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方法中较高级、较复杂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是人类正确认识世界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老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和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概念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科学方法教育对初中生物的作用
1.科学方法教学比知识教学更具有意义
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受到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目的的教育和培养,将终身有益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初中生物,是初中开始学习的课程,对于刚接触的课程大多数学生表示是比较难学的科目。因此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因此,掌握科学的方法比掌握科学知识更具有意义。
2.科学方法的教育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结合具有可操作性
能力是人们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形成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了知识就没有了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方法,更谈不上什么能力。科学的方法则是使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
3.科学方法教育能使物理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的研究方法、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现行的教材是按知识体系编的,科学方法大多都隐藏在知识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中,从中找出教育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组织教学的过程。对一些学生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模拟研究过程,切实运用到科学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导引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三、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
1.结合生物学知识的教育,渗透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教育既需要在日常的学习教学中慢慢的感染学生,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既不能脱离科学知识只对学生讲科学方法,也不能大而空的对学生大讲科学方法,而不讲知识,两者不能结合在一起,一切都是空谈。因此,科学方法的教育应该渗透在生物学知识的教育中,只有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科学方法,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不仅能学到概念知识,而且能够通过科学方法更深刻的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要相互结合,共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体验科学方法
实验法和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所有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方法。生物学中有很多的知识和规律都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实验的过程,理解教材中的生物的规律。在实验课上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研究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要求学生观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老师在学习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分组实验法和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下根据想要得出的结果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在课上老师可以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明每组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实验心得。讨论过后,老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去认识规律,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小错误,鼓励学生继续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生物知识。
3.巧妙的设计习题,训练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老师如何生动的讲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并不能深刻的理解知识,更不能达到运用的水平。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并达到运用的水平。因此老师需要创设环境,强化习题的训练,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生物学中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在习题的训练中主要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要宏观的把控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物学科的特点,仔细研究题型、对习题的训练目的进行归类,有目的的挑选典型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科学方法,并学以致用。
四、通过生物科学史“解读”科学方法
生物科学史中蕴含着中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要想积累大量的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生物科学史,从已有的科研中学习更多的理论和新方法。老师在教导学生生物学习时,生物学史占据着重要的角色,里面有大量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老师需要找准生物学史位置,既不要忽略它的重要性,也不要过度的重视而忽略教材知识的重要性。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述和分析生物科学史中的知识,同时专家研究中所用的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等需要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科学史中事实的思想和精神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史的重要性,所以对于生物学史的学习不应该强制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学中已得的生物规律,知识让学生在必要的时候积累一些生物学历史上已有研究成果,减少学生研究生物知识的时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能轻松便捷有效率的理解生物知识,并达到运用的效果。
五、总结
生物学的学习非常有意思,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要枯燥地让学生背诵,而是应该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教学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深刻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颖.初中生物教学中关于“小肠内表面结构”的教学突破[J].科学教育,2009,(06).[2]李民儒.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设想和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3]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