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核心素养 关注课堂转型
“聚焦核心素养 关注课堂转型” 学习体会
高桥镇中心小学 李塞塞
2017年11月3日,我有幸和云电玉师参加了在西安市举办的小学数学“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转型”专题研讨名师之路第十五届课程教学论坛活动。观摩了不同流派名家的优质课,专家的精彩报告和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数学课 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深感自己的专业素质,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现结合这次学习,反思如下:
一、学习收获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和名师的最大不同是,人家在培育人才,我只是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我觉得人家站得理论高地比我要高!人家是从专业的素养出发,着眼全局,而我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你别小看这一点,这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影响很大,名师的孩子是“我要学”,我的孩子是被我逼着学。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上五年级长方体的知识,就要知道一至四年级学生对长方形及长方体的了解程度,每节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说到这儿,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转型”,数学的核心素养有六个: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统计。三节课都是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知识,第一节侧重于逻辑推理,第二节侧重于数学抽象,第三节侧重于数学建模。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所以出去观摩学习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欣赏了三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柳小梅老师的《24小时计时法》,在她的教学中有一个孩子说,是不是13-1,14-1,15-1……老师没有说是错的,而是适时地引导孩子正确的思考,并及时的给与肯定。应该是12+1,13+1,14+1……这样的思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黄爱华老师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一起聊数学,一起玩数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数学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数学变得简约而不简单。徐长青老师就是这一理念的执行者与倡导者,他的《重叠》是我第二次听,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简单的呈现,深度的思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的氛围中,一起聊有深度的问题。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这些课,老师都以生为本,教师引领学生猜想、动手、发问、比较、讨论、归纳、总结、谈收获。好像这节课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自己在探索体验中获取了知识。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主见,真正地在思考、提问、讨论、交流,而不是等待、沉默、闲聊、玩耍,学生思路清晰、表述准确、清楚,是我们期望中的学生应有的样子。其实,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再次拿黄爱华老师的课为例,大问题下的教学,我一直没能领会,这次听了之后,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顿悟。黄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出示目标,1、什么是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围绕着三个为题展开讨论。第一个问题怎么聊?是思考的问题,引导聊。(1)我是怎么画三角形的;(2)你友们有发现我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有什么。(3)我画的三角形和你画的三角形有不一样的地方。就这样慢慢的引导学生彼此间聊,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说的形式。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算式和答案。
二、个人反思
1、作为青年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让学生勇于提问,让学生善于提问,让学生乐于提问。
2、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定要注重方法。
三、努力方向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用“骨干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立足于校本培训与岗位研修,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的骨干教师。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些可能还不够成熟,请各位前辈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促进课堂教学转型(本站推荐)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促进课堂教学转型
四月,花儿吐艳、柳枝婀娜,处处芳菲浸染。4月21日上午,我校青年教师张艳老师来到了苏州市沧浪区第二实验小学参加“苏锡常镇宁六届三次青年教师教学交流活动”。
来自五城区的各位老师们聆听了来自五城区五位青年骨干教师的优质课,五位老师精彩纷呈的教学体现了对Checkout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其中,我校张艳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堂基于学生关键能力培育的Checkout time板块复习课。张老师这节课不再拘泥于以往复习课中说一说、听一听、讲一讲的传统模式,而是基于对新课标的解读、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尊重,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构建与能力的提升:亮点一,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促生成,以生成厘路径。整堂课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设计多样化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基于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将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理归纳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计划内容,归纳制定计划的路径。亮点二,运用制定计划的思维路径,实现相同主题在不同情境中的表达。以听力形式呈现不同学生的周末计划——从课本中学生的周末计划入手,产生信息差,丰富学生的语言。通过制定学生自己的周末计划,实现同样的话题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交流展示自己的周末计划,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转述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多元表达。
我校英语教研组,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研修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们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自主探索多元高效的英语课堂,很好地践行了“用中学,学中用”,贯彻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第三篇: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关注课堂教学行为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关注课堂教学行为
——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分会2017年教学年会研讨活动综述
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陈华忠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7月20日至23日,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2017年教学年会暨教育部立项课题研讨活动在福州市仓山小学举行。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许卫兵,福建省名师易增加、徐国裕、郑伙亮、陈敬文,以及本省优秀年轻教师郑端丽、许贻亮、刘胜峰、涂宜仁、李培芳、李旭、刘樑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课堂和生动而富有思考的讲座。来自全省的数学教研员、骨干教师、一线教师约有七百人欢聚一堂,近距离地欣赏了名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活动中,我们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精准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倾听着专家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独到见解。综观本次教学年会研讨活动,凸显出了以下特色:
课堂教学:围绕核心,展示成果
本次活动共开了10节示范课与汇报展示课:两位大师为我们展示精彩的两节示范课,全省各地区名师工作室选送的八节汇报展示课。
一、注重体验,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郑端丽老师执教《认识厘米》这节课,郑老师设计有趣的“熊出没找到蜂蜜”的故事,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现实必要性。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物体长度时,出现多样化的测量方法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明确优化的测量方法,即从“刻度0”开始测量就可以直接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的结论,还要求用断掉的尺子去进行测量,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许贻亮老师执教《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许老师以“三个核心问题” 为引领,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为何研究?教学时,许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互动,在分析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角与对边长度的关系以及第三边的变化区间和极限趋势,感悟到三角形“边”的规律,并引导学生从“形” 与“数”分析与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也渗透了“变中不变,数形结合” 等数学思想与方法。李旭老师执教《圆柱的认识》这节课,李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并抽象圆柱体图形,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所带的圆柱体学具,初步感受到圆柱的特征,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明确它的的特征。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测量圆柱的高,引导学生猜想圆柱的高有几条,并用圆柱形牙签盒进行验证。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体验,对话交流,学习新知,也渗透了“数型结合” 与“极限” 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刘樑老师执教《周长》这节课,刘老师创设了小胖锻炼的情境,出示小胖几种跑的路径,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次小胖正好跑一圈,从而引入新课。并指名上台指一指,帮助学生形成了一周的清晰的表象,再通过学生摸一摸身边实物表面的周长,描一描图形的周长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时,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强化,也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以及优化计算。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二、联系生活,对话交流,促进理解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钱金铎老师执教《小数的加减法综合练习》这节课,引导学生通过“数的观察与比较”、“数的计算与思考”和“数的运用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钱老师注重将口算、笔算、简算和估算融为一体,打破了原来独立、机械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流程,更多的关注和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息多变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胜峰老师执教《平均数的应用》这节课,刘老师通过创设各种现实情境和开展丰富的事例探究,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认识平均数对事件的判断、比较和预测作用,增强数据分析观念,渗透分层抽样的数学思想。教学中,刘老师不再重视计算,而是注重应用,更多地关注平均数的意义、背景与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判断数据,即借助过河判断与寿命判断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并非实际的数,只是虚拟的数,明确平均数虚拟性;观察比较数据,让学生感受数据变动与平均数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敏感性;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数据,让学生体验到平均数的抽样性。同时,本节课刘老师还渗透样本合理性知识、加权平均数算法等,是一节富有内涵的好课。
三、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许卫兵老师执教的《可能性》这节课,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简约精炼,没有过多的例子和练习。先从“狄青故事与猜牌游戏”导入,讨论探究故事与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动手摸球,让学生感受到摸到三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然后逐渐增加白球的个数,让学生动手摸球,体验到摸到白球可能性越来越大,黄球与红球可能性越来越小。最后取出黄球与红球,让学生思考,现在去摸,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让学生感悟到有的事件是不确定的,有的事件是确定的。同时,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本节课没有过多的练习,而是一气呵成。展现给我们听课教师是一节轻松愉快的数学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用”中理解。
易增加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易老师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对话交流,感受新知形成过程,呈现精彩的课堂。教学中,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例举图形回顾一个整体,想象图形认识一个整体,看图说图理解一个整体,借助数轴统一一个整体等活动,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个过程使学生逐渐理解单位“1”,也拓展了分数的意义。同时,也渗透数学文化与德育教育等。
涂宣仁老师执教《位置与方向》这节课,涂老师创设“模拟找礼物”“海上救援”“猜一猜”三个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年龄特点的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掌握方法,明白方向、距离确定位置的道理。涂老师不是让学生只停留在掌握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描述方法,而是力求引导学生通过想象、验证、分析、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如何用方向、距离描述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初步体会坐标思想方法,初步了解“经纬度”“空间坐标”等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李培芳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李老师创设了让学生猜测李明、李勇、李刚三人岁数的情境,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猜想、交流、分析、探究,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符号与字母的价值,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所具有的未知性、不确定性、自由性以及区间性等,同时,还让听课教师领略到李老师的教学智慧与风彩。
专业引领:登高望远、深入浅出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次活动,五位专家举行了五场专题讲座,就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核心素养的提出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具体实例进行剖析与解读,帮助我们更新观念,指明课堂教学策略。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徐国裕老师做的《核心素养背景下“数的运算”教学探索与实践》专题讲座,先仔细剖析两个学段“数的运算”实验教材和修订教材课程内容的调整,再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数的运算”教学提出了六点教学实施跟进策略,使我们听课教师能够正确把握课标在“数的运算”方面目标与要求,明确如何挖掘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陈敬文老师做的《目标导向·聚焦核心素养》专题讲座,着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目标导向”来聚焦“核心素养”,内容集中具体、观点明确新颖、案例短小鲜活。如何应用“数学核心素养”统领教学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达成,陈老师提出了三项具体做法:即跟进目标制定,让“目标导向”具体明确:跟进目标实施,让“目标导向”贯穿始终:跟进目标达成,让“目标导向”灵活扎实。给予与会教师践行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的培养指明方向。
钱金铎老师做的《关注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专题讲座,他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课堂教学应如何关注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即:第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什么是三维目标和四基要求?进行剖析;第二、什么是学力?什么是数学学力?进行准确而又清晰解释。第三、如何落实“四基要求”,有效提升“数学学力” ?进行深入地分析与仔细地讲解,使与会老师颇有收获。
许卫兵老师做的《让核心素养从课堂里“长出来”》专题讲座,他从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谁能培养出在未来领先世界的人才,谁就会真正赢得未来,赢得世界!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根植传统,又要超越创新。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理念、方式、形态等决定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成长和长远发展。他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来审视传统教育,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为我们呈现着力思维素养培养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趋势,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由小数会常务副会长钟建林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充分肯定本次研讨活动所取得成果:五场高质量的讲座与十节高水平的课,给与会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带来了丰富的收获,也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胜利闭幕的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明年再相聚!因为我们的探索也永不停止!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第四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开学以来,在教育局、学校的各级领导下,经过寒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以及向外出学习新课改的老师的学习,使我们对新课改有了很大认识,虽现在仍在摸索、探索中,但是也有颇多的感受和体会,现将我们的思想和活动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讨论了《吉安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以“问题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检测、重点讲评、拓展延伸、总结反馈”的“二十四字”作为基本结构模式进行试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二、学习借鉴
最近我们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等学校的几节教学视频,我们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老师们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不学习就会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
(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课上,一个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某某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个“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马佳璇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以上是我们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
第五篇: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教学行为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教学行为》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八、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在以往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总共是六个,而2011版的新课标将之改为了十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1.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 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 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 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 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 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 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4.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 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5.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 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从整个学习生涯来说,小学是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一定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却一味的在追求知识点的巩固和习题的训练,强调的是知识面的广度,忽视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一味的灌输知识,使得很多学生都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难点
1.1 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 很多同学以前数学成绩差就觉得自己的智力不够好,从而对数学失去了信心以为自己永远都学不好数学了。一开始对自己没有信心,久而久之对数学的学习也失去了信心。不再去努力学习数学,成绩一天天下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成绩下降失去信心,失去信心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他也就将自己归到差生一列。
1.2 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做好一件事兴趣很重要。其实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可是在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时候要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很多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成天就是算题做题,总有做不完的题。而有些同学则觉得做数学题就像是过游戏里的关卡,每做出一道题都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学习数学的效率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也就不会盼望着上数学课,上课的时候不会认真听讲,课后的作业就更不会认真做了。
2.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1 培训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随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改进,现在的教学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再加上新修订的教材的作用,使得“灌输式”的教育早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能够意识到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了,这使得现在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沉闷的气氛也很少会出现了。在这样良好的局面之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需要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开始着手,要让学生们知道数学是贴近他们生活的。可以尝试把教学内容编写成一个个小故事,这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点,这样的数学课堂 4 他们一定会乐于接受。
2.2 完善对于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 对于数学的评价可能很多老师都是依靠分数来进行的,但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应该忽略掉分数,考虑非智力因素对他们学习的影响。对于学生的错题,老师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让他们知道哪些是他们不应该错的,这样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对于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公式,是在学生掌握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需要一定的图形思维能力才能理解的,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老师在面对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更应该注意方法,要分清楚哪些学生知识理解不到位,哪些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根本没有掌握,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特别是注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2.3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以动促思,启发其动作思维动作与思维密不可分。根据好奇、爱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习惯于亲自参与的特点,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从不机械地告诉学生某一定理,更不让死记硬背,而是正确诱导其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从而归纳和发现某一方法及运算法则。如:在讲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口算45-9=?学生很快能算出结果是36。接着,将 45-9 改成45-29,并且这样问学生:“这道题你们会算吗?”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气氛中计算出来,结果有 16,还有 26。到底谁的对呢?先不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做实验,每人拿出 45 根小棒,从中取出 29 根,看看结果如何。再请一名学生到幻灯上演示取小棒的过程,这名学生从 4 捆零 5 根小棒中取出 2 捆,余下 5 根不够,就从剩下的 2 捆中拆开 1 捆,取出9根后又把余下的1根和5根放在一起结果是45-29=16。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对退位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到的具体实物,不仅程序规范化,而且动作熟练化,提高了接受能力,也达到了思维强化的目的。
2.4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易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作用,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我真行”,增强成功的自信心。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本质上也是 5 教师对课堂的一种创新,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新鲜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的意识。如学习《平移与旋转》一课,教师可以创设游乐场的情境,让学生想象旋转木马,小火车等项目,来感悟平移与旋转的运动方式,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情景教学,在教学生运算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代入到题中,比如有数学题为“有头 15 个,足 46 只,兔鸭各多少只”,可以让学生分别代入扮演兔鸭,老师可以指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两足,这时候兔子和鸭子的足数一致了。然后问学生,少了多少足,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学生的想象力被打开。同时在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精美丰富的动画,使学生在轻松的分为内学习,这些都是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让学生体会到创新随时随地都有可能。
对于数学来说,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的面对各种问题。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具体的细节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上文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对此进行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当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有所思考。
以上所述,仅代表个人之观点和思考。任何好课都有遗憾,套用《人民的名义》“官要做到多大才算大呢”,那“课要上得多好才算好课呢”,我们且行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