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程实施实效性研究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3:1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课程实施实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课程实施实效性研究》。

第一篇:家长课程实施实效性研究

“家长课程实施实效性研究”课题申报方案

诸城市百尺河镇百尺河小学子课题组 孙炳花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系统研究和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以学校教育更好的引领家庭教育,潍坊市“家长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工作,根据课题组的安排,我们决定承担该课题的子课题“家长课程教师教学辅助研究”的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家长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对家长实行再教育,教学的重点就是传播现代家庭教育新观念,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使家长树立科学家庭观念,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造就因教育而美好的亲子,早就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家长学校的课程要切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分阶段的家教指导。

2012年2月小学第一期家长课程,开发和汇编家长学校教师教学指导书,包括家长课程教案、家长学校教学案例、家庭教育案例等等。每年级一册。编写涵盖各年级所有内容的课堂教学教案、教学案例、优秀家庭教育案例等,参与汇编详细教学指导方案。

通过参入对家长课程学校的实验,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从而增强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振兴、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事业。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构建教育,形成切实可行的教育网络,使学生全方位的接受教育和熏陶,健全他们的人格,让他们茁壮的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2012年6月,向总课题组提交一份优秀教案,参与全市优秀教案评选。2012年7月前完成教师指导书出版任务。

(二)、在县市区家教中心、乡镇中心校的组织和领导下,在全面提高家长课堂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家长课程内容,参与编写涵盖各年级所有内容的课堂教学教案、教学案例、优秀家庭教育案例等,参与汇编详细教学指导方案。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

在课题中心组的课程建设理论指导下,我校课题组成员为提高实践而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提升实施家长教育的能力,提高家长课程的效果。对课题的考核与评价要以实证研究为主。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行动研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包括量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和质的方法(如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实地体验等)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实验可行性研究

经过分析论证,我们认为,我校有条件完成本课题,理由是:

第一、课题主持者管明勇同志,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担任本校校长,富有管理经验。课题主要研究者隋淑美老师,在报刊发表文章多篇,曾多次主持课题研究,获得过优秀科研成果奖,曾被评为市级优秀科研型骨干教师、先进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全市有一定影响。

第二、从学校基础看,我校有着较好的教育科研条件,2004年,我校曾被评为市优秀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视导中,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屡次受到表扬。校长对科研向来比较支持。

(二)准备阶段:

1、课题组组成 课题规划与领导小组 组长:管明勇

成员:孙炳花、孙俊良、隋淑美、魏兆运、王培新、卢炳富 2.课题指导小组

主要负责课题的规划、专业研究、专家引领的责任,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教育指导的及时有效。组长:孙俊良

成员:孙炳花、隋淑美、魏兆运、王培新、卢炳富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隋淑美

成员:孙炳花、魏兆运、王培新、卢炳富

(三)实施阶段:

2012年2月:制定方案;外出学习;举办讲座;上示范课。2012年5— 2012年6月:组织实施,每月上缴一篇教案。2012年7月-2012年9月:整理各种材料。(四)总结阶段:

2012年10月:准备鉴定材料,组织鉴定。

(五)、课题成果形式:

教案、教辅材料、正式出版的书籍等。

五、保障措施

完善学校的各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制度,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完善下列课题保障机制:

1.健全的研究机构和经费保障。

学校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的家长学校管理机制,主要领导负责家长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工作,配套相应的课题研究经费。

2.学校将制订完善的实验研究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3.结合上级推荐和结合学校实际编写针对性较强的教材。4.选拔具备良好师德的校内固定骨干教师和专家、学生家长组成的教师队伍。

5.建立比较详实的实验记录、纪实和比较系统完整的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子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档案材料。

六、预期成效

(一)、我校汇编家长学校教师教学指导书提供案例,包括家长课程教案、家长学校教学案例、家庭教育案例等等。每年级一册。

(二)、探索家长学校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和规律,研究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的设计规律,提高教育效果。

通过开展“家长课程实施实效性研究”,可以整理教育教学设计和教辅编写的经验,为家长学校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篇:家长课程实施总结

家长课程实施总结

姜庄中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家长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工程,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提高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一、家长课程主题的确定与实施思路。

为开展好家长课程实验,我校从了解他们最关心、最困惑、最想解决的问题入手。为了提高家长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家长问卷》首先了解了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家长的现实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有效的指导。

本学期,我校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家长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教育观念,方法上的差异,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针对这一点,我们将今年的家长课程实验主题确定为:整体上帮助家长确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实施思路是:对不同层次家长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指导。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指导方式吸引家长参与。

首先,我们抓好了备课关。我们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备课,熟悉牵手两代课程的内容和教育理念。在家长的指导方式上,我们一改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被动局面,以茶语会的形式邀请家长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而教师则以主持人的身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引导家长各抒己见,互相倾听,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园双方沟通。

本学期,我校于10月24日——28日,全校分级部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把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活动情况全方位地向家长开放。让家长通过参观、观摩、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正确认识初中阶段的教育,正确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等同时对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初中教育配合也有了清楚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安排每周五为家长接待日,通过接待日,加强了各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情感沟通,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家长的心理倾向,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总之,开展家长工作,不仅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和谐一致,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还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一、研究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纷纷撰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

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

1、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成因分析。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着失效现象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和影响,包括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动击、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党和社会出现的极少数腐败现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大学生价值取向上主流和支流的冲突,主体意识和自我化倾向、务实意识与实用化倾向、进取意识与功利化倾向、创业意识和投机化倾向。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源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个体四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是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足。

2、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的学者认为一是应该正确认识全面贯彻党和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二是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文关怀,三是重视几种文化的冲击。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与时俱进,认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确立新思路、探索增强实效性新举措。有的学者认为要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方法四要素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新媒体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分析。多从认知评价方面、目标评价方面和过程评价方面进行。评价框架从各方面建构评价评价标准。

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概念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概念。

成因分析多,并且是宏观分析多于微观分析。

实践层面总结多,理论层面总结少。

二、必要性和前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有待于提高,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是党和国家的需要,200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完善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还不完善,有待于丰富、发展和完善,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系统理论,三、研究意义和价值: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2、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4、保证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德育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课题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国家领导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校内外教育都要抓得紧,一点放松不得。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前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它表明了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时效性。

二. 课题的界定

1、对德育现状的评估发生偏差。对德育现状的评估发生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认为市场经济严重冲击了德育工作,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德育环境进一步恶化,德育资金严重缺乏,德育社会关心度一再下降等等,一句话德育工作可谓困难重重,问题成堆。认为现在出现的一系列反常的德育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搞上去了,法制健全了,学生的素质也自然会提高,德育环境等自然会好起来。两种对德育现状的评估,或过分消极,或过度积极,这为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针对性设置了重重障碍,要提高德育实效那当然是异想天开。

2、对德育要求的理解不够到位。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德育要求的理解不够到位,表现在内容要求的简单化,缺少赋予学生强烈地情绪体验的故事小品;过程要求的程式化,缺少适合不同年 1

龄,不同性格学生教育过程的探索;方式要求的成人化,缺少适合中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活泼、生动的育人方式的研究。这样的认识,必将带来可想而知的德育效果。

3、对德育方法的选择缺少灵活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育所面临的矛盾,可以说是德育方法上的矛盾。”方法选择缺少灵活性是影响德育实效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现实德育教育过程中,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解多,自身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大报告、讲座等集体思想工作多,针对个人、有的放矢少。一句话,方法缺少灵活性,工作缺乏针对性。

4、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对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当然,“独生子女问题”也随之成为现代教育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的思想束缚,由于传统的人才观影响,家庭对子女重在生活的关心,学习的关注,却忽视了人格的培养、道德的教育,于是父母对子女娇宠无度,“过分珍爱,过分袒护,过分放纵,过分照料,过分刺激”,妨碍了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此外,我国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也给教育带来了不少的冲击,无论是“离异还是失偶的父母,都只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思想教育则掉以轻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家庭暴力,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扭曲。”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德育实效偏低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有操作方式上的不当,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不足,要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三. 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掌握了相关课题的基本情况,课题所采集的问题是国内外教育的敏感问题区域,特别是国内学术界对此有所涉及,但还没有具体可操作性、实际性较强的具体指导方案,目前还属于待研究课题。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此也有所

涉及,也有一定操作实验和方案,但由于我们的国情不同,我们只可借鉴相关一些内容。我们的课题力图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脚踏实地地作好研究工作,闯出一条德育工作新途径。为了课题寻找理论上的支持,最后选定“素质教育理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小学学习科学研究论文选”、“小学心理研究”并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我们在研究中汲取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的基本目标,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作用,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开发学生的浅能,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使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是一个过程,是由时间到认识,再由认识到时间的辨证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时间过程的两次飞跃。我们认为,对学生而言,认识过程中两次飞跃体现了主体性、主观因素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发挥主体能动性,观察、分析、认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正式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在研究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在以后的继续实践中,完善这种认识,最终寻求理想的育人效果。

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主的经验背景而构建。它提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刺激,而是主动接受建构意义,学生并不是由空白进入学习环境,当问题显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基于以往的经验、认知能力,形成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上述理论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整体素质。它是我们在进行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中遵循的主要理论依据。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校此项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范围涵盖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在“坚持常规管理” 和“探索以美育德特色突破”齐头并进的基础上,力求从整体上推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 的实效性进程,主要包括以下诸多方面的研究:

1、构建德育实效性的目标与评价体系。

2、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3、学校德育组织管理与队伍培训的研究。

4、德育创新方法系列的实践研究,包括:德育专题教育系列、学科渗透系列和特 色活动教育系列的开发。

5、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德育有效实施的研究。

6、德育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究与推广。

五. 研究对象与方法

方法:实施实效性研究具体方案,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教师即是研究者,研究对象是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不设对比班,采用“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基本步骤。同时辅以调查研究为课题提供资料依据。

六.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德育新思路、新方法。

2、培养出一批德育骨干队伍。

3、形成较为完善的德育实效性目标管理与评价体系。

4、课题结题报告与子课题科研成果论文、德育工作案例集汇编。

5、构建较为完善的学校、社会、家庭德育网络。

6、开发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7、探索出结合新教材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 2011 年10 月—2012年3月,主要任务为:对我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反思、课题领导组的分工组成、课题方案的修订、开题的筹备与实施、课题研究督导、制度的构建、子课题建档、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的调查、德育队伍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等。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时间为 2012 年 4 月—2012 年 10 月,召开开题大会;全面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特点、符合教规律、有实效、有推广价值的德育创新思路与方法,研究过程遵循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 2012 年 11 月—2013 年 4 月,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 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 果论文、召开结题大会。

八.课题研究成员。

1、组长:窦传国;

2、课题研究成员:樊丽丽,王玉龙。

第五篇: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

目前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的高潮已经形成,对其课程实施的研究非常重要。由于课程实施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将着重讨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情景及对其课程实施的评价等关键问题。

一、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开展,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听讲、讨论、阅读、背诵、理解、书面练习为主。班级授课正是符合传统职教课程重理论知识传授的需求,是一种在“去情景化”课堂中,传授给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认为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训就可以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正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演绎过程。这种学校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职业教育实训课与理论课的划分,同时也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

职教项目课程的提出,正是以工作结构为主线整合了理论与实践。相对应的项目课程应该注重理论、实践的一体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建立适合学生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适合学生听讲的方式。所以,职教项目课程以小组教学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实施,以便于建立弹性化的活动教学方式。然而分组并不是唯一原则,小组形式并不主张取消班级形式,并不是所有的项目课程教学都必须以小组形式来开展,应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来开展。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以小组教学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而班级授课等形式将是它的有力辅助。小组教学开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分组的标准。以何种标准来划分小组是分组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确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科学分组应坚持平衡划分原则,即将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还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笔者并不支持分组时按照能力水平分层划分。

2.小组成员要不要固定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可能还存在争议,部分人反对形成固定的小组,认为固定的分组不利于班级学生间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而赞成固定分组的人则认为,过于频繁的分组变换,不利于学生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不利于小组评价的开展。在笔者看来,应该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既能保证学生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又要保证学生合作关系的广泛性。

3.小组的规模设计。小组规模会影响到小组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果小组中人数过多,就无法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而小组中人数过少,则会形成过多的小组,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的分配。因此,小组的规模应该根据项目情况和教学要求来调整。

4.教师需提高小组管理能力。在原来的班级授课形式下,教师主要是讲授知识以及管理班级纪律。而小组教学中,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开展活动,教师要负责组织、安排、指导和管理各个小组的活动,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管理能力,避免对小组管理过于严格,或者放任自流。

而对于小组管理,教师也可以引入企业等工作场景的管理模式,例如:将各小组及其成员分别根据项目需要委任为“经理”、“部长”等,不仅使教师能有效管理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的能力,有利于职业角色的定位。

二、教学方法

传统课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即使是实训课教学也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上,学生的操作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粗略的尝试,很难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发展,突出工作实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发挥项目课程的效果,并根据项目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而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法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项目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观念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教师还要有耐心让学生犯错误,失败的体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把握讲授的运用时机。虽然讲授法已经不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它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适合时宜的讲授,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解答。只有学生的制作、讨论等活动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因此,讲授法的运用时机需要教师仔细把握,控制好讲授的时间,避免长篇大论。

3.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项目课程虽然非常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打破过去单一讲解理论的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何时讲解理论也非常重要。根据项目课程理论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工作任务整合的框架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实践性问题,主要有两类:学生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切入理论的时机,应该选择在学生产生这两类问题时,而实践性问题的出现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4.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的,项目中理论知识负载于工作任务,理论的选取必须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工作任务本身详细阐述,为学生理论学习提供坚实载体。要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是知识,教学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

5.活动设计。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主要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产品、服务等来开发,项目课程计划提供给教师的都是形式化工作任务,不能直接在教学中展开。而且不同学校间由于实训条件的差异,对同一专业教学的侧重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师资情况的束缚,也需要教师对新课程进行课堂层面的改造。教师需要根据本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典型产品、服务等来设计具体的活动,使工作任务从形式化到具体化,将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情景设计

传统的职教课程实施并不注重情景对教学的作用,职教项目教学按照真实性学习的原理,以来源于企业真实情景的项目为中心组织,能量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课程的功能。项目不一定要求是真实的,如能提高教学质量,模拟项目也可以。因此,在职教项目课程实施中要注重体现工作情景,教学情景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将影响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

项目课程的情景设计可以划分为静态情景设计和动态情景设计两类,项目教学教室就属于静态情景,它是指为学生创设的静态、物化的教学情景;而动态情景指为学生创设的动态的、相对弹性化的问题情景、学习氛围等。项目课程的教学情景设计策略应关注几点:

1.项目教学教室。过去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和实训室(或实训中心),这显然是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重要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不同的场所,势必难以将两者结合。因此,在项目课程的教学情景设计中,需要建立融合理论讲授与学生操练、讨论等功能于一体的“项目教学教室”。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场所,为项目教学开展提供了便利。

2.设计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项目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机设计问题情景,可以利用适当的工作实际问题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同样,适当的实践性问题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激发起理论思考、理论学习的动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即可迁移的职业能力。

3.营造学习氛围。项目课程的小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因而,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项目教学情景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活动、讨论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训工位、实训设备的配置。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非常注重实践学习,并且强调“做中学”的理念,大量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都要让学生生产典型产品、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对实训设备、实训工位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确保为教学提供所需要的设备和工位。

四、课程实施评价

课程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各环节之间的作用都影响课改的成败,而课程实施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项目课程的评价应指向学生在项目课程实施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等,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因此,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过程性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项目课程实施的评价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以成败论英雄。项目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最终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每个项目结束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没能完成要求的学生要进行补课,从而防止每个学生没能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会累积。阶段性评价的运用就保证了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职业教育毕竟是要让学生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其教学目标属于刚性目标,因此终结性评价也有重要作用,不应该完全否定终结性评价。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确保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

2.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小组教学作为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项目活动,因此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小组评价的运用,有助于激发班级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关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在对小组评价的同时,对学生个体也要进行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将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其个人评价的重要组成。将学生的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联系起来,既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又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项目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而在评价中也应该将应知和应会结合起来评价。理论与操作应该是密切相关的,评价应该突出两者间的相关性。而如何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的评价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考试过程中应该

注意细节,即使是考核的形式也应该注意,如果还是象过去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分为两门来考,势必也难以将两种评价有机融合。同时,还要考虑两者的结合点,教师应该利用实践性问题进行考评。

4.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职业教育中专业种类繁多,每个专业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其内容和特点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每门课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特有的评价框架。评价框架要把握好每门课的评价内容,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注意每门课评价的侧重点。

(杨长亮 《职教通讯》2006年第3期)

下载家长课程实施实效性研究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课程实施实效性研究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拼音教学实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拼音教学实效性三部曲 ——“拼音教学实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杜泽镇白水小学方妙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

    《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代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处于世纪之初,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更为严俊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当前,素质教育全国展开,落......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共五则范文)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摘要:在现代教育中有些问题是较为普遍的,对于这些问题应当怎样来处理,在处理的同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些只有在过后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说明要想培养出......

    提高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研究 上传: 徐先梅 更新时间:2012-12-27 14:20:19 1、时代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篮球课程分层教学实效性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篮球课程分层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 要:在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阳光体育运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文......

    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研究第三阶段实施总结

    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研究第三阶段实施总结 2014年2 月21日至 7月15日,我校课题组进行了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现已经圆满结束,特将本阶段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本阶段我们依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