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23:1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2010-07-12 01:06:14| 分类: 专家思想 |举报|字号 订阅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518052)

内容提要:针对作文教学存在的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建构以“思考与积累、指导与训练、评价与提升”三个环节贯穿每学期(共六个学段)的序列化训练体系,对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按什么顺序教,学生如何练、练什么、按什么顺序练,如何评价学生的写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寻找“教、练、评”的最佳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

高中作文

序列化训练

实践与思考

作文水平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遗憾的是,作文教学多年以来存在的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再者,苦于应试的压力,学生每天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奔波,课外阅读面过窄,对生活的关注度不够。不用说看新闻、关注社会问题,就连路边发生的事也懒得去看、去想,变得麻木不仁,如同冷血动物。长此以往,写作活动逐步演变为纯章法、纯技巧、模式化、八股化的授受和“考场作文”的反复操练。很多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惧怕写作文,抄袭、拼凑、杜撰成了学生完成作文的主要途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要求,还提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对写作还作了这样的评价建议:“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些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融合循序渐进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把写作融入生活,使学生不再为写而写,而是把写作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单纯强调对生活的关注、对作文材料的积累、对写作技法的指导,转变为以培养写作能力为主线,将丰富的生活积累、文章的写作技巧的指导统一在科学的写作过程之中,将“写什么”和“怎么写”通过教学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将新课标提出的各种要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因此就需要一个能承载这一任务的新的科学的写作序列。

鉴于此,我们2002年开始进行作文序列化训练实验,拟通过该项研究,构建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从高一至高三作文实行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训练层次。以期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在充满真诚与爱的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大胆表达、大胆追求、大胆创新、大胆批判,抒真情,说真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依托语言或话语进行生存、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一、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的特色与创新点

我们建构的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汲取了国内外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但不是其他训练体系的生搬硬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创新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具有针对性。充分考虑了深圳特区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南头中学的生源特点,南头中学语文教师的群体特点,贴近深圳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深圳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紧密结合,区域特色鲜明,能收到实效。

其二,具有系统性。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在作文教学中建构了以“思考与积累、指导与训练、评价与提升”三个环节贯穿每学期(共六个学段)的有序教学,着重探讨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按什么顺序教,学生如何练、练什么、按什么顺序练,如何评价学生的写作,寻找“教、练、评”的最佳切入点,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目的性强的写作教学训练体系。特别一提的是,我们将习惯积累、阅读积累等纳入作文训练体系,为学生作文引入了源头活水;将作文评改纳入作文训练体系,为学生作文可持续提升提供了保证。

其三,具有超前性。体现了新时期作文教学全新的理念和风貌,强调写作积极性的激发,强调写作素质熏陶积淀,强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注重文道统一,以作文来促做人,以做人来促作文,强调写作过程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四,具有可操作性。从作文主体出发,尊重写作规律及其特殊性,立足高中三年的整体作文教学,改革目前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的散乱无序的现状,依据作文内在规律,广泛吸取当代身边作品的新鲜营养,对作文作出循序渐进的训练安排,建立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体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作文实践能实现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的过程,便于操作。

二、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的内容(核心内容)

在编排上,我们构建的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分为三个系统。每一个系统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

(一)积累与思考系统(略)

(二)作文与指导系统(略)

(三)评改与提升系统(略)

三个系统中,积累与思考系统是作文前的酝酿,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前提、保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推荐的课外读物,大多为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广泛阅读,可以揣摩范文的写法,从中学习“应该怎样写”。而随时随地把优美的语段摘录下来,及时揣摩体味、鉴赏品评,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练习与应用相统一”的原则。第二个系统作文与指导系统是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是对积累与思考成果的检阅,是在阅读与思考基础上对写作技巧的运用。前者是“十月怀胎”,后者是“一朝分娩”。第三个系统是评改与提升,是对写作水平的评价以及写作水平的再提升,是对写作实践的反馈。这三个系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作文训练序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的实施要点

有了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可以一了百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高枕无忧,这就如一个作战指挥方案;有作战方案不意味着战争就能取得胜利,他还需要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英勇奋战。同理,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序列,还得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一个观念——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因此构建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也必须关照作文的主体——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对每项写作目标进行评析、反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内化各项训练目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和内心情感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人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写作训练和实践,写出新意,显示个性,折射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一个细节——积累(技法、习惯、阅读、语言等)

落实作文训练序列要创设立体多维的积累途径,特别是要增加课外阅读,充实语言库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关于读书和写作关系的经验之谈。历来的文章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袁枚说:“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欧阳修说:“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元代程端礼也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释放,它的前提是积累,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创新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就不可能写出令人心动的佳作,所谓“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积蓄写作“底气”,夯实写作的根基。引导学生从“三味书屋”走向生活的“百草园”,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考力。给学生一个获取信息的“工作平台”,不断“下载”和积累变化世界中的鲜活材料。我们主张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百态。鼓励、指导学生看有益的课外书籍,以大量广泛的阅读夯实写作基础。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用心灵体味古代哲人的智慧,既要体味“情”;平凡的生活表象潜载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又要体味“理”: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圈点勾画、批注、摘抄等。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还有人说:“文章的语言如同人的肌肤与衣饰”,“是给读者第一印象的东西”,“拙女全靠巧打扮”,“人饰衣裳马饰鞍”无不说明了文章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文章内容的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作家赖以表现其对生活的认识、领悟和评价的媒介。作者要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构思,完美的布局,无不依赖文章的语言来完成,因此,紧紧抓住语言这个要素,搞摘抄,背诵,点评,赏析,仿写,改编,日积月累,语言必将会流动起来,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多一点灵气,语言修养也会随之提高。一些看过的事例、背过的名言警句都是石头,在作文中若能恰当熟练的运用,就是把石头变成了金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注重积累,透视理性,体味心灵,厚实底蕴,必将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抓好良好写作习惯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积累。如遣词造句的方法,修辞运用的方法,文章结构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总结,并且适当适时地进行针对性训练,而不只是讲授一些概念的内容。

(三)营造一种环境——书香校园

我们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爱读、乐读,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读书交流。以摘抄,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定期检查指导。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进行读书演讲,每周设立一节“阅读课”,可指导学生阅读,也可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为使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语文教师认真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让学生利用《读书活动记录卡》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读书评价。书香班级评选。主要参考项目为①图书角藏书数量多,保管好;②《读书活动记录卡》内容丰富、卷面整洁、有创意;③在读书活动的各项比赛中成绩优秀;④班级借阅图书的学生多,读书成果多。还定期评选“书香学生”。

3.读书活动。活动的形式如何安排,教师可灵活选择,如读书小报评比活动,“征集名言,制作书签”活动,优秀读书笔记、摘抄本的展览活动、读书成果展示和读书演讲活动,经典诗文吟诵活动等等。通过系列活动,在整个校园形成了浓浓的读书氛围。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有的班级进行了好书推荐,有的班级开展介绍好词句,有的班级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有些班级还开辟了“诵读园”、“我的推荐”、“读书明星”等栏目,深化了读书节活动。每年都组织“跳蚤书市”,书市交流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大家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书与人交流,或讨价还价,或互换图书,使学生家中闲置的书籍发挥更大的效益。读书辩论赛,专家读书报告,读书讨论会,文学作品美读,书友谈读书心得,推荐新书,自办读书报,课本剧表演,读书征文活动等等,也是我们经常开展的活动。

4.“读书节”。读书节倡导“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溢满校园”,读书活动精彩分呈,以此激发学生读书欲望。

5.读书专刊。组织编印了《求索》杂志、《求索》诗刊;读书征文专刊;学校广播站开设专栏,播放、发表学生读书学习心得体会,写作稿件,给学生以创作的体验,感受成功创作的喜悦。

6.读书广场。南头中学两株百年木棉的浓荫覆盖下的半圆形的梯形室外广场,每到星期四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都会举办精彩的读书讲座。创办四年以来,读书广场有100多人次的教师或学生主讲人登台演讲,接纳听众15600多人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讲座分专题进行。一是思想系列,如老子、惠能的介绍;一是文化系列,如城市文化、儒家文化;一是文学艺术系列,如古代诗词欣赏,中外电影欣赏;一是语言艺术系列,如演讲技巧,辩论技巧„„有时由该校语文教师主讲,有时由学生主讲;有时请专家学者,有时请社区人士„„师生自由参加,充分互动。

通过系列活动,让师生徜徉其间,浸润其间,让书卷气成为师生最好的品格,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书香浸染中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打造书香校园,让中国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作品牢牢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那些浓缩了世界文化与精神的经典作品构建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在孩子生命长河的源头筑起一座文化的高山,让学生一生书香相伴。

(四)拓宽一个渠道——作文实践

变单一的每两周一次大作文为,课前3至5分钟口头作文,平时的周记,全年级统一的大作文。每类作文实践类型均有具体要求,但立足点相同,即放飞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如周记,可以摘抄,可以点评;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说明,可以议论,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可以写老师同学,可以写亲人朋友,可以写球星歌星,可以写家里的一只狗,可以写窗外的一棵树。在形式上不作硬性规定,几个片段组合亦行,长而精者更佳。让学生驰骋自由的创作天空,体验习作的轻松和快乐。再如课前的口头作文,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真实本色的空间,直陈心曲:或叩问自己的心灵,或诠释自己的情感,或回顾自己的成长,既让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又在演讲和交流中提升了思想境界。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文的第一要素。生动、丰富的思想内容需要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媒介,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作文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解开语言的套子,引导他们在锤字炼句上既要准确贴切、生动形象、简洁精粹又要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语言的“集装箱”,全方位地积攒语言的精华。

(五)形成一套教案——训练阶梯

大作文训练我们制定了高中三年的计划,要落实好这些计划,我们注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训练点的落实。我们每个老师负责一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设计一套教案,每周集体备课时讨论教案。如,高一上学期的训练训练的第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练好记叙类文体。”训练点之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基本要求。我们根据这一计划,制定出如下教案。

主题:“用我手,写我心”

题目: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女作家铁凝说:“我写作,我的灵魂在场。”“灵魂在场”,令人回味:只有灵魂在场,才能触摸大地,才能仰望高山,才能书写生活,才能抒发情感;只有灵魂在场,才能见出喜乐,见出苦悲,见出性灵,见出才情,见出风骨,见出精神。

请你正视自己的灵魂,真诚面对生活,真实记录生活,真切表达自我,以“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这个题目符合刚上高一的学生的心理:想让大家认识自己;想展现自己的个性;想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

推荐角度:

1.用我手,写我心——与自我对话(我的姓名小考,我真棒等)

2.用真情,写亲友——与亲友沟通(我的叔叔,爸爸,妈妈,弟弟等)

3.我选择,我喜欢——审视自我(我的爱好,特长,绝活等)

4.追慕璀璨的才子——审视偶像(我的偶像,我的梦中密友等)

5.追念远逝的诗歌——回眸经典(我与诗,我与徐志摩——不得不说的情结等)

6.追忆诗样的年华——回眸往事(我的童年,我的初中生活,我的国外旅程等)

这六个角度大致分为两组:前三个为第一组,侧重“我”生活、生命的体验。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但离不开自己、亲友、学习娱乐,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想诉,写出了真情实感;后三个为一组,侧重“我”学习、感悟的体验。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财富,学生通过学习而丰富自己,再转化为自己的文化积淀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现学现卖”,一定会有收获和成就感。

所有这些训练点,我们都是这样精心设计教案,力求直抵学生心灵,受到训练实效。

(六)突出一个核心——思维训练

构建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时,我们将思维能力的训练单列,目的是凸显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作文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作文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无论是观察生活、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还是进行语言表达等,都由思维支配和决定。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写作教学问题上过分强调“文以裁道”,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麻木了,作文不再是学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嬉笑怒骂在纸上的凝结。他们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文多是些“假大空”的思想、“克隆化”的主题和虚伪的情感,文中无“我”,个性得不到张扬,缺乏生气,缺乏灵气,缺乏才气。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大力倡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冲破思想的牢笼”,在忠于生活和自己真实心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作文规范进行反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人生,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在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给他们“松绑”。我们遵循中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力求使作文题型的设计适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以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用类比式、归纳式、思辩式作文题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限定时间内用分解系列题型,一卷多篇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模仿“入格”;多向分析、立体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打开思路;突破常规,反弹琵琶,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探索创新。

1.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刚跨入高中的新生,在认知过程中,求同思维起主要作用,思考问题往往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容易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表现在作文审题中往往是只囿于一孔之见、一条思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审题时这种大脑封闭的状况呢?我们引导学生对文题作多向分析,立体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就有比较,结论也就容易深入;同一个题目、材料,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如,以“爱”为题作文,学生常常不是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就是写老师对自己的爱,结果不是雷同,就是缺少新意。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狭窄的写作圈子,从新的角度去观察和感受生活、自然、社会,写自己对他人的爱,写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情„„

2.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撇开已有的定论从反面立意,以获得新颖独到的见解。逆向思维通常是对现成的结论提出疑问,即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所以不仅不落俗套,反而能激活学生的思路,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有些成语,往往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尽管已形成传统的看法,意思比较固定,却并非没有可议之道,可引导学生训练。“狐假虎威”不好,但狐狸能“假”虎之威对付老虎,保全自己,有智有谋,难能可贵;人皆鄙视“看风使舵”之德,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看风焉能使舵?都说“眼见为实”,实际上“眼见的不一定为实”,“眼不见的东西不一定不实”。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便敢于逆向思维,各抒己见了。

3.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对同一事物,如果从多种角度进行想象和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思维结果,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如,对于《毛遂自荐》这则材料,从毛遂、平原君和平原君的其他门客三个角度分析,每个角度都能提炼出多个观点。比如,从毛遂这一角度正面思考可以提炼出:毛遂有自知之明,相信自己能当大任;毛遂敢于突破陈腐观念,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毛遂自荐成功,说明只要有实力英雄就会有用武之地;毛遂能脱颖而出,客观机遇是必要条件;毛遂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值得赞扬。对材料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后,要从分析出的多个观点中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去组织材料展开论述,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4.培养想象思维能力。主要通过情境想象作文进行。或者给学生提供事实、影视片断、漫画、新闻资料等,指导学生根据情境发挥想象自由写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尽情驰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七)探讨一组课型——作文指导课

主要有以下几类课型。

1.读书指导课。是以广泛阅读为主要方式,以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为重点内容,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写作指导课型。这类课主要介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圈点勾画的方法,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的方法等。(附件)

2.理论指导课。作文的理论指导,包括作文的要求、文法技巧的指导。要求主要有:卷面整洁,字体美观,格式规范,作文之前列提纲,消除作文时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静坐几十分钟,翻看相关作文资料等。要求必须要严,不能马虎。文法技巧主要有:如何审题,如何定中心,如何取材,如何构架,如何锤炼语言(修辞的运用,句式的使用,诗句的引用等等),如何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等)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作系统的指导。当然,作文指导的内容要有系统性,指导的方法要有可接受性。指导之后,就要学生在作文中去实践,在实际中去体会,去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

3.写作训练课。写作训练就是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具体进行写作练习。就整个高中三年来看,学生的训练必须做到系统性、限时性、独立性和严格性。其中,限时性就是在每次训练时规定时间来完成,一般来说,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高一60分钟,高二50分钟,高三45分钟,这就要求学生作文时自己把握好时间,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一般来说,5分钟构思列提纲,余下时间写作文。特别要训练学生列提纲的能力,不能“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想一句写一句,也不要一句一句地打草稿,完了之后,再去抄,因为这样时间不够。学生写30分钟左右,教师就可以来回循环走动,看看学生写的情况,掌握学生的训练信息。独立性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不要跟同学讨论,不要翻看相关方面资料,要独立完成,这才能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严格性就是在训练时,严格按照训练的要求进行。只有严格训练,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如果在规定时间提前完成,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行面批。

4.思路拓展课。重点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拨开迷雾,看清方向,让学生达到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的目的。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要求: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在这则材料中,“身后的门”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生活”,关掉身后的门意味着“抛开既往,开创未来”。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多向立意:①关上身后的门,才可以更专注地走前方的路;②放下昨天的包袱,才可以轻装前进;③悔恨昨天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把目光投向今天或明天才能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④让每一天都成为新的起点,把每一天当做新生命的开始,会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⑤把过去的事忘怀,做好现在的我,不浪费现在的时间,才能创造我的幸福明天。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

5.作文讲评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专题评讲课。因为在一切课中想评讲好诸如章法、修辞、语法等内容是不容易的,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将这些内容化整为零,有计划地安排,每节评讲课安排好专题内容评讲,这样有的放矢,时间充足,目标集中,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二是文章赏析课。从全班学生的作文中,挑选出两三篇不同风格、内容的文章加以研读,指出这些文章美在何处,何以美,怎样写就美?在赏析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向被赏析文章的作者学习,争取在下次的评讲中,自己“脱颖而出”。三是学生作文互评课。这种课型是指学生在教师评讲的基础上,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可操作性强。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的作文打乱分发给每一个学生(本人不批本人),按照老师评讲文章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评讲完毕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注意到好、中、差的结合,以好为主)在班级宣读,加深印象。这种评讲课的好处是:让学生动脑动手,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热爱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进一步锤炼了学生运用语言、掌握章法等方面的能力。当然,这种评讲课是以教师做大量的辅导工作为前提的。

四、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实验的初步结论

(一)学生作文状况、作文水平、语文成绩和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1.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被动作文,应付作文的少了,主动观察思考,直抒心灵,直陈心曲的多了,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写作的素材,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下面是前后两个时间段学生作文状况的一个抽样调查的部分数据。

(略)

从表中反映的数据看,学生的阅读量逐渐提高,对写作感兴趣的人数越来越多,认为自己作文水平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的人数也日益增多。

2.学生文学素养不断丰厚,写作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开展多彩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丰富文化内涵,为学生作文提供广阔的文化背景,文学新人不断涌现,优秀作品及各类获奖人数越来越多。

学校文学社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文学社团”,入选为深圳市中学生文联核心成员,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百家”称号,社刊《求索》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示范社报刊”。学生参加深圳市中学生辩论赛,在三连冠的基础上第四次夺冠,2008年以来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区级作文竞赛中获奖75人次,在《语文报》《语文世界》《特区教育》《深圳青少年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蛇口消息报》等各类报刊发表习作400多篇。《求索》小报坚持出了328期,是深圳市文学活动开展得最持久最连续的文学刊物之一。现在有了彩印的求索杂志,求索小报变成《求索作文》《求索随笔》《求索诗刊》《求索采撷》继续活跃在学生中间。学生桑一丹等多人出版个人作品,以文学特长生的优势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

2008年,学生高磊酷爱庄子,以《梦会庄子》为题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得高中组届特等奖;在深圳市市民大讲堂主讲“我看庄子”,受到一致好评。学生董海鑫(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省第二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背诵大量文化经典名篇,深圳读书月作文竞赛(预赛)《论文化冲突》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我校高磊、陈泽滔、桑一丹同学获得特等奖,10余名同学获二、三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南中学生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区级大奖。仅作文竞赛一项获国家级奖36人次、省市级19人次、区级20人次。

2009年,学生赵荔出版个人作品《遭遇创意队》,获得全国创意先进个人奖,并获得深圳市“文学新人奖”。学生欧芸在全国中学生语文风采大赛中,获得写作、个人全能金奖。深圳读书月作文大赛南山区预赛,我校五人获得一等奖,获奖人数全区最多。

3.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以2008年高考为例,我校学生入学时成绩为全市22名,高考语文均分高达103.5分,在全市6个区重点学校中名列第一,名列深圳市第6名,并且深圳市前10名我校有三名(第2、3、8名),广东省前前10名有2人,分别达135分,134分。学生在“我与读书”演讲比赛中,派出的两名选手连续三年都获得一等奖。2009年,被广东省评为“书香校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风采大赛,获得团体金牌。

(二)转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实验工作得到全组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大家踊跃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明晰了作文序列化训练的改革目标,更新了作文教学观,在实践中感悟、在总结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

2008年,欧阳孙霖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作文讲评课大赛,获得南山区一等奖,深圳市一等奖。2009年,付冬梅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作文中教学指导大赛,获得区一等奖,市特等奖,显示了课题组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不凡成绩。

(三)验证了“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教改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师们一致认为,“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符合高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科学的适用的训练方案。该训练序列解决了高中作文训练要求不明、重复劳动、效率偏低的问题。训练基本不重复,写作要求呈梯度提高,教师指导有方向,学生写作有重点,学生写作水平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课题组组长先后应邀到山西,广西,天津,湖北,以及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江门市、珠海市等地介绍语文教学以及作文教学方面的做法,同行们对“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均给予高度评价。不少学校尝试用该训练序列进行了初步实验,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几点反思

(一)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理解、认识用书面语言外化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代替的。但作文的训练应该有一个序列,应该有一个能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让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兴趣,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难的一个序列。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读书面过窄,缺少题材。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世界,积累生活素材,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应该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除去罩在作文批改上面的那层神秘面纱,使学生体验批改作文的滋味,从写作者的角度评判文章优劣,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四)“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从实验情况看,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如训练的角度不够细腻,阅读的指导不够实在,周记的反馈渠道过窄,作文训练的经常性与学生、教师时间的有限性存在矛盾等等。这都将是我们今后探究的一个课题。我们曾经用心思考过一点问题,我们今后会更加努力!

第二篇: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广西百色高中 蒙坤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和实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及其相关理论,以及所引发的思考,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际,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理论来指导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关键词:内隐认知,外显认知,语法教学

一、引言

作为语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法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交际教学思想被我国英语教学界广泛接受,中学英语教科书也随即进行了全面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由于教师们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片面理解,近几年来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于是乎凡是进行语法教学的方法都被认为是落伍的、过时的教学方法。为了避免“落后”之嫌疑,教师们人人避免讲语法,致使学生出现了“高原现象”,学生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提高,英语学习无法再取得长足的进步。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重申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课标》指出,“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对英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语法素材,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对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有着强烈的要求。诚然,提倡重视语法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在课堂上抽象地讲解语法,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新课标》提倡高中英语语法要从用的角度出发,强调语法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法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文化意识、篇章语境、题材体裁、词汇等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法意识,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如何教授语法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最近几年,围绕着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以及由这两个理论带来的外显式及内隐式语法教学,各路学者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本文拟通过对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介绍,探讨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进行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和新理念。

二、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 1.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

提到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就必然涉及到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R Ellis(2004:229,引自戴炜栋 2006)将外显知识称为“学习者关于某种语言的组成部分及该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意识”。即关于语言结构如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传统的语法描述就是外显知识。具体到日常的学习行为中,如学生不仅察觉到某个句子不合乎语法规则,而且还能分析出其错误时使用的就是外显知识。内隐知识是关于语言自动化使用的程序知识(戴炜栋 2006)。内隐知识是默会的知识,比如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掌握的知识。同样,具体到日常的学习行为中,如学生意识到某个句子不合乎语法规则,但又无法进行解释时使用的就是内隐知识。应该可以这样说:外显知识确保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监控语言输出,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而内隐知识则保证语言使用的流畅性,有助于学生自发而快速地使用语言,发展其语言技能。McLaughlin认为自发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从课堂外显知识的教学最终到自发交际能力的培养才是语言教学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许多语言专家也指出外显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意识,促进外显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建立内隐知识。这些提法与《新课标》提出的以培养语言技能为核心的理念不谋而合。目前在语言教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就是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是否可以转化及如何确保两者之间的成功转化。因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语言(内隐知识)的同时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外显知识),如何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成语言技能,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

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都是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罗伯(A.S.Reber 引自刘耀中 2000)认为人们认知复杂任务时通常采取两种本质不同的认知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认知模式。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的活动都属于外显认知。这种认知过程的特点是学习者受意识支配,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另一种是内隐认知模式。在内隐认知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学习,学习者置身于鲜活的环境中自然地习得知识。比如儿童在习得母语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掌握了母语的特征和规则。因此区别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核心就在于学习者在学习时是否有意识的学习。内隐认知不同于外显认知,内隐认知是在偶然的、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条件下进行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的知识而非描述性的知识。而外显认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理性的认知,获得的知识可以用语言加以表述。具体到我们英语语法教学中,内隐认知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语法时必须置身于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和使用语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交际中表达思想,潜意识地习得和发展英语语言技能,无需关注语言规则。而外显认知却主张通过对语法形式的讲授,发展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意识,构建语法系统。许多学者对于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的优势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过分地强调内隐认知作用,忽略课堂语法教学容易导致“语言石化”现象,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也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学生学习进步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提高。尤其是在英语为外语环境的中国,英语信息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坐等学生自然习得语法显然是极不现实的。而过分地强调外显认知的作用,过分重视对语法知识的讲授,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交际时容易出现过高的语法监控而影响流利程度,再者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疲劳感。

三、外显认知与内隐认知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尽管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人类认知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着重语法规则的讲练,忽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语言。另一个极端是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性而放弃语法教学。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教师们误解了语法教学根本原则,过分夸大了内隐认知或外显认知的作用。因此,仅仅依靠外显认知或仅仅依靠内隐认知来进行语法教学都明显存在着不足。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这两个认知机制结合起来,两者协调合作。近年来,由于研究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而发展起来的以提倡语法讲解为主的外显式语法教学和以提倡以学生感悟语言为主的内隐式语法教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教师们开始意识到语法教学中外显与内隐相结合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研究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至少可以给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如下启示:

1、读透《新课标》,认真领会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研究证明,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法尤其能够促进外语教学。因为它强调语言的输入以任务的方式呈现,鼓励学生从语言输入中领悟和感知相关的语言形式,激活认知过程。此外,学生在课内接触到的真实交际活动十分有限,语言输入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强调对语言鲜活的体验,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呈现隐含特定语法项目的语言材料,包括音像材料。学生在学习这些语言材料时调动了其内隐认知的机制,从而自然地认知语言中的语法规则。

2、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已经对英语有了一定的了解,思维水平已经接近成年人,已经有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对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有着强烈的要求,希望通过语法来规范自己的知识,期待在英语学习上有大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外显认知的机制,帮助学生打造扎实的语法基础,构建语法意识。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语法教学要融入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教学中,既不单纯教语法,也不能把语法和技能培养割裂开来。做到外显式教学与内隐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意识和形成语言技能。研究表明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外显方式学到的知识将监控语言的实际使用,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相关的语言特征和差异,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语言的能力,大大缩短学生掌握语法的过程。以内隐形式组织的教学活动轻松活泼,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研究证明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极大的影响着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过程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展开,鼓励学生通过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结语

英语语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尤其如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法教学应该注重通过外显和内隐的方法,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语言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归纳能力,进一步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elce-Murcia M.1991.Formal pedag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 2.McLaughlin, Barry.1987.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Edward Arnold,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陈琳,王蔷,程晓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 2006第1期

7.刘耀中.内隐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6期

8.张 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J] 《外语界》,2004年第4期

9.郝兴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外语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 《外语界》,2004年第4期

10.周 遥.英语语法教学新动向[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第9期

第三篇:新课标高中写作教学基本框架:写作序列化训练的基本思路

新课标高中写作教学基本框架:写作序列化训练的基本思路

新课标高中写作教学基本框架 写作序列化训练的基本思路 教师之家一?写作训练的三种形式:

1)随笔训练: 写随笔要求也不高, 就像写日记, 但是比日记要求更宽泛, 学生有什么写什么,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可以是一句, 可以是一段, 也可以是一篇;所写内容也可以是包罗万象?但要求是写真话, 说真事, 流真情, 忌流水账的形式?

2)片断训练: 也叫小作文训练, 主要是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序列有步骤的进行完文的分解训练, 时间可以不作统一要求, 但是所写的内容或训练的侧重点必须是有序的?

3)完文训练: 也叫大作文训练, 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完整的大作文出来, 尽量是当堂完成?

二?高中三年的序列安排 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序列规划和整体教学目标, 才能使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循序渐进?有效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每一个年级段都要有各自的训练重心?而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也都应该有其训练的侧重点, 力争让学生通过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都要有所收获, 使他们每一次作文时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成功处, 找到写作的新动力, 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高中三年写作训练的整体安排是

高一年: 记叙文

高二年: 议论文

高三年: 考场作文

具体分解:

高一第一学期: 重点是训练写人的记叙文, 可分解序列为: 写谁, 写什么, 选什么材料, 如何来写, 如何突出个性等?

高一第二学期: 重点是训练记事的记叙文, 具体分解序列为: 确定什么中心, 写什么事情, 选什么材料, 如何写的生动等?

高二第一学期: 重点是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可分解序列为如何立论, 如何论证, 如何结构等

高二第二学期: 重点训练散文的写作, 可分解序列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的写作方法等?

高三第一学期: 着重审题能力和写作基本套路的训练, 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高考基础等级?

高三第二学期: 着重就作文的发展进行训练, 具体分解序列为: 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意?最后一阶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 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 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

三?作文训练的基本模式?

有的是按表达方式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有的是按写作流程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 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

有得是按表达凭借的手段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 先说后写, 以说带写, 用口头语言作为书面语言的先导?

有的是按写作的本质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 观察→思考→感悟→作文?

四?作文课的基本课型: 方法理论指导课型, 自主写作课型?

知道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并非是让学生搞文学创作, 因此在学生作文之前, 加强理论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虽说“文无定法”,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依然会有一些共同或相通的东西, 必须要较为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而不是放羊式的自由创作?这种方法理论指导课型, 以指导学生如何写作为主, 另外兼引导学生去修改作文?具体的内容可分为: 理论指导, 美文揣摩, 作文评改, 作文升格等? 自主写作课, 就是教师按照序列训练设计的计划, 每次出题时候都要明确此次作文训练的重点, 让学生带着这种重点意识去自主完成一篇作文, 老师不作任何的指导?在作文时候, 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 必须当堂完成作文?

二?处理好序列训练的几大关系? ?教材的约束性与教师自由度的关系? ?课内外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文训练与作文考试的关系;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

(一)——认清文体和结构

编写:王晓雨

2012年9月6日 【训练目标】

1、了解议论文文体知识,把握文体特征。

2、整理文章思路,把握议论文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议论文结构,拟写议论文提纲。【教学难点】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学习过程】

一、高二作文安排设想

1、高二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较为陌生,应指导其写作,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方法,按方法行文,能促使其较快地上路子。

2、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应从掌握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入手,然后再从局部突破,从整体再到部分的写作训练,符合认知规律。

3、在提倡写“绿色作文”的今天,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各种写作方法,千万不能让固定的方法所左右,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写法之后,要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促使他们从“有法”到“无法”,从“共性”到“个性”,从“约束”到“自由”的转变,努力写出充满个性的议论文。

二、了解文体知识

高考中,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不少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

2、思路不合逻辑。3.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

4、文体特征不明。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篇、文章中间、结尾。看看这些文章,论点在哪儿?

《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党八股》 《六国论》 《拿来主义》《阿房宫赋》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像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司马迁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论证的基本类型包括立论和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二)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如《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即运用比喻增强作品论证的形象性。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如高考中的优秀作文《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

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如高考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

三、议论文的结构

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具体地说——

总----引论:即提出问题,用来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或者介绍论敌以及有关内容。(凤头)

分----本论:即分析问题,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用来分析论证引论中提出的论点、论题或批驳论敌的观点。(猪肚)

总-----结论:即解决问题,主要用来作总结、下断语,揭示和深化文章中心。(豹尾)

3、注意:

首先,论点要用一两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

其次,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再次,1.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炼,一般控制在15个字内;

2.分论点的句子结构要基本一致;

3.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4、一个原则

两套思路

三种模式

一个原则:完整

清晰

两套思路:

第一种是三段论式,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什么结果)

三种模式:

一篇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结果)这四个角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层进式和对照式三种模式,或单独使用,或综合方法。

四、论证结构

1、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角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文】

“早”

1.无论是汉语一声温馨的问候——“早!”,还是英语悠扬的一声“morning!”,有着太多文化差异的东西方人,却不约而同的用同一个概念表达着同一个美好的祝愿。

2.是的,“早”代表着希望。我们智慧的先民早已将希望赋予了这个“早”

字。从结构上看,“早”字从日,从十,就像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样子,历经漫漫长夜的人们是多么渴望着光明,因为有了光明也就有了希望。

3.“早”意味着勤奋。有了希望就要去实现它,毫无疑问人类就是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希望,才从原始蒙昧走向现代文明的。但同时人们也很清楚,希望的实现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在告诉自己也告诫我们后人,莫负春光,勤奋耕读。于是就有了“闻鸡起舞”,苦练本领报效国家的祖逖;于是就有了将一个“早”刻在课桌上,让它向一盏灯烛一样,时刻警醒自己发奋读书终成民族脊梁的鲁迅。

4.“早”凸显出智慧。《礼记》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有所规划,否则就不可能够取得成功。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军事家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就拿一战而使天下成鼎足之势的“赤壁大战”来说,“孙刘联合”的方针早“预”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至于此后的“黄盖假降”、“庞统献连环”、群英会上使“蒋干中计”、“借东风”等等一幕幕的精彩无不是在战前做着周密的部署,这就是“预”。

5.慢说战争的胜利要早“预”,对灾害的防范同样也离不开早做准备——这便是“未雨绸缪”,还是智慧的先民在指导着我们——大雨未来,先做防范,修缮房屋,加固提防,就可以将灾难降低到最低程度。大家应该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不知有多少学校校毁人亡,而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因为多年坚持在学生中大搞应急疏散演练,结果同样是面临巨大的突发灾难,他的学校却创造了“o”伤亡的奇迹。

6.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因为“预”得不够,不科学,结果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持续发展。

7.现在我们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里面实际上就包含了对发展的科学规划的问题,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让我们从“早”字上得到积极的启示,吸取先民的智慧,以科学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也经营好我们自己的国家。

【结构分析】

引论

提出观点:

1.美好的祝愿。

2.是的,“早”代表着希望。

3.“早”意味着勤奋。

4.“早”凸显出智慧。

本论

分析论证

5.慢说战争的胜利要早“预”,对灾害的防范同样也离不开早做准备。正

6.改革开放初期,也因为“预”得不够,不科学。

结论

解决问题

7.得到积极的启示,吸取先民的智慧。

2、层进式:即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结果。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是回答四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④怎么样

层进式主要体现在主体部分的意义递进上,即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等等。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如】 转

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中心观点)

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分论点)《飘》中的女主角思嘉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剌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印记,更多的如希区柯克、欧·亨利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处决定性的转折更是蕴藏着无穷的魅力。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都会令我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它们无疑是精彩的。

文学作品中的转折多半是虚构的,人生中的转折却是真实的。(分论点与第一分论点构成递进关系)虽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最终却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一块块基石。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如许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所在,依靠惊人的生命力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激发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

记得林清玄说过“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求生命的出口。”是啊,我们的生活之路一定不是平坦笔直的。(由面到点,联系自身)有的转折也许是不情愿的,就如自己孩提时得知要离开居住已久的城市迁往北京时,心中的那份不快一样,不愿意离开相处已久的亲朋,对每一条街道,甚至是街边的陌生人都有一分不舍,毕竟没人愿意面对离别。到了北京后慢慢地适应了,认识了新朋友,生活有了新的精彩。这样的转折,乍看不美好,似乎是一种结束,如今想来,反到觉得是一个起点。

生活中的转折,快乐或痛苦,我们都应该微笑着面对;(结论观点)生活本来就有起有落,我们也应该如此看待生活。愿一个个转折为你我交织出一条值得回味的生活之路。【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的结构分解为:

开头部分:起兴“林中的通幽曲径”点出“转折”话题,同时亮出“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这个中心观点。论证部分 第二部分:分论点

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 第三部分:分论点

由书写到人生(层进)第四部分:分论点

由人生谈到自身(层进)

结尾部分:我们应以微笑的态度面对转折

3、对照式(正反对比式论述结构):

引论

提出论点

正面论证

正面举例

本论

正面说理

反面论证

反面举例

反面说理

结论

联系现实作出总结

①点:即点明中点论点

(约80字)②正:即正面举例论述

(约160字)③反:即反面举例论述

(约160字)

④深:即深入开掘,揭示实质、意义、危害等(约240字)⑤联:即联系社会现实人生自我等如何体现观点(约240字)⑥总:即总收全文,呼应中心作结(约80字)【例文提纲】

《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①点: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②正:拳王阿里比赛前雇人作为自的反对者,要他羞辱自己,以激发自己的抗争意识,以此作为比赛的强大动力,这是真正的强者,有志气,有魄力的表现

③反:反面举出美国著名冰球运动员收买他人为自己捧场,雇人打断对手的脚,以此来赢得胜利,这是卑鄙的懦夫行径,并非强者所为。

④深:分析为什么挑战可以使强者更强的原因,论述其魅力所在(自信、自强、自尊),真正的强者需要实力上的强大以及精神上的强大

⑤联:联系我们国家的改革大业,我们面前有很多困难,我们应勇于面对,迎难而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⑥总:每一个有志气有实力的人都应有强者的信念去迎接挑战,真正的胜利是属于真正的强者。【随堂练习】

一、分析下面高考优秀作文的结构

(一)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兴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二)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有些事单凭一腔热血和一份坚执是无法完成的,正如格林兄弟永远无法找出那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关系,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这种时候,让思维转个弯,也许你能(看)得见成功的彼岸草丰水美,风细柳斜。

困厄接踵,无所建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前路荆刺棘藜、乱石粗砺,何必囿于传统,不肯转圈?你无法知道你是否是在第666次实验中侥幸成功的欧立希,是否是尝试了五百多次而成果寥寥的普利斯特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直言索勒“在真理撞上鼻尖时还是没有找到真理”,也许正是由于后者和格林兄弟相同,不愿在原有假设上让步,让思维转个弯,终究把“氯气的发现者”这一称号拱手让人。人生极长又极短,岁月不会容许你做那个徒劳地把巨石重复推到山顶复又使其滚回谷底的薛西弗斯。让思维转个弯,无用功只会降低生命机械的输出功率。

郁悒幽囚,悲天悯人,何防让思维转个弯。

当人人都在“恨不能挂长绳于西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时,麦克阿瑟一句“幸运的是我们只会失去一次生命”有如木锋醒世。当世人皆叹“风住尘香花已尽”,怨“幽窗冷雨一身孤”之时,偏有人朗声道“肯信来年别有春”,“明年春色倍还人”如清夜鸣钟。事物往往有其好的一面,人生短暂到让人不舍得用郁郁寡欢来把它填满。让思维转个弯,在消逝中找寻美丽,在失去中找寻收获。

于是当道边柳絮吐白,上下纷舞,不妨放下心中执念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让思维转个弯,相信“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于是当名缰利锁桎梏了周围的人,不妨放下心中坚信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思维转个弯,庄周的“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亦不失为一种人性的率真与可爱,意气的豁达与豪迈。”须知道,当把金球奖的“最佳导演奖”和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双双揽入怀中之后,“超人”克里斯托福·里夫,最庆幸(不再是演员的)的就是在那场不幸发生之后,让自己的思维转了个弯。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福建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

(三)捍卫母语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四)用光明的心照亮世界

一朵娇艳的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是看到它的美丽可人还是觉得它妖媚庸俗?一片干枯的黄叶随风落地,你是高兴地赞叹它终于叶落归根还是感叹它短暂的生命如此轻易结束?一条奔涌的大河在滚滚东流,你是看到它雄浑壮阔还是鄙夷它暗藏污秽?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界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同样的情形,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青苔布满了石阶,通向一间简陋的小屋。初春草木的新绿映入屋内。居室简陋,可这丝毫不减室主人的闲情雅致,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然身居陋室,但室主人志趣高洁,品德高尚,又怎么会在乎生活的清苦呢?在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但仕途失意,使他意志消沉吗?不,相反的,他看到这凄凉之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抛去了从前的浮躁繁忙的生活,这正是个净化心灵的好地方,每天可以弹琴读书,和学识渊博的人一同交往,不也是人生一件乐事吗?刘禹锡享受了这难得的清静闲暇,二十三年后依然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与希望!“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一弘清澈的潭水在碧树映衬下更清幽。树林中偶尔传出的几声鸟鸣使四周显得格外寂静。柳宗元感到彻骨的寒意,悲怆之感涌上心头。是景色不够怡人吗?不,这里有幽静的潭水,迷人的花草,怎会不是放松身心的好场所?但柳宗元被贬到此,清静深邃的景色使他悲从中来,更添孤独寂寞,自然不可久居。同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同样被贬他乡,他和刘禹锡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与态度。在永州,他每日寻幽探胜,但始终对自己的际遇耿耿于怀,以至在生活中“恒惴栗”。他真如自己所写的“心疑形释,与万化冥合”吗?从他谪居十年最后抑郁而终可以判断,他没有那么豁达。

一个积极乐观,因而在逆境中也能怡然自得,不失希望;一个始终对遭遇无法释怀,因而始终无法享受生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可以用它寻找光明。为何世上一片黑暗?其实世上本有光明,只是黯淡的心遮住了阳光。用积极的心态欣赏世界,用自己的光明的心照亮世界,自己会生活得更快乐,世界也会因此更精彩!

(五)稳中取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

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二、提纲写作练习:

请以《追求》为题目,写一个结构提纲。选择其中一种论证结构即可。如:层进式结构

引论:人活着就应有所追求,而且要有正确的追求,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一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才能不虚度此生。

本论:

①人活着为什么要有所追求?

②人的一生应追求些什么?

③正确的追求需要毅力、耐心。

结论:人生要有所追求,为正确的目标而不断追求,锲而不舍,才能实现你的理想,踏上成功之路。

第四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龚新权

2009年秋,湖北省内所有高中全面进入课改,作为省级示范高中的孝感高级中学,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与课改。

两年来,我们语文组同仁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精神,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教研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点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个人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教研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一些思考,现就此略述一些作法与拙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吃透课改精神,明确育人目标

要当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三个吃透(吃透“课标”、教材、学生)的本领。为此,我们组织全组(主要是即将进入课改的年级备课组)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的目标(即语文课程育人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原来强调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包括人的文化素养及其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

基于上述认识,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求全组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精神,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我们要求全组教师改变以往只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注重在学生品德、才智、审美、体质等方面分别建立认识、情感、技能等目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民主平等交往、共同对话的互动过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式、研究性、合作学习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二、养成“两种行为”,提高教师素质

向金炳校长十分注重备课组建设,曾多次召开备课组长专题会议。两年来,09级备课组在养成“两种行为”、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有所作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备课组长的示范、引领行为。备课组长的行为对规范、引导其他教师有效参与教研活动有着促进作用。备课组长应做到“善教”、“会研”、“能写”,尔后逐步从骨干教师成长为学术型教师,直至锤炼为学者型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我们正努力将备课组创建为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特别是在讲课、评课、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我们备课组长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日常活动的常规运作行为。我们逐步将备课组的日常活动进行提炼、规范,使之成为 “常规运作”行为。

一是组织学习,促进知识更新。我们备课组采用集中学习与指定内容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学习课改理念和外地经验文章,以达到丰富学识,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之目的。二是集体备课,促进整体优化。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知识的割裂、知识的螺旋上升、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等,都给新、老教师带来了很大冲击。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此,我们落实了向金炳校长关于“个人反思是基础,同伴互助是重点,专家引领是关键”的指示精神,强化了集体备课,做到“三定三研三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研究学生学习状况,研究教材与教师用书,研究《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南》;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测试评讲。实践证明,像这样开展集体备课效果良好。

三是重视教学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教学离不开研究。我们备课组有计划地引导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实践应用——推广成果(发表)的习惯。如我的《文言文诵读教学浅论》被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评为一等奖,龚小群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发表于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这些都是在研究状态下教学的范例。

四是狠抓青年教师培养,造就未来的学科骨干。工作的最初六年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结合我校对“十佳青年教师”的“五个一”的要求,我们备课组将其细化为“十会”:会研究教材,会分析教材,会用好教材,会精选习题,会自我反思,会出一套高水平的试卷,会高质量地分析试卷,会在质量分析会上作一次精彩的发言,会上一节高水平的示范课,会写一篇有分量的教研文章。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达到上述要求。不仅如此,我们还针对部分青年教师重阅读轻写作的现状,对写作指导和训练提出了要求。写作课分开放性写作和指导性写作两种。开放性写作要求学生在高

一、高二的基础上坚持写周记或随笔,教师每周收阅编印优秀周记。指导性写作依照序列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将整篇写作和片段写作结合起来。作文批改和讲评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每个月至少要对全班学生作文进行一次面批面改。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训练,由全组教师进行流水批改。每周一次的小作文可采取同学互批和教师重点批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创设各种情境,聚焦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和窗口。两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聚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创设预设型情境,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通过预设型情境的创设,可以适时抓住时机,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学习环节小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或新的教学环节中去。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预设型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深受学生的欢迎。如我们在教学《感天动地窦娥冤》时,适时推出一个预设的问题:六月飞霜,血溅白练,亢旱三年,窦娥的三大誓愿为何都能应验?又应当怎样理解?像这样设置一个个悬念,就能激起学生渴求解答的强烈欲望和学习兴趣。

2.创设生成型情境,生成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所谓“创设生成型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趣味性教学原则,找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素材,设计成新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使之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寻求答案。生成型情境可以借助预设型情境的导向作用,在事物表象呈现之后,再根据悬念或初始疑问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质疑。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巧布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之中。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自然界的某景物,想想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之后,再让他们带着各自写作的直接经验,走进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生成”了许多问题和感悟,如:史铁生选择了地坛里的哪些景物来写?他是怎样将景物写得如此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色彩的?史铁生笔下的景物后面有他怎样的经历和情怀?师生一起解答了这些问题后,教师追问:这些景物在史铁生生命中的意义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发言……随着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写作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感悟等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可见,教师生成设疑,和学生与文本对话中设疑,这种师生“生成”互动,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创设应用型情境,引导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用型情境从取材层面上讲,主要是指能在课堂内展示的,能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的实例。从目标定位而言,所创设的情境应富有探究性,有利于学生观察、实践、猜想、验证、推理、探究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内容与问题的信息量上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广泛的思考。如我们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阿Q形象的现实意义、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和浅谈杜甫诗歌的忧国忧民情怀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先让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独立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由师生合作进行探究分析,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较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又如,我们结合选修课《演讲与辨论》的教学实际,规定每节课的前5分钟,让两名学生进行演讲展示。很多学生把演讲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精心准备,精彩演讲,教室里不时传出掌声。在全校大型演讲比赛活动中,黄鹏同学的《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的演讲,多次博得全校师生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应用型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将知识的学习置身于一个社会、生活情境中。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还能使学生从真实、逼真的生活中学到新的知识。实践证明,只有经过体验才能让学生从感知到感悟,同时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选择自己的研究方法,不断调整和修订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策略,这也是改变学习方式的关键所在。

劳动不负苦心人。辛勤的劳动必然结出丰硕的果实:继2010年我校青年教师褚浩的录相竞赛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获湖北省录相课一等奖之后,2011年11月,我校青年教师张扬、陈宇翔再获省级录相课一等奖;学生朱哲雅的作文《说伞》获第二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孝感市近期举办了一次以“孝廉文化”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全市设了十个一等奖,孝高学生揽回八个一等奖(第一名至第八名)。

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1.部分教师对基础知识教学重视不足;2.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过度依赖;3.少数教师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导致主导性弱化;4.因《演讲与辨论》资料较少,网上几乎没有现成课件,个别青年教师处理教材有些困难,有时甚至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课改理念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课改的信心,进一步加大课改的力度,努力使孝感高中语文学科真正成为引领孝感地区语文课改的排头兵。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郫县第一中学 刘 倩

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在各地陆续拉开了帷幕。新课改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地理教师应当更新观念,不断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新形势下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和模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拙作拟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谈谈自己的肤浅思考与初步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完全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过程要大力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论在高中的开设相对地理学科而言,相对滞后,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做法是:(1)提炼核心问题、层层剖析;(2)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和“WHAT?WHERE?HOW?WHY?MORE?”的探究模式。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在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里,紧紧抓住“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描述季节?”两个核心问题;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在多和杂的知识点中,紧紧抓住了“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地球上的水如何存在?”两个核心问题。运用“几何地图”把复杂的区域问题展现在简单的几何地图上,在用几何地图构建起区域知识的基本构架后,再通过“WHAT?WHERE?HOW?WHY?MORE?”即“这块土地是什么?这块土地在哪里?这块土地怎么样?这块土地为什么这样?在这块土地上过去发生什么、现在发生什么、将来会怎样?”的探究模式,在地图中把区域知识丰富起来。

2.创设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教学气氛。我们知道,情感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并积极参与。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一题多思”,启迪学生的创新,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意见不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或嘲笑,而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最终获得成功。如高中地理,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教材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不利影响。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个杯子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没溢出;还有的学生提出:任何事物均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环境变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以正确的评价,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

3.引导学生主动注重参与地理教学过程。

新课改中特别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倡导参与式教学。在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参与的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地理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地理图片的观察获得的。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的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以足够的观察机会。应对学生的观察在方法上给与必要的指导。(2)操作: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如在地图上指认地形、河流、山地、城市、交通线等;有的时候还需要在自己绘制地图、填充地图、绘制统计图;有时要制作地理模型,制作矿石标本。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一动手,自己亲自操作,有利于他们在操作中思考问题并掌握方法。(3)讨论: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学生自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开放型的学习方法。自由讨论发言就是个很好的方 法。课堂上学生对案例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争论分析,自由畅谈分析原因。比如学习“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时,我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同类型锋面不同的运动方向和不同的天气特征。这样就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特别重视集中小组内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各小组经过分析讨论后,分别说出自己的做法,综合评价小组再对他们进行归纳、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气团移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时,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畅所欲言,探究原因。分组探究的最大好处是:学生由知识走向能力,由书本走向生活,并体现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评价:根据现代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个体的观察能力、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表述地理原理的能力、空间概念的描述能力等进行有意识的测查和训练,引导他们自觉地用目标加以对照,不断地强化正确的方面,纠正错误的方面,通过多方面的强化与训练,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正确评价,能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4.开展与本地相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引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开放性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必须重视。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使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更开放,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城市环境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这部分教学在教材中既详细又繁琐,可以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我曾经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查郫县环境问题搞一个专题调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学生通过对环境的亲密接触和系统的研究学习,不仅掌握了“城市环境问题”的有关内容,而且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唤起了热爱郫县、保护环境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形成有创见的思维和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等)。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则是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并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充分的思维,把学生的视野延展到课本之外,鼓励学生在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在怎样解决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上能够敢于开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地理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符合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素质性人才的标准。

6.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

任何学科都具备时代性,地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与社会息息相关,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注入地理教学课堂中更是必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地理信息,并要学会使课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的,能够用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收集到的社会热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且又把这些处理过的信息运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例如“中部崛起”是一个典型的热点问题。在组织高三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到高考不回避热点,但热点不等于考点。热点只是高考命题情景的切入口,真正的落脚点还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规律、基础知识(包括环境、能源、人口、农业、工业等)--分析、回答热点问题要回归教材。先从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农业、工业、文化等)三个方面来全面分析中部地区。运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其优势条件进行开发,限制性条件进行改造。此类的带有时代性的地理问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将“热点”与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相结合。久而久之,学生也经常会自觉地在课上发布一些地理新闻,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也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改理念,必须高度重视指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层次:第一,分析判断能力。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利用气压高低判断气温的高低,利用气流的上升下降运动,推知气压的高低等等。第二,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对资源、劳动力、技术等影响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他任何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8.新课改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俗语说:“学而不教则荒、教而不研则浅”。现在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幅度是相当大的,目标、内容甚至评价都有改变,地理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才能真正适应这次课程改革。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自觉地学习新课程,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同时因为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内容上也有很大变化,地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经显得不够,所以教师要主动自觉地补充专业认识,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产生出来的。通过学习,努力使基础教育体现出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生存等功能。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地理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活用新教材,巧用新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下载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作文训练反思

    新课标下作文训练反思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

    新课标下自主探索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课标下自主探索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李 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10期......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八中王君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我国高等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不同于以往的英语教育理念,更加灵活的学业目标体系,更加多元化的英语课程评价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自从2001年7月全国高考开始增加听力测试题以来,高中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更......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高中英语对学生的学习、考试与成长、发展意义深远。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高中英......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大领域,有着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欣赏教学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以新课标新理......

    新课标下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