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历史课堂有效的落实五步十环节教学法
如何在历史课堂有效的落实五步十环节教学法
林 芳
今天的历史课堂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教师的主动教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学生主动学、教师的简单教,为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也采取了适合本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即五步十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落实五步十环节成为了教师应该处理的首要问题。
我以我的历史课堂为例,设计属于我自己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解释什么是五步十环节?字面上解释为五个步骤加十个环节,其实五步十环节还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要依托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们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尤其初一的孩子们对于历史的探究是很有兴趣的,他们会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将本课的内容呈现出来,落实五步十环节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们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快乐的成长。
我的历史课堂我利用五步十环节的五大步骤,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练习逐一的对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
1、交流预习
历史课堂教学的预习是在课上完成的,我们都深知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做好交流工作。(1)温故知新
教师会温故己学知识的时候,寻找与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提要,以师友相互提问为主。(2)探索新知
师徒相互交流在新课预习中所掌握的知识要点、课本习题的情况,以及自学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以了解各小组的预习情况。
2、互助探究 互助探究阶段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助,探索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这里的互助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为了同达一个目标而进行的精诚合作。(1)互助学习
我的历史课堂会提出所整理好的本节课的简要知识让学生回答,师徒共同学习提纲,一起总结出教师设计问题的答案,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合作探究
在师徒互助学习的基础上,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合作互动,学生能在比较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在这个环节中,既有教师设计问题的交流评台,又有学生课前预习中疑难问题解决,也有师友在互助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对探索的成果做展示交流。师生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肯定不同见解的合理性,要及时引导点拨,解答学生的迷惑。
3、分层提高
分层提高阶段是一节课的关键部分。该步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所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梯度。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各取所需。二是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己有的层面上有一定的提高。
(1)分层练习。我的历史课堂会引导学生处理不同层次的问题。
(2)交流提高。教师订正答案后,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学友解决了不了的题师傅帮忙解决。较难的题经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学友思考中等难度的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检查师傅的学习与指导学友的工作情况。
4、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是形成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我一般在教学中采取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这一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并让全班同学识记这一课重点知识,以便于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会点明知识结构,并简要概述。
5、巩固练习
我一般在这一环节会借助辅助工具如历史填充图册及同步练习测评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反馈,当堂检查,当堂完成作业,最后教师出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我们要确立属于自己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五步十环节是我们探索的一个前动力,发挥自身的教学特点,让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伴随着自己的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们畅游知识的航向。
第二篇:历史课堂五步教学法
历史课堂的五步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
——
过去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满堂讲到满堂问,改来改去,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也就缺少学习兴趣。这显然不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基于五年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我们确立了历史课堂的五步教学法,包括:学(情景导入,定标自学)——研(组内合作,初步释疑)——展(全班交流、展示提升)——教(精讲拔高、点拨拓展)——达(当堂落实,达标检测)。
一、情景导入,定标自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寻找新旧知识的关键联系点,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导入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向往,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仔细阅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梳理和拓展延伸。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的读书经验之谈。学生在书上就相关要点做好标记,在疑难之处打上问号,同时也可以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才能为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的,可安排学生课前完成。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学习进程,对于学生中遇到的障碍,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点拨。
关键点:
1、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避免繁琐冗长。
2、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
3、这部分提倡自学,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不能代替独立思考。
4、要让学生清晰的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
5、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
二、组内合作,初步释疑
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个人解决不了的,再加上学生新提出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放到小组讨论的层次上。合作小组一般以4至6人为宜,由组长负责主持,要求每人都要积极参与,采用轮流发言和畅所欲言两种方式。小组先进行相互找错纠错,再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方法,完善问题答案。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其中,以了解学习成效,点拨迷惑之处,掌控讨论进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记录员作记录。
关键点:
1、遵循“1、2、4、8-----N”交流原则。
2、要保证充分的讨论时间。
3、做好小组成员分工,加强小组长培训,确保组内交流有序高效。
4、讨论完成后,由组长举手,便于掌握讨论进度。
5、每个环节结束后,都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
三、全班交流、展示提升
各小组的记录员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起来,由教师指定各小组相同序号的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和疑难问题,再让大家共同思考和讨论。教师要有预见性,对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要适时点拨,组织即时互动。
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想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增光添彩。如在“日本明治维新”这节课中,有的小组提出了“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各种思想相互交汇,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大家的讨论和总结,最后认为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七点:一是日本没有经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根基不牢固;二是倒幕派演变为维新派,并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他们支持的天皇也并非封建制度的代表;三是在工业、农业、军事、政治和文化上,都实行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得力措施;四是当时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五是日本主动实行了改革开放,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六是日本的岛国危机意识,和从大化改新就体现出的向先进文明学习的民族传统;七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得到了大多数国民的拥护。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就是集体的智慧。在这里,课堂真正成为了学堂,问题也在交流中自然生成。
面对超出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搭桥引路,为学生创造获得正确结论的条件,促使学生思考、探索、争辩,直至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个自悟自得的过程。当然,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也往往会超出教师的认知范围,教师也可能一时无法解答,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提问者,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另外,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跑题现象,要适时调控,避免出现泡沫现象。
关键点:
1、精选汇报内容。一组汇报,他人补充,控制全班汇报时间。
2、对回报的问题要挖掘透彻,深入分析,举一反三,因为这是重点或难点。
3、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的生成问题,把它变成进一步思考学习的问题。
4、不要重复学生的汇报内容。
5、限制强势学生发言过多。
四、精讲拔高、点拨拓展
这一环节,基本上和上一环节是相互融合的,时间上具有交错性。
首先,教师的精讲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对于那些次重点与非重点,尽量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思考,只有这样分清主次地精讲,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进行横纵联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
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理清历史线索,每个单元,每课,每个知识点都要形成知识框架,并让学生形成笔记和掌握。
第四,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历史课有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不妨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如:
1、顺口溜:《马关条约》的内容概括为设工厂、赔两亿、割三岛、开四口;
2、谐音法:《马关条约》的四处通商口岸可以用“杀出苏杭”来记;
3、数字法,1689年《权利法案》+100=1789年《人权宣言》,3 你说巧合吧;还有如点面交叉、纵横联系、归类求异、对比记忆、绘制图表、空间记忆、关键词记忆、衍射记忆等等。
第五,教师的精讲要多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立体教学手段,语言要抑扬顿挫突出趣味性,还要运用一定的小组评价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六,教师的精讲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比较、归纳、概括、抽象、综合、分解、总结等。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关键点:
1、教师的精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学生的展示结合进行的。
2、教师的精讲要把握时机,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
3、教师的精讲,语言要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五、当堂落实,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当堂掌握,组长进行督促和检查,做到堂堂清。教师在检测题的设计上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题目难易要适度,要有梯度,保证好学生能拔高和待优生掌握基础知识,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当堂达标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将答案写在检测本上,完成后上交,由教师批阅,并算出小组平均分,排出各组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测本上交后,再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合,解决疑难点。
关键点:
1、检测必须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思考。
2、讨论整合时,引导学生二次拔高。
总之,实施这一教学法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灵活运用。在时间分配上,也要根据所学内容灵活安排,每一步用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可。
我们采用的历史课堂的五步教学法,已经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4 学生变得会学习、爱学习,历史课也一举成为与体育、音乐并列的,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第三篇:音乐--五步十环节
音乐“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
熊儿寨小学
张保伶
2012.10 科目:音乐
课型:唱歌课
课题: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童谣》 学习内容简析:
1、学唱《童谣》这首歌曲。
2、了解体会童谣的质朴、稚气和变化发展。学情分析:
歌曲中带有X.X 节奏型,在歌曲中会反复练习。教学目标:
1、了解童谣说、唱、说唱结合的表现形式。
2、准确演唱并背唱歌曲《童谣》。
3、了解体会童谣的质朴、稚气和变化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童谣有说、唱、说唱结合的三种形式。难点:歌曲中带有X.X 节奏型 策略、方法:
师友和谐互助、影音结合。教学过程:
一、互助导学
1、师傅和学友根据老师的要求相互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
看老师播放的影片歌曲《小白兔》《拉大锯》,分析属于哪类歌谣形式。-----说歌谣
2、教师出示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后,巡视指导。
二、探究释疑
1、师友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教师播放本课要学《童谣》,教师提出问题,这首童谣属于什么类型的? 学友先给师傅说,并讲出为什么这样判断。然后师傅判断对否,在进行分析。意见不一致时可问其他小组。
2、教师就重点只是出示相关知识点,由师傅根据图示讲解相关知识,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讲解。讲的不完整的、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①、归纳总结,歌曲演唱形式为--------唱歌谣。②、对每一乐句进行学唱。
③、找出难点X.X 节奏型,进行分析学唱。④、完整演唱
三、巩固提高
1、学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
师友之间,小组之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师友唱唱师傅听听找出问题所在,一起纠正。
2、教师就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查。
①、师生一起唱唱难点X.X ②、歌曲的情感,强弱对比等处理的过程。
四、拓展升华
1、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师友分组进行练习,如歌唱表演,器乐演奏,让学生自主完成。
分组进行练习演唱,可以有创新表演。
2、全班交流展示联系效果,全班同学进行点评,教师可做进一步的讲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小组展示表演。同学点评,讲出理由。
教师做进一步评价,鼓励为主。
出示童谣《打花巴掌》的另一种形式--------说唱
五、总结巩固
1、教师或者学友总结本课重点,总结师友表现。①、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②、教师强调重点、难点,并渗透审美教育、德育教育。
2、教师布置课后的音乐拓展作业。搜集更多的歌谣并分析出它的表演形式。
第四篇:历史五步教学法交流材料
对历史五步教学法的认识
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生学习业绩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的艺术,也可
称为“教学策划”。下面我谈一些自己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我认为教学设计大体可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备课—讲授—提问—测试—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备课
1.备课时应认真研读课标,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与处理,主语也应以学生为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在课堂教学中,更要能始终贯穿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仅包括学生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应包含学习方法与情感体验等方面。
3.教学开始时首先展示单元或本课总体结构。
4.新授课选用的方法可以是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5.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层次性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及开放性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的第二点任务——讲授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讲授法、情景复现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具体来说比如“讲授法”是一种最传统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方式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式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优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特点和可行性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步骤,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则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设计的第三点任务——提问
“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要想成为学生主动参和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新问题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因为许多教师仅仅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而随意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索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在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目的性、交互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失误。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和教师教学的个人素质,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教师亟待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加以探究。
四、教学设计的第四点任务——测试
一是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和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的知识。二是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无
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包括两种能力,其中用于处理外部事物即对外办事的能力称为智慧技能,用于调控自身认识过程即对内调控的能力则称为认知策略性知识。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也主要是检测上述二类知识。我们要想知道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所教的知识,就需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量化。
五、教学设计的第五点任务——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条不同的河”。这就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因此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从这意义上讲,反思教学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智在用法”。
第五篇: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今年以来,河一小学积极响应课改的号召,校领导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做了各种尝试与摸索,制定了河一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本教学法很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更利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改理念:
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
让学生回味快乐童年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会学习的人才。
四、“五步”课堂教学法如下:
第一步:预热学习。
1、师生饱含激情走进课堂。
2、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步: 自主学习。布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学、群学,在自学中理解、感知学科内容。
第三步:合作学习。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对知识、问题的认识和积累。
2、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达标练习。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适时地总结、梳理、沉淀的能力。
第五步:拓展学习。让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