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观课报告
《摇篮曲》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作品节奏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妈妈”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睡的幽静画面。这首作品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词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董老师设计的这堂课,环节很完整,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学生演唱的也很好,整个课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教态亲切,以情动人。
董老师上课非常投入,教态亲切,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教师的范唱声情并茂,学生马上被董老师感染了,演唱也非常的投入,很好的表现了《摇篮曲》那种深情的场面。
二、同学参与积极性较高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堂要重视实践与合作。本课中董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进行了多次聆听作品,及时进行提问分析。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董老师语言轻柔,富有感染力,肢体语言柔软轻快,面部表情丰富、自然,等等这些融入了课堂教学中,使这首《摇篮曲》额外的增添了一份温暖、柔情和舒服。这些个性特征的流露、老师的感情的渗透都极其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教学,不论从教学流程还是教学效果还是学生表现来看,老师的性格特点都促成了优美、高效的课堂生成。学生陶醉其中,不知不觉学习了、感受了、感悟了。
四、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董老师主要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课堂中董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学生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学习作品,这是学生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学生积极的刺激,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
五、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学生的联想。比如在学习完作品后启发学生:“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学习时董老师启发学生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时注意给提供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六、在教学活动中董老师掌握好了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充分体现了董老师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董老师课堂的一些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第二篇:音乐观课报告
几位老师的音乐基本功都很扎实,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教学步骤清晰,有着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给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音乐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形式新颖、方法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三位教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来设计课型、方法和教学程序,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创编与拓展。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歌曲的细腻柔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将传统的听唱法视唱法理念相结合,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学习,在音乐创编动作这个环节中,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创作,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二、以音乐为主,平等互动,适时评价学生。
各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音乐展开,体现以音乐为本的理念,教师在举手投足间把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自然流露并传递给学生,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用亲切自然的语调的语言,拉近了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平台,民产、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自然生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对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评价,多媒体的运用恰动好处。
二、集体合作,情感体验充分。
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创作,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在学习中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比赛唱、合作唱的环节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体现了集体合作精神。
总之,这四节课都充满了音乐美、语言美、情境美、动作美,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每位教师都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都在美的氛围中获得了音乐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对今后的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值得我学习与思考。
第三篇:小学音乐观课报告
《我爱承德,我爱家》观课报告
韩老师的《我爱承德,我爱家》一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堂课展现了音乐老师很高的素质和音乐教学的艺术。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教学亮点:
1、导入设置情境。多媒体播放一段承德风光片,学生看到家乡的风光,会感到非常亲切,老师的简单讲解后配上歌曲《我爱承德,我爱家》,优美的旋律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爱家之情,为下面授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2、教学重难点突出,韩老师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单独抓出,不论从曲谱、节奏还是歌词,教师都做了细致的处理,学歌曲之前先采用了让学生练习节奏的方法,让学生先把节奏这个难点突破,接下来学歌就是相当容易了,有循序渐进的效果,学生掌握的也是非常扎实的。
3、在欣赏歌曲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韩老师采用分段欣赏歌曲,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从音乐中发现节拍、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欣赏完第一段,再欣赏唱第二段和第三段,通过打节奏、视唱歌曲,不仅能够很好地体验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同时也感受了歌曲旋律的特点。:两个乐段对比欣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节奏的变化,使歌曲的情绪也随之有了变化,更能够体会音乐表现要素在歌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教师适时的评价孩子,教学评价语是非常到位的,较好的营造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学生乐于参与的目的。
5、在整堂课上,教室里一直萦绕这优美的旋律,舒缓而不失热情,达到了感受歌曲歌唱家乡优美、抒情的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目标。
韩老师的这一节课,从点到面,部分到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是比较高的,学生在这一节课中能较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建议:
1、教师应该富有激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的情绪应该有变化,才能把歌曲的情绪变化表达出来,学生的第三段视唱的高潮才能达到极致。
2、可以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加入演唱的环节,这样也许会更好。
总之一句话,韩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很大,学到很多。
《秧歌舞》观课报告
我认为本节课是一堂达成效果较好的一堂课。老师对于教材有这自己深刻且独特的领悟,所以教学中教态亲切、大方,游刃有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老师以培养视唱能力发展学生听觉能力入手解决难点,这一点是让我钦佩和景仰的。老师首先用听辨小三和弦开始,引导学生唱出和声,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进行了听音练习,感受小三和弦的色彩。用三个音进行创作后,老师适时展示出第一声部的前六小节,进一步加强对于小三和弦的色彩感受。之后的编配二声部,以及两个声部的视唱,展示了学生较高的合唱能力,这也说明老师的日常教学抓的详细又扎实。多种方式、多项练习围绕6 1 3三个音展开,让学生对于二声部的旋律有了较深的印象,由浅入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识的获得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纵观这堂课,它充分体现了音乐理念里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她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为学生营造了和谐、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无论从从音准的把握,节奏的点拨,歌曲的掌握无不体现其娴熟的教学手段与过人的机智。利用不同目的的听,让孩子们不仅仅在听中学会曲调,而且要让孩子们完成不同任务的学习。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进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来。
第四篇:小学音乐观课报告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我观摩学习了张志亚老师的《茉莉花》、谭瑞雪老师的《(听赏)森林的歌声》、朱明明老师的《星光恰恰恰》、孟霞老师的《粉刷匠》四节课的观课评课,几位老师的音乐基本功都很扎实,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教学步骤清晰,有着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给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音乐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形式新颖、方法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四位教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来设计课型、方法和教学程序,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创编与拓展。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歌曲的细腻柔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将传统的听唱法视唱法理念相结合,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学习,在音乐创编动作这个环节中,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创作,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二、以音乐为主,平等互动,适时评价学生。各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音乐展开,体现以音乐为本的理念,教师在举手投足间把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自然流露并传递给学生,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用亲切自然的语调、儿童化的语言,拉近了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平台,民产、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自然生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对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评价,多媒体的运用恰动好处。
三、集体合作,情感体验充分。
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创作,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在学习中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比赛唱、合作唱的环节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体现了集体合作精神。
总之,这四节课都充满了音乐美、语言美、情境美、动作美,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每位教师都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都在美的氛围中获得了音乐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对今后的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值得我学习与思考。
第五篇:初中音乐观课反思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是要教好一门音乐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初中音乐观课反思要如何写?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音乐观课反思,欢迎参考。
初中音乐观课反思篇一
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观课反思篇二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初中音乐观课反思篇三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业的加重,音乐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