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

时间:2019-05-12 23:2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

第一篇: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

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

摘 要: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前沿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师范大学借助教育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机遇,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探索。该文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改革的背景、理念及目标,提出了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关心度,还能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并形成一种整体思维方式。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126-03

综合性实验也称为复合型实验,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大实验,其内容组合了多项单个实验,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类似于一个比较完整的科研过程,前一实验内容作为后一实验内容的基础,实验间联系性强。它一方面要求对理论知识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其复杂性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关注度,提升实践操作的兴趣和能力[1]。2001 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等学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2]。安徽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于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其实验教学也是建设内容之一。本文总结了安徽师范大学在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改革中的背景、目标和建设体系等内容。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改革背景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及相互渗透的前沿学科[3],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其他专业方向课程,如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分子免疫学等。

以往我校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设置是选取相对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忽略了实验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实验项目相对孤立、缺乏知识逻辑、项目间的逻辑顺序不合理等问题,一般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的方式进行教学,每次实验间隔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且由于各课程间缺乏交流,导致不同课程间的某些实验项目相同或相似,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在实验项目上均出现同质化现象,同一个实验项目在不同实验指导教材中反复出现。

近年来,我校虽然多次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目前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但是对各部分的具体要求未有明确说明。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主动性,甚至出现学生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实验设置的理念及目标

2.1 设置理念 分子生物学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在我校其理论课程以双语为教学手段,学生在理论素养和专业外语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通过设置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思维,将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增强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理论素养、专业外语、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培养出能适应生物学专业突飞猛进的高素质人才。

2.2 设置目标 一是摒除现有问题,改变我校以往以“点”形式为设置实验课程,重点突出课程内和课程间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先将基础实验课程设置为综合性实验,将单个实验项目的“点”串联成“线”,再通过在基础课程实验上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实验,逐步形成“面”。二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技术实践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学会整体思维方式。三是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度、参与度和兴趣度。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3.1 建立整体贯通的实验内容 根据我院分子生物学在各专业的定位、学科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设置目标,为学生设计一套完整的分子克隆技术实验作为分子生物学基础综合性实验,后继的高级实验技术将在专业方向课程中以此为基础继续开设,如在基因工程中学习蛋白质表达及检测技术,在酶工程中学习蛋白质纯化技术和酶学性质分析技术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共设36学时,7d内完成教学,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操作流程,所有操作均由学生完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变学生以往只按步骤做实验,不参与前期准备的状况。流程如图1所示。

为了保证综合性实验的连贯性,我校实施了实验教学月来集中强化训练。将理论课设置在学期前段,上调理论课周学时,整个理论教学过程要在前13周内完成,在后期设置了为期30d的实验教学月。在实验教学月中,各年级的所有实验均在此期间完成,由于实验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实验项目环环相扣,故将基础实验设置在前,其他专业方向实验设置在后,每门实验同时开设4个平行教学班。

3.2 完善基础设施和教材建设 在上述实验目标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我院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建设,先期配置了4间多媒体公用实验室,共享了部分仪器设备,改变了以往为每门课程专门配备仪器设备的模式;同时在方案的基础上,配备了空缺仪器,保证每4人能共有一套基础仪器。

教材建设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教学效果设想和试验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建设上,而作为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质量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响[4]。我校分子生物学在建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时,已为理论课程选用和编写了一批实用教材[5]。为了配合综合性实验教学和双语教学,首先应将各课程的实验进行优化组合编写一套符合各专业特点的实验教材,尽可能地使整个大学过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完整化、系统化,并分段实施教学,避免不同课程之间过于独立,实验项目重复等问题;其次,在双语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编写了一本分子生物学英文实验教材并投入使用;最后辅以现有的实验教材作为补充。

3.3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对操作要求极为严格的实验,同时综合性实验也要求学生对很多未接触过的技术要有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我院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课件、操作录像、网站资源和相关软件都是综合实验教学的一部分。课件和操作录像是指导学生了解实验思路的必要条件,也是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主要手段。网站资源对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有极大的参考作用,如文献和基因序列查找时可以应用NCBI等网站;在DNA双酶切实验时,可以使用试剂公司网站查找最佳反应缓冲液、反应时间和条件等;国内外最新的实验技术,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软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对部分软件和网络的使用,如引物设计软件、序列比对软件和统计学软件等。

3.4 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我院以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为依托,组建了一批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5];课程组坚持让教授走进实验室指导本科生实验,并要求各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教学班级辅以2名相关专业研究生协助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保证操作规范性;同时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3.5 建设综合的评价体系 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构建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实验课的关注度与兴趣度。实验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成绩3方面内容,其中平时成绩占60%、操作考试占20%、理论考试占2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实验报告、课堂态度、操作规范程度等。其中,实验报告改变了单个实验项目的报告形式,而是要求学生按照整体思维,用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的思路,列举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陈述实验步骤和方法、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着重培养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操作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实验过程是否规范,以及在没有指导下的操作能力;理论考试主要是对实验理论、方法原理及运用等进行闭卷考试,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倪郁.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2): 147-149.[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Ministry of Education.Some views on how to strengthe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2001.[3]葛亚东,葛雅丽,王鹏,等.分子生物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8): 1 251-1 254.[4]冯永平,吕守华,刘生梅.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1(1): 34-36.[5]袁继红,李香花,朱意.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1,28(3): 99-102.(责编:张宏民)

第二篇:土壤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土壤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作者:朱林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8日 点击数: 12

5摘要分析传统的土壤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模式、调整实验方式等方面内容,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学;综合性实验;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差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能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处理数据以及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1]。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安徽农业大学从2007年起进行了实践,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开设了新时期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新平台。其中,通过土壤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对提高土壤学课程在各专业中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介绍如下。

1土壤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现状与问题

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烟草、草业、林学、园艺教育、设施园艺、园林、茶学、生态等十余个专业均开设了土壤学课程,作为该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各专业实验课对开设内容有一定侧重。其中,仅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时为30学时,其他专业均为10学时。在土壤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实验类型单一,内容相互联系性较差

传统土壤学实验课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2]。在实验内容上,只注重巩固学生课程基础知识的验证,以关注教学结果为主。学生仅以完成某个实验项目为目的,既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考虑问题,无法将每个实验取得的结果相互联系,也没有将已经取得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以致无法综合考虑实际生产生活的问题,使课程与实际生产脱节。

1.2教学手段单一,基本上是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通的教学手段单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进入实验室看到的是已准备好的实验药品与器材,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机械重复性操作,缺乏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方向和目标,甚至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动手,只作旁观者,在编制实验报告时也有抄袭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力、独立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课时少,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

土壤学实验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土壤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常用科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

作技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使学生具有综合知识的目的。因此,大部分专业依靠10个学时的实验课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单

一、千篇一律的验证性实验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去上实验课,按老师讲的去做,就能完成实验、得到学分,没有压力,进而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

2土壤学综合性实验改革措施

2.1增加实验项目类型,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在实验方式上多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统一组织实验教学,对于农学等十余个专业的众多学生,由于实验资源不足、实验课时太少,暂时还没有开设综合性实验。对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综合性实验改革尝试中,在不改变原来教学计划和学时的基础上,对以往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重新设计,保留部分以基础训练为主的验证性实验,把土壤容重测定、土壤孔隙度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土壤毛管持水量测定整合为1个实验,并通过计算了解土壤三相比,使学生对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及三相关系有综合性的了解;调整了以往由于考虑课程体系组成,设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内容,将其并入此次实验改革中,尝试在学生掌握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机械组成与质地测定、土壤pH值和潜性酸的测定等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土壤吸收性能差异比较分析试验,让学生观察我国南北方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离子及分子的吸附情况。同时,开设设计性实验——土壤腐殖质分离及主要性状差异比较分析。

学生参与整个实验的过程包括供试土壤材料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合、具体实验项目时间的安排等环节。为完成综合实验,学生还需查阅一定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探讨初步方案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根据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满足情况等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操作,讨论实验结果和编写实验报告,由此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对实验的合理、综合性设计与分析,体现出知识的相关性,直观地验证了理论知识要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提高了学习效果。另外,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学习兴趣也大大加强。

(下转第18页)

(上接第16页)

2.2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实验模式

在综合性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使学生能充分地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课教学中,改变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为主,改封闭式思维为发散思维[3]。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将实验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验现象及危险过程的注意事项等)在课堂上讲解,为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预先指导。教师更加注重掌握学生课前对实验项目的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实验,实现教师的角色由讲授、演示向指导、监督方向转变。教师的作用可以形象归纳为“教学搭桥”,在学生独立操作与在指导下进行操作之间架起“桥梁”,可以从认知示范、在学生遭遇困难时给予提示,以帮助学生诊断错误并及时调整。

2.3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式,优化实验效果

针对实验课时少这一问题,同一实验室将所有验证性实验仪器分类摆好,实现了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时间进行不同土壤学基础实验内容的循环式实验方式。对于综合性实验,笔者借鉴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的经验,由指导教师结合课题研究选择成熟的题目[4],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进行了“沼液施肥肥效及环境容量研究SRF”、“喷施硒肥对植物富硒效果的研究SRF”等研究项目,不再集中做实验。由资源与环境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实验室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学生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和实验室开放时间安排,随到随做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自由安排,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力。将实验课时间变得灵活机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实验兴趣也由此加强。

3小结

综上所述,在土壤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中,有以下几点要注意:一是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中,要求学生独立开展实验,需要开放实验室,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结合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的改革,优化结构,调整和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二是综合设计性实验较传统实验自由度大,要求教师掌握好平衡点。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并在实验设计前、实验关键时期了解其实验进度给予建议或提示。三是教师应通过情感交流,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并从学生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实际操作能力、面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小组团队的合作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实际参与度等各方面对其实验能力作出评价,应充分肯定其努力成果,增强学生对综合性实验的学习信心,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参考文献论文发表

[1] 张起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66(2):165-166.[2] 王金发.探索研究性教学——用心授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20-21.[3] 李天安,傅英姿.学生自主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第三篇: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部在“新世纪教改工程”中强调了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宗旨,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人类重视的信息、材料、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都离不开化学。作为当代化学专业的大学生,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外,还必须有扎实的实验基本功、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熟练应用现代测试仪器与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独立的课程,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学科所需要的基本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如何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新世纪高素质、刨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目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实验内容陈旧,起点低,基本上反映不出学科的发展现状;验证性实验多,研究性实验少,综合性实验更少,甚至没有;各分支学科实验各自为政,导致实验内容简单、重复;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缺少统一科学的协调管理和评估;实验课堂上只重视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和基本操作细节等。由于实验课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下降,重视程度降低,主动性差,进入实验室就是照方抓药,应付实验。有的学生甚至连照方抓药都不愿去做,干脆抄抄实验报告完事。这些现象势必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大量相关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差、综合应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差,特别表现在研究生复试时因实验能力差而不被录取的每年都有。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l世纪,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以往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于2002年底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课题申报了学校教改项目,已取得立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体系的改革

将单纯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为:由实验理论课(包括实验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新技术新方法两部分、基础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三部分组成。

一、二部分安排在三年级,第三部分尝试了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考研结束后进行,这个时期学生的积极性最高,效果最好,可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实验课的训练,从选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仪器安装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深造奠定基础,同时对学生做毕业论文也大有益处。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三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都要符合2l世纪发展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教改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验理论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前了解实验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及技术,也是为了弥补学生因仪器设备原理不懂所造成的知识面窄的问题。因此实验理论课的内容一方面是常用实验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另一方面是化学领域最新发展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原理介绍。基础实验课的内容根据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1999最新公布的“化学教学基本内容”的要求以及我们仪器设备的现状进行安排,内容力求新颖,不重复,并且有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意识;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要多采用先进的微机系统,增加计算机模拟实验,使实验基础课的内容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兰州大学等校协商,合作修订现有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使新的实验教材符合21世纪教育教学的要求。综合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验锻炼,在内容方面,结合院里仪器设备的现状以及一些教师的科研课题,专门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多种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应用,如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测定等。这部分内容需要认真思考,精心编排,通过综合实验课,真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和先进的实验技术,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验理论课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优势,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实验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的生动有趣,而且可以弥补仪器不足的问题。在基础实验教学中,由原来教师准备好实验,学生单纯的做实验,改为让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就进入实验室,从仪器的配套选择、安装词试、药品的领取、溶液的配制以及实验室的整理等方面,尽可能全方位的参与,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机会。在综合实验课阶段,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教师仅为学生做好后勤工作,起主导作用。4 实验设备的改革

首先是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在学校教学体制和设备建设总体规划下,结合我们的实际需要,购买部分新仪器,同时还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对实验技术进行改进,还创造条件自制小型简便适用的仪器。比如建立无汞实验室;自制恒温样品管使动力学实验全部达到恒温要求;将微机接等现代技术用于“溶解热测定”等实验中,使学生接受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的训练。5 实验教学管理的改革

管理方式由原来的人工管理改为由计算机管理,不但使管理能力增强,而且实现管理自动化。管理内容包括对人、物以及信息的管理,即对学生的实验安排和实验成绩,对仪器和药品,对整个物理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试题库等信息实施全面管理。

综上所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设备、实验教学管理诸方面全面改革,改革计划已付诸初步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改革,就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第四篇: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文章总结了在十余年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的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实践证实,新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生物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创新生物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6-0128-03

前言:

分子生物学的目标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细胞活动的规律,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1]。虽然它在生物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却因为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广,理解难度高,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而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集中表现为教师授课难和学生学习难。这种现状不但困扰着老师和同学,也与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如何克服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瓶颈”?本人在从事十多年的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努力研究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力求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分子生物学的教学除了选用好的教材,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2]。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完整、清晰的、有层次、条理的知识。我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从提高自身学科素养着手。“一本教材书,数种参考书”,除分子生物学国内、国外各类版本外,与分子生物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其他学科,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我们也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强化,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拓展专业领域,基本构建了分子生物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了对教材处理的前提。既避免了教学中各学科的重复,也进一步凝练了知识。此外,我们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全国优秀教师学习,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教学内容合理组织的一些思路。

1.思维导学模式。在DNA复制教学环节,知识点多,并且较分散,很容易在教学中造成学习困难和知识混淆的现象,针对这章教学的特点,我们采用了思维导学模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重点、难点解读。本科教学形式多样化,也更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淡化了教师的教学,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教师必须围绕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合理组织和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比如在讲解染色体端粒末端修复机制中,教师首先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梳理出重点。染色体端粒末端修复机制的知识点包括:(1)引物切除造成的遗传信息缺失;(2)端粒末端的特点;(3)体细胞和性细胞末端修复机制的不同;(4)DNA结构的变化;(5)端粒酶的修复机制。梳理知识点后,总结教学重点:一是引物切除后损伤修复在体细胞和性细胞中的不同;二是四链DNA结构;三是端粒酶的修复机制。其中端粒酶修复机制的讲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点集中在端粒酶的性质和修复发生的过程。

经过对教学内容中重点和难点的准确把握和合理组织,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无障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4]。为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了启发式、联想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5],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会学生灵活掌握学习的方法。

1.启发式教学。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每一次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抛砖引玉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与讨论,这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进行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学习环节,提出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意义,这个问题覆盖范围广,涉及到了DNA复制的调节、蛋白质和DNA甲基化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Epigenetic(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知识。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分析―不断启发―再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互动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不断的讨论分析中通过展示不同的思维、发表各自的观点,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来达到理论的升华、拓展[4]。

2.联想式教学。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6],因此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避免重复,一方面要通过联想知识点适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如在讲解化学修饰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时,将细胞生物学中的信号转导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基因表达调控对细胞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

3.探究式教学。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每一个理论知识的背后都是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如确定遗传物质是DNA的两大经典实验,我们以探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从实验设计,到结果显示,再经过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以课题研究的角度,研究人员的身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将学科概念、理论产生的起因和过程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努力探索,走近科学,让学生从中领悟知识形成的探究性和科学性,逐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4.多媒体多样化教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微观性、复杂性、抽象性和动态性。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则具有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特点[7],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多年来我们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手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图像处理清晰直观,文字表述简洁明了、主题突出。课件中的图像来源于国内外的网络数据平台。如讲述DNA半保留复制机理时[8],首先将DNA可能存在的几种复制方式用图像展现,并利用Meselson和Stahl设计的DNA复制同位素示踪实验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来进行结果验证,引导学生明确掌握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并结合文字,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中的背景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静态、抽象的微观知识清晰讲解。

多媒体课件动静结合、声像互动。对于生命过程中动态的知识点,比如DNA的复制、RNA的转录、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可以将这些复杂的生命过程利用多媒体手段做成动画并配以文字和声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三、知识领域的拓展

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除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外,还有大量理论应用的研究方法部分。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将知识局限在教材中,利用课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去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最新进展、发展趋势[8],以及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1.专题讲座与专题讨论。专题讲座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组织参考资料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比如在讲授“SNP技术”时,先从遗传标记分析的发展着手,把一代、二代的标记分析做知识性的回顾,再将纳入教材的第三代标记分析“SNP”做详细的讲解,引导大家理解什么是单核苷酸多态性,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在医学、农业、畜牧等多种领域的发展与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使教师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及时了解本学科当前发展的趋势、研究的热点以及争论的问题。

专题讨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某一个专题自行查阅、组织文献资料,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9]。比如在讲授基因重组的教学内容时,设计“转基因的利与弊”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动植物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让知识离开课本走进生活,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这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10]。

2.生物信息技术与数据库。生物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PCR技术”的专题讲座中,不仅要对实验目的、原理、操作以及应用进行讲解,还要特别对引物设计的生物信息技术进行补充,介绍学生对一些常规的生物信息技术软件Primer6.0、DNAman、Olig6.0、DNAStar、Cluster等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度。

在整个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自行查阅和组织各种文献资料,因此,必须特别强调互联网资源运用的重要性。教师通过介绍中国知网、维普、清华同方、NCBI等几个常用资源库,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资源库进行查询,对互联网资源的熟练应用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完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信息收集和辨别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修养与教学基本功。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导演,又是一名演员。作为导演,首先需要有最新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设问、适时讨论、适时启发。其次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课堂节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激情,使教学有的放矢。否则会在教学中出现“启而不发”和论证条理不清的现象;作为演员,还要有良好的课程驾驭能力,通过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认知领域、全面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丰盛的知识大餐,而不是一锅夹生饭。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思维水平这3个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此外,还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各项教学技能。

2.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只有运用合理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尽量避免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出现过多的文字,否则多媒体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老师由照本宣科转变为扮演放映员和播音员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就适得其反。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只有合理地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总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给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目前,我们关于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除了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修养和科研素质外,也以“夯实基础、拓展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8]作为教学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在今后把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有生有色,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戚晓利,张丽敏,薜春梅.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3,20(6):51-52.[3]朱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启发式教学和论证型教学的综合运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90-192.[4]许崇波.《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6):41-43.[5]文静,申玉华,赵冰.高等学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农业,2013,305(8):92-93.[6]王荣,刘勇,姜双林.高等师范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29(1):100-102.[7]张金岭.浅谈多媒体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30):189-190.[8]徐启江,李玉花.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58(6):159-161.[9]胡旭东,王晓玲,吕芳昕,等.中医药博士分子生物学进展课程中专题讨论法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17-119.[10]赵延林,王敏.大学生创新实验对岩石力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146-148.

第五篇: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总结2014-7-7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陈珂珂)

本学期在2012级生物技术专业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以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死板的课堂教学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掌握的牢固性,我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效果和不足总结如下:

一、课堂测试及课后作业

大学的教学比较开放,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较中学松懈很多,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度不够,学生基本靠自主学习,有部分同学的学习就比较盲目无重点。同时在课下,教师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就随波逐流,放纵自我。期末考试就靠临时抱佛脚,考试成绩也并不理想。

因此,本学期开始,除了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反复强调讲解之外,在本章节结束后,也会对本章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促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够复习课堂内容,及时消化吸收。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利用这种形式也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查阅少量的文献资料。在课程进行一半时,进行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前面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有的放矢。

本学期共布置了2次课后作业,进行了1次课堂测验。从结果来看,课后作业完成较好,但不乏部分同学抄袭的痕迹。从课堂测验的分数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理解大部分的知识,少部分同学测试成绩很不理想。

二、讨论教学

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设置了两个专题讲述,一个是PCR技术,在实验课中完成。二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由学生讨论完成。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中也能检验出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收集材料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情况等等方面的素质。

1.教学程序,提前3周由教师提出计划,简单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将专题内容分为5个小部分,分组进行资料查询和ppt制作,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小组提问,由教师打分,总时间为2个课时。小组汇报内容分别是:(1)HGP介绍

(2)HGP之遗传图谱的绘制

(3)HGP之物理图谱的绘制

(4)HGP之序列图谱的绘制

(5)HGP之转录图谱的绘制

根据学生的讲述,最后将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并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其在课下继续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回答。问题如下:

(1)HGP的意义何在?

(2)绘制遗传图谱时,分子标记有哪些?(3)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的区别?(4)什么是STS标签,并举例说明?(5)EST序列是什么?作用是什么?(6)DNA测序方法有哪些? 2.效果

讨论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ppt制作、讲解及对内容的理解充分。大家除了对小故事很感兴趣外,对于专业的知识不慎热衷,查阅资料不充分,对于前沿的英文文献置之不理。这也充分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教师的督促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3.不足

这次讨论课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第一,高估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设置的专题有点难度,不够大众化。第二,教师的不足,在任务布置下去之后,没有及时的进行监督检查。第三,课时设置不足,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中,由于时间限制,兼顾不到每个人的发言。

总结:这次尝试不是很成功,这些经验不足的积累,以期指导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

下载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范文合集

    分子生物学实验 1.TOMY全自动灭菌锅的使用 (1)检查排放蒸汽的水壶,腔体内的水位与托板齐平。 (2)SET键设置温度和时间(121℃,20min) (3)关闭排气阀,Start机器开始运行,Check Heat检查设......

    分子生物学实验 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关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体会 梁慧媛(生技01级) 不知不觉间,一年的时间就这样流逝了,与分子生物实验相伴,对我而言,的确不同寻常。并不仅仅是学习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宝贵经历,它......

    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 质粒DNA的碱裂解法提取与纯化 一、实验原理 细菌质粒是一类双链、闭环的DNA,大小范围从1kb至200kb以上不等。各种质粒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自主......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案

    实验一 分子生物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使用(2学时) 实验二 分子材料的采集、保存和植物/动物基因组DNA 的分离(8学时) 实验三 DNA/RNA 的琼脂......

    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有机化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机化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都很大的帮......

    高校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社会对嵌入式人才需求量大,嵌入式人才成为企业争相争夺的目标。但是高校嵌入式人才培养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案设计(五篇模版)

    梅衣属ITS条形码物种的快速鉴定 实验目的: 一、学习并熟练地衣DNA提取技术 二、掌握PCR技术的原理及操作 三、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 实验技术路线: 1、地衣总DNA的提取 2、PCR......

    超英分子生物学实验

    超英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系列服务项目1、DNA提取(组织、细胞、血液、蜡块),质粒提取,基因克隆、纯化。 2、蛋白提取、定量。原核及真核基因蛋白表达纯化(盐析与透析)、分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