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23:1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受教育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受教育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受教育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反思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反思《受教育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理念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在生命化课改不断深化的进程中,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课题又引导我们进行着新的思考与探究,在打磨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一理念从陌生、了解到认同到落实,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有诸多收获和心得,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遵循一致性原则对“目标—教学—评价”进行一体化思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在课堂教学这段旅程上,可以让我们目标更清晰地出发、寻找更有效的到达途径、更明了自己是否到达。

(一)目标意识更强、目标清晰地发挥对教学设计和评价设计的指导作用

我们从来没有带着如此强烈和明确的目标意识来备课,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学目标往往只是从教参那里复制下来抄在教案前头的摆设,因为目标的空洞使之缺乏操作性,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我们更多的是满足于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依次讲出来就算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整节课的实施中也不再顾及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度问题。但是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就使得我们一刻也不能把教学目标抛在脑后,它要求我们始终把教学目标高悬在头顶,从教学设计到评价设计每一步都不断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进行观照。

而要做到这一点,势必就驱动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之明确、科学、可操作、可评价。比如我们在处理这一课的时候,我们不但研究课程标准寻找本节课的总方向和着力点,还认真研究社情和学情,找准困扰学生的认识障碍,比如读书无用论,比如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我们把这些现实问题作为必须攻克的任务也清晰地列入教学目标,从而避免了形式化地空洞地使用教参上罗列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者对比一目了然,通过我们对原目标的分解、转化、具体化,在教学设计中处理成几个争议性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们参与探讨的热情很高,经过探讨也更能透彻地树立起受教育的权利义务观念,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为理想,从而使课程标准中的抽象要求成功着陆。使教学目标真正发挥了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教学设计中以目标为导向、以达成度为标尺

在明确了目标即“去哪里”之后,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就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并且因为评价设计先行即检验的标准在前,也就意味着每走一步都要回头审视观望,这一步是否朝向了目标、是否达成着目标以及达成的效果,就使得我们更加审慎地进行每一步的安排,避免了被一些眼花缭乱的素材牵着走,纷繁复杂的形式所迷惑,比如在备课中,我们搜集到很多的素材,“大眼睛”苏明娟的前后对比,受教育程度与就业的对比关系数字,以及一些漫画、图表等等,其中不乏有趣的,佐证知识点的,但是我们对照教学目标,放弃了那些与本课基调不符、过于重复、缺乏感染力和教育效果的素材,而是选择了更能朝向教学目标更能达成教育效果的素材,并为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争取对素材进行更触及心灵的设计。比如利用《大国崛起》视频中丰富的内涵突破受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利用钱伟长的感人故事和名言来激发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增强学生为国读书的使命感;使用中美学生对比的素材来激发全面发展自己的紧迫感,树立起珍惜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就是说,三者的一致性要求着我们始终将目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联系起来考量,在教学设计中针对着教学目标而前进,权衡着教学效果的达成度而取舍。而在课堂上,这些饱含教育资源的素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感染了学生,学生面色凝重、全情投入、踊跃表达,取得了超出我们预料的好效果,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树立评价意识 利用评价设计检测教学效果,督促教学目标的达成 此次课题研究和打磨过程中,我们收获最大的一个环节就在于评价设计,这是我们曾经最忽视、最薄弱的一环,以往我们常常把课堂小测和课后作业作为评价手段,结果只能是在课堂临近终了或课后才能了解到目标达成情况,则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暴露及时解决。而坚持三者一致性的实践,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设置评价任务,重视过程评价,可以及时地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判断和反馈作用,从而调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评价设计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且相互匹配,可以保证其有效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本次打磨过程中,我们在评价设计中主要体现了评价任务对教学效果检测的及时性和与目标的针对性。

本课由三个知识板块构成:受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是公民基本权利、受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是公民基本义务,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权履行受教育义务,并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任务,为了检测这几个任务的达成效果,我分别安排了三个评价设计:讨论小明爸爸的读书无用论来检查学生是否透彻理解受教育的重要性;设置爸爸让小明辍学的情境来检查学生是否树立受教育是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理念,利用话题讨论“怎么面对和解决自己的学习困难”来检查学生是否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在第一个评价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发现和驳斥小明爸爸的错误观点,从所学知识论证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发言中大家都比较限于面上的理解,缺乏坚实的实例支撑,据此,我采取了补救方案,出示了某大学生养猪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受教育使其具备了市场眼光、专业素质、对技术的尊重等,从而更深刻地接受受教育的重要性。这样,评价任务就做到了针对着教学目标而设置,及时检测着教学效果的达成,并能进行有效的补救。

实践出真知,这一段时间的研磨让我们感受到了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这一课题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变化,也对它的实施方法有所感悟,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深入探讨,进一步解决困惑、摸索方法,争取让自己的教学境界不断提升。

第二篇: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设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受教育权的基本含义、我国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知道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能力目标

通过对一些数字和图片的分析,理解什么是受教育权;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讲述国家对青少年寄予殷切期望,努力保障其受教育权,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思想。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为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打下基础,并由此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教学重点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讲新课前,先请同学们阅读第十一课题、框题和目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粗浅的了解,认识其知识框架。(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

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板书)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看插图及投影一:

自从老一辈革命家时年93岁的帅孟奇大姐,率先捐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而实施的希望工程已经历了十个年头。它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企业家、艺术家、普通工人、学生、海外华人等千千万万人的心。提问:(1)希望工程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2)透过女孩一双明亮的大眼晴,你看到、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本课内容的初步了解。)

希望工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它的宗旨在于救助失学儿童、发展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这一宗旨无疑选准了基础教育与我国下个世纪发展关系这个切入点,从救助我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保障其受教育权入手,由此唤起人们的爱心和极大的热情。

女孩的一双大眼睛饱含着贫困儿童对学习的期盼,对知识的渴求。我们望着女孩的大眼睛,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为了满足贫困地区的孩子渴望读书的需求,为了救助因家境贫寒而上不起学或被迫中途辍学的千百万名儿童能背起书包走进课堂,获得受教育权,我们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也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好好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受教育权呢?

1.什么是受教育权(板书)(1)受教育权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了解教育的作用、教育含义的划分的基础上,解释受教育权的含义并加以分析。(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一个人来到世间,他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受教育获得的。教育的含义有广狭之分。本课使用的教育概念,就是从狭义上讲的,指的是学校教育。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请同学们看投影二:

材料一:从今年6月以来,九江市遭受了历史上水位最高、受灾面积最广、时间最长的洪涝灾害,8月初九江长江大堤4—5号闸口的决口更是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九江市教委的初步统计,全市有12个县的1317所中小学受灾,占全市学校总数的47.1%,全市倒塌校舍206747平方米、新增危房767103平方米,加上其他教学设施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49605.16万元。然而,为了保证孩子们如期开学,国家拨款,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当地政府想法设法,搭起临时的帐篷小学,租民房、仓库改成临时教室,让孩子到城里学校免费借读„„总之,一切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近30万名中小学生如期开学了。

材料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总人口235万系国务院18个贫困片之一,目前,有43万人尚未脱贫,有3万儿童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全州中小学缺教室达10万平方米,危房达9万平方米,教育设施极为简陋,师资不足,以至于全州有50多个乡镇没条件办初中,适龄少年能升入初中继续读书的寥寥无几。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材料一:说明在洪水给九江市的教育设施造成了巨大损失的条件下,国家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保证了孩子们如期开学,获得了受教育权。材料二:说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目前仍有3万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这些孩子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丧失了受教育权;同时由于全州缺乏受教育的物质保障,50多个乡镇没条件办初中,致使许多适龄少年升入初中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落空。

通过上面的材料分析,使我们对受教育权的要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总之,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否则,受教育权将难以实现。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受教育人口目前已达到3亿多人,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我国公民究竟能够享有哪些受教育的权利呢?(2)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板书)(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归纳。)①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②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③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有接受高级中等教育及继续深造的机会; ④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

⑤公民可以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合法途径接受教育。请同学们看投影三:

北京市确定2000年现代化教育基本框架,这一基本框架包括:以义务教育为主体,3岁以上学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当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使普通高中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40%,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25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60%,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其他职业培训年平均达到300万人次;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等。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材料以北京为例,反映出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内容是广泛的,而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到2000年,国家将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更多的机会。总之,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发展;另一方面一定的教育又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给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大爆炸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那么他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相反,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请同学们看投影四: 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自述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人均收入不到百元。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病故,娘改嫁,家中只剩下弟弟妹妹和近80岁的奶奶。为了生活,我只好离开学校,上山放羊去了。

1989年10月,全国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作为第一批受助生,我重新走进了课堂。那年,我13岁。这以后,我不再为学费发愁。3年后,我小学毕业升入上庄中学读书。读到初中毕业,我看到村里因为没老师,孩子没学可上。于是,我当上了桃木疙瘩村的一名代课老师。1995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在浙江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我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在上海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我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破格录取。1996年6月,我作为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代表,赴美国参加了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的传递。

提问:张胜利从小山村到大上海、到大洋彼岸,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张胜利的经历给我们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希望工程给了张胜利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促进了他的个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一定要上学接受教育;作为国家一定要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总之,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1)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请同学们看投影五:

教育兴、万事通

浙江省慈溪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走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的路子。慈溪市从1995年起一方面实行市、镇(乡)两极教育经费单列,从机制上保证对教育投入的增加,1997年,市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9563万元,约占财政总支出的30%;另一方面,人民教育人民办。1996年以来,慈溪市乡镇企业局、市住宅建设公司等16个单位各捐资20万元以上,社会个人捐资助教额达2050万元。随着该市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这些人才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推动了慈溪市经济的发展。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伊敏芳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兴则万事通。慈溪市经济总值跃居浙江省各县市第一位,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得益于全市人民对教育的大力支持。”

提问:慈溪市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以此带动了本市的经济发展的事实,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经济振兴的关键在科技,科技进步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发展的目的在人才。”我们要振兴中华民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能够通过发展教育,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常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2)从国家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

正因为如此,我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规定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概念:什么是受教育权;明确了一个观点:在我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篇: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反思

一节法律课引起的思考

政治心理学组 胡雪君

在高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上,我给学生讲有关《宪法》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知识时说:“我们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受者,还是义务的承担者,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权利,我们每个公民都应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地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学校是这样,到了社会上也是如此”。此时,我发现有几位同学若有所思,好像有所触动,于是我就让他们发言,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同学们的想法这么丰富,德育课的作用还真不小。

一位姓姜的女同学说:“我在家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都有父母包办,只要我看书做作业就行,其他不用我瞎操心。在家庭生活当中,我感觉到权利处处围绕着我,都是享受、只有获得,没有义务、也不用付出。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那样的生活不完整,从今以后,我要彻底改变“公主”的形象,自己能做的事,坚决自己做,决不要父母包办,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孝敬父母,履行一个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义务。

一位姓黄的男同学说:“在家我还做得好,可是到了学校,我就脱胎换骨,不再是家里的那个人人赞赏的乖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睡大觉梦见周公、作业敷衍了事;一下课,我来了精神,走廊打闹总是少不了我的;给同学起外号更是我的拿手好戏;说起劳动我是拈轻怕重;学校花坛总有我的身影,摘果子、采桂花是我的绝活。学了今天的知识,我才如梦初醒,原来引以为豪的“绝活”,没有一个是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在校没做一个好学生,我决心改改,接受大家的监督。

不少同学在上述两位学生的带动下,你一言,我一语诉说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决心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更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履行好自己在家、在校、在社会上的职责和义务,立志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好公民,为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节常规德育课,本应该按教案进行教学,教师按教案施教,可实际教学中,经过一番问答后,把一节知识传授课,上成了德育探讨课,虽然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本节课把德育课知识与学生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让同学们得到了更大的收获,让教者也收获了快乐和喜悦。

我想,如果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节课,要求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节课都完成哪些作业等等,每一节课都用固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不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平时上课时,是应该用常规的方法上好常规课,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考,回答教师的提问,努力达到基本要求。但也要让学生思维发散,提出超越教材的问题,提出本课以外的问题,教师更要机智地处理这样的课,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让师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共同成长。

第四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的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近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农民工在找职业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要清楚用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要与用工单位签订试用合同,要与用工单位议定工资待遇,等等。为什么要提醒他们这些事项呢?(为了民工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监督用工单位去履行义务,不出现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

授课内容

(呈现课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注意: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资格、自由和利益。公民的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或不得从事的行为。)

3.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4.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学生阅读教材,将相关内容划出来。)

●判断并说明

阅读教材P12—13,思考:上述画面表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学生思考列举。)

●分析讨论

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分析讨论

有人这样认为:“享受权利是我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看法的?为什么?

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如何理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分析讨论

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分析讨论

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做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

对这件事,你持什么态度?(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简要小结:我们每个公民都应 广东教育出版社

该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三、积极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1.积极行使权利

(1)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以合法的方式行使自由和权利。●思考分析

春节期间,有些群众在家里进行娱乐活动,吵吵闹闹,严重影响了邻居的休息,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娱乐活动是公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道理?今后,你会怎么做?

板书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 2.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1)公民的平等权利;(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3.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1)公民对国家的义务;(2)公民对社会的义务; 广东教育出版社

(3)公民对家庭的义务。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三、积极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1.积极行使权利

(1)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以合法的方式行使自由和权利。2.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第五篇:受教育----- 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学习——成才的阶梯”,由此明确了学习对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这一节课,我们将从法律的角度,来谈一谈学习责任感的问题。先问大家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呢?(因为受教育是我们的基本权利)。那么,我们可以不上学校接受教育吗?(不可以。因为受教育又是我们的基本义务)。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课。

学习新课

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明确权利与义务的涵义、关系

涵义:权利指利益、好处;义务指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是一种付出、牺牲。关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又互为条件,相互转化。权力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否则就构成违法。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出示案例:

期中考试结束后,初三某班召开家长会。刘婷未到校,班主任问其家长。

家长说:孩子学习太差,让她回家帮忙,不上学了。

班主任说:这是违法行为。

家长说:上不上学是我们的权利,是我们自己的事。更何况女孩儿读那么多书有啥用。

(1)提问:班主任说得是否太严重?为什么?

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③《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2)分析家长的话: 上学接受教育是否是他们的权利?为什么?

是。因为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不仅要生活,而且要追求优质的生活。要实现这种高于生存的目标,更是离不开教育。可见,教育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从这个角度上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3)上学仅仅是个人的事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是否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公民个人的事,也是整个国家利益所在。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从国家发展对公民要求的角度讲,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小结:鉴于以上原因,我国宪法确认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又规定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二、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阅读书本43—45页,思考: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①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②努力学习,使自己全面发展③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

小组讨论、交流:

1、生活中侵犯青少年受教育权的现象都有哪些?

2、如果侵权事实构成,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呢?(以刘婷事例论之)

出示湖北某乡政府起诉五位家长义务教育侵权一案,说明依法维权是最有效的方法、途径。

继续关注刘婷一案,提问:若能回到学校,刘婷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与自身实际挂钩;(培养学习兴趣、自觉参加各种教育活动,遵守学习纪律,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自觉维护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等。)

三、教学效果反馈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是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希望同学们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刻苦学习,既求得自身的发展,也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下载受教育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反思(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受教育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反思(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最终版)

    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摘要: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这一条款,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此条款提出法理的质疑,旨......

    道德与法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反思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反思在本学期道德与法制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上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此课比较成功,但还有遗憾和不足之处。一、对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认识到......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的内涵及我国法律的本质,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尊重法律、尊......

    身份证是公民法定身份证件

    身份证是公民法定身份证件,是国家为每个公民编制的惟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按照居民身份证条例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规定,申请......

    公民的义务教学反思

    公民的义务教学反思 公民的义务教学反思1 (1)继续调整好知识与活动的关系,丰富教学内涵,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2)要......

    《公民的义务》教学反思

    《公民的义务》教学反思 (1)继续调整好知识与活动的关系,丰富教学内涵,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而不是纯粹为活动而活动。 (2)要继续学会适当调整......

    《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教学设计反思

    案例一:《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公民享有受教育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 授课教师:邹岩(北京第一五九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