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3: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篇: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基 因 工 程练习教师版

(40分钟 100分)1.(16分)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推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插入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如图表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

Ⅰ.(1)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属于基因工程操作中的步骤。

Ⅱ.设计实验探究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3)步骤:

①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菌进行培养产生大量细菌。②分组:将细菌平均分成两组并标号为1、2。

③培养:将第1组细菌放入

中培养,将第2组细菌放入

中培养。

④观察并记录结果。(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1组、2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

。②若1组能正常生长,2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

。③若1组不能生长,2组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

。【解析】(1)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都属于标记基因,其目的是便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分别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菌放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能否生长。

(4)若目的基因插入a点,则受体细胞既具有抗四环素的能力,又具有抗氨苄青霉素的能力;若目的基因

Ⅲ.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提高BglB酶的热稳定性

在PCR扩增bglB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bglB基因的突变率。经过筛选,可获得能表达出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的基因。

(5)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孢杆菌相比,上述育种技术获取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是在PCR过程中

(多选)。A.仅针对bglB基因进行诱变 B.bglB基因产生了定向突变 C.bglB基因可快速累积突变

D.bgl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酶的氨基酸数目改变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Ⅰ.质粒作为载体,应具备的结构有限制酶切割位点、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Ⅱ.图1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酶的热稳定性的大小。(2)关键知识: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酶的活性和热稳定性、诱变育种的原理。【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酶的活性和变异的相关知识。

(1)bglB基因存在于嗜热土壤芽孢杆菌基因组中,故应以该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2)目的基因与质粒进行重组时,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且应靠近启动子和终止子,结合示意图可知,应在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分别引入NdeⅠ和BamHⅠ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该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bglB基因,其可表达产生β-葡萄糖苷酶,可分解纤维素,这样大肠杆菌就获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处理D,其目的是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2)关键知识: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蛋白质工程和PCR技术的应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及PCR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

(1)利用逆(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在逆(反)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单链DNA,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分子;根据蛋白质工程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通过化学方法合成。

(2)PCR过程中需要酶、底物、模板、引物等条件。(3)目的基因和载体结合,形成基因表达载体。

(4)在利用大肠杆菌做受体细胞时,需要先用Ca处理,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有利于其吸收重组DNA分子。答案:(1)逆转录 DNA聚合酶 氨基酸 脱氧核苷酸(2)引物 模板(A基因)(3)基因表达载体

(4)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有利于吸收重组DNA分子

4.(15分)(2015·吉林模拟)转基因草莓中有能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由此可获得用来预防乙肝的一种新型疫苗,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①至④代表过程,A至C代表结构或细胞):

2+2+

(1)在图中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为了使目的基因正常表达,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有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若选择的限制酶切出的DNA片段是平末端,应选择

进行连接。(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在该题中涉及的方法是

,之所以要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这是利用T-DNA

的特点。

(3)过程②的具体操作是:先用

处理农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再将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Ti质粒溶于缓冲液中与经处理的农杆菌混合,完成转化过程。

A.分离得到核糖体,用蛋白酶酶解后提取rRNA B.用无水乙醇处理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合色素 C.通过分子杂交手段,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目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

D.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终止后者翻译,延迟果实成熟 【解析】(1)DNA酶作用于DNA分子后,若将DNA分子切割成片段,应作用于磷酸二酯键,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质中的肽键。

(2)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专一性。

(3)若用DNA片段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识别序列进行比对,选用切割后获得的相同片段所对应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切割。(4)RNA聚合酶特定结合启动子中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5)蛋白酶特定处理蛋白质,DNA分子杂交和mRNA与基因的互补都体现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1)磷酸二酯键 肽键(2)专一性(3)限制性核酸内切(4)启动子(或转录起始区)(5)A、C、D 6.(15分)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

连接。

(2)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产生的末端是

末端,其产物长度为。

(3)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中分离出图1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

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4)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

。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

的培养基

(3)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水、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和。

(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

,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解析】(1)利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可获得单个细胞。(2)来自cDNA文库中的目的基因不含复制原点、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故需将该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3)PCR技术是在体外高温条件下进行的,需利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在一个片段上,所以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加入引物。(4)据题意可知,反应器中放入多孔中空薄壁小玻璃珠可扩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有利于细胞增殖。答案:(1)胰蛋白(或胶原蛋白)(2)启动子 终止子(3)对干扰素基因特异的DNA引物 TaqDNA聚合酶(4)扩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

2+

第二篇:高三生物教学案:基因工程

杨卫东生物工作室www.aqyz.net/bb

高三生物教学案:基因工程

班级 姓名

一、基础填空:

1、基因工程概念

基因工程又叫 或。它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 的细胞里,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的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 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分子。

(2)基因的针线—— 把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

(3)基因的运输工具—— 运载体能够在宿生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标记基因。常见的运载体有、、等。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有两条途径: 和。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 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而后加入DNA连接酶,使目的基因载入到运载体中,形成。(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根据 判断目的基因导入与否;根据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 判断目的基因的表达与否。

二、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A.“鸟枪法” B.转录法 C.反转录法 D.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合成法 2.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

A.细菌质粒

B.噬菌体 C.动植物病毒

D.细菌核区的DNA 3.(2005·全国卷Ⅰ·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 4.(2005·全国卷Ⅲ·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壳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用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5.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质粒都可作为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

7.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具有标记基因 D.它是环状DNA 8.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杨卫东生物工作室www.aqyz.net/bb A. DNA连接酶将黏性未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 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 C. 目的基因须由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内切酶

9、细菌常常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下列理由较充分的是

()

A.形体微小 B.结构简单 C.容易监测 D.繁殖速度快

10、基因工程的“四步曲”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A.用鸟枪法分离出抗病毒基因

B.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 C.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D.抗病毒基因的表达

1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定向改造。以下的叙述中,正 确的是

A.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C.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 D.目的基因就是指重组DNA质粒

()

三、多选题

12.目前常被使用的基因载体有()A.质粒

B.噬菌体

C.染色体

D.动、植物病毒

13.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类胰岛素,这一过程涉及到()A.用适当的酶对胰岛素基因与运载体进行切割并连接 B.把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菌内进行扩增 C.检测重组DNA分子是否导入受体细菌内并表达出性状 D.筛选出能产生胰岛素的“工程菌”

14.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 B.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C.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能促进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D.采用鸟枪法法获得目的基因

1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B.目前基因工程中所有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直接分离得到的 C.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性状

D.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地进行表达

四、非选择题

16.(2005·江苏生物·38)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人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 杨卫东生物工作室www.aqyz.net/bb 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原因是。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人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17、在药品生产中,有些药品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凝血因子等,以前主要是从生物体的组织、细胞或血液中提取的,由于受原料来源限制,价价十分昂贵,而且产量低,临床供应明显不足。自70年代遗传工程发展起来以后,人们逐步地在人体内发现了相应的目的基因,使之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并以重组DNA引入大肠杆菌,最后利用这些工程菌,可以高效率地生产出上述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请分析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质粒是一种最常用的,它广泛地存在于细菌细胞中,是一种很小的环状 分子。

(2)在用目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过程中,一般要用到的工具酶 是 和。

(3)将含有“某激素基因”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后,能在细菌细胞内直接合成“某激素”,则该激素在细菌体内的合成包括 和 两个阶段。

(4)在将质粒导入细菌时,一般要用 处理细菌,以增大。

18、中国青年科学家陈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试分析:

(1)陈炬的“嫁接”技术称为___________。

(2)人的基因能接到植物体内,其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烟草有了抗病毒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嫁接”的基因经___________产生了___________。这个事实说明:人和植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且蛋白质的合成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19.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它必须从血中提取,每升人血只能提取0.05 μg,所以价格昂贵。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基因公司用如下图的方式生产干扰素,试分析其原理和优点。

(1)从人的淋巴细胞中取出___________,使它同细菌质粒相结合,然后移植到酵母菌的细胞里,让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能用___________繁殖,速度很快,能大量生产___________,不但提高了产量,也降低了成本。

(3)酵母菌能产生干扰素,这个事实说明,人和酵母菌共用一套___________。

19、豇豆对多种害虫具有抗虫能力,根本原因是豇豆体内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科学家将其转移到水稻体内后,却发现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不足。经过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了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

杨卫东生物工作室www.aqyz.net/bb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CpTI基因是基因工程中的 基因,“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在①过程中,首先要用

酶切开,暴露出

,再用

酶连接。

⑵在转基因过程中,供体细胞是

,受体细胞是

。⑶②过程称为。

⑷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表达的最好方法是。

基因工程答案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1、基因工程概念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它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的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分子。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把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

(3)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运载体能够在宿生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标记基因。常见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有两条途径:直接分离基因和人工合成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而后加入DNA连接酶,使目的基因载入到运载体中,形成重组DNA。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根据标记基因判断目的基因导入与否;根据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判断目的基因的表达与否。

二、单选题:BDAAD CDADC A

三、多选题 12ABD 13ABCD 14CD 15AC

四、非选择题

16.(1)限制性内切酶,碱基互补配对。

(2)3/4,雌雄配子各有1/2含抗除草剂基因;受精时,雌雄配于随机结合。

(3)原因是 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丽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17、(1)基因的运载体 DNA 杨卫东生物工作室www.aqyz.net/bb(2)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3)转录 翻译

(4)氯化钙 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18、(1)基因工程(2)人和植物的遗传物质DNA结构基本相同(3)转录和翻译 抗干扰素 遗传密码 基本相同

19、(1)干扰素基因 合成干扰素(2)出芽生殖 干扰素(3)遗传密码

20、⑴目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限制性内切酶

黏性末端

DNA连接

⑵豇豆

水稻

⑶转录 ⑷让多种害虫食用水稻叶片

第三篇: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

浠水实验高中

在本学期,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收集和了解正确的高考信息,从而明确冲刺的方向。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高考信息来源就是由考试部颁发的考试说明,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习指导材料。只有在正确理解了当年的考试说明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通过比较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从中发现新说明与以往的说明的不同之处,往往在新考试说明中体现出来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内容的重要变革所在。因此,我们集体学习研讨了当年的考试说明。认真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具体工作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期望能从新教材的变化中找到一些命题者的思路。

(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开学前,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召开了科组会议,学习学校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总结上学期的成绩与不足,制订了生物科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就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每两周举行一次科组活动,科组活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

(三)、常规教学得到有效落实

(1)正常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继续倡导集体备课的思想,要求教师相互之间多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备课能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出发,注重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综合点,并且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以统一,使集体备课更加细化。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使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各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共同探讨教学的进度,教学方法和怎么样出好训练习题。备课组整体负责制,实现了由“个体单干 ”到“联产联营”的转变,构建了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注重了学法指导,及时向学生介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增分。发挥笔记本、错题本的作用

(四)第一轮复习暴露出的问题:

我校第一轮复习预计三月中结束,通过几次大型联考的情况分析,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面的试题,得分率较高,但在一轮复习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

(1)少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平时上课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定义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如高考题)时失误较多。

(2)不重视课本,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核对答案、疑难习题的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对性状分离、显性基因、杂合子等概念的理解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3)解题能力弱: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方不够重视,缺乏仔细的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的问题。

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在第二轮复习中注重解决好知识综合、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适应高考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考察。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工作重点。

采用练后讲、练中讲、讲中练等方式,即由题引出知识点;练习以涵盖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型练习为主,形成知识体系;并配以一轮复习中错误率较高的练习,同时对此阶段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变式训练。主要措施:

第一.以教师为主导,以专题为重点,抓点、连线、织网,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忌简单重复。

抓点:相关内容中的关键词、原理、观念、方法等基本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理论间的交汇点。

连线:从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结构间的有机联系上形成纵、横向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主干。

织网:以跨节、跨章、跨学科整合应用为目的,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整个复习过程仍要以教材为主,使书本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融会贯通。第第 二.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综合训练,寻技巧、找规律、求规范,突破实验,忌题海战术。落实课堂“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 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 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 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迁移、思路)。“三不讲”——

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 过偏的问题(不符合考纲要求、思维怪诞的问题)不讲;

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

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 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  给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  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 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专题复习课

体系构建-核心提炼-困惑呈现-方法演练习题讲评课

知识梳理-典例剖析-思考交流-归纳提炼 试卷讲评课

统计反馈-自悟交流-疑难剖析-变式拓展

第四篇:(精品)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6(范文)

课时37 微生物的类群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 微生物的概念、种类 2. 细菌

基本结构: 特殊结构: 遗传物质: 细菌的繁殖: 菌落的概念: 菌落的特征: 3. 放线菌

菌丝体的结构: 放线菌的繁殖: 4. 病毒

基本结构:

特殊结构: 功能:

病毒的增殖:

二.

1.微生物类群的比较

思维拓展 蓝藻:念珠藻、色球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

细菌:乳酸菌、根瘤菌、原褐固氮菌及××球菌、××杆菌、××螺旋菌 真菌:酵母菌、霉菌、衣藻、团藻等绿藻、红藻、褐藻均为真核生物 原生生物如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等均为真核生物 3.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

(1)芽孢:壁厚而致密、含水少、通透性低,对高温、干燥、光线和化学药品有很强的抵抗力。芽孢不是生殖细胞、而是抵抗不良环境、保存生命的一个休眠体。芽孢是鉴别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2)鞭毛:使细菌运动

(3)荚膜:保护作用,一般由水、多糖或多肽组成,有荚膜的细菌,不易被白细

第五篇: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减数分裂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减数分裂1 前言:各位老师您好,你现在打开的是关于生物课件-高中三年级生物课件 名为《[课件]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减数分裂1》的课件,该课件更新于2010-10-28 12:26:37 现在您可以免费下载课件到您的电脑里,[课件]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减数分裂1课件大小为13.0 KB,今天已经被下载0次,本课件从更新以来一共已经被广大教师下载0次,欢迎您下载使用。

【课件简介】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更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②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③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并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做对比。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规律性变化。⑤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②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③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4、学科方法训练点:进一步掌握通过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而确定它们所处的分裂方式及时期的方法,并熟悉每一个时期的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情况。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解决办法] 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1)染色体在精原细胞时就复制了,为什么在联会时,图上的染色体形状仍和精原细胞时一样,没有把染色单体表示出来?(2)为什么说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就减少了一半? [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一个逐渐螺旋化变粗的过程,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染色体有两条单体。(2)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来看,染色体数目没有增加,却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从教材P103图上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裂完成时,每个细胞就只有4条染色体了。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针对相应的重点内容做相关高考题,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回顾细胞分裂方式。2.回顾减数分裂概念,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3.推论联会,四分体时期染色体、DNA及染色单体的数量。4.分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5.根据课件中的图片,复述精子形成过程。6.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7.总结减数分裂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8.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列比较表。9.理解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找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区别;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一、引言:(课件的第一页图片为蚜虫的有性生殖)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而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必须经过减数分裂。以前学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哪三种?(要求学生答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1.减数分裂学习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强调: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讲 述: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2.精子的形成过程讲 述:精子在精巢中形成。(多媒体银幕显示精子形成过程的静止图像及动画图像。)在精巢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了精原细胞。根据有丝分裂的特征,可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存在一个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答出:相同。)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要求学生答出: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体由无单体变成有单体,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不是图上画的这个样子。复制完成后,细胞开始进行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指图说明,使学生弄清楚图上谁和谁是同源染色体,还可以利用指头作比喻,如果一个手指表示一个染色体的话,两只手合在一起,则两个大拇指,两个食指等相应的手指都分别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教师指图问)图中四分体有几个?(学生应答出:两个。)强调: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就是四分体的数量。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答:四个。)人呢?(答:23个。)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教师提问)此图中,四分体时期画了几对染色体(学生答:2对。),几条染色体?(答:4条。)几条染色单体?(答:8条。)几个DNA分子:(答:8个。)那么联会时呢?(学生答:仍是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教师特别强调:不要片面看图,妄作结论,就认为是联会时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象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在图上,初级精母细胞有几条染色体?(答:4条。),而次级精母细胞呢?指图中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答:2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答:同源染色体分开,),在次级精母细胞中还有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没有。)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把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学生答: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大体与有丝分裂相似,但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银幕显示两个细胞,请学生仔细观察染色体,找出两细胞的染色体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同一细胞中,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分开了,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在此基础上,银幕显示一组细胞,请学生判断谁是有丝分裂,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答:B是有丝分裂,A、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子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注意强调以下三点: ⑴.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期。⑵.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⑶.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其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用多媒体教学银幕显示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动画)。讲 述:请学生将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比较,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处,在老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答出,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卵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也比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不同点: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两个的区别)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示减数分裂图解,即教材P104中图5-8)教师粗略介绍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DNA、染色体的一系列规律性变化,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请学生分别说出在减数分裂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数目情况绘成下图: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其中,有丝分裂是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则要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那么,把这两种分裂方式相比,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请学生总结,可前后左右邻近的学生互相讨论,在归纳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列成下表:)问:生物的细胞经减数分裂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不会越来越少呢? 答:不会,因为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有性生殖细胞又会经过受精作用结合成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又将恢复.讲述: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请学生看教材P106图5-12,及课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在一起,因此,合子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从同源染色体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但精子带有其中的一条,卵细胞带有其中的另一条,受精后,这两条同源染色体到了一个细胞中,它们就成对存在了,所以,关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说,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就是这个意思。(讲述时,结合图中的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使学生更直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图解(教师从成体开始边讲边多媒体银幕逐步展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从而使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由此也可看出,生物的各种变化无论有多复杂,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本节课内容前后呼应。(穿插相关的练习)(三)板书设计减数分裂

一、概念:有性生殖的生物 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二、过程及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的变化

三、与有丝分裂的区别判断时期→判断分裂方式

四、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子代获得双亲的遗传物质,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四)课后小结

下载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策略研究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策略研究 海南华侨中学生物教研组本篇“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策略研究”从备课组的管理层面进行剖析,希望能给后来者提供有义的帮助。一、针对第一轮复习可......

    2008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2008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 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 孙高宏 教学目标: 1.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 2. 说明神经冲动......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高三生物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初步探索 王红 12月2日,在高三一班举行了大比武课,本课初次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所谓“翻转课堂”简单......

    201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必备教案3

    《国家制度》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48分) 1.2009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明确了2009年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

    高三生物备课组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五篇范例]

    高三生物备课组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根据“3+X”的高考要求,全面进行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突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为学生适应“3+X”高......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5(细胞分子37.15)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C)A.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组成核糖和核苷酸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C.酶和核酸都是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D.人......

    2018-2019学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规范训练35

    课时规范训练 1.(2018·江苏盐城中学月考)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

    高三艺术生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12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 【典型例题讲练】 例1 要使函数y12x4xa在x,1上y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练习已知2x例2 已知函数f(x)3x,且log318a2,g(x)3ax4x的定义域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