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体育“教”与“玩”结合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 键 词:兴趣 有张有弛 潜能 循序渐进 锻炼 正 文: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 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 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 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 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在 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 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第二篇: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三种有效方法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三种有效方法
【摘要】: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不同,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特别的教学方法。在重视升学率的今天,体育课日益“边缘化”,这其中有现实影响,也存在教育方式的滞后的影响。枯燥乏味的说教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本文在探索诸多方法后,介绍三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感受到体育教学带来的幸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只要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跑、跳、基本球类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就会一见上体育课就头痛,甚至在体育课无聊地打发时间,体育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应让学生既能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由于观念的落后导致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的呆滞,倾向于技术化、成人化。不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热点就研究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对体育课的无兴趣甚至的忽视。
一、简易竞赛法教学法
简易竞赛法,就是根据小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在体育课中尽量采用直观简易的教学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辅以小型竞赛的形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正在发展。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表现为爱玩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不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也不爱根据老师所规定的联系方式和要求去做,愿意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模仿力较强,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学习和掌握动作性,但动作技术的准确性较差,容易发生错误和多余动作。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机械、呆板、枯燥的方式,对学生要求不易太严,规定不易过死,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体操课上,对于难掌握的动作,不但要进行分解讲解,教师应根据这个动作特点进行模拟,比如把某个动作模拟成生活常见的动作,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此外,小学生们争强好胜热衷竞赛。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们的这个热点,组织小型竞赛,如在当学生掌握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他们经常玩的“斗鸡”等等: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如果对比赛的优胜者再给予奖励,更会大大增加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新媒体与传统体育课相结合的方法
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渴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6-13岁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很容易受到新鲜事物或事情的刺激,容易“喜新厌旧”。面对这样一群小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为活跃课堂出现一些“新点子”,玩一些“新花样”。如今,在多媒体时代,可把多媒体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动作分解讲解的光盘;在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时,可以放些国家队或美国NBA等的精彩篮球比赛集锦,学生们看到精彩的比赛,偶像的榜样力量都在无形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乒乓球教学时,也可以播放乒坛名将的经典比赛,激发小学生兴趣。
其它的体育项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新技术。这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激情和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再如,做热身活动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但很多学生都对热身活动不大认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设计出几套“轮换阵容”,可以提高学生做热身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新科技新元素的加入,会让学生对体育课有所期待。
三、体育游戏教学法 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运动游戏的特点是简易有趣、寓教于乐。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明确,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列队时,给每个孩子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记住在队伍里的位置。“齐步走”的训练上,如果教师只强调走得整齐,并不是培养学生们走步能力的真谛。加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模仿动物走如“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等。此外,跑步也是孩子们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常规化,孩子们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如果是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还会让孩子们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 “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游戏教学在小学高年级也能应用,如在篮球的的教学中,对拿球与放球的小游戏就可采用,如“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体育课中的放松环节,也可以加入游戏。因为放松的目的是使身心放松、愉悦。在此环节加入游戏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种方法,还有一些方法,比如激励法教育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及时鼓励。还有语言引导法等很多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只要是学生喜欢,从体育课中不但学到知识还能体会到快乐,充分发展少年儿童的个性,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不能仅仅注意小学体育教学的生物功能,更要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使少年儿童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于素梅.《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案设计》.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祝兵.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9(2).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
随着体育课改革热点纷呈,学生在体育锻炼时的心理反映和体育教学的效果等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激励是一种常见的刺激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显著的效果。“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激励性方式,即用肯定、鼓励、尊重、信任等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能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强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有效激励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榜样激励法。“你瞧,这么多双眼睛在看着你呢,大家都在为你加油呢!”,“某某同学真勇敢,跌倒了也不哭,好样的!”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学生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就在孩子们身边,这样说服力大,号召力强。
2、竞争激励法。“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好?”,“他做的真好,有谁想和他比一比?”,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在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达目标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利用榜样激励法鼓励其他做得不太标准的同学向他学习。这样两种激励方法结合使用,效果当然事半功倍。
3、尝试激励法。若以生硬的命令口气,我们就会发现,越是生硬的命令,学生越做不好,因为生硬的命令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他们的活动热情。例如:教师在布置跳马任务的时候说:“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就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会不舒服,练习时放不开,效果肯定不好。但是如果换成另一种语气去布置任务:“同学们要认真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有关系,说明动作存在问题,老师再辅导你们。”这样同学们听了练习的时候就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就会比前者好的多。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经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如:“试一试,老师信任你能行!”,“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语言是第二张脸孔,老师即使有再娇美英俊的容貌,却没有能让孩子感到亲切的语言,在他们心目中就永远是陌生的,孩子们会去听陌生人的话吗?多用谈话、商量的语气和孩子们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不管他们说的、做的是否正确,让他们先表露出来老师再去说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把老师当成朋友,教学效果会更好。
4、强化激励法。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肯定、表扬或奖励,从而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他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大家鼓励鼓励他,给点儿掌声!”。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纯洁的,我们要用同样天真纯洁的心态来对待他们,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欢迎。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各种各样表现的机会,这并不要求他们表现得多么完美,哪怕他表现得很糟糕,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给予适当外在激励,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获得的小小的成功和点滴的进步,使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某些过失或错误,使用谅解,引导的语言,促其反省并树立进步的信心;再加上各种体态语言的运用,如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建立起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如“别人能做到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的很好,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而是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才能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激励性语言,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育艺术,更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协调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体育有效教学探讨
小学一年级体育有效教学探讨
【内容提要】:要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对接,就要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现状,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规范学生常规习惯的养成;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为核心;以强调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诸方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体育
有效教学
面对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体育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其教学的质量。所谓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就是通过教师一节、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把体育与健身作为一种学习经历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诸方面,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这里的进步与发展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身的学习,不仅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意识、道德、情感的发展。可以说体育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近几年来,笔者有幸从事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面对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怎样实施有效教学,我想从一年级新生体育常规训练的几点做法谈起:
1、站队训练
一年级小朋友刚进入小学,站队成了难题,排好了队列记不住自己的站位,哨子吹的漫天响,学生不知道怎样站队。怎样使小朋友能够记住站队位置,根据我校规定,上操、集会、上下楼梯都站两队的要求,我就从课堂常规和行为养成教育抓起。先按男女生多少、个子高矮站两路纵队,排面对齐手拉手,再给每一排的小朋友按顺序编号,老师反复叫号,反复调换场地、反复调换方向练习排队,学生就会按编号顺序排队。让小朋友们记住自己的编号和自己前后小朋友是谁及自己在老师的左边站还是右边站;要记住和自己同号的小朋友就是以后站队时候拉手的好朋友,如果有小朋友请假没有来,就一定要空着位,如果有新的小朋友来了就暂时站在后面,以后互相熟悉了再做调整。同时,我还要求本学期站位是固定不变的,今后不论上体育课、上操、集会等站位都不能变。另外,培训班主任老师,也按我排的队形,用同样的方法配合训练小朋友站队。这样,学生两周内就能规范站队了。
2、变队训练
在固定小朋友站位不变的基础上,两路纵队变成四队纵队或两列横队变四列横队就很容易了。如:纵队,老师先把双数的小朋友拉到队列的两侧上方(左上方和右上方),和前排小朋友对齐,即变成四路纵队;再向小朋友们讲清楚单数是不动的,双数是变队的,让双数小朋友认清自己变成四队后和谁对齐,成为新的拉手好朋友。然后还原成两队纵队,反复变队练习。再如:横队,双数的小朋友向后右侧退一步,和前面小朋友对齐,即变成四列横队;牢记自己是不动的单数,还是变队的双数,同时用师生“对话”形式练习效果更佳,如:(师)变四队-----(生)我就变四队;(师)变两队-----(生)我就变两队,边说边做,说到做到。总之,首先先固定两路纵队的站位。其次固定谁是单数,谁是双数。再次记清单数一排不动,双数一排变队,这样不论老师要求站两路还是四路、两列还是四列,学生只要听到变队口令或看到手势都会按要求排好队。为上操、集会、上下楼梯及上体育课打好牢固的基础。
3、队列常规训练
我校一年级上体育课、上操的场地,是由一块块小方格的地板砖组成的小场地。根据现有条件,学生站队时,我就要求每人站一个小方格。站体操队形时,前后空一格,左右空两格。同时创编出一套“呼合”口令:即“师问,生答”的形式,如:“每人站一个----小方格”;“前后空几格----前后空一格”;“左右空几格----左右空两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过度到“两臂侧平举----我就侧平举”; “两臂前平举----我就前平举”的训练。在规范一年级常规训练中,还有以下“呼合”比较实用,供参考,如:“手拉手----好朋友”;“大家一齐跟我走----我就跟你一起走”; 上下楼梯----靠右行等; 稍息----出背(出脚背手);立正----收放(收脚放手);向前看齐----我看齐(抱肘平举);踏步走-----左右(先抬左脚后抬右脚);立定----站靠(左脚站右脚靠);向左(右)转----转靠(先转后靠)向左(右)转踏----左(右)转踏等等,让学生边说边做,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教学效果很好。
4、体育项目训练
在学习每个体育项目时,首先,第一课时我都会在教室黑板上画出本项目的简笔画分解动作图,根据图分析讲解动作要领,在重点部位标上记号和上下箭头等,同时编出相应的师生“呼合” 对话,强调动作的重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然后学生先边说“呼合”,老师针对性做示范,如:立定跳远项目,“预备----脚尖和线对齐”(脚尖对齐地下小方格的线);“跳----上、下、跳、蹲、起”(上摆、下摆、蹬地跳起、屈腿落地、起立)。等等;再带学生到上课场地上,根据相应的“呼合”边说边做,说到做到,练习效果很好。再如:投掷项目,先看动作简笔图,老师分析讲解结合示范,学生直观听讲,要学生清楚自己的左右,根据动作要领,首先编出预备动作的“呼合”,伸出你的左脚----看一看,(一看是否是左脚,二看脚不得超过线),举起你的右手----摇一摇,(一摇是否是右手,二摇手臂要举过头),其次编出要求动作的“呼合”:“要想投的高----手臂举过头”,“要想投的远----出手要快速”。还要小朋友知道,快加高----等于远;边说边把纸飞机投出去;统一“呼合”指挥,统一规范练习。在飞飞机的基础上,再用沙包规范动作,先采用一排一排的练习,再让小朋友一个接一个的“开火车”练习,有利于观察检测学生动作是否正确,还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练习做辅导和评价。同时多次强调,听到检沙包的信号时,检一个离自己距离最近的、最直线的沙包,以免造成碰撞现象。这样重复规范训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极大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5、体操训练
一年级小学生要学会广播操“七彩阳光”,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动作多,难度大,学生记不住,不愿意学,老师教的很辛苦,怎样在极短时间内让一年级学生能够学会广播操,我下了一番心思。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先反复规范练习基本动作,前平举,侧平举,斜上举,直上举,身体重心前后左右的移位,弓箭步等等。再找出每一节操的难点,在教本节操之前,先练习难点,解决容易出错的动作,再把动作连起来练习。把完整的视频提供给班主任,利用课后滚动播放视频,使学生反复练习巩固,熟记动作。高难度的广播操学会了,自编操、集体舞就很容易了,同样拍成视频,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借助班主任的力量,巩固动作练习。
6、大课间活动训练
2012年12月为参加区大课间活动比赛,我创编出一套集体舞“快乐的小兔子”和小手拍拍操。为使一年级小朋友和全校学生共同参与此项活动,我先向学生讲解集体舞的设计理念,然后向学生做示范性动作。再根据动作编排练习分解动作:首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有节奏的练习,双脚慢跳、快跳;原地跑、转圈跑、向前跑等节奏练习;其次,左右方向练习;两人面对面反复辨别自己的左右方向练习,再从右侧交换位置等练习。这样学生们就有了扎实的节奏、方位、动作等基础。最后,再把编排的动作串联起来,配上音乐,严格把关、矫正、整合训练,一套完整的集体舞就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学会了。小朋友们跟着自己同学拍成的视频练习,别提有多开心了。当小朋友们天真幼稚、认真可爱的舞姿出现在赛场上时,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仅仅入学两个多月的一年级小朋友,能和其它年级学生同时完成大课间的广播操、拍手操、集体舞、循环跑,放松操等一系列的活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小学一年级学生是启蒙教育起步阶段,从体育常规训练抓起,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今心理和生理都在日渐成长的幼年儿童,教学手段一定要符合他们活泼、好动、增强好胜的心理。做到教法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富于儿童化、兴趣化、游戏化、生活化,使课堂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课热情,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进步和发展。体育教师只有脚踏实地去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入手,合理选用教学策略,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真正走向优化教材、优化方法、优化结构、优化过程的课堂教学之路,从而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零一三年八月八日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陈集学区中心学校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这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但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呢?我就结合目前自己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浅谈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教材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了解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情和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本课时如果按一般讲读课
文的模式上,学生的情感很难被调动,因为学生对威尼斯了解非常少。重难点突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结果则会大不一样,因为,你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课件教育资源,制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在教学开始,我为学生们播放了威尼斯风光的VCD,帮助他们了解这座水上城市,又重点演示了小艇的形状,使学生对课文的描写有了直观认识,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还画出了小艇的简笔画。在第二课时中,我带领学生们学习课文,很快突破了重难点。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一位老师正在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他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
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二、设计好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它是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出和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算好的提问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问题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上五年级《莫高窟》一课时,我问:“敦煌莫高窟为什么闻名于世?请你阅读课文,概括回答。”学生迅速行动起来,认真阅读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当然,问题的深浅度、阔窄度要视学生的年龄段和年级段设计。
2、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它能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从分考虑文本,利用文本,挖掘文本,创造性设计教学,才能达到效益。我曾听过低年级的《乌鸦喝水》一课,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一只乌鸦怎样了?”“口渴了!”学生响亮回答。“对。口渴了。它想做什么?”“找水喝。”“又对了。它看见什么啦?”。。。整堂课,教师地设计了23个问题,但照本宣科,学生学得厌烦,东张西望,时不时地响起朝杂生。教师不得不大声喝叱学生“不准说话。”“快点看书!”,而同样是低年级的语文课《乌鸦喝水》,教师在提问学生时说“乌鸦是怎么找水的?找到的水后遇到什
么困难了呢?它是怎么解决的?看谁能最先找出来。”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生们马上投入文本,认真读书,寻找答案。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整节课教师只是“蜻蜓点水”地点拨,但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小手林立,“我来!让我来!”自信而请求老师的声音不断响起,由此可见,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了知识,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了成功的喜悦感,这对于将来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三、优化有效讲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讲授。因此,在实践中优化课堂讲授、提高讲授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比如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碰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此时,教师就应停下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讲解,从而理解句子、文章之意。讲授是最经验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的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不为讲而讲,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该讲授些什么,应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在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不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的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不机械盲目地讲授。
教师的讲授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同讲授效果有密切关系。好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讲授如虎添翼,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针对我教学用语的随意和不规范,我采取录像解剖的方法,将我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然后根据录像,有针对性地对我的讲授用语(包括体态语言)进行解剖诊断,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讲授中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讲授中加以改正。其中有一位教师对自己在讲授中出现的一百余次“是吧”的口头禅感慨万千:“我以前从未发现自己竟然有这个毛病,是录像解剖使我看到了不足,我一定要狠下决心改正这一毛病。”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方法,形式是方方面面的,教师不管采取何种形式与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摸索和探求适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到实处!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能结合学生实际,讲求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