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利弊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利弊 作者:刘高福 刘家兴
摘 要 针对高中物理新课程已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和普及,本论文主要从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分析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利弊;同时从学生、教师、学校、新课标课程安排和考核方面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新课程 改革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过去实施的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为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随后,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确定了课程标准高考理工类物理学科考试内容、考核的目标和要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普通高中对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要求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结合培养。目标为培养出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其今后能面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国家已从高中物理的内容安排和考核过程都做了重大调整,所以要正确认识新课标的利弊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益处,更好地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更好地造福人民。本论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利弊加以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包括物理知识的获取和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效果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感兴趣,学生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需求的一部分,主动地学习。新课改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高中物理的内容编排做了重大调整及要求的侧重点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学习过程中的体现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将目前普遍存在的题海战术、机械的训练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为启发和引导,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改革教学,在学校方面为实现高中课程的基础化、多样化和选择性提供经验,也为同学们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舒适的环境。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传统学习过程,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强调知识的重要。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偏重于死记硬背。而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指引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怎样才能在新课程标准下建设新的学习模式,是新的时期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学习类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的动机,并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大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明显感觉到教师试图通过设计的物理情境,学生共同生成问题,分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2 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面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重点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在这方面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上反映出教师已经从开始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新课程改革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突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们正在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一线教师和领导心中,并在广大教师的推动下构建全新的价值体系。
1.3 差异化教学的体现
差异化教学是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促进学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差异化教学在高中物理课本内容的安排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高中物理课本包括五个选修模块,理科生要求两个必选三个自选,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教学的重点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为了每一个同学自身潜能都得到最大发展,新课标中已将差异性的教学融入其中了,以便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1.4 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中体现了情感与价值观。情感与价值观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影响着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社会、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虽然在课程内容安排和结构上都做了重要调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减负的功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2.1 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老师转变以前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不能否认的是新课程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可使教师不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低效率的劳动中,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等方面,而学生也能从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探究,想法虽好,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有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总结和探讨的内容增加了,这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教师,他们自己对有些现象和结果都不清晰,就会导致错误性的教学。
2.2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如果要做到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要求中的“改革”,那么教师自身必须先要做出“改革”。教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和传递者,而应该是课程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走入到课堂教学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对自己实践不断思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教师才能成为专业意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断得到提升的专业工作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新课程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而且也是人的变革。但由于国家新课程全面普及,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还不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2.3 模块化选修要求的不足
高中物理新课程虽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了,但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设置了选修模块,各个省份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一个或两个模块进行学习,但每个模块的知识不是相通的,也就是学生选修了物理的3-3,他对高中物理的其他两个模块知识却不用学习。高中物理选修3-3主要介绍的是热学,选修3-4主要介绍的是机械振动、机械波和光学知识;选修3-5主要介绍是碰撞、动量守恒和原子物理。学生不可能同时把三个模块的知识都学到,因为会考和高考只考他们选学的知识,且一般选那个模块不是学生自己决定的,都是学校或一个地区共同决定的,与学生是否感兴趣无关。这种选修模块的学习会阻碍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高中新课程的益处
随着普通国家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不论在操作层面还是在理念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些问题,在此将得出一些可以实施的做法:
3.1 从学生自身条件改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能动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动机,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改变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从教师自身条件改革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新的事物,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促进教学改革。高中物理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思想观念、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务必要将他们的教学观念转化为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要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的欲望。同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的差异,采用多元评价体系,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3 从学校自身条件改革
学校是教育的组织机构,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普通高中要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改革教学实践,在学校层面为实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提供多样化的经验。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以及现有物理教师和学生的水平,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模块。
3.4 从社会本身条件改革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紧密联系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发挥积极的意义。高中物理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主要部分之一。因此在课改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创造者。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学习、再学习”。现有的教学资源需要增加,但是,如果没有专门的配套资金扶持和管理,本次的课程改革就难以顺利进行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另外教学制度改革也要相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倡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需要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多样性。这就需要从社会制度上进行改革配套,否则就会出现制度和管理跟不上的尴尬局面,新课程改革作用和意义难以发挥。
3.5 从教材本身要求方面改革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选修模块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喜欢和有能力学习的模块,而不是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一刀切。对新课程的要求也需进行全面化,高考可以不考,但都要求学习,至少对有些模块知识要了解,会考可以全面考查。否则学生到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时,就会有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这会对高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否则高校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对课程体系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区别对待。如选修3-3或3-4的学生,学生对生活中最基本的碰撞问题都不会分析,应让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都要求了解或掌握,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讨论和结论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的学识储备和知识的要求有了新的标准,与新的标准相比较,部分教师知识水平和知识素养有很大差距。为更好地发挥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各部门对教师都事先进行大量的培训,除培训知识水平和新课改的要求外,还要进行思想观念的变革,以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部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存在观念更新速度过慢,难以放弃自己积累好多年的教学经验,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杜绝表面现象,有些教师在被检查或听课时,费尽心思去准备有点新意的课,等检查或听完课后依然走着自己以前的老路,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投入高中物理课改的角色之中。同时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高中物理的选修模块3-
3、3-4和3-5这三个选修模块考核作适当调整,可重点考核其中一个模块,对其他两模块主要进行概念性考核,由于选用不同的模块,学生所选的模块不同,会出现高中理科生毕业最基本的动量守恒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都不了解。
总之,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要与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一致,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创新适合实际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不良的教学态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教育学习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处理好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增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欲望。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关注个性的差异,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论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基金项目:贵师院党政办发[2012] 162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2003.4.[2]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2003.4.[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5] 王晓莺,贾念念.高等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28-229.[6] 吴亚珍.新课程教学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J].物理教师,2005(6):45-46.
第二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付成维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以及这几个月的深入实践新课程改革,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第三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总结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总结
在2007年8月10日这天,我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开展。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高中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此次课改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这次学习,我有如下心得和体会:
一、课程新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当务之急是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变化,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的角色将发生了改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意识转变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意识:
1、“视教育为艺术”的思想。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门艺术。今天的教育不再是接受和继承,而是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同时,施教者也能在对事业的奉献中使自身的生命和才智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懂得了教育这门艺术特有的魅力,我们才能展现和擦亮教师的个人价值,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2、“开放”的思想。国家改革必须开放、教育改革也得开放,教育一线的教师更要具有“开放”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环境和内容、学习的方式等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开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方法及广阔的知识面。
3、“创新”的思想。教育要发展、要前进必须走创新之路,它要求教师要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因此“创新”在教育中就显的格外重要。教师具备创新思想,这种创新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对象学生,也发展了教育者本人,甚至推动社会的发展。
4、“发展”的思想。“发展”的含义,一是教师要树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二是树立教师自身发展、学习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观念,以适应新的教育。
三、学习方式好
研究性学习正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因此,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
四、教材观要新
我国现有的学校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为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为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就需要广大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
1、教材改革的知识观:走向主客观的统一
新一轮教材改革,按照新的知识观,教材内容的选择就要坚持双重来源,一是文化传统,一是生活实践。以先进的学科观念审视教材的知识体系,重视结构化知识的意义和功能,对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加以清晰地展示,建立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和网络,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些都是教材设计要坚持的方向。坚持关注生活实践,则意味着教材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动手、去操作、去体验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其中存有的属于个人的默会知识。
2、教材改革的学生观:改善学习的教材设计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媒介,要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教材改革的教师观:改进教学策略的教材设计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因此,教材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创造,满足教师的教学创新。对教学策略进行开放性的设计和建议,是教材设计的重要任务。现代教学论的研究为教材设计带来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如主体性教学、探究发现教学、合作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等等,这些新的策略和方法在教材的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4、教材改革的技术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教材改革的一股新的动力。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工具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进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引起了教学方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负载在教育工具上的科学因素以理论或思想观念的形态进入课程与教学,影响到我们关于课程、教材、教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影响到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等。
5、教材改革的整体观:走向统整的境界
教材的统整,要求树立学科教材改革的整体观。学科教材设计需要更多地研究学科规律和适应各学科的普遍规律的相互关系;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研究和把握知识的局部和知识的整体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教材整体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需要防止学科分化过细、彼此孤立隔离、内容重复和脱节。随着学校和教师对教科书的选择性的增加,将使教科书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形成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理念的多样而有特色的教材体系。
五、课程评价的改变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突出学习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带来了评价标准、方法、主体诸方面的发展性科学评价。在评价时,由于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评价达到真正促使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又由于新课程强调性质评价,将定性的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新课程正在深情地呼唤教学的新评价理念。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了解了物理教师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为物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它阐述了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要学习的内容及其水平,以及如何评价等等。《课程标准》制定以后,物理教师的教学就有了起码的规范和衡量的标尺。通过学习我也清楚认识到《课程标准》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因此,我们要在《课程标准》的范围内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在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内涵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它,并将把它的要求内化于日常教学行为中,所以我们物理教师也需要提高课程意识,培养课程开发的能力,不断提高所开发出来的课程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新课程,为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
第四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 闫伟锋 信箱:yanweifeng08@163.com 电话:***
摘 要: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实施上强调: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此物理教师应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掌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还学习以本来面目。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已出台,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学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课标》的思想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学人才,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或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想就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认清《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定位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二、对新课程的理解
新课程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视各学科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机器转变为发现规律、主动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它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快乐的教与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主动学习。
三、认识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变化
新课改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第一个变化是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后
面都标有英文专业术语,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显,教材里面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第二个变化是教材编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第三个变化是教材里面的实验新颖,使学生更容易总结接受知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四个变化是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sts”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做小实验和讨论过程中轻松获取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课改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把教育者也变成了学习者,课堂教学也出现多元化,使教学过程生动而活泼,又不乏趣味性。新课改让物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了解物理,让学生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四、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过程的认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行)下的物理教材,强调三位一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重视知识的状况,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着手,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就是说,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但不否定“讲授”等其他教学方法,而是提倡探究、讲授、阅读、讨论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认为,物理知识和技能虽为载体,但该讲的还需要讲,因为许多物理问题教师不讲学生难以弄明白,难以建立牢固的物理基础,尤其对重点、难点问题;该练的要坚持练,因为通过习题训练,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难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化和活化,更难以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综合与创新能力。但这需要把握住“度”,既不能过于依赖“讲”和“练”,也不能对任何问题都探究,任何“过分”的做法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存在许多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是新课程的理念与社会实际的严重脱节。
1、新课程理念与资源不足脱节
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但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大班制教育,这导致了在探究活动中实验器材明显不足;同时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分组、探究等实验与现有实验器材不配套,另外,探究所需时间长与课时少不相符。
2、新课程理念与社会价值观脱节
学生是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代表,所以社会价值观必然会在学生身上具体地表现出来。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是家长的心愿,也是学生的心愿,这样家长和
学生只注重解题和考试成绩,学生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许多活动更象是一个旁观者。
3、新课程中的评价与高考实际的脱节
在当前,高考仍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从理论上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很完整,是相当理想的,但今年的高考及录取和往年相差无几,综合素质的评价根本无从体现。反过来,综合素质的评价没有全省统一标准,各地区各学校自己制定,就算有全省的统一标准并纳入高考录取中(折算成分数),那么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大,社会诚信成了最大的考量。可见,新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依赖大教育的改善。大教育是指社会全员的教育。只有提高社会诚信,转变社会价值观,合理分流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解决高考样本过大的难题,才能在高考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而为教学实际提供更大的动力和空间,当全社会都参与进新课程改革时,我们的学生就会学得更快乐、更踏实、更主动。
六、面对课改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进行深入比较、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后,国家对现行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课改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我们物理教师应如何面对课改呢?面对课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1、调整心态善待自己
首先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了,如果以消极的心态对待新课改,一味的只是抱怨,有抵触情绪,就可能在课改前不适应,甚至感到失落;而用积极的心态去看,课改既是困难,也是机遇。说它是困难,因为它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必然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过去我们熟悉的有些用不上,面对新的要求,我们不适应了,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面对课改,大家都困难,但都同享成功的机会。
2、坚持学习自我超越
课改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是现代化?我理解现代化就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对现实的超越,首先要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是学习,第二还是学习。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3、勇于实践,提升技能
在课改中,我们听到学到很多新的理念,这两年来我感觉似乎是理念大爆炸,教学实践中只有理念不行,还必须有体现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操作实施技术。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技术,就要勇于实践。实践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同 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勇于实践,以形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操作技术。
物理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新时代的教师应放下架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学习,相互启发,才能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关于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的理解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细细地摸索,探寻。这里指出的几点看法只是一家拙见,希望大家能加以补充和指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花红斌//江苏教育,2004(1A): [5]、重建课堂秩序/李德显//教育研究,2004(6):P87 [6]、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建构“互动启发”教学模式/李才俊//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36)[中学理科(12)]:P27
第五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培训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培训体会
广西河池南丹高中物理组韦毅
曾经在两年前参加了特级教师黄恕伯先生关于“怎样正确处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关系”的讲座,这个假期又参加了网络远程培训,通过视频的观看,以及和专家的在线交流,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处在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那么新课程改革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第一、教育理念的改变、三维目标的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制定了三位的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广泛联系的科学。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应该是学生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然而,有时它竟成为学生最为恐惧和头疼的课程,这也是因为传统课程的单一目标与僵化教学方式的一个苦果。只要三维目标的实现,就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同时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第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第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和教师的知识等。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培训结束了,收获很大,体会深刻。今后我将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学习,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摸索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