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2.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3.教学重点
(1).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4.教学难点
(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5.实验器材:演示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挂图、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
二、说教法
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通过猜想、讨论、答疑、设计试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学生实验操作歩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1、设疑引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能生磁,电流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让学生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2、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根据实验方案,将矩形线圈,电流表,开关,导线连入闭合电路,矩形线圈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第一: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
引导学生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礠,反过来,我们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
(1)投影学习提纲
按课本图8-1-2装置,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
a、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中不动;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b、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学生实验研究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边学边实验,边看书边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思考讨论
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仪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a、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b、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课文,你能否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几条?
(4)在学生讨论和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教师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所以我们把电磁感应现象叫做法拉第现象。进一步介绍法拉第的事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给学生以教育和激励。
第二:发电机的原理
1.发电机的原理也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
44、14—45所示,学生看书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2、什么是交流电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4、巩固强化(见课件)
(3)完成本节的练习题(投影显示)
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的记忆,由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电磁感应现象是电工基础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的基础上编排的,既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交变电流、变压器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电磁感应现象还与人们的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这节课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生基础:学生在初中物理已经学习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对此不仅仅做简单的重复和复习,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扩展提高。
3、教材特点: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实验多,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将本课实验归结成三部分,根据磁通发生变化的三种电路来展开教学活动。
4、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学生的基础和教材的特点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并熟练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方法。
5、重、难点:
本节课是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所以把对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作为本课重点,后者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共同完成。因此,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演示和讲解,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当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法
这节课我采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演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巩固练习的思路进行。教师的实验的设计成功是关键,加上正确、有步骤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
本课所要阐述的内容比较简单,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形成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自我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最后一步通过三个小实验总结出结论时,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要联系旧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从第五章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了电场能产生磁场,磁场能不能产生电场?)学生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可能已经知道结果了,但是过程怎样呢?然后做小实验释疑。这个实验现象直观,学生一下就观察到了磁场可以产生电场,于是引入新课。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有两点,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物理情境。2、引入新课。接着简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这样既可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
2、教学目标
通过刚才的实验学生在理解了概念的基础上,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让他们明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头脑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3、重、难点突破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内容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通过三个实验来解析重点,突破难点。
(1)微机演示实验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导体静止、上下、左右运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需要点拨的是:切割磁感线的概念,我是通过分析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位置关系来解释的。
(2)微机演示实验二:条形磁铁相对线圈运动
当磁铁插进或拔出线圈,静止不动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微机演示实验三:导体和磁场不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中磁场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这三个结论很简单,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这个实验也可让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他们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
三个实验都产生相同的结果—有电流产生。那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我是这样突破的:□它们在演示的过程中发生的共同的本质变化是什么?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由于磁通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前一章的内容,部分学生对磁通概念比较模糊,让他们从电路图一下子想到磁通的变化是不容易的,我就从磁感线的变化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三个实验,观察回路中磁感线如何变化,这时候学生思考:穿过某一面积上磁感线的条数用什么表示?自然过渡到磁通的变化。
最后分组讨论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样很好地完成了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目标。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4、课堂练习(微机显示)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组练习。□□□,前2个习题是基础性练习,第3个习题是应用性练习。这样可以突出它的层次性,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熟练地应用,并使知识顺利迁移,更好完成知识目标。
5、小结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从知识、方法方面总结,既强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布置作业
(在实验中,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可以观察到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有时左偏,有时右偏,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同,怎么判断电流的方向呢?)
要求学生在课后探讨,为下节课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别埋下伏笔。
7、板书
板书的直观性、全面性、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作用明显,便于学生强化记忆。我在设计板书的时倏时候本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艺术性强的原则,将板书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上是我对电磁感应现象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中以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第三篇:物理课《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
动卷式话筒的原理
难点:法电机的结构原理。
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边学边试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动卷式话筒的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法拉第的事迹,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1、通过猜想、讨论、答疑、设计试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学生实验操作歩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1、设疑引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能生磁,电流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让学生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板书:
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2、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通断必须有开关等。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实验方案,将矩形线圈,电流表,开关,导线连入闭合电路,矩形线圈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
引导学生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礠,反过来,我们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
(1)投影学习提纲
按课本图14—41装置,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
a、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中不动;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b、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学生实验研究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边学边实验,边看书边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思考讨论
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仪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a、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b、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课文,你能否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几条?
(4)在学生讨论和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教师板书
教师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所以我们把电磁感应现象叫做法拉第现象。进一步介绍法拉第的事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给学生以教育和激励。
第二阶段: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
(1)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就是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2所示,在接收声波的膜片后面粘贴着一个由细漆包线绕成的线圈,它能随着膜片一起运动。膜片的后面有一个环形的永磁体,并使线圈置于它的磁场中。线圈的两端用导线引出。你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2)发电机的原理也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
44、14—45所示,学生看书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是交流电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4、巩固强化
(1)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法拉第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感应电流的认识,而且可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素质。
(2)找学生对本节知识小结。明确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3)完成本节的练习题(投影显示)
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的记忆,由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初中教师招聘考试物理说课稿:《电磁感应现象》
初中教师招聘考试物理说课稿:《电磁感应现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奥斯特的 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 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卷式话筒的原理 难点:法电机的结构原理。
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边学边试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动卷式话筒的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法拉第的事迹,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1、通过猜想、讨论、答疑、设计试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学生实验操作歩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1、设疑引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能生磁,电流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让学生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板书:
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2、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通断必须有开关等。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实验方案,将矩形线圈,电流表,开关,导线连入闭合电路,矩形线圈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 引导学生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礠,反过来,我们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1)投影学习提纲
按课本图14—41装置,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a、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中不动;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做记录。b、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学生实验研究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边学边实验,边看书边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3)思考讨论
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仪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a、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b、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课文,你能否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几条?(4)在学生讨论和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教师板书
教师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所以我们把电磁感应现象叫做法拉第现象。进一步介绍法拉第的事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给学生以教育和激励。
第二阶段: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
(1)动 圈式话筒的原理就是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2所示,在接收声波的膜片后面粘贴着一个由细漆包线绕成的线圈,它能随着膜片一起运 动。膜片的后面有一个环形的永磁体,并使线圈置于它的磁场中。线圈的两端用导线引出。你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2)发电机的原理也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
44、14—45所示,学生看书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是交流电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4、巩固强化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1)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法拉第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感应电流的认识,而且可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素质。
(2)找学生对本节知识小结。明确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3)完成本节的练习题(投影显示)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的记忆,由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第五篇: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4、了解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可产生电磁现象进行猜想。
三、情感目标:
通过磁生成电实现的曲折道路和对法拉第历时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摘取科学硕果精神的感悟,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丰富完善同学们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电流表、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复习:
1、电和磁的知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如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感线。
3、磁通量:穿过单位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强调: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
4、奥斯特实验 电————磁 电磁效应 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电能产生磁,磁也应该能产生电,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二、讲授新课
1、复习实 验: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
实验现象分析:(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导体不动,磁场改变,会不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呢?
2、通过实验,探索科学
[探究实验1]磁铁插入、抽出或停留在线圈中时,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书本图4.2-2实验)
实验器材:线圈,电流表,导线。
研究对象:由线圈,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
磁场提供:条形磁铁。
观察实验,记录结果。
结 论: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有感应电流产生;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无感应电流产生。
教 师:磁铁靠近和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 生:(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S未变,磁铁的远离和靠近,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当磁铁靠近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当磁铁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
提出问题:实验当磁铁靠近和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如果“磁场”和“部分导体”不发生“相对运动”,能不能让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呢?(学生思考,继续实验。)
[探究实验2]原、副线圈。用开关或滑动变阻器控制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能否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呢?(书本图4.2-3实验)
实验器材:原、副线圈,电流表,电建,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
研究对象:线圈B和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磁场提供:通电线圈A。
结 论: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有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无感应电流。
教 师:对线圈B,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介绍实验:这是法拉第第一次获得感应电流的实验,他的发现具有偶然性。他当时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想让一根通电导线在磁场作用下,使另一根导线中产生电流。为了加强电流的作用,把两根直导线绕成螺旋线:为了加强电流的磁场作用,让两根螺旋导线,绕在一个铁心上。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电路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之一:闭合的电路。
设 疑 :三次实验用不同的方法都使闭合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使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第三个实验的结论能否解释前面两次实验的现象? 教
师:请大家思考以上几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例,能否从本质上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从磁通量变化分析:
实验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磁场不变,但电路面积变化,从而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2中,导体插入、拔出线圈,线圈面积不变,但磁场变化,同样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3中,通断电的瞬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迅速滑动的瞬
间,都引起线圈A中电流的变化,最终导致线圈B中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综上所述,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均为穿过
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只不过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各不相同。当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时,闭合线圈中会有电流产生。
3、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结 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闭合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教师小结: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三、随堂练习
例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4题(变化)
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例2:列举生活中应用的感应现象实例。
发电机、话筒、电话机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教师补充:发电机,麦克风,磁带录音机,漏电保护开关,电磁灶,高频焊接,磁悬浮列车,金属探测器,变压器,防抱死制动系ABS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磁规律认识不断加深,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如:发电机、灯泡,输电技术......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了电气化时代,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在生产和生活有广泛的应用。
例3:教材P7“做一做”──理想实验:《摇绳能发电吗?》(提 示)电流是有能量的。请问“摇绳”中的电能从哪来?
(知识拓展)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五、课堂小结:
法拉第的科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位要想获得成功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要经得住连续失败的考验,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坚信这样一条真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六、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发电机的相关资料。
[课外探究] 闭合电路中有电源就有电流;闭合电路中发生磁通量变化就有电流。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一、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演示实验
结论:
2、演示实验 结论:
3、演示实验
结论:
三、验证性实验
学 案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4、了解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可产生电磁现象进行猜想。
三、情感目标:
通过磁生成电实现的曲折道路和对法拉第历时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摘取科学硕果精神的感悟,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丰富完善同学们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复习巩固]
1、磁体。
2、磁感线。
3、磁通量。
4、奥斯特实验 [随堂练习] 例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4题(变化)
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例2:列举生活中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实例。[达标练习] 问题与练习: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