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掌握右手定则 2.能力目标
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为科学、为人类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
1.通过电磁感应实验研究,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掌握右手定则懂得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
1.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得出和理解 2.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1:
用喇叭作话筒,通过扩音机放大向学生简介本章知识历史背景,明确本章的学习任务。
教师:在我讲话过程中,你们是否发现什么奇怪的现象。学生:喇叭也可以作话筒。
教师:为什么喇叭也可以作话筒?(问而不答)演示实验2:
用一只大螺线管取代实验1中的喇叭,将一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中,轻敲磁铁,从音箱中传出很大敲击声。为什么?(问而不答)
演示实验3:
将一小螺线管,通过电流限流通以交流电,靠近实验2中的大螺线管,从音箱中传出很大交流声。为什么?(问而不答)
要理解以上现象,必须学好本节电磁感应现象。新课教学:
引言: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演示实验:书图4-1实验(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提问:
A、研究对象:由导体AB,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磁 1 场提供:蹄形磁铁)
B、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结 论:回路中有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 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
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Φ=BS(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B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设 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是否也因为磁通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呢? 演示实验:书图4-2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A,研究对象:由线圈,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
磁场提供:条形磁铁。
B,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结 论:有感应电流
C,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结 论:无感应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2(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 对运动时,所处磁场B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 S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 铁不动时,线圈处B,S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演示实验:书图4-3实验(原副线圈)
观察提问:A、研究对象:线圈B和电流表构成的闭合
回路
磁场提供:通电线圈A B、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结 论:有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结 论:无感应电流。
现象分析:对线圈B,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 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综上所述,总结出:
1.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磁通量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因素:
由 Φ=B· S sinθ可知:当①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②
线圈的面积S发生变化;③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之间的夹角θ发生变化.这三种情况都可以引起磁通量发生变化. 3.举例.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2)磁场不变,闭合电路的面积变化:
(3)线圈面积不变,线圈在不均匀磁场中运动:(4)线圈面积不变,磁场不断变化: 4.感应电流的方向
重做实验:如图4-1所示
① 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
现 象: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
表 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力线运动方向的
有关
② 改变磁场方向
现 象: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 表 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总 结: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它们三者之间满足————右手定则:
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力线垂直穿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那么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说 明:(1)右手定则的适用范围
(2)在感应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中
已知任意两个的方向可以判断第三个的方向
板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
一、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电磁感应现象
1.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2.右手定则:
使用手:右手。磁感线:掌心穿入。大拇指:切割方向。四指:感应电流方向。
第二篇: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4、了解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可产生电磁现象进行猜想。
三、情感目标:
通过磁生成电实现的曲折道路和对法拉第历时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摘取科学硕果精神的感悟,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丰富完善同学们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电流表、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复习:
1、电和磁的知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如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感线。
3、磁通量:穿过单位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强调: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
4、奥斯特实验 电————磁 电磁效应 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电能产生磁,磁也应该能产生电,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二、讲授新课
1、复习实 验: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
实验现象分析:(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导体不动,磁场改变,会不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呢?
2、通过实验,探索科学
[探究实验1]磁铁插入、抽出或停留在线圈中时,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书本图4.2-2实验)
实验器材:线圈,电流表,导线。
研究对象:由线圈,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
磁场提供:条形磁铁。
观察实验,记录结果。
结 论: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有感应电流产生;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无感应电流产生。
教 师:磁铁靠近和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 生:(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S未变,磁铁的远离和靠近,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当磁铁靠近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当磁铁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
提出问题:实验当磁铁靠近和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如果“磁场”和“部分导体”不发生“相对运动”,能不能让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呢?(学生思考,继续实验。)
[探究实验2]原、副线圈。用开关或滑动变阻器控制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能否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呢?(书本图4.2-3实验)
实验器材:原、副线圈,电流表,电建,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
研究对象:线圈B和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磁场提供:通电线圈A。
结 论: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有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无感应电流。
教 师:对线圈B,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介绍实验:这是法拉第第一次获得感应电流的实验,他的发现具有偶然性。他当时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想让一根通电导线在磁场作用下,使另一根导线中产生电流。为了加强电流的作用,把两根直导线绕成螺旋线:为了加强电流的磁场作用,让两根螺旋导线,绕在一个铁心上。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电路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之一:闭合的电路。
设 疑 :三次实验用不同的方法都使闭合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使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第三个实验的结论能否解释前面两次实验的现象? 教
师:请大家思考以上几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例,能否从本质上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从磁通量变化分析:
实验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磁场不变,但电路面积变化,从而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2中,导体插入、拔出线圈,线圈面积不变,但磁场变化,同样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3中,通断电的瞬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迅速滑动的瞬
间,都引起线圈A中电流的变化,最终导致线圈B中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综上所述,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均为穿过
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只不过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各不相同。当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时,闭合线圈中会有电流产生。
3、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结 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闭合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教师小结: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三、随堂练习
例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4题(变化)
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例2:列举生活中应用的感应现象实例。
发电机、话筒、电话机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教师补充:发电机,麦克风,磁带录音机,漏电保护开关,电磁灶,高频焊接,磁悬浮列车,金属探测器,变压器,防抱死制动系ABS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磁规律认识不断加深,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如:发电机、灯泡,输电技术......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了电气化时代,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在生产和生活有广泛的应用。
例3:教材P7“做一做”──理想实验:《摇绳能发电吗?》(提 示)电流是有能量的。请问“摇绳”中的电能从哪来?
(知识拓展)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五、课堂小结:
法拉第的科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位要想获得成功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要经得住连续失败的考验,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坚信这样一条真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六、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发电机的相关资料。
[课外探究] 闭合电路中有电源就有电流;闭合电路中发生磁通量变化就有电流。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一、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演示实验
结论:
2、演示实验 结论:
3、演示实验
结论:
三、验证性实验
学 案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4、了解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可产生电磁现象进行猜想。
三、情感目标:
通过磁生成电实现的曲折道路和对法拉第历时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摘取科学硕果精神的感悟,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丰富完善同学们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复习巩固]
1、磁体。
2、磁感线。
3、磁通量。
4、奥斯特实验 [随堂练习] 例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4题(变化)
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例2:列举生活中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实例。[达标练习] 问题与练习: 1、2、5
第三篇:电磁感应现象优秀教案(定稿)
电磁感应现象
湖南省祁东县第二中学
李睿君 一
教学目标: 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及感应电流的含义,能说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各种简单情况下有无感应电流,3 能用磁通量变化来解释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4 能自己动手、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三
难点:归纳分析过程。四
实验仪器:
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电流计,多匝线圈,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池,环形软铁芯
五
教学过程
(一)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背景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受到这一发现的启发,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利用磁场是不是能够产生电流呢?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做一次法拉第,自己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再归纳分析出由磁生电的办法。
(二)用实验方法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1.说明:导线和电流计回路没有接电源
导体向上、向下运动;导体向左或向右运动。(图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概括。
归纳:导线不动时无电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用计算机模拟“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图2)
理解“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含义: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就是导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不平行。
过渡:导体不动,磁场动,会不会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呢? 实验2.条形磁铁插入、放在里面不动、拔出。(图3)
用计算机模拟“条形磁铁插入”、拔出螺线管。(图4)
注意:条形磁铁插入,拔出时,弯曲的磁感线被切割,电路中有感应电流。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概括:无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场运动,只要导体和磁场之间发生切割磁感线的相对运动,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过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导体会产生电流。那么如果导体和磁场都不运动,有没有可能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呢? 实验3
观察线圈电键接通瞬间、始终接通、断开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滑动变阻器滑片左、右滑动时的情况。(图5)
引导学生分析上述现象的物理过程:因为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总是正比于电流强度I,即B∝I,电键的闭合或断开控制了电流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的变化;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的大小的,电流的变化必将引起闭合电路磁场的变化,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回过去解释实验2。N 实验4.v G 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图6)
引导学生归纳:这个实验磁场没有变化,但是线圈转 动过程中还是会产生电流,所以产生电流的实质是穿过闭 S 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图7
(三)结论
1.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磁通量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因素:
由Φ=B·Ssinθ可知:当①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②线圈的面积S发生变化;③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之间的夹角θ发生变化时,都可以引起磁通量发生变化。
3.举例 练习:1 判断下列情况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原来如何?如何变化?有无感应电流?
(1)(2)拉扁(3)N(4)N(5)N(6)S S S(7)(8)(9)(10)(11)或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有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B)有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C)要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必须电路本身在磁场中,(D)要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必须电路内有磁场发生变化。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讨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这里关键要注意“闭合”与“变化”两词。就是说在闭合电路中有磁通量穿过但不变化,即使磁场很强,磁通量很大,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当然电路不闭合,电流也不可能产生。下节课我们将要讨论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
(四)教后记
为上好本堂课,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一个深刻感性的认识,我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准备阶段我一方面找各类参考书籍积累资料,学习技巧,安排整堂课进程,设置提问,尽量将教案设计的有新意有创意;一方面不断往实验室跑,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案设计好之后,我进入下一个环节:多媒体制作。上网查寻相应的课件,下载、修改,制作PPT,虽然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倒也感觉不亦乐乎。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学生现场的反映和呼应相当不错,动手做实验时气氛也较好,整个过程比较顺利。
第四篇:《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电磁感应现象是电工基础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的基础上编排的,既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交变电流、变压器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电磁感应现象还与人们的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这节课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生基础:学生在初中物理已经学习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对此不仅仅做简单的重复和复习,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扩展提高。
3、教材特点: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实验多,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将本课实验归结成三部分,根据磁通发生变化的三种电路来展开教学活动。
4、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学生的基础和教材的特点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并熟练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方法。
5、重、难点:
本节课是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所以把对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作为本课重点,后者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共同完成。因此,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演示和讲解,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当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法
这节课我采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演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巩固练习的思路进行。教师的实验的设计成功是关键,加上正确、有步骤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
本课所要阐述的内容比较简单,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形成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自我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最后一步通过三个小实验总结出结论时,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要联系旧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从第五章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了电场能产生磁场,磁场能不能产生电场?)学生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可能已经知道结果了,但是过程怎样呢?然后做小实验释疑。这个实验现象直观,学生一下就观察到了磁场可以产生电场,于是引入新课。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有两点,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物理情境。2、引入新课。接着简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这样既可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
2、教学目标
通过刚才的实验学生在理解了概念的基础上,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让他们明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头脑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3、重、难点突破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内容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通过三个实验来解析重点,突破难点。
(1)微机演示实验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导体静止、上下、左右运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需要点拨的是:切割磁感线的概念,我是通过分析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位置关系来解释的。
(2)微机演示实验二:条形磁铁相对线圈运动
当磁铁插进或拔出线圈,静止不动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微机演示实验三:导体和磁场不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中磁场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这三个结论很简单,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这个实验也可让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他们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
三个实验都产生相同的结果—有电流产生。那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我是这样突破的:□它们在演示的过程中发生的共同的本质变化是什么?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由于磁通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前一章的内容,部分学生对磁通概念比较模糊,让他们从电路图一下子想到磁通的变化是不容易的,我就从磁感线的变化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三个实验,观察回路中磁感线如何变化,这时候学生思考:穿过某一面积上磁感线的条数用什么表示?自然过渡到磁通的变化。
最后分组讨论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样很好地完成了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目标。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4、课堂练习(微机显示)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组练习。□□□,前2个习题是基础性练习,第3个习题是应用性练习。这样可以突出它的层次性,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熟练地应用,并使知识顺利迁移,更好完成知识目标。
5、小结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从知识、方法方面总结,既强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布置作业
(在实验中,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可以观察到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有时左偏,有时右偏,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同,怎么判断电流的方向呢?)
要求学生在课后探讨,为下节课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别埋下伏笔。
7、板书
板书的直观性、全面性、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作用明显,便于学生强化记忆。我在设计板书的时倏时候本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艺术性强的原则,将板书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上是我对电磁感应现象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中以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第五篇:电磁感应现象说课
电磁感应现象说课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节教材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部分,教材的重点是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难点是如何在初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实验,使学生归纳出“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虽然本节课的名称叫《电磁感应现象》,但这节课并不是一节“现象”课,而是一节“规律”课。
2、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前提条件从知识角度看是:(1)知道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2)了解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的分布;(3)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 从能力角度看是:
(1)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主要的先决条件),(3)具有一定的识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磁通量的定义,会计算磁通量(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条件判断有无感应电流(4)知道什么叫电磁感应现象
(5)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设想
1、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总结”
“研究证据强烈显示,通过问题解决而掌握规则会产生非常有效的、能长时间被很好保持的能力。”“发现教学法对涉及新规则的任务的迁移有明显的助益”(加涅:《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P218)。我们选择本节课的教法为“引导——探究——总结”,即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到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正是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2、本节课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1)对重点内容采用精加工策略
〈〈现代教学设计论〉〉(盛群力 李志强)P27在教学策略开发中说到:“抵制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式学习的诱惑。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主张抓住材料重点,深究细析式的深层学习。”考虑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普遍表述既是电磁感应规律的一部分,又是高于初中水平的学习内容,它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形象的“切割磁感线”到抽象的“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所以这部分内容又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部分内容可采用深究细析式的探究学习,具体如下: 先破——通过学生亲手课本图16-6实验,发现用“切割磁感线”已无法解释自已亲手做出的新的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规律的愿望。
后立——首先让学生寻找课本图16-4实验与图16-5实验(均能产生感应电流)之间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学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归纳,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分别加以引导。
采用这种教学策略,使本节课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意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调节自己的思维,不断改变研究问题的对象、角度、深度,对研究对象进行求同与求异思考,通过本课,学生不仅学到了规则,也学习了认知策略。(2)“解决问题——做中学”——学生参与活动的策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理解是应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思维活动中来,教师的思维活动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样,优生的思维活动也不能替代其他大多数同学的活动,本课重视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学生分组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虽然在时间把握及实验调控上有相当的难度,但为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必须这样做,这种教学策略也符合迪也斯特拉提出的“解决问题——做中学”的教学策略(见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P56)。(3)用并行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看一个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主要标志是看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思维的主体地位。为了避免出现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不一致时,强行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教师设计好的思路上来的情况,在教案设计时采用了并行方式,即准备好多种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3、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手段
本课的一个难点是磁场的空间分布及磁感线的动态变化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用3Dmax制作多个动画,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立体感,形象、生动的展现出磁场的空间分布及磁感线的动态变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复习奥斯特实验,引出如何用逆向思维,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的课题。
2、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我们要研究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至少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如何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会通过切割磁感线来产生电流。教师引导学生做课本图16-6实验,发现用“切割磁感线”已无法解释自已亲手做出的新的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规律的愿望。
引出要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磁通量。学习磁通量概念。
引导学生用磁通量来研究实验现象,得出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结论。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3、例题与练习巩固(略)
4、课堂回顾(略)
5、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