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hailan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新课程标准把这样的课程理念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足见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音乐学习的动力,也将影响儿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上的表现与发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固然一个蹩脚的指挥会令人失望,但一个糟糕的音乐教师会整整30年将30批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新课改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考虑问题。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应此,音乐教育活动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包括对音乐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使学生个性得到完善,音乐素质得到提升,能从音乐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出让每位学生从兴趣入手,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要想学生喜欢上音乐课,首先要把音乐教室布置得有音乐的氛围。黑板上的五线谱,讲台旁的风琴,墙壁上的音乐家的画像,以及彩色的画片,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想唱、想跳的欲望。当然,音乐的氛围不仅指音乐教室的布置,还包括学校的广播定时播放的名曲,以及学校进行的各种音乐活动。设计有特色的教学常规,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艺术教育应当设计艺术性常规。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并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我首先设计并采用了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常规。
1、采用丰富的“琴语”。如用“13 5i | i‖”表示“请坐”;用“ 12 34 | 54 32 | 1 3 | 1-‖”表示“请安静”等等。
2、恰当地运用“体语”。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头表示“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
3、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设计出“师生问好歌”、“表扬鼓励歌”等。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其次,要创造和谐、愉快、活跃的教学气氛与教师在课上的情绪及师生情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上课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感情,要使自己的语言、范唱、演奏及动作都有生动的感情色彩。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时,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熏陶下出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情绪。教师应该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朝气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抓住学生好奇心这个心理特点,创设感兴趣的音乐意境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打击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智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创造一种音乐环境把学生包围起来,带给他们各种类型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的能力,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这时,又有很多人举起了小手,背着背着我又补充了一条,如果背一首故事,奖两面红旗,这时,同学们都绞尽脑汁,希望为组争光。比赛结束后,我又让他们谈感想,有的同学说以后一定要多背故事,我又伺机引导,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但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有很多,如父母教、看报刊杂志、看电视等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此类的班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高度的责任感,促使学生顽强拼搏,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激趣导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通向学习新歌的桥 梁,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教授新课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看图导入法,意境导入法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保护小羊》这首歌时,我根据歌词内容把它编成一个简单的故事,然后再教唱,这样,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首歌中的人物和事情,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使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四、选择吸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打击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智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创造一种音乐环境把学生包围起来,带给他们各种类型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的能力,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这时,又有很多人举起了小手,背着背着我又补充了一条,如果背一首故事,奖两面红旗,这时,同学们都绞尽脑汁,希望为组争光。比赛结束后,我又让他们谈感想,有的同学说以后一定要多背故事,我又伺机引导,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但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有很多,如父母教、看报刊杂志、看电视等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此类的班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高度的责任感,促使学生顽强拼搏,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
五、注重通过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施展他们音乐的才华,会极大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我在每一节课中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他们表演节目,充分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小白船》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听赏歌曲,接着教师范唱和教学生唱,再让学生根据节奏普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让学生朗诵歌词,请班级“歌唱家”演唱,“班级舞蹈家”伴舞,最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唱,还请班级的“演奏家”用竖笛吹奏了此曲。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的改变观念,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
第二篇: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引导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一、教师要有渊搏的知识,高超的技艺,这样学生才能乐意向他请教。作为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所任学科知识,还要懂得与之相关的学科,要专项多能。特别是音乐教师,在器乐和声乐上必须出类拔萃,对于常见器乐不求样样精通,但也要略知一二,教师能歌善舞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并向老师学习,如果学生中有特长的学生能表演,效果会更佳。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各项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保证,是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的关键。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创造一个师生相容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为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另外,老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使学生愿意和你交朋友,愿意和你交流、说知心话。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轻松愉快,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创设参与的氛围和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让课堂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在上课前几分钟可以先让学生看动物的图片,听动物的声音,随着音乐学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可爱的小白兔,威猛的大老虎,笨拙憨厚的大象,青蛙呱呱,小猫喵喵,小狗汪汪,鸭子嘎嘎,学生特别开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模仿之中,把自己扮演成小动物,把课堂当成动物园,学生学着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就是一首动物交响曲,真正体现出了动物的狂欢,在学生兴趣高涨时结束了本节课,这是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手段。
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播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播放一些中外艺术歌曲,中外声乐器乐作品。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声唱法等。播放全国中小学生合唱比赛,钢琴比赛,舞蹈比赛及艺术展演,师生才艺展示节目录像。教师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有显著的帮助。
五、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老师的鼓励能给学生自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教师的鼓励和赞赏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个赞赏的眼光,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都会如一缕春风,吹佛学生的求知心扉,让学生处处感到温暖。
总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学习音乐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第三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读书是每个适龄儿童都要面对的事情,这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必经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贪玩等因素,对书本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一拿起书就想睡觉,而只要离开书本,做别的事情却又精神满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习惯。睡眠本来是与看书活动无关的人的本能行为,但由于与无关刺激建立了联系,就形成了相应的条件反射。如人在疲劳动情况下,仍然坚持看书学习,当拿起书时,又抵制不住疲劳的侵袭,便想抛书睡觉,但又觉得不学不看不行而勉强坚持,多次反复以后学习与睡觉两种无关的活动就联系起来了,经过不断强化,这种联系逐渐固定下来,以后看书便成了瞌睡的诱发因素,只要拿起书便想睡觉。当然,有些人并不是因疲劳而引起,也可能因对书不感兴趣或对学习反感等形成这种抑制性条件反射。所以,要克服这种毛病,必须消除抑制性条件反射,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
那么,怎样建立这种反射呢?
兴趣是推动前进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看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激发学习的动力,从而改变抑制性条件反射。有了兴趣,就会促进兴趣,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而良性循环的形成也就是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饭后不要马上看书。人进食后,消化系统的活动量加大,大脑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中枢神经主要控制消化系统,而对其它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如果此时看书,不仅效果差,而且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2、剧烈活动或情绪过于激动后,不应马上看书。因为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规律,我们大脑皮层出现兴奋之后,随之就会产生抑制。如果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之后就看书,就很容易与抑制反应建立联系,并产生抑制性条件反射。
3、疲劳困倦时不要看书。人体机能活动具有一定限度,活动超过限度,大脑皮层就会自动进入抑制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保护性抑制。因此,自己感到疲劳困倦时,就不要勉强支持看书,尤其是不要“开夜车”看书,以避免形成不良习惯。
4、睡觉前最好不要看书。有些人习惯躺在床上看书,把看书当作催眠,这种习惯最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缓解学生对着书本就想睡觉的状况,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学习书本的兴趣。此外,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时间段的选择,在合适的时间看书学习比不顾自身状况随时随地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由爸妈在线甘肃省心理发展中心整理提供
第四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不经意间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好几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与一些优秀的前辈老师的交流,以下是我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满趣味的情境
如果在课堂上单一的对一些枯燥的计算进行讲解必然不会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了周教授的视频,我对区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关注区域不仅关注区域本身,更要关注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关注区域内部的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交给学生比较的方法,运用学习国家的方法据图自主复习,教师表格是结论固化。达到了授之以渔的效果,学生掌握方法融会贯通。我对国家部分自然地理特征的复习案例展示如下,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注:图片较多,附件上传也显示太长,只能大量的删减了。请下载附件观看。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突破口,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随季节的不同,各地昼夜长短也不同”的地理现象时,我就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冬季与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何不同?同学们由于亲身经历过,所以对这个问题很快找到了答案。他们回答:在冬季时,早上6:30起床天还未大亮,而傍晚5:00左右放学时天就黑了,而在夏季,早上5:00天已大亮。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同时结合这些实际,学起来会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我认为兴趣是学习地理的最好的老师,提高兴趣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紧密联系实际,既能够保持学生带好奇心去探索学习,又能提高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展示图片,播放录像,让学生亲自动手指图、填图、画图,动手制作简单的教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实际,观察身边的现象,等等,都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最为关键,培养兴趣的关键点我认为让学生在每一堂课要有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体验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在教师对课堂的掌握,对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了解,兴趣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听了毕超老师的课后,我感觉做为一名教师,要紧跟时代,博闻广见,不落后于社会,才有可能走进学生。听了柴老师的课后才发现世界有多么精彩,做为一名教师,真的要做一名杂家,还要做一个潮人,不一定跟。潮流,但一定要知道潮起潮落。
当今社会真的是瞬息万变,曾以为“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就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但“碎片时间”“汗学院”“微社会”等等我们闻所未闻的新事物,却真实的存在在我们身边,我们落后了吗?是的,如果不积极学习,不关注我们的社会,只照本宣科,我们真的会落后于时代,甚至落后于我们的学生。让我们不再是保守的老师,而要尝试做一名开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