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

时间:2019-05-12 23:3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

第一篇: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

语文教材

范围:包括什么阶段?包不包括大学语文?思考这个问题。

“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心中,好的语文课并非在死抠课文和课本,而是要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培养热爱读书、喜欢思考的人。叶圣陶说课本只是一个例子。一个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工具。

学习语文的意义不管是中文,还是西文,只要是语文,其学习的目的无非就是理解别人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别人的思想,就是听力和阅读理解,也就是能听得懂别人的话,看得懂别人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口语和写作,也就是能说能写,把自己的思想清楚地表达出来。听力和口语即语文之“语”,阅读理解和写作即语文之“文”。语文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育,似乎恨不得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文学家,学得很晦涩,很艰难。结果兴趣越来越少,感人的文章也越来越少,真正的文学家更越来越少。实际上文学家不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而是社会、生活磨练出来的。只要有了基本的写作技能,通过社会、生活的磨练,加之有表达的欲望,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天长日久,文学家就诞生了。是要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应划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认知领域,一是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为目标的情感领域。由此也相应确定了语文的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其一,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人非生而知之。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学术研究更是如此。语言文字正是认知的基础,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没有很好的语文功底,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汲取精华,从不断爆炸的信息资源中获得新知,学术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其二,语文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的基本手段。逻辑思维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一个人没有逻辑思维,学习而来的知识就无法激活、发展直至创新,学术研究中的提出问题、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论证阐述等工作就无法开展。一些人认为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语文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语文中词的构成及变化规律、短语和句子的组织规律等,都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叶圣陶说过,“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可见,语文与逻辑思维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其三,语文还是提高人的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学术研究的成果最终要表达出来,为大众所了解,才能发挥效用。要表达,就需要借助语言文字,需要讲究修辞,毕竟世界上没有赤裸裸的不需要载体的思想观点。可以说,通过修辞来吸引人们,不仅是文学大师们需要关心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学术研究者在传播研究成果时应该关注的问题。即使是自然科学家,也需要通过美文向人们进行准确严谨的科学说明、生动形象的描绘讲述。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等,既严谨又生动,堪称说明文的典范,在这方面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当然,语文的重要性决不仅止于此。事实上,语文从来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通过语文,我们可以接受审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其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学术研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经典

经典英文名classics: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现在大家常说的经典究竟是什么?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有些甚至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比如中国的《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

“典”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

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

补充:

首先,从本体特征来看,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态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

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它诉诸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孔孟老庄”之于中国文化及传统思想,伏羲周公文王之于最高哲学体系,沙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现代人眼中的经典:一方面是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科玉律的典故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时常看到或者想起的一些人一些事,甚至能够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也叫经典;同时,对于个人而言,只要是能够感动到自己,并深藏在心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的也可称之为经典。如此过于泛滥用“经典”,任何的流行性的东西都能称为经典,那么经典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经典”之“经”引自《诗经》、《道德经》等之“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影响巨大。经是一种文学类别,朴素优美,易于大众接受和传颂。经典是指有价值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推进语文教材固然需要改进,但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与给与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人的独立人格,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深奥,甚至偏见,但之所以至今我们还在讨论他的作品,是因为我们的时代需要这种敢于批判敢于正视民族劣根性的精神,如果为了和谐,为了让祖国的花朵纯洁的心灵不受震撼,而把鲁迅先生的一部分作品删除,那么我们的花朵就真成花朵了。——甫杜 鲁迅的文章好,这点不可否认,但是鲁迅大师的文章不少确实是生涩难懂。想当年学习鲁迅文章,很是痛苦,即使是老师也不能完全参透文章的全部,更何况向我们传授呢。现在的学生更多需要的是面对升学的压力,减少一些艰深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为学生们“减负”吧。话说回来,先人们留下的好文章,未必都要通过语文课本来学习,再说语文课堂时间紧迫,也无法将优秀文章一一参透,更重要的还是要靠我们利用其他的时间去研读经典。然而让人纠结的是,面对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学生们课外读书时间会越来越少,相对于一些经典文章的“大撤退”,或许这才是更大的悲哀吧。——于洋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正是由于其多少年为世人所传诵,不会因为上不了中小学语文课本而改变,我们阅读的很多经典著作都是从语文课本外获取的。语文课本只不过是孩子们的初级读物,或者考试必备读物,还有许许多多的课外读物等着他们呢!虽说各地教材的集体大换血把鲁迅朱自清换下来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作品已经没有价值,就当是对经典的一个小小考验嘛,不要把语文课本看的太神圣了,歌功颂德之作是必不可少的。——张欢

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文明的速度却没有跟上。文化似乎在大把大把地缺失,信息发展之迅速,原先几百年的一步现在只用几个小时没准就能迈出。可惜,原先的众多今天在今天仍然被反复解读,譬如红楼譬如张爱玲。红学会和张看表明很长时间没有新的好的经典的足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面世了。现在的教科书如果再一味追求科技文,缺少经典篇章。下一代的孩子们对于经典和传统的解读会越来越淡漠。——胡倩

曾为中学语文老师的作家汪政说过:“任何一种母语教材,都是以自己母语中的经典作品和一定比例的其他语种的经典翻译作品构成,因为传统经典代表了我们无法逾越的历史和必须接受的传统”——此言当会“与我心有戚戚焉”。因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语文课,从来非同儿戏,它是其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者、传继者。可以说,非经典而莫入,是一国语文教材应有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像中华语言和文化,上下五千年间,且不论一般意义上的作品,仅传世之经典,就已汗牛充栋。如何从此洋洋大观的民族文化作品中优中先优,对编书著说的专家们而言,都非一件易事。因此,从中华文化典籍中,选出当代人学习教育专用的语文教材,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国计民生之大事。因而,对于教科书的编撰与修改,都应慎之又慎——最重要的,要有对文化经典的敬畏与敬重之心,而不应让我们的教材中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发生,更不能因此误人子弟和误国误民。

虽然,因历史原因,我们的语文教材并非从来都是完美无缺,但选择汉语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从来是编写语文教材的不变原则与精神。从诗经,到楚辞;从春秋百家,到战国雄文;从华美汉赋,到唐诗璀璨;从宋词风靡,到元曲烂漫;从明清小说登上汉文学巅峰,到现当代作品春花满园„„这其中盛开的朵朵经典之花,都在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中出现,成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最美精神食粮——这样的传世不衰之经典,我们的教材中当然应有其一席之地,让其哺育千秋后代,成为照亮中华文化与精神的最美星光。

当然,历史在前行,文化在发展,精神在提升,不同时代的经典也在不断涌现。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事实上也在一直更新和增添着当代经典作品。但是,对当代作品的选用,更应有着认真审慎的态度。像这位中学老师所推荐的当代年轻作者韩寒、郭敬明,事实上,且不论二人作品本身价值尚无定论,仅就其本人及其作品的争议性,对其入选语文教材都应有审慎态度。像韩寒的作品,引发了不少真伪代作的质疑,以及其作品本身存在的不成熟缺陷等,其能否于当下入得语文教材,都应充分考虑。像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等,其醉心于纸醉金迷生活的铺排描写,以及其作品抄袭案结案后,他承认却不道歉等争议,则其作品入选语文教材,显然都不应轻易言之。一个当代尚无定论、充满争议的作品,显然离经典之作的距离甚远——不妨将经典交给时间,因为,“浪沙淘尽始见金”。

当然,对语文教材的审慎,并不代表着阅读的自我封闭与圈囿;我们还有更为广阔的语文课外阅读路径——正是有了语文教材的经典引导性,再与广泛阅读的普遍性相结合,在二者的对比、延伸、互补中,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更上层楼,更具有标杆作用,也才能在我们的语言文化之河上,让中国精神泛波乘舟勇往直前东到海。

与时俱进

1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

2.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从而发生一些改变。3.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传颂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为“辗转传布颂扬”之意,区别于“传诵” 例稿

第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下的宝贵财富。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必然要得到传承和弘扬。然而对方辩友对传颂经典的理解存在偏差。(首先,对方辩友认为经典中存在不合理因素,其实我方今天所指的传颂经典,必然是经过长期实践考验并沉淀下来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内容。例如我们今天学习《论语》,不是要学习它的局限性。)其次,对方辩友认为传统经典无法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其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本来源于实践,而经典是无数人几千年的实践而来。另外,创新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试想,没有对经典的掌握和应用,学生也只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即便再怎么强调与时俱进也是徒劳的。没有了对经典的了解,所以才会出现《宰相刘罗锅》这类不符合史实的电视剧,更别说是创新了。最后,对方辩友误认为传颂经典无法与弘扬时代精神接轨,然而,我们从小学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告诉我们要爱国爱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则告诉我们应该不畏艰难,“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又告诉我们要团结友善等等。这些不正是我们弘扬的时代精神吗?

第二,虽然我方并不否定与时俱进是一种积极态度,的确,在当下,改进课堂硬件设施以及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优质学生,例如于丹用现代眼光现代科技很好的重现了《论语》的魅力。但我方并不认为它是万能钥匙,语文教材不同于物理化学教材,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忽视经典无疑与培养“博学通古”学生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与时俱进存在一些可能导致危险的因素。当今社会,快餐式阅读渐成风尚,但是其中不乏充斥着虚无颓废的思想,远离了阅读品位与质量。很多因素是连编写人员都无法甄别的,如果将这些因素大量引进语文教材,必然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扭曲。近年来,鲁迅的文章确实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调整,但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吴承恩的小说也节选写进了语文教材,同时,鲁迅的文章依然占据最大比例。(我们不能关注《背影》里的父亲跨栏杆违反交通法规,那么按照与时俱进的逻辑,是不是也应该将中国式过马路写进课本鼓励学生要闯红灯呢?)

第三,退一步而言,我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读一些新鲜文章,但与时俱进的内容不应该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舞台,而更多由媒体以及其他社会角色提供,2012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曾有一份对于中学生的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将青春,流行,时尚作为课外阅读的首选,而很多人接触名著主要以电视剧为主,以《西游记》为例,只有4.2%的被调查者读过原著。可见,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接触经典少之又少,因此,作为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阵地的语文教材,更应该加强对经典的传颂,而报纸杂志显然更能做到与时俱进。例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会议精神,更新最快效果最好的是网络报纸等,那又何必强求语文教材呢?

有诗云:大国泱泱,大河滂滂,五千年文明未绝,惊殊寰宇;八万里河朔浩荡,唯我无双。诗词歌赋,浩如烟海;经书典籍,汗牛充栋。莘莘学子,攻读于民族贫弱之日;英雄我辈,相会于中华崛起之时。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大致得知,只有在语文教材里更加注重传颂经典,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继承与发扬。正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一旦切断了这条纽带,我们的文化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如果教科书一味追求时代的步伐,下一代的孩子对于经典和传统的解读就会越来越冷漠。那时,遭遇尴尬的就不仅仅是端午节和孔子的出生地问题了。

厚古不薄今,温故而知新。经典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在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改革,部分地区中高考语文分值提高的背景下,传颂经典显得更加重要,西窗独倚,灯下苦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经典作品背后独特的人文天地和情感世界,我们不反对语文教材中需要青春又有活力的文章,但一本有良知对民族有责任心的教科书必然更加需要对经典的传颂,由此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爱国情怀的提高,独立人格的形成。(优秀文化无国界,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既要成为继承者,更要成为传播者。)试想,一个只强调与时俱进,对经典冷漠的国度,那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全人类)就失去了背后一半的世界。反方可能提到的反驳

只注重与时俱进,忽视经典导致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少。与时俱进的文章并不意味着缺少文化素养。不难找到,许多当代文学作品(如《我与地坛》),有浓重文学气息,也有着许多的人文关怀,当代文学易懂的语言也令学生更易接受。反而那些难读的经典,学生难于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素养和文学知识的追求。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接触经典太少,语文教材应该加强对经典的传颂。

在教材中苦读经典的同学,回家还愿意利用课外时间读经典吗?学生阅读得少,根本原因在于对经典不感兴趣。为了读经典而读经典,这显然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吸纳到有用的知识。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的兴趣,在精而不在多。

当代文学,更新速度快,易被取代,因此难以判断它是不是真正适合学生学习。选入教材的当代文学当然是有其代表性与普遍性,而且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而且易于接受。

语文教材不同于物理化学教材,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而注重其经典性。

时代在发展,在当今时代,符合现代社会的文化必须成为主流。语文教材也是当代产物,难道就不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了吗?语文课本不与时俱进,这根本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与时俱进的内容应更多由媒体以及其他社会角色(报纸等)提供。

报纸杂志等缺乏语文教材的规范化。经过筛选,与时俱进的内容编进教材,更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吸收。

语文出版社是全国唯一的语文专业出版社,也是我国能独立研发全套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的出版社之一。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语文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从小学至高中的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15年来,语文版课标教材被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市的两千多万学生使用。2013年,教材修订大幕正式被拉开

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

更换大约40%课文

据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介绍,修订版教材和之前版本相比,大约更换了40%的课文,其更换标准就是是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修订版教材除了拼音、识字单元外,以诗歌为主构架全书,共有13首诗。“诗歌是人类最早抒情表意的形式,也是语文体裁之一。虽然小学语文明线是以话题组元,但暗线是体裁,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首先,一些优秀的传统篇目得到了保留。比如,保留了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次,修订版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王旭明表示,有些篇目虽然内容很好,文字也不错,但是由于和时代要求不符,还是被撤换。“比如《谁勇敢》一文,有些老师教过,而且特别爱教,希望能留下来,但我们还是拿下来了。为什么呢?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马蜂蜇,用身体扑向马蜂窝,虽然保护了别人,但自己却受伤了,文本的结论是这个孩子最勇敢。我们认为,对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应倡导这种行为。怎么办最好?那不是语文要讲的事,至少在选文时我们不选这种文章。”此外,中学课本里的《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以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南京大屠杀》被换成《死里逃生》。

同时,修订版教材还特别注意选择文质兼美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文本,并保留了原教材的许多传统名篇,比如《想做好事的尤拉》、《奥莉娅和莉达》等。“这些文章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操和优秀的品德。”

内容向传统文化倾斜

古诗文最多占比40%

据了解,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古诗文比重,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七至九年级教材在篇目减少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每册两个古文单元,古文单元占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同时,新修订教材还通过其他方式做了一定程度的弥补,比如增加了白话小说单元,“这实际上也是学习古文”。

此外,新修订教材还特别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一至六年级《百花园》中的“读读背背”栏目,安排的内容都是古诗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园》中安排读背古诗文82篇,比此前教材增加了40%。另外,七至九年级口语交际中的《交流座右铭》、《谈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写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读精神》,综合性学习中的《诸子百家初探》、《现代社会与儒家思想》等,都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课后练习注重理解运用

分析解释题目占比过半

在课后练习上,修订版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做到既有一定数量的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练习,又有较大比例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练习,还有不少则是二者兼顾。比如,修订版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了较多的读写结合题;同时,练习中多次出现“用自己的话说说”、“用自己的话写写”等题目,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的能力。

据统计,全套教材当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即用语文来说现象,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的题目,占到50%以上。体现在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上,话题的形式更加考虑学生的需要:口语交际加强了互动性,比如一二年级看图讲故事《劝说》,七八年级开一次辩论会《一分钱的官司该不该打》 等;习作加强了实用性,比如一至六年级加强应用文的写作指导,安排了8次应用文写作的练习;综合性学习加强了实践性,比如七至九年级的编演短剧、办一份小报、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据王旭明介绍,修订后的教材想利用这样一些环节,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社会、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学“空语文”、不学“死语文”,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绍振

体现核心价值观不靠“贴标签”

中小学语文教材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单纯地“贴标签”,选一些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文章,这样容易背离语文。语文版修订教材的课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有机结合于语文的人文性、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得到情感和审美的熏陶。同时,这套教材还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选了很多经典篇目,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认同感。

第二篇:传颂经典演讲稿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大家需要把中国的经典文化传承下去,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传颂经典演讲稿吧,希望大家喜欢!

传颂经典演讲稿

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众所周知,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她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脉动,聆听古代圣贤的敦敦教诲,他们的话语点燃我们心底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

从《诗经》里走出来,宛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荡气回肠的经典楚辞,更不用说老少莫不能诵的唐诗,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约思乡,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更不乏苏轼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作,随手捡拾的诗词,都撼动着我们的灵魂……

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华民族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诵读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撒播在我们心里,生长在我们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受用一生。

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精神瑰宝,诵读国学经典,使我们情怀高尚,灵魂纯洁,使我们的人生丰满充盈。

传颂经典演讲稿

2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梦就是我的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读了《走复兴路圆中国梦》一书,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从历史的昨天走来,在历史的今天振奋,向历史的明天进发。我们可爱的祖国正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现在,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要把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伟大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不管是在中华还是在我们山东,要说到中华传统美德,我们第一个想到的美德就是孝敬长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是要孝敬长辈。虽然我做的不够太好,但我依然努力地去做。相信我们都读过《三字经》吧,在里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了。黄香才九岁,就会温席了。现在,我们都有电热毯,用不着我们去为长辈暖被窝了。但这种孝敬长辈的美德却一直鼓励着我,让我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直关心和关爱着自己的长辈。其实,美德还有很多种。可是如今却还有很多人已经把美德忘记,一些人对美德置之不理。在一个教室里,有一小片废纸不小心落在了地上。这件办公室里人来人往,可就是没有人把这一小片废纸捡起来,难道就没有人弯下腰来把废纸捡起,演绎这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吗?

我们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我们中华五千年的经典美德传承下去,因为人因有了美德而受尊重;国家因有了美德而炫灿;社会因有了美德而缤纷!我们要把美德的“歌声”继续唱响!然后,每人都要有一个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同,也许是医生、教师、画家、司机、警察等等。但我们都要有的是伟大中国的复兴梦,为祖国做出奉献吧!当医生的可以为人治病;当教师的可以教书育人,让学生长大后为祖国付出;当画家的可以画出美丽的画给人欣赏;当警察的可以为民除害等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去实干,这样中国才会更加兴盛。我们既然知道这些道理,就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这些就是我诵读经典的启发感受。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个中华好儿女吧!

第三篇:医生更应该懂得感恩

病人以身为师

医者以心感恩

质检室

刘燕玲

在医疗活动中,每位医务人员都应该明白,是众多患者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水平,成就了我们的事业。病人是医生真正的老师,真正使医生能力提高的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医生的双眼只有在病人面前才能焕发智慧。凡是在临床打拚多年的医生,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都会感到患者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我们自己回想一下我们所会做的每一种术式,治疗的每一种疾病,不都是从病人身上学到的吗?在我们技术不全面的时候,是患者献身于我们,让我们熟练技术,增长知识,所以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应该感恩我们的病人。然而,长期以来,有的医务人员却不懂得对患者心存感激,这是我们在处理医患关系时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

有人说,做医生难,因为现在的患者“越来越难缠”,“稍不留神就会授人以柄,医疗上稍有一点失误,或解释不到位,或患者的不理解,就非难你,没有一点包容心。”也有人说,社会大氛围如此,医生也不得不对患者设防,以保证自己在纷繁的矛盾中全身而退。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誓词中具体明了地阐述了医生仁爱的观念:“吾将竭尽吾之能力与智慧,以己之才帮助病患;戒用医术对任何人等以毒害与妄为”,“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情,终生不渝。无论何时登堂入室,吾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誓词”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医生的行为准则。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患者是好的,他们相信我们,感恩我们,不是也有许多患者成为我们的朋友了吗?抛开少数极不理智的“医闹”行为不说,在临床医疗纠纷中,我们有没有试着去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和恼怒呢?我们认真查找过没有,在我们的医疗活动中是否存在医疗缺陷或沟通不到位,有没有将患者的意见纳入到我们的治疗方案中来,是否像誓言中所说的那样“吾将竭尽吾之能力与智慧,以己之才帮助病患”?瞬息之间,亲人因病致残甚至溘然离世,而以救死扶伤为使命的医生却无回天之力,我们应感到悲伤。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都清楚,患者所了解的医疗知识非常有限,而他们又对医疗技术期望值过高。面对亲人的生命,他们只好苛求医生妙手回春。而当矛盾一触即发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是否解释到位,是否和患者进行了有效沟通?我们应理解他们,宽慰他们。同时我们也要感到我们的责任,同时我们还要感恩他们,正是他们的不理解,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正是他们的牺牲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不光是在非常时期,就是在日常的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都应对患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哪一位医生不是从病人身上学的技术?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毫无保留的交给你,让你亲手触摸人体最隐秘的部位,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正是病人让我们一步步成熟起来,难道我们不应该报以发自内心的体贴和宽容吗?当我们面对病人的时候,首先应该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完美?我对病人是否已经尽心尽力?”医生仁者,无论面对多老的病人,我们都应像爱护婴幼儿一样爱护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婴幼儿我们都应像对待才高八斗人才保护他,面对高官我们应不卑不亢,面对贫民百姓我们一样一丝不苟。

当然,医生无法远离世俗生活,医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医生作为一种职业无法抹除谋生手段的烙印。但医学人文精神从骨子里不媚俗。世俗的生活可以躲避崇高,抛弃理想,远离人文,而医学不可以。人类对生命的热望不允许医学随波逐流,走下圣洁的殿堂;许多职业可以以利润为第一要义,以金钱为第一动力,而医学不可以。人类生命的价值不允许医学抛弃责任,混迹于喧嚣的市场。在没有硝烟却随时有伤亡的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现场,我们的医务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地挽救病人生命;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不计报酬地尽医生护士的责任,他们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正是靠科学技术,靠全国人民的支持,特别是靠医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们在与非典病魔的殊死搏斗中,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牺牲和奉献,爱心与温情,都会长久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那时的我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责任、义务和奉献,也就选择了自己的人格取向,逐渐形成自己的医学人文品格。作为医生我们要永远敬畏生命,敬畏我们的岗位与责任。感恩病人,感恩他们对我们的信任。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感动和感恩,因为有感动,才会有感情,才会微笑;因为有感恩,做人才不麻木,初始才不厌烦。医生更是这样。

病人永远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当倍加体贴与爱护。

第四篇:小升初家长更应该把握

小升初家长更应该把握“大度”和“方法”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进入重点中学,不惜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培训班。其实关于培训辅导班关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下面丁博士就来给您介绍一下小升初家长更应该把握“大度”和“方法”。

(1)关于培训班:

报班与否各有利弊,但最好家长和孩子一起学,共同面对,即使你不懂奥数也可以督促他学的,孩子毕竟是孩子,除非他自制力超强。报点合适的班可定会迅速提分,但前提是孩子认真学,我们不是非常肯为孩子辛苦的家长,也怕孩子累,也怕他去了不好好学,浪费我的时间和金钱,就算了。

英语可以早点学,是个积累的过程,奥数可以晚点学,年纪大些理解力强,学的会很快。我们没上过冲刺班,冲刺班应该可以提些分。

(2)占坑时机:

占坑不用太早,如果插班考不进的话最后也留不下来,当分母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不给孩子定太高目标,要勇于放弃。

(3)辅导孩子的痛苦:

以前有个“你辅导孩子奥数生过气吗?”的帖子,回复相当踊跃,我家的孩子也一样,一学习就愁眉苦脸。我们也恨铁不成钢过很多次,无数次说不教他算了,让他做XX蓝领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吧。后来看他英语有点天分,口语很好,性格也好,估计长大可以到培训机构做英语培训教师,教小学生,才不把XX挂在嘴上了。

看起来孩子得到不少荣誉,仿佛是个牛孩,实际上不是,他把好多考试考砸,让我们倍感失落。我相信每一个牛孩风光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

(4)成长和小升初:

我认为小学是慢慢长大的过程,不是专门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有父母耐心的陪伴,陪伴是相互的。孩子生活很规律,从不熬夜,周末也正常时间睡觉,很少上网和看电视,我们也不看电视,尽量带他出去玩,我和他爸爸很少加班,陪他的时间挺多,本来我们也可以很忙,可以多赚些钱,但觉得孩子很快就长大了,不陪会后悔的,就在工作上降低了追求。

小学比的是家长,只要家长上心,孩子都错不了。

(5)小升初的迷茫

本来一直都是比较淡定的。在五升六的暑假,因为没能进入八中培训班的快班,突然觉得看似有把握的八中也不太靠谱了,有时看孩子做错的题,会控制不住情绪,狂批一通。六年级快开学时家长陷入了一种茫然的情绪,我们的目标是十一实验班>八中>十一普通班,其次是推优去三十五,保底是XX,看似出路很多,却都没有把握,对于XX,鸡肋的感觉,交钱去XX对我们来说有点难以接受,孩子未来在哪上学又

和家里的住房问题搅在一起,加重了迷茫的情绪,记得当年的花版曾写过一个令人感慨的贴子,大概的题目是《谁陪我度过》,写尽了周围纷纷上岸后自己的迷茫情绪,心有戚戚焉。当然花版孩子最后上了理想的学校。

(6)做个大度的父母:

我在这网上潜水很久了,有时觉得很多父母计较的太多,很同情学而思的老师,服务行业真是不好干(我是作科研工作的)。可能关心则乱吧,很多父母太较真了。如果竞赛时孩子的估分和公布的不符的话,我不会想办法查分的,又不是高考,错就错吧,反正不是孩子记错了就是判错了。有时不能盲目相信孩子的说法,如果给孩子太高的期望和压力,孩子是会说谎的,因为他要逃避责难,这是很自然的反应。

关于老师偏心教师子女的事,我觉得很正常,将心比心,如果我是老师,我也会全力帮孩子的,一时的得失不要太计较,人的一生是有很多次机会的,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以上就是小升初家长更应该把握“大度”和“方法”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要想了解更多小升初内容,可以登录丁博士官网。

第五篇:语文教材研究

08中文(1)班陈诗桦0806010038

高中文言文教材分析以及教法研究

——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为例 关键词:粤教版文言文教材教法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编排情况进行研究,是解决文言文教学问题的一个有效视角,但仅靠教材研究还不能解决文言文教学目前的困境,不断探索和改良文言文的教法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编排情况进行研究,是考察文言文教学问题的一个有效视角。正如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对执教者来说,文言文教学历来被公认为费时费力的一个大难题。以传统的串讲方式呆板对待新课标下任务更加繁重的文言文,势必出现教师的“讲”和“灌”充塞课堂的“填鸭”式教学现象,收效甚微。长期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泯灭,文言文教学发展遭遇了瓶颈。新课标下,古诗文在高中教材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加上《语文读本》的内容,阅读量几乎是原来的三倍到四倍,这就给师生造成更大的困难。

二十多年来,“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而如今的文言文教学,尽管教师开始尝试用一些新的教法,但是由于对文言文的价值认识有误,只把眼睛盯在词语语法上,又由于应试之风愈刮愈烈,师生都陷入反复操练和追求分数的泥潭中,文言文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抛掷一旁,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厌学文言文,教师也很迷惑,花费的力气大,收效却甚微。截至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因此,明确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学习规律,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文言作品对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巨大作用,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要想切实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难题,首先就要了解文言文在教材中的编排。以粤教版必修五为例,文言文单独编排成一组,文言语体与文体结合相结合,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阅读部分,包括《鸿门宴》(司马迁)、《陈情表》(李密)、《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二部分是扩展阅读部分,包括《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和《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两篇。的确,粤教版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浦江清先生就提出:“现在初中课本文言语体夹杂着.显得很不调和。”所以他主张“把中学国文从混合的课程变成分析的课程:把现代语教育和古文学教育分开来,成为两种课程”。①60年代,吕叔湘先生也认为:“现行的教材编法和课时安排都还不能符合要求,教材中文言文和白话文 是插花着排列的。”他主张,“学习文言应有一定的系统。”②假若把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编排在一起,便会很容易削弱了文言教学的根基,文言文与白话文二者的特点和难点不同,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不同,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不同,不宜放进一个教学层次、纳入同一条教学路子;否则就会违反各自的教学规律,硬是要混在一起,尤其是把文言作品纳入现代实用文的框子,按单元编排,很难充分照顾到文言教学的特殊性。因此,把文言文独立成一个单元,更有利于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把握,而系统性的文言文教学,也更能

1够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

王荣生先生所言:“一篇篇的‘范文’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方面,而这些方面既不能从‘范文’中剥离也不能使之独立.因而往往也就没有客观而确定的连接点能将两篇‘范文’内在地贯穿起来。也就是说,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文,从本质上讲,是圆满自足而各自为政的,将它们贯穿起来的‘线’,多数是人为的外在标准.甚至主要是编排者的创意或对某种编辑效果的追求 ”③因此,具体的某一个文言文本.一旦被吸纳到教材体系当中作为一篇课文,它就必然地体现着教材编者对于这一文本的教学价值的“定位”。就如《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三件逸事来表现段太尉的性格特征,尽管它的篇幅很长,但脉络清晰,观点鲜明,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它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以具体的事件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而在文中也有不少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典型用法,如兼词“焉”的用法、虚词“以”、“因”的用法等,还有不少特殊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等等。在一篇文章中出现如此多的文言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复习时也能有效地节约时间;而对于教师来说,也使他们明确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在教学时不会过于零散,更方便他们为学生总结知识点。除了兼顾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段太尉逸事状》还做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熏陶,这篇文章为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文言知识,还有文章主角段太尉的精神魅力,他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富有政治远见,的确也是学生所需用感受和学习的。从“知过情”三个维度来分析,《段太尉逸事状》的入选基础阅读部分确实是合情合理,这也能看出粤教版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编排的用心。

除了基础阅读部分,扩展阅读部分的编排也符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高中语文课程比较繁重,教师的语文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文言文部分的编排就更容易让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抓住重点,因为扩展阅读部分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比较简单、注释比较清晰,因此,教师可以把学习这类课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及积累的知识去学习文章,教师只做必要的点拨与梳理,一来节省课堂时间,二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了文言文在教材的编排后,还不能够解决文言文教学目前遇到的困境,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做到不断探索和改良文言文的教法,我在培英中学实习的过程中,便有了以下的体会:

一、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兴趣,重拾学习信心

因为古文对一些学生来说是最为恐惧的,一些学生一听到上古文课,一打开冗长的课文,就情绪低落,更不用谈如何提起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之初恰当地引导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1)运用“秩闻趣事”导入法,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轶闻趣事兴趣浓厚,在古文教学中可以投其所好,用故事引入。在讲《鸿门宴》,可以由霸王别姬的故事导入;讲《郑伯克段于鄢》可以用最近热播的关于家族争斗的电视剧引入。

(2)运用“温故知新”导入法,所谓“温故知新”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同一个作者、同一题材或同一文体的相关作品带来的心理上的亲切感轻松导入新课,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比如文言文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就学习了《鸿门宴》,也对司马迁和《史记》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报任安书》的时候,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情感。

(3)运用“真情告白”导入法,每个成功的语文老师都是课堂上以情感人的高手,古文中有许多情感真挚的篇目,教师若能创设情境,“真情告白”,就会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之自觉地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比如《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的深情,可以由对亲情、孝心的歌颂导入;《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对百姓的关心和责任,更是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和尊敬。

无论运用何种导入方法,归根到底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厌恶

和畏难心理,除了运用以上三种手法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实际来导入文章学习,提高学生兴趣,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文言知识体系,树立学习信心。

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汉语言衍变而来的。二者既有差异性,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汉语常用字还以单音节词、词素、成语等方式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当然,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间已有一定的差距,不少词的含义发生了迁移、改变、扩大或是缩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先帮助学生养成结合具体语境记忆、整理、归纳、积累文言文词汇语法知识的习惯,将调动学生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每篇文言文的学习中,将篇中的实词、虚词结合课文注解加以整理归纳,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牢记典型例句,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后能够在阅读解题过程中迅速进行知识迁移。古今词、通假词、异体字在文言文中比较固定,总数也不是特别多。每一篇都进行小结,反复记忆,聚沙成塔,让这些零碎的知识不再成为阅读的“绊脚石”。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在老师讲析了例词、例句之后,最好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总结全篇中的文言现象,记住典型例子,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当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后,也就搭建好了沟通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桥梁,阅读解题轻松不少。文言文知识体系越牢固,学生对古文学习的信心也越容易树立。

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总结概括文言知识点外,向学生提供 “工具”,有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根据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文言文提出的“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学生在课外或课内自读古文时,倘有一本比较适用的工具书,对独立而及时地解决遇到的疑难词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学文言文时能独立解决疑难词语,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工具书,学生学习古文经常查查工具书,从比较鉴别中可以选出恰当的解释,有助于弄通文意。

三、通过听、说、写、画、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巩固学习信心。

(1)“听”与“读”,真切感受古文学的韵味。进入课文课堂学习之初,应多“听”,听学生读,老师读和名家朗读,利用录音或多媒体,将声画效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受古文的魅力。正确的范读,能够直观地告诉学生如何断句、停顿、语气怎样,能够对学生的理解起到帮助作用,并且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避免了读错字音、句读的麻烦。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用大声齐读、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单人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放开嗓子,旁若无人地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多遍,自然而然地培养了语感。正如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通过“说”和“写”,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升他们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高中古文篇目很多都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报任安书》中的司马迁,为了理想甘愿忍受一切苦难,比如《陈情表》中的李密,言辞委婉却饱含深情,再三推辞只为侍奉祖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古文中出现,他们的性格、语言各不相同,他们的成败让后人感叹。语文教学又是培育灵魂的人学,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要。文言文教学完全可以借这些人物和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鸿门宴》中刘邦、项羽一成一败的较量,《郑伯克段于鄢》中兄弟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来谈看法、写评价,汲取古人的优秀品质,这样,既实现了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目标,又让学生亲近古人,加强了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3)通过“画”和“演”,让课堂充满活力,远离乏味。因为文言文教学知识点繁多,日常教学中不可能每节都采用多媒体,所以,在黑板上简单地画画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比如在《鸿门宴》上,宴会上项羽、项庄、范增、刘邦、张良依次由尊列卑排列的座次图一画,学生就发现了许多端倪:项羽的自矜功伐,任人唯亲的毛病一目了然(项羽自己的位置最显要,贴身而坐的不是谋臣而是亲戚),也可以从侧面分析项羽注定失败的原因。这样的画图,自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半功倍。而表演,也是给冗长的课堂制造亮点的一个最好的办法。表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创造力,调动他们的热忱,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有所收获。比如《鸿门宴》中樊哙闯帐吃生彘肩这一环节,老师先介绍了古人吃的礼仪——用匕首取熟肉,放到俎上,再移至席上,而樊哙身份低微,他的吃,却也气派而合礼法。然后让学生的表演,自然地领悟到樊哙性格豪爽,粗中有细的一面,这对于了解文章刻画的人物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听、读、说、写、画和演等多种方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并得到巩固,想不爱“之乎者也”都难。

大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方言文教学改革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但我相信,只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文言文教学将不再成为语文教学的“拦路虎”。

注释:①浦江清.论中学国文(下)[J].语文学习,2004,(4):53.

②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19—320.

③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09,300.

下载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材教学计划

    语文教材教学计划 语文教材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人数36人。三年级,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从低段到高段的过渡,对学生的学习难度是一个挑战。在二年级开始我就陆续让......

    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推荐)

    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 马秀兰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是一个上孝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妇,多年以来,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

    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 经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别小。特别是上学习培训,那个平台给了广阔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老师经过在线学习,上发贴......

    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学校:宋家沟小学科目:语文 年级:六年级 教师:张玉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四年语文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分析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胡长海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

    人教版新版语文教材解读

    浙江最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变了,第一课不学拼音了! 来源:钱江晚报假如本月要评选畅销书,钱报君相信,一定有这本书的一席之地。 这就是此前一直热传的最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

    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 )姿势和良好的(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 )、( )和( )。 3、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

    语文教师如何钻研教材

    语文教师如何钻研教材 (第一张片)谈不上讲座,按要求完成任务。今天下午,结合近期听课跟大家交流,有不当之处,请你指正!开始正题。钻研教材前,我们先知道什么是教材。 一、 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