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时间:2019-05-12 23:0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湖北省钟祥市长寿一中 马玉勤

一、课题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二、课题提出

1、研究现状: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西方国家特别重视本国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的研究,他们根据本民族的信仰和文化特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引导,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也不例外。在新时期,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创新意识不断凸现,科技创新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我国把学校课堂教学学生主动活动放在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研究则多是在某一点上的突破,呈现出单一性、片断性、局部性和个体性。单一性,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某个操作环节的研究;片断性,是指还没有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课堂主动活动的体系;局部性,是指对某一学校、某一学科或某一阶段的实践研究;个体性,是指部分教师个人进行的研究,或是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研究。尤其是在我市,在这一方面较为明显。由于缺乏大范围、系统、整体的研究,导致课堂教学学生主动活动的断层,往往是少部分学生主动活动较好,而对大部分学生却忽视了,出现了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学生课堂主动活动的盲区,部分学生的主动意识成畸形,即使一少部分课堂主动性活动较好的学生在某一时期、某一时段表现较好,但持续性和整体性较差,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压迫下被动的学习。为了大面积提高我市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水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我们认为研究中小学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操作的全过程,从全局上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宏观控制和具体指导,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迫切、十分现实的课题。

2、实践价值:

2002年9月,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在实践层面上拉开了帷幕,新课改对课程的性质、功能、内容、实施以及评价都进行了重新定位,一线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和最终实施者,怎样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把新课改的理念付诸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主动活动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教育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等基本价值取向;新课改十分强调课程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不做硬性规定,这就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以新的教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就是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合理有序的结构训练,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四个优化”,即优化目标结构、优化内容结构、优化训练结构、优化时间结构,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过程,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学生活动能力自主化,因而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三、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与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也以不同方式提出了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目标。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提出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受他这些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率先在中国实践和推行了杜威的教育理念,并发展了他的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本质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又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如:美国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等;我们国家在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后,倡导出“强调教育教学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的教育思想。这些理论都从不同层面论述到了“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观点,为我们探索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我们的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探索新时期具有区域特色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主动活动的课堂构建策略,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目的

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手脑心体并用的过程”,让学生动口、动脑、动心、动手、动身,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德、智、体、美、劳诸育的融合,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形成较完善的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理论和实践方法及评价方式,提供较为详实的个案以利指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

五、研究内容

1、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①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 ②学生主体体现的研究 ③课堂教学情景设置的研究 ④课堂教育资源利用的研究 ⑤课堂流程建构研究 ⑥课堂偶然因素调控研究

2、学生主动活动课堂评价研究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确立一些实验班和非实班学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对参研学生进行课堂活动能力进行测试,把研究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也可以在每阶段任务完成后对参研学生进行测试,观察其能力变化,对结果进行研究总结。②叙事行动研究法:分为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边计划、边行动、边改进。具体模式:“←计划←反省←观察←行动←计划”。行动研究是一种对教育行动的动态研究。叙事研究是一种较多关注教育“质”的研究,只得出“质”的结论,也就是定性的结论,很难把研究结果量化表示出来。它呈现出来的结果一般是叙事报告。目前在教育问题研究中,往往把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结合起来,称为叙事的行动研究。这是解决教育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的好方法。其具体模式:“教学设计 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 反思 撰写教育叙事 再反思 修订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学校思想教育活动中,在不断的行动反思中发现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教育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

③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组对国内外学者、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目标特点、内容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及经验做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专题讲座、召开心得体会会、信息交流会等形式进行深入领会,为研究创新提供方向指导和实践帮助。操作实践组按照课堂教学的要求,对乡村教育资源和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然后和理论组一起设计农村中小学学生课堂主动活动能力培养研究行动方案,并付诸行动,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适应性。

④实验法:按教育实验的规范要求,编印相关资料和实验操作资料,选择实验样本,控制实验因子,进行较规范的实验,验证理论假设,并注重实验资料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完备的实验档案。

⑤个案追踪法:参照检测评价的内容,或在教育行动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生课堂活动能力跟踪卡,进行个案辅导。

六、研究过程

研究周期: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 准备及初步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①制定方案,明确职责。

②确定各实验班,落实实验教师子课题。

③各实验班认真学习,宣传动员,了解各自研究目标,制定研究制度及研究计划等。

④进行研究前的调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现状,并收集整理资料,完成调查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并报课题组。⑤课题组将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校可根据情况聘请专家进行课堂研究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实验研究能力。

⑥加强领导和管理,努力在学校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跟踪、课堂全息培养学生主动活动能力的教学氛围。

2、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3月——2008年12月)①探索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活动能力的内容和方法,对课题进行实质性研究,实验班根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展开研究,定期组织交流活动,轮流提供研究现场,准备公开课或展示活动等。

②实验教师对各自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阶段总结,及时反馈问题和进展。

③继续组织培训活动和专家报告讲学,不断提高认识,掌握前沿信息;在子课题内形成明晰的、富有成效的、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思路,并指导研究工作的进行。④在实验班试验的过程中,课题组根据研究进展及成效开展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整理。

3、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①各实验班进行后期的总结,将突出的成果在所在学校范围内推广。

②各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要求,进行研究后测工作,并观察、分析、总结调查结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

③课题组收集并整理上交报告、材料,完成研究总报告。

④汇编各实验教师上交的研究论文,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结题。

七、完成课题的条件。

本课题由校办主任马玉勤同志担任负责人,学校具体协调,教研组长和一线骨干教师参与研究,使课题研究具有有效的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大多具有中高级职称,都是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带头人,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教研组长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课题组便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大面积指导教学实践,便于深入实验班开展实验点上的研究;多数人参与过地市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课题组同志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过教学研究的文章,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课题研究预计总开支为3.3元,其中资料费0.5万元,课件费0.4万元,调研差旅费0.5万元,会议费0.5万元,计算机使用及打印费0.4万元,成果鉴定费0.6万元,其它0.4万元。经费来源,学校筹资2.1万元,申请资金1.2万元。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3、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4、《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研究案例集》及部分精品课。

5、《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优秀论文集》及部分音像、光盘资料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雅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我校自创办以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和一个勤奋的学习环境,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有效地发挥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取得可喜成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努力挖掘物质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建设,都要体现学校的特色,要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近几年来,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从本校实际出发,对校园物化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紧紧围绕着“务实育人、张扬个性、主动发展、创造和谐” 的办学特色,从整体的布局到局部的造型及主体的设置都体现了“育人、个性、发展、和谐”的理念。我校面南背北,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三区”的分布成一个“睡”着的“品”字,生活区在教学区的后面,运动区在教学区的右面。走进校大门就进入了教学区,在主道的“丫”处矗立的一个塑雕把道路分开,向两边延伸的道路环抱着教学楼,这一造型从空中俯瞰,像一个人双手托起一颗初升的太阳,预示着长寿一中的蒸蒸日上。教学楼成一个“凸”字形,在“凸”字的顶部镶嵌着一个跳跃的火炬形图案的校徽,整个造型象征着学校在老师的默默奉献和学生的活泼健康成长中不断崛起。生活区以南北贯穿的主道为对称轴,分为东西两块。房屋建筑,室内设计体现个性化,外观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区内有六栋房子,二、三、五、七栋房子是教师宿舍,四、六栋房子是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是具有都市气息的尖顶三坡或四坡或五坡流水式的别墅形建筑,学生宿舍是江南传统的两面坡式的四合院建筑,这一设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告诫我们的学生不忘过去,面向未来。房屋外墙的装饰上,主要选择凸凹不平的白色瓷砖,以增加光的漫反射,使校园更加亮丽,人的视觉感觉更加柔和。每一栋房屋都有一个主题。如,第三排房屋的造型像一个人伸出端平的双臂拥抱着前面的整个教学区。它突出的主题是“学习”,展示着余坡人勤奋好学,接纳世界的良好愿望。第五栋像一个人举着一个杠铃在强身健体。它突出的主题是“运动”,展现着余坡人热爱运动,拥有世界的良好愿望。第七栋像一个坚强的卫士屹立在余坡山头耕耘着脚下的土地。它突出的主题是“奋斗”,象征着余坡人坚强不屈,改造世界的美好愿望。这三栋房子完全诠释了我校的“小天地,大社会;小学校,大教育;小人物,大出息”的文化内涵。房屋间的空地里砌有花坛和田地,里面植有花草树木,突出了田园风光,把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巧妙的融合到一起,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友好相处。

二、合理规划,认真显示自然环境育人因素。

我校房屋林立,树木成荫,花坛锦簇,优美、典雅、和谐的环境隐含着巨大的育人功能。为了显现环境的育人功能,近几年来学校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一是在花坛里树木旁竖立警示牌,让花草说话,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如“我是你的朋友,请爱护我“”你护理我健康成长,我为你释放出清新”等等标语拉近了自然和人的关系。二是制造各种造型,赋予它象征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进取意识。如前面提到的房屋造型的意义,再如教学楼后面的花坛,它的造型就象征着“团结出战斗力”。三是给房屋、道路、树林和绿地等命名。学校现在正在争取各方面的意见,通盘考虑,将在近期内给校园的各种设施命名,以此激励学生好学上进。

此外,物质和自然环境之美是人创造的,它能唤起师生的爱美之情,激发师生创造美丽校园的欲望。因此,在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时,我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把绿化草地,公共卫生场地分到各班,落实责任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拔除杂草,浇水施肥,修剪花木,天天打扫公共场地,使校园里地面无纸屑,厕所无臭味,墙壁无涂污。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精心设计,渲染浓郁校园人文环境氛围。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能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它对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赋予校园环境以当代社会文明色彩和教育意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我们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浓郁的人文文化氛围。我们把 “长寿一中”,用四个1.2米 高的艺术字镶嵌在校门顶上,让学生目睹耳染,亲身感受母校的亲切关怀。校门两侧悬挂学校全称和“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教学楼外墙上悬挂校徽和校训:“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各班教室正面上方悬挂国旗,两侧有醒目别致的班风条幅,室内墙上悬挂中外名人画像和箴言,教室后面墙上有板报宣传园地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主要干道与走廊里,设置了艺术、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宣传栏,定期地搞好宣传报道,举行摄影、书画、学校活动展览及各类标兵事迹展示。此外,我们还在醒目地方张贴各类有教育意义的标牌,如“用文明的语言迎接甜美的笑容,用规范的行为实践灿的一天” “捧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带着一片温馨之情走”,并在中文字上标出汉语拼音,以配合推广普通话。学校校史荣誉室,设计新颖,内容真实,寓意深刻,系统地展示了我校创建以来,教育工作的历程和成效,渲染了浓郁的育人氛围。

四、加强管理,培育良好校园精神风貌。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并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要树立和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关键在于加强校园管理,创设一个宽松、和谐、亲切、信任的人际氛围,形成健康活泼的心理环境和勤奋向上的学习环境。我们的作法是:

(一)、加强师德建设,培养良好教风。

教师是学校教育情景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其人格特征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我们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间周一次教研活动,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我们系统地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和 《义务教育法》,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认真开展“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练师能”的竞赛活动。坚持班主任盯班度,规定每天早、中、晚班主任必须到班跟学生交流一天的情况。每位教师每周晚上轮流到教室跟班辅导和管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宣染浓郁的教研氛围,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育基本功竞赛活动,落实老教师传、帮、带工作责任制。我们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函授进修,并认真贯彻教育局制订的《钟祥市教育系统实施名师工程的工作意见》,抓好名师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建立一支安教、乐教、善教,适应我校封闭式管理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坚持封闭式管理,建设优良学风。

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创设安全、宁静、勤奋、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除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我们还规定学生从周日下午至周末中午在学校寄膳、寄宿,统一做早操,统一夜自修。上课时间宿舍门关闭上锁,学生不得在宿舍逗留,晚睡熄灯前寝室长要检查室内人数,有缺宿现象及时报告管理人员。食堂规定开饭时间,学生排队刷卡购买饭菜。我们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执行出入校门检查登记制度,外来车辆(公事车辆除外)一律不准进校园。学生非假日要离开学校,必须凭“班主任假条”。在抓好学生生活管理的同时,加强学生考纪、考风教育,强化学习质量管理,搞好中考备考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办学的凝聚力。在此重点抓了宿舍文化的建设。在建设寝室文化中,我们遵循了自主、系统、教育和实效的四项原则,即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住校生行为习惯的各种潜在因素,然后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确定了寝室文化的具体内容,构建了寝室制度文化和自主管理文化。

1、寝室文化内容:一是学校精心挑选了一批名言警句布置在寝室楼道,还有一块展示寝室生活的小黑板和寝室管理公示栏,及时公布每天寝室动态和张贴当天报纸,在整个学生公寓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学校非常注重寝室内部的美化、整洁和协调。每间寝室可自由为寝室命名,可将寝室成员的照片、个人介绍等张贴于寝室门上;寝室内可以依照同学们的个性进行布置,如在桌上摆放盆景或其它装饰物品,床上的摆设和碗筷摆放可以有自己的花样,但必须整齐、协调。三是每月还开展一次以“爱我校园,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文明寝室”评比活动,通过参观,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2、寝室制度文化: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长寿一中文明寝室评比细则》。这一条例就学生寝室活动、内务管理、寝室用具及生活用品摆放,内务检查评比、奖励和处罚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并要求各寝室进行张贴。学校还建立健全了学生管理网络,每天都有学生进行检查,温馨提醒,定期与较差的寝室进行交流,培养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逐步由服从转向内化;同时,寝室管理教师和学生对寝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所在寝室和班主任反馈,并进行统计,每周评出优秀寝室和整改寝室若干个进行通报,每月评出3个文明寝室给予奖励。

3、自主管理文化:现在学生中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弱,自律意识薄弱,自习时间不能自我约束,不适应全天候的集体生活作息制度。针对学生的现状,除了管男女寝室的教师专门指导外,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由全体寝室长参加的寝室管理指导会,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同时,还邀请转业军人到校指导学生进行内务整理,每学期开展一次“内务整理”比赛,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生活能力。

(三)、实行开放式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

封闭式管理容易禁锢学生的思想,束缚学生自主发展,甚至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如果搞得不好,会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困难。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我们提倡开放式教育:

1、深化学生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我们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在行动中自我对照,自我约束。开展“创建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竞赛活动,做到一日一检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一学期一评比,有效地推进班风建设。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学校团委会、学生会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我校值日生积极协助值日教师,加强校园纪律督查。负责宣传、文娱、劳动的学生干部,积极出好各种宣传板报,他们在教师指导下,大胆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如“庆元旦”师生联欢晚会、“庆国庆”歌咏比赛、弘扬“长征精神”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和拔河比赛。团委会还组织青年志愿者走出校门,清扫街道、奉献爱心等,用实际行动显示我校青年团员的精神风貌。

3、充实德育内容,抓好思想教育。一是利用传统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家园的教育:“三八节”,学校开展“颂扬母亲,召唤台湾”征文竞赛活动,“五一节”,开展“走进春天,亲近自然”社会实践活动,“青年节”,展出学习“八荣八耻”优秀文章,努力使学生“知荣辱,树新风”;“母亲节”开展向母亲说一句温馨的话作品展活动,“助残日”开展“节约一分钱,献出一片爱”的捐赠活动等等。二是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感谢母校、回报师恩”教育:三月份,在向雷锋学习月中,开展“为母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活动;四月份,开展“向老师问声好,给老师一个惊喜”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和课间操的时间,讲述自己周围优秀学生的事迹,揭发学生中的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警示;五月份,开展“母校在我心中”读书阅报活动;九月份开展向“教师节”献礼活动,书写赞颂教师的文章,并选出优秀文章进行展出;十月份开展“长征精神”进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发扬长征不怕苦、连续作战的精神,锻炼身体、刻苦学习,回报母校。三是利用各种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学校开通了校广播,新辟了德育宣传专栏,规范了“日常行为”曝光栏,添置了三个展牌,努力使学生的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有形。每次活动后,都把学生的心得体会、善言谏语,通过广播、宣传栏和展牌展示出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育。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管理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我们请公安干警带在押劳改犯来学校“现身说法”,用活生生的犯罪事实教育学生;请北大、清华研究生作报告,用生动感人的学习事迹教育感染学生。此外,我们还带学生参观黄陂水库,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我们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家长代表座谈会、家访等形式,沟通家校联系,发挥了家庭教育的重大作用。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区 县: 蓟 县 单 位: 西龙虎峪中学 学段及学科: 中学语文 姓 名: 王 文 权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内容提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情景,产生强烈的动机需求。而大家知道,激励学生向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利用情感教学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创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四、在竞争中激励学生学习;

五、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 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情景,产生强烈的动机需求。而大家知道,激励学生向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利用情感教学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战争小插曲》中作者的手足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往往这样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我常采用答记者问型、学生当小老师型、辩论型、表演型、观看影片型等方式,让学生变换角色,使学生在课堂中思尽所能,言尽所思,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教动补短语时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先让学生进入情境。“请各位记者用10分钟时间阅读知识短文——动补短语,然后用记者的语言提出问题,教师解决。”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动补短语的学习中,经过10分钟的阅读、思考、提问准备,陆续有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位学生发言:“我是初一一班的记者王彬,请问老师,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前面都是动词,后面的宾语和补语如何区别?”接二连三的,记者们提出各种问题,我一一解答,再检查效果,很好。再如《傻二哥》是一篇自读课文,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设计正方观点(教师)“傻”与反方观点(学生)“不傻”展开辩论。辩论根据中课文中找。学生以辩手身份投入学习,找根据的过程就是精读课文的过程。这样既掌握了课文,又学会了辩论的基本方法,一举两得。诗歌、散文采取配乐欣赏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主旨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是语文课又是欣赏课,既学了语文知识,又爱到美的熏陶。

三、创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泼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起点,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教《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时,我摒弃了传统的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的教法。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阿西莫夫。”(1)阿西莫夫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阿西莫夫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巧妙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变老师讲为学生主动地接近、了解。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有的从阿西莫夫的作品《奇妙的航程》谈起,赞叹阿西莫夫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折服于他丰富的百科知识;有的赞叹他丰富的科幻创作,有的敬畏他严谨的治学方法„„主动探究,使同学们从心里热爱、敬佩着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家,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四、在竞争中激励学生学习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学生还效仿《青苹果乐园》的风格,取名为“初露小锋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适逢世界杯,大家写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周记、作文屡侃足球,就连平时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周记就垂头丧气的男同学也兴趣勃发,周记本上的内容明显有所增加,课堂演讲更是振振有词,从巴西谈到西班牙,从米卢谈到中国的队员,甚至那些复杂的外国球员的名字都背得滚瓜乱熟,一改从前羞涩、难开其口的风格。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用激情来燃烧语文课堂。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 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校级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对我们中学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教学则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是主要实施者。

2、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与教师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课题。在不同的教育发展时期,有效教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以往主要针对的是教学中存在的以本为本的备课,满堂灌的教学,单一的、简单化的教学方式,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对新理念理解贯彻不清,又出现了诸如满堂问的对话,情境表面化,活动形式化,三维目标把握不准,浅层次的学科活动教学等问题。为此,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因此,研究和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解决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校发展的需求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追求优质,实现主动发展”,多年来在社会与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教学上贯彻“以人为本,张扬个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学习,获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也逐渐清晰地暴露出来,如:由于是新教材,教师在没有形成系统经验以前,缺少对整个教材整体的把握,理解不透,不知道这一课教学内容在整个一册教材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那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很模糊的。

如:为体现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过程,老师们都喜欢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质疑环节”,特别是遇到有人来听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然而,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发,教师对于这一环节没有精心设计,学生的提问显然是明知故问,只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思路,讨得老师欢心而已,实际并没有多大的效果,为质疑而质疑流于形式。又如:现在的许多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结果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的保持沉默;当然也有一些同疑难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解决的,的确有合作解疑的必要。可问题一出现,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而是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解疑。这种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体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无意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书、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

随着课改的深入,面对各方面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急需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途径的系统研究。这一课题,为我校教学工作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机遇。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的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近现代的教学论,我们发现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有效教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大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将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努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继夸美纽斯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对“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所谓“普通”,意在“普遍有效”,“一般运用”,教师凭借这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能迅速地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赫尔巴特设计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的“普通”教学过程,后来被他的学生补充、调整为“预备——提高——联想——总括——应用”的“五段教授法”。其后经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引入新课程——讲授新教材——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的六段教学法,从而形成了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研读这一段教学论的发展史,我们认为,夸美纽斯之后的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以及整个现代教学论研究,无不在为“如何在班级教学中有效教学”而努力。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等多种教育派别与教育思想的相继涌现,有效教学逐渐走出具体的“教学模式”而进入“教学设计”的道路。现代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倡导以科学的名义和“人本”的名义理解人。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介绍,一些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逐步展开。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国外的有效教学研究开展时间比较长,国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正在积累中。

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以住研究是多以学生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以往从教师层面进行的研究相比较,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协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入手,创设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对课堂纪律控制的统一,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使个别学生、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1、课题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策略”是指为有效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程序性方法和操作手段。“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2、支撑性理论(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有效教学是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包括分析智能、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统一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其观念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整体构想、研究目标

1、整体构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研究的知识背景,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索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树立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师开成有效性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

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内容:

1、把握各学科及各学段基本知识体系,确定教学目标的研究。

2、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研究

3、有效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研究

4、有效教学评价地的研究。

5、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

帮助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同时指导、提升实践。

六、研究保障、预期成果及组织机构 保障条件

1、落实组织。由校长尚庆莲亲自领导并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领导全员参与,由学校骨干教师和有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研究小组,由科研室具体操作实施。优化领导,加强管理,使完成本课题研究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

2、构建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将此项研究作为学校的重大课题,对突出贡献者由学校翔鹰奖励基金给与奖励。(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包括课题跟进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研讨制度和主题培训制度。

3、专家指导。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顾问,具体指导课题的实施。

4、保障投入。学校将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工作,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硬件和软件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宽带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建立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预期成果

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优秀研究教师文集。拟为:《把握课堂教学本质,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优秀教学设计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优秀案例集》等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努力探讨在新理念指导下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世纪之交,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名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出发,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必须改变。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对我国当代各具特色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效果评价等基本问题,并从中归纳出教学的一般模式。

最早进行教育模式研究的是美国的乔伊斯和威尔,他们把教育模式定义为:“主管模式是一种设计课程、选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然而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邓立教授主编的《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中,教学模式则被认为是“考虑课堂教学的工具,它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概念,用以解释师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他们如何相互作用,如何运用教学材料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影响学生所学的内容。”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对教学模式也有着一些各自的解释,但含义大致相同。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属于教学过程范畴、教学结构范畴,教学模式是方法、是策略,是一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统一。教育改革应致力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生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改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与时俱进及开拓创新的产物。

二、问题的提出

1、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人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我们既要肯定它的价值所在,不能轻易抛弃,但必须看到传授式模式的局限性,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模式而神化。如果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授式的缺点,用传授式同样可以上出精彩的课,但教师不是只为了追求一堂课的成功,而是要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此,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实现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

2、新型教学模式。即“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放到教学的首位,教师在引导自学和发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上下工夫,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切实发挥“师”的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

就教学工作而言,面对新形势,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另外,此项研究对于我们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研究的意义

教师如果单纯依赖教科书、参考书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必将使自己丧失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无从谈起。新课程表现出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新课标为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所留下的广阔空间,在实践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与教师的适时、适度的介入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成效。从这一角度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寻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能参照的标准样式,也就是新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使其稳定化、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并且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如何贯彻课程的理念,并重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学校及更多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鉴戒。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探索适合攀枝花中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2、实施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作。

3、研究新课程背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五、研究的设计方案及实施阶段

(一)研究的设计方案

1、研究的目标:

(1)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特点,形成一批富有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案例。把握教学规律,丰富现代教学理论。

(2)立足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主体行为和学习的规律,探究出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创新精神的基本教学途径,探索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或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手段,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研究的内容:

(1)针对攀枝花中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方法。(2)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3、研究的方法:以攀枝花中学为对象,主要通过实验法(亲身教学和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观察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反馈)、比较法(比较各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影响)、表列法(将所得数据通过表格列举出来),内容分析法(分析各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结果)等。

4、研究的时间:2012年3月是我们教育方向学生的实习时间,由此为我们提供了开展研究的机会。

5、研究的人员:XXX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级本科三班英语教育方向全体学生(总共10名)。我负责领导研究策划活动,其他九位负责各科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首先制定研究计划。其次,搜集整理教学经验、相关理论及教学内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及其相关理论。最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关于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兴趣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研究人员在班级中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上课,将理论的学习思想、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进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探索和发展过程,并适时记录总结。

第三阶段:统计分析阶段。研究人员将实践所得数据用表列法进行统计,然后将统计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做出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研究人员根据分析的数据,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六、研究的成果预计

1、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了解其构建,深刻理解新课程变革过程的实质,提高新课程变革的成效,同时达到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起到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

2、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学校形成创新型、科研型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声望。

3、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主题发展指数良好,参与研究人员普遍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涌现一批教学创新型教师。

七、研究的经费

制定计划表格、搜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等过程所需的费用合计约500元;研究期间研究人员的生活所需费用合计约5000元;其他相关费用约500元。此次研究所需费用总计为6000元。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辅导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辅导学生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提高的重要环节。辅导的具体要求可以是:

1.教师要主动到班里深入到学生中去辅导,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2.组织学科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坚持做好班级学困生的追踪辅导和鼓励。

有重点、有计划地辅导学困生,不让学困生掉队。提倡建立学困生辅导档案,每周有相对固定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应多鼓励、表扬,不抱怨,不训斥,态度要平和,语气要亲切,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对他的关爱和信任,千方百计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上比较简单的问题要让学困生完成,要逐步让他们学会动手动脑并鼓励他们有信心动手动脑;学困生的作业应该多面批。给他们自信,克服自卑感,发挥他们的特长,用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

4.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进行学科竞赛辅导。指导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加深拓宽知识面。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争取优异的成绩。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学生主动活动能力培养方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培养.

    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培养 马景山 山阳县法官镇中心学校 邮编 726406 内容摘要: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 法对班主任角色和班级管理提......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发布者:尤卫敏 发表日期:2009-02-17 14:12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湖北省赤壁一中 宋满秀 摘要 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改课,实现“三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改课 “三案”教学 基本模......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课堂浅议[合集5篇]

    论文编号:论文大赛参赛作品科研论文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 所属学科: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浅议熊建新高中历史长沙明德中学***构建高中历史......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老虎岗中学:任有娟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从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

    小学数学课堂应培养学生哪些初步的活动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应培养学生哪些初步的活动能力培养初步的数学能力是时代赋予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任务,在当今世界,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激增,每个人均面临着高新技术的挑战,培养各方面......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方法研究》(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方法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建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探索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