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3:2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题目:

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内容提要: 由一个学术观点引起思考,反思新课程改革下“淡化文体”的教学观。提出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观点。个人认为,“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不是一点儿都不能触及。新课标、新教材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淡化文体”的倾向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文体意识的渗透。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回避不了的文体意识培养:文体意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影响;文体意识对小中过渡知识衔接有影响;文体意识对老师有效组织教学有影响。可见,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主题词:高学段 语文教学 “淡化文体”

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一、关注文体意识渗透观点的提出

背景:一个学术观点引起的思考

教育导报多媒体报刊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小学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意识》。其中的观点“在小学阶段,文体没有必要过分强化。教师应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儿童语言为根本,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归宿,以听、说、读、写为手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其中这样一段文字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一位老师在执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告诉学生“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金字塔高;“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工程浩大。教者过于强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强化文体意识的表现。且不说这样做超出了学生的理解

/ 7

能力,客观上也淡化了课堂的语文味,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如果说这样教学说明性的文章就叫强化文体意识,那小学阶段出现的说明性文体的文章如《鲸》《松鼠》《新型玻璃》等,一线的老师应该怎么教?

在这样一个热烈呼吁 “淡化文体”的学术氛围下,提出“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显然是不明智的。那么值得思考的是:文体意识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淡化得了吗?回避得了吗?

二、对“淡化文体”理念提出的背景和内涵的思考

(一)“淡化文体”理念提出的背景

过去的教学大纲就是把语文知识分为“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三大板块,文体知识向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的语文教材也一直是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来编排的。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记叙文大多注重记叙的六要素,学习议论文总是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说明文总是突出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等。太注重文体知识了,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淡化文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主张,新理念。它是对过去教学思想和实践的一种反拨。“淡化文体”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亲近语文,亲近课本,亲近生活。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态度、语言体验、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淡化文体”,注意突出各要素的整合,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感性的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

我个人认为,“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不是一点儿都不能触及。“淡化文体”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学生阅读不做简单的文体知识验证,教学生作文不以文体知识作先导。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记叙文不是只注重记叙的六要素,学习议论文不是只关注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说明文也不是总是突出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等。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无视文体,只注重熏陶感染,也不是说学生写作时可以毫无文体意识,可以随心所欲。相反,教师在教学中“淡化文体”,心中必须有鲜明的文体意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决不能无视文体的存在,心中必须有文体意识。把握好文体,既是读文章的需要,也是写文章的需要。但是,2 / 7

一切以文体知识为准绳,过分强调文体知识,用文体知识解读课文,或是用课文来验证文体知识,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的缺位,必然遮掩了鲜活的文章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新课标、新教材中“淡化”不掉的的文体意识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淡化文体要求,和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虽然未再把文体知识强调为语文知识的三大板块之一,但是在谈到阅读教学时第三学段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基本的说明方法。第四学段指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对精读的评价建议中,“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基本方法的了解和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①《北京市2012年小学毕业语文考试说明》关于阅读理解的考查标准在整体感知维度考查“能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能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初步理清说明的顺序”;“能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品的情感”;在形成解释维度考查“能把握文本使用的表达方法(包括说明性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作出评价维度考查“能体会表达方法产生的效果”“能对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①由此看来,新课标虽然有“淡化文体”的倾向,却并未主张不要文体,相反,对如何掌握一些有用的文体知识,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有用的文体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淡化文体”的倾向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文体意识的渗透。以人教版为例:语文教材就没有像过去那样根据选文的体裁来组元,而是根据话题(专题)来组元,这样编写的目的就是“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③五、六年级选文虽以专题组建,之间却穿插着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剧本、相声、古典白话文小说等不同文体。

八、九年级教材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

/ 7

顾文体。其中,八年级按说明、议论、抒情、安排现代文单元;九年级按文学体裁安排现代文单元。教材编者关于文体教学的意图很明显:七年级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八年级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的阅读能力,九年级培养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由此看来,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无视文体的存在。“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④我认为,准确理解“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我们在教学中把握“淡化文体”之度的关键。

综上所述,关于淡化文体的教学观念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反思和探讨。

四、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回避不了的文体意识

(一)文体意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文体意识在写作教学中有比较多的强调,但在阅读教学中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不能说是语文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个缺陷。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它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由文体决定的这些特征对于理解的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体意识并非单纯的文体知识,它是语文综合素养在文体方面的表现。因此培养文体意识除了对文体知识进行传授、文体内容进行训练之外,还要将其与构成语文素养的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连接、组合和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体意识。同样文体意识形成之后,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也是综合的,对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具有直接的价值和意义。

(二)文体意识对小中过渡知识衔接的影响

小学高学段,特别是六年级,是中小衔接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研究高学段的语文教学,明显感受到教材在文本的安排上凸显文体的丰富,名家名篇名作的增多。初中主要涉及的文体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有所铺垫。

五上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以说明文专题组建,安排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六上第三单元中《只有一个地球》也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提出的教学的目标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五下语文教材第三组“语言的艺术”中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册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第四阶

/ 7

段的学习搭一个梯子,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做一个铺垫。⑤接着,六上语文教材第八组安排了《伯牙绝弦》;六下语文教材第一组安排了《学弈》、《两小儿辩日》。可见在文体意识的渗透上是一脉相承的。

散文,文质兼美,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五上第一组课文主要是散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第四组中有两篇《落花生》《珍珠鸟》。五下的教材第一组安排了《草原》《白杨》等。六上开篇单元就是以散文为主,安排了《山中访友》《山雨》等。六年级下册开篇也是以散文为主,如朱自清的《匆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赵丽宏的《顶碗少年》、丰子恺的《手指》。如此多的名家名篇集聚在第一单元,重在感受的散文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特点是不言而喻的。五下教参在发现语言表达特点的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关注借物喻人的写法和寄情于物的写法。这么多散文学过之后,老师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散文的特点。

小说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篇目并不多。五下第四组《桥》,六上第三单元《穷人》,六下第四组《凡卡》。三篇文章都把体会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无论在老汉的言行,还是桑娜夫妇的对话,还是凡卡的诉说,都是情节的刻画。三篇文章都有对环境的刻画,因为环境对凸显人物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六下教学《凡卡》一课时,带着大家一起回忆曾经学过的内容,初步感知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未尝不可。

诗歌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六上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提供的阅读资料中,安排了不同的种类: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和外国的现代诗。在搜集、整理、欣赏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按不同角度展开分类。在六下集中安排古诗词的背诵。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的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的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面的。

六下教材开始安排议论文,有《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选编课文的目的之一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⑧

纵览高学段教材安排,篇幅最多的便是记叙性文体的文章了。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采访稿、演讲稿、剧本、相声等,目的都是让学生感受多样的文本。可见,初步感受不同的文体知识对高学段的阅读有多么重要。

/ 7

(三)文体意识对老师有效组织教学的影响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固然没错。但是,我们还要说,“文必有法”。或者说“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各种文体,总要遵循各自的章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依据各类文章的特点,设计出一个解读这类文章的基本思路,交给学生一把读懂这类文章的“金钥匙”,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那么,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讲是为了用不着讲。”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的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的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⑤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议论文,宜抓住文章的观点,学习课文是如何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可见,不同文体的内容有不同的教法,老师之所以能按照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不正源于对文体知识的把握吗?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①2012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对比表】 ②《北京市2012年小学毕业语文考试说明》

③温立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 《试教通讯》2001·9

④贺敏《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介绍》,《试教通讯》2002·36

⑤《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 3-9页

/ 7

⑥《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下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一版4-18页 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下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一版 118页

姓名: 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100101 电话: *** 电子信箱:

张香玉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风林绿洲23号楼/ 7 zxy09573@163.com

第二篇:关注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

关注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

古井小学 周宗华

2014年山东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在泰安举行,山东省小语会理事长李家栋老师就本次活动做了简短说明。

李家栋老师指出,本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主要是着眼于不同文体的教学,如古诗、文言文、散文、故事、小说、现代诗……对与会的教师在观摩不同文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从课堂研究的重点的维度来看,要关注执教教师如何有效的构建高效课堂,是否体现了生命、生态和发展的课堂特点。同时,还要关注执教教师是否从文本特点,积极有效的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其次,从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来看,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精准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扎实有效,教学评价是否正确、恰当,教学活动是否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32位执教教师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体课堂教学形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不一样的教学魅力。在诗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教学中,教师不仅把孩子带进了一个雪花飘飘的美妙天地,而且也将教师领进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执教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材料方面,因学施教,诗歌教学充满着诗意,而散文教学则彰显着散文的风格。在每一堂课中,执教教师都

针对学情,精选策略,以学定教,抓特点、抓重点。

在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各个执教教师虽然形式各异,各具风采,但他们也具很多共同之处。其一,关注文体,诗味深长。在诗歌教学中,抓住诗的文体特点,通过反复诵读,使课堂入情入境。学诗就是诵读,读出诗意,由景入境,动情入境,多读便悟。学生学会了学诗,也学会了创诗。其二,凸显本体,神韵飞扬。凸显本体就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教给孩子读出故事味,悟出文体事理。发展学生语言的表述能力,发展了学生语文素养。其三,生本高效,精彩绽放。

生本高效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践行高效,使课堂精彩纷呈。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小说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

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了解到形势;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赏析人物训练点: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技巧:

(一)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

(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

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揭示深化主题;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每一处的作用各有不同,参照上面的思考角度,不难确定。

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第二处在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第三处“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说明文、小说、散文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说明文文体知识见PPT。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性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要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性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了说明的对象,如《奇异的激光》。

(2)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第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等)、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奇异的激光》这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从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三方面说明激光是“奇异”的光及其广泛用途。《生命与水》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人体与水密切关系”及喝水的意义来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使我们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懂得讲究科学饮水。

第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要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说明方法的判断技巧及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模式。比如“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这句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比太阳”这个词明确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激光是最亮的光这一特点。从而给学生总结出,赏析说明文的句子的基本模式是——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形象准确(或具体)地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者哪方面的内容。

第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句、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第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理清结构。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利于整体感知全文。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第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尺”中的“目前”一词,能否删掉。要引导学生分析“目前”一次对该结论做了一个时间上的限定,它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会出现比激光更准确的测量工具,这就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说。出示PPT。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了解到形势;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赏析人物:

训练点: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技巧:(一)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

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揭示深化主题;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每一处的作用各有不同,参照上面的思考角度,不难确定。

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第二处在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第三处“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

我们再来看看散文。现在我们教材中,散文也比较多。像这一册教材三单元和五单元基本都是散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散文的特点。首先我们看看散文的定义:

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神”。“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3)理清结构。结构是作者安排材料、处理详略的外显特征。理清了结构,也就基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清了结构层次。理清结构可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4)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教学中,老师如果注重“感悟文本特点”“总结阅读方法”“实践阅读方法”这三个主要环节,既教给了学生可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即能加深对方法的理解,也能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充分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培养

安宁市实验学校

邓妤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可见,文体意识是人们文本艺术思维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深厚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文体方面的要求。这样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

如散文六年级下册散文单元的阅读教学,我将目标定位在“扣中心,悟人生”。教学设计中,要紧紧围绕“阅读散文的方法”这一核 心,设计“感悟文本特点”“总结阅方法读”“实践阅读方法”这三个主要环节。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可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两次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加深对方法的理解,也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方法的实践过程,是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体的感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文体把握的能力。今后学生再遇到剧本类的文本时,这样的方法可以被迁移到新的阅读实践中,发展其文体意识。

三、立足文本,渗透文体意识滋养。

学生的文体意识是通过对现时文本的赏析、感悟,才得以生长,并在其它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得以发展。所以,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

文体意识并非单纯的文体知识,培养文体意识除了对文体知识进行传授、文体内容进行训练之外,还要将其与构成语文素养的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连接、组合和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体意识。文体意识能够迅速地确认阅读体验的方向和主旨。如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细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充分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下载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子阳 文体意识观照下的语文教学

    【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文体意识下观照的语文教学对“文体有研究”说明意识非常重要,有了意识才会有研究!有研究才会有深入,课堂才会更深刻,学生才会更受益! [19:40:20]......

    副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共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很荣幸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因为以前教初中,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注重按照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和黎老师交流时,黎老师觉得这种方法能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大全五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渗透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渗透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这种统一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们畅游在语文课程这个学习乐园之中,使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范文模版)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新城子明德小学范善霞 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小学语文课本是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的中介和凭借,也是蕴 “理”、含 “情”、示 “行”的特殊的论据性材料和教学载体。不难发现全套教材具体包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