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子阳 文体意识观照下的语文教学
【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文体意识下观照的语文教学对“文体有研究”说明意识非常重要,有了意识才会有研究!有研究才会有深入,课堂才会更深刻,学生才会更受益![19:40:20]
【渝鲲鹏小语】彭忍冬 对 大家 说: 美国的学生作文训练“目标”很明确![19:46:22]
【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高老师从自身理解——国外要求,从微观到宏观,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语文教学下的文体观照意识有多么地重要!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更要反思自己怎样才能真懂文体!用最佳路径让学生在不同文体中做到学的通透、明晰![19:49:08]
【吉鲲鹏小语】邢佳文 对 大家 说: 正确的文体意识,源于对文体本质的深刻认识。[19:50:21]
秋风飘香 对 大家 说: 课标是时代的产物,是阶段性产物。为什么要淡化文体?因为关于文体的教学带来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淡化文体的提法,让小学很多老师迷茫。初中却是我行我素,看看各地中考满分作文就可见一斑,王荣生的小文人语篇可能指的就是这种现象 [19:52:27]
【吉鲲鹏小语】邢佳文 对 大家 说: 文体是文本构成的规格或模式,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 [19:54:54] 【冀鲲鹏小语】常新涛 对 大家 说: 关注文体意识,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上出语文课的文体色彩和价值,而不是“一辈子只教一节课”。[19:54:08]
【渝鲲鹏小语】彭忍冬 对 大家 说: 2011版课程标准里,有这样的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19:56:06]
【渝鲲鹏小语】彭忍冬 对 大家 说: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19:56:31]
【黑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一辈子只教一节课”犹如一记猛锤敲醒了没有文体意识的教师们!在反思、深思的同时如何根据不同文体教出有特色的 课!学生潜意识里有了文体概念,写出不同风格的“习作之声!” [19:56:57]
【豫鲲鹏小语】王朝霞 对 大家 说: 关注文体,就是关注学生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19:57:10]
【鲲鹏小语】李冬梅 对 大家 说: 文体意识,老师必须要先行,还要行得清醒。[19:58:06]
鲲鹏小语湖北江志 对 大家 说: 方向性很明显,从写什么转变到怎么写 [19:58:14]
167844565 对 大家 说: 当前阅读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文体意识不强,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不高,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欠缺。[19:58:52]
【黑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台湾教学一直非常人文化,从教学大纲和教学原则上可见一斑!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学习![20:00:44] 鲲鹏小语湖北江志 对 大家 说: 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从一把抓到精细化,感悟到自身还需要提高许多理论底蕴,同时要多元化的面对文本材料,给学生以文体的指导,和实际生活和实践运用相互结合呼应 [20:00:45]
【冀鲲鹏小语】高红哲 对 大家 说: 通过关注文体,使学生在写作方面更加容易。也使学生对语文兴趣更浓 [20:03:48] 浙江 翁佩英(973560103)20:04:39
【吉鲲鹏小语】邢佳文 对 大家 说: 文体意识是人们文本艺术思维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高度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的体现。小丑鱼(864487639)20:05:03 鲲鹏小语湖北江志 对 大家 说: 我思考的是教材和问题多样化的冲突,需要老师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做的策略是什么?各学段要注意什么? [20:05 【渝鲲鹏小语】彭忍冬 对 大家 说: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立足应用,面向实践,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必须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的写作体裁应该宽泛。
在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写一些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广告、小新闻、产品说明书等等。[20:04:26]
【渝鲲鹏小语】彭忍冬 对 大家 说: 把作文教学与社会科技结合起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生活生存应用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当作一种生存技能的理念渗透在作文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入手,开发作文教学资源,广开作文教学门路。[20:04:43]
【黑鲲鹏小语】月霞 对 大家 说: 教师的文体意识决定文本解读,利于课堂上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20:04:55]
鲲鹏小语湖北江志 对 大家 说: 问题意识应该是让教学和生活真正接轨,在教学中要自觉化的完成语文教学的文体指导,把生活的需要和教语文的母语地位相衔接 [20:07:18]
【黑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从“美国——英国——台湾——香港——大陆”的教学大纲、教学原则中走了多个来回,对比中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辨析中唤醒了我们怎样的文体意识教学?综述中震撼了我们作为母语传递着怎样的模糊文体意识观?? [20:07:22]
【川鲲鹏小语】伍老师 对 大家 说: 文体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弄清文本的价值取向,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有价值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语文习作技巧、阅读方法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吧 [20:10:59]
【渝鲲鹏小语】彭忍冬 对 大家 说: 台湾的国语教学把概念说得很分明,不像我们的教材,“欲语还羞”“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20:10:15]
鲲鹏小语 永芳 对 大家 说: 课标没有明确界定各类文体,教材没有标注,教参模糊,一些教师把握文体的能力有限,这就使得不同文体的课文,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低效的 [20:10:36]
【鲲鹏小语】老龍 对 大家 说: 感觉淡化文体不等于不重视文体,新课标的提法只是没有细致的分类。语文教学应该彰显问文体意识,这是系统学习语言表达的需要【鲲鹏小语】寒寒 对 大家 说: 讲清楚了文体的特点,也便于学生有意识地去学习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20:11:04]
用户浙江*庄蓓来到房间...【黑鲲鹏小语】月霞 对 大家 说: 文体不一样,阅读方法就不一样,教学内容自然就不一样,教学方法也就不一样。避免了千篇一律,胡子眉毛一把抓。有了文体意识观,教师的课堂会更精彩。,教师的语文素养会更高。
[20:11:11]
【黑鲲鹏小语】月霞 对 大家 说: 文体不一样,阅读方法就不一样,教学内容自然就不一样,教学方法也就不一样。避免了千篇一律,胡子眉毛一把抓。有了文体意识观,教师的课堂会更精彩。,教师的语文素养会更高。[20:13:00] 【鲲鹏小语】代亚翠 对 大家 说: 标注清文体等,更有指导性和方向性,减少老师的出错纪律。[20:13:50]
【鲲鹏小语】老龍 对 大家 说: 觉得小学教材应该向中学教材的编排靠拢 [20:15:21] 鲲鹏小语 永芳 对 大家 说: 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语教学,文体意识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20:15:27]
【黑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大陆:
1、课标笼统规定
2、教材绝不加注
3、教参若有若无
4、教师只能模糊 台湾:
1、单元前标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单元教材明明白白教文体意识
3、每个文体都翔翔实实、仔仔细细 这样鲜明的 对比中、这样鲜活的案例中。我们要糟粕哪些?取其精 [20:18:41] 鲲鹏小语湖北江志 对 大家 说: 让学生接受问题意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了解文体的方式,就如同画画勾勒轮廓一样 [20:20:26]
鲲鹏小语湖北江志 对 大家 说: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对于教材追本探源呢?同时怎么样解读文本?比如人教版的人物描写组这样的文本,是不是就是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的文体,要传递给学生什么问题意识呢? [20:24:01]
【黑鲲鹏小语】月霞 对 大家 说: 教师的知识面、精力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不注明出处,文体,让教师凭着自己的感悟对截取的片段教学,很难把握。[20:25:14]
【黑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作为学龄27年的我,作为教龄15年的我,我还是更喜欢和欣赏高特中肯且透过诗歌背后文体的解读!也就是透过诗歌的文包教学![20:37:05]
【黑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喜诗、爱诗、读诗、写诗——这会让你的教学更有灵性!有灵性的教师才能、才会教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孩子![20:40:28]
【黑鲲鹏小语】兰波 对 大家 说: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喜诗、爱诗、读诗、写诗——这会让你的教学更有灵性!有灵性的教师才能、才会教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孩子![20:42:23] 鲲鹏小语湖北江志 对 大家 说: 大道至简 [20:42:26]
鲲鹏小语 永芳 对 大家 说: 由文本中的对话,来关注文体,这是个好方法 [20:41:28]
【渝鲲鹏小语】彭忍冬 对 大家 说: 关注对话句!学习写作的好方法![20:41:52]
【渝鲲鹏小语】彭忍冬 对 大家 说: 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对话形式,揭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细细品读,读出万千滋味![20:42:48]
河南苏晓丽 对 大家 说: 听高老师的讲座,我第一要做的就是要多读书。而且要用心品读 [20:43:09]
【晋鲲鹏教研】赵翠芳 对 大家 说: 读诗写诗养正气,澄澈自己的心灵,特别是豪放派的诗歌;读小说写小说培养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20:43:10]
【吉鲲鹏小语】邢佳文 对 大家 说: 诗虽然字数不多,可呈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可呈现千军万马„„ [20:44:34]
鲲鹏小语 永芳 对 大家 说: 小学阶段不要求具体的讲解修辞知识,但是,在考试中还是会出这方面的题的 [20:47:46]
河南苏晓丽 对 江苏 高子阳 说: 高老师,我之前听过您的一次讲座,特别是您讲的台湾文本的形式,印象非常深刻。今天再听您的讲座,我感受特别深的就是,要下决心为孩子未来和发展教书,绝不为考试教孩子们。[20:53:39] 鲲鹏小语 永芳 对 大家 说: 小学阶段不要求具体的讲解修辞知识,但是,在考试中还是会出这方面的题的 [20:47:25]
鲲鹏小语湖北江志 对 大家 说: 非连续性文本是什么概念?需要 我们老师怎么做呢 [20:47:29]
【鲲鹏小语】代亚翠 对 大家 说: 小学的教材与初中教材有脱节的现象,应该向初中教材靠拢 [20:47:32] 【晋鲲鹏教研】赵翠芳 对 大家 说: 高老师为我们打开一扇细化教学的窗户 [20:55:30] [粵鲲鹏小语】丁红娟 对 大家 说: 想知道高老师平时怎么引导学生创作童诗、童谣的? [20:56:51] 【鲲鹏小语】骏马追风 对 大家 说: 要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教学,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出不同的特色,语文课才有语文味![20:57:14]平凡的小鸟 对 大家 说: 对于一些写作方法,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巧妙的渗透教学?请大家指教 [20:59:18] 【鲲鹏小语】代亚翠 对 大家 说: 要求明确一些,教师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减少探索花费的时间 [20:59:20] 【吉鲲鹏小语】邢佳文 对 大家 说: 现在的标准和教参关于文体意识的教学不明确,教师操作确实难以把握。[21:02:14] 【鲲鹏小语】骏马追风 对 大家 说: 今天有很大收获,以后教学中会关注课文的文体特点,研读教材,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为用服务![21:02:46]
第二篇:高子阳讲座心得
让学生有效阅读
——听高子阳老师讲座有感
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聆听了高子阳老师有关童书阅读的专题讲座,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两次的讲座中,我印象非常深的是高老师讲了读书方面的许多数据,比如犹太人年人均读书64本,前苏联早已经达到年人均55本,美国从克林顿开始启动了年人均阅读50本的读书计划,日本年人均读书25本„„读书量的数据告诉我们,再不让孩子大量阅读,我们的国民素质要出大问题了。高子阳老师的话语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不能让孩子不读书。教师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学生阅读的类型和内容都要加以引导,我们每一个指导者都应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兴趣为本,对童书进行推荐和指导。本学期初,本年段向学生推荐了几本书:《小猪西里呼噜》、《没头脑和不高兴》和《蝴蝶豌豆花》,这些书的内容符合小学二年级的朗读水平,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上老师及时教给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水平,也提高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做到了乐读,更要做好学生的乐写。从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经历来观察,毫无疑问,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是非常头疼的,一听到写作就浑身起毛,两手颤抖,心理紧张。高老师说,读得够多,自然就会读到好的语法,正确的拼写与独特的写作风格。班上有个学生,读了《蝴蝶.豌豆花》,她便开始写诗了,她写道:弟弟想喝奶,就是歪嘴巴。要是喝到奶,就是笑哈哈。这正是应验了赛琪说的:“诗的写作只能来自对诗的阅读,唯有阅读才能使写作的泉眼永远活泼新鲜,舍此别无他途。”按照高老师的经验,他的学生保持了极高的阅读兴趣,写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好的。
听了高子阳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到童年,有层次地展开阅读,感受童年阅读的美好,让同学们享受属于自己的阅读年代。
第三篇: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体学习、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课堂千篇一律,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重视文体意识的价值,不能因为考试不考察文体而不去进行有关文体知识的教学。语文老师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文体意识的教学渗透。同时,语文教师要提高文体理论知识素养,对文本类别、各种文体的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和写作要领及各种文体特征的相互渗透能有一定的认识,熟悉和掌握各种文体模式。
因此,教师要有文体意识,对于不同类别的文本,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文体意识是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提高的体现。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具体做法:
一、课程目标要学习研究
逐条细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具体课程目标,会发现,课程标准对承担课程目标的教材选文文体有区分,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依据认知规律,低段教材先后呈现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中段主要对叙事性作品做了课程要求;高段对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作出具体要求。各学段选文文体依据理解的难度,分学段呈现,并注意反复性出现文体的阅读要求的提高。学段课程目标不仅对各种文体的学习有具体的课程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比如“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这是阅读这类文体的学段课程目标。“向往美好的情境”的基础是对文体特色的关注。童话、语言等用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创设了美好情境——“童话里的世界”,而非真实的“现实图景”,让学生透过童话或者寓言的“美好情境”,去感受生命与情感的美好。从而进入言语情境,沉入特殊的言语世界里。再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情感与知识目标,而“展开想象”则是学习这类文体的方法和策略目标。
二、教材要研究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编排,先后出现了“有以能力训练组元的,有以文章题材组元的,有以文章主题组元的,有以写作项目组元的,还有以知识系统组元的等等”。(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不同的组元方式,体现了在不同理念和背景下对语文课程的探寻和追求。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使用的几种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式结构(我国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流,为正宗),放弃了“知识板块组元”的编撰形式,多以文化或生活话题进行“主题聚合组元”,以“语感”和“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力图避免语文教学出现过于偏重理性和知识性,忽略其形象性和感悟性,丧失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人文旨趣培养等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一个前提,即文本的个性特点。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模糊了文本特点的界限,对文本体裁不加区别,所以会导致感情朗读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看似热闹但与知识性文本并不符合的教学活动。
其实,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体知识和言语特殊表达的教学目标,多为感知性的,也一般不做术语性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文体教学目标弱化。相反,教师要强化文体意识,要针对不同文体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否则,就会陷入文体意识缺失的教学“尴尬”境地。
所以,只需教师对课程目标、对教材文体有一些简单的认知和教学设想,就可以化解这种教学之窘。教师要不断地去探索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题目:
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内容提要: 由一个学术观点引起思考,反思新课程改革下“淡化文体”的教学观。提出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观点。个人认为,“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不是一点儿都不能触及。新课标、新教材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淡化文体”的倾向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文体意识的渗透。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回避不了的文体意识培养:文体意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影响;文体意识对小中过渡知识衔接有影响;文体意识对老师有效组织教学有影响。可见,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主题词:高学段 语文教学 “淡化文体”
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一、关注文体意识渗透观点的提出
背景:一个学术观点引起的思考
教育导报多媒体报刊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小学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意识》。其中的观点“在小学阶段,文体没有必要过分强化。教师应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儿童语言为根本,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归宿,以听、说、读、写为手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其中这样一段文字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一位老师在执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告诉学生“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金字塔高;“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工程浩大。教者过于强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强化文体意识的表现。且不说这样做超出了学生的理解
/ 7
能力,客观上也淡化了课堂的语文味,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如果说这样教学说明性的文章就叫强化文体意识,那小学阶段出现的说明性文体的文章如《鲸》《松鼠》《新型玻璃》等,一线的老师应该怎么教?
在这样一个热烈呼吁 “淡化文体”的学术氛围下,提出“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显然是不明智的。那么值得思考的是:文体意识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淡化得了吗?回避得了吗?
二、对“淡化文体”理念提出的背景和内涵的思考
(一)“淡化文体”理念提出的背景
过去的教学大纲就是把语文知识分为“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三大板块,文体知识向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的语文教材也一直是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来编排的。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记叙文大多注重记叙的六要素,学习议论文总是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说明文总是突出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等。太注重文体知识了,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淡化文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主张,新理念。它是对过去教学思想和实践的一种反拨。“淡化文体”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亲近语文,亲近课本,亲近生活。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态度、语言体验、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淡化文体”,注意突出各要素的整合,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感性的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
我个人认为,“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不是一点儿都不能触及。“淡化文体”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学生阅读不做简单的文体知识验证,教学生作文不以文体知识作先导。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记叙文不是只注重记叙的六要素,学习议论文不是只关注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说明文也不是总是突出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等。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无视文体,只注重熏陶感染,也不是说学生写作时可以毫无文体意识,可以随心所欲。相反,教师在教学中“淡化文体”,心中必须有鲜明的文体意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决不能无视文体的存在,心中必须有文体意识。把握好文体,既是读文章的需要,也是写文章的需要。但是,2 / 7
一切以文体知识为准绳,过分强调文体知识,用文体知识解读课文,或是用课文来验证文体知识,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的缺位,必然遮掩了鲜活的文章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新课标、新教材中“淡化”不掉的的文体意识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淡化文体要求,和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虽然未再把文体知识强调为语文知识的三大板块之一,但是在谈到阅读教学时第三学段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基本的说明方法。第四学段指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对精读的评价建议中,“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基本方法的了解和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①《北京市2012年小学毕业语文考试说明》关于阅读理解的考查标准在整体感知维度考查“能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能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初步理清说明的顺序”;“能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品的情感”;在形成解释维度考查“能把握文本使用的表达方法(包括说明性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作出评价维度考查“能体会表达方法产生的效果”“能对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①由此看来,新课标虽然有“淡化文体”的倾向,却并未主张不要文体,相反,对如何掌握一些有用的文体知识,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有用的文体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淡化文体”的倾向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文体意识的渗透。以人教版为例:语文教材就没有像过去那样根据选文的体裁来组元,而是根据话题(专题)来组元,这样编写的目的就是“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③五、六年级选文虽以专题组建,之间却穿插着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剧本、相声、古典白话文小说等不同文体。
八、九年级教材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
/ 7
顾文体。其中,八年级按说明、议论、抒情、安排现代文单元;九年级按文学体裁安排现代文单元。教材编者关于文体教学的意图很明显:七年级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八年级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的阅读能力,九年级培养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由此看来,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无视文体的存在。“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④我认为,准确理解“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我们在教学中把握“淡化文体”之度的关键。
综上所述,关于淡化文体的教学观念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反思和探讨。
四、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回避不了的文体意识
(一)文体意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文体意识在写作教学中有比较多的强调,但在阅读教学中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不能说是语文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个缺陷。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它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由文体决定的这些特征对于理解的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体意识并非单纯的文体知识,它是语文综合素养在文体方面的表现。因此培养文体意识除了对文体知识进行传授、文体内容进行训练之外,还要将其与构成语文素养的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连接、组合和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体意识。同样文体意识形成之后,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也是综合的,对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具有直接的价值和意义。
(二)文体意识对小中过渡知识衔接的影响
小学高学段,特别是六年级,是中小衔接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研究高学段的语文教学,明显感受到教材在文本的安排上凸显文体的丰富,名家名篇名作的增多。初中主要涉及的文体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有所铺垫。
五上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以说明文专题组建,安排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六上第三单元中《只有一个地球》也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提出的教学的目标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五下语文教材第三组“语言的艺术”中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册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第四阶
/ 7
段的学习搭一个梯子,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做一个铺垫。⑤接着,六上语文教材第八组安排了《伯牙绝弦》;六下语文教材第一组安排了《学弈》、《两小儿辩日》。可见在文体意识的渗透上是一脉相承的。
散文,文质兼美,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五上第一组课文主要是散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第四组中有两篇《落花生》《珍珠鸟》。五下的教材第一组安排了《草原》《白杨》等。六上开篇单元就是以散文为主,安排了《山中访友》《山雨》等。六年级下册开篇也是以散文为主,如朱自清的《匆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赵丽宏的《顶碗少年》、丰子恺的《手指》。如此多的名家名篇集聚在第一单元,重在感受的散文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特点是不言而喻的。五下教参在发现语言表达特点的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关注借物喻人的写法和寄情于物的写法。这么多散文学过之后,老师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散文的特点。
小说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篇目并不多。五下第四组《桥》,六上第三单元《穷人》,六下第四组《凡卡》。三篇文章都把体会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无论在老汉的言行,还是桑娜夫妇的对话,还是凡卡的诉说,都是情节的刻画。三篇文章都有对环境的刻画,因为环境对凸显人物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六下教学《凡卡》一课时,带着大家一起回忆曾经学过的内容,初步感知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未尝不可。
诗歌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六上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提供的阅读资料中,安排了不同的种类: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和外国的现代诗。在搜集、整理、欣赏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按不同角度展开分类。在六下集中安排古诗词的背诵。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的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的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面的。
六下教材开始安排议论文,有《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选编课文的目的之一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⑧
纵览高学段教材安排,篇幅最多的便是记叙性文体的文章了。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采访稿、演讲稿、剧本、相声等,目的都是让学生感受多样的文本。可见,初步感受不同的文体知识对高学段的阅读有多么重要。
/ 7
(三)文体意识对老师有效组织教学的影响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固然没错。但是,我们还要说,“文必有法”。或者说“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各种文体,总要遵循各自的章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依据各类文章的特点,设计出一个解读这类文章的基本思路,交给学生一把读懂这类文章的“金钥匙”,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那么,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讲是为了用不着讲。”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的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的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⑤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议论文,宜抓住文章的观点,学习课文是如何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可见,不同文体的内容有不同的教法,老师之所以能按照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不正源于对文体知识的把握吗?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①2012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对比表】 ②《北京市2012年小学毕业语文考试说明》
③温立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 《试教通讯》2001·9
④贺敏《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介绍》,《试教通讯》2002·36
⑤《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 3-9页
/ 7
⑥《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下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一版4-18页 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下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一版 118页
姓名: 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100101 电话: *** 电子信箱:
张香玉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风林绿洲23号楼/ 7 zxy09573@163.com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小说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
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了解到形势;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赏析人物训练点: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技巧:
(一)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
(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
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揭示深化主题;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每一处的作用各有不同,参照上面的思考角度,不难确定。
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第二处在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第三处“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