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时间:2019-05-13 02:1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说明文、小说、散文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说明文文体知识见PPT。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性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要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性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了说明的对象,如《奇异的激光》。

(2)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第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等)、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奇异的激光》这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从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三方面说明激光是“奇异”的光及其广泛用途。《生命与水》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人体与水密切关系”及喝水的意义来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使我们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懂得讲究科学饮水。

第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要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说明方法的判断技巧及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模式。比如“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这句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比太阳”这个词明确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激光是最亮的光这一特点。从而给学生总结出,赏析说明文的句子的基本模式是——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形象准确(或具体)地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者哪方面的内容。

第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句、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第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理清结构。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利于整体感知全文。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第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尺”中的“目前”一词,能否删掉。要引导学生分析“目前”一次对该结论做了一个时间上的限定,它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会出现比激光更准确的测量工具,这就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说。出示PPT。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了解到形势;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赏析人物:

训练点: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技巧:(一)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

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揭示深化主题;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每一处的作用各有不同,参照上面的思考角度,不难确定。

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第二处在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第三处“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

我们再来看看散文。现在我们教材中,散文也比较多。像这一册教材三单元和五单元基本都是散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散文的特点。首先我们看看散文的定义:

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神”。“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3)理清结构。结构是作者安排材料、处理详略的外显特征。理清了结构,也就基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清了结构层次。理清结构可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4)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教学中,老师如果注重“感悟文本特点”“总结阅读方法”“实践阅读方法”这三个主要环节,既教给了学生可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即能加深对方法的理解,也能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充分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小说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

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了解到形势;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赏析人物训练点: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技巧:

(一)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

(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

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揭示深化主题;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每一处的作用各有不同,参照上面的思考角度,不难确定。

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第二处在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第三处“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培养

安宁市实验学校

邓妤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可见,文体意识是人们文本艺术思维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深厚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文体方面的要求。这样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

如散文六年级下册散文单元的阅读教学,我将目标定位在“扣中心,悟人生”。教学设计中,要紧紧围绕“阅读散文的方法”这一核 心,设计“感悟文本特点”“总结阅方法读”“实践阅读方法”这三个主要环节。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可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两次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加深对方法的理解,也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方法的实践过程,是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体的感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文体把握的能力。今后学生再遇到剧本类的文本时,这样的方法可以被迁移到新的阅读实践中,发展其文体意识。

三、立足文本,渗透文体意识滋养。

学生的文体意识是通过对现时文本的赏析、感悟,才得以生长,并在其它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得以发展。所以,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

文体意识并非单纯的文体知识,培养文体意识除了对文体知识进行传授、文体内容进行训练之外,还要将其与构成语文素养的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连接、组合和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体意识。文体意识能够迅速地确认阅读体验的方向和主旨。如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细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充分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第四篇:副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很荣幸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因为以前教初中,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注重按照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和黎老师交流时,黎老师觉得这种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给了我这个任务,和大家交流交流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这个话题。所以今天,就占用大家的宝贵时间,来谈谈这个话题。

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有许多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表现出来就是: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注重方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 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说明文、小说、散文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说明文文体知识见PPT。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性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要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性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了说明的对象,如《奇异的激光》。

(2)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第二,抓住特征,把握中心,理清结构。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等)、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作者按照什么结构来安排材料的。《奇异的激光》这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从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三方面说明激光是“奇异”的光及其广泛用途。《生命与水》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人体与水密切关系”及喝水的意义来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使我们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懂得讲究科学饮水。

第三、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要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说明方法的判断技巧及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模式。比如“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这句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比太阳”这个词明确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激光是最亮的光这一特点。从而给学生总结出,赏析说明文的句子的基本模式是——这句话使用了什么 2 说明方法,形象准确(或具体)地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者哪方面的内容。(小学阶段我们只要求掌握常见的集中说明方法,但是教材中出现摩状貌、作诠释等不常见的说明方法时,建议老师们直接给学生名称,不要求掌握,但出现一次就介绍一次,学生会逐渐熟悉并加深印象,以后到了初中以后他不会陌生。其实关键就是老师们要对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意识,比如《奇异的激光》“由于它发光的方向集中,因此它能发出特别亮的光。”这一句是典型的作诠释,老师们给学生简单介绍就行,不要求掌握,学生们记住的就是说明方法中还有作诠释,摩状貌。)

第四,逐段概括,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句、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第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尺”中的“目前”一词,能否删掉。要引导学生分析“目前”一次对该结论做了一个时间上的限定,它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会出现比激光更准确的测量工具,这就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是初中必考的题型,小学前几次调考中,也已经开始出现这种题型,我们除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同时也教给了他们答题技巧。)

(其实对于说明文来说,只要形成了文体意识,说明对象,说明文结构,说明的中心都是很简单并很容易掌握的,我们教学的重点放在说明方法的判断技巧及其好处的分析上,让学生能准确判断,并体会出它的好处;能品味那些词是准确的介绍了事物的某种特征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说。出示PPT。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解决分段,拟小标题。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为什么写? 主题,明确写作目的。

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了解到形势(有的教参上概括为爸爸夜归来,其实就改变了主人公,前后不一致了);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赏析人物:

训练点: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技巧:可以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

《夜莺之歌》中的对夜莺的动作、语言描写都非常传神的表现出了人物的特征 还可以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

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跳河逃生看出他的机智,所有的行为都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可概括为:

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大海上夜色正浓,大雾弥漫)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小英雄雨来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

④揭示深化主题;(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夜莺之歌》中的细节描写„„

具备文体意识后,再长的小说都只需抓三要素进行分析:理情节、析人物、赏技巧从而明确小说主题。

我们再来看看散文。北师大教材散文很多,尤其进入高段后,散文数量明显增多。像这一册教材三单元和五单元基本都是散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散文的特点。首先我们看看散文的定义:

什么是散文?我们常说的散文,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按内容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比如,今天老师教学的《花脸》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花脸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为出发点,道出了一个看似简单,但是很有内涵的生活哲理,语言平实、通俗亲切,感情充 沛。本文的篇幅较长,如果面面俱到,学生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考虑文体特点,设立好着重研究的目标,就可以迅速让学生发现本文的闪光点,把握住重点。如何确立研究目标呢?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神”。“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花脸》这篇文章作者就是要借回忆小时候围绕花脸而发生的事来表达对花脸的热爱,对美好童真童趣的怀念。《荷塘旧事》对农村美景的回忆,对年少友情的怀念、《我喜欢》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等(2)抓住线索。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花脸》的线索非常明显,全文就是以买花脸——演花脸——因花脸闯祸受罚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我喜欢》以“喜欢”作为情感线索贯穿全文。《三峡之秋》以时间为线索。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3)理清结构。结构是作者安排材料、处理详略的外显特征。理清了结构,也就基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清了结构层次。理清结构可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花脸》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首尾呼应的特点非常明显,按照总分总结构分段后,再按线索分层,文章条理一下就清晰了,也就能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

(4)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花脸》我们就可以把重点放在细节描写上,通过品味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对花脸的喜欢,从而达到对美好童真童趣的怀念。《荷塘旧事》放在景物描写的品味和体会纯真友情上。《三峡之秋》放在对景物的描写。《红树林》放在托物言志。这些写作技巧不用讲解太深入,出现一种就明确名称,大致了解就行了。

语言。总的说来,散文的教学首先重在读,在读中了解结构,明确线索,品味 7 进入高段后,我们的课文篇幅普遍加长了,如果面面俱到,要讲的太琐碎,两课时讲不完,教学进度完成不了;学完以后学生脑子里有的也只是琐碎的信息。如果我们从文体角度入手,在第一课时明确文体,明确该文体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层次结构理清楚,文章大体内容就掌握了。第二课时进行相应的语言及写作技巧的赏析,重点突出,时间也充足,能够保证我们的教学进度。我在教学中通常这样训练学生:第一课时:第一、明确文体,第二、回忆该文体的阅读方法、第三、理清层次,完成结构提纲。第二课时:说明文进行说明方法的品味,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散文品味语言及写作技巧。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在备课中,老师就要主动体现文体特点,使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能感受到文体特点,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在预习中学生能主动按照该文体的阅读方法把握侧重点,全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水平。教学中,老师可以抓好“感悟文本特点”——讲一种新文体时,先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总结阅读方法”——根据文体知识点确立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步骤;“实践阅读方法”——第一篇课文带着学生按照步骤逐步学习,以后遇到同样文体的课文先复习阅读方法,再进行学习逐步强化,形成文体意识这三个主要环节。这样,既教给学生可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即能加深对方法的理解,也能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可见,文体意识是人们文本艺术思维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深厚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文体方面的要求。这样一来,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

如剧本《负荆请罪》的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位在“用抓主要戏剧冲突、揣摩人物潜台词的方法阅读剧本,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设计中,要紧紧围绕“阅读剧本的方法”这一核心,设计“揭晓剧本的阅读方法”“在第一幕的阅读中实践方法”“在第二幕的阅读中实践方法”这三个主要环节。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可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两次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加深对方法的理解,也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方法的实践过程,是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体的感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文体把握的能力。今后学生再遇到剧本类的文本时,这样的方法可以被迁移到新的阅读实践中,发展其文体意识。

三、立足文本,渗透文体意识滋养。

学生的文体意识是通过对现时文本的赏析、感悟,才得以生长,并在其它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得以发展。所以,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

文体意识并非单纯的文体知识,培养文体意识除了对文体知识进行传授、文体内容进行训练之外,还要将其与构成语文素养的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连接、组合和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体意识。文体意识能够迅速地确认阅读体验的方向和主旨。如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细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凝等等。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充分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体学习、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

    高考作文中的文体意识

    高考作文中的文体意识 “自选文体”,落笔成文。这样的“松绑”政策,当然不是降低了高考对文体的要求,而是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允许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5篇模版]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透 语文组交流材料 李桂贞 各位老师大家好: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大,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所以我们共同制定了......

    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题目: 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研究 内容提要: 由一个学术观点引起思考,反思新课程改革下“淡化文体”的教学观。提出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关注文体意识渗透的观......

    在阅读课堂中渗透文体意识

    在阅读课堂中渗透文体意识 摘 要: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了文体把握的要求,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注重文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渗......

    小学语文几种文体

    关于文体小学教材的文体大多是记叙文、说明文、古诗这三种。记叙文中有写景、写事、写人、状物等。教学写景类文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每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每种景物有什么特点?文......

    小学语文四大文体

    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论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很多,考生如果对每一篇都进行分析的话,会耗......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

    一.现代诗歌 四下:走,我们去植树 五上: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课本 五下: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七律 长征、 六上:我们爱你啊,中国 六下:长江之歌 二.写人 四下:第一朵杏花、永远的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