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把握课文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19-05-12 23:1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把握课文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把握课文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篇: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把握课文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把握课文特点 提高教学效率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李云龙

广东省东莞市市教育局教研室 肖秀兰

新的课程改革自2001年秋季实施以来,引发了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变化,这其中既有教学理念的更新,又有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等诸多内容的改变。这些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则极为密切,而其中对教材的正确使用则更为关键,它涉及到整个教学理念实施与教学效率提高的中间环节。本文无意对此问题作宏观的探讨,而是力图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部分教学策略进行个案的分析,希望对课程改革背景之

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所启示。

对于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不管是哪家编写单位,都在编写体例、课文选取、知识呈现与表达、习题安排与设计等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创新。特别是在知识的呈现与表达、习题的安排与设计两个方面,与旧有的教材相比,有了更为明显、直接的不同。随着新编课文和课程理念的引入,以往片面追求知识与训练的繁复、系统的编写思路渐为注重知识的简捷、有效、生成和能力的创新与提高所代替。因此,部分不很了解教材编写思路和体例的教师,在面对新编课文和全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时,于手足无措之余,仍旧沿袭从前教学方法中比较呆板、僵化的部分教学模式,以致教学效率不高,同时影响了学生整个阅读能力的培养,甚而阻碍了阅读向习作和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要想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则须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在准确领会课程标准理念的情况之下,把握课文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一、把握课文特点,围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巧妙切入、展开

不论是阅读教学最初的切入,还是渐进的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师都须紧密联系课文的特点,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做到富有针对性、灵活和机动的引导,以便学生的阅读学习既能有所侧重,又能把握文章特色,以此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譬如下面所列的同一课文的不同切入与展开环节的三个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

案例一:

师:读了课题,引起你注意的是哪个词?

生:民族。

师:看到‚民族‛,你都想到了什么?

生1:不同的少数民族,平时的衣着打扮各有特色,但都很漂亮。我不知道,学生

③②

上学时要不要像我们一样穿校服呢?

生2:不同的少数民族说话也不一样,那他们怎么交流呢?在学校里要不要都说普

通话?

生3:他们是分民族编班上课,还是混在一起上课?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民族‛一词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他们不同的衣着、语言等等,那么这些情况都是怎样的呢?我们翻开课本,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学生自由读书。)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你们读完课文了,找到这句话了吗?(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段的‘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师:我们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到底如何呢?与普通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你们能不能找出每段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第一段:‚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第三段:‚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 案例二: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这句话。(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段的‘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师:大家找得都不错。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边疆的‛‚民族的‛小学的特点呢?

请认真阅读,划出相关语句。(学生读书,圈点勾画,汇报。)

生1:我从‚山坡、坪坝、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等语句感受到了边疆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住得很偏远,但上学途中的景色很美丽,心情也很愉快。生2:我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读懂了这所学校确实是一所不同民族的小孩同在一起学习的学校,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他们很快乐。

生3:我从学校里竟然有‚鸟儿、蝴蝶、猴子、松树、山狸‛等动物感觉这所小学很独特。课文说它们是‚山林里的朋友‛,表明了小动物们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互不干

扰,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很有趣。

生4:我从他们敲大青树上的铜钟来提示上下课时间感觉到他们的学习条件很差,但是又别有风味。

师:是啊,同学们分别通过这些字句充分体会到了‚边疆的、民族的‛小学的特点──很偏僻、条件也很差,但是那里的同学们却是很快乐很自豪的,因为那里有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有可爱的小动物,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我们再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体

会这种独特的乐趣吧!

…… 案例三:

师:(课件展示画面、播放音乐,教师旁白)粗壮的大青树,古老的铜钟,‚当,当当!当,当当!‛上课了;‚当,当当!当,当当!‛下课了;‚当,当当!当,当当!‛放学了……是哪儿的学校还用这么古老的铜钟呢?在这宏亮的钟声的召唤下,孩子们是怎样学习、怎样娱乐的呢?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

(按照上学、上课、下课的顺序分段学习。)

……

不同的教师面对的是同一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在具体的导入和展开环节的处理上,三位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三者并不存在截然的高低优劣之别,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上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它们是真正的“教无定法”的现实版本。三位教师的导入尽管不同,但是他们都把握住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在内容与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即:这所小学是一所“边疆地区”的“民族”小学,其独特之处则体现在学生构成、学校环境以及学习气氛等几个方面,然后围绕着内容与表达上的特

点,进一步安排展开环节的设置。

类似于《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样的课文,其内容、情感以及表达上的特点比较明晰,学生往往可以在初次阅读课文之后即有所体会。一般来说,只要读者能够注意到文本题目之中的关键词语,他即可把握其特点。譬如:讲述宋庆龄小时诚实守信的故事《我不能失信》(三年级上册)、阐明学习别人长处、认识自己不足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年级上册)。不过,很多时候文章的题目并不能直接显示其主要内容或者情感,这就需要读者在读书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某些关键的句子或者段落,然后从这些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中提取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者情感。譬如:《秦兵马俑》(四年级上册)其主要的内容和情感则由第三自然段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来体现。

实际上,在面对一篇具体的课文时,其主要特点的理解与把握却常常不是仅仅注意到一两个词语或者语句就能实现的,这正是有关《我们的民族小学》的上述三种导入和

④展开为我们提供的第二点启示──即便学生能够找到“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这个关键句子,老师仍旧需要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边疆的、民族的”特点。换句话说,识别文本中能够体现其主要特点的关键词句仅仅是完整阅读过程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它还需要读者整体把握文本,不断玩味语句背后的含义进而获得对其主要特点的生成与完形把握。譬如,《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文后也有一个关键句子──“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找到这个关键句子是相对较为容易的,但是,仅仅找出这个句子却还远远不够,因为“丰收、欢乐”常见而又空泛,它们虽然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所概括,但对于能够丰富和阐释“丰收、欢乐”的内涵从而给予读者以文学的审美愉悦却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文学作品的文本所提供给读者的,除了文字本身的典雅、华丽、质朴等等风格所引起的触动之外,更有一种具体、丰富可感的意象,而“丰收、欢乐”等字眼则枯燥有余、鲜活不足。于是,教师则必须结合文本中的其他段落,寻找源于文本自身的对于“丰收、欢乐”的“注释”──那五彩缤纷的颜色、那沁人心脾的味道、那秋雨过后的物候变迁。再譬如四年级上册的《白鹅》,读者捕捉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个关键句子轻而易举,但是具体的教学行为却不能局限于此,老师的指导必须使得学生关注到文本每个句子甚或是每个字眼所表达的白鹅的高傲,因为正是这许许多多富有个性而又前后勾连、浑然一体的语句,才铸就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风格──幽默。若不能如此,学生学习课文所获得的则仅是如电脑程序一般的缺少激情与情感的格式化过程,他没有文学的情感与情怀,当然也就没有学会真正的阅读“技能与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的一般阅读视野之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类似上述的一个能直接表明文本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关键词句的。这样,则需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努力培养学生阅读时能够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玩味与理解的整体阅读意识。特别是在某些叙事性作品之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具体的细节描写,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而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情感。《去年的树》是四年级上册选编的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这篇童话视角独特,言简而意深。文中似乎无法找到能够体现其主要内容和情感的所谓关键词句,如果非要择取一句的话,“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倒是透露了一点意思。的确,小鸟走过千山万水、受尽诸多苦难,来为已经化为灯火的大树唱歌实在是体现了树与鸟的深情厚谊。不过,稍微转换视角,读者就会发现,这种深情厚谊是苦涩的,它是以朋友中一方的消失来呈现和表达的,因此,这便不得不引起读者的思考,原本让人羡慕和歌唱的友情为何会有如此凄凉的结尾呢?于是,读者便倏然发现,原来,这个文本是在鞭挞给友谊带来灾难的人类行为所造成的悲剧(对森林进行过度砍伐等等诸多破坏因素),而不光是小鸟的重诺守信。但并不局限于此,大树所经历的变化可并不十分简单,它先是进了工厂,然后变成了火柴,火柴点着了火,火又点燃了灯,留下了一段光明。至此,读者便又发现,在这短短的春去秋来的几个月中,发生了多少变化啊,一个生命消失了,另一个生命来孤独地为它唱起“去年的歌”,生命与生命的不同经历,让读者幡然领悟──人事变迁何其迅速,同时又是何其无常„„至此不难发现,是文本的细节体现出了它的三层含义,而同一文本包含三层不同的含义也恰是《去年的树》的特点,对于这一特点的把握,需要教师与学生结合具体的细节来

完成。

二、把握课文特点,实现由课文至作文、口语交际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 一个文本的特点,并不只限于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一个方面(尽管它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它在表达方面也会相应地具备与其他文本的不同之处。考虑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然也包括其他出版社的部分版本)编写、出版教材时是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它尽量地注意到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形态之间的知识、能力迁移,并力图实现不同学习形态之间的互补与整体推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必须留意课文的表达特点向作文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譬如,四年级上册的两篇课文《颐和园》《秦兵马俑》,前者是随着作者游览顺序的变化而去描写相关场景,特别是其中几个有关动词的使用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长廊)、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而后者则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然后围绕着每个特点展开描写。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了两篇课文在表达特点上的不同之处,那么,在相应的后面介绍一处景物的习作指导中,则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许多作文心理学家都曾指出,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不应直接进行有关作文规范、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简单灌输,那么,有关作文技能培养的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学生该如何习得呢?正确把握课文的表达特点、实现课文到作文的迁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需要指出的是,由课文而至作文的知识与能力迁移不仅是上例的谋篇布局方面,实际上,从简单的词句锤炼开始,这种迁移包罗了审题立意、表达方式的运用、观察、想象、联想等诸多不同的内容。至于具体教学过程当中的处理,则需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而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作文相似,它同样也应借助于不同学习形态之间的互补优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因不同的交际条件而被看作两类不同的语体,不过,因为实现二者交际功能的载体仍为语言材料,这就使得二者之间存在相当程度上的相互成就、相互补充的可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课文文本属于已经完善的言语交际成品,这就为学生通过模仿而直接习得适应于口头语言表达的知识和能力提供了现成的实际用例。于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文本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关注到在言语交际层面富有实效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将会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譬如,在“课程标准”中有一条关于口语交际的常规目标──“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教师在引导学生具体落实这项目标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目标强调层面,而是要为如何实现这项目标提供策略指导。有关的策略指导,可以分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在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引导学生领会课文表达上的清楚明白具体的特点的过程中,有意地提醒学生这些书面语言表达策略向口语迁移的必要与可能性;另一方向,是教师在口语交际的评价过程当中,尽量围绕学生的不同交际环节结合课文文本中富有借鉴意义的实际用例,作横向的系联,以增强学生的印象、提高效果。譬如,老师若是以《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为例来指导学生进行“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的书面语言与口语的互借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是如何将秋天的雨所带来的五彩缤纷的颜色介绍清楚、具体的──它是结合不同的颜色(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具体的事物、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实现的。实际上,引导学生实现由课文至口语交际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绝不限于上列实例一种情况,它的内涵应该是更为丰富和具体的,教师应该在把握不同课文特点的基础上

做到多角度、多层次的互补学习。

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特别是人教版教材在文中、文后所做的学习伙伴提示以及课后的习题安排,为教师引导学生实现由课文文本至作文、口语交际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提供了相当成熟、完善的引导,而要正确发挥其引导作用,则需教师既能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同时又能准确把握课文文本的表达特点。

三、把握课文特点,实现恰当适度的拓展学习

围绕具体的课文文本,给予相应的补充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和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类似于此的拓展即便是在课标教材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已经存在的。不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和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其实仅仅是一个略显空泛的目标表述,令人思考的问题则在于,如何操控对拓展学习才算是恰当、适度而有效的。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应紧密结合课文文本的特点。

首先,把握课文文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须注意拓展内容与课文文本之间在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平衡。一般而言,所拓展的内容与课文文本的内容与情感之间可以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所拓展的内容不宜过于拔高,如果其内容与情感的表达远远超乎课文文本的话,所带来的问题则是:一方面,学生通过课文文本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迁移,另一方面,由于拓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过分高于学生的知识与情感范围,致使其无法正常理解,这样,脱离常规学习的负担势必加重,久而久之,则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心理受挫,从而得到适得其反的后果。譬如,有的教师在《孔子拜师》(三年级上册)之后,要求学生拓展学习《论语》,这样的安排是不很恰当的,一是《论语》通篇古文,没有基础的学生根本无法通读,一是其中的道理亦过于艰深,学生不易理解,再则《论语》洋洋万言,恐怕短期内也不能完成。

其次,把握课文文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须注意不同拓展功能的分置。某一具体的文本所能拓展的方向是多元的,即便仅仅是内容与情感这一向度,不同的教师所能提供的拓展文本可能也不会完全一致,譬如,同是《荷花》一文(三年级下册),有的教师拓展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有的教师拓展的是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片段,而有的教师拓展的则是日本学者和辻哲郎的《巨椋池的莲》片段„„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的拓展过于集中于内容与情感方面,而没有更好地留意拓展在其他方面的功能。拓展学习不但应就内容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还可以就文本的表达方式、文本的体裁甚或是其他相关能力(比如口语交际、课文理解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譬如拓展同一题材而体裁不同的内容,学完《荷花》之后拓展学习汉乐府的“江南可采莲”、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拓展同一体裁而题材不同的内容,学完布封的《松鼠》(五年级上册)可以拓展学习法布尔《绿色蝈蝈》片段;学完《荷叶圆圆》(一年级下册),可以拓展交流这个池塘边还有什么其他小动物,它们又会说些什么(此文通篇为同一句式的往复使用,学生可以进行这一句式的有效迁移);学完《四季》(一年级上册),可以拓展仿说仿写描写四季的文字片段(本文几个段落在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是平行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一个文本的拓展向度是多元的,但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从这不同的向度进行拓展,选择何种功能拓展与文本自身密切

⑧相关,只有正确把握文本特点从而确定与文本特点契合的拓展才是高效的、适度的。

再次,把握课文文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须注意文本自身的学习目标与拓展学习目标的协调与整合。阅读教学中拓展学习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学生需要具备拓展的基础──文本自身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因此,在学生对于文本自身的基本的学习还未达成之前,教师不要盲目进行有关的拓展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文本自身学习目标得以实现基础之上的拓展学习,也要因应不同课文的学习特点而有所区别:第一,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在基本实现了针对这一文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等三个维度的目标之后,拓展学习目标的选择是开放的,即可以施行有关内容情感、表达方式、口语交际等能力方面的拓展学习。第二,如果学生在文本自身的学习中,他某一方面的目标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那么,最好不要进行围绕这个没有实现的目标的拓展学习,譬如,某一文本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非常突出,但是,如果教学中学生还未能领会这种特点,则不要作与此表达特点相关的拓展学习,否则,因为学生在这一知识上存在盲点但又错误地强行迁移了不成熟的知识的话,会使问题进一步积聚,并再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三,如果学生在文本自身的学习中,他某一方面的目标已经达到了教师的预期,那么,可以围绕这个实现的目标进行与此相关的拓展学习,这样的处理是考虑到了已知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迁移、正迁移,它对于学生强化对于相关知识和能力的理解、运用是大有裨益的。

概而言之,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又呼唤新的实验教材,新的实验教材则须教师不断钻研课本并更新教学方式,以便落实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念。对于小学语文而言,由于新编课文比重较大,教师处理这些课文时没有相关的、现成的设计可以参考借鉴,因此,在钻研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特点,从而进行相关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保证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注释:

①章熊(1997)、倪文锦(2003)都曾明确谈及“语文教师参与课程研制、‘处理’

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钟启泉等(2001)指出,“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这既涉及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执行,也包括教学过程中对“生成”的内容的处理,还包括教师对教

材内容的“重构”。

③如不作特别说明,本文所列均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小学语文)》中所编课文。

④魏饴、刘海涛将这样的关键词句称为‚文眼‛,他们列举出查找‚文眼‛的三种方式:一是注意字面上精炼警策的语言,二是留意篇首和文末,三是关注反复出现的句

子。

⑤文学理论认为,文本(有待阅读的具体形象)是特定的,而文本的话语含蕴则是含蓄、含混、非常丰富的,因此它需要读者去挖掘、阐释这种含蕴(参见童庆炳主编《文

学理论教程(修订版)》)。

⑥由阅读向作文、口语交际能力和知识的迁移,有着心理学、语言学的基础,可参看刘淼(2001)、皮连生(1997)、高名凯、石安石(1963)、王德春(1990)。⑦品评能力是口语交际的一项重要的能力要素(倪文锦,2003),我们这里提及的口语交际评价兼有品评和批评两种方式。

⑧由荷花而拓展至《爱莲说》《清塘荷韵》《巨椋池的莲》并不合适,其难度与课文文本并不匹配,此处引用仅为说明它们都属基于内容的拓展。

⑨廖哲勋、田慧生(2003)指出了迁移的四种类型,并特别说明“为使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系统,中小学各科教材的设计应重视学习与迁移的关系,重视迁移训练,促使

学生的学习发生正迁移”。

参考文献:

1.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2.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3.刘 淼,《作文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6.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7.王德春,《语言学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8.魏 饴、刘海涛,《文艺鉴赏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章 熊,《21世纪语文教学展望》,《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9期。10.钟启泉,《文本与对话:教学规范的转型》,见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教学也是语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那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发掘教材蕴涵的趣味性,指导识字

教材的各个部分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摘果子”、“叫字排队”、“找敌人”、“读文找字”、“姐妹相遇”、“玩玩字卡”、“找找朋友”、“开火车”、“表演动作”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例如:“摘果子”:学习合体字,设计一个游戏“摘果子,找朋友”。把所学的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帖在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组对了,读准了,就把组好的“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二、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尝试师生合作教学识字

由于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加强了,所以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已经认识很多汉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整体入手、学生参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尝试。首先将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的生字出示出来,对于全班学会的生字不再具体学习,将学习重点放在词语的拓展上。只有个别学生不会的字,可以通过“生生”间的互动来完成任务。对于部分或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写的生字,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而这个环节正是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积极性的时候。可以请认识这个字的学生做“小老师”,在小组内先备好课,然后给全班讲一讲这个字,其余的“小老师”做必要的补充。而教师此时作为一名学习的参与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向“小老师”提问。对于较难的字,教师还要在强化重点和难点上注重点拨。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小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其他学生又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了汉字,从而达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三、掌握规律,体验成功

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随着时间推移,有许多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但毕竟这是少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有种“识一字而会认百字”的感觉,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创新”是时代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利用生活经验来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当然要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我们在识字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家长配合,如:在家具上贴上其名称标签,孩子在家中接触家具时通过这些标签很快认识了名称,增加了识字量。一个班级几十个不同的名字,可以让学生互相叫叫名字,识识名字。在学的过程,学生有发现识字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利用生活中识字调动识字积极性。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比如报纸、零食包装袋等等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渐提升。

五、反复练习巩固识字能力

根据遗忘规律,识字必须要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温故而知新。比如学生通过写字来巩固了对字形的记忆。字词的掌握在于听说读写中能正确运用,同时,字词在反复地运用中才能巩固,因为在运用中字词的复现率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就好。教师利用组词以及说话写话,指导阅读课外读物等方式达到巩固识字目的。又如,上课前让学生先把课文读几遍,不会读的再通过查字典来学习。由于多次读课文,生字复现率高。教师要落实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起学习。一旦发现有读得不准的字音,师生及时提出进行矫正。还可以开展一些识字大擂台活动,比一比学生谁的识字多,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生字,也可以从别的学生中获取新字,也可以进行阅读比赛达到复习生字的效果。

六、指导书写,学以致用

有些字不仅会认,还要会写,而且要写的正确、美观。在识字教学中,写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识字教学时,要有写字的指导,包括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字的笔顺和结构等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把字写得正确、整洁、美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好学生用好田字格,写字之前,引导学生观察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求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占八分满,不要过大或过小,而且写时要把字写端正,做到横平竖直,不写歪。

七、调动家长积极性,引导学生课外识字

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习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所谓“课外学习”,就是强调学生要具备向生活学习的能力。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这一丰富的识字资源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到课外识字。因为学生周围的一切,只要是有汉字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其自主识字的资源。学生掌握了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就等于插上一对无所不能的羽翼,从而在生活的识字王国中自由飞翔。

当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灵活多变的恰当的识字方法,结合思维特点,鼓励想象实践,培养识字习惯,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多学汉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三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绽放异彩

单位:建昌县汤神庙初级中学 学科:语文 姓名:张学静

论文摘要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和学会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典诵读,以不同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保持高胀的学习热情,教学与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进教学,以教学改进评价,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训练,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循序渐进。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习惯培养、评价与策略指导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淡、扎实、快乐的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让师生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培养习惯 当堂训练 综合评价 经典诵读

引言

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与探索中,我一直在追寻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做到当堂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每一天。使学生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当堂练习、有机拓展,以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清清楚楚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轻轻松松的教学生态把学生领到无边快乐的知识海洋,领略知识海洋的浩瀚,聆听知识海洋的乐音,品味知识海洋的真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素养与底蕴。

一、准备充分,强调课前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知识学不胜学,记不胜记。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老师详细说过的,但结果学生像没有听过;明明是学生做过的,但结果跟没做的差不多,这不让我反思个中的原因:学习是实践的过程,学生没有对文本接触,没有对文本独立的理解,课堂没有独立的参与,独立的体验,独立的思考,他们学习的记忆就不深刻。我深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确实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只有经过亲身实践体验,才可能刻骨铭心,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才智。

因此,我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完成这几个过程——读课文、查生字、画问题、赏析句段、提问题,让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理解。学生的自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了,准星瞄准了,有了导航灯,思想也会变通了,自学起来也就顺畅自然,效果也很好。例如:我教《空城计》,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因此不但弄懂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而且学生对诸葛亮为什么如此有勇有谋,胆识过人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对《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情节,学而不厌地研讨《三国演义》,在两个单位时间内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与重点,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重要典故,拓展了有关《三国演义》的谚语和歇后语,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求知欲非常强烈,时间在静静的阅读、感情的朗读、激情的辩论、快乐的研讨中过去了,学生还是乐不知返。相反,有的老师认为不预习也能上课,结果,课堂上学生第一次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用了半节课,学新字生词又花了半节课,对课文的理解又花了一节课,结果两节课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很肤浅,没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研讨和拓展了。

可见,课前预习多么重要!它是教师预设课堂生成、把握课堂训练重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重要铺垫。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是学生加深读文本理解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保证。

二、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每一堂课。

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有的老师往往不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堂课,大大浪费了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不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熟不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 式,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是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知识的关键。

1、加强课堂训练。

在平日课堂上要加强课堂训练。抓住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起‚一箭双雕‛作用的词、句、段;还有在检查学生预习中普遍存在的薄弱处。训练点不可过少,也不宜过多,到处是训练点,就等于没有了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应该因文而异,因学生水平能力而异,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中挥洒自如,练到点子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前定好训练点呢?

深入全面地钻研教材,从全组课文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再从每一篇课文中抓住每一课的特点作为训练点,这样才能具有‚一箭双雕‛作用。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我的老师》等,这些课文都是写母爱的伟大无私奉献精神,在上课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很好的品味文章的感情。

检查学生预习和评价反馈情况,从共性薄弱处定准训练点。如:我上学期教的班级从预习中我发现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和赏析句、段的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课堂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从‚归并段意法‛或‚抓四要素法‛或‚抓重点句段法‛归纳主要内容;用‚事例+精神+感想‛的方法赏析句子……当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后,又根据当阶段的预习和评价反馈情况拟订新的训练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课堂中练习与提高。

2、课堂上强化训练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记得很模糊,写作文时错别字很多,言之无物; 有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内容特别的空洞,类似这样的事情真的使很多,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起到导师的作用,对每一个学生的水平能力要了如指掌,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给予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就会少走些‚歪‛路。如学生错别字多,我就教他们以象形法、会意法、编顺口溜法、结构法等,最适合自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记,如:生字‚督‛字‚上‘叔’下‘目’‛;‚诺言‛的‚诺‛可编顺口溜‚‘若’然‘说’了就要言出必行……‛;如写句子理解,用‚关键句段+个人理解‛公式法教学生。教无定法,最适合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 设计阅读方法策略,导练结合,学生的进步就更快更高。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在定准的训练点上作恰如其分的指导,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语言训练场,发挥学 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现在的语文教材富有人文性,识字量大,知识面广,阅读量大,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去学和教师的不断加强训练,巧用评价,巧指正,多鼓励,多一些发散性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怀有更大兴趣学习语文。

加强课堂训练,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写、思、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及拓展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心声》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学生表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对话、心理描写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文章中去,很好的体会京京的心理感受,然后再展开讨论活动,使学生畅所欲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落实到写作,谈谈对《心声》的理解与体会。

巧评价,多鼓励。阅读与评价相结合,在阅读中评价,在评价中指导,师生互动,各自在‚导‛与‚评‛中不断改正和提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评价,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学生自学与课堂学习的效果显著,学习积极性颇高,兴趣浓厚,期望进步的决心加大,更深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评价的情感、态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可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三、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拓展阅读,丰富内涵。倡导学生多读经典,经典的作品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它是加强记忆,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的良剂,它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为此我在平日课堂上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真正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扩大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像《弟子规》、《新增广贤文》、《论语》、《吕氏春秋》等中的经典名句都悄悄地流淌入学生的心田,它仿佛天籁之音,净化师生的心田,让心灵之花盛开,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起到情感催化剂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除了诵读经典,我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阅读精美的文章,积累优美的词句,这些都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 5 助。

结语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在平日课堂上,积极抓住每堂课,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强化训练,巧妙评价鼓励,扩大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容量更大,拓展更广,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随机结合,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学生在自学中有所提高,有所发现,又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感染力,充分发挥心智,尽情地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当堂训练与评价中不断学习与修正,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找到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与评价能力、水平突飞猛进;在经典诵读中,师生交流更深,心灵得到洗礼、净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将坚持不懈的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四十分钟课堂上,能够更快更好的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等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学记评注》高时良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6版

5、《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6、《普通教育学》[德]赫雨巴特著,李其龙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

7、《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 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7版

10、《中学语文教育史纲》张隆华著 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11、《阅读教育学》王松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2、《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版

1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版

1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版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标研制工作组,2003年5月颁发

第四篇: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耿沭林

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是每个教师的最大心愿。这也是高效课堂的理念,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

1.把握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愿意受重视,被承认,学生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

例如,由“一只蚂蚁在筒外壁的A点,想吃到筒内壁的B点处残留的一点蜂蜜,怎样走路程最短?”从而引出几何体表面的最短线路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设置,便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认真学习。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2.创设人人求异,勇于创新的气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灵感和创造,往往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教学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二)确立目标,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以前很多时候的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于是我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我不是直接把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活动猜想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我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我在对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教学时,我采用了山峰与山谷来对照。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相当于是山谷,就说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爬山:先下山坡,再上山坡。而a<0时,相当于是山峰,可看成先上山坡再下山坡。这样比较形象直观,学生也容易想象,自己很容易地撑握了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由于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实例比较,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也就容易掌握,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果。

2.、数学美感提高数学兴趣

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材内容的美, 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美丽而神奇的黄金分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事:人体中有着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比如,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又是人体

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再如:古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古萨金字塔气势雄浑,经测量发现,它的正方形底边边长与塔高的比例近乎1.618:1的黄金分割比例。这种设计使塔看上去挺拔秀美,十分舒服。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冲激和美的享受。渗透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一种,但数学美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应该多留心一下身旁的数学美。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针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这条判定方法,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夹角”改为“角”,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五)适当内容适当时机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教学情境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解题方法、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合作学习

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2.在课题学习和问题探索中组织合作学习

例如中点四边形的问题。

通过小组各成员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有时也会出现矩形、菱形、正方形。不难看出四边形不论是什么形状,它们的中点四边形是有共性的,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还出现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形状无关,那么它的形状与原四边形什么有关呢?通过研究,同学们发现:“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

由于小组的每一成员都能做一做,猜测自己图形的结论,而结论的推理又是大家一起进行,使每一同学既复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又明确中点四边形的边是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来决定的,使课堂合作教学富有成效。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我注重把握好讲课时间。

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予讲评。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经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下面的内容做好了准备。再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配合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最后小结。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变式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维过程,一般地都可以把它分解为三个基本部分:问题的条件部分、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部分。如果把这三个部分作为变化的因素,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在进行变式题设计时,应主要依据教材的例题与习题。

(七)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目前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到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再配上

那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动画,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是,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数学。

总之,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人教版新课标 多少年来,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语文教学的高效之路,可是由于各种教学理念互相碰撞,专家的观点莫衷一是,今天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昨天是语言文字训练,前天是落实双基,文道统一。总之,一线教师是跟着感觉走,适应并追求着语文教学的新变化。由于语文教学有追风之嫌,因此一直在低效高耗的层面上。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变繁琐分析为精讲精炼

一堂语文课,教师为了讲得精彩,往往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总以为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我问你答”、“我讲你听”就是最佳的课堂设计,其实,在教育所设计的问题中,有的确实是学生想知道,但有的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对学生课前已经知道的,我们也在一股脑儿地讲。一节课下来,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讲得神采飞扬,也讲得口干舌燥,可结果学生所得无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精讲,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题眼或文眼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读懂题目,生疑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文章两三个重点问题展开教学。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已经理解的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腾出时间来让学生读书、感悟、练习。

二、变多次沉默为多处精彩,让沉默的不再沉默,让精彩的更精彩 语文教学之所以质量不高,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精彩”了少数,“沉默”了多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中下生,切莫只盯着几个尖子生。我们设计教学环节,就应该把目光锁定在全体学生身上,学习字词,朗读课文,说话训练等都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刚接一个新班,首先抓好朗读训练,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读书做到字正腔圆。每节课都要重视读,每天早读课都要训练读,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分组竞赛读,评出“朗读之星”,让读书氛围浓烈起来。其次要抓好写字等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实际上就是面向多数,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精彩”的少数更“精彩”。

三、变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为重点突出,一课一得 追求教学的完美境界是应该的,但教学的完美境界是不足取的。教学中,教无重点,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走过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节课如何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一课一得”,那就要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有效学习,学得扎实。

总之,作为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理念,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环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朗读训练意识,语言训练意识,体验共鸣意识,德育无痕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句话:教得有效,学得扎实,考得满意。

下载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把握课文特点提高教学效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把握课文特点提高教学效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准确把握教学语言,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随着新《纲要》的实施,数学领域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集体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集体教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显着的变化:强调内容的整合性、发展性,材料的生活性、实效性,教学的趣......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湖南师范大学 谢时晴 2009020434 在十九中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这正是我6堂课的问题与......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效率[范文大全]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课程标准规定: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孩子喜......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四条建议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四条建议 ——访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徐根荣《现代教学》:作为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和上海一期课改、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你亲身经历以......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 贾湖中学 贺春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更重在使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

    关注文本文体特点,提高语文阅读效率(推荐)

    关注文本文体特点,提高语文阅读效率 【摘要】文章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依次对记叙文、说明文、古诗词等文体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认为教师要善于从纷繁的语文文本中建立起......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

    浅谈如何提高双语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双语教学效率 在农村偏远地区,如何提高双语教学效益,是每位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饱满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