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到8单元教材分析

时间:2019-05-12 23: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到8单元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到8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到8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4篇。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在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他们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分别安排在二、六组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 “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要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料对学生进行积累运用的训练。

三、分单元分析教材 第一组单元分析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第二组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也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三组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第四组单元分析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第五组单元教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第六组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是一组综合性学习单元。活动前,师生共同回顾五年级开展的综合性学习,然后在浏览整组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阅读材料的处理和把握:了解诗歌知识,背诵、积累诗歌;阅读材料的学习辅助活动的开展。如何举办诗歌朗诵会:全员参与,学生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设计表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提示写总结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写儿童诗,怎样安排诗歌知识竞赛,教师如何做到既能有效指导又不过多干预等。第七组单元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第八组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第二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本册书共有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因此,让学生喜欢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的目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而且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除了主题相同,本组课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这一点在单元导读的第二部分和“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都有提到,因此,“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来落实读写训练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确定“做什么”、“怎样做”。

所以,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先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

现在提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构建“生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展与成长,所以今天我们不妨试着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分析一下第一单元应该达成的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组19个生字,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意味深长”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字词)

2、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

3、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积累)

4、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获得的独特感受,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阅读、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热情,领悟到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上三个维度的目标只是为了表述的明白我们才进行了分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三、教学建议

(一)谈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

在谈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文本细读”的话题,因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决定着教学设计,教师的思考影响着学生的思考,因此我们应注重文本细读,不可用教参解读代替自己的思考。文本细读有六种不同的姿态:做为赏者、做为作者、做为论者、做为编者、做为者、做为学习者。这其实可以看做是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去读同一文本,每次进出各有所获,避免了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1、《山中访友》:

从内容方面来看: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把大自然中的景物当作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来写。古桥、鸟儿、露珠、树木、山泉等这些景物对于作者来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是具有鲜活生命的可以和自己交流的朋友,作者不是在单纯地赏景,而是在用心灵与大自然中的朋友交流,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让我们的心也和作者一样沉醉在这心灵的对话之中。所以,“体会作者如何倾听大自然,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从写法方面来看:本文很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特别是想象的运用,非常出彩,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写到:“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的汁 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新奇的想象马上就把读者的心牢牢抓住了,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一起体验变成树的感觉。此外,本文在描写联想和想象时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大量运用第二人称,让读者读来倍感亲切。但是,这种“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 感受的方法”学生在欣赏文章时是不容易马上体会到的,因此,如何领悟本文的这种表达方法是学习的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对于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如何巧妙处理才能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显然,琐碎、生硬的分析是一种相当糟糕的方法,我认为比较适用的方法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学生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大自然的体验带入文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写出来的。之后,可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摘抄,进 行语言积累。最后是“学习模仿,练笔实践”。在前面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趁热打铁出示课堂练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交流。如:(1)你躺在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云后的情形、感受,写一段话。(2)每到五一劳动节,月季公园总是姹紫嫣红。假设你就是月季公园里的一棵月季花,请你写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加强言语实践是语文课改的两大方向之一,练笔的目的意在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在欣赏完文章语言、手法的妙处后学以致用,较好体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指导思想。

2、《草虫的村落》

同《山中访友》一样,《草虫的村落》描述的同样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游历。不同的是,《山中访友》中作者是直接在与大自然对话,而《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则始终以观者的角度来讲述他的奇异之旅,我称之为“神游”。新奇的草虫世界深深吸引了每一个读这篇文章的 人,因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观察昆虫世界时的独特感受转变成了我们熟悉的人类世界、人类行为,让人倍感亲切。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一种或几种昆虫,阅读有关昆虫的资料或文章,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为后面的学文和小练笔做好准备。

教学时,我们一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要引导学生品味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独特感受的句子,如“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 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一定要引导学生调动脑海中的已有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体会,谈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本文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个小练笔和口语习作一的第一个话题联系紧密,可以让学生参考它的提示,回顾、总结本课和《山中访友》的写法,练习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二)谈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山雨》一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来书写自己的联想,把山雨的声与色描写到了极致。对于《山雨》一文的教学,我认为两个字即可——“读”“背”,哪怕把全文背下来都可以,在读与背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写法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索溪峪的“野”》善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自己对“野”的感受,特别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把索溪当作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来写,简直把“水野”写绝了,令人拍案称赞。《索溪峪的“野”》全文散发着大自然“野性”的气息,让人读来心灵有无拘无束的舒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返璞归真”是自然而然的。教学这一课,只需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感悟即可,情况允许的话也可以鼓励学生选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1、山中访友

【文章内容简析】 :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 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 “ 感 受自然 ”,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

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 “

山中的众朋友 ”—— 古

桥、树林、山泉 ……

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 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 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 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

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 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 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 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 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 “ 我 “

和山里的 “ 朋友 ”

有着深

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 “ 文章 ” 的内

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 引起学

生的反思,得出: “

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31

回顾 ·

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

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背诵、积累古诗词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学法:

总结反思法、自主探究法、情感积累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

《山雨》和以前学过的

《桂林山水》

《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

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

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

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

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 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 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学生自由吟诵。

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

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 效力。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

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 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

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

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

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

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 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

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教学后记: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 “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如,第五组“初识鲁迅”。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 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续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2010-9-8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材介1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材介绍——教材的特点

教材的特点

(一)多样性的选文

1.单元选文兼顾学生身心特点、爱好兴趣和对人生的思考。

小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材既要顾及童心童趣,又要引导小学生开始思索人生的重大课题,这套教材兼顾了这两个方面。如六级上册第一、二、八单元分别以“高尚”、“美与丑”“岁寒三友”为主题,所设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审美情趣”的内涵。第三、四、五、六、七单元,分别以“母亲河”“体育”“往事”“地球家庭”、“战争”为主题,侧重启发学生升入六年级了,逐渐长大了,要把眼光放大、放远,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不断地引领十二三岁的少年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去憧憬美好的人生。

2.注重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层次性。

以六级上册为例,41篇阅读课文中,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美文佳篇;有古文古诗词,也有现代文现代诗;有精读也有拓展阅读;每单元的“综合活动”更是提供了让师生都跃跃欲试的舞台。这种丰富性、多样性、层次性,为师生提供了熔铸“三维目标”的立体的语文学习沃土,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条件层次的师生均能从中获取充足的营养。

(二)开放性的学习

本套教材全面开放,打通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其它学科、学生的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为师生拓展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空间,可以将凡是与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都精选来为学生所用。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一是单篇学习可以拓展阅读,如学习《十五从军征》,可读范仲淹的《渔家傲》、汉乐府民歌《古歌》;学王昌龄的《出塞》,可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王维的《使至塞上》,或是一个单元结束后,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还可以围绕主题组织专题研究性读书活动,如本学年我们教到“战争”单元时,正值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我们就以“反战争、求和平”为主题,规定时间让学生课外搜集古今中外与之有关的文章。这样,就可让学生大量阅读同题目、同作者、同体裁、同时代等内容相近的文章,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

因为新教材主张“用教材教”,提供了多元感悟文本的空间,所以师生对教材理解的弹性增大。可以不惟教参,不惟专家论断,而是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并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发自内心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释。如在教学《楚王好细腰》时引导学生想象: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非常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如果你是大臣,你会有什么想法?你是否认为文章的结尾可以再写点什么?我们还让同学把自己扩写好的东西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此外还有很多文章皆可以换角度从多方面感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既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个性化表达以及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提问不再是教训式、命令式,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阅读中,关注的是“你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目中有人”,学生作为“你”而突显出来,至于问题倒可以作出不同的言说和不同的解读。教材与学生构成了“我—你”或“我们”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感”和“亲切感”。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从教材引发开去,与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科书的有限空间。

第二,语文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启发性,富有引起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的魅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科书编写者(包括教师用书)的观点,不是学生必须遵从或接受的;不是终结宣判式的,而是启发学生对各种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进行多向度的理解与体验。

第三,语文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地、时刻保持批判性的敏感,通过探讨、交流而不断修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灵活性的整合教材为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内容和活动的设计是多样化的,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而且可以自主安排与设计。每个专题或情境的学习过程都不是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调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己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活动”,均围绕一个主题提供了思考的多种角度或多个层面以及相关的材料,灵活性、开放性较强,体现了大语文观。这些角度和层面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正在经历的生活,学生因此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筛选、整合相关的资料与信息,“综合活动”已完全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模式,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时空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本套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引进课堂,在“课后练习”设计方面,每课基本上都安排整体感悟和体会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内涵,又着眼于语文素质的养成。以第二单元《美与丑》课后习题为例,学完“做一个最好的你”,课后提示: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又布置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说说你打算怎样做个最好的“我”?像这样的习题设计在这套教材中贯穿始终,它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既是语文的,又是人文的。这就架起了课内外衔接的桥梁,为文本扩展和让语文走向生活建立了平台。

这册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复述、概括、讨论、朗诵、交流等口语交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话题写作、调查报告、编剧本、想象作文、读后感等练习形式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单元都有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综合活动”,这就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特点,保证了让学生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中,读和写要紧密结合,自然生成文字。例如:第一单元拓展阅读《尊敬普通人》后面的“提示与建议”,提出,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一文中。要求用简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后,在综合活动中,又安排了习作:我身边高尚的人。在第二单元《做一个最好的你》的“我的视角”中,冬冬提示:“课文最后一段很精彩,我还可以补写。”丁丁说:“我也要注意经常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困难时鼓励自己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我把这些写在日记里。”这是为学生作提示,倡导大家把类似的经历写进日记。

第五篇: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8单元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

姓名:

成绩: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táo zuì fù yuē mù yù qiè qiè sī yǔ là zhú àn wú tiān rì()()()()()()

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谱(pǔ)写 幽静(jìn)纯熟(shōu)B.记录(lǜ)霎(shà)时间 有朝(zhāo)一日 C.为所欲为(wéi)莱茵(yīn)河 衬(chèn)托

三、想一想“发”字可以组成哪些词语,然后将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6分)

和许多()同家相比,我国的各项事业也在飞速()着,这饱含着多少人的心血啊!张总工程师就是其中一个,他()不怕困难的精神,充分()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变色龙变色的原因,并利用这一原理()了一种变色涂料。

四、我能找出下列词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9分)

近义词:清幽—()纯熟—()陶醉—()衬托—()竟然—()反义词:微弱—()随便—()怀疑—()哀伤—()矜持—()

五、我会写近义词和反义词。(10分)

微波磷磷()署去寒来()壁空如洗()一反长态()切切私语()

淹淹一息()不解之原()不在画下()抑扬顿措()

六、我会改写句子。(4分)

1.他会灵活运用词语。他每次作文写得不错。

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

2.夜幕笼罩了房屋、树木、大街小巷。

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

改为比喻句:

3.这天气可真冷。

改为夸张句:

4.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象征。

改为反问句:

七、阅读世界。(33分)

㈠ 课内阅读。(20分)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和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的大海。

1.按原文填写。(7分)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2分)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了银纱。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

”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

”画出联想的内容。(1分)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分别是:(3分)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2分)

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时而

,时而

。(3分)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第2自然段的意思。(2分)

㈡ 课外阅读。(13分)金

每一个到埃及的外国人,几乎都想去看一看金字塔的景象。去年6月的一天,我们就是带着一种好奇而神往的心情,来到埃及首都开罗西郊,参观了金字塔。车出开罗,公路尽头,仿佛出现了另一个世界:繁华喧闹的街市被茫茫无际的黄沙所代替;空气也像经烤炉加热过一样,扑到脸上,使人感到灼热难受。我们先站在高处远看,金字塔的巨影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见的人和骆驼,看起来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再走进一看,这里共有大小不等的三座金字塔,还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其中名为“胡夫”的金字塔最大最高,也称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的代表作。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700年)胡夫王的陵墓,塔基底部有230米见方,走一圈近一公里。塔高原为146.59米,经过长年剥蚀,现在高为137米。据估算,整个塔共用了230多万块每块千瓦时达2吨半的石料,其中最大块的石料约重16吨,而且,建筑工艺水平相当高,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当我们顺着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着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块加工细致,合缝严密,甚至想要插进一根针去都很难。1.我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⑴ 神往:

⑵ 举世闻名:

2.我会填空(4分)

金字塔是

(国)的建筑,在开罗西郊大小共有

座;其中,最大最高的是

,它是

的陵墓。

3.作者介绍金字塔时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分)

4.在文中找一句夸张写法的句子并仿写一句。(3分)

仿写: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2分)

八、表达空间。(30分)

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你写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等。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你会完成的很好的!六年级○上第八单元测试题㈡

姓名:

成绩:

读拼音,写词语。(4分)

qín jiàn sū xǐng bù jiě zhī yuán chèn tuō()()()()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9分)

模仿(mó

mú)喝彩(hè

hē)绷着脸(běng

bēng)倒栽葱(dào dǎo)蹿上(cuān

cuàn)憋闷(mèn mēn)肖像(xiāo

xiào)有朝一日(zhāo cháo)自作自受(zuò

zuō)

三、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1.既使被挤在厚厚的暮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昂然。()2.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意力。()

四、判断对错。(5分)

1.“伯牙善鼓琴”和“善哉”中的“善”字意思一样。()2.“志在流水”和“伯牙所念”中的“志”、“念”意思一样。()3.“入场券”和“画卷”中的“券”、“卷”字读音一样。()

4.“清秀的脸、清幽的月光、恬静的微笑”中的词语搭配完全正确。()5.“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这句话没有表达错误。()

五、从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

1.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

()2.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3.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话也回答不上来。

()

4.背地里小声说话。

()

六、用学过的成语填空。(5分)

如果一个人的作文写得很好,一下笔就“惊天地、泣鬼神”,你一定会用()这个词来夸他。

美妙的音乐总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时常想起了()、()等描述形容音乐的成语。

如果你深觉自己知音难觅的话,一定会想起()这个故事。

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讲的成语就是()。

大自然的景色美不胜收,你会惊叹:“真是()啊!”

七、我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4分)

我们从小就要艰苦朴素的习惯。

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错别字大大的降低了。

新的一代要发扬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

我在舞台上慢慢逐渐长大。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对以上情节,如果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微云。忽然,海面上()了大风,()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过来……这段话描绘的就是()的情景,充分说明了欣赏艺术可以采用()的方法。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我发现这一段话作者在表达方法上采用了()的写法,写出了()。

《我的舞台》一文表达思路很清晰。一开始就说“舞台对我有着()”,分别写了还没有出生时、刚会走路时、后来……和舞台有着的情结;接着写了6岁时,自己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暑去寒来地练习基本功;最后写自己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练就了自己的()。

九、日积月累。(6分)

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在我国古诗中也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高山流水琴之弄,”“钟期久已没,”。

贝多芬是

(国家)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你知道的有

、、。

写出5个你喜欢的四字成语:

、、、、。

十、妙笔生花。(3分)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平凡乏味。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

十一、阅读世界。(20分)㈠ 课内阅读。(9分)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 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联系下上文,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⑴ 宠坏:

⑵ 目不忍视:

写出本段描写“我”练功时所用的动词。(2分)

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1分)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㈡ 课外阅读。(11分)母

我给报刊经常写赞美菊花的文章,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喜爱菊花?是的。在众多花草中我对菊花情有独钟,每每谈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那关于菊花的温馨往事。

孩提时的一个夏天,因经常下河塘凫水玩耍患上了耳炎并引发了头痛症。打针吃药也没有好转。晚上头疼得无法入睡,母亲一边哄着我一边心疼得掉泪。第二天上午,母亲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枕干菊花枕头可以减轻头痛的偏方。中午,母亲冒着40摄氏度左右的酷热跑了几十里地后才想到秋天才开菊花。以后,母亲就天天盼秋天的来临。

到了秋天,母亲开始四处采摘新鲜的菊花,整整一秋忙于翻晒它们。看着母亲为不能填饱肚子的东西整天忙碌,不懂事的我当时不理解并深深埋怨母亲。我问她好几回:“这东西又不能吃,你弄它干什么?”每次母亲都是用微笑来回答我的问题。

不久后的一天,母亲给我缝了一个塞满干菊花的枕头,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母亲对我说的话:“枕上它,你的头就不疼了。”母亲为我盖好被子后,坐在床边依旧微笑看着我。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她说:“这是个偏方,人家说必须是母亲亲自摘晒的,早告诉你就不灵验了。”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笑容是那么得美,如傲然绽放的菊花。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总是伴着菊花的药香甜甜地进入梦中。也许是因为它饱含太多的母爱深情,我的耳炎慢慢好了,头痛症也消失了。长大后,我才领悟到,母亲只要自己的儿女健健康康,付出多少艰辛也在所不惜,多么朴实动人的愿望啊!

提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母亲为寻找菊花而奔走河堤时的身影…… 母爱如花,芳香一时,温暖一生。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埋怨()

温馨()

绽放()

河堤()2.联系下上文,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酷热:

情有独钟:

3.“我”对菊花情有独钟和文人墨客的赞赏菊花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2分)

4.“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笑容那么得美,如傲然绽放的菊花。”母亲的笑容为什么如菊花那么美?(3分)

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母爱如花,芳香一时,温暖一生。”这句话的理解。(2分)

十二、表达空间。(30分)

补充题目:我的(可以填写“歌曲、画画、杰作、舞台、梦想”……)

表达要求:围绕核心字眼,写一写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感情真实。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到8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到8单元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1、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共八个专题,依次是:亲近大自然,我心中的祖国,心灵之歌,珍爱家园,走进鲁迅,轻叩诗歌大门,人与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精选五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中宁九小 吴艳琴 一、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解说 本组课文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六上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景物聚焦”,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三篇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练习1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练习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shū shì gē bǎn miǎn qiǎng bào yuàn qīng tīng xiān qǐ ( ) ( ) ( ) ( ) ( ) ( ) dǎo méi......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走进大自然感受美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请老师们打开课本,我们先......

    5科上册1单元5到8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