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3:3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

总结

件www.xiexiebang.com 重点字词

粽子(zòng)门槛(kǎn)门楣(méi)硝药(xiāo)苋菜(xiàn)

腌蛋(yān)络子(lào)车胤(yìn)囊萤映雪(náng)城隍(huáng)

沧海(cāng)纽扣(niǔ)大襟(jīn)籍(jí)贯络(lào)子

重点词解释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络子】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肃然起敬】十分恭敬。

【曾经沧海难为水】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脱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寄名】旧俗幼童认僧尼为师而不出家,或认他人作义父母以求长寿。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腌】把鱼、肉、蛋、蔬菜、果品等加上盐、糖、酱、酒等。

【苋菜】一年生草本植物。

【城隍庙】为传说中主管某座城的神建的庙。

【大襟】纽扣在一侧的中装的前面部分,通常从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襟。

【白嘴】文中指光吃咸鸭蛋而不就饭。

【避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4

端午的鸭蛋教案2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理解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对初中学生来说不算太难,但要激起情感共鸣,集中兴奋点怕是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拓展视野,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资源,搜集处理资源信息,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创新,设计出符合新课标和课改精神的教案、课件,运用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神奇,营造出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熏陶渐染,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学会思考。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但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因为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三、媒体和资源利用

远程教育网络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首先我从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下载了与本课有关的作家作品简介、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和相关图片资源,完成对信息与资源的搜集整理工作.接着结合新课标精神和我班学生的实际,剔除其中偏难的,跟不上课标与课改要求的部分,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设计出课件、教案。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搜集资料,有条理地发表见解;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品味课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过程方法目标】:课前根据需要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和有关端午节的习俗,预先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成就,对理解课文极有帮助。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朗读教学的氛围,抓住结构和语言这一中心环节,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充分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体现互动的教学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品味中感受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五、教法与学法: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值端午,这个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听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激趣法、平等对话法、引导点拨法、激励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反思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许多的民族文化,社会风俗。诸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一提到端午节我们就不能不想到赛龙舟、吃粽子,吃咸鸭蛋„„”(多媒体展示一以下画面:赛龙舟、粽子、鸭蛋等,这个导入使学生目注神驰,观此思彼,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以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为补充,进入角色。)

(二)制订目标,明确意向.(三)检查预习, 了解作者,正音,释词.(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听读课文,思考:

1本文开头重点介绍了作者家乡的端午的哪些习俗?这和鸭蛋有什么关联?

2请你以“那是一种的鸭蛋”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高邮鸭蛋的特点。

3作者对端午的鸭蛋怀着什么感情?

此三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语言生动地讲述理解,整体感知课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五)品味赏析,理解语言特点

1、朗读品味(8分钟)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作者把对家乡的爱,流淌成文字,一行一行娓娓道来。请你浏览二三段,把最喜欢的句子找一句来读。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2、归纳小结:本文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拓展延伸,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以〈拯救传统节日,我来做什么〉为题写篇感悟。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七、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赏析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几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

3、注重文本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抓住文学鉴赏的关键环节,反复品味语言。培养其美感和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4、注意开拓学生思路,关注社会,进行反思。

结语: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正如我的这节课一样,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能力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能力。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与态度:热爱生活,感受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端午节

二、整体感知

1、速读文章,清除字词障碍,整体感受文本。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查资料解决并完成练习。

2、细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描写高邮端午节风俗以及难以忘怀的家乡咸鸭蛋。

三、精读文章,深入理解

1、板书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找一找高邮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讨论)

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

2、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明确:小小的鸭蛋包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们的童年乐趣。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汪曾祺离家42年,如此浓郁的乡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总结语言特点(讨论)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讨论明确: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二、中国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理解“境由心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金庸说,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有人略作统计,说汪曾祺在其作品中提到的美食不下于300种。更有一类“直接点题”的作品,譬如《汪曾祺谈吃》、《吃食和文学》、《四方饮食》、《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美食各具特色,但令他最难忘怀的,恐怕仍是故乡高邮的美食。说到高邮特产,大家最熟悉的是什么呢?

说说名满天下的高邮红心咸鸭蛋。

二、渐进。

这篇散文写的就是汪曾祺故乡高邮的咸鸭蛋。如果我把这篇文章的标题改为“咸鸭蛋”或者“高邮的鸭蛋”,如何呢?

明确:“咸鸭蛋”适合做说明文的标题,无法与作者关于故乡的一切回忆自然交融,听起来生硬干涩;“高邮的鸭蛋”,虽与故乡有了关联,听起来却像是在为故乡的特产做广告,缺少了一种民俗氛围做背景,少了许多怀旧的色彩和人情的味道。

“端午的鸭蛋”这个标题,却有主角有背景,有时间有空间,有风土人情,有文化底蕴。丰富许多,生动许多,是个有画面感、有吸引力的标题。

三、深入。

1、家乡的端午(第1自然段)。

既然作者是以端午为背景来写鸭蛋,那么,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又是一种怎样的氛围呢?

齐读第1自然段,讨论交流:

①系百索子。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的风俗,古已有之: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小重山•端午(上阕)(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②做香角子。香角子是端午节时用丝线缠成小粽子等状,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家里用来辟邪的东西。

③贴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④贴符。从文中来看,人们认为贴符有什么作用呢?

辟邪。

作者心里是这样认为的吗?

不是。因为用的是反问句:“这就能辟邪么?”表达的是怀疑和否定的意思。而且,作者对符的描写“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颇有些“童言无忌”式的颠覆与嘲讽,一句初生牛犊的懵懂发问,将大人们庄之重之奉若神明的东西,如同纸老虎一样轻轻戳破。

⑤喝雄黄酒。关于端午节喝雄黄酒,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呢?

古代传说《白蛇传》,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

据说端午节喝雄黄酒的来历是这样的: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上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这就是系百索子的来历了),再用雄黄酒抹七窍,认为这样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汪曾祺的家乡是“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意思是一样的。古诗有云:“唯有儿时不能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

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二硫化砷遇热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雄黄除体内吸收外,还可以由皮肤吸收,不仅达不到驱邪、解毒的目的,还有可能引起中毒。因此,端午节最好不要饮雄黄酒。

⑥放黄烟子。这个习俗也与雄黄有关(“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功用也是用来对付“五毒”(“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但这只是它在大人们那里的功用;在小孩子那里,则另创造出一种充满了童趣的新的功用:“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⑦吃“十二红”。

周处《风土记》说:“仲夏端午,谓 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古代称夏季为“朱明”,意为阳光灿烂,一片通红。过去,在南京流传“端阳十二红”的说法,用红色(或近于红色的黄、橙色)的花卉、水果、菜肴作为在这一节日里人们欣赏、品味的物品,以烘托端阳的节日气氛,显示它的特色。“端阳十二红”是:雄黄酒、黄鱼、咸鸭蛋、火腿、油爆虾、烧鸭、苋菜、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

——筠村《端阳十二红与“五毒菜”》

对于“十二红”,汪曾祺记不清的是什么,记得牢的又是什么?

记不清到底是哪十二样了:“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记得牢的是:“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渲染色彩浓郁的节日氛围,突出印象最深的典型美食,引出关于鸭蛋的话题,顺利过渡到下文写家乡的鸭蛋。

如果要你用三个词来概括汪曾祺家乡的端午,你会用哪三个词呢?

讨论小结:趣、味、美(或好玩、好吃、好看),一幅色彩浓郁、温暖生动的风俗画。

2、家乡的鸭蛋(2-4自然段)。

读2-4自然段。

①高邮的鸭蛋享誉古今,汪曾祺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一点的呢?

明确:全国著名(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历史悠久(引用清代袁枚的记录:“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肃然起敬”一词看起来大词小用,却表现了高邮咸蛋的鼎鼎有名。)

②高邮的鸭蛋为什么会享誉古今?它有哪些特点呢?

结合文中句子进行讨论,明确:

趣(好玩):“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神奇的蛋,双胞胎一样可喜可爱,国家的计划生育可管不着它们,呵呵)“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捣蛋”一词原来是这么个来历,呵呵。吃蛋的过程几乎就是一种游戏,一种钻井探索,红油冒出来的时刻,正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味(好吃):“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高邮咸鸭蛋,好吃又好看!)

美(好看):“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通红的咸蛋黄,正像高邮人红火的日子、炽热的心。颜色足,味道才足。)

③好玩,好吃,又好看,正因为如此,汪曾祺才对家乡的咸蛋情有独钟,并且有一种孩子气的自豪感和排他性在言语之间真切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你发现了吗?

体会并讨论下面的句子:

A.“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孩子式的矛盾心理:为什么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作者会不大高兴呢?

明确: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家乡的什么都好,不只是鸭蛋好。觉得别人没看到自己引以为荣的家乡真正的好、全部的好。

“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般用来说什么的?为什么要这样大词小用呢?

明确:语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的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汪曾祺在这里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咸鸭蛋的情有独钟,看起来大词小用,实则是为了表达对家乡和家乡美食的专注的、排他的浓浓深情。

B.“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从文本来看,汪曾祺为什么不喜欢袁枚?

明确:“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为什么因为人家自己并不会做菜就不喜欢人家呢?呵呵,因为对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汪老无法将之引为同道或同调。汪老自己不仅像现代人刷微博一样,几乎有一种记录美食的“强迫症”,而且,他喜欢亲自下厨。

汪曾祺的烹饪手艺在当时文艺圈子中很有名。所以每当有港台作家或者外国的研究者来北京采访汪曾祺时,中国文联不安排来宾在宾馆就餐,而是直接让客人在汪曾祺的家中就餐。一次,汪曾祺为一个法国客人做了道盐水煮毛豆。那位法国佬竟然连毛豆壳都吃了下肚。还有一次一位台湾作家访问汪曾祺,汪曾祺为其做了道扬州菜——大煮干丝。那位客人最后不仅吃完了干丝,连汤汁也喝得精光。汪曾祺最开心的事就是所做的几道菜被客人全部吃光。

汪曾祺做菜很有讲究,比如,做荤菜用素油,做素菜用荤油;不做客人的家乡菜给客人吃;讲究菜肴的时令,有时做菜还渗透一些文化内涵。比如,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做蒌蒿薹子炒肉丝,此时配有河豚鱼更好。边做边吟诵苏轼的《惠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满地蒌蒿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但是为什么“《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呢?

(“与有荣焉”是宋代以来的常语,并非成语,是“因而也感到荣幸”的意思。)

只是因为人家袁枚点名表扬了高邮的咸蛋,并且颇懂得咸蛋的吃法。

呵呵,由此你可以看见汪曾祺孩子气的爱憎、近乎“小题大做”式的较真劲儿。

C.“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对比高邮咸蛋黄的通红,汪老当然对色泽浅淡的北京咸鸭蛋全然看不上眼了。并且,汪老率直地表达了这种看不上眼。孩子式的直接与干脆。你甚至能够想象出他斜睨了一眼,就兴味索然地放下筷子的情景。家常话的口语风格,让人倍感亲切。

这是作者成年后见识了许多他乡咸鸭蛋之后,对家乡咸鸭蛋由衷的赞美。那么,对于儿时的作者,以及所有像儿时的作者一样的孩子们,端午的鸭蛋又意味着什么呢?

3、孩子·端午·鸭蛋(5-7自然段)

指名读5-7自然段。

如果仍旧让你用三个词来概括,你会用哪三个词呢?

美(好看):“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味(好吃):“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趣(好玩):“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这样的乐趣,甚至让作者联想到了囊萤映雪的典故,“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童趣盎然,呼应了文章开头所描写的孩子们在端午时其他的乐趣,从端午风俗之乐到端午鸭蛋之乐,孩子们的快乐童年与端午有关,也与鸭蛋有关。童年的快乐,有些是习俗和环境所给予的,譬如系百索子等等;有些是孩子们自己的创意实践,譬如用点了黄烟子的一头写“一笔虎”,用鸭蛋壳装萤火虫。

汪曾祺曾在《梦故乡》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想念家乡的雪。”

其实,他所想念的,何曾只是家乡的雪。

雪,抑或端午的鸭蛋,都不过是一个载体,承载了家乡一切温暖的记忆、童年的欢乐、美好的人情以及早已植入血肉的精神家园。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2

端午的鸭蛋

象山文峰学校 张英

教学设想: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说生活,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逝去的风俗的怀念。既有深长的情愫,又有盎然的情趣,让我们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品尝出生活的滋味,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魅力。

教读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始终贯穿一个“情”字进行深刻、细腻、活泼的文本品读活动:通过导入,让学生对汪曾祺及其散文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而要品味汪曾祺散文的特点,2、3两节是重点。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中间开花的方法先对这两节文字进行研读。通过欣赏范读、自己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的朗读训练,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魅力及对家乡鸭蛋的自豪之情。而至于第一节端风俗的段落,以快速浏览的方法概括出来。旨在明确作者之以端午的风俗写得那么详细,一是为下文设置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二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风俗喜爱之情,而归根结底,也就是对家乡的热爱。总之,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和朗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把握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框架,感知课文内容。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4、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学习民俗文化,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有关端午节风俗内容的图片(配上一段欢快的民俗音乐)导入:有人说,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如同聆听一位性格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聊天,虽然平常却饶有趣味。今天,我们就和汪曾祺一起来聊一聊《端午的鸭蛋》。

刚才我们看了一段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谁能说说我们象山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

(挂艾草,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那么作者的家乡高邮端午节是吃什么的?

二、精读2、3节

(以讲讲、读读、品品为主,重在体会作者于平淡有味、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及蕴含其内的对鸭蛋的自豪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十二红中作者记忆较深的要数是苋菜、虾、鸭蛋了,而最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却是高邮的鸭蛋。

1、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2、3两节,并思考:

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咸鸭蛋的?你能否从具体的语句中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满怀着对家乡鸭蛋的自豪和喜爱之情来介绍高邮的鸭蛋的。学生可能回答的句子有: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我的家乡是出鸭的水乡。

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的效果,然后明确:作者强调的是我的家乡专门出鸭。是别的水乡所没有的。

2)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肃然起敬这个词原本是指对某个人、某件事十分敬重的意思,而这里显然是大词小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咸鸭蛋也能让作者肃然起敬,足见得作者的自豪之情了。3)“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中的“必用”和“特别标明”这两个词。

4)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还不就是个鸭蛋。——就是个鸭蛋。

比较这两句的效果。(原句更能体现也作者对鸭蛋的满不在乎,不在意)此句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在平淡的语言中道出了作者对深藏在心中的自豪感。

5)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明确:这一句体现了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古汉语与口语兼而有之。前几个小分句本是很通俗的大白话,却突然用了一个“多矣”,之后马上又回到大白话,仿佛当代的青年人说着说着汉语,突然夹杂着几个英语单词,并没有不伦不类之感。然后作者又引用了唐代诗人元稹在《离思》中的一句著名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运用“大材小用”的诗句,来表示自己对别处的咸鸭蛋不屑一顾。这一“文白夹杂”句令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此句中的“不少、多矣、完全”这三个词要重读,读出作者对鸭蛋的自豪感来。(可让学生体会,品评)

8)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明确:这一句讲食用咸鸭蛋。作者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中的“扎”的动作描绘,“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声音及颜色的形象描绘,特别“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使读者感受到那一刻的动感与快感,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9)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明确:作者觉得首都北京的咸鸭蛋似乎比不上家乡的鸭蛋。好像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我们家乡的咸鸭蛋才叫咸鸭蛋呢!(让学生感受到隐藏在句子中的那股自豪之情)9)袁子才的那一段话。

明确:袁子才这个人,其实作者是不喜欢的,而正因为他的“腌蛋”一条却深得作者的心。觉得倍感亲切。可真是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味道了。

提问:可否把这一小段话进行转引,而不是把所有的文字都记录下来?

明确:不行,这样就说明袁枚是原原本本这样写的,显得真实。很具有说服力,似乎作者在告诉我们,不是我这样说,你们看,袁子才也这样认为高邮的咸鸭蛋是最好吃的。

10)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明确:此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在作者看来,别处的咸蛋特别地难以入口,其实是因为作者吃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缘故。前面曾提到他处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小结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

看来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有时看似平淡的词句同样极有韵味,极有情致。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朗读。或个别读,或齐读,或范读。力求在品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改题目:

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也体会到了这高邮的鸭蛋确实好吃,也感觉到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自豪和喜爱之情。那么,我们能否把题目改为《家乡的鸭蛋》? 明确:不行,因为文章还写了端午的风俗

三、快速浏览第1节,明确高邮的端午风俗。

1、说说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风俗?

2、〈〈端午的鸭蛋〉〉重点应该写的是鸭蛋,可为什么要对端午的风俗介绍的如此详细?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习俗的喜爱之情,归根结底,也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说说端午节作者童年的活动

1、真正写端午的鸭蛋是哪两节文字?

2、如此美味的鸭蛋着实让作者感受到自豪和喜爱,这些鸭蛋除了好吃以外,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作者写了哪些活动?(教师范读4、5两节)明确:挑鸭蛋

吃鸭蛋

玩鸭蛋(以讲,读,品为主)

如:有!——有。(语气上的斩钉截铁)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有的两头圆圆,有的两头尖尖。

——有的难看,有的好看(把鸭蛋当作人来写,饶有趣味)

3、端午的鸭蛋使美味的鸭蛋不仅有食用价值,更有了欣赏价值。它好吃、好看,更是好玩。好像成了孩子们挂在胸前既可玩赏又可以吃的艺术品了。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以童趣写出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更写也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五.小结:

汪曾祺正是写下这种对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文化及以往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不管一个人走多远,它都将是引导一个人的方向。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才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六.作者简介 七.拓展延伸 端午,现在已经是一个节日的符号了,远不如国外引进的情人节,圣诞节那样深入人心。其实,人仅仅是端午,许多民俗风情已经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现象呢?(也可放到课外进行)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意见: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民俗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八.布置作业:有人说,汪曾祺不仅是一个美文家,而且还是一个美食家。课后请大家去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再去体会一下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

    八年级语文《端午鸭蛋》评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八年级语文《端午鸭蛋》评课稿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好就好在一份散淡,一份从容,一份家常,还有一份纯美。很多老师选它来上公开课,我听过几堂名师的公开课,看......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说课稿(优秀范文5篇)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

    常常会为了一个故事情节而陷入深深的沉思。好像一个学者,一个哲学家在领悟一道人生真谛。所以每读完一本书,心情便豁然开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精选(汇编)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苏教版1-2单元 第一单元字词听写题:倦怠dài 翡fěi翠 恹恹yān 楠nán木 奇崛jué 枯瘠jí 骨gū朵 迸bèng溅ji......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范文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青岛路中学梁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

    端午的鸭蛋(本站推荐)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第十七课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随意自然、平......

    经典《端午的鸭蛋》

    以学带教,读品结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