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钢笔字指导与研究小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小学生钢笔字指导与研究
小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三年级是钢笔字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基础阶段。钢笔字教学时应注重学生书写习惯、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能,让三年级的学生能使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此课题旨在通过对三年级小学生书法写字的分析与综合研究,探索与改进小学生钢笔字指导方法,提高小学生钢笔字书法整体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科学的执笔方法。2.加强学生钢笔字基本功的练习。3.培养学生“描仿”的能力。4.在钢笔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确定了本次课题是针对小学生钢笔字指导和研究的,我在教学中有许多指导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如下:
1.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2.教给学生科学的执笔方法,执笔方法科学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
3.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笔画。刚开始学生写出的字,横不平,竖不直,撇两头一般粗,捺没有脚。我知道是基本笔画没有练好造成的。于是,我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就集合一些基础字,让学生练习横、竖、撇、捺、点的写法。每天都坚持练习,如今学生的笔画书写进步很明显。
4.让学生掌握基本笔顺。我在写字教学时,告诉学生笔顺规则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我班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的很快。5.让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对于写好字十分重要。要使写出的字疏密得当、端正匀称,就要掌握一些间架结构的规律。我在教学左右结构的字时,要求横要短,竖要长,左边不要升得太高,右边不要降得太低;教学上下结构的字时,强调要横长竖短;教学独体字在和其他偏旁组成合体字的时候,强调某些笔画要做相应变化等等。
6.在学生描仿时,让学生做到:看准字形;描时用力要适中;一个笔画要一次呵成;按正确笔顺描;笔迹不能越轨等。平时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习字册、课文后的第二题“用钢笔描红”和每个练习中的“写好钢笔字”等,来培养学生的描仿能力。
7.让学生知道写好字的意义,教学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知道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要“端端庄庄写字,认认真真做人”。
8.班级举办作品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写字教学中,把字写得好的写字本让学生传阅或张贴在墙上,让学生在观看中受到美的薰陶,触动他们写好字的愿望。
四、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1.从钢笔到铅笔的转变,在工具的使用上有的孩子有适应困难。2.因为不能修改,有的孩子出现涂改多次现象,影响了美观和整洁。3.钢笔字对于笔画的要求高了,许多孩子写得不到位。
4.在田字格中写得比较认真,在笔记本纸上书写时,对于行的排列,美感较差。
五、下阶段研究重点
查阅现有的钢笔字指导方面的专家著作和研究论文,吸取前人理论精髓。同时在课堂上收集学生钢笔字练习中的问题案例。进一步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发现课堂中的补充案例,完善修改初稿,形成《钢笔字指导与研究》论文定稿。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鉴于此,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怎样?我们又该怎样切实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也“得益于课外”?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课标中,还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完善、规范的过程。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方向
1、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2)能在课外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营造书香氛围,提升校园文化。
2、研究内容(1)课外阅读的指导 ①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他们走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欣赏能力,从阅读童话、故事、诗歌等开始,以鼓励为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由于地处农村,信息较城市闭塞,孩子平时很少外出,家长也很少光顾书店,即使到了书店,面对包装精美的书,也不知怎样去选择适合的书籍。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我校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学生读一些童话、寓言和一些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本课题研究人员将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推荐给学生。
③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泛读;并做到以下两个结合:课外阅读应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文本的美,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并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说话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的文章的大概故事情节描述一下。(2)课外阅读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效应。
①读书笔记交流:每月月末让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月课外阅读中所作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并进行评比。
②阅读才能展示:利用读报课的时间,每次安排一位学生为大家读一篇最近阅读的佳作。
③结合学校活动,如 “2+2”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并让家长参与到其中的一两个活动中,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建立读书会,发挥品牌效应
为了提升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阅读机会。我们将在学校以会员制的形式建立读书会,中午时段开放“书吧”,供会员们阅读及开展活动,将读书会作为读书活动开展的阵地,发挥好对内对外宣传作用。
(4)开发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在原有校本教材“书香悠悠满东港”的基础上修订、美化、更新,打造一套更实用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四、课题实验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软件、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
2、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3、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6)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是开放的;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是开放的;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也是开放的。
我们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各自特色,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
五、研究项目的拟订周期与实施阶段计划
1、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07年12月)
①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2月)
以低、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级段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2008年2月—2008年8月)
①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②开展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③开展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读物推荐课、交流汇报课的模式研究,着重探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片段赏读与整本书泛读相结合,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读懂内容与感悟内涵、品味语言相结合的策略。
(2008年9月—2009年1月)
①继续研究拓展阅读课、读物推荐课、读后交流课的模式与策略。②研究课内外阅读评价策略的衔接,着重研究测试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方法等。
③开展课外阅读价值的研究
着重研究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农村小学生的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效和实际效益。
(3)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今)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②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③整理实验教师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④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2、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落实”:
①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②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③指导落实。首先应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④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六、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果:
2007年10月课题如期开题。我们首先召开了开题会,开题会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本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明确了分工,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讨论了具体做法和措施,同时,课题组根据领导和各方提出的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11月份组织教师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分析、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12月份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还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问卷调查交流研讨会,互相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会上,老师们都分析了自己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谈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了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有助于老师对班级学生思想现状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活动。着手完成准备筹划阶段小结,形成规范性的论文。
2008年1月份至今是具体实施阶段,是全体成员深入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容,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活动的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尝试让网络说话。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设置课外阅读课题专题网页,进行科研管理。网页以各项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开展科研培训、说课评课、课题研究常规检查、共享教育资源、进行教育调查、参与论坛讨论、网络留言等途径,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使课题管理透明度更高,更高效快捷。
(二)加强理论培训,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朗读手册》、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等。还采取个人自学、外出学习,讲座辅导、提问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做到主研教师先学一点、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在自学基础上,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三)进行课例研讨。我们采用了同题会课的形式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上好一节教研课。
此种上课形式是指由组内相同科目的老师同时选取同一教材内容,确定同一目标,由个人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思路备课,然后个案设计者在定时定点的课题组活动中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及设计的思路,组内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个案设计者通过不断的试上研究课与反思,结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案。然后进行一次组内集中性的会课,然后再集体讨论,取长补短。
流程:个人钻研――陈述思路――综合智慧――尝试教学――修改定案――同题会课――研讨总结
(四)抓实各项研究活动。
本学期,我们到学校图书馆找来了绘本并发动学生有选择地买了一些绘本,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热情一下子攀升,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本学期还开展了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根据研究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研究活动,在学生各项活动中体现课外阅读的魅力。
三个学年以来,我们尝试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此外我们在本校还举办了“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特别是“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前,由于我们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动起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热情,学校刮起了一股学习经典美文的热潮。
我们惊喜的看到我们的研究正在悄悄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五)继续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认真完成教育科研随笔,及时总结,形成研究小结和规范性的论文。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教师方面来说,我们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在这一年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教育随笔和论文,并有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如:陈秀英老师的《用生命去体验》发表在省级刊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构建大语文课程体系,走出高耗低效之怪圈》发表于《成才之路》上;《多元合作,创造个性空间》发表于《成才之路》并获二等奖。李梦琳老师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表于<《新课改教育研究》;《“妙用”信息技术,“靓丽”语文课堂》发表于《教育界》,罗青琴老师的《朗读:充满情智的语文实践活动》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彭爱华老师的《孩子需要真正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获学校新课改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激起了学生能力,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渴望,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课题组的老师指导的学生作文在校级比赛中囊括了学校作文比赛的前三甲,得到学校领导的较高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彭爱华老师指导的徐洁洁同学在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指导的张梦钰同学在溧阳市“小康在我身边”论文评比中获优胜奖。李梦琳老师指导的宋可人.陈柳.徐昕晔等同学在市作文竞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七、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
1、论文、案例、学校网页、学生作品、阶段报告、结题报告等;
2、学科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及研究的意识加强和能力提高;
3、农村课外阅读的指导及研究的打造,浓郁了课外阅读文化氛围的创设,学校的发展内涵得到提升。
研究结束时,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研究案例,开展现场展示活动等,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鉴定。
通过研究,初步界定校园信息文化的内涵,形成相关的理性认识,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整合”等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研究成果适当推广,并取得相应的社会效益。
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课外阅读策略指导”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时会得不到保障,使课题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等。
2、教师的自身的不足和活动赛事的频繁,使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细化或不能落到实处。
第三篇:指导小学生写好钢笔字
指导小学生写好钢笔字
1、如何练好钢笔字。
1)、在选好字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读帖:首先看这个字是什么结构,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等,然后依着这个字的结构顺序,看各部分搭配穿插是否和谐。学钢笔字要讲究“读字在先”,然后再动笔练习。读懂字的结构、读懂这个字的重心,读懂这个字的笔画粗细,该怎么起笔、运笔,收笔,这样写出这个字的神韵。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练习要领:练字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练人的过程,首先要能坐得住,要平心静气,注意力集中。其次,无论哪种字的结构,都要紧凑,不能写得七零八散,笔画要轻重有致,结构匀称,重心稳当。
3)、引导学生注意写后欣赏,与字帖比较,评价自己的字好在哪里,还有哪个地方需要改进。再重写几个试试。
3、开展各种钢笔字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练字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比赛:
1)、水平差不多同学之间的对抗赛。
2)、自己跟自己前后一周变化比较赛。
3)、全班全体之间的竞赛。
4)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还可以选几个优秀的同学作评委,举行读字比赛,书写比赛,写后评价性比赛等等。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形成人人认真练字的浓厚气氛,努力练就一手漂亮的钢笔字。e.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3~5年级)阶段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实现这一标准呢?俗话说,“不具规矩难以成方圆”,写字也亦然,要写好钢笔字,就必须得讲究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是初学者,除了首先要强调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书写规则等方面的规矩之外,还应该在书写过程当中着重做好:“分析—临写—对照—调整”四个环节。现具体介绍如下,虽不成熟,愿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分析
分析什么?如何分析呢?我们知道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是一种很讲究的艺术形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要写好钢笔字,首先必须从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和笔画的书写顺序入手,这是写好字的先决条件。
就结构来讲,可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而每一种结构又都可以细分为好几种具体形式。如左右结构的字:有左窄右宽的(例:他),有左宽右窄的(例:部),还有左右相等的(例:即);上下结构的字:有上大下小的(例:冒),有上下相等的(例:弄),还有上小下大的(例:昌);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左上包右下的(例:压),有右上包左下的(例:句),有上包下的(例:孕),有下包上的(例:幽)。除此而外,还应该注意笔画间的搭配、衔接,重心平稳等问题。
其次是分析笔画顺序:即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最后写哪一笔,都得弄清楚才行,因为笔顺错了,笔画间的搭配就很难到位,自然会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形体;另外,还应该进一步掌握笔画的变化规律。如:“木、火、禾、人、车、土、月、金”等独体字做了部首以后,其笔画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捺”变成了“点”的;“横”变成了“提”的;撇变成了竖的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比比皆是。因此,写字时,笔顺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没有丰富的感性基础,是不可能自觉地去总结规律,从而提高识字、写字水平的。因此,在书写时我们务必做到认真、细致。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眼看”与“手写”结合起来,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
(二)临写
在上述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紧接着就需要动笔来写,由于是初写,对刚才的分析不可能完全记住,因此,写的时候有必要一笔一划看着写,以便尽可能把字写正确、写规范,这就是临写。对于个别特难写的字或笔画,可通过描红来亲身感受、体验,从而掌握其书写规律。
(三)对照
由于刚才是边看边写的,难免就整个字的形体结构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对照”,把自己刚才写的与书中的样本进行对比,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比较,找问题,寻差距。多年的写字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比较,既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提高分析能力、书写能力和欣赏水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练字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师者务必引导学生做到认真“对照”。
(四)调整
即就是对症下药,在“比较”的基础上对不如意的地方作进一步的修正。使其更加完美规范。
以上四个环节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只有认真做好每一步,方可笔下生花,写出规范、大方、美观的字体来。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身”,掌握了方法,并不等于把字写好了。其实“分析、临写、对照、调整”中的每一个环节需要的是一遍又一遍的苦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永不懈怠!
当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脑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以至在很多场所把执笔书写变成了“弹钢琴”,从而更多的人对炼字掉以轻心,认为写不好字并无大碍。在此,愿我们大家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出发,在加强自身书法艺术修养的同时,尽可能的激发、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书法兴趣,好写字,写好字。
第四篇:2014小课题研究指导意见
莱阳市2014小课题研究指导意见
为积极响应市教体局“机关服务优质年”号召,切实加强小课题管理制度执行力和落实力,根据莱教[2011]69号《关于加强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和近两年小课题研究情况,教科室特修订和完善2014小课题研究指导意见如下:
一、课题申报与立项
(一)小课题申报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因此,14小课题申报鼓励 “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以教师为本位”到“以学生为本位”、“以模式教学”到“开放教学”观念转变的课题,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本小课题研究的主方向。小课题要本着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从学科教学、教育管理、学校德育、班主任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申报。
(二)小课题申报细则
1、研究起止时间统一制定为2014.3-2015.3,结题时间为2015年3月至6月。
2、研究人员为3-5人(包括主持人)。注意各单位市级骨干教师具有优先申报权,未结题的各级规划课题主持人及参加过近两个小课题研究的主持人不得申报14小课题,每项课题仅限一名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均不得同时参加3个及以上课题的申请。
3、各单位将近两个本校的小课题汇总,以便甄别和推荐14小课题申报,避免重复研究的现象,真正做到小课题选题坚持“小”、“实”、“真”、“新”的基本原则。
4、各单位务于3月26日前将申请表和汇总表按照要求送交教科室,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三)小课题申报原则及数量分配
小课题研究采取自愿申报原则。市教科室将根据往年各单位小课题的工作情况分配名额(附1)。各单位在此基础上,从确保课题研究走进每个教学点的角度,加大培训指导力度,推荐本单位优秀小课题参评市级立项。申报成功的小课题予以立项,不合格淘汰,名额不再续补。课题立项情况计入单位科研工作考核(考核细则见163邮箱)。
二、课题组织管理制度
校级教科室根据市教科室的安排,做好管理指导工作,切实为一线研究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真正提高研究质量。
(一)各单位成立小课题研究管理指导团队,提高科研骨干素养,加强校级科研力量。为此,市教科室要求各单位要充分发挥11、12小课题主持人的协助和带头作用,全程参与14小课题的管理和指导,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深度提高自身科研素养。
(二)根据小课题申报立项要求,校教科室做好14小课题申报培训(培训材料结合本修订方案和12小课题申报培训基础上创新)和初评工作(初评中要严格把握好课题题目的准确、研究范围的大小及研究内容的精准等)。经初评公示、学校主管领导签字并学校盖印后,教育科研负责人于3月26日前将小课题申报材料纸质稿上交市教科室:申报表一式三份(附2,正反面打印)及汇总表一份(附3);电子稿发lyjks7269082@126.com。
(三)校级教科室在市级小课题立项批准文下发后的一周内上报14年小课题研究管理和指导计划电子稿(发教科室126邮箱);
(四)校级教科室在市级小课题立项批准文下发后的两个周内组织14小课题主持人学习莱教[2011]69号文件《关于加强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和《莱阳市2014小课题研究指导意见》(均见163邮箱)。
(五)2014小课题结题时,校级教科室要做总结汇报,呈现小课题研究初期培训情况、中期督导检查情况及结题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的相关材料。总结电子稿在申报结题时同结题材料一起发送至教科室126邮箱。
三、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各课题主持人要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带好自己的课题研究团队,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一)研究前期课题组在问题调查集中分析、筛选和提炼的前提下,确立研究课题;
(二)研究初期,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开题论证会议,展开培训学习;
(三)研究中期,针对研究方案开展实施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并抓住研究中典型的人和物写课题研究论文,在《烟台教育》等市级以上刊物积极投稿发表,为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一手资料;
(四)研究后期,课题组分任务做好成果鉴定准备工作,对于文字稿的修改、档案资料的整理等要分工明确,加强合作交流。
特别提醒2014小课题主持人规范调查问卷及报告、切实搞好课题研究课或活
动以及研究论文发表的工作。
四、课题成果鉴定制度
(一)结题采取会议鉴定方式。成果鉴定会议中改变课题主持人一人汇报答疑现象,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随机质疑问答,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参与度,真正发挥合力,避免以往一人研究,其余人员结题签名的不良现象,真正使每一位课题研究人员增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素质。
(二)成果鉴定会现场须在提供以往结题材料的基础上呈现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学习笔记。以往结题材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原件或复印件(或课题批准文件复印件)、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重要的过程性资料;课题研究报告(3-5份);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表(1份);自我鉴定意见(1份)和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系列成果(包括课题研究中发表的论文和获奖证书等)7项内容。课题组成员的学习笔记要求:内容上,一涉及课题研究规范操作的学习(如市级或校级课题研究文件的学习),学习方式为集中学习,二涉及课题研究相关内容的学习(如课题研究报告参考文献的学习),学习方式为集中和个别相结合;数量上,要求主持人的学习字数在5000字左右,参与人员在3000字左右。
(三)符合以下条件的小课题可申请免鉴:
1、研究成果荣获得烟台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免鉴成果的具体界定:(1)属于完整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或者与所研究课题的主题高度一致、与所研究课题的内容密切相关、能充分体现最高研究水平的主体性核心性研究成果;(2)成果形式包括:专题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典型课例、学术专著;(3)成果以课题主持人为署名作者;(4)成果应在课题立项之后取得。不属于上述四种成果不列入免鉴范围。】
2、研究课获得烟台市级及以上优质课;
3、研究论文有出版社或在《烟台教育》及烟台市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
4、在莱阳市级及以上专题会议上口头交流或现场展示。
免鉴小课题须填写免鉴审批表(见163邮箱),一式两份,由课题主持人填写项目一至
二、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加盖公章,与相关免鉴证明材料(原件和A4纸规格的复印件1份。课例类除获奖证书外,还需提供完整详细的文字版课堂设计,课例可参照烟台教科院2011年4月下发的10号文件《关于征集评选“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典型经验与精品课例的通知》中提出的精品课例的基本内容与撰写要求),一起由学校集中上报市教科室。
(四)小课题结题要求
1、研究时间不足或超时(时间以立项通知为准);课题研究无实际效果、从网上下载或在报刊上抄袭的;研究水平过低、无可资借鉴之处;档案管理不规范,保存不完整;
经过现场考察但结题材料过期不报、滞后评审的课题不予以结题。
2、由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盖章,上报市教科室:变更课题主持人、课题名称、成果形式、课题管理单位、研究内容做重大调整。课题研究的前3个月及课题研究的最后3个月内不得更改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
3、课题结题申请时间为2015年3月,4月开始结题。结题程序是课题组负责人先向校教科室提出结题申请,学校认真审核后,将各课题的研究报告、成果鉴定表、自我鉴定及结题汇总表电子稿一并发lyjks7269082@126.com教科室将根据上报的拟结题时间做合理调整集中时间到各单位,在审查材料、听取汇报、质询提问和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初步鉴定意见。通过初审的课题,其主持人要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结题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电子稿和纸质稿一式两份。教科室对结题材料再次进行集中评审,评审合格下发结题证书(2014小课题结题实施方案及结题汇总表见163邮箱)。
总之,各单位科研负责人要根据市教科室关于小课题研究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好本单位小课题研究,制度上创新,工作中抓落实,带好本单位小课题研究队伍,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实现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中注入课题管理模式,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常态工作,让老师们养成关注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行为、改善教学行为的习惯,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工作研究相辅相成,使教师在完成一个个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实现研究任务进展的目标。
附件:
1、2014小课题申报名额表
2、莱阳市2014小课题研究申请表及参考样本
3、莱阳市2014小课题研究汇总表
莱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4年2月24日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
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鉴于此,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怎样?我们又该怎样切实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也“得益于课外”?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课标中,还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完善、规范的过程。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方向
1、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2)能在课外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营造书香氛围,提升校园文化。
2、研究内容
(1)课外阅读的指导
①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他们走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欣赏能力,从阅读童话、故事、诗歌等开始,以鼓励为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由于地处农村,信息较城市闭塞,孩子平时很少外出,家长也很少光顾书店,即使到了书店,面对包装精美的书,也不知怎样去选择适合的书籍。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我校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学生读一些童话、寓言和一些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本课题研究人员将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推荐给学生。
③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泛读;并做到以下两个结合:课外阅读应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文本的美,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并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说话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的文章的大概故事情节描述一下。
(2)课外阅读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效应。
①读书笔记交流:每月月末让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月课外阅读中所作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并进行评比。
②阅读才能展示:利用读报课的时间,每次安排一位学生为大家读一篇最近阅读的佳作。
③结合学校活动,如 “2+2”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并让家长参与到其中的一两个活动中,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3)建立读书会,发挥品牌效应
为了提升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阅读机会。我们将在学校以会员制的形式建立读书会,中午时段开放“书吧”,供会员们阅读及开展活动,将读书会作为读书活动开展的阵地,发挥好对内对外宣传作用。
(4)开发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在原有校本教材“书香悠悠满东港”的基础上修订、美化、更新,打造一套更实用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四、课题实验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软件、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
2、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
(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3、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6)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是开放的;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是开放的;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也是开放的。
我们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各自特色,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
五、研究项目的拟订周期与实施阶段计划
1、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 12月)
①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月— 12月)
以低、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级段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2月— 8月)
①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