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真题三套

时间:2019-05-12 23:3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教育学真题三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教育学真题三套》。

第一篇:中学教育学真题三套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

[中学教育学(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4.我同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 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6.“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 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8.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

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0.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进行调节,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2.“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

1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情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

1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A.维多利诺B.伊拉斯诺C.拉伯雷D.蒙田

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可以分解为()。A.理想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价值成分

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A.传递功能B.深化文化C.构成文化本体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主要体现在()。

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B.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D.坚持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5.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有()。

A.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C.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D.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6.下列属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的有()。A.教学相长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师的任免 8.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A.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B.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C.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D.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9.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下列哪些客观条件?()A.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B.文化发展的要求 C.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 D.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10.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A.受教育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2.学校文化主要是指教育与学习的文化。()3.学校教育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

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或教学目标构成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5.教育理念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6.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人的发展,为此,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7.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8.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对象的特殊性上。()9.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

10.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产生影响。()11.“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王夫子的名言。()

12.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其主要特征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13.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课程目标。()14.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澄清与总结。()

15.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一)彭老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一只鸟啊!”同学们立刻把目光都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教室外那只大鸟上。彭老师灵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飞走了。同学们只好回到座位上,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因为很好看,因为它长得很大,很美丽„„”学生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1.彭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教学的什么理念?()[不定项选择题] A.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B.利用教学机智,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C.适当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D.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2.彭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何积极意义?()[不定项选择题] A.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抓住学生的兴趣B.因势利导,适当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 C.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D.将突发事件巧妙转化为积极有用的课程资源(二)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很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1.张主任的做法对吗?()[单选题] A.对B.不对

2.请指出张主任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不定项选择题] A.张主任的做法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 B.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

C.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危害,而是简单地批评处分学生 D.未能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做法武断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2.A【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3.C【解析】略。4.C【解析】略。

5.B【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6.D【解析】“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7.C【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汇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思想,也包括了他的教育思想。

8.A【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创立的为保证各种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文化形态。9.A【解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10.B【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11.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12.D【解析】二者都过分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3.D【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

14.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5.A【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维多利诺、伊拉期诺、拉伯雷、蒙田、尼德兰。

2.ABCD【解析】学校的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方面:理想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价值成分。

3.ABC【解析】教育的双重属性是指教育的传递、深化功能和构成文化主体。

4.ACD【解析】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教育目的也有不同,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和坚持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等方面。

5.ABCD【解析】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有:一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二是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三是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四是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五是养成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6.ABCD【解析】《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

7.ABC【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

8.ABCD【解析】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主要体现在身体发展、认知、情意和自我教育能力四个方面。

9.ABCD【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同时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

10.ABCD【解析】学生享有合法的权利: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身心健康权,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和人身自由权等。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2.×【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演化、创造出来的,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组成。3.√【解析】略。4.√【解析】略。

5.×【解析】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信念。6.√【解析】略。7.√【解析】略。8.√【解析】略。

9.×【解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10.√【解析】略。

11.×【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12.√【解析】略。13.×【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14.×【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突出道德争端;(2)询句“为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

15.×【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效率的再生产。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BCD2.ABCD(二)1.B 2.ABCD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

[中学教育学(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洛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 3.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存l9世纪初的()。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5.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非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6.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7.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A.交流B.沟通C.激励D.控制

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计划B.课程类型C.课程标准D.课本 9.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 1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2.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A.杜威B.布鲁纳C.克伯屈D.赫尔巴特

13.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技能型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

A.有责任心B.有幽默感C.主观偏心D.耐心周到 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特征:()。

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 3.学生学习的特点是()。

A.独特性B.稳定性C.发展性D.灵活性 4.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5.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的形式是()。A.练习B.制度C.委托任务D.组织活动 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包括()。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操作性 7.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 8.讲授法的具体方法有()。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说 9.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10.班级目标对班集体建设的作用有()。

A.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与支持B.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的方向 C.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改进行为动机D.有利于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6.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7.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9.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0.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1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1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1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15.课程目标的确立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一)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题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他们唱的好不好?学生:好!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来一块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1.材料中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单选题]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这位老师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单选题] A.讲授法B.读书指导法C.演示法D.谈话法 3.这种教学方法有何优势?()[不定项选择题] A.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引起学生的思维兴奋C.通过启发让学生一步步获取新知 D.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二)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地摆弄试题,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找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明”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竞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做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出现这种情况时,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做?()[不定项选择题] A.提倡民主教学 B.师生之间应该换位思考

C.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D.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很多教育过程中的概念,而且他主张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的过程。

2.B【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过程,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3。B【解析】上课开始时为使学生做好各种准备而进行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4。C【解析】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5.C【解析】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6.C【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7.B【解析】沟通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8.B【解析】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可设计课程的种类。

9.C【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10.C【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11.C【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12.C【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来的。13.C【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14.B【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15.C【解析】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很多方面,如有责任心、有幽默感、耐心周到、公平客观等。

2.ACD【解析】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方面: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3.ABCD【解析】学生学习有四个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4.ABCD【解析】教学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主要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5.ABCD【解析】锻炼法主要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6.ABCD【解析】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7.ABCD【解析】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四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8.ABC【解析】讲述、讲解、讲演是讲授法的具体方法。

9.ABCD【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0.ABCD【解析】班级目标对班级集体建设的作用主要有: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与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改进的行为动机、有利于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解析】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3.×【解析】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解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5.×【解析】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6.×【解析】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7。×【解析】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是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8.√【解析】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9.√【解析】(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0.√【解析】(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的规格。(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疗法、手段和组织形式。11.√【解析】略。12.×【解析】虽然少年期是容易出现心理司题的危险期,但如果过于严格看管,会造成少年的叛逆心理。13.√【解析】略。

14.×【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解析】课程目标的确立取决于学校的性质、目的、任务以及制约学校课程的各种因素。

四、情境分析题

(一)1.B2.D3.ABCD(二)ABCD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

[中学教育学(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

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A.教学策略B.教学原则C.教学手段D.教学形式

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B.精神或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

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B.布鲁纳C.杜威D.桑代克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C.人文工作D.后勤工作 1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1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

1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3.品德是()。

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C.个体现象D.社会现象 14.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1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卢梭C.夸美纽斯D.诺笃尔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B.树立榜样C.严格要求D.反复实践 2.德育的形式有()。

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社会德育D.社区德育 3.直观教具可分为()。

A.实物教具B.图形教具C.模型教具D.模象教具 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 5.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个阶段是()。A.确定课程目标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6.广义的教育包括()。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 7.学生文化的功能特点有()。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 8.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D.性善论 9.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A.平等B.和谐C.互助D.民主 10.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教育活动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可以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或者是具体的。()

5.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指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等书面形式的材料。()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10.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1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1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一)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不定项选择题] 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没有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你认同老师的这种做法吗?()[单选题] A.认同B.不认同

2.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有何依据?()[不定项选择题] A.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B.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C.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D.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这些教学方法有何可取之处?()[不定项选择题] A.学生学会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B.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 C.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D.让学生学会意义识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2.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3.A【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4.C【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5.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6.B【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很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7.B【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8.C【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9.A【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10.A【解析】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11.D【解析】古希腊半岛有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由于地理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两者的教育体制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与方法也不同,题干指的是雅典的教育。12.B【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少年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所以是“危险期”。

13.C【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14.B【解析】卢梭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认为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

15.D【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诺笃尔普。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和反复实践。

2.ABC【解析】德育的形式主要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3.AD【解析】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实物教具和模象教具。

4.ABCD【解析】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5.ABCD【解析】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6.ABC【解析】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属于广义的教育。7.ABCD【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主要是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

8.AB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三种:内发论、外铄论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9.ABCD【解析】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和民主的。

10.ABCD【解析】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2.√【解析】略。3.√【解析】略。

4.×【解析】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可能是具体的。5.√【解析】略。

6.×【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7.×【解析】分组教学与班级授课制比较有其优点,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分组教学在管理上不如班级教学的管理方便,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不能说分组教学就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解析】略。9.√【解析】略。

10.×【解析】错在只看到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而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人的发展过程。两者不是一回事。

11.×【解析】(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12.×【解析】(1)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2)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13.×【解析】(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14.√【解析】(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5.√【解析】(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2)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四、情境分析题

(一)ABC(二)1.A2.ABCD3.ABCD

第二篇:2007教育学真题

2007教育学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⒈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普通教育学》。

⒉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

⒊实行单轨学制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

⒋现代意义上活动课程的首倡者是杜威。

⒌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⒍《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

⒎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是性恶论。

⒏被称为中国“平民教育家”的是晏阳初。?(此答案不确定)

⒐提出教育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思想的教育家是柏拉图。

⒑1958年美国政府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

⒒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⒓“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者是班杜拉。

⒔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复述策略。

⒕问题解决“准备—酝酿—明朗—验证”四阶段论的提出者是华莱士。

⒖“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属于柯尔伯格品德发展理论所述的。

⒗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在于具有抽象概括性和间接性。

⒘在进行史料考证时,确定资料真伪或真实性需要进行外部评论。

⒙区别于日常观察,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要按照研究目的有准备而系统地收集事实资料。

⒚测量的信度是测量手段对各个对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⒛准实验与真实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被试抽取方式不同。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练习

(二)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校教育系统

D、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

3、教育的终身化的特点()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

D、思想观念赫行为方式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动知识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二、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____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 ____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____。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 ____;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舒尔茨提出的 ____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____过程中实现的。

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际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___。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____为重点。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____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教科书。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____。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____、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____、探究学习。

1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三个层次构成。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____、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三、判断题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A

5、C

6、B

7、D

8、B

9、B

10、C

11、B

12、C

13、C

14、A

15、B

二、填空题

1、非制度化教育

2、法律

3、赫尔巴特

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5、人力资本论

6、社会实践

7、教师的教学目标

8、创新精神

9、专门

10、教学大纲

11、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

12、讲授新教材

13、合作学习

14、模块

15、动之以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见前,略)

2、(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学生获得相关客观的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A 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D 有领导的认识。

4、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5、(见前,略)

五、论述题

1、(见前,略)

2、提示: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练习

(一)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

2、广义教育目的

3、学校课程

4、教学组织形式

5、班级的目标管理

二、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工具性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力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A、掌握知识

B、激发情感

C、道德内化

D、活动和交往

三、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____、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___,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____原则。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辨析题(辨析正误,并简述理由)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3、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5、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选择题(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D、开放创新性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确立教育目的

2、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3、B、单一抑制

4、C、《论语》

5、A、针对性

6、C、一个比值

7、A、联想

8、A、有意注意

9、C、榜样示范教育法

10、D、自制性

二、填空题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

6、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

第三篇:教育学2010真题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D、教育技术

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C)。

A、布卢姆B、凯洛夫

C、杜威D、布鲁纳

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B)思潮的体现。

A、制度化教育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D、非形式化教育

4.“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A、不变性B、发展性

C、保守性D、历史继承性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B)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

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B)。

A、内发论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个体身心发展的(A)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8.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D)。

A、学校B、家长

C、学生D、教师

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的学生中具有(A)。

A、主体性B、客体性

C、被动性D、强制性

10.校园文化属于一种(A)。

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D、学校课程

11.(D)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A、示范者B、管理者

C、研究者D、法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C)为中心。

A、劳动B、科研

C、教学D、社会服务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D)是关键。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D)。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家访

C、转化后进生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填空题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7.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培养)》。

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

19.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这种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

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2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育育人。

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 的关系。

25.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26.我国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点)、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

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9.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教学具有教育(或思想)性。

30.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1.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上)课制。

32.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

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作平等管理。

3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适合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式)。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1)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2)豁达开朗的心胸;

(3)坚忍不拔的毅力;

(4)广泛的兴趣。

37.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

(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

3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些方面?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巩固新教材;

(4)布置课外作业。

39.在德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

(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0.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4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4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

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

(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

则。该原则要求:

①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要协调一致;

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第四篇:教育学真题

2005年1月小学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8.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

9.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10.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 11.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2.我国正在进行的Alit制实验开始于__________年。()A.1981B.1989C.1991D.1994 13.“明人伦”是我国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国民党统治时期 14.“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

D.怀特海 15.我国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A.田径B.乒乓球C.武术D.游泳 16.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一种认识活动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的教学活动D.智育活动 17.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开发智力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19.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A.依赖性B.向师性C.可塑性D.接受性

20.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2005年1月小学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2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21.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闲暇教育D.家庭教育E.业余教育 2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E.社会安宁的需要 2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社会性B.生产性C.实践性D.意识性E.科学性 24.政治有——几种表现形态。()

A.管理B.制度C.活动D.观念E.组织 25.我国的教育结构确定了以下几种类型()

A.基础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E.成人教育 26.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的需要。()

A.社会舆论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C.个人意志D.社会政治经济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7.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怀特海C.瓦.根舍因D.赞科夫E.克伯屈 28.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

A.教科书B.参考书C.练习册D.课程计划E.教学大纲 29.联合国Ut,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D提早自立原则E无歧视原则

30.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活动上的自主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E方法上的趣味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31.义务教育32.潜在课程33.教学34.教育目的35.教育合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7.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8.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39.现代社会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41.试述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005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 3.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A.卢梭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5.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B.人口数量C.科学技术D.自然环境 8.在现代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策略是()

A.增大劳动力数量B.延长劳动时间C.增加劳动强度D.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 9.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1.“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__________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A.“诗、书、礼、乐、射、数”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D.“礼、乐、射、御、诗、画” 1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

A.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B.以智育为主C.以教学为主D.以活动为主

16.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 17.“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 18.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文艺复兴时期D.资本主义社会 2005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2-2 19.我国教育家——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孔子B.苟子C.杨雄D.韩愈 20.“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

A.生存权利B.受教育权利C.受尊重权利D.安全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2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当包括几个主要部分。()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态度领域D.意志领域E.动作技能领域

22.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体的类型有()A.四门学B.官学C.太学D.私学E.书院 23.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B.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D.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4.“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遗传的作用B.教育的价值C.家庭的影响D.文化的功能E.人的能动性 25.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A.儿童B.国家C.家庭D.社会E.企业 26.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潜在课程E.核心课程 27.德育从内容上看包括——几方面。()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世界观教育D.爱国主义教教育E.道德品质教育 28.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竞赛活动C.游戏活动D.小组活动E.个人活动 29.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是()

A.互相访问B.通讯联系C.家长会D.教育讲座E.家长学校 30.教师的进修提高以()

A.业余为主B.自学为主C.短训为主D.在职为主E.学历提高为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31.社区教育32.社会本位论33.“分支型”学制34.古代社会的教育35.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7.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38.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39.制约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试述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4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2006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A.汉武帝B.董仲舒C.郑玄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弃仁绝义”C.“道法自然”D.“化性起伪”

5.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杨贤江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小学教育目的B.小学教育目标C.小学教育原则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B.社会公民C.普通受教育者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公正评价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B.上下关系C.道德关系D.教育关系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5.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B.内容C.途径D.基础 1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 1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2006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3-2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D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______、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22.教育______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2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

2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__________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__________权和公正评价权。

26.__________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27.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__________。28._____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__________课和综合课。

30.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自我教育能力由__________、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31.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__________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32.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33.《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__________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34.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__________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5.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__________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36.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______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37.___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38.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3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40.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形式的__________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近代教育变化的特别表现。42.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43.简述教科书的作用。4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45.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

46.什么是遗传素质? 47.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作用? 2006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试卷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2.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A.1957年B.1958年C.1966年D.1964年

3.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A.初等教育B.义务教育C.平民教育D.普及教育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 8.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 9.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 10.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 11.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A.教学目的B.教学计划C.教学课程D.教学大纲 12.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 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较高。()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6.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A.德育原则B.德育途径C.德育方法D.德育模式

1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A.知情B.知行C.意行D.知意 18.“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__________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9.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 2006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试卷4-2 20.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21.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的是捷克教育家__________,他所著的《______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2.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23.心理成熟以__________的能力、较稳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形成为标志。24.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25.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_________能力和__________能力等构成。26.师生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

27.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__________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法,是对品德发展的__________手段。

29.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批评惩罚和__________等方式。

30.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3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2.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3.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34.编排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5.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36.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37.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

2007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5-1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指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A.教育和政治的关系B.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C.教育和经济的关系D.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关系

2.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体现了二战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以下哪一个特点()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 3.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6年B.8年C.9年D.12年

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这种观点是()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综合论 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实践

6.个别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智力劳动成果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和荣誉权 7.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层面上表现为()

A.授受关系B.平等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道德关系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A.课程表B.教科书C.学期教学进度D.教学大纲

9.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体现了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具有()A.普及性B.基础性C.发展性D.阶段性 10.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什么为主()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后勤工作D.行政工作

11.乌申斯基指出,儿童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思维,这就要求教学中要贯彻()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

13.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等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A.班级授课制B.复式教学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14.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过程()A.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到“自律” B.从“他律”发展到“自律”再到自我为中心 C.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自律”再到“他律” D.从“自律”发展到“他律”再到自我为中心

15.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要遵循()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正面原则 16.与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不同,小学德育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A.直观性和多样性B.基础性和奠基性C.直观性和基础性D.多样性和奠基性

17.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A.小组B.班级C.年段D.全校 18.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生长高峰期内,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快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19.小学德育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是()2007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5-2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0.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课(教学)的方法D.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错填、不填均无分。2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________的基本途径。2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______”,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24.《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2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又包括了认知和__________的发展。

2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和__________。27.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__________。28.我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__________。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29.社会、知识和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30.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__________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__________。

32.小学生缺乏直接经验,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向发展,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学要遵循__________的教学原则。3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叫做___ 34.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__________、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35.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包括现场教学和__________。36.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德育应占有重要地位。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__________作用。

37.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

38.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和其他学科教学。

39.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__________等。

40.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这就表现出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__________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主要有哪些? 4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43.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4.小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巩固性教学原则? 45.小学德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4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上,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认识。2007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6-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下列哪一种教育所推崇的理想()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准制度化教育 2.学科课程标准就是()

A.课程计划B.教学目的C.教学大纲D.教科书 3.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卢梭D.凯洛夫

4.国家课程往往由专家制定,采用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实践一评估一开发B.研制一开发一推广C.实践一开发一推广D.研制一评估一开发 5.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与课外活动相比,课堂教学则具有一定的()A.强制性B.灵活性C.自愿性D.发展性

6.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A.锻炼法B.说服法C.榜样法D.陶冶法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8.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

A.学生自评一小组评议一班主任评价一信息反馈 B.小组评议一班委评议~班主任评价一信息反馈 C.学生自评一小组评议一班委评议一班主任评价 D.学生自评一班委评议一班主任评价一信息反馈 9.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康德

10.课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教学的任务分类,可以分为()A.单一课单元课专题课综合课B.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C.讲授课演示课联系课复习课

D.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实践课 11.《学记》提出了“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观点,下面哪一条原则体现了这观点()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2.孔子学说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A.礼B.义C.仁D.乐

1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重视()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4.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是()

A.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B.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 C.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D.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过程

15.1988年我国颁布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政策,要求加强教材的()A.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B.基础性多样性灵活性 C.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D.基础性普及性科学性

16.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西方古代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卢梭

17.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义务教育的()2007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6-2 A.发展性B.基础性C.科学性D.强制性

18.在学习活动中,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A.学习形式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学习任务 19.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基础性课程B.拓展性课程C.研究性课程D.综合性课程 20.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可分为()

A.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B.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C.个人练习小组练习全班练习D.课前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科技活动、__________、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__________和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22.在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要坚持严格要求,注意调动学生的_____,同时注意______和坚持。

23.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关系。

24.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_____。

2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课程计划由教学科目的设置、_________、_________、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等几个部分组成。27.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过程。

28.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与区分度。29.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通过教育和__________实现的。

30.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__________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__________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32.简述德育工作的途径。33.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4.在教学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5.简述世界近代教育的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36.有些人认为:小学教师所教的都是一些浅显的知识,所以只要具备粗浅的学科知识就可以胜任小学教师。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上述观点,并论述胜任小学教师的职业条件。

2008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7-1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机能可分为()

A.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训练性活动B.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C.长期性活动短期性活动临时性活动D.室内活动室外活动校外活动

2.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A.教育制度B.教育范围C.教育理念D.教育对象 3.规范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凯洛夫的《教育学》 4.《学记》提出了“君子之教,喻也”的观点,下面的哪条原则体现了这一观点()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A.意向的发展B.情感的发展C.意志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

6.个别教师以学生上课捣乱为由,停止学生上课半天,这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公正评价权B.隐私权C.学习权D.人身自由权 7.我国的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

A.主要学科B.各门学科C.某专业学科D.某一门学科 8.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A.教学B.活动C.教育D.实践 9.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是()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复式教学D.现场教学

10.在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中,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是()A.测验法B.调查法C.自我评价法D.观察法 11.班主任进行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依据是()

A.学生守则B.教育目的C.班级公约D.学校制度 12.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是()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孔子C.荀子D.庄子

14.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A.组织教材B.设计作业C.设计教法D.制定教案 15.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

A.交往过程B.认识过程C.思维过程D.教育过程

16.学校课程通常是校长、教师来制定,采用的课程开发模式是()A.实践一评估一开发B.开发一实践一评估 C.评估一开发一实践D.开发一评估一实践 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个性化B.专业化C.社会化D.多样化 18.小学德育的基础是()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理想教育

19.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它追求()2008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7-2 A.教育的现代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科学化D.教育的自由化 20.课外小组活动人数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参加者的愿望而定,一般是()A.10—20人B.10—30人C.20—30人D.20—40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l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教学过程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等几个阶段构成。22.开展课外活动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次活动要__________,富有吸引力;再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__________。

23.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______化、职业教育__________化的趋势。

24.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的教育,是培养公民 __________的教育。

2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26.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为主;在组织上,以__________为主。

27.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28.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__________,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以及严密组织的__________。

29.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构成。

30.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32.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33.简述学生的义务。

3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36.有些教师认为:课外活动就是“第二课堂”,常常把课外活动变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上述观点,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课外活动观。

2008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8-1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B.社区教育C.学校教育D.思想品德教育

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规模最大、存在了40多年,弟子三千的私学是()

A.荀子私学B.孟子私学C.孔子私学D.韩非子私学 3.《爱弥儿》一书的作者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殷周时代B.秦代C.战国时期D.唐代 5.教学大纲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A.教科书B.学科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 6.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A.前提B.基础C.条件D.目标 7.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B.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演示法、练习法 C.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游戏法 D.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诵读法、练习法 8.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出自()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 10.我国有一部法律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部法律是()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1.“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C.学生的名誉权D.学生的隐私权 12.“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和成就上有光辉卓越的表现时,那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方面了;相反地,如果你表现出无能和平庸,那么,不管你如何温柔,在谈话时如何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关心体贴学生,仍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这句话出自()

A.高尔基B.马卡连柯C.苏霍姆林斯基D.赞柯夫 13.在西方.“课程”一词意为跑马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学习。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人是()

A.德国的赫尔巴特B.美国的杜威C.英国的斯宾塞D.俄罗斯的马卡连柯 14.目前我国小学开设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等课程,总共是()A.八门课B.九门课C.十门课D.十一门课 1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A.民族性B.地域性C.直观性D.发展性

16.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指的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7.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提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是()A.柯尔伯格B.弗洛伊德C.华生D.皮亚杰 2008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8-2 18.《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指的是(). A.既有正规学习,又有非正规学习B.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自学 C.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D.既有在教室学习,又有在居所学习19.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和()A.容易犯错误B.兴趣不太广泛C.意志力薄弱D.比较内向 20.反映教学规律的是()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过程D.教学组织形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______”,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与__________相结合。

23.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__________。

2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______(人名)。25.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__________。

26.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是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公学。

27.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28.《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____。”

30.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31.中国古代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32.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_思维过渡阶段。33.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34.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________》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3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____。36.教材不仅包括摆在课桌上的课本,而且还应包括__________教材。

37.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__________组织。38.儿童的品德是由——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__________。40.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42.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44.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45.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2009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历史上曾经有过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又称()A.宫廷化教育B.平民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A.《论语》B.《大学》C.《中庸》D.《学记》 3.《普通教育学》一书的作者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这说明()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5.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这些规定指的是()

A.学生的身份B.学生的法律地位C.学生的义务D.教师的义务 6.《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个要求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

7.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是()A.营养B.遗传C.教育D.环境 8.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现代教育

9.有的人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这种观点典型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B.弗洛伊德C.格塞尔D.威尔逊 1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 11.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

A.培养学习兴趣 B.形成良好习惯 C.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D.打好基础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讲的是()A.教师的传道者角色B.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 C.教师的示范者角色D.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1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唱B.唱、跑、跳C.读、跑、跳D.读、写、算

14.目前我国小学开设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等课程,总共是()A.八门课B.九门课C.十门课D.十一门课

15.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16.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这是指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7.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A.纲领性文件B.指导性文件C.操作性文件D.原则性文件 18.教材不仅包括摆在课桌上的课本,而且还应包括()2009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9-2 A.经验教材B.乡土教材C.视听教材D.自编教材 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0.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三是()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思想教育D.理想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

22.中国的科举制度于__________年由清政府宣布废除。23.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特征主要有:(1)__________;(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______(人名)。25.遗传是个体发展的__________前提。

26.维果茨基把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叫做______。

27.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28.《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29.在我国,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1)__________;(2)学生的人身权。3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__________人员。

3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_______关系,这是有关师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简单的表述。

32.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_思维过渡阶段。33.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__________式两种。34.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学科,其他为__________科目。35.智力的核心是__________能力。36.以__________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37.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__________教学。38.儿童的品德是由__________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40.课外活动是学生__________选择参加的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42.一名称职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人格特征是什么? 4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44.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5.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2009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个别教师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对学生关禁闭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 2.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之一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了解学生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建立学生档案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

A.要写好教案B.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C.要了解学生D.声音要宏亮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哪一条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观点,强调的是()A.学习的兴趣B.学习的过程C.学习的要求D.学习努力的程度 6.王安石的《伤仲永》说明了()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面向全体学生C.强调创新教育D.取消应试教育 8.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心目中理想的人是()

A.普遍发展的人B.个性全面发展的人C.充分发展的人D.自由发展的人 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叫做()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演示法 1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是谁说的?()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 11.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把它叫做()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复式教学

12.我们把具有统一标准、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叫做()A.客观性测验B.问题情境测验C.标准化测验D.论文式测验 13.狭义的德育专指()

A.社会德育B.社区德育C.学校德育D.家庭德育

1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规定出自()A.《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C.《宪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5.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少先队活动 1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A.榜样法B.锻炼法C.陶冶法D.说服法 17.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D.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18.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这种课外活动属于()

A.文学艺术活动B.社会活动C.科技活动D.学科活动 2009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0-2 1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个规定出自()A.《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C.《教师法》D.《宪法》

20.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三是()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思想教育D.理想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1.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_________。

22.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学生和_________是最基本的要素。

23.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所以心理学家提出了_________概念。24.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_________仍起着作用。25.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_________。

26.学校课程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和——的差异性。27.班会有三个特点:_________、自主性、针对性。28._________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9.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由_________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

3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_________人员。31._________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2.所谓_________,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统。

33.学生个体的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_。34.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_________。

35.有人为了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主张将课外活动更名为“_________”。应该指出,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

36.以_________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37.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_________教学。

38.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这种教学是在贯彻_________原则。39._________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40._________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42.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3.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做到哪些? 4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4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试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2010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

2.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发展学生的个性

4.为了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小学课程改革需要加强()A.综合性B.弹性C.实践性D.基础性 5.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育B.教学C.实践活动D.上课 6.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A.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劳动教育 C.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 7.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做好班长的工作 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 C.做好班委的工作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8.《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下列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制

10.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A.所接受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 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11.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A.学生与课程B.学生与教师C.学生与教材D.学生与教学

12.如果一个测验基本达到了测验目的,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B.效度较好C.难度适中D.区分度较好

13.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为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的是()

A.1978年B.1980年C.1986年D.1988年 14.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

A.相互促进关系B.平等关系C.授受关系D.教学关系 15.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A.小组活动B.集体活动C.个别教育D.主题班会 16.德育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A.知情意行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C.世界观人生观理想观道德观D.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17.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社会经验D.感性经验 18.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集体活动 2010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2 19.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20.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B.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C.普及性基础性实践性D.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从_________教育到_________教育再到_________教育的过程。2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决定被编入一定的班级,具有一定的_________。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_________。23.清政府于_________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_________。24.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西方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_________和美国的_________。

2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_________年发表的_________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26.德育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被称为_________法。

27.在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中,_________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_________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28.教学原则是对教学_________的反映,也是人们教学_________的总结。29.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_________和民族_________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30.课程计划的编制要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32.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3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4.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

3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36.教师甲对教师乙说:“现代教学论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是相互矛盾吗?”如果你是教师乙,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教师甲的观点,帮助教师甲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2010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反映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B.信度C.难易度D.区分度

3.化学中锂、纳、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同化迁移D.顺应迁移 4.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

A.个别化教学B.情景教学C.发现学习D.指导教学

5.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均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从而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A.第一印象B.共鸣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 6.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伯尔D.贾德 7.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品德的核心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8.学生在学习一套体操时,当他们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时,他们进入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匀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

10.下列哪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A.生理需要B.爱与归属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尊重需要 11.尝试—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

12.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属于品德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是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15.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老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时问管理策略 16.下列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A.智力测验B.创造力测验C.成就测验D.兴趣测验

17.在学习策略测验中,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种模式是()

A.程序化训练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训练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 2010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2-2 18.在掌握学习理论中,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评价项目的()

A.20%—30%B.50%—60%C.60%—70%D.80%—90% 19.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形容词体现的是自我意识中的()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反思

20.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巴甫洛夫

二、填空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21.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________组成。22.操作技能在动作的结构上具有_________。

23.创造性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_________的特征。

24.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_________律。

2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_________。

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

27.教育心理学是—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它具有促进和_________功能。

29.课堂结构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的组合模式,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_________。

30.认知方式中的沉思型与冲动型的划分标准是反应时间和_________。

3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的学习三类。

32.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33.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____。

34.行为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陈述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_________。

3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_________与最佳的动机激发起水平之间的关系。3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包括环境、智力和_________。

37.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_________、态度定势与道德认知。38.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_______。39.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属于_________。

40.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家以_________来命名这一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根据题41图解释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42.简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43.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4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45.简述态度和品德的关系。46.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结合教学实例,试述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五篇:湖南省教育学心理学真题中学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 D、教育技术

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C)。A、布卢姆 B、凯洛夫 C、杜威 D、布鲁纳

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B)思潮的体现。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4.“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A、不变性 B、发展性 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B)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B)。A、内发论 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个体身心发展的(A)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D)。A、学校 B、家长 C、学生 D、教师 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的学生中具有(A)。A、主体性 B、客体性 C、被动性 D、强制性 10.校园文化属于一种(A)。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学校课程 11.(D)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A、示范者 B、管理者 C、研究者 D、法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C)为中心。

A、劳动 B、科研 C、教学 D、社会服务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 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D)是关键。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D)。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家访

C、转化后进生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填空题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7.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培养)》。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19.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这种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2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育育人。

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 的关系。

25.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26.我国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点)、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

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9.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教学具有教育(或思想)性。30.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1.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上)课制。

32.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作平等管理。3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适合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式)。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1)积极的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

2(3)坚忍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

37.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3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些方面?(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巩固新教材;(4)布置课外作业。

39.在德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1)创设良好的情境;(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0.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4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4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

(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

①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要协调一致; 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D)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B)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C)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8.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9.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B)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10.“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B)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1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D)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1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5.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 作用。

17.在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测量》和《学习心理》 三大问题。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提出的学习类型有:言语信息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19.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观,学习中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词清楚地表达新概念的主要特征时,该学生已在其头脑中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实质性 联系。20.通常,动机可引起个体的行为。这是动机的激活(启动)功能之表现。2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22.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模象 直观。23.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抵制属于逆向负 迁移。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 策略。

25.“我们能熟练地操作该知识,但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它”,这讲的是程序性 知识。26.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途径)是练习。27.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记忆术属于复述 策略。

28.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结构不良 问题。29.根据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一个高智力者,其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30.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构成。

31.根据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扩关系,学校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 群体。32.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统称为群体动力。

3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中等偏低 水平。

34.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监控 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个体的表现关注较少。据此该教师现在主要处在成长阶段中的关注情境 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 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①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

②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 ③对学与教具有重要作用

38.简述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特点。①广泛性 ②自发性 ③顽固性 ④隐蔽性

39.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③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40.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联系实际谈谈影响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①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②认知失调 ③态度定势 ④道德认知 ⑤联系实际

42.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使任务更有趣 ②引发认知冲突 ③合理使用表扬 ④给予合适的反馈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 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A、《学会关心》

B、《学会做事》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A、弦琴学校

B、鸿都门学 C、国子监

D、航海学校

3、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4、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

5、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D、学生亚文化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0、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1、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5、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是近代以__________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17、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__________ 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8、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相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和__________性等特点。

19、普通教育学有两大基本任务,分别是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学的__________。20、1657年发表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学者是__________。21、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教育学形成对峙的教育理论,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__________教育理论。

2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性。

23、教育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

24、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在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和__________本位论。

25、从层次来看,教育目的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 __________。

2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能力。

2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28、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儿童和__________。

29、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和__________评价模式。

30、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包括:__________、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3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32、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综合型和__________型四种主要类型。

33、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情、意、行。

34、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叫__________。

35、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__________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

3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3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9、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40、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4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了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43、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的问题。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时,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哪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上渴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

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问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学习中的 现象()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思维的核心是()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图柆

1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激化 D、从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__________、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咶能力、教学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

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__________期。

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__________的影响越来越强。

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__________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还是对现实的准确表现,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__________性。

24、班图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__________。

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__________而异。

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__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__________ 直观。

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 技能。

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__________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的和__________式。

31、观察学习和 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__________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

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__________、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__________。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__________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

下载中学教育学真题三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教育学真题三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1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且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教育学真题问答题总汇(中学)

    1、 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 3、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4、 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 5、 6、 教师职业的特点 7、 8、 9、 10、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11......

    2013江苏省教育学回忆真题(中学)

    选择题 教育学的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平行管理 填空题 人的力量包括 学校文化是 京师同文馆 简答题 1.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 环境对个体发......

    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回忆 中学

    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中学1. 年代后教育的特点 2.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3. 教学的基本任务 4. 不记得论 1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2德育原则方法论案例......

    2008 教育学(中学)真题附答案(合集5篇)

    2008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江苏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教育学02

    2002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2013教师资格教育学真题

    2013教师资格教育学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著......

    2011年教育学真题

    2009年教育学真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