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时间:2019-05-12 23: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第一篇: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拓宽习作素材,获取不同的渠道,这样就能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无内容可写的障碍。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害怕写作的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所以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渠道去捕捉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体上获取素材,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有时是由于没有机会去观察,有时是对事物没有细致的观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一是可以通过拍摄和从网络中查找资料照片用投影仪放大后让学生反复观察。比如在学习完《花钟》一课后,教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所见过的花钟,可是学生却从没见过。这时,老师便可利用自己在网络中找的一些录像和图片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根据自己观察到现象的进行写作。

为了解决学生对有的事物不可能去观察和对有的事物没有细致观察的矛盾,一是可拍摄和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照片用投影放大后让学生反复观察,然后让学生写作。如学习了《花钟》一课后教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见过的花钟,而学生很少见过,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提供素材。二是通过课前拍摄录像资料,课中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根据录像写作。我校参与的教育部“九五”课题《CAI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实验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如,有的动物、人物、景物是无法搬进课堂让学生观察的,录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三是利用教材上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后练习说话和写作。如,在教学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我会写’”时,先指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围绕画面按观察顺序进行说话练习。说清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在做什么?再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想像猴子的动作、形态,使画面“活”起来,“动”起来。最后,练习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来。

(二)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 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本来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学生平时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没有留心,缺乏细致的观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却“不识真面目”。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等。比如,在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时,我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如开展“传话接力、“写字接力”、“盲人摸象”、“老鹰抓小鸡”等,让学生在玩中积累素材。学生兴奋得不得了,同时提醒学生要体会参加游戏时的心情,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一种动物”时,我叫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同学们对它很感兴趣。上课时,我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小白兔的外形特点,要求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到前面零距离再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给小白兔喂喂吃的,逗它玩一玩,同时观察其样子、动作的变化;再让学生分组交流观察所得;最后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习作。

另外,老师还可引导学生及时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作为习作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景物,突发的事情,有些画面如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习作训练。如:下雷阵雨、第一次下雪时,同学们是最好奇的,他们会不顾有无老师,问题情不自禁地向窗外张望,甚至发出怪叫。这难道不是习作指导的好时机吗?每当遇到这类似情况,我会连忙停止了讲课,干脆让同学们站在教室里或到走廊上去仔指导细观察雷雨或下雪时的情景,然后即时地说一说,并写下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并能写出好的习作。比如,一位同学观察雷雨后写下了这段话:“„„突然眼前是一道亮光,那是闪电。它像一把利剑,划破了黑沉沉的天空,‘轰隆隆’,炸雷响彻云霄。炸雷过后,豆大的雨珠落下来,渐渐变成了瓢泼大雨。雨珠调皮地落在屋顶上,有节奏地跳起舞来。雨水顺着屋顶往下流,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如烟雾笼罩着一切,地上一会儿就成了河„„”

(三)从学科课堂中获取素材

学生的课堂除了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学科课堂,只要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时不在,激情无时不有,我们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巧妙引导,就会自然地捕捉到写作素材,激发起写作激情。比如,从音乐欣赏课上捕捉孩子们那张开想像的翅膀尽情驰骋的情景;从快乐体育课中捕捉孩子们那忘我活动的场面;从美术课上捕捉孩子们的妙笔生花;从品德与社会课上捕捉孩子们撞击出的一个个思维火花;从科学课上的一个个小制作、一个个小发明、一次次养蚕经历、一次次播种过程、一次次观察发现中获取习作材料。让学生尽情享受其中,同时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及时引导让学生在激情满怀中快乐作文。

(四)从组织活动中获取素材

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又能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意识的把习作训练与组织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视野,不仅丰富了习作素材,又培养了习作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如结合我校课程资源,在校内组织开展打篮球、拔河、滚铁环、跳绳等比赛活动;到校外组织参观、访问、春游、秋游、扫墓、卖报纸、公益宣传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感受,尽可能让学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并能写出真情实感。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给学生打预防针、体检的机会,让学生谈谈打针、体检时的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

二、创新习作训练方式 改进习作教学指导方法

(一)让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写作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宜在读中悟法、写中用法。作文还是习惯,要经常练习。”他还说:“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读是理解吸收的过程,写是表达输出的过程,二者关系密切。读是写的基础,因为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从阅读中获取的。

只在习作课上讲写作、学写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也是没有保证的。必须把练笔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要而写,形式要灵活多样。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从读中学写,让读写有机结合。我认为阅读教学后,可以根据课文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续编故事、写导游词、编广告语等。在平时,对低段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段学生鼓励记日记,特别是观察日记,既可积累习作素材,又可训练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高段学生鼓励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这样长期坚持,不仅对习作,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认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顺利起步,必须从阅读优秀作品中学习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入手。作文就是写话,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读中悟写,让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呢?现以《画杨桃》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领悟、学习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得到启发和借鉴。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自然会水到渠成,写出生动、形象、具体的文章来。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因为,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表达得具体、准确,也只有准确表达,文章才能打动人。在教学3—18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看了作者画的画以后引发嘲笑时的系列动作“看、坐、审视、回到、举、问”等进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人物非常细致、表达十分准确。这样把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教育学生以理服人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反映人物内容活动的表达方法。二是教师在关键地方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和写话,达到以读促写,以读导写的目的。当文中的同学对老师的话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受到启发教育时,我借机引导班上的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创设问题情景:“当我们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时,当我们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乐意把自己生活中的事情经过、感受都表达出来。同时,教师适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表达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说可写了,并且学会了怎样去表达。从而达到了从读中悟写,让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的目的。

(二)让说话和写话有机结合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可见,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练习说话开始。对低段学生来说,说好话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同学面前说,有的声音小、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因此,我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指导和予以鼓励。所以在教学生识字和阅读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其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说话的素材,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为说话和写话训练打下基础。再次是和家长配合,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影片,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多和孩子交流,训练孩子大胆说话,逐渐训练学生表达清楚。学生只有说得好,才能写得好。因为“说”是过渡,“写”才是归宿。写话,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在最初的训练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写话兴趣、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上。不论采用哪一种写话训练方式(看图写话、观察写话、实验写话、游戏写话、想像写话等等),都要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在前,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在后,起步的前后不同,因而能力的高低也不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强得多。所以要坚持先说再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基础,过渡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上,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降低难度。说为写作了准备,学生写起来就会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写话和习作之前,我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启发学生先说说,说好了再动笔写。让学生每次说话、写话时,还可以先把自己最喜欢的人和事物画下来,再说说这幅画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这幅画的意思写出来。让学生在绘画、说话、写话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各种表达能力。

(三)让记实与想像有机结合

《标准》在各学段的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写想像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可见,记实作文与想像作文并重。想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多想,展开想像的翅膀。比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引导学生可以去联想一下它的过去和未来,想像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像作文,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自由想像的天性。低段教师可鼓励学生续编故事、编童话、看图写话,写由看到的到想到的事物等等;中高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愿望、憧憬、发明,甚至科幻故事等。“想象是创造之母。”通过写想像作文,培养学生敢想、爱想、会想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习作教学中利用说写童话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好的举措。可以组织生课外大量阅读童话故事,讲童话故事,利用教材中的童话进行续编,给学生提供几种事物或几个词语,让学生练习编写童话等等。这样,孩子们的思维会撞击出火花,写出一篇篇不同结局的童话故事。

(四)让写作与评改有机结合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一般教师只重视习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习作后的讲评、批改。其实,讲评、批改也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习作后的讲评、批改也同样要重视。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必须要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也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习作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便于总结习作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习作讲评作好准备。当然,对于学生的习作,除了老师批改,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相互批改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批改时,要先教给学生批改方法和符号,有时可师生共评,有时可学生之间互评,营造良好的评改氛围。每次习作草稿或让学生自己批改,或同学相互批改,老师查看,有时选择有代表性的集体批改,形式可多样,学生会饶有兴趣,自然,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主要可采取激励性评语,即使水平很低的学生习作也有值得教师肯定和鼓励的地方。在评改习作时,可以分小组由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互相批改,然后在全班交流,由学习小组长推荐有特色的习作,并说明推荐理由,针对推荐的几篇习作师生共同评改、赏析,最后将这些习作张贴在“新秀舞台”栏目里供大家学习。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习作评改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倡导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表达。所以,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不断更新习作教学观念,加大习作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消除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内容为有内容,变不会表达为善于表达,着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乐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真正实现习作教学由“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要写好”,达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的目标,同时从习作中真正学会怎样去做人。

第二篇: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刘艳春

不少小学生怕习作,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习作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笔者对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笔者在习作教学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习作难度,改进评改方式,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在习作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习作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习作时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学生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绞尽脑汁,敷衍应付,视作文为苦差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与协奏。我们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学生萌发作文动机,燃烧起了

习作的欲望。如,有一次四年级习作课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在作文之前,我问同学们:“在你的家里,谁的话最多?”一个嘴快的学生立即回答:“我妈妈话最多。”“你妈妈的话多到什么程度?”“我妈妈一天到晚嘴不歇,叫我千万不要摸热水瓶,天冷多穿衣服,少吃零食„„多得很!”其他同学也有同感。我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妈妈的话最多呢?因为妈妈对家里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觉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份内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们对家里的事、学校的事、社会上的事能像妈妈那么关心,你们也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话,你们总觉得没话可写,是真的没话写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知道该怎么写了吗?”学生都跃跃欲试。学生有的写奶奶,有的写妈妈,有的写老师„„,有个学生写道:“我妈妈每天起得最早。起床后快速地刷牙洗脸,便一头扎进厨房,给我和爸爸准备早饭。妈妈特别麻利。十几分钟后,香喷喷的煎鸡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饭桌上,妈妈还边吃边嘱咐我,过马路要小心,上课要专心听讲„„妈妈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顺妈妈。”这次习作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习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习作素材,丰富习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不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用到以后的习作中。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我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组织开展“帮妈妈买一次东西”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帮妈妈买一次青菜”,要求是向妈妈要一元钱,独自上市场买菜,看谁买的菜又多又新鲜,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向妈妈要一元钱去买菜。放学了,我拿着钱来到了菜市场。市场上的菜可多了,有茄子、芹菜、黄瓜、辣椒、小白菜等。看得我眼花缭乱,都不知道买什么了。对了,妈妈不是说多吃青菜对身体有好处吗?就买青菜。我走到一位和善的老爷爷跟前问:“老爷爷,小白菜多少钱一斤?”“五角。”老爷爷回答。“我买二斤。”老爷爷很麻利地给我称好了菜。我提着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原来买菜还有多么多的乐趣,今后我要多帮妈妈买几次。

像这样,我配合作文教学组织开展了不少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他们写起作文来自然感到得心应手了。

三、开设说话课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虽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习作时却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的锻炼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习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习作时,让学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为此,我们在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说话课(即口头作文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表达、续编改编故事、讲述复述故事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外,还让学生讲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上听来、看来的大事趣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有时结合习作教学进行复述或续编课文。学生说过后,我鼓励他们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以降低习作的难度。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说话课内容是看图讲故事:书上给出了四幅插图,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弄清图意,每幅图先用简短的话概括图意。其次,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画,确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都有谁,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充实之后,我再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由于做好了铺垫,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有个学

生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一只大老鼠从他身边飞快地跑了过去,钻进了一个洞里,把明明吓了一大跳。他想:可恶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于是他就在家里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计上心来,拿着管子把它放进了洞口,自己高兴地骑在管子上专等老鼠上钩,谁知老鼠“噌”的一下从管子里钻了出来,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于有口头作文做先导,把这些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显得简单多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完善习作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每次习作讲评课,我都会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看到学生的习作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习作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扼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们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批阅习作时,我的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习作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

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上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他人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如,我班一个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学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从那以后,他喜欢上了作文。

第三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其是非高考、中考科目而不重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随时关注、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信息技术课看似简单,其实“高质量”完成较难。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应用多种策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喜爱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学习的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实效 没有教学设计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没有学生思维和知识体系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有效、高效,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课前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是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应重点研究学生活动的设计(1)研究学情 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的根本;充分研究学生后,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差异,努力实现差异化教学。研究学生还要落实在教学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如果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或者教学目标仅仅是完成教学内容,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降低。(2)设计学生思维活动 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学生学习实效的关键,包括如何设计提问、如何设计学生研讨活动研究主题和要求、如何设计习题练习、学习任务等。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从单纯的传授知识,改变为更注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考虑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活动设计方面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也应当尝试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中。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为了提高常态课堂实效性,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三年行动研究项目。首先,通过向初/高中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调研问卷形式,找出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最主要指标;其次,依据专家、骨干教师座谈对各项指标排序并赋予权重,教师据此自评常态课的课堂实效性。学校把骨干教师、学科教研组长等进行分组,在全面听课基础上对每位教师课堂实效性进行评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具体措施,引导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课堂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因素的可操作性,我校提出了“无效因素越少,有效性越高”的研究假设,在影响常态课有效性因素的研究基础上,把避免无效因素作为本课题纵向深入研究的突破口。学校对全体教师几百节常态课的听课记录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汇总列出常态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无效教学现象,以开放问卷形式下发给部分教研组进行调研。经过5次征集意见,归纳出教学情境问题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媒体的应用三大类,包含20个具有典型性的无效因素。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教学设计,还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特征 教师只有整体把握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征,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才可能实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三位一体,真正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和提升,使课堂实效真正落实。佛教故事集《百喻经》中有一则《奴守门喻》,其实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例如,我们把一款软件的功能介绍给学生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结合教师的讲授完成具体的习题或任务,好像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设计目标了。但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可能还是想不到应用这款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过一段时间就忘却了所学内容。怎样让学生透过软件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我们教学设计中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只有学生能把所学内容应用到自己学习生活中,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发挥了实效。运用激励策略建立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应由“主导型”向“指导型”转变,让学生在安全、友好、快乐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学会学习,发挥每个个体的才能及长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减少压力,进行多感观刺激,关注每位学生,为他们营造大脑平衡的条件,使学生好学、乐学,最终成为终身学习者。让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在课堂上,可以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进而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如学生在学习新授课时的表现成果,经常当场给他们打分,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展示和分享作业或作品、成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互相管理学习,成果好的介绍方法经验,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实效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不应仅仅关注如何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是如何建构知识的,也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软件推出的惊人速度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款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也要关注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反复讲解,可是还有个别学生没有接受的情况。这是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对于认知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来说非常适合,但是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有最大收获呢?这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考验。1.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发现问题 要及时发现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课堂上可以把最重要、最需要落实的内容,设计成习题,让学生动笔做一下,教师要及时查看结果并给予评价,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让没做对的孩子表述一下思路,然后课上或课下及时解决,不造成问题的积累。2.经常鼓励学生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发现,尤其是班级里大多数不爱表达的学生甚至认知能力低的学生,他们往往并不是智力水平低,而是由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所以,他们更需要成功的感受和鼓励。在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下,他们的学习会更努力,更自信,认知水平也会有提升。3.重点内容要慢下来 课堂上,教师不要被回答出问题的聪明学生“牵着鼻子走”。每节课都有些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学生容易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毫无益处。建议教师要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这些内容上设计1~2个问题,不要急于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让每个孩子有思考或动笔的机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给学生留白(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公布答案,对于动笔写的却不完全正确的学生,一定要有所了解和指导,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以免造成问题的积累。总之,恰当运用教学策略,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并适当地运用到相应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第四篇: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

同仁回小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负责人):冀 东 课题指导人: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竞争和机遇,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纵观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形势,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的发展,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切相关。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如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学校而言,应当从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做起,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以研促改、以研带教、以研育师、以研兴校”的良好氛围,有效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带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开展好集体备课,则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或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体备课内容单一化;

(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淡泛化

(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

(四)是研究力度不够

二、下面是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分析:

回想我们开展集体备课过程,不难发现在教师中对集体备课存在着不少的模糊认识,从而使集体备课丧失了本来价值,流于形式。一是集体备课内容单一化。一些教研组把精力集中用于设计教案,局限于某一个教学内容、某一课时如何教。不可否认,准备教案是集体备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集体备课不能仅限于此。除了进行教案设计以外,集体备课既可以反思教学,也可以总结经验;既可以剖析案例,也可以探讨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资源共享。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设计教案,就会导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野。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淡泛化。有些教师认为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上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只要通过相关链接访问专业网站,就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课例。集体备课只要发动大家在网络上搜索“优秀课例”、“优秀教案”就行。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教案都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何不直接采用,何苦再去自己设计呢?显然,教师们之所以觉得集体备课没有必要。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形式上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备课,实质上是单兵作战,往往年龄大的教师靠年龄小的教师,没有把同行间的一些教学疑问,拿出来讨论而,没有思想碰撞,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四是研究力度不够 集体备课没有研究,就成了教师集中起来,合并教学资料,然后再不 加思索的复印、剪贴,这样的集体备课于事无补,于人无补,不过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罢了。没有真正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解决的对策及目标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价值是前提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教研组或者年级单位进行的集体活动。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通过教研组和同年级组学科组的活动,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在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中,大家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创新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尤其新、老教师一起切磋,互相学习,新教师能从老教师那里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教师能从新教师身上阅读到新的思想、见解。而且教师们上好课后,仔细地回顾教学思路,总结优劣得失,可以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互相交流、启发,讨论出解决方案,尤其是新教师受益匪浅,获取了宝贵而实用的教学技巧,这样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共同进步。

(二)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是基础

为了保证集体备课质量,充分发挥出集体备课应有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备课制度很有必要。一是学期初要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可行的备课活动安排。个年级同学科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明确每次备课的章节、单元、格式要求,以提高备课质量。二是建立过程跟踪管理机制,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应有详细的记载,对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应有详细的记录。三是要做好反思。教师们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教案,做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及时总结。四是建立表彰机制,激励先进。每学期对集体备课好的年级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五是完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由教务处实施管理。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三)落实集体备课程序是关键

集体备课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需要一定的周期。一般应有下列环节:

1.个人初备。教师初备时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特别是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做好教学前侧、摸清学情,以便掌握学生基础,教学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准备把握教学的起 5 点。在此基础上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知、情感目标),写出教学预案,以便资源共享。同时,初备时要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整理定稿时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2.集体研讨。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组可以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以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交流指导,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3、完善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教学设计)。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的前提下,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4、效果反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反思。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课后反思,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四)“集体备课”工作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不得迟到或缺席。若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进行集体备课,必须提前到教导处请假,并安排好补备时间。

2、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集体备课结束前,备课组长要将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确定好,以便提前作好准备。

4、使用者在执教后,要写一些教学后的点滴体会或反思随笔反映在集体备课本中,期末作为优秀备课组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学期计划

(2007——2008学第二学期)

一、阶段描述:

本学期是我校区级重点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的第二阶段——深化研究与实验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从“小问题”入手,制订研究计划,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寻求规律,提炼出科学、操作性强的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参研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反思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效果入手,寻找自己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选择一个切口小、针对性强、有研究价值的“小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参研教师紧扣课题研究工作要求,认真实施研究计划。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不断实践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途径,形成有效的理论策略。

① 加强理论学习,做好摘抄、摘录和收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眼光”。

② 按照“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循环式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注重对过程、结果的分析,寻求规律,提炼形成理论策略,撰写出鲜活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形式、手段、方法,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以及“教学有效性”这一特点。

③ 发挥群体的力量,全体课题组成员经常观摩、评课、研讨,群策群力,提出意见,确保研究实践在深度、效度上有明显的推进。

3、拓展研究的渠道,定期举办好各种类型的讲座,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引导课题组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题研究。

4、形成本课题相对稳定的管理方式(1)双碑小学课题研究“六个一”制度:

①每期至少读一本和自己研究专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并及时写下读书笔记;

②结合自己研究的专题每月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③每学期在进修学院——教育科研——双碑小学课题专栏中,至少进行一次交流跟帖;

④每学期撰写一篇和自己研究的专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

⑤每学期写一份课题阶段小结; ⑥每学期上一节专题展示课;(2)双碑小学课题研究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提供专项经费对教师进行考核奖励:每学期认认真真、实事求是进行课题研究,完成以上“六个一”的教师,期末奖励200元;另外,期末还将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课题管理手册》进行评审,评为“优秀”的教师将再获得100元奖励。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参加区小学科研工作例会。

2、召开课题组主研人员会议,制定学校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3、指导教师“如何选择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

4、组织教师制定本期研究计划。三月份

1、请校外专家作讲座。

2、部分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与语文、数学、体育赛课相结合)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语文、数学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与家长开放周活动相结合)

3、主研人员课题交流会。五月份

1、课题理论学习。

2、艺术、科学、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六月份

1、课题组工作总结、表彰。

2、整理课题研究材料。

金平一小教科室

2008-2-20

下载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通过研修学习借鉴工作室里优秀的研修资源,我从中深受启发。从提供课堂教学的实效的角度,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 尊重学生。及......

    浅谈提高低段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低段识字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因此,“识字、写......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策略

    提高小学生识字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滕清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写字教学导入部分安排的精彩、适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生动活泼......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策略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同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对低年级......

    提高小学平面图形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提高小学平面图形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工作小结 本课题组一学期以来,以课改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创新,进一步以动......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东西湾初中 梁海涛 2014.3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

    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策略》课题申报书 上传: 邦倩更新时间:2012-5-31 22:15:35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谈谈提高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提高作文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