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

时间:2019-05-12 23:3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

第一篇:谈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 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关键词:发现美 感受美 想象 引导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还有对每的体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基于以上两点,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方法的尝试。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在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疑”?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图画入境法。《火烧云》描写的是夏天傍晚的自然景象。“火烧云”之所以值得描写,就在于它美而多变的色彩和形状,发人遐思,令人神往,给人美的享受。可惜从出现到变幻、消失,时间极短,不易看到。如何再现自然美呢?我采用了“对文作画,评画学文”的方法,让学生如其境、会其情。如何作画,老师给作画提示如下:1.)画面要分天空,地面两个层次。2.)课文提到的地面人物、动物的位置及其身上的颜色,还有天空中的“马、狗、狮”的朝向、姿势、神态、背景都要与文字相吻合。3.)课文前半部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夕照图,要发挥想象与联想,给画面添上些背景物才能表现农村风情。学生作画后,开展评画学文活动。事先选择几幅代表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鉴赏,然后边读文边评画。

把画图引入语文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通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让全体女生都饰荷花,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演出完毕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节,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3、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西门豹》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假、丑、恶,什么真、善、美。此外,对褒此贬彼的词语的比较分析,也能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2.)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的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所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这样就会有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到处都有美的现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感受到美的事物,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呢?

一、美在教中

教书是一个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在教学生动手画圆时我更是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与实践中感受到美、受到美的熏陶。原本抽象的圆的概念,美在我们的敦敦教诲之中,不断地被发现、被创造了出来。

二、美在学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让学生在自主地、快乐的氛围中自觉地参与,开心的实践,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去体验美,去感悟美在认知的过程中,孩子们放开了思维,不拘泥于教材,学生在学习认知2的过程中就更有趣了:他们不仅把2说成了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孩子们既学会了知识,又受到了各种美的熏陶,把抽象的数学符号经过动手动脑转化成了他们喜闻乐见、可感可知的具体形象的美的事物,对于我们教学来说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不断地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发现美、创造美,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符号转化成适合各个学段的孩子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阅历、接受能力,把真正的美的东西献给可爱的孩子们。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把“数学”课上成“学数”课,要把数学中蕴含着的一切美的资源深挖出来,加以加工创造,展示给我们一颗颗天真烂漫、幼稚纯真的求知童心······。

第三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 4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何银凤

贵州省荔波县玉屏二小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还有对美的体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基于以上两点,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方法的尝试。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 “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在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疑”?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图画入境法。《火烧云》描写的是夏天傍晚的自然景象。“火烧云”之所以值得描写,就在于它美而多变的色彩和形状,发人遐思,令人神往,给人美的享受。可惜从出现到变幻、消失,时间极短,不易看到。如何再现自然美呢?我采用了“对文作画,评画学文”的方法,让学生如其境、会其情。如何作画,老师给作画提示如下:

1.)画面要分天空,地面两个层次。

2.)课文提到的地面人物、动物的位置及其身上的颜色,还有天空中的“马、狗、狮”的朝向、姿势、神态、背景都要与文字相吻合。

3.)课文前半部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夕照图,要发挥想象与联想,给画面添上些背景物才能表现农村风情。学生作画后,开展评画学文活动。事先选择几幅代表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鉴赏,然后边读文边评画。

把画图引入语文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通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让全体女生都饰荷花,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演出完毕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节,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3、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西门豹》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假、丑、恶,什么真、善、美。此外,对褒此贬彼的词语的比较分析,也能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

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 2.)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 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的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所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这样就会有了学习的兴趣。

第四篇: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生态美(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态化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中心小学 董会平

摘要:语文教学生态化,就是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语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听、说、读、写技能和情感、人格和谐发展。语文教学生态化,就是尊重语文学习自身的规律,尊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规律。本文从整体效应、有效思考、厚积薄发和语文学习生活化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态地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做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生态化 整体效应、有效思考、厚积薄发、生活化

于丹教授讲论语红遍大江南北,据说她在百家讲坛讲一次6万元人民币。她古典文学方面的造诣令无数人折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好奇的是于丹教授如此之高的语文素养,她小时候是怎样学习语文的。从网上收集到这样的资料:在接受采访时,于丹说:“我的童年是沉重的。”具体体现在:

一、研究文史的爸爸从于丹3岁起就让她练字,并且不考虑她对“柳体字”的兴趣,而是强硬地要求她练魏碑,目的是让她从间架结构练起。

二、从4岁起,于丹就被父亲要求读《论语》以及很多经典名著,即使年幼的她觉得枯燥无味也要无条件地背下来。这样,严厉的家教使于丹的童年显得很沉重,也很孤独,但于丹说,如果没有父亲当时对她的严格训练,就没有她今日的成就。我不敢评价于丹教授的父亲的教育方式,但于丹教授的经历似乎与我们当下流行的一些语文教学大相径庭。就那背诵而言,好多课文要求学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看似充满人文关怀。如果我现在是小学生的话,我一定选择最短最好记的段落,而不是文章的经典部分。我不主张现在的孩子个个都要像于丹教授小时候那样受罪,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成为于丹教授。但我们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却变了样,语文教学越来越偏离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语文教学离开语文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远,越来越失去语文教学的生态美。一 披文以入情 走出肢解语文回归语文学习的整体化效应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大意是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这番话是学习文章的方法,也应该对指导学生阅读有启示。

我们先看看一节被称为示范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月亮湾》。教师首先用幻灯片展示主题图,问学生这个地方美不美,回答肯定是美的。接下来老师问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描写美景,然后依次引导学生找出那段描写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有几句话,表现了什么,配套课件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最后又问一遍月亮湾美不美,用你的巧手画一画。这节课教学脉络清晰,学生答对了一个又一问题,看似很成功。实质上,这不是在学习文章,而是在肢解文章,是把一副美丽的山水画人为地裁剪开来,山一处、水一处,树一处„„现在好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成了文章的肢解过程,学生不是在赏析文章,而是在肢解文章。语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结构仅仅是任务之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范文时受到语言文字整体组合产生的独特魅力的感染,正像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只有组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个有具体意义的单词,分开仅仅是毫无内涵的字母一样。文章不是字词句的简单堆砌,而是文与道的有机统一,是意象与语言文字的有机统一。离开了文章的整体意象,仅从文章结构上引领学生去学习文章,那么无疑是在做文字游戏。就拿《月亮湾》的教学来说,为什么不重视让学生欣赏描绘秀美田园风光的优美句子,生动的词语呢?为什么不引领学生在赏析作者抓住几个重点地方来表现月亮湾美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模仿文章的写法描绘自己家乡或其他熟悉的地方呢?

另外,语文阅读教学各有侧重点。该是训练学生学习遣词造句就应该重在语言的运用上,该是训练布局谋篇就应该重在文章结构分析上,不要千篇一律。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形成既是一个积淀过程,又是一个逐步深化过程,是听、说、读、写有机训练后的自然生成,范文就是就训练的工具。

二 学而不思则罔 走出复读模式回归我口说我心 有教学“高手”这样传授秘诀:小学生学语文必须有“三书数典”,“三书”即与教材同步的词语手册、教材全解和同步作文;“数典”是诸如成语词典、谚语词典、歇后语词典等。这样,教师教语文就轻松多了。这位“高手”的做法现在比比皆是,学校周围教辅书商机无限就是例证。我最讨厌学生大量使用这些资料,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是动脑去思考问题,而是查资料,把资料中的话一模一样读出来,自己的思考一点也没有。认真一点的学生预习时把资料上的东西标注在教科书上,不认真的学生甚至教科书下压着参考书,只要教师问到,一口气念完专家给出的答案,俨然一台台复读机。

孔子这样告诫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教学就应该学思结合。课程标准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现代评价理念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历练,情感的体验与升华过程。教师教学时不要怕学生一问三不知,不要怕冷场。教学的生态美体现在学生发表经过思考后的个人见解。语言学家吕叔湘在点评一份小学生语文试卷中的词语解释是曾用自嘲的口吻说:“说老实话,叫我解释我也一时间没有这么标准”。语文中让学生体会句子的用法,赏析写作等,本身就不应该有标准答案,为什么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看法呢,?

三 功夫在诗外 回归读书破万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并专门提供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这在建国以来的教学纲领性文件里还是第一次。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达标的数量: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日本每天30分钟以上;俄罗斯每天1小时以上;英国要求家长每天必须督促子女阅读1小时,并且要把阅读内容重点记录在“阅读记录簿”上,作为老师指导的参考;美国让学生进在“阅读作业室”进行1小时以上的自主阅读活动。“下一代的阅读能力不足,势必将会造成国家竞争力的衰退。”(林武宪语)那么,我们做到了吗?没有,相当多家庭没有重视,学校没有重视,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多数语文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把教材教好,从没有想过要去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只要完成教学后布置的作业就行了。这是一种语文教学的“近视眼”行为,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家长、学生要明白“功夫在诗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学校要把学生课外阅读纳入发展规划,安排好资金、时间;家长要有计划的给孩子购置课外书,用“压岁书”代替压岁钱。二是要指导好学生学会读课外书,养成摘抄书中好词佳句的习惯。三是开展一些促进读书的活动,比如读书竞赛,文海拾贝展等。

四 纸上得来终觉浅 回归语文生活化

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明知行合一。现代语文强调大语文观、社会化语文。确实语文学习离开社会生活这一生态土壤,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发展的。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关起门来教语文是不行的。以作文教学为例,先活动后作文已是老生常谈;低年级在生活中识字,也不是新鲜的话题。然而就是这些老话题,真正做到的却不多。在井底学习,最终只是坐井观天。

语文生活化,是语文价值的体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体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一个口语交际是这样的:小明生病没有到校,老师请你转告小明,明天下午2点,在学校操场举行现场绘画比赛,要求带齐绘画工具。有学生反映我们学校明天不举行绘画比赛,我们班没有一个叫小明的同学,当天也没有学生因生病没有到校,能不能换个交际话题。无独有偶,我校在下午6点钟召开家长会,要求每个家长把户口簿和身份证带来,学校要进行数据采集。于是没有让学生模拟书上的情景,而是说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不再给他们的家长打电话,问他们放学后能不能自己通知家长。爱好表现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全部表示能完成任务。我故作相信,说他们太小转述不清楚。马上有学生说现场就说给老师看,也有的干脆同桌先演示起来。这样,学生互相提示,互换角色演了起来。等学生演了差不多,让巡视过程中观察到的好、中、差三组分别展示,大家来评价,修改。由于学生想用最好的效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其他几次口语交际认真得多,质量也好得多。第二天随机访问了几个家长,大多数学生回家转述很清楚。

总之,语文教学生态化,就是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语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语文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语文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是要尊重语文素养形成的自身规律,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力得以发展、思维得以历练、情感得以升华。参考文献:

[1].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2].林武宪.怎样推行儿童阅读运动.台湾 .全国新书资讯月刊.22 [3].齐若兰.哪国学生最会读书.[J]教师博览 :2003,6 [4].喻天望.如何转变语文学习方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31 [5].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 [6] 王素玲.;教育生态观与教育生态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6 [7].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吴忠豪 .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第五篇:让语文教学充满美

让语文教学充满美

小学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虽然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观,但它借助于美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包含着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文章中美的因素,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感染,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即使课文描写的生动优美,感情真挚。他也不容易体会到。所以教学中要巧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触动学生的心弦。教学《二泉映月》时,我先板书了描写二泉边美丽景色的词语:月光如水

水波映月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逐步走进那个场景,体会湖水的美,月光的皎洁。然后播放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琴声先是平静悠缓,委婉连绵,接着如泣如诉,慷慨激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学生静静地听着,用心感受着。听完之后,我问学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月光如水、水波映月的画面,有的说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不幸的生活,还有的说他仿佛听到了阿炳心灵深处的呐喊,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这样的情境创设,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体会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二、有效指导朗读,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提高语感

朗读是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最多、最基本的方法。有效的朗读指导能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让学生倾情朗读也是培养美感、积累语言的有效办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让学生倾情朗读,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充分解读教材,设身处地地研究作品,搜集相关资料,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背景,正确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然后再反复练读。把握住课文的情感。这样上课时就便于指导。

比如一年级的课文《草原的早晨》中写道“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卷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涌”是一个需要品味的词语,我问学生,“涌”是什么意思,写出了羊儿的什么。当学生体会到写出了羊儿的多、活泼后,就会把“涌”读生动了。再如“远远望去,就像蓝天下的朵朵白云。”这句话写得特别好,比喻的也十分恰当。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因为羊群是白色的,羊儿也是白色的;白云会飘动,羊群在草原上也是移动的;草原一望无际。天空也一望无际。领会了这一点,学生情不自禁的赞叹作者写得好,同时初步感受到比喻必须有相同点,要形象生动。学生当然在读时也很用心,都读得很美。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只只洁白的羊儿。这也说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应从一年级就开始抓起。长此以往,才能提高审美素养。

有时还可品词析句,换个说法让学生体会表达的妙处。如《世界真美呀》这一课,“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低年级儿童对色彩的辨析能力较弱,而这几个词是全文的灵魂,因此,理解这几个词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比较、辨析、想象,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精辟讲解,帮助学生领悟文章中的人文美

《奶奶的白发》是一年级的一篇课文,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得到的爱很多,而且认为理所应当。如何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孝敬长辈的教育呢?文中有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是教学的重点。当我问学生奶奶为什么这样说时,许多孩子说不到点子上去。我就问他们“想一下,爸爸出生时,奶奶忙着干什么?我出生时又忙着干什么?并讲了自己的妈妈照顾自己现在又照顾自己孩子的事例。这时,我发现有的孩子眼睛湿润了。接下来都纷纷表示要做一个好孩子,关心长辈、不让长辈为自己操心。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审美带来的愉悦

如教学《咏华山》一课,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华山,于是多媒体出示华山雄伟的图片,再配以老师的解说。看着一轮红日离它那么近,朵朵白云飘浮在华山半山腰的景象,学生自然会觉得华山很高很美。在这里还起到了丰富学生表象认识的作用。有时在课堂上老师优美深情的语言也会让学生浮想联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放小鸟》一文时,最后一环节播放歌曲《小鸟,小鸟》,让学生边拍手边唱,在优美的旋律中,可爱的孩子已经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飞在田野、河边、森林的小鸟。不用说,孩子们已经很热爱小鸟了。

语文课中的美育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既能让学生品味到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爱美的情操,何乐而不为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下载谈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5篇可选)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达尔文认为:“欲使自己的智力和道德心理得到健康和保持,必须从儿童朝代就重视美育的训练,美育是完善人格得以成立的基础。”小学美术是美育......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 周露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也许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也......

    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敢小学:卯智英 【摘要】: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倍感头痛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提高农村小学作文的......

    让学生在生物课中感受美

    让学生在生物课中感受美 双辽市永加乡永加中学:尚春昕 教育学认为,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

    教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现代世界中艺术与生活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工业造型、商品包装、家庭装修、服装服饰,现代美学理念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从热闹的生活中,从频道......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吕家坪中心小学谭秀凤满中爱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 优秀论文评选 轻松识字,快乐学习——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识字 内容提要: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影响着阅读和写作教学以及其......